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AP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知乎APP的思考
体验版本知乎 Android 2.4.2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是关于此版本功能分布逻辑的思考,并设计了相应的线框图;第二部分是下一步功能改进上的5个建议;第三是未来知乎拓展社交功能的思考。
知乎是一个社会化问答类应用,通过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平台,吸引用户并挖掘用户价值。它的核心诉求在于吸引更多的有独立思维的用户,并引导他们创造出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它的出现为用户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根据知乎2015年底5000万注册用户量的目标,产品的打磨提升需求越来越紧迫,并且安卓 4.2.4版本自4月2日更新以来长期没有迭代升级,个人通过近半年高频的使用也有了一些思考。
首先,当前版本的主要功能点按优先级排序是:1.首页 2.搜索消息提醒(互动提醒和私信) 3.发现关注收藏提问 4.个人主页(个人动态和详细信息)这些功能涵盖了用户的主要需求。
应用整体采用左侧隐藏式菜单,好处是尽可能少占用屏幕显示空间,增加单屏信心展示量;但问题是多数主要功能隐藏较深,从个人体验经历来看,每次打开知乎总是在首页上下之间来回刷,寻找内容浏览,几分钟可能就刷厌烦了想要关闭,因为首屏推送内容在短时间段内是固定的。
这种状况与应用整体交互设计的引导有很大关系,视野范围内没有更多的选择。目前很受用户习惯的页面底部功能栏设计值得知乎靠拢改进。我按照这种设计惯例提出了优化建议,进一步阐释为第一、用户打开知乎是为了浏览有价值或有趣的内容的,所以如何高效为用户推送更多的内容很关键,例如“发现”“我关注的话题、问题、收藏”等这些功能非常重要,不宜隐藏较深,使得用户只是不断地刷首页。优化建议充分突出了这些类似发现功能,方便用户找到有价值的内容。第二、用户是有很强需求关注自己的轨迹和信息的,优化建议分别清晰明了地整合了个人动态、个人信息和用户互动,既有利于引导用户关注,又方便用户查看。
关于知乎下一步功能设计与提升上,我有5点思考和建议。
1.提升新题目被回应的可能性
知乎用户发布提问是一个刚需,虽然目前面临着用户量越来越大,用户层次范围越来越广导致低质量信息增加的矛盾,平台也是没有过多引导用户发问,但几乎每个用户都会或多或少进行提问,这是他们对平台的信任,也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
但目前新增问题的展示页面隐藏极深,所以事实上大部分用户的发问得不到任何回应,哪怕一个有价值的回答,甚至任何一个回答。这非常不利于用户使用周期的延长,应该尽可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让绝大多数人围观数量极少的热门问答和高知用户的动态,最终会使知乎对普通大众用户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建议增强新增问题推送,在首页信息流中出现与自身标签相符合的提问以及关注对象的提问,提高问题曝光率,引导用户添加回答。
2.优化邀请体验,提升便利性
邀请回答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有利于帮助用户得到有针对性和有价值的回应。当前版本点开邀请按钮之后,页面只有一个搜索框供用户搜索邀请对象,这时候用户很难做到准确记得并正确输入邀请对象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没有明确邀请对象,这使得邀请这个功能非常鸡肋。
建议在搜索框下方显示关注对象列表,用户可以直接点选,不仅方便更重要的是提升用户间的互动水平。
3.增加个人匿名动态
随着知乎的普及,知乎的朋友圈效应越来越显著,隐私设计功能也会被越来越重视利用,但当前版本存在用户无法找到个人匿名动态的情况,一旦选择匿名回答、提问或评论,后期则无法再找回原文,相当于丢失。建议建立完整的匿名动态记录,方便用户再次找回、查看或取消匿名。
4.优化评论回复体验
知乎本身就是一个讨论平台,用户之间的评论以及回复非常重要,频率也很高,但当前版本存在点击评论提醒之后无法直达评论处,而是到达所属答案页面,为了针对评论进行回复,用户不得不在评论列表翻找。建议弥补这一痛点,为用户之间的互动提供便利。
5.提升IM功能
知乎强大的内容吸引力和活跃的用户,使得大家在平台上进行互动甚至社交的需求非常强烈。当前私信功能过于简单,只能发送文字且速度慢。建议完善IM通讯功能,如图片和表情,提供更好的交流体验。
关于社交与知乎平台的思考
1.微信的强盛遏制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网络社交生活
首先,微信的社交功能并不强。社交不单单是关系维护,人们更喜欢的社交形式是关系拓展,是发现而不是维持。所谓的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其实就是关系维系和关系拓展。微信诞生之初即是一个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它方便人们与朋友联系沟通,发展到今天它也并不是一个强大的社交应用,而是成为一个强大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助手。用户可以用微信做很多事情,它是IM、通讯录、钱包,它可以浏览资讯、买商品、O2O,但就是不能找到新的朋友。大家微信上的好友几乎都是从别处取得的,无论是从现实抑或网络场景中。另外微信上的好友逐渐被亲人、同学、同事等等角色占据,慢慢积攒的从其他地方拓展而来的关系与前者挤在一起,体验并不是那么好。而且用户像处在一个孤岛,不管是自己还是好友,每个人都只是不断与已有好友单线互动。朋友圈的隐私机制,摇一摇的低效,唯一的希望“附近的人”的没落,都使其离一个社交应用越来越远。个人对比了所处位置5公里以内微信与陌陌附近人数,数量是100比800,而两者的MAU却反过来有超过5倍的差距,所以这个比例意味着当陌陌有5亿MAU时,附近人数之比将会变成100比4000。可是即使这样陌陌的刷脸模式都已经很难交到朋友了,隐去一个个冷冰冰的头像,它开始在首页为用户显示一条条活生生的动态。
第二,微信的社交功虽不强却被所有人当作国内最大的社交应用,移动互联网网民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最大最好用的社交软件,别的渐渐被忽视,所有人都投入微信陷入微信,不知不觉中被微信教育着:与朋友聊天、刷朋友圈,这就是我们的社交!可通讯录经常翻到底也找不到想聊的人,朋友圈经常刷到麻木,于是觉得没意思。
第三,微信重压之下,移动互联网社交机会窗口变小,优秀的互联网人才和用户的注意力很难集聚过来,创新无形中被压制,好的创意和公司突围不出来,发展不起来。实际市场上很缺乏新的优秀的选择,用户的社交体验在这种背景下迟迟得不到改进。
2.用户的社交渠道个性化
社交始终是刚需,尤其是是拓展关系的需求。拓展关系是社交重要方面,可显然微信不是一个好选择,它是一个好的维护关系的选择。微信是一个大的关系蓄积池,但它没有上游。
目前社交应用可以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纯交友型社交,以陌陌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