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指对历史上形成的农业系统、统农业知识和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社会实践进行保护、传承和合理用的过程。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多样性,而且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键点:
1.立法与政策制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农业生产方式的传承:保护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梯田农业、灌溉农业等,这些方式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当地人民与自然的智慧。
3.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记录和传承农业传统知识,鼓励对传统知识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4.农业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如发展农业旅游、开展传统手工艺品生产等,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教育与普及: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6.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参与国际项目,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水平。
7.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遥感技术等,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8.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志愿者项目、社区参与等方式,增强社会的参与感。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合理利用这些遗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
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文化等方面留下的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农村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加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价值。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农具、农村建筑、农民文化等,是我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被遗忘和消失,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其次,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文化遗产中包含了许多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丰富我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建设和文明进步。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通过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
简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简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韩述源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重要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化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具
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深度研究探索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众多成就,发展成果效果显著。
正在一步步朝着“政府主导、多方管理、多方参与”的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建立评价体系、名录和资料库,加强申报工作。
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1页(P109-109)
【作者】韩述源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展览馆山东济南 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实施旅游开发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刍议——兼论安徽省典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J], 张扬;杨剑波;方文红;王光宇;郑丹丹
2.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简论 [J], 曹幸穗;张苏
3.简论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J], 余粮才
4.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探讨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在肇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运用问题 [J], 吴文丽
5.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者:吾尔尼木·阿不都热依木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0期摘要:目前我国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必要的劳动者对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长年累月积累的悠久的农业文化实行发展的过程。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目前我们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作为农业中心工作者,我们要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强化传统农业基础的同时,完成现代农业的转化和发展,以此实现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一、农业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农业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可以从开发农村传统文化产品的角度激发农民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发展打下坚实得基础,在掌握其文化需求得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思想素质和现代化得务农理念,为培育新型农民作出基本贡献;农业文化遗产还可以通过发展传统农业文化和农村旅游业入手,重视农产品的开发销售、农村民间艺术等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实现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再有,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能够在传统农业中吸取有益的发展要素,完善目前过度依赖机械的耕种现状,为现代化农业得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基础的夯实作出重要贡献。
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状况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推进,人们对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愈加重视。
在提出自然资产和文化遗产之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5年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并随之发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倡议。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第一时间组织并开展了相应的农业文化遗产调查和申报工作,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早响应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国家。
我国浙江省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入选项目,引起了国外众多国家的重视。
北京乡村振兴
北京乡村振兴近年来,中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
首先,北京的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生态保护。
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农民将传统耕作方式转变为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耕作和有机养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项目,吸引城市人士来乡村游玩,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其次,北京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
北京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研究,推行农业现代化技术,在提高农民种植、养殖技术的同时,也助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北京还积极引入国内外的高新技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次,北京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之一。
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
北京市政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包括农家乐、农业观光、乡村民宿等。
这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也为城市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此外,北京还注重乡村教育和卫生医疗的发展。
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一环,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了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了教师的待遇,提升了乡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北京也积极推进乡村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北京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有限。
由于北京市土地资源紧张,乡村振兴的空间有限。
其次是人才流失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导致乡村缺乏人才。
最后是市场需求不足。
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的支持,但由于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乡村产业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北京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注重生态保护、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旅游、乡村教育和卫生医疗等多方面措施的推动,加快了乡村的发展步伐。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思路比较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思路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是丰富多彩的,它们包含着传统的农耕文化、手工工艺、口头文化、自然风景等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的思路。
一、立足本土文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规划思路,应首先立足于本土文化。
首先,应对本土文化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以及自然风光进行深入了解。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有助于我们对本土文化的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全面了解。
其次,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时,应注重发掘和传承本土文化的特点,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从而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
最后,在规划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地方特色、历史沉淀和人文环境,以便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相互融合。
二、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因为,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保证文化遗产的长期传承。
首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保护,重点关注被淘汰或濒临消失的传统技术和工艺,以保证其能够长期被传承和发展。
其次,应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创新设计、改进工艺、现代化设备等手段,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
最后,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因为,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文化遗产的开发方向,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开发具有时代性、文化特色和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其次,应加强实施创意设计、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文化遗产制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守护绿色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道
守护绿色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化的浪潮似乎要将一切传统与历史的痕迹抹去。
然而,深植于土地中的农业文化遗产,却承载着人类与自然相依相存的记忆和智慧。
保护与开发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往的一份致敬,更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把钥匙。
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它们是人类适应并改造自然、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包括传统的耕种方式、生态农业系统、农事节庆等。
这些遗产不仅记录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保护工作需谨慎而细致。
首要任务是进行普查和评估,明确哪些农业文化实践具有保护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目录和标准。
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保护区域,禁止破坏性的经济活动。
此外,加强对当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成为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开发工作则要注重可持续性。
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商业开发,而是要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提升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比如,利用生态农业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将传统农业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文化旅游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原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保护与开发之间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保护为开发提供了基础和资源,开发又为实现更好的保护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关键在于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在开发中不破坏原有的文化价值和生态结构,在保护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能够确保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同时,适度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遗产,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未来的岁月里,农业文化遗产将继续扮演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角色。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我们有责任将这些遗产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继续滋养着人类的生活与心灵。
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作者:李梅苗润莲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14期摘要: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古都,其历史悠久,郊区地域广阔,乡村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禀赋的差距,北京在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保护与开发模式。
基于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从开发主体及政府参与程度、乡村社区参与程度以及资源利用与文化旅游产品类型三个方面,对一些较为典型和成熟的模式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模式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775-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59Abstract: Beijing is a world famous ancient capital of China with long history, broad suburb region, and ample rural cultural resource. Due to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ce in cul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various modes emerged gradually dur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Beijing,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development main body and government involvement degree, rur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degre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 type, the typical and mature modes were summarized, for providing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Key words: Beijing; rur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它具有乡土性、传统性、脆弱性等特性。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是特定区域内代表性的农业生产方式、技术及制品的总称。
这些遗产源于农民们常年的辛苦劳作和创新实践,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关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全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通过适当的方法保护和传承。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耕作方式、农业手工技艺、传统工具和器具、土地利用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如中国的“三维耕作法”、日本的“水稻田综合利用方式”、荷兰的“风车系统”等都是农业文化的代表。
农业文化遗产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生态。
它包含了人们对土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方面的认识和知识。
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反映了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政府、学术机构、媒体、企业以及民间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其中,政府是主导力量,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首先,政府应该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科学研究、设计保护计划和实施保护措施。
同时,也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其次,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媒体、网络、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以提高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同时也可以激发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热情与意识。
最后,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专业的机构体系,以加快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应该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农业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机构等。
这些机构可以通过与民间组织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方法的完善是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环节。
北京文创带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北京文创带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为推动乡村振兴,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创带动方案。
以下是对这些方案的详细描述: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案: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文创产品和体验,吸引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并促进文化交流。
针对不同的乡村特色,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乡村文创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
2. 乡村旅游发展方案:北京市将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旅游景区;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3. 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培育方案:鼓励乡村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农民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与文创产业的结合,培育乡村农产品品牌,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4. 创意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乡村文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乡村文创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邀请专业的设计师和文化艺术家为乡村设计独特的文创产品;组织培训、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
5. 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方案: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文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贷款扶持等支持措施,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参与到乡村文创产业中,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6. 展示和宣传方案:加强乡村文创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织文创产品展销会、乡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
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打造乡村文创的品牌形象。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北京市将积极推动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并进一步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成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也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农事活动和乡村风情的一种旅游方式。
北京作为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北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尽管北京是一个大城市,但还是保留了大片的农田和农村地区。
由于北京市农业资源的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人们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需求。
游客可以在北京的农田里体验田间劳作,亲手采摘农产品,感受农村的宁静与绿色。
其次,北京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积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诸多古代建筑和名胜古迹。
游客可以参观长城、故宫等著名景点,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此外,北京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京剧脸谱、剪纸等,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另外,北京还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北京交通发达,与中国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游客可以方便地通过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工具来到北京,感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乐趣。
北京的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旅行条件,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政府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非常重视。
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推动农村旅游发展。
政府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农业体验。
政府还加大对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的力度,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北京。
当然,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一些农村地区的交通、饮水、环境卫生等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投入改善。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要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法律保护是关 键。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权责,严惩破坏 和盗用农业文化遗产的行为。其次,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文字记 录、影像资料等方式,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农 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再次,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次, 农业文化遗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农业技艺和农耕方式对于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 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和 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旅游、农村手工艺等 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与建议
目录
01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现状及其重要性
0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的建议
0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面临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作为拥有悠 久农业历史的国家,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亟待。本次演 示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 能引起社会的和重视。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护是为了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价值,而开发则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价 值。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能满足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需求,又 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
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
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一、背景介绍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的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价值。
二、传承历史文化2.1 传统农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传统农耕技艺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具制作、种植技术、农事节令等。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促进这些传统农耕技艺的传承,使其不被遗忘。
通过传承这些技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2.2 弘扬农耕文化精神农耕文化精神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包括勤劳、朴实、团结等传统美德。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通过弘扬农耕文化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农耕文化精神的传承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1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也包括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农耕方式注重生态平衡和自然循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借鉴传统农耕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品质提升。
传统农耕方式注重土壤养分的保持和作物的合理种植,因此产出的农产品品质较高。
通过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传承这些经验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4.1 弘扬农村文化艺术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帮助弘扬农村文化艺术。
传统的农耕仪式、民间舞蹈、民俗习惯等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4.2 促进农村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还可以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社会功能与发展困境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34XIANGCUN KEJI 2021年2月(中)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社会功能与发展困境任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北京100101)[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价值观念的存储库,对其的深入挖掘可以为乡村社区的文化重构起到关键作用。
从文化特性来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传统性、地方性、道德性特征。
从社区功能来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治理、整合、维稳功能。
但目前由于乡村社区的撕裂,农业文化遗产表现出了内卷化、无序化、边缘化特征。
针对此,要把农业遗产与乡村文化空间相融合,以此来创造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在此空间内借助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实践、仪式活动进行文化的再生产与再仪式化,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文化特性;社会功能;发展困境[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5-34-3广义而言,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各种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1],其以物质遗产、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技术方式的形式承载着乡土社会的知识经验、情感结构与道德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乡土社会的秩序规范提供文化资源。
同时,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与科学转换农业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理念与文化要素,创新乡村社区软治理手段。
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系统性、保护与发展等方面。
1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1.1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乡村文化的传统性特征乡村文化的传统性既包含器物性价值传统,又包含精神性价值传统。
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为例,与一般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相比,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部的茶文化是农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承载着系统内居民的精神信仰,对其生活方式形成正面影响,是一类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综合价值的较为特殊的农业文化遗产[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 着 环 境 污 染和 破 坏 、 食品安全、 漠视传统农 业文化等问题 , 从 乡土 文 化 、 农 耕 文化 、 作物文化、 民俗 文 化 、 农 事 节 庆 文 化、 养 殖 文 化 等 北 京 文 化 资 源 的 特 色着 手 。 探 讨 北 京 农 业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开发 。
重要 的 意 义 。
性, 而 且 可 以 满 足 当地 社 会 经 济 与 文 化 发 展 的 需 要 , 有 利 于 促 进 区 域 可 持 续发 展 ” 。根 据 这 个 定 义 , 农 业 文 化 保 护 是建 立 全 球 重 要文化遗 产及其有 关的景观 、 生 物多样性 、 知 识 和 文 化 保 护
问题 探 讨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2 0 1 3 年 第2 4 卷 第0 6 期 ( 总 第3 1 9 期 )
浅谈北京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王红 英
( 北京农 学院, 北京
1 0 2 2 0 6 )
[ 摘 要 】 农 业 文 化 是 指 农 业 生 产 实 践 活 动所 创 造 出来 的与 农 业 有 关 的 物 质 文 化 和精 神 文化 的 总和 。随 着 工 业 化
具、 农业景观 、 农 业 品种 等 有 价 值 的 物 质 文 化 。 也 包 括 传 统 农 耕
信仰 、 民间文学艺术 、 农 事 节 日习 俗 等 非 物 质 文 化 ; 其 核 心 是 农 业 文 化 所 蕴 含 的 农 业 哲 学 思想 。 以及 围 绕其 产生 的价 值 体 系 。
农 业 文 化 保 护 的 内 容 既 包 括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农 业 生 产 工
农 业 文 化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分 。 广 义 的农 业 文 化 是 指 农 业 生 产 实 践 活 动 所 创 造 出来 的 、 与农业有 关的物质 文化 、 精 神 文 化 的总 和 。也 有 学 者 认 为 农 业 文 化 还 应 包括 农 业 自然 景 观 。农 业
型和农业景观。 1 - 2 农 业 文 化 的 保 护 , 北京在 7 0 0 0多 年 前 便 有 了农 业 活 动 , 且 形 成 了 特 有的文化 特征 , 一 方 面 提 供农 产 品 满 足 人 们 的物 质 需 求 , 另 一
方面提供 花卉 、 园林 、 垂 钓 等 休 闲 娱 乐 的农 产 品满 足 人 们 精 神
在 中 国文 化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 农 业 文 化 以满 足 人 们 最
基 本 的生 存需 要 为 目的 , 农 业 文 化 的 思 想 深 深 地 融 入 了 我 们 的 社 会 生活 和 价 值 观 念 当 中 。 是 无 比珍 贵 的 文 化 财 富 。探 讨 北 京 农 业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开 发 对 继 承 和 发 展 传 统 农 业 文 化 具 有 十 分
1 农 业文化 的 内涵及 其保 护
1 . 1 农 业 文 化 的 内 涵
体系 , 因此 , 保护农业文化 , 不 单 单 指 保 护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农 业 文 化 遗 产 而 是 指 保 护 一 切 保 留 至今 的 、 对 今 天 的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仍 有 价 值 的 一切 农 业 物 质 文 化 和 精 神 文 化 。
生 活 追 求 。北 京 农 业 文 化 资 源 主要 包 括 :
2 . 1 乡 土 文化
先 进 的 农 业 科 学 技 术 改 造 了传 统农 业 生 产 方 式 , 只 有 正 确 认识传 统农业 文化 , 转变发 展观念 , 实 现 传 统 农 业 文 化 与 现 代 农业 文化 的有机融合 , 才 能真正解决 资源短缺 、 环境 污 染 和 破 坏 等 问题 。因 此 , 农 业 文 化 在 现 代 化 的 生 产条 件 下 , 仍具 有保 护 和 利 用 的价 值 : 一是农业 文化 的生态价值 , 突 出表现在人 与 自 然 的关 系协 调 。 人 与 自然 和谐 共 生 。二 是 农 业 文 化 的 经 济价 值 ,
[ 关键词 】 农 业 文化 ; 北京农业文化 ; 保护 ; 开发
【 中图分类号 ] G1 2 2
【 文献标 识码] B
按 照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的 定 义 . 农业 文化遗产 是指 “ 农 村 与 其 所 处 环 境 长 期 协 同进 化 和 动 态 适 应 下 所 形 成 的 独 特 的 土 地 利 用 系 统 和 农 业 景 观 。这 种 系统 与 景 观 具 有 丰 富 的 生 物 多 样
物质 文化 即在农 业生 活 、 生 产活动 中创造 、 培育及传 承下来 的
带 有 历史 痕迹 或 文 化 附 加 成 分 的物 化 品 , 包 括 农 具 和 农 村 建 筑
等. 其 中农 具 文 化 为 农 业 生产 文 化 。农 业 精 神 文 化 是 指 农 业 生
产、 生 活 过 程 中 经 过 民 间 总 结 提 炼 形 成 的理 论 化 、 文学化 、 经 验 化、 习俗化 的内容 , 包括农谚 、 农趣 、 农节 、 农业生产 、 农 村 民俗 、 农村生活 、 农 业 制 度 与 法 令 等 。农 业 自然 景 观 是 农 村 与 其 所 处 环 境 长 期 协 同进 化 和 动 态 适 应 下 所 形 成 的独 特 的 土 地 利 用 类
体 现在 精耕 细作 的种 植 方 式 能 够 保 持 几 千 年 不 衰减 。三 是农 业
乡 土 文 化 体 现 了农 民对 土 地 的 依 恋 和 对 农 业 生 产 活 动 的 顺 应 。北 京 的各 个 区 域都 有 自己特 定 的地 理 环 境 、 历史文化、 乡 土风情 。 因此 有 “ 十里 不 同风 , 百里 不 同俗 ” 的俗 语 。乡 土文 化 是 中华 民族 得 以繁 衍 发展 的精 神 寄 托 和 智 慧 结 晶 , 是 区 别 于 任 何 其 它 文 明 的 唯一 特 征 ,是 民族 凝 聚 力 和 进 取 心 的真 正 动 因 , 对 乡 土 文 化 的保 护 和 传 承 也 必 须 覆 盖 物 质 的 、 非 物 质 的 各 个 领 域, 而且保护始 终是第一位 的 , 即使 要 利 用 它 发 展 旅 游 等 产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