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情绪的特点及调节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不良情绪的特点及调节方法
提要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情绪特点,并就如何调节情绪,减低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情绪问题,一般是指大学生消极情绪(减力情绪)或称负情绪,是积于不幸事件而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另外,情绪问题也不排除因高兴事件引起的高度兴奋,对身心造成危害。两个方面合称劣性情绪。劣性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过度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引发心理和生理的病变。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1、丰富性和复杂性。从人的生理发展分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14~25岁),这一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时期,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成。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心理断乳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友谊与爱情执著追求,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学业和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情绪(增力情绪)。但大学并不是伊甸园,也有竞争与压力。考试不及格、朋友误解、恋爱失败、甚至天气变化等都可以导致消极情绪(减力情绪)的产生。可以说,大学生情绪极其丰富又极其复杂。
2、激情性和冲动性。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大学生群体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轻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激情性和冲动性。如果这种激发结果是积极的,有利于大学生成才,如见义勇为或是听英模报告会等,都会奏响正义的凯歌;如果激发是消极的,甚至是反面的,如为了哥们义气或小团体利益不惜违反校规校纪甚至犯罪,就会成为愚蠢的举动。
3、波动性和两极性。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社会的变迁、体制的变革,社会面临新与旧的更替,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易产生困惑和迷茫,价值的判断,认知的取舍,前途的选择,心理会有许多矛盾;家庭的变故,家庭成员关系的亲疏以及学习、交友等个人生活事件都会影响大学生情绪,使大学生情绪摇摆不定、跌
宕起伏,时而热情激动、时而悲观消沉,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这种情绪的极端形式就是情绪的两极性,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4、外显性和内隐性。大学生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考试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等具体问题,切痛体肤的影响,往往深藏不露,具有很大的内隐性。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像少儿时期那么坦率直露,有时还会表现出内隐和含蓄的特点。比如,在对异性的态度上,明明乐意接近,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二、情绪调节的方法
1、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像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指导和暗示作用,来调适和放松心理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个人静坐时,默默地说“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气死我了”等语句时心跳会加剧,呼吸也会加快,仿佛真的发起怒来。相反,如果默念“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把人乐坏了”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由此可见,言语活动既能唤起人们愉快的体验,也能唤起不愉快的体验;既能引起某种情绪反应,也能抑制某种情绪反应。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情绪问题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用内部
语言或书面语言对自身进行暗示,缓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比如,默想或用笔在纸上写出下列词语:“冷静”、“三思而后行”、“制怒”、“镇定”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暗示对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既可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又可用来激励自己。
2、转移注意力。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电影、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3、适度宣泄。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很多人欣赏“男儿有泪不轻弹”,把眼泪当作软弱的表现,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刘德华有首很流行的歌:“男人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美国精神病学家曾对331名18~75岁的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平均每月哭3~5次,男性每月哭1~4次,他们都感到哭过以后心情好多了。
(2)运动缓解法。在盛怒愤慨时猛干一阵活或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跑步、游泳、打球,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
(3)模拟宣泄。一些日本公司的充气工头像就是用来让员工发泄对上司的不满的。员工通过打骂模拟敌人,发泄烦恼,宁心息怒。当然,情绪的疏泄要有节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间、场合,尽量不影响别人,不损害自己,否则会带来新的情绪困扰。所以,模拟宣泄是较合理的疏导办法。
必须指出,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4、自我安慰法。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
它的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找借口”、“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等等。找一些原谅自己的理由,如有的同学考试不理想,以近来身体欠佳或社会工作过重为借口,以避免挫折感;因方法不当而导致工作失败,则以条件太差、设备不齐等理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