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大同思想评价
大同思想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
大同思想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变化的评析:(变化)20世纪初,康有为李石主张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反对财产私有,全人类“无国界“无种界等,强调民主平等观念。
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外国侵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希望中国能够实现传统社会理想中的“大同"。
同时,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他们也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思想相融合。
康有为、李石的大同”思想,-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但具有空想性。
(变化)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陈独秀,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反对贫富不均,论述“大同”社会实现的根本在于经济基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反思以前大同”思想的局限,使“大同”思想逐渐变为可实现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提供新路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总之,近代大同”思想在不同时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不断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说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大同”原是其最高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人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单就这段话来看,主要从公有制度、公正的选举原则、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的弱势保障体系、稳定的婚姻就业状况、良好的社会治安等方面进行了美好而简练的描述。
这是所有的描述中最美好而全面的经典。
“大同”理想反映了先人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活平等与和谐状态的怀念与向往,反应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对新新会的构建热情与憧憬。
康有为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其一,他激烈反对"独尊",诅咒专制皇帝为"民贱屠伯"。
康氏指出,在太平之世,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臣妾奴隶,也没有什么君主统领,更没有什么教主教皇,人人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
其二,重视发展生产。
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其三,特别重视教育。
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他说:"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
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
"(《大同书》)
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
在《大同书》中所谓"专家界",就是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关系和纲常名教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
他向往桃花源之世界:"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大同书》)。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作者:王昭颖崔宇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2期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作者简介:王昭颖、崔宇,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2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1.234(一)时代背景——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作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在它生命即将终结时,也曾尝试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拯救最后的自己,从而掀起了一系列社会改良运动。
经济上,1861年的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上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但是,当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在面对西方列强一次次的侵略时,所做的只能是签署更多的丧权辱国条约,更多的割地赔款,使原本就虚弱不堪的它又一次受到冲击。
政治上,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开展百日维新运动,却以戊戌政变的失败告终。
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康有为放弃,随后他便又重新寻找另一条救亡图存之路。
思想上,伴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许多自然文化科学技术等思想一拥而入,极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文化,新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快速传播。
由于传统儒家思想在近代的无力表现,康有为也注重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
(二)理论来源自鸦片战争始,清朝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在此大的时代背景下,浅析康有为大同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礼运篇》的大同思想康有为成长在一个“世以理学传家”(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在“圣贤正道”的严格教诲下以“经世致用”的态度忧国忧民。
儒家传统文化对其大同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本思想,他坚持以民为本,批判压迫和剥削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封建专制制度。
康有为《大同书》教育思想评介
:
康 有 为 《 同 书》 育 思 想 评 介 大 教
简 占东
( 建教 育学 院校 长研修 部 , 福 福建 福州 3 0 2 ) 505
康
有
为
杰
大 同
书
教
摘
要 : 有 为在 《 同书》中描 绘 了一 个乌托 邦 式 的大 同社 会理 想 , 阐述 了其 关 于教 育 作 康 大 并
指 出封 建礼 教千百 年 来 对广 大 女 性 “ 之 , 之 , 抑 制 愚 之, 闭之 , 囚之 , 之 ” 系 … 的要 求是 “ 人 权 , 天 损 轻 民, 悖公 理 , 失公益 , 于义 不顾 , 事不 宜 ”18的 ; 于 l1 15 并
把教 育看作 是 社 会 改 良最 有 效 的途 径 , 特 别 重视 故 教育 。康有 为 作 为维 新 派 代 表 人物 自然 也 不例 外 。 他认 为 “ 泰西 之所 以富强 , 在 炮 械 军兵 , 不 而在 穷 理
有 为主张妇 女解 放 。 “ 女子 当与 男 子 一切 同之 。 此 为天 理之至 公 , 道 之 至平 。 ¨ ∞在 男 女 教育 平 等 人 ”¨
育 院
学
界 , 亟 于教 育 。 j 《 同 书 》中 , 有 为 把 大 莫 ”4 在 大 l 康 力发 展学 校 教 育 看 成 是 大 同世 界 进 步 的 巨 大 推 动 力 。他说 : 太 平 世 以开 人 智 为 主 , 重 学 校 。 ]7 “ 最 ” 13 3
相 当大 的影 响 。 《 同书 》 康 有 为 的 一 部 重要 著 大 是
作 , 书在 10 ~ 92年康有为避居印度时撰写而 该 9 1 10
成 。但写 成之后 , 直 秘不 示人 , 书直 至 1 3 一 全 9 5年 才在 其弟 子钱 安定 整 理后 由 中华 书 局 出版 。《 同 大
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
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
在写作年代上,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手稿的发现,“使我们无可怀疑地认定它是1901~1902年间所撰”。
也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自1884年开始撰写,到1902年正式成书,可基本上列为戊戌前的著作。
还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较后,在该书最初发表之前夕。
同样,对康有为这部著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评价,史学界也存在着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具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是康有为政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反动的。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大同书》“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给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虽属虚幻、但却美丽动人的远景”。
而当时从封建营垒里走出来的少数知识分子,“在读到《大同书》的某些内容时,更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
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摘要】《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
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以《大同书》为代表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为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人建构出一种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为寻求现代转型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家园,并尝试着将中国文化价值世界化。
而这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谐思想、素质教育、价值观的选择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大同思想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平等观教育思想价值观一、历史背景(一)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19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是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的统治也摇摇欲坠,社会危机日益加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二)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是在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一些有见识的思想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也逐渐接受了近代的政治价值观念。
戊戌维新以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过程,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三)中国人自立自强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企图采取不留些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君主立宪的道路,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大同书》是康有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康有为先生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提出了“大同世界”、“大同社会”、“大同政治”、“大同经济”等一系列理论,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
读完《大同书》,我深受启发,对康有为先生的大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康有为先生提出的“大同世界”理念,让我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性和整体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我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
而“大同社会”更是康有为先生对于理想社会的设想和构想,他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种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另外,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还提出了“大同政治”、“大同经济”等一系列理论,他认为政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应该是为社会发展的。
这些理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想。
在当今社会,这些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借鉴。
通过阅读《大同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康有为先生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他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对于未来的设想,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应该怀揣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大同世界”、“大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读完《大同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康有为先生的大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大同世界”、“大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中,康有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其著作涉及政治、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大同书》。
下面,笔者将分享自己的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的《大同书》主张建立一个完全平等、自由、美好的社会。
但这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从科举制度、封建家庭、农村土地私有制等方面,他指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弊端。
特别是封建的家庭制度,让中国的个人自由和人格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此,他提出要摆脱封建家庭、重塑人的自由和尊严。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还提出了“无私”、“勤勉”、“向上”等概念。
他认为,这些品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他看来,人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通过自我提升去贡献社会。
这种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同时,康有为还强调了思辨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人才能够把握真理。
这种思考不仅是个人的思考,还要参与集体的思考。
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够达成一个完美的社会。
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指引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然而,即使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康有为仍不是倘佯于理论的天马行空。
他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
康有为认为,将科学精神带入社会中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建立现代教育系统,提高全民素质也成了康有为所倡导的。
总之,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思想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不仅对于我们寻找正确人生方向、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源泉。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的一部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在其中,他提出了一种以“大同”理念为指导的社会治理思想。
康有为认为,社会应当达到“大同”状态,即实现人人平等、贫富均衡、普及教育、普及法律、公共福利等目标。
他认为,只有通过落实法治、普及教育并实现公共福利,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他也提出了“智者管理万物”的观点,即认为理性与智慧的人应当担任领导地位,以指导和管理社会。
在康有为的社会治理思想中,他还提出了教化人民的观点,认为通过教育来普及人民的道德、法律、理性等知识,从而达到建设具有文明、法制、理性的社会的目标。
总的来说,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强调了法治、普及教育、公共福利等基本元素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元素是实现社会“大同”与和谐的基础,同时也强调了人们的教化和领导的重要作用。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近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治理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摘要:康有为大同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未来的构想,长期以来人们对康有为的研究集中在对《大同书》的研究,忽视了他大同思想的形成过程,由此很难对其大同思想做出科学的评价。
为此,文章在阐述康有为大同思想产生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从人无私产,经济公有;人人平等,政治民主;无家无国,社会和谐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康有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并分析康有为大同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影响引言康有为是中国清朝末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是维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并组织编写了《大同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思想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同书》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所体现的大同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最具特色的组成内容。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产生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且和他个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等存在密切的关联。
为了能够更好的深入理解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基本内容,文章现就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的具体内容、形成过程、发展等进行探究。
1.大同思想和《大同书》产生的时代背景1.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剧,特别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政府部门在日本的逼迫下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不平等条款的签订加剧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激发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野心和欲望。
面对强烈的民族危机,清朝政府通知也变得岌岌可危,社会危机加剧,人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思想来摆脱残酷社会对自己的侵害。
1.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是在西方先进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伴随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认同思想的思想,也逐渐接受了近代的思想政治理念。
明治维新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化发展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大同书》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论著,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认识。
大同书中的平等观
康有为认为人性是“去苦求乐”的,“去苦求乐”就是追求幸福。
在这个理论基础下,他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出而偶有见焉,父子而不相养也,兄弟而不相恤也,穷民终岁勤动而无以为夜食也。
僻乡之中,老翁无衣,孺子无裳,牛宫马磨,蓬首垢而,服勤至死,而曾不饱糠核也。
被岂非与我与天生之人哉?而观其生,曾牛马之不若,予哀其同为人而至斯极也”。
在康有为描写灾难的同时机,他提出“去苦求乐”是人类的追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幸福。
要想达到幸福,就必须实现“人人平等”。
他把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在《大同书》中详细说明,宣布现实社会是充满各种痛苦的社会:“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等种种苦难。
其中,以大量文字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作了揭露。
人类真实痛苦在他的笔下得到真实的反映:“投胎之苦”中,他对广大人民一生下来就受奴役的命运发出深深的叹息,提出“同是天子,实为为同胞”,为什么人生下来就有贵贱差别。
在“水旱虫之苦”中,他描写农民遭受压迫剥削的惨况,“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贫农仰天,呼泣呕血”。
在“劳动之苦”中,他诉说矿工的痛苦,“深入洞穴,潦水露肤,燃火以作”而煤矿工人更苦,“炭气重灼,身手漆黑,触鼻作恶。
常人难以忍受,矿夫终身而力作,洞穴或裂,压死不觉”。
在“压制之苦”、“阶级之苦”中,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臣民,是若虫沙,恣其残暴”,“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主,凌锄士气”。
现实社会其实是一个人吃人的悲惨社会。
他宣布一切现有的国家制度、传统观念都是肮脏的、非正义的。
平等才是神圣的,只有打破现存的国家制度,消除旧的观念,理性的王国就会降临,特权和压迫就会让位于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
就是康有为一直向往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不尽人意的。
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这个所谓的理性王国,并不是原来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乐园。
资本主义宪法大书是保护的私有财产的,资本家正是凭借这一点,疯狂的掠夺财富,榨干劳动人民的每一根脉管。
(完整word版)康有为《大同书》有感
读康有为《大同书》有感悠悠大同,拳拳我心.近代巨人康有为,以一部乌托邦式的《大同书》而影响了中国几代有识之士,加速了中国进步之进程。
《大同书》是康有为毕生的心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集中表现。
该书以独到的见解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里,对传统儒学与西方近代思潮相结合所做的深刻思考。
《大同书》可谓是当时改良救国思潮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内要求改革朝政的呼声日益高涨,早期改良主义思想逐渐发展成为维新变法思想.《大同书》较早地阐述了变法维新观念。
康有为以中国古代变革思想和三世说为基础,把传统儒学经典文籍《礼记·礼记》中的大同说与西方近代化论结合起来,设计出人类社会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再由升平世进入到太平世,从而实现世界大同的“乌托邦”。
他把人类社会描绘成这样的前景和蓝图,目的在于宣扬渐变学说,逐步实现一点一滴的改良主张。
大同思想主要糅和了儒家的三世说,《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天赋人权思想。
康有为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特点。
正如康有为所言:《大同书》“盖积中国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旦、孔子及汉、唐、宋、明五千年文明而尽吸饮之.有当大地之乏通,万国之并会,荟东西诸哲之心脾精英而酣饮之”(《大同书》甲部序言)。
问苍天,何谓大同社会?且看《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一个在传说中被理想化的经过加工的原始共产主义。
洪秀全云:“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康有为大同思想
摘要: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也是康有为戊戌维新运动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超时代的空想性。
康有为以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辨、为的中国芸芸众生悬起了一盏彼岸的标灯,这便是其《大同书》。
然而社会上对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提出了质疑。
一有人说康有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对于这一看法我们有待与商榷。
大同思想是康有为社会政治思想体系中的最高境界,是康有为长期苦苦追寻救国救民之策的结果。
《大同书》是康有为大同思想的集中体现。
大同思想是在吸收了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思想来源甚广,正如康有为自己所说是“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之新理,穷天人之积变,搜合诸教,披析大地,剖析今故,穷察后来”而成。
[1] 大同思想来源虽十分广泛,但其根基却是中国传统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康有为最初正是受了《礼运》启发而萌生了大同思想。
康有为“三世说”理论中的太平世就是大同世界。
康有为是清代今文经学复兴以来的集大成者,他将今文经学的“三世”理论与《礼运》“大同”、“小康”学说相糅合,把《公羊》的“升平世”说成《礼运》的“小康”,把《公羊》的“太平世”说成是《礼运》的“大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三世说”理论。
除受今文经学影响,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还明显地吸收了陆王心学、佛学、经世学派的某些思想因素。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之所以远远地超过他所处的时代,西学对他的影响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他出游香港、上海,开始接触西学,“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
[3“]购《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人游记,皆涉焉。
”[4]广泛的涉猎西书,使他大开眼界,同时环游世界的漫长苦旅使他亲身接触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新的见闻、新的思考给他的思想大厦不断添砖加瓦,大同思想最终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并最终写成《大同书》。
康有为理想的大同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近 代 教 育 的 乌 托 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的乌托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摘要: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大同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把教育作为通向大同之世的重要手段。
他本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激励机制等,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这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对今天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教育教育平等大同教育实施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教育世家,先后在广州万木草堂、桂林广仁学堂、上海天游学院执教,曾经撰写《教学通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等教育论著,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探索。
《大同书》是康有为用力最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用时近二十年,长达二十余万字的巨著中,康有为结合自身经历,发挥丰富的想象,向世人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阶级、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还设计了一条通向大同之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他提出了一套在当时社会比较完整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教育制度,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一、大同社会与大同教育思想1.康有为所描绘的理想大同社会的蓝图。
“大同”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描绘出的理想社会的模式。
康有为在传统的大同思想基础上,杂糅中国今文经学的公羊学说、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进化论等思想,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和睿智观察思考世界,构建了一个近代的大同社会。
在《大同书》开篇,康有为即以“入世界观众苦”为题,详细列举了现世人类所遭受的“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六大类共37苦难。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未来大同世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首先,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老分配,整个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其次,在社会结构上,消灭阶级,废除家庭,人人平等。
最后,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
康有为《大同书》中直接全面地论证叙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所设想的美好的大同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大同社会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且他的这种大同思想也存在矛盾。
大同思想虽然是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空想,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
第一,康有为所生活的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这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个别的枝节问题,而是复杂严重的根本问题,要求人们去解决,这使得真正的思想家要重新、独立地思考这个世界,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二,《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康有为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第三,《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大同书》是康有为所著的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
书中详细阐述了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的理想和构想,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看法。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康有为的思想和理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他对于大同社会的理想。
他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阶级斗争、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
这种社会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平等,更是在精神上的平等。
这种理想社会的构想,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阶级斗争不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而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正是对这些社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他的理想社会构想,给了我对于未来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其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现状需要改革,需要摒弃旧有的封建思想和制度,需要向着大同社会的理想不断努力。
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看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所在。
在当今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而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改革方案,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的思想和理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的思想深邃而丰富,他的理想高远而富有希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康有为的思想和理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总之,《大同书》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它对于我们的启发和激励是无法估量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地探索前进的道路。
康有为的《大同书》正是这样一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为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不断努力。
康有为政治思想
浅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李晓瑾16200601119摘要: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时期、戊戌变法阶段、大同思想产生时期。
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康有为是学贯中西,其学说也是承上启下的,即从传统治世理论资源中寻求外衣,在近代科学中探索制度归口,指向改制的大道,以致富国强民。
康有为的思想理路及架构可以概括为:承接今文微言大义,开创后世启蒙之风。
关键词:维新思想;公羊三世说;戊戌变法;大同思想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光绪十七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民国六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民国十六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政治思想在1887年前后发生转变,前者是康有为在传统经学的外衣下,发挥《周易》所谓“变易之义”,在接受并注入西方自然科学而形成的,含有朴素辩证思想的宇宙观和“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后者则充分吸收外来思想,把中国传统的承接“性无善恶论”与西方的“天赋人权”结合,形成的资产阶级民权观。
对康有为的初步了解之后,探讨其关于维新变法的哲学思想。
一、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变易之法与进化论中国传统哲学中,“变易之义”向来被历代改革家作为变革理论根据,康有为也吸收了这种变化观点,他认为儒家最重要的是经典是《周易》与《春秋》,他说:“(周易)专明变易之义”,“孔子之道,至此极矣”。
康有为“大同思想”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启示
康有为“大同思想”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启示作者:韦宏伦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4期摘要:“大同思想”在中外的政治思想中已经延续几千年,从古至今“小康”思想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和理念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深刻的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理念,对我们今天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同思想小康社会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481 大同思想的历史渊源1.1 古代的大同思想“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具有西方的“乌托邦”的思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很早就出现了“大同思想”。
《诗经》中《硕鼠》篇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代表有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和儒家的“大同”思想,其中,儒家的大同思想最为典型,秦汉的《礼记·礼运篇》中阐述了儒家所描绘的社会状态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是故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
孔子在《春秋》里提出了“升平、小康、太平”的“三世说”观念。
当然,这里的“小康”比“大同”低一层次。
魏晋时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设想出一处人间乐土:那里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人们永远处于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界几百年来的王朝废兴、社会动乱都一无所闻。
1.2 近现代的大同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政治思想家,其中不乏“大同思想”的言论。
农民地主阶级中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章太炎的《五无论》最为典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言论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两种大同理想最为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大同思想评价康有为大同思想评价[摘 要]“大同”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作为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其大同思想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又是超越时代的文化晶体” [1],其中不乏合理成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文试图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研究,发掘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和谐社会;时代价值人类最伟大的梦想, 莫过于建立一个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同社会。
中国近代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精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大同世界,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他无法找到实现人类大同的现实通途。
研究康有为《大同书》及其大同思想, 分析其中的积极意义和缺陷, 对构建和谐世界和实现全人类幸福, 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大同思想的积极意义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康有为政治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传入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一,康有为大同思想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它对剥削制度的尖锐批判能够起到民主主义的启蒙作用。
大同思想根据社会必然向前发展的历史进化理论,提出了一个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民主、个人平等自由、人人劳动和财产共有的“大同”世界。
它表达了中国先进人士和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科学文明的希望,对封建专制的反抗,对人权的要求,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
这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反剥削、反压迫的思想,实际上正是对当前封建剥削、封建压迫的强烈抗议。
大同空想是反封建的呼声。
第二,康有为大同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够起到社会主义的启蒙作用。
有些主张不仅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致,甚至有所发展。
比如康有为提出“去[1]董重转,王秀云《康有为大同思想略论》。
九界”,达到大同极乐世界,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还没有提出过;康有为提出废除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圣西门、傅立叶没有提出,欧文提出过,但远不如康有为提出的具体和彻底。
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资本的根本对立以及私有制后面的阶级利益冲突和斗争方面,康有为远不如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制度描绘成完美的东西,而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应把它改造成财产公有的真正平等的大同世界。
这不仅是救中国出苦海的方案,也是救全人类出苦海、驶向极乐世界的方案。
这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大胆追求启发了人民的觉悟,鼓舞人们探索、追求,而且为以后西方社会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
[2]二、“康有为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康有为大同思想无疑是中国乃至全人类思想宝库中一朵奇葩, 但由于历史、阶级和自身诸多方面的局限, 其大同思想混乱驳杂、自相矛盾, 以至流于空想。
(一)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康有为所处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所向无敌, 帝国主义疯狂扩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积贫积弱, 岌岌可危。
100 年前的人类, 科学革命刚刚兴起, 人类社会制度文明最高层次的实践,只是资本主义社会, 更高层次的社会制度, 只是存在于书斋和人们的空想之中。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无法找到任何物质环境和现实的土壤, 所以, 只能流于空想。
在康有为所处的时代, 尚无基因科学知识的支撑, 在《大同书》中, 康有为一方面主张世界各民族平等, 但另一方面却又提出了荒谬的种族同化统一理论。
他认为白种人是最优秀的人种,黄种人次之, 而棕种人和黑种人却是劣等民族。
人种具有优劣等级区别, 是康有为的主观认识, 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
(二)康有为大同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在《大同书》中, 康有为分析了因封建等级制所造成的人们的各种痛苦, 批判封建君权夫权和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条, 但该书没有提出产生封建压迫的真正根源。
他把旧社会中所有阶层人们的痛苦罗列到一起, 认为劳动人民遭受的[2]汤志钧《康有为与戊戌变法》第一百六十七页。
各种痛苦, 和富人、贵族甚至帝王所受的各种痛苦是一样的, 把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作为相同的“受苦”的人类, 从而混淆了不同阶级的矛盾。
他甚至认为“中国绝无阶级”,完全否认封建压迫是由于封建制度所造成的。
《大同书》虽然主张废除封建宗法制度, 但同时却为封建宗法制度作了掩盖。
在他看来, 男女不平等除了是由于封建压迫所致, 还在于妇女生来体质衰弱, 男子“挟强凌弱”所造成的, 这实际上掩盖了妇女受压迫的阶级原因。
《大同书》虽然提出了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的主张, 但又认为这些问题只能在遥远将来解决。
彰显了康为有阶级局限性。
(三)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个人局限性。
康有为的《大同书》运用了理想主义的生花妙笔,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无比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康有为勇于直面现实社会的黑暗, 揭露人类所受的种种苦痛, 酝酿多年, 最终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 代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潮流和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当然, 康有为无法摆脱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就象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伟人一样, 康有为也无法逃脱其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 他不可能有当今时代科学的世界观, 他所构想的大同社会的基础是驳杂而矛盾的。
因此,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只能是空想。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康有为写了大同书, 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三、康有为大同思想的时代价值尽管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可以归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但是《大同书》中某些观点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书中所描写的某些社会形态某种程度上符合今天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某些主张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表现的苦乐观、国家观、公产观、仁爱观、妇女观等大同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有着传统文化上的内在传承关系:(一) 提倡“人人平等”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设计了一个没有阶级、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是稳定的、有保障的社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是和美的,丰衣足食的,没有贫穷饥饿,没有苛捐的重负。
每个公民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生了病得到救治的权利,都能得到宪法与法律的保护。
老年人得到很好赡养,安享天年。
青、壮年人有机会为社会所用,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幼年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其最基本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 倡导教育兴国纵观康有为《大同书》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较为突出的有:教育平等的思想;重视胎教和幼儿教育的思想;提倡养、教并重,脑、体、德共同教育的思想;讲求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思想等等。
尤其是他十分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他设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学校的专业也必须越开越广,每个专业都要专门学习和研究,才能不断推动科技的全面发展。
因此,他设想各种专门学校要设在其研究对象之中,如农学院就设在农田里,海洋学院就设在海边上等等。
康有为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促使科学发展的思想,更体现了康有为“经世致用”思想的贯彻。
在康有为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三) 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康有为在理论上猛烈地批判男权社会,提出女子应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认为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结构,关健的问题是实现男女平等。
他在观察世界各地妇女的苦难后提出了拯救妇女的措施,提出设立女子学校;认为女子也可以当议员、大总统,与男子无别;妻子与丈夫在法律上平等;禁止从夫姓风俗,还女子本人之姓名;提倡婚姻自由,父母不得包办儿女的婚姻。
禁止二十岁以前的早婚现象,提倡晚婚;女子成年后有社交的自由;禁止缠足、细腰等危害妇女健康的风俗。
(四) 主张破除国界,全球统一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主张破除国界,实行天下为公,全球统一。
他认为国界进化,自分而合,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康有为既吸取了孔子的遗教,又吸收了现代的无政府主义,提倡一种新型的“世界共同语”,主张各国人民在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必须有世界语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脑力,以便集中精力创造人类奇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
致力于构建“地球万音院”的计划,把各国民族语言的优秀汇集其中,他认为学习多种语言,既浪费人的精力,又有害于人的思维。
康有为关于以世界共同语取代各民族语言的想法,构成了他统一的世界国家和全人类的和谐———即“大同世界”。
设立公议政府,由各国选派议员组成,公举一人为议长,类似今天的联合国。
这个“大同世界”由民主的世界政府统治,它不再承认语言的分歧和国家的边界,那里不再存在阶级、种族和家庭,人类处于永恒的和平与纯净无瑕的幸福之中。
(五) 提出“天人合一”思想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他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这是十分可贵的。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还提倡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他认为:“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
”,主张对社会乐善好施的慈善家,都赠以“仁人”的称号。
康有为把“仁爱”看作人性美好的理念,而为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则是“仁爱”的实施。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更好地促进人与人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更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1] 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2] 汤志钧.康有为与戊戌变法[M].中华书局,1984.[3] 张开宏,陈九如.康有为大同理想评析[J].社会观察,2010.[4] 许文.康有为大同思想.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01).[5] 张杰龙.康有为大同思想的时代价值[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03).[6] 董重转,王秀云.康有为大同思想略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