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小学三年级《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1乘乘除除word教案(2)
乘乘除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练习,及乘加、乘减两步运算。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数感,并通过尝试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
3.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有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引入(媒体出示游乐场图)师:星期天,小丁丁他们来到儿童乐园游玩,一进入儿童乐园,他们就发现了很多的游艺设施,小丁丁和小巧决定先玩摩天轮。
[以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游乐场情景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习(一)一位数乘法练习1. 师:小丁丁和小巧来到摩天轮,他们看到了一张游艺规则:凡是要游玩摩天轮的小朋友先要将摩天轮座位上的练习题回答正确,摩天轮才会转动起来。
2.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帮帮他们,同桌合作,每人选做其中的5题,但不能重复选择。
然后和书上表格中的答案核对一下,将题号填入相应的答案下。
3.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计算的特别快,我们请他来介绍一下方法。
(1)4×326,3×214,8×125,3×296这几题要将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后计算比较方便。
(2)402×4,3×296可以这样计算:400×4+2×4,3×300-3×4[在复习提高阶段,通过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在学生经历交流、讨论不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不仅唤起他们对以前知识的一种回忆,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乘加、乘减两步运算1. 师:当小丁丁他们高兴地游玩摩天轮时,小胖和小亚选择了挑战性更高的激流勇进。
当然这项游戏的规则也更高了,必须要答对乘加,乘减的题才能玩这个游戏。
2. 哪个小朋友来说说看乘加、乘减两步运算题的运算法则。
(先乘后加减)请我们小朋友小组合作,每人选2到3题练习,然后小组中交流将题号填入书上表格中相应的答案下(小组比赛,哪一组最快)3. 媒体演示核对结果,交流方法(1)6×158-128,8×147-25,3×232+456,2×513+571这几题在计算乘法时,要交换因数的位置。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乘乘除除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2、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比较1、情景图:小亚、小巧、小玲在模拟宇航中心发送信息的情景,小熊猫问:谁发送得快些?谁发送得慢些?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表格中收集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进行交流:(1)小亚6分钟发送了570个,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亚和小巧,都用了6分钟,小巧发送了672个字母,小亚只发送了570个,当然是小巧比小亚发送得快。
(2)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小玲8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巧和小玲都发送了672个字母,小玲用了8分钟,小巧才用了6分钟,当然是小巧比小玲发送得快。
小巧发送得最快。
(3)师:小亚和小玲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发送的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比?生展开讨论。
生:需要算一算她俩平均每分钟各发送多少个字母。
生:小亚和小玲,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些。
师:对小巧也用"算一算平均每分钟发送多少个字母"的方法来检验前面的判断,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师:能不能用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来解释一下?生:相同个数的苹果,被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就越少,分的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苹果数就越多。
生:要分给同样多的小朋友一些苹果,被分苹果的总数越多,每人分得的就越多,苹果总数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少。
(4)小巧发送得最快、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她们三人,发送信息的速度从快到慢是小巧、小亚、小玲。
二、练一练1、比大小:说方法150÷5()150÷6 28×7()28×3 366÷6()636÷6 47×7()74×7 272÷8()102÷3 42×7()42÷7 ★÷5()★÷7 89÷★()98÷★★×18()23×★2、下面三种商品的价格:(2)碟片每张多少元?颜料每盒多少元?钢笔每支多少元?(3)三种商品,价钱从贵到便宜的顺序是:、、。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2.知道乘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互逆关系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数(必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通过实例探究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一、举例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提问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加法,给出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加减法的对应关系,那么同学们可以以此类推到一种和乘法相对应的关系吗?举例:现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请问可以插几瓶?(算式为:123=4),根据减法定义总结除法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已知的其中一个因数又叫做什么(根据除法进行思考)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来总结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点:0不能作除数。
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二、课堂练习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2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想一想,做一做。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②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3. 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两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5)0乘()都得0;0除以()都得0。
4.判断: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3、☆◇=()4、☆◇=()三、课堂总结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内容仅供参考。
沪教小学数学三下《6.1乘与除》word教案 (3)
乘与除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巩固两位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2. 能力目标:1)通过估算积的大小,使学生体验抓住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除法试商、调商的方法。
3)“格子算法“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算理,促进计算方法的掌握。
3. 情感目标:1)学习“格子算法”,了解前人数学的成就,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2)以闯关情景和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法、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除法试商、调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师: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一道道难关等待你们挑战,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每过一关请同学们为自己加上一颗星,我们比一比,最后谁的星最多。
【创设情景,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乘除复习〔1〕编题目,估答案。
1. 师:我们先来闯第一关。
以小组为单位,用“9、8、4、3”这四个数字,尽可能多的编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
汇报交流:98×43 98×34 94×83 49×83 93×84 93×4889×43 89×34 94×38 49×38 39×84 39×48师:在编出的题目中,你们估一估、哪一题的得数比较小,哪一题的得数比较大?你是怎么估的?学生通过估算得出:38×49和39×48都可以估算成40×50,都比较小。
94×83和93×84都可以估算成90×80,都比较大。
小结:只要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比较大,即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要尽量大,这样得到的积就比较大。
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比较小,即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尽可能的小,这样所得的积就比较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乘除除”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围绕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以及初步应用。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乘除法,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乘除法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乘除法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演示来加深理解。
2. 乘除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计算器、乘法口诀表、教学PPT。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 课堂练习: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例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实用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 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乘除法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乘除法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乘除法的应用,记录下来并在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节课,名为《乘乘除除》。
本课程主要涉及到数学中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在三年级学习乘法和除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基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需要被认真对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能够使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运算;•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能够使用乘法乘除法进行小问题的求解;•提高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乘法与除法这些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并懂得将学到的知识点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并追求更高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概念的理解;•能够使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运算;•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十以内的乘法和除法问题;•小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和实物学习乘法概念。
–分段培养学生对乘法原理的理解;–学习如何通过几何图形、实物模型等形式学习乘法,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学习乘法原理。
2.确定乘法的运算顺序。
–学习符号 × 的含义;–学习以数学符号表达式子;–探究乘法的运算顺序。
3.学习分配率。
–具体运用数轴或物品等,对于乘法几个最基本的规律进行分析。
4.通过游戏了解除法的概念。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即有作用力必会有反作用力的原理;–明确除法的意义:通过整除运算的方法确定商的方法;–设计小游戏巩固除法的概念。
5.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例子搞明白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除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教学评价和反思获得成功的方法是要不断尝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课程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如何评价学习结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评价:•定义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表现是基于学习的标准;•立即收集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
乘乘除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乘除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科内容在三年级数学上,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数码位置、简便运算、数量的变化、长度的比较、图形和图形基本元素的认识等。
其中,乘法和除法是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乘法和除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互助互助的学习氛围。
语言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读懂题目,描述问题,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认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锻炼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示范引导法、探究法、教练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关于小明买黄瓜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问题说出来。
2.学生听了问题后用一定的时间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纷纷拿出自己的试算纸和笔答题。
二、乘法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乘法竖式,并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2.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一起完成快速乘法的练习,练习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3.学生听取老师举的实例,自己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给定问题。
三、除法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除法竖式,并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2.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一起完成除法练习,练习先估算再计算的方法。
3.学生听取老师举的实例,自己进行除法计算,解决给定问题。
四、课堂练习1.学生自己构思一道两位数相乘的问题,并尝试写竖式算出答案。
2.学生自己构思一道两位数相除的问题,并尝试写竖式算出答案。
3.学生自己构思一道实际问题,并尝试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1.听写本课生词及乘法和除法的口诀。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以及除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乘除计算方法。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2.竖式计算法。
四、教学准备1.白板、彩笔、教学PPT;2.课堂练习题。
1. 课堂导入(1)老师引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与除法,那么它们具体是什么呢?(2)为了让学生对于乘法与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可以通过教学PPT展示一些例子。
(3)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出乘法与除法的定义和概念。
2. 乘法计算(1)乘法的基本概念:举个例子,小明手中有4个苹果,他想要把这4个苹果平分给2个朋友,怎么办?小明发现,只要把每个朋友的苹果数乘以2,那么每人就可以分得2个苹果。
这个过程,就是乘法。
(2)乘法的运算方法:有了乘法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幼儿数学教学资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例如2 * 3 = 6。
(3)乘法的应用:老师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感性理解乘法的应用。
例如,小明有2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切成3块,请问他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3. 除法计算(1)除法的基本概念:与乘法相反,在分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小明知道自己手中有4个苹果,想要平分给多少个朋友,那么这个过程,就是除法。
(2)除法的运算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竖式计算法,让学生学习简单的除法计算方法。
(3)除法的应用:老师可以举例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例如,小李要把10个水果按照每袋装4个的方式装成袋,请问他需要多少袋?4. 练习与巩固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分发习题,让他们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乘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具体包括:1. 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 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3.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4. 乘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乘除法;2.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乘除法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分物品时如何分配等。
2. 讲解乘法:介绍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乘法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
3. 讲解除法:介绍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除法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4. 乘除法运算规律: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乘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5. 例题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 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3.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4.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得到3个苹果。
2. 题目:妈妈买了5斤香蕉,每斤香蕉有10根,一共有多少根香蕉?答案:一共有50根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乘法表和除法表。
3.能熟练地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乘法表和除法表的熟练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乘法和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乘法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符号表示的含义,并与加法符号“+”比较区别。
2.知道“乘数”、“被乘数”、“积”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实物教具演示乘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乘法,加深他们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乘法表的应用1.运用乘法表进行口算训练,熟练掌握乘法运算。
2.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通过乘法表应用乘法运算。
第三节:除法的基本概念1.让学生观察、发现、归纳除法符号“÷”表示的含义,并与减法符号“-”比较区别。
2.知道“除数”、“被除数”、“商”、“余数”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实物教具演示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性认识除法,加深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第四节:除法表的应用1.使用除法表进行口算训练,熟练掌握除法运算。
2.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通过除法表应用除法运算。
第五节:乘法和除法的应用1.将学过的乘法和除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购物结算、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的单位换算等。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实物教具法:运用教学用具,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乘除的概念和过程。
2.讨论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锻炼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3.演示法:通过演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除的运算法则。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
2.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理解困难,夯实基础,掌握关键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乘与除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乘与除 | 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与除的基本概念,乘法口诀的运用,以及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涵盖了乘法与除法的性质、运算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此外,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理解乘与除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
2. 学会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除法概念的理解。
2. 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3.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教学PPT。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乘除法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以及乘法口诀的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乘除法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乘与除的概念2. 乘法口诀3. 乘除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律4.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乘除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通过课后练习和实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篇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乘与除 | 沪教版”的教案,共计约500字。
如需完整2000字内容,请根据上述框架进行扩展和深化。
重点细节: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补充和说明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乘与除 | 沪教版”的教学过程中,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乘法口诀是乘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乘法口诀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第六单元 乘乘除除(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表内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以及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能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口诀。
2.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2. 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数学练习本。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乘法口诀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乘法运算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4. 练习:发放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运算题目,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
2. 乘法运算的步骤。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数学练习本上的乘法运算题目。
2. 通过观察生活,找出一些可以用乘法运算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并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利用口诀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口诀表的规律。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教案】课题:乘以与除以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公式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乘法口诀;3.熟悉除法的定义及应用;4.能够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认识乘法公式;2.练习乘法口诀;3.认识除法的定义;4.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乘法公式及其应用;2.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3.除法的定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乘法题目:“2 × 3 = ?”,孩子们先自己想想答案,然后用手摆出2根,再摆出3根,最后数数:“2,4,6!答案是6!”2.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小图,让小朋友猜猜这是哪个数字,然后告诉他们:“这是数字8!”二、讲授(20分钟)1.乘法公式教师出示乘法公式:a × b = c,向孩子们解释:a代表第一个数,b代表第二个数,c代表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积。
教师讲解了乘法公式之后,请孩子们把乘法口诀读一遍:一日积,二日双,三日三,四日四,五日儿,六日六,七日七,八日八,九日九,十日零。
提醒孩子们要多多背诵。
2.除法教师出示除法公式:a ÷ b = c。
a代表被除数,b代表除数,c代表商。
3.乘法和除法的应用(1)乘法的应用教师讲解乘法的应用,以小学生购买物品来说明,即购买物品的钱数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例如2元/件的图书,小明买了3件图书,那么他需要支付的钱数是多少?教师将题目用黑板写出:“2 × 3=?”,请学生摆出2根,再摆出3根,最后数数:“2,4,6!答案是6!”(2)除法的应用教师讲解除法的应用,以小学生分糖果来说明:小明有30颗糖果,他想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自己和他的朋友。
如果他的朋友有5个,那么他和他的朋友每个人应该分到多少颗糖果?教师将除法题目打出并写在黑板上:“30 ÷ 5 = ?”,让小朋友们摆出30颗糖果,然后再摆出5行,每行有多少颗糖果,最后数数:“6,12,18,24,30!答案是6!”三、练习(15分钟)1.练习乘法口诀让小朋友们自己背诵乘法口诀,当然也可以在课后把口诀写到自己的小本子上。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乘乘除除》教学设计
乘乘除除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算术要点。
2.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乘法的运算性质。
2.除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际物品模型。
学生:乘法表、除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一道口算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问题:小明有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4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关键词(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4个苹果),并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3×4)。
3.引导学生一起计算答案为12个苹果,介绍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性质。
二、讲解乘法(25分钟)1.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乘法表格(1×1=1,1×2=2,以此类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
2.通过课件展示乘法的使用场景,如购买苹果、算账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应用。
3.给学生发放乘法表,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简单的乘法口算题,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4.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运算规律,讲解关联的知识点。
三、习题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发放习题册,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几道乘法计算的练习题。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答案,并互相核对答案。
3.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演示,同时讲解他们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4.提问一些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四、讲解除法(25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帮助他们理解除法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物品模型进行除法的演示,例如将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让学生计算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
3.通过课件展示除法的使用场景,如分蛋糕、分糖果等,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
4.给学生发放除法表,让他们独立完成几道简单的除法口算题,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5.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律,讲解关联的知识点。
五、习题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发放习题册,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几道除法计算的练习题。
第六单元 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进位乘法中进位技巧的掌握。
2. 除法竖式计算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理解。
3. 将乘除法计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问题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 学生分享乘法计算的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进位乘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3. 老师讲解并演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4. 学生通过例题练习,加深对除法竖式计算的理解。
三、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比赛,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计算法则。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鼓励。
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例题展示。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1乘乘除除word教案(3)
乘乘除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的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借助具体的情境,运用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
要求学生不计算得出谁快谁慢,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规律(一)理解“当除数相同时,被除数大的商就大”的规律。
1. 师:神州六号上天后,小朋友们对宇航方面的兴趣可高了。
你看,小亚、小巧、小玲她们到宇航中心参观了。
她们还模拟火箭发射的过程,在宇航中心发送了一组信息。
这是她们发送信息的数量:你觉得谁发送得快些?(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说明: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得思考,体会到仅仅收集到以上这些数据是无法判断出结果的。
】2. 师:你觉得还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才能判断出“谁发送的快些”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中补充“时间”这一行。
)3. 师:根据以上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判断出“谁发送的快些”吗?为什么?4. 出示师:上面是上海某服装厂,2006年甲、乙两个车间生产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觉得是甲车间做的快,还是乙车间做的快?【通过再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当除数相同时,被除数大的商就大”的规律。
】5. 出示课本59页比较大小的第一题:87÷3○78÷3。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同桌之间讨论,可以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当除数相同时,被除数大的商就大”。
)(二)理解“当被除数相同时,除数大的商反而小”规律。
1.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巧比小亚发送的快,那么小巧和小玲谁发送的快呢?你能判断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表格补充完整。
)2. 师:根据以上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小巧和小玲谁发送的快些吗?为什么?3. 出示师:上面是甲、乙两个车间生产情况统计表。
你能不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是哪个车间做的更快些?4. 出示课本59页比较大小的第二题:75÷5○75÷3。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教案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教案《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教案相关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各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应用。
教材分析:对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因为在乘除法中,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经常性的相互交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的相互交叉时如何计算,除法是重点,掌握和理解他们的意义及运算规则学情分析: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能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规律,1,明确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1、你能看图编几道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2、你能列出用加法和乘法、除法计算的式子吗?3、通过列式计算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4、想一想:乘除法各有什么意义?5、应注意什么?合作互动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的第二课时。
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 除法的运算:学习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运算的步骤,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3. 除法的应用: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比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运算的步骤,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运算的步骤,以及除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分礼物的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介绍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讲解除法算式的构成。
3. 演示除法运算的步骤:通过PPT展示除法运算的步骤,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除法运算。
4.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例题为例,讲解除法运算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反馈。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的概念除法算式乘法的逆运算步骤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25 ÷ 5 =(2) 36 ÷ 9 =(3) 45 ÷ 9 =小明有24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多少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019春沪教版数学三下6.1《乘与除》word教案1
2019春沪教版数学三下6.1《乘与除》word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复习用一位数乘和除,两步计算式题。
2. 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用一位数乘和除,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计算的正确率(计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学准备:课件与礼物(书签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寒假已经结束,第一天开学,我们的好朋友乐乐就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出示P2页问题,边出示边读题)。
它想让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么图案?生:一只鸡。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为还不知道答案。
师:请大家动笔算一算,涂一涂,看谁先得出结论,先得出结论的前5个小朋友就能得到欢欢送出的礼物。
二、计算:1. 学生独立完成P2练习,教师巡视后集体校对。
个别题目在校对时说明运算顺序。
(分层练习:1.用一位数乘和除;2.混合运算)76×8=608 98÷7=14 26×4=10432×3=96 420÷6=70 83×3=249936÷3=312 43×8×3=1032 809÷4=202 (1)÷7÷6=73 6×7=336 563÷8=70 (3)4×327=1308 444÷5=88……4 5527×1888=220357×3=1071 132×2+431=695 858÷6+158=301938÷7-45=89 -83×6=266 231×3=686×7÷6=259 788÷4-89=108 1214÷6=202 (2)生讨论1)答案(按一步计算的先校对,再校对混合运算)2)打五角星的说运算顺序(1、2、3运算顺序作比较。
《乘除法的关系》案例分析.doc
《乘除法的关系》案例分析【案例描述】一、游戏引入,初探乘法意义1、做“比比谁最快”的小游戏,先记录算式,再计算出结果。
2、教师报算式:5+5+584-8+8+87+7+7+7+7+79+9+9+9+9+9+9+9+9+93、指名回答,教帅板书(肯定有快有慢,请动作最快的学生回答)板书:5+5+5 = 15 8+8+S+8 = 32 7+7+7+7+7+7 = 42 9+9+9+9+9+9+9+9+9+9=90W:老师很想知道你怎么能那么快?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4、把这些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板书:5X3=15 8X4=32 7X6=42 9X10=905、小结二、合作学习,运用多种形式概插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口答)(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板书:15 十5 = 3 32 十8=4 42 十7=6 90^9=1015 三3 = 5 32 三4=8 42 三6=7 90^10=9 2、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把一道乘法算式写成了两道除法算式。
大家猜猜我们今天可能学习什么?(出示课题:乘除法的关系)3、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教帅板书:4、小组讨论%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举例证明。
%1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
可以是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图形或者是字母的形式。
%1仔细观察乘除法算式,找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板书出示讨论的内容(2)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3)集体交流%1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
结论:除数不能为0。
%1板书:%1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
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实践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验算,填空……)1、运用乘除法关系计算并验算:246X62、在填空练习屮自主得出其它的乘除法的关系式(1)2X ( ) =26(2)( ) X5=0(2)( ) 4-4=20(3)484- ( ) =6(指名回答,核对答案并板书其它乘除法的关系)3、改编应用题(口答)W:先编一道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一、主题
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形式:文字、图形、符号)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并运用乘、除法的关系验算;直接写出得数或改写乘、除法算式;能改编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问题又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通过生生合作,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学生亲身尝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研究主题:开放式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探乘法意义
1、做“比比谁最快”的小游戏,先记录算式,再计算出结果。
2、教师报算式:5+5+5
8+8+8+8
7+7+7+7+7+7
9+9+9+9+9+9+9+9+9+9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肯定有快有慢,请动作最快的学生回答)
板书:5+5+5=15 8+8+8+8=32 7+7+7+7+7+7=42 9+9+9+9+9+9+9+9+9+9=90
师:老师很想知道你怎么能那么快?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4、把这些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板书:5×3=15 8×4=32 7×6=42 9×10=90
5、小结
二、合作学习,运用多种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口答)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5÷5=3 32÷8=4 42÷7=6 90÷9=10
15÷3=5 32÷4=8 42÷6=7 90÷10=9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把一道乘法算式写成了两道除法算式。
大家猜猜我们今天可能学习什么?
(出示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3、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被乘数×乘除=积被除数÷除数=商
因数×因数=积
4、小组讨论
①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举例证明。
②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
可以是文
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图形或者是字母的形式。
③仔细观察乘除法算式,找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板书出示讨论的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
①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
结论:除数不能为0。
②板书:
乘法除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或△÷□=○(除数不能为0)
a×b=c c÷a=b 或c÷b=a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③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
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板书:
逆运算
乘法←除法
三、实践
师: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验算,填空……)
1、运用乘除法关系计算并验算:246×6
2、在填空练习中自主得出其它的乘除法的关系式
(1) 2×()= 26
(2) ()×5= 0
(2) ()÷4= 20
(3) 48÷()= 6
(指名回答,核对答案并板书其它乘除法的关系)
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改编应用题(口答)
师:先编一道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请一~两个人汇报)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开放式”教学作为突破口,从一开始的情境引入,学生解题策略的开放。
到第二板块,
概括乘除法意义时形式的开放。
直至最后实践板块利用乘除法关系编应用题的开放式练习,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接下来,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情境设计,初探乘法意义。
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每个学生记录听到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最快。
我请速度最快的学生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学生回答是用乘法来计算所以很快。
2、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的?学生回答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呢?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时用乘法来计算才会简便。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做数学,初步感受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次感受到乘法和加法是有联系的,也为第二板块的学习做了铺垫。
紧接着让学生把黑板上这四道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自然衔接到第二板块。
第二板块:讨论、合作,运用多种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义。
黑板上的四道乘法,四个小队各选一道,每人按照一道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这样做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除法与乘法有一定的联系,从而揭示课题。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复习的同时可以指出被乘数和乘数又能称为因数这个新的内容。
因为刚才根据每道乘法算式都能写出相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所以接下去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三个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举例证明。
2、知道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
可以是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图形“○、□、△”或者是字母“a、b、c”的形式。
3、仔细观察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举例后发现,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
如:3×0=0只能写成0÷3=0,不能写成0÷0=3。
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除数不能为0”。
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在大量的举例后对乘、除法的意义有了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他们以文字、图形、字母多种形式解释了乘、除法的意义。
有的小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他们用文字形式进行了概括。
有的小组用图形“○、□、△”的形式表示,他们认为如果□×○=△,那么△÷○=□或△÷□=○,但这里除数不能为0。
有的小组则用字母“a、b、c”的形式表示,他们认为如果a×b=c,那么c÷a=b 或c÷b=a,除数也不能为0。
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乘法除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或△÷□=○(除数不能为0)
a×b=c c÷a=b 或c÷b=a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学生们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通过观察乘、除法的算式后发现,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
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所以他们一致认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板书:
乘除法的关系
逆运算
乘法←除法
第三板块:实践。
在进入第三板块前我提问: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你觉得有什么作用?在“加减法的关系”这一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学生想到了可以验算、填数、求未知数x,改编应用题等等。
于是我用学生的回答设计实践练习,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1、先安排学生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关系计算并验算246×6。
2、填表
(1)
因数 210 8
因数 3 6
积 1000 3006
(2)
被除数564 351
除数 4 7
商124 9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两个表格,在回答思考过程的同时得出: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这三个关系式。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逐步形成概念。
最后把改编应用题设计成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之后,利用这样的关系编写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相关的除法应用题。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逐步形成概念。
最后把改编应用题设计成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之后,利用这样的关系编写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相关的除法应用题。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