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艺术审美分类
审美范畴
刚柔
• 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 一对重要范畴。 • 与崇高(或壮美)、优美(或秀美)相当, 但并不完全等同,带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 • 《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气韵
• “气”:哲学的宇宙生命本源之“气”、艺 术本体之“气” • “韵”:音乐和谐之“韵”、一切艺术内在 情趣意味之“韵” • 深刻地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 本精神,也反映着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要求。 • 表现: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其含蘊无限情 趣的勃勃生机,从而给欣赏者造成形有尽意 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 审美范畴 是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美学思想形成 的漫长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与时代的 文化精神、审美理想、民族心理密切联系在 一起。
• 西方传统美学: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 性 • 中国传统美学:中和、刚柔、虚实、气韵、 意境
优美与崇高
• • • • • 一、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二、崇高的文化内涵 三、崇高的审美特征 四、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 对于康德的崇高 在于体积巨大的 观点,受到后人 的批评。英国的 勃拉德莱在《牛 津诗学讲义》中, 就举了俄国作家 屠格涅夫写到的 麻雀抗拒猎狗的 例子反驳康德的 这个观点。
勃拉德莱F.H. Bradley (1846-1924)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范畴有关的论述
• 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没有崇高这个审美范畴。 但是与崇高近似的内容在古代的典籍和文学 作品中早就出现了。比如,《易经》把各种 事物归为阴阳两类,相应地,美的事物也可 以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即刚性美和柔 性美。“骏马西风塞北”是刚性美,“杏花 春雨江南”是柔性美;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阳刚之美,柳永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阴柔之美。这里的 刚性美就近似于崇高,而柔性美就近似于优 美或秀美,是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美学
名词解释1美感:美感是现代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美学研究的重心从本质论研究转向审美主体研究之后的必然。
现代美学之父费希纳主张,美学要从哲学体系中解放出来,着重研究主体的审美感受,兴起所谓的自下而上的美学。
狭义上的美感(侧重共时性)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感是狭义意义上的,也叫审美感受。
这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由具体的审美对象的美所激起兴奋愉悦等情感状态和具体感受。
广义上的美感(侧重历时性)广义上的美感则叫审美意识系统,它指的是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共同组成的审美意识系统。
2第六感官:新柏拉图主义者夏夫滋博里:视听感官之上还有先验的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感官,即“内在感官”或叫“第六感官”,并把它们当作美感的基础。
3黄金分割(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律,实际上是一种常用的比例关系。
若设AB为1,则该比为0.618:1或1:0.618,一般取其近似值5:8。
这一比例,被视为最令人满意的比例,故名之曰“黄金分割”。
诚然,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比例,一般说来确实是美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以此来衡量事物或造型。
4优美:是美的存在的最典型的表现形态,根源于社会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状态,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
5崇高: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其形式往往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态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在反映冲突痕迹的静态物象中也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
6悲剧: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以美的毁灭,美与丑的斗争的失败,英雄人物的牺牲为表征,激发出审美主体的崇高精神,而后引起审美愉悦。
7喜剧:喜剧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感性形态的曲折观照中,获得的一种社会意义的超越性显现,其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即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丧失生命力即将死亡的东西表现为勉强的反抗,进而显露出其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谬怪诞、矛盾百出的可笑性。
艺术美学-第6章第1-4节 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完整版
• •
艺术风格是艺术差异性的一种方式, 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具有本质意义的灵魂。
二、艺术风格的意义
• • • • • • 有利于 1. 艺术作品时代风格的把握。 2. 对艺术品的考证。 3. 艺术作品的修复。 4. 艺术形态学的学科建设。 5. 艺术创作,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1956年抽象拼贴画《是什么令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让汉密尔顿一举成名。
第四节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的简要回顾
• • • • • • 一、历史进程 1.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五四”时期 建国时期 “文革”后时期 2. 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艺术,简单的照搬,未在真 正意义上实现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和中国化目标。
• 1. 达达主义思潮: • 一战爆发期间,达达,原 意,小木马,后作为团体 名字。目的,行动,即反 感,消灭记忆,消灭未来, 消灭健全的思想,让一切 都成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的达达。 • 有很多社团,苏黎世达达, 纽约达达,德国达达,巴 黎达达。
纽约达达代表人物杜桑的《泉》
• 2. 超现实主义思潮:19世纪20年代,主张,艺术必须提高幻想的尺 度,向模仿发动攻势,必须改变现存纯粹的内在模式。目标,在注意 呈现状的瞬间捕捉到艺术客体。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1937年创作
勃拉克作品
杜桑作品---下楼梯的裸女
立体主义分类
• 前期的立体主义:强烈的光线、某种空间感。 • 后来的综合立体主义: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建一 个新的母题。重新注重色彩,强调肌理的表现质感。 • 立体主义的拼贴法:绘画。拼贴法后来为达达主义艺术和 超现实主义继承下来,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
• • • • •
美的领域与分类
• 另一种情况是:人体不美而心灵美。《巴 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既驼背 又聋哑,生得奇丑,然而他却是个忠诚、四妃嫫姆据说也是“貌 甚恶而德充”。
•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体美,心灵也美。相 传唐代刘三姐确实是个年轻美貌的农村姑 娘,同时她也是个聪明伶俐、能歌善舞、 敢于和恶势力斗争的人。这种和谐一致是 最美的。
– 在原始公社较为成熟的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原 始人已能制造各种简单的工具,有了相互表达 思想感情的语言。他们在从事实践活动之后, 产生了对从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愉快进行再 体验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再现那些活动的情 景和主观感受的原始艺术,就被创作出来了。
•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使艺术生产 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
• 人体美和人格美,在每一个具体人物身上 常常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一种情况是: 人体美而心灵不美。《红楼梦》中王熙凤 可真算得上是一个美人儿了,她“身量苗 条,体格风骚”,那副打扮“恍若神妃仙 子”。可是她却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 刀”、“上头笑着,脚地下就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人。
(二)私有制社会中的社会美
• 在私有制社会中,异化劳动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本质的丧失。如, 在我国为人们广为传说的“孟姜女哭长城” 的故事,反映了修筑长城开始并不是出于 人民的意愿。 • 但私有制又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 以劳动者的贫困、畸形为代价的异化劳动, 毕竟仍创造着美;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 也依然随着生产力的跃进而大幅度地发展 着。迄今为止无数宏伟精美的物质产品, 大都产生于私有制社会。私有制条件下被 压迫被剥削的劳动群众,掀起革命风暴, 推动社会发展,充分显示出创造历史的人 类自由自觉的创造特性。这是阶级社会中 最伟大的崇高之美。在日常的工作、学习、 交往、爱情、友谊等方面,只要显示了人 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符合进步道德 观念的,都是社会美的表现。
第九章 审美类型(上、下)
• 和谐从根本上说是从整体着眼的,但整体又是由 部分(个体)构成的,因此整体和谐的具体意味就 在于整体和部分(个体)的关系,诸部分(个体)以 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形成和谐的整体。 • 中国文化的和谐首先强调整体的和谐,由整体的 和谐来规定个体(部分),个体(部分)应该以一种 什么方式.有一个什么详的位置都是由整体性决 定的。这从绘画上鲜明地表现出来。古人画一幅 画,先看画幅大小,作一整体安排,部分为了适 合这一整体和谐往往令其变形。如阎立本 《晋 武帝》、达摩石碑图 。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错!错!错!莫!莫!莫!典型地表达了将仲子模式的 心态。连陆游这种具有“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 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壮心未与年惧老, 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的豪情的钢铁男儿陷入困 境也是如此,何况其它性格更柔弱的人呢?在对这种无 可奈何的困境的悲剧性展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以自问的 形式表现出来的对文化的询问:“错!错!错!”是谁 的错呢?是陆游?是唐婉?是母亲?是白娘子?是许仙?是 法海?这是连问者自己都弄不清楚的。克己护礼,以礼 节情,这样 一方面内心产生一种深厚无比的痛苦悲情, 但自己又把握住了这种悲情,从而使礼在内心取得了胜 利,也使礼在社会中的神圣性得到了维护。 • 中国的悲剧意识是符合保存型文化的,正如西方悲剧 意识适应进取型文化。
• 西方文化的和谐是强调部分(个体).以部分(个体) 的实体性来形成整体的和谐。毕达哥拉斯派雕刻 家波里克勒斯早就说过: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 许多数的关系,而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 西方画家画类似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这类作 品的时候,是不会采取中国方式的。如:达· 芬 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柏拉图学院》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与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与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为什么要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因各类艺术都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
研究分类就是要从特性和规律上认识各门艺术的特殊性,把握它们质的规律性。
这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从创作上来看,有些作品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它违背了本门艺术的特有规律。
如有的电视照搬话剧剧本的独白、对话,有的用音乐表现非常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事件进程等,这都是混淆了各类艺术之间的区别,无视它们美学质的规定性而造成的。
所以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探讨,就在于揭示出各类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寻找和发现它们的审美特性。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实践。
怎样从美学上对艺术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对艺术分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则,而对艺术作美学的分类,理所当然应以各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及特殊的审美效果为原则。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艺术的特殊规律,有利于人们对各种艺术创作的指导。
并不否认分类上的主观任意性,这并不等于抹煞艺术分类的客观标准。
对艺术进行美学分类,就要从艺术作为审美活动这一事实出发。
从人类的审美活动看艺术的本质,应承认艺术既不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机械反映或简单再现,也不是艺术家纯粹主观心灵的表现,而是客体的再现与主体表现的对立统一。
当然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立双方往往是有侧重的。
如有的侧重于再现,即侧重如实地描写客观事物的形态,如电影、电视;有的侧重于表现,即侧重于表现主体、艺术家对客体的内心感受,如中国戏曲。
或者主体由于外物触发的情感活动。
据此差别,就可把艺术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两种。
这是依据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特点及物化的形式、物化的方式所作的分类。
此外还可按创作所获结果的存在形式来分类。
因为这成果(艺术品)进入欣赏过程之后,由于其存在的形式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任何艺术一旦作为成品出现,它们就在一定的时间中,一定的空间中存在。
但是由于它们构成艺术形象所依赖存在的物质材料的不同(物化的媒介不同),那么有的是依赖静态的方式并列地呈现于空间之中;有的则以动态的方式顺序而呈现于一定的时间之中。
艺术的分类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省亲所建, 园内或清堂茅舍,长廊曲洞,方厦圆亭,或堆天 石为垣,编花为牖,布满奇山异石,奇花异草, 有荼蘼架、藕香榭、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 芭蕉坞,除正殿外,还有几处风格迥异的建筑, 名曰蘅芜苑(薛宝钗住)、潇湘馆(林黛玉住)、 稻香村(李纨住),豪华富丽,令身为皇妃的元 春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流 水 别 墅
圣派翠克大教堂
•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 式建筑——空灵轻 巧,超凡脱俗 • 伊斯兰教建筑—— 清秀明朗,装饰华 丽
阿尔罕布拉宫 阿拉伯园林的巅峰
圣派翠克大教堂 造型美的建筑
悉尼歌剧院
突显出天主教堂的宏 伟与庄严最大、最华丽的
教堂
“石头史书”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开放的单体向高空发展
“木头的史书”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四合院模式, “集体”的美
中国园林
• 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 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 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 体系 •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圆明园、颐和园、避 暑山庄 •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拙政园、西园、留园、 狮子林、上海豫园
中国园林具有居住、游憩、娱乐、赏景与造
景、理政,甚至举行宗教活动的功能。其基本造 型轻巧、富于变化
• 园林艺术的集盛时期—明清 • 园林建筑的类型与特点:亭 园门 廊 墙桥 榭、舫
一)建筑(Architecture)艺术-----“凝固的音乐” 建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 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1、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2、分类:民用建筑-----住宅、商店、医院 公共建筑-----图书馆、会议厅、博物馆 娱乐建筑-----电影院、音乐厅 工业建筑-----仓库、车间、厂房 宗教建筑-----教堂、庙宇、祭坛 纪念性建筑-----纪念堂、凯旋门、碑、陵墓、牌 坊
美学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
美学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1. 引言美学原则是一种应用于艺术分类的基本准则,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艺术分类是根据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创作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将艺术作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从美学原则出发,对艺术分类进行探讨。
2. 表现形式的艺术分类2.1 绘画艺术•油画•水彩画•素描•粉画•中国画2.2 雕塑艺术•木雕•石雕•金属雕塑•冰雕•线雕2.3 摄影艺术•风景摄影•人物摄影•建筑摄影•动物摄影•实验性摄影3. 表现内容的艺术分类3.1 抽象艺术•纯粹抽象艺术•半抽象艺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极简主义艺术•虚构现实主义艺术3.2 印象派艺术•克劳德·莫奈•埃德加·德加•毕沙罗•奥古斯特·雷诺阿3.3 自然主义艺术•小说的自然主义•电影的自然主义•绘画的自然主义•雕塑的自然主义•戏剧的自然主义4. 创作风格的艺术分类4.1 现实主义艺术•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绘画上的现实主义•影视上的现实主义•雕塑上的现实主义•戏剧上的现实主义4.2 表现主义艺术•文学上的表现主义•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影视上的表现主义•雕塑上的表现主义•戏剧上的表现主义4.3 印象主义艺术•文学上的印象主义•绘画上的印象主义•影视上的印象主义•雕塑上的印象主义•戏剧上的印象主义5. 艺术手法的艺术分类5.1 线条艺术•笔触线条•线描线条•曲线线条•直线线条•点线面结合线条5.2 色彩艺术•对比色•互补色•冷色调•暖色调•色彩饱和度5.3 光影艺术•高光•阴影•华丽•柔和•明暗对比结论艺术分类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的方法,美学原则作为艺术分类的基本准则,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价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从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创作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分类不仅帮助我们对作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还能够启发和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艺美学课件-第三章:艺术审美特征
05
艺术审美特征的发展与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审美特征的变化
古代艺术审美特征
强调和谐、平衡和秩序,以神话、宗 教和历史题材为主。
中世纪艺术审美特征
强调精神性和象征意义,以宗教题材 为主,追求崇高和神圣的美感。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当代艺术呈现出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相互融 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流派和表现方式。
当代艺术审美特征的互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艺术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参 与和互动,艺术家运用新媒体和科技手段创作出 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作品,让观众成为作品的 一部分。
当代艺术审美特征的社会责任感
强调具象、写实和形式美,以油画、雕塑 和建筑为主,追求明晰和视觉的美感。
非洲艺术审美特征
拉丁美洲艺术审美特征
强调神秘、力量和图腾崇拜,以面具、雕 像和舞蹈为主,追求原始和狂野的美感。
强调激情、色彩和民间传统,以音乐、舞 蹈和手工艺品为主,追求情感和民俗的美 感。
当代艺术审美特征的创新与演变
当代艺术审美特征的多元化
文艺美学课件-第三章:艺术 审美特征
目
CONTENCT
录
• 艺术审美特征概述 • 艺术审美特征的表现形式 • 艺术审美特征的内涵与价值 • 艺术审美特征的实践应用 • 艺术审美特征的发展与演变
01
艺术审美特征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艺术审美特征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而鲜明的美学特性,使 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作品。
艺术审美特征是推动艺术发展 的重要动力,它鼓励艺术家不 断探索和创新,推动艺术形式 和表现手法的进步,丰富艺术 创作的多样性。
《美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
《美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美学,即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学科六大核心概念(美学、美、美感、艺术美、审美、美育)之一,但是美学的定义,却并不象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新闻学等那么明确,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
(同学们可以在下面所提供的概念中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a、美学即是在审美关系中,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等的学科。
b、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简洁的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王一川《美学与美育》)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艺术概论。
(杨辛《美学原理新编》)d、美学是关于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正面的积极的有助于人性的提升。
即通过审美活动,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获得更多的有助于人性提升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2、鲍姆加通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
他在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爱斯特惕克”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鲍姆加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
3、美是生活“美是生活”是俄国19世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什么是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年就是美的”。
4、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或者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外在自然)。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美总是通过特定形式来显现的,而同时,形式美也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都要从形式美开始。
因此,形式美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一、形式美与形式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外部表现形态。
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一)形式美与美的形式。
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又不等于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具体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形式美总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法则;另一方面,形式美又总是渗透在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美的形式的特性:第一,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
第二,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
第三,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
(三)形式美的特性: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
第一,抽象性。
指各种个别的美的形式中能够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的共同形式特征。
这种特征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审美意味朦胧,审美感受不确定,适应于表现各种事物的美。
第二,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自由特性。
一是因为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二是形式美是从具体美中抽象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第三,装饰性。
装饰性是指形式美具有装点和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第四,符号性。
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
按照美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美因素,不仅是结构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同时也是表达创造者内心情绪的情感符号,是体现美的事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
"形式美的普遍基础"与"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两部分内容可以认真阅读教材。
4.美学“美的分类”
如钱塘江浪潮、牡丹花瓣、黄莺鸣叫等。最有代表性
的当数山和水了。
其次,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 美。
如《秋思》
自然界的形式美包括:
形态美—— “雄”、“奇”、“险”、“秀”、“幽”、 “奥”、“旷”、“野”等。
色彩美—— 季节色彩(春夏秋冬)、景物色彩(霞、月、 水、山、雪、花)
雨雪风霜、原始森林、浩
瀚沙漠、绵绵山岭、茫茫
大海,以及野生的动植物
等。
另一类则是经过人工
改造后的自然美,如水库、
海堤、农田、果园、沙漠
防护林、园林花卉等,他
们已经不同程度的改变了
自然物的原有面貌,刻下
了人类智慧才能的印记。
一、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1.天然性、丰富性
如平静的镜月湖、湍急的珍珠滩、巍
异质同构说——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鲁道夫·阿恩海姆)的主 要学说之一,人的心理机制同物的物理结构存在着某种共同 性:物力——心理,都有一种类似的“场”。实验美学的证 明,一些倾斜的、不对称的、不规则的开放的图像会引起人 的心理紧张感、不平衡感,人就会总想着改变它。
如桥断屋塌、摆放无序、零乱不整乃至粉丝的发型等, 都很恐怖。
最现出 集实来 中美的艺 、的艺术 最提术美 典炼作 型和品 的升所艺 表华呈术 现,现家 。是的精
现美心 实,创 美是造
—— ——
更以各存 为,个在 密尤领的现 切其域的实 。是,美美
社在, 会日分
美常布现 ,生于实 同活人生 人中类活 的随社中 关处会客 系可的观
美
可
以
分
为 :
美
的
分
类
现实美的分类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是指德国哲学家巴克金(Berlinck)在20世纪提出的六种不同的审美形态分类,并成为当前美学领域的重要学说。
这六种美感形态包括:
1.自然美:指对大自然中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山水、天空、星辰等景观或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这种美感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感受,属于一种天然的美感形态。
2.艺术美:指对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文学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由艺术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感特征构成。
3.科学美:指对科学理论、实验、过程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物理学中的美学,工程设计中的美学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对科学精神和创新活动的认可和欣赏。
4.宗教美:指对宗教信仰、仪式、神圣场所等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宗教建筑、雕塑、画像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对宗教信仰或仪式的崇敬和虔诚的表达。
5.社会美:指对组织、公共事务、社会功能、道德规范等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组织管理中的美学、城市规划中的美学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对组织与社会的统一和融合的认可和欣赏。
6.个人美:指对个人的身体、容貌、仪态、生命等方面的美
的感受和欣赏,如对某位演员、歌手、特定美食或带感场景的印象。
这种美感形态是纯粹个人的观感体验。
这六种审美形态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美学体验。
通过这些审美形态的分析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审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与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一)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与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一)为什么要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因各类艺术都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
研究分类就是要从特性和规律上认识各门艺术的特殊性,把握它们质的规律性。
这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从创作上来看,有些作品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它违背了本门艺术的特有规律。
如有的电视照搬话剧剧本的独白、对话,有的用音乐表现非常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事件进程等,这都是混淆了各类艺术之间的区别,无视它们美学质的规定性而造成的。
所以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探讨,就在于揭示出各类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寻找和发现它们的审美特性。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实践。
怎样从美学上对艺术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对艺术分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则,而对艺术作美学的分类,理所当然应以各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及特殊的审美效果为原则。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艺术的特殊规律,有利于人们对各种艺术创作的指导。
并不否认分类上的主观任意性,这并不等于抹煞艺术分类的客观标准。
对艺术进行美学分类,就要从艺术作为审美活动这一事实出发。
从人类的审美活动看艺术的本质,应承认艺术既不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机械反映或简单再现,也不是艺术家纯粹主观心灵的表现,而是客体的再现与主体表现的对立统一。
当然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立双方往往是有侧重的。
如有的侧重于再现,即侧重如实地描写客观事物的形态,如电影、电视;有的侧重于表现,即侧重于表现主体、艺术家对客体的内心感受,如中国戏曲。
或者主体由于外物触发的情感活动。
据此差别,就可把艺术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两种。
这是依据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特点及物化的形式、物化的方式所作的分类。
此外还可按创作所获结果的存在形式来分类。
因为这成果(艺术品)进入欣赏过程之后,由于其存在的形式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任何艺术一旦作为成品出现,它们就在一定的时间中,一定的空间中存在。
美学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
美学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
美学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
美学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等。
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篆刻,摄影,装饰艺术,广告艺术等;表演艺术包括戏剧,歌舞,舞蹈,杂技,魔术,叙事,曲艺,评书等;音乐艺术包括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演唱,音乐表演等。
美学是一种系统的理论,它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抽象的美的概念,以及通过抽象概念去发现具体表现形式的皮。
它是建立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取向上的,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取向,美学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美学原则可以分为审美原则和社会原则。
审美原则主要从美的概念出发,重在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强调艺术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倾向于把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取向作为艺术创作的附属要素。
因此,审美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大多以形式美为主,主要包括视觉艺术类。
社会原则则从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取向出发,重在追求表现形式的寓意,强调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品,关注艺术品背后的社会深刻含义。
社会原则出发的艺术分类大多以内容美为主,主要包括表演艺术类和音乐艺术类。
- 1 -。
美学原理之艺术的分类
美学原理之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分类:亚里士多德:从艺术是摹仿现实的观点出发,将艺术加以分类,认为史诗、悲剧、喜剧等都是摹仿的艺术。
黑格尔:依据理念内容和情感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对艺术做出逻辑的历史的分类,即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三大类。
近代颇为流行的分类方法,有的从艺术存在的外部状貌出发,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
有的从主体对艺术的感受出发,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想象艺术等。
根据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和所用的物质手段不同,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语言的艺术。
表现的艺术:工艺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
建筑本身虽然是静止的、不动的,但由于形体变化却呈现出流动感,好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一样,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形体高低错落,空间大小纵横。
就像歌德所说的,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
舞蹈和音乐一样,也是动态的表情或表演艺术。
再现的艺术: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
绘画和雕塑一样。
绘画最基本的词汇是线条、色彩和构图。
摄影也是静态的再现艺术。
它的美是通过真实、优美的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生活,又被称为“瞬间艺术”。
戏剧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它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成份综合而成,所以又称综合艺术。
电影也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语言的艺术:文学。
美的形态(种类)——优美与崇高。
中国的传统美学亦称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优美。
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的状态。
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秀雅的美。
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微微风”。
如果说优美是主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的话,那么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艺术审美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八章 > 第二节第二节艺术的审美分类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
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
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综合艺术和想象艺术四大类。
一、视觉艺术所谓视觉艺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官(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复杂、精细和灵敏,同时也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常常通过视觉活动而被人感知。
因而,视觉艺术的种类和样式也最为丰富,甚至其他艺术也往往需要以视觉感受为基础来构造艺术形象。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视觉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绘画和雕塑。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视觉为审美途径的艺术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增多,绘画、雕塑、书法、建筑、摄影等是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视觉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观的形状、色彩(或色调)和质感(质地或体量)及其构成关系。
因此,在视觉艺术中,无论是平面(绘画、书法与摄影)还是立体(雕塑、建筑)的造型,都十分重视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对比、和谐以及图与底的关系等,都是构成视觉艺术审美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视觉艺术中,形式和内容、形象与意味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了视觉艺术无比丰富的审美魅力。
例如,基于对生命运动变化和不同质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线条可以产生直接的审美感染力,不同的线条则能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线条不仅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要素,也是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语言。
色彩具有影响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视觉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倾向,获得视觉快感并体悟其表现意义。
(一)绘画和雕塑绘画和雕塑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
前者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后者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造型性是它们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
例如,中国画的特色不仅在于其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抒发主体的内在精神,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气韵、传神和意境,不是向着客观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质特性,而是为着心灵需要去触及绘画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现主体精神品质,由此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
晋代韩晃《五牛图》英国亨利·摩尔《内部和外部斜倚的人体》雕塑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
它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可视、可触及立体的艺术形象,其审美特性是在空间中获得的,与雕塑有关的周围环境也是雕塑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雕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达:一是清晰地呈现,二是含蓄的暗示。
例如,现代主义雕塑便往往通过抽象与暗示来获得新颖的艺术效果。
(二)建筑建筑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视觉艺术,它“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①。
建筑充分体现了功用和审美、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尽管各种建筑的形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总体上都体现了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Vitruvius)所强调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总是力图展现各种基本自然力的形式、人类的精神与智慧。
也就是说,建筑在具备实用功能(可以供人居住等)的同时,有其一定的审美功能特性。
它通过形体结构、空间组合、装饰手法等,形成有节奏的抽象形式美来激发人在观照过程中的审美联想,从而造成种种特定的审美体验。
如中国古代宫殿的方正严谨、中轴对称,使人感觉整齐肃穆;哥特式教堂一层高似一层的尖顶、昂然高耸的塔楼,则令人有向上飞腾之感。
北京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等,都以风格特异的抽象造型,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启迪。
随着当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的日益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蓝天、绿地、水面、林荫使人们对建筑的视觉审美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的范围。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建筑也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犹如用石头写成的历史。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谈到大教堂时,就曾经指出:“这是一种时间体系。
每一个时间的波浪都增加它的砂层,每一代人都堆积这些沉淀在这个建筑物上”。
面对各式各样的建筑,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它的造型之美,而且可以从中认识和感受历史的风貌、时代的变迁、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创造。
古希腊建筑的庄严与优美,哥特式建筑的挺拔高耸,洛可可建筑的华丽风格,现代建筑光滑平薄的立面,后现代建筑充满隐喻的变形、分裂、夸张的装饰,都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文化精神面貌,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书法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是从实用升华而来的。
它利用毛笔和宣纸的特殊性,通过汉字的点画线条,在字体造型的组合运动与人的情感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对应的审美关系,使一个个汉字仿佛具有了生命,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与审美追求。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②具体而言,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姿态。
草书和行书或轻盈、或敏捷、或矫健,隶书、楷书在安定稳重里透露着飞动流美,篆书分行布白圆润齐整、用笔流畅飞扬,它们各各具有造型姿态的美。
在书法作品中,笔法墨法相兼相润,字型笔画自由多样,线条曲直回环运动,传达出各种姿态和气势,形成了一种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
而书法家自身人格的蕴藉,更使点画笔墨形成一种用笔之力、运笔之势,反映出生命的运动美。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经惊叹:“观夫悬针垂露之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③。
王羲之的《兰亭序》,便具有一种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秀润之美,“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④,达到了姿态美的高峰。
第二,表情。
书法是一种心灵的写照。
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
张怀瓘《书断》也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书法创造中,线条变化与空间构造表现出某种宽泛的情感境界,自由灵活地将书法家的内在气质和个人生命情调带入笔墨,使之成为一种人格与精神的映照。
“喜怒哀乐,各有分数。
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⑤。
这种情感化的线条笔墨与鉴赏者之间产生情感对应效应,唤起相近的审美体验,使之得到美的陶冶、审美的享受。
第三,意境。
意境创构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⑥。
在笔画形式中,书法艺术无色而具绘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而意境深远的书法作品,必定体现出书法家特定的审美理想。
唐代颜真卿在精神上追求“肃然巍然”的磅礴之境,他的书法端庄宽舒、刚健雄强,令人感觉酣畅淋漓、正气凛然。
清人郑板桥天性自然,其“六分半书”也是那样真率与活泼。
有形的字迹飞动中创造了一种形而上的神韵,使书法艺术超越有限形质而进入无限境界。
“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⑦。
这种意境之美,是一切中国书法艺术的总体审美意向,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四)摄影摄影是一种现代感很强的视觉艺术。
自从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在1839年发明摄影术以来,无论在技术还是审美方面,摄影都取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视野扩展到了从太空到海底、从微观到宏观的广阔世界。
摄影已成为今天人的视觉审美的主要表现工具之一,成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从其运用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在现场拍摄实有物体景象这一基本特性派生出来的,主要表现为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方面,摄影直接面对被拍摄的实际对象,从纷纭复杂、瞬息变化的对象运动中撷取生动感人的瞬间,以作品高度的生活真实感来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唤起人对生活现象特有的审美视觉感受。
这是摄影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根本审美特性。
另一方面,由于摄影艺术形象的诞生总是通过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短暂瞬间来完成的,它不仅需要艺术家有意识的审美选择,而且经过了艺术家摄影造型手段(包括构图和光影控制等)的处理,是在线条、光影、色彩有机结合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摄影艺术的审美表现力、概括力和感染力有其自身特殊性。
比如,与同样以造型审美为特征的绘画相比,虽然都是对视觉形象的选择和表现,但摄影、尤其是现代摄影艺术独具的客观、真实、快速、简便的长处,却是绘画所无法比拟的。
二、听觉艺术听觉艺术主要指音乐,它是通过听觉感官(耳朵)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主体情感境界,其基本构成要素有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音调和力度等,它们构成了无比丰富的音乐形态。
贝多芬(Beethoven)曾经推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而海涅(Heine)则强调“音乐也许是最后的艺术语言”。
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声音(包括人的发声和各种乐器声等)是音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不仅能够直接表达主体个人的自身感受,也能唤起他人内心里的强烈感受。
音乐正是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
在音乐中,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长、或强烈或轻柔的声音,都具有激发相应感受和情绪的审美感染力。
第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随着时间的呈现和流逝,音乐表现了延续、变化和流淌着的生命情感或事物,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召唤主体的审美体验。
而人的心理世界、精神活动和情感体验正是在动态的时间流程中进行的,因而在时间的流程中,动态性、程序性的音乐能够充分表现出主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样,对音乐的欣赏便要求接受主体的感知、领悟具有一定的敏捷性,反应迟钝者是很难在时间流程中捕捉音乐形象的。
第三,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俄国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曾经说过:“音乐就是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音乐。
”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物化的形式和传递媒介,具有“以情动人”的审美魅力。
音乐不需要像其他艺术那样借助某种中介环节,而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主体心灵,直接将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表现和抒发人类丰富、细腻、复杂的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难以媲美的效果,因而适于表达主体情感的起伏变化,使人产生某种感情和情绪的体验,甚至引起人体生理上的变化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