(完整word版)文献学期末必备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勘记常用一些固定的术语,如校异文时常用“X作X”,或“X亦作X ”;校讹文时常用“X当作X”,“X当为X ”;校衍文时常用“X,衍文”,或“衍X字”;校脱文时

用“X,脱文”,或“脱X字”等。

▪用()表示应删之文,用[]表示应补之文。如

第一讲文献学概述

1、文献的基本要素: 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要有用以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郑玄和朱熹释“文”为“文章”,“献”为“贤才”,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贤人的言论、见闻。

2、文献学: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这个“实”,就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 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3、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传布与收藏。(诸如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翻译、编制书目和索引等)

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了文献学这门学问.

第二讲文献的源流与分类

新课内容二甲骨文、金文、简牍与帛书

甲骨文简况:(1)甲骨:龟甲兽骨的总称。上面刻的文字称作甲骨文,是商代占卜的“卜辞”。金文简况(钟鼎文):最早青铜器:禹铸九鼎

现存最早青铜器:商朝青铜器

所属学科:金文学

石刻简况:石刻,比在青铜器上刻文字较为容易,秦汉以来,石刻逐渐取代了金文的主要地位。我国最早石刻文字:石鼓文。石刻的名称:碣、摩崖、碑

石鼓文简况:唐代初年,天兴(今凤翔)三峙原发现10个鼓形石,上刻四言诗一首,共六百多字,人们叫它“石鼓文”。

石经:封建社会统治者尊奉儒学,把整部儒家经典刻在石板上做为标准文本,称为“石经”。主要石经:1、汉代《熹平石经》7经;2、三国《正始石经》2经;

3、唐《开成石经》12经。

简牍简况:使用时间:先秦、两汉

出土文献:晋太康二年,汲冢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1930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汉简,《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

1972-74,居延汉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帛书简况:在竹简盛行之时,缣帛已用于写书。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0多种12万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经法〉、《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

第三讲文献产生与文体分类

新课内容一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三、历史文献的内容、性质的分类:

我国历史文献从内容体裁上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1)著作:凡是前无所承,而是个人的创造才称作“作”、“著作”。

(2)编述:集合各种文献资料,重新加以编排整理,“述而不作”,称为“述”,也称“编述”。

(3)抄纂:将过去繁多复杂的材料,加以排比,撮录,分门别类地用一种新的体式出现,为抄纂。

(4)丛书:丛字具有总括、聚集之意。汇集各种单独著作,汇编成一套大书,而自立名称的书,称为丛书。丛书的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丛书(如《儒学警悟》《四库全书》等)和专门性的(如《地理书》《二十五史》等)两类

(5)类书:汇集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为“类书”。《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

(一)类书的功用

史料汇编,可借以考求事物的源流;

词语类编,可用来查找书证和出典;

佚书的渊海,可据以辑佚;

引文的总汇,可用于校勘。

类书与从书的区别

采用汇集资料、述而不作的编制方法。

它既不同于现代那种系统地论述事物发展源流的“百科全书”;也不同于古代那种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对材料加以熔铸的“政书”;也不同于“丛书”。

第二节古代文献的散佚及现存历史文献的类别及数量

一、历史文献的散佚:

(一)有形的摧毁:

《隋书·牛弘传》隋秘书监牛弘在开皇初曾上书请开献书之路,总结了隋以前文献所遭受的“五厄”:

秦始皇焚书、王莽之乱、董卓之乱、八王之乱、侯景之乱与周师入郢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补论“十厄”:

宇文化及兵变、安史之乱、黄巢之乱、靖康之变、绍定之祸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又补论“四厄”:

乾隆年间的编《四库全书》、鸦片战争以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十年浩劫。

(二)无形之摧毁: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归结为五个方面:

重德轻艺;以新掩旧;重视文词,鄙弃朴学;因人废言;秘不示人

(三)现存历史文献的类别

史部文献:A、纪传体文献:以记载历史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史书

B、编年体文献:按年月的顺序记载历史事迹的史书

C、纪事本末体文献: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

D、典志体文献:以记典章制度为主的史书

第二章历史文献的版本

历代版本之概述:

(1)唐代刻本:我国雕版印刷的出现,大约是在唐代。现存至今最早的唐代印本是1966年在韩国东部庆州佛国寺《陀罗尼经咒》,其次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石

室中发现的《金刚经》

(2)五代刻本:五代后唐长兴三(932),宰相冯道奏请朝廷,由国子监负责,依唐石经雕印“九经,统称“监本”。私刻本也出现,毋氏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私刻家。(3)两宋刻本:A、官刻:分中央、地方两种:中央以国子监为首,其刊印装潢精美,校雠详审。中央刻本还有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等刻本。地方刻本有茶盐司

本、转运司本、安抚司本以及府、州、县学、书院等刻印的书

B、私刻本:又称家塾本;

C、坊刻本

(4)元刻本:A、官刻:中央主管刻书的机构是秘书监的兴文署和艺文监。

B、私刻:叶德辉统计有40家之多。有的往往由名人手写,或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体刻印

明代刻本:

(5)A、官刻:中央各机关都兼事刻书,以司礼监为最,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刻印

B、藩府刻本

(6)清代刻本:A、官刻:1672年,康熙在武英殿设修书处,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

第二节版本的种类

A、浙本:浙江地区的刻本;

B、闽本(建本):福建地区的刻本;

C、蜀本:四川地区

的刻本,“眉山七史”、《宋书》、《齐书》

按质量和价值来区分:(1)精刻本:指精校、版刻清湛的本子。

(2)写刻本:指由作者本人或名家书写上版,再刻印的本子。

(3)影刻本:指模仿原版刻印的本子。

(5)百衲本:衲,原指和尚所穿经过许多补缀的衣服。指选择一本书的不同版片合印的书籍,因其补缀很多,故名。

善本:古代稀有的旧钞旧刻,凡经前代专家用古刻数种精心校勘,精心注释,付刊时无阙卷,未删削,可称之为善本。

第三章历史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目录及其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