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
细胞表面受体三大家族参与的信号通路的一般特征

细胞表面受体三大家族参与的信号通路的一般特征?
答:细胞表面受体三大家族主要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酪氨酸激酶受体(RTKs)和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这些受体家族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以下是它们参与的信号通路的一般特征:
1.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参与的信号通路:
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通过与G蛋白相互作用来传递信号。
当配体与GPCR结合时,受体构象发生改变,激活或抑制与之偶联的G蛋白。
激活的G蛋白进一步激活或抑制下游的效应器,如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
GPCRs参与的信号通路在神经传递、免疫反应、激素调节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酪氨酸激酶受体(RTKs)参与的信号通路:
RTKs是一类跨膜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当生长因子等配体与RTK结合时,受体二聚化并激活其酪氨酸激酶活性。
激活的RTK通过磷酸化下游的信号分子(如RAS、PI3K、PLCγ等)来传递信号。
这些信号分子进一步激活或抑制其他下游的效应器,从而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生理过程。
RTKs参与的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肿瘤发生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参与的信号通路: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是一类与离子通道直接相连的受体。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构象发生改变,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
这种构象变化允许特定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通道,从
而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和膜电位。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参与的信号通路在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是细胞内重要的代谢和信号转导过程,被众多科学家和医生广泛研究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讨论机制来探讨它在细胞内的作用以及它对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膜上的转导蛋白,它通过与多种分子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代谢、细胞增殖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
GPCR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感光、嗅觉和味觉等。
在Membrane Protein Network数据库中,GPCR家族占据了所有跨膜蛋白的大约30%。
GPCR受体能够感受到多种外界环境因素,如药物、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作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从而调节相关的细胞过程。
GPCR的信号转导机制主要涉及G蛋白和其它轻质散发因子的调控。
在信号传递过程中,GPCR和G蛋白的互相结合是一种特殊的机制,它能够导致G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诱导一系列的信号反应。
目前,分子生物学家已经证实,典型的G蛋白有三种,包括Gs(G Stimulator protein)、Gi(Inhibitory protein)和Gq(Phospholipase C-coupled protein)。
Gs促进腺苷酸酰化酶腺苷酸化活性,引起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放出,并且在心脏和脂肪细胞中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
Gi通过降低腺苷酸酰化酶腺苷酸化活性,下调Adenylyl cyclase而抑制cAMP的产生。
Gq促进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的激活,从而引起可溶性内质网(SER)内的储存化学物质质量(如平滑肌细胞中的钙)释放。
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机制主要包括配体识别、内化和解离。
GPCR与其配体的结合方式是不平衡的,这意味着在配体存在的情况下,GPCR将保持活性状态,并持续地导致G蛋白的激活。
一旦签配体分离,GPCR被内化到细胞内,并与一系列涉及转运和解离的因子相互作用。
简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简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简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细胞表面受体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类型中,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感知气味、光线、味道、荷尔蒙以及神经递质等。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质分子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质分子信号通路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生化反应,用于传递细胞内外的信息。
关键蛋白质分子在信号通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信号的传导和细胞的响应。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质分子,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因子。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膜受体,它们通过与G蛋白结合,介导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感知和响应。
G蛋白偶联受体分为三类:Gs、Gi和Gq。
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第二信使cAMP,进而激活蛋白激酶A,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和信号传导。
Gi 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起到负调节的作用。
Gq蛋白则激活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二酰甘油和肌醇三磷酸,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酪氨酸激酶是一类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它们通过磷酸化反应调节多种细胞过程。
酪氨酸激酶分为受体型和非受体型。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它们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主要包括SRC 家族激酶和JAK家族激酶,它们参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是信号通路中的另一类关键分子。
它们包括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
PKC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MA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们通过磷酸化反应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
PI3K是一类磷脂酰肌醇激酶,它参与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迁移等过程。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结合到DNA上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
它们在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转录因子包括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蛋白-1(AP-1)和CREB等。
NF-κB参与细胞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等过程。
AP-1是由c-Jun和c-Fos等蛋白质组成的转录因子复合物,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过程。
g蛋白偶联受体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是一类重要的跨膜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作为细胞外信号分子的接受器。
它们可以感知各种化学物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药物等,并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
1. 结构特点G蛋白偶联受体通常由单个蛋白质组成,分子量约为40-50kDa。
它们具有七个跨膜结构域,即膜外N端、第一螺旋、膜通道、第二螺旋、第三螺旋、膜外循环结构(第三螺旋和第四螺旋之间)、第四螺旋和细胞质C端。
这种七个跨膜结构域的特殊排列方式使得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在跨膜结构域之间传递信号,实现了跨膜信号传导的功能。
2. 信号传导机制当外界化学物质(如激素)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时,会导致受体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激活细胞内的G蛋白。
激活的G蛋白分别与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等效应蛋白结合,进而调控细胞内二次信号分子的生成,如cAMP、cGMP、IP3等,最终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部分G蛋白偶联受体也可直接与离子通道相结合,调节细胞内钙离子、钾离子等离子通道的活性,影响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3. 生物学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神经传导、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和分化、代谢调控等方面。
肾上腺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等G蛋白偶联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感知,影响神经传导;组胺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等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管收缩和扩张。
4. 药物靶点由于G蛋白偶联受体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它们成为了许多药物的重要靶点。
许多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等)就是通过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学功能的调节机制,还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靶标。
总结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外信号接受器,在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类涉及多种生理过程的跨膜蛋白。
它们将外界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所用到的信号传导途径被称为G蛋白偶联通路。
这条通路是一条多级联的信号传导途径,可用于调控多种细胞过程,比如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
G蛋白偶联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G蛋白、酶和细胞内信号分子。
G蛋白是通路中的关键分子。
它在GPCR激活后沿着细胞膜内侧移动并激活下游效应器。
G蛋白分为Gi、Gs和Gq等各种类型。
快速型Gs会激活腺苷酸酶(adenylyl cyclase,AC),使其合成第二信使cAMP;Gi则抑制AC的活性,进而减少cAMP的产生。
而Gq则激活磷脂酰肌醇酰转移酶(phospholipase C,PLC),导致钙离子的释放和下游钙离子介导的效应。
G蛋白的不同亚型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情况和功能。
酶也是G蛋白偶联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G蛋白激活后的酶能够调节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
比如,AC可将ATP转化为cAMP,从而激活下游的蛋白激酶A(PKA);PLC则可将磷脂酰肌醇二酰肽(PIP2)切割成二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从而激活下游的钙离子介导信号和蛋白激酶C(PKC)。
细胞内信号分子也是G蛋白偶联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通路中,一些蛋白激酶如PKA和PKC会被激活,并磷酸化下游的靶蛋白以发挥其生理功能。
另外,这些激活的蛋白激酶还能使某些转录因子的活性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从而调控其生长和分化。
除此以外,G蛋白偶联通路还可以与其它信号通路互相作用。
比如,它可以与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附着和肿瘤的侵袭。
也可以与线粒体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凋亡和代谢等生理过程。
总之,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是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多个细胞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细胞信号通路中的G蛋白偶联受体

细胞信号通路中的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是生命体系的基础单位,细胞内有着许多重要的分子,这些分子之间通过信号通路相互联系,从而调控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在这些信号通路中,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类受体,它们能感受到许多信号分子的刺激并在细胞内引起一系列反应。
一、GPCR的基本概念GPCR是一类七次跨膜受体,在细胞膜上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GPCR的N端位于胞外,C端位于细胞内。
当受体受到激活物质的刺激时,N端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使C端产生一系列反应。
GPCR激活后,它们能以特定的方式激活蛋白激酶、谷氨酸离子通道等下游蛋白,从而引发复杂的信号传导和调节细胞各项生理功能。
二、GPCR信号通路的分类根据GPCR的信号传导机制和调控功能的不同,可以将GPCR 信号通路分为四类:Gs、Gi、Gq和G12/13。
Gs和Gi通路都调节细胞内腺苷酸酰化酶的活性,前者可以激活腺苷酸酰化酶来降解环磷酸腺苷,后者则能抑制这一过程。
从而实现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和活性,对细胞的代谢、分化等生理功能都有影响。
Gq通路则能够激活蛋白激酶C、肌动蛋白的收缩等生理过程。
而G12/13通路则能够影响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迁移等生理功能。
三、GPCR的药物靶点和应用由于GPCR在细胞内信号通路的重要性,GPCR受体也成为了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许多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都是通过干扰GPCR的功能和信号传导来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乙酰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哮喘和冠心病,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等等。
另外,GPCR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癌细胞表达的GPCR与正常细胞不同,且它们的信号通路也有所变化。
因此,干扰特定GPCR的信号传导可以成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手段。
例如,针对一些调节肿瘤细胞迁移的GPCR的抗体治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四、GPCR的研究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PCR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GPCR受体活化及信号转导通路探究

GPCR受体活化及信号转导通路探究GPCR(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重要的膜内受体,它通过与G蛋白相互作用,将外界的信号转导到细胞内,从而控制细胞的生理功能。
GPCR是一大类蛋白质,涉及各种细胞内信号途径的转导和调控,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GPCR受体的激活机制GPCR受体的激活机制涉及瞬态结构变化和构象变化。
当外界信号物质(如药物或激素)结合到GPCR上时,会引起受体的构象变化,从而导致G蛋白的结合和激活。
这个过程中,GPCR受体起到了信号转导的关键作用。
2. 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一旦GPCR受体被激活,它与G蛋白相互作用,导致G蛋白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化状态。
激活的G蛋白进而调控下游蛋白激酶的活性,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
2.1 G蛋白α亚单位介导的通路激活的G蛋白α亚单位具有GTP酶活性,在激活后能够与GTP结合形成复合物。
GTP结合的G蛋白α亚单位能够与下游蛋白激酶或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从而介导细胞内的信号传递。
G蛋白α亚单位还具有GTP水解酶活性,这使得它能够将GTP水解为GDP,从而使G蛋白恢复到不活化状态。
2.2 G蛋白βγ亚单位介导的通路G蛋白βγ亚单位是一个复合物,它在G蛋白激活时与α亚单位分离。
βγ亚单位可以直接在细胞内相互作用,或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
βγ亚单位的活化还可以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酶来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3. GPCR家族及其影响的生理功能GPCR家族包括超过800种受体,它们可以感知和传递多种信号。
这些受体广泛存在于生物的各个组织和细胞中,并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感知光线、嗅觉、化学刺激以及调节心血管、免疫和神经系统等。
3.1 视觉系统中的GPCR受体GPCR在视觉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视觉中,光信号被巩膜上的视脊髓素(11-维生素A醛)转化为视紫红质,这是一种GPCR受体,它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2.RTPPathway1.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2.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
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3.成体干细胞指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能够西我更新并特化形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4.干细胞的可塑性:指造血,神经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5.转分化:跨系或者跨胚层分化现象。
6.细胞因子CK: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7.xx:具有较专一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胞外信号分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8.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或其他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递。
神经递质通过受体的结合而改变通道蛋白构象,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质膜的离子通透性,瞬间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改变突触后的细胞兴奋性。
9.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特征:ES细胞在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基中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紧密聚集,形似鸟巢,细胞界限不清,克隆周围有时可见单个ES细胞和分化的扁平状上皮细胞,ES细胞增殖迅速,每18-24小时增殖一次。
ES细胞形态特征不明显,对培养的ES的鉴定,主要根据ES细胞的标志酶(碱性磷酸酶)或抗原以及ES细胞分化能力的检测。
10.胚胎干细胞的鉴定:1、首先要鉴定是否保持正常的核型2、通过胚胎期特异表面抗原来检测3、xx蛋白(nestin)阳性4、胚胎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分化的细胞较低5、人和小鼠都表达转录因子Oct-46、端粒酶活性极高,而分化的细胞则很低7、体外诱导分化,可以分化为三胚层的不同细胞谱系8、体内移植至裸鼠腋下,形成的瘤体应包含多种类型11.ES/EG细胞体外研究诱导分化:诱导物按作用机制:一类使被诱导物可逆性地轻度损伤如:无机物、有机酸、醇、另一类诱导物通过与被诱导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参与细胞的诱导分化。
如:类固醇激素12.干细胞特点:(1)干细胞本身不是处于分化途径的终端。
(2)干细胞能无限的增殖分裂。
(3)干细胞可连续分裂几代,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
(4)干细胞通过两种方式生长,一种是对称分裂—形成两个相同的干细胞,另一种是非对称分裂—由于细胞质中的调节分化蛋白不均匀地分配,使得一个子细胞不可逆的走向分化的终端成为功能专一的分化细胞;另一个保持亲代的特征,仍作为干细胞保留下来。
分化细胞的数目受分化前干细胞的数目和分裂次数控制。
13.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有:MEM-δ、DMEM、TCM-199、F12。
常用的分化抑制物有:饲养层,条件培养基,分化抑制因子。
饲养层细胞就是被阻断有丝分裂后的单细胞层。
条件培养基就是从某些培养细胞回收的培养液,其中含有能使ES 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的因子。
14.细胞间通信的类型:直接接触型:识别和粘合直接联系型:xx间接联系型:分泌化学信号15.化学信号作用的特点和区别:特异性,高效性,胞间信号分子作用的复杂性,不同化学信号的时间效应各异,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胞间信号分子16.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分子的分级传递与控制,激素分子的释放,激素分子的血液传输,激素分子的接收和灭活17.激素分子的分级传递与控制:下丘脑-垂体-外周靶腺体-靶细胞或靶器官18.内分泌激素作用的特点:微量,血液运输,远距离作用,特异性靶细胞或靶器官结合,协同、拮抗、反馈等精致复杂的调节19.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近距离(突触间隙),只影响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通信迅速、准确、集中20.细胞因子的种类:白介素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肿瘤坏死因子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集落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21.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1.局部作用,2.多种细胞产生3.靶细胞有相应受体4.细胞因子有网络特征22.NO作为信号分子特点:1.有很强的亲脂性,气体小分子,无需跨膜转导机制可进入胞内迅速自由扩散而直接作用胞内靶酶。
2.分子小,能自由扩散,具备自分泌旁分泌的功能,3.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不稳定,生物半衰期短4.与血红蛋白和鸟苷酸环化酶上铁离子有高度的亲和性。
23.NOS是合成NO的关键酶:原生型NOS(cNOS)或称Ca2+依赖型NOS-I和NOS-III属于此类。
诱导型NOS(i NOS)Ca2+非依赖型,NOS基因在生理条件下不表达,只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如免疫刺激因子作用下,可被诱导合成。
起效慢,以二聚体发挥作用。
此类酶一旦诱生,可持续合成NO,直至底物耗尽或细胞死亡。
24.NO的作用机制:不依赖cGMP发挥NO的直接作用.通过活化通过cGMP发挥作用(起主要作用)25.NO的功能和应用前景:NO-cGMP信号系统的研究为阐明疾病的分子机理及药物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NO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信息分子,作为调节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信使,参与多种重要生理功能26.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受体: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G蛋白偶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与酪氨酸蛋白激酶连接的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酶连受体27.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胞外区, 7次跨膜α螺旋,胞内区28.G蛋白的调控:G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单位组成;α亚基能够结合鸟苷酸;静止时, α亚基结合GDP,并与βγ亚基形成复合物;激活时, GDP被释放,α亚基结合GTP, α亚基与βγ亚基脱离;29.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结构:N端胞外区,单链跨膜α螺旋, C端胞内区; C端胞内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二聚体彼此相互磷酸化受体胞内肽段的酪氨酸残基,即自磷酸化。
活化的RTK可结合多种细胞质中具有SH2结构域的信号蛋白:SH2:高度保守而无催化活性的结构域,最早在Src蛋白中发现,为Src同源区30.cAMP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导致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这一通路的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A-cyclase),通过腺苷酸环化酶调节胞内的cAMP的水平。
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通过蛋白激酶A 完成的;蛋白激酶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以钝化复合体形式存在; 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改变调节亚基构象,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活化的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可使细胞内某些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于是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31.cGMP信号通路:cGMP由鸟苷酸催化GTP形成,磷酸二酯酶可以降解cGMP形成GMP;第二信使cGMP在视觉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通过质膜上的磷脂酰肌醇(PIP2)代谢产生两个第二信使: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PIP2是真核细胞质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学成分,位于质膜双分子层内表面;磷脂酶C-β(PLC-β)催化PIP2水解成IP3和DAG。
33.Ras, Raf, MAP激酶通路:MAP激酶通路由一系列的蛋白激酶组成,在真核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该通路中一类重要的激酶家族为ERK激酶家族,这些激酶能够被细胞外诱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激活; ERK激酶被其上游的两个蛋白激酶Raf和MEK激活;Raf和MEK通过Ras蛋白与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34.Ras蛋白:Ras蛋白是ras基因的产物,是一种由19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的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分布于基膜胞质一侧,结合GTP时为活化态,而结合GDP时为失活态,Ras蛋白具有分子开关作用。
Ras蛋白从失活态到活化态的转变,先要GDP释放才有GTP的结合,GDP 的释放需要鸟苷酸释放因子(GRF)参与;Ras蛋白从活化态到失活态的转变,需要GTP酶活化蛋白GAP的促进。
35.JAK/STAT通路:JAK/STAT通路为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和转录因子提供了更直接的联系通路;36.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1.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多通路,多环节,多层次和高度复杂:a.多途径,多层次的细胞信号传递通路具有收敛或发散的特点.b.细胞的信号转导具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c.信号传递过程具有信号放大作用,但放大作用又必须受到适当控制,表现为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的作用终止并存.d.当细胞长期曝露在某种形式的刺激,细胞对刺激的反应降低,即细胞进行适应.降低表面受体数目及降低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37.14-3-3蛋白:作为接头/支架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结合,进而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功能:1,改变靶蛋白构象2.遮蔽磷酸化位点3.加速2种靶蛋白的结合4.保护磷酸化位点5.可加速细胞内蛋白质更容易了出核,增加膜输出速率。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