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科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科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什么关系呢?新课教学1.内能(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类比: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被拉伸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吸引而具有势能;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分子间相互吸引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无关。
机械能:物体整体所具有的能,是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
(3)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①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1.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现象。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热现象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又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们回顾已学的温度、热量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引导。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内能、热传递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4.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教学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内能和热传递的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探究欲望。在本章节学习内能和热传递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的能量转化现象。然而,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环节六:总结与拓展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பைடு நூலக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内能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较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教学目标1.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热传递的关系。
4.能够运用热传递和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热传递的概念、特点及三种方式。
2.难点:内能的概念及热传递与内能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热传导实验装置、对流实验装置、辐射实验装置。
3.教学视频:热传递现象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热传递的现象?2.学生回答:冬天烤火、夏天吹风扇、太阳能热水器等。
(二)探究热传递的两种方式1.讲解: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我们分别来学习这三种方式。
2.实验演示:热传导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将金属棒一端加热,观察另一端的变化。
3.实验演示:对流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将水加热,观察水中的气泡上升现象。
4.讲解: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方式。
例如,太阳的热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三)探究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热传递的关系1.讲解: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提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发生什么变化?3.学生回答: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四)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现象,并分析其热传递方式。
2.学生回答: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是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热量;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等。
(五)课堂小结2.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拍摄照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以及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热传递的关系。
物理教学设计: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内能热传递1
物理教学设计: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内能热传递1教学目标: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了解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和三种方式:- 传导:讲解热能在固体中通过分子传递的方式,示意图可用蜡烛的燃烧传递热量或者将一个铁勺的一端放入火中,观察另一端变热的现象。
- 对流:讲解液体和气体中的热传递方式,示意图可用将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加热,观察水的热传递方式。
- 辐射:讲解热能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的方式,示意图可用太阳辐射热量到地球的现象。
2. 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例如将相同温度的水倒入不同的杯子中,一个是金属杯,一个是塑料杯,观察两杯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解释金属杯和塑料杯的热传递速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内能的改变也不同。
- 通过实验演示,例如将相同温度的水倒入具有不同表面积的容器中,观察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解释表面积的增大增加了热能的传递速度,从而导致了内能的改变也更大。
3. 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的应用,例如热能的传递对生活和工业的影响。
- 总结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的关系,强调不同物质的热传递速度和内能的改变速度可能不同。
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讲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概念,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热传递和内能的思考。
-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互相交流观点,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讨论记录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热传递和内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练习和问答,检验学生对热传递和内能的掌握程度。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热传递》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热传递》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二、内能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会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热传递?3.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二)过渡:运动着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讨论:得出来自于燃料燃烧具有的能。
(三)新授: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分子动能: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物体的势能:物体由于被抬高(物体与地球之间相互作用)具有的能。
分子势能: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区别:(1)动能、势能、机械能研究的是宏观运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研究的是分子的微观的运动(2)机械能可以为零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为什么?2.(1)试一试,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2)看一看,看到的现象是。
(3)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所有分子的动能增加,物体内能就增大(5)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减少(6)注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内能减少,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3.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热传递:a概念: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温度相同。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量教案
第十二章第二节《热传递和内能》教学设计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设计人:麻坪初中刘齐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内容、活动都遵循日常观察的现象,教材通过观察、讨论、再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刚学完机械能的基础之上的。
但由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无法看到物体的运动或物体发生形变,所以,学生无法直接观察,也就建立不了直观的模型,在教学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在对比的基础上能抽象出一定的模型,加之学生能运用好逻辑推理。
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好动性,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快感。
三、教法分析教学中首先联系了八年级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将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与宏观物体相类比,通过宏观物体在运动时具有动能,使学生理解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在分析分子势能时,借助“分子模型”的教具、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也可以再通过对课本图12—1 6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
注意在这里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在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时,通过小实验“墨水滴入温度不同的液体后扩散速度不同”启发并引导学生概括出结论。
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教案,从而提高分数
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教案,从而提高分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概念。
2.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基本原理。
3.掌握热传递和内能的计算方法。
4.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
5.通过本次学习提高分数。
二、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通过制作《上课铃》、开场白等方式引入课堂。
2.知识讲解(1)热传递热传递指的是热量的传输。
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进行传输。
其中,传导指的是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传输;对流指的是热量通过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流动而传输;辐射指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而传输。
(2)内能内能指的是物质的分子运动所导致的能量。
内能可以通过热量的加热或减少而改变。
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等方式展示热传递和内能的原理以及计算方法。
4.课堂活动通过课堂小组活动、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总结环节通过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方式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图像展示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
2.实验法通过实验等方式展示热传递和内能的原理以及计算方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内容安排时间分钟教学环节5 引入环节30 知识讲解20 实践操作20 课堂活动5 总结环节六、教学资源1.投影机、幻灯片等2.实验器材3.课本和课外参考资料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是一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讲解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现热传递和内能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方式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 热传递教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热传递教案12.2 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体验用类比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教学资源分析本节学习的内容是8年级热学知识的深入,在本节学习中,需要联系到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在进行热量的计算时,联系到比热容的概念。
在学习机械运动中,学生已具有了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因此,在本节学习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引入内能的概念时,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另外,本节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在学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知识的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策略分析1、以能量为主线索,用内能来沟通全节内容,以内能的形式、改变方式到其变化量的计算为途径完成教学任务。
2、根据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建构新知识。
3、借助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并适当地增加一些小实验,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热量的概念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图片:1、气体、液体、固体具有内能的图片2、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图片(传导、对流、辐射各一例)3、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图小实验器材:用弹簧相连的小球(两只)、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学生回答靠汽油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
引入新课那么,这种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叫什么能呢?板书课题:12.2内能热量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信息快递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物理教学设计: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内能热传递
物理教学设计: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并了解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 两个容器(容器1和容器2)- 热水- 冷水- 温度计- 计时器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解释热传递的概念,即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现象。
说明热传递可以发生通过三种途径:传导、对流和辐射。
实施:2. 将容器1装满热水,容器2装满冷水。
3. 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1中的热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2中的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同时开始计时器,将容器1和容器2放在同一环境中(室温环境)。
6. 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分钟)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1中的热水温度,并记录下来。
7. 同样地,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2中的冷水温度,并记录下来。
总结:8.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9.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容器1中的热水温度是如何改变的?容器2中的冷水温度又是如何改变的?10. 引导学生讨论:热传递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容器1中的热水温度会下降,容器2中的冷水温度会上升?11. 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热传递使得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当热水与冷水接触时,热量从热水传递到冷水,导致热水的内能减少,而冷水的内能增加。
扩展:1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如水的量、温度差)对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影响。
13. 鼓励学生设计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观察结果。
评估:14. 可以根据学生对热传递和内能的理解程度、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讨论时的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估。
内能热传递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2篇
内能热传递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内能热传递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精选2篇(一)主题: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并能举例说明;2.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计算物体内能的变化;3. 能够分析和解释热传递和内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热传递和内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学过的热学知识,例如热容、热传导等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a. 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辐射: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热量;- 对流: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
b. 讲解内能的概念:- 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运动的能量;- 内能的改变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的性质有关;- 内能的变化公式:ΔU = m × c ×ΔT,其中ΔU为内能变化量,m为物体的质量,c 为物质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c. 分析热传递和内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热传递:会改变物体的温度和相态;- 内能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温度变化。
3. 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例如:热湿毛巾被放在冰箱中和阳光下的效果、河水冷却煮沸的效果等。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并解答学生对于热传递和内能的疑惑。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自行观察、思考并总结身边与热传递和内能相关的现象或实例,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六、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和内能的转变热量”教学目标a. 知道热传递可以转变内能b.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汲取(放出)热量,温度上升(降低),内能转变 c. 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d.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建议“热传递和内能的转变热量”教材分析分析:本节围绕如何转变内能和如何度量内能转变大小绽开,遵循观看现象(试验日常生活现象),再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的思路.“热传递和内能的转变热量”教法建议建议一:热传递转变物体内能相对于做功转变物体内能,同学更简单理解和接受,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用热量度量内能的转变上,以及热传递和做功在转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建议二:在讲解热传递和做功在转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时,为增加形象性和便于理解,可以先设置问题:已知某铁丝的温度上升了,是做功使其内能增加,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然后再说明热传递和做功在转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另外,在实际过程中,物体内能的转变经常同时伴随做功和热传递两个过程.“热传递和内能的转变热量”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热传递和内能的转变热量教学重点知道热传递可以转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方法讲授、综合分析教具无学问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一、热传递可以转变内能实质是能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热传递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二、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内能的转变量,单位为焦耳.三、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和热传递都能转变物体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例题:假如铁丝的温度上升了,则()A.铁丝肯定汲取了热量B.铁丝肯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D.外界肯定对物体做了功答案:选项C正确四、小节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转变物体内能五、作业P20页-1、2复习上一节内容,提出问题:要是一个物体温度上升,内能增加,除了对它做功,还有别的方法吗?讲解问题:有一铁丝的温度上升了,则是否就知道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思索问题自己分析出热传递可以转变内能思索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内能转变”探究活动讨论空调机制冷原理.可以查阅空调说明书,上网查找专业资料等.。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12.2内能热传递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2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内能的单位是焦耳,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5.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理解热传递与做功在改变内能上的异同。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影响因素、热传递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能和热传递。
2. 知识讲解:(1) 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2) 讲解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内能的计量方式和内能变化的原因。
(3) 讲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让学生明白热传递发生的原理。
(4) 讲解热传递与做功在改变内能上的异同,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过程和计算内能的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和影响因素:焦耳,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热传递:1. 条件:存在温度差。
2. 实质: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
2.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如何变化?3. 请举例说明热传递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入了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金属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热传递过程等。
6.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初中内能 热传递教案
初中内能热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 让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热传递的原理及三种方式3.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4.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 previous knowledge关于动能、势能的概念,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 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及三种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介绍传导、对流、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通过演示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5.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热传递的效果,进一步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实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教案 (新版)苏科版
二、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地关系。
(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会用公式Q = cm△t计算热量。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2)根据比热的定义推导出计算热量的公式Q = cm△t,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体验用类比的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
首先,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分子热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实验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说明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然后,结合实例说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并进一步引申建立热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热量公式:Q = cm△t教学难点: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学器材:弹簧、冷、热水、两个烧杯、墨水、滴管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结论: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发现,即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
二、新课学习:1、探究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的关系。
(1)阅读课文并讨论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联系。
(2)归纳统一结论并完成填表: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1)完成演示实验P41图12-20“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hysics lesson plan-heat transfer and changes in internal energ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学目标
a.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b.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c. 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d.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围绕如何改变内能和如何度量内能改变大小展开,遵循观察现象(实验日常生活现象),再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思路.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法建议
建议一: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相对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用热量度量内能的改变上,以及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建议二:在讲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
性时,为增加形象性和便于理解,可以先设置问题:已知某铁丝的温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内能增加,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然后再说明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另外,在实际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常常同时伴随做功和热传递两个过程.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
教学重点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方法
讲授、综合分析
教具
无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实质是能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二、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内能的改变量,单位为焦耳.
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题: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D.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答案:选项C正确
四、小节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五、作业
P20页-1、2复习上一节内容,提出问题:要是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除了对它做功,还有别的方法吗?
讲解
问题:有一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是否就知道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思考问题
自己分析出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内能改变”探究活动
研究空调机制冷原理.可以查阅空调说明书,上网寻找专业资料等.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