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舟曲县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特征: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三类。
泥石流的特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运动速度快,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2)地质条件泥石流发育的地区多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
岩石性质软弱或软硬相间成层,易于遭受风化剥削。
这些因素导致岩层破碎,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碎屑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人为因素滥伐山林造成地表水土流失,采矿、采石、修路弃渣堆石,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促使泥石流爆发频率急剧增加。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形成原因一、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气象原因2010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历史上舟曲县遭受泥石流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FZA ’ N YA C UQ AH NL G UNHN I O U
历史上舟曲县遭受泥石流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口 陈 乐道 田锡 如 张 琼
8月 7日 2 2时许 ,甘南藏族 自治 行大面积 区域性全面整体治理的规划 , 前缘至后缘( 分水岭 ) 高差约 80米 。 7 整 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 , 县城北 面的罗家 对 区 内滑 坡 泥 石流 的分 布 规 律 、 因机 个 滑坡——泻 溜带 的面积 约 1 成 . 1平方 峪 、 眼峪泥石流下泄 , 三 由北 向南 冲向 制 、 活动特点及作用强度等进行 了全 面 公 里 , 动 土 体 约 在 25 0万 立 方 米 以 滑 0 县城 , 沿河房屋被 冲毁 , 造成严 重人员 系统 分 析 总结 , 依 据 滑坡 泥石 流 的现 上 。 并 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阻断 白龙江 、 状与发展趋势 , 结合当地的 自然 资源 与
以稀性 泥石流为 主 , 暴发频 率低 , 危害 区,也是泥石流作用强烈的区域 范嗣。 日。9月 2 日公 路 中 断 , l 4 至 O月 2日
一
般 。全省 8 %以上的灾害性泥 石流 在陇南历史 上滑坡泥石 流堵塞江河 的 滑动土体伸人河床约 20米 , 0 5 土体 拥起
发 生 在 7 8月 。 全 省 仅 16 — 9 0年 现象十分普遍 ,危害严 重 ,据统计 , 最高处较原河床高约 4 - 94 19 “ 曾 0米 ,将水流逼
就发生 1 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死亡 堵 断 江 河 的滑 坡 有 1 处 , 江 达 2 向右岸 , 1 0多 堵 O 过水面宽仅 7 1 米 。 ~2 当时流量 13 1 ,损失财产超过 25亿元人 民 多次 。” 石 流堵 塞 江 河 的现 象 较 滑 坡 约 2 0秒 立 方 米 , 能 全 部 畅 泄 , 游 3 人 . 泥 2 不 上
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分析--33页

谢谢
此次泥石流在山谷中属于沟谷型泥石流, 从山中流出后变为面状泥石流,当遇到城 镇,行洪能力减小再次变为沟谷型泥石流。 从山上流出时,泥石流的流量为每秒 1500至2000立方米,而到县城的城关 时,由于人工改道,行洪能力每秒不足 300立方米,因此对建筑的冲击力极大。
教训
千万不要再与龙王争道,破坏龙脉了
泥石流出沟后变为面流。冲击力减小。 在后缘仅存一栋孤屋
导致泥石流出沟后变为面流。但冲击力减小。 在后缘仅存一栋孤屋
泥石流出沟后变为面流。冲击力减小。 在后缘仅存一栋孤屋
幸存女主人说,晚上十一点泥石流就来了,一直 到清晨五点。吓得腿软人瘫了
泥石流块石可达200~500m³
在下游城关镇一带,泥石流又由面流转变成“人工” 沟谷流。形似“盲肠”
泥石流在下游主要沟流断面不足50m2,过流能力不 足250m³/s。而泥石流在物源区流量最小在 1500~2000m³/s。
泥石流在下游主要沟流断面不足50m2,过流能力不 足250m³/s。而泥石流在物源区流量最小在 1500~2000m³/s。
在下游城关镇一带,泥石流又由面流转变成“人工” 沟谷流。形似“盲肠”。过流能力达不到300m³/s
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殷跃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00815
舟曲县城
三眼峪
Hale Waihona Puke 白龙江罗家峪沟长约6km,流域面积达26km2,高差达2500m.
沟谷坡降平均30%,最大达60%以上。出山后坡 降为11%。短径流,高洪峰
从泥位和地形判断,泥石流在物源区流量最小在 1500~2000m³/s。
从泥位和地形判断,泥石流在物源区流量最小在 1500~2000m³/s。
舟曲泥石流应急预案评价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舟曲县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本文将对舟曲泥石流应急预案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灾害应对提供借鉴。
一、优点1. 响应迅速。
在灾害发生后,舟曲县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各级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赢得了宝贵时间。
2. 组织有力。
舟曲县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
3. 救援及时。
舟曲县在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全力搜救被困群众,确保了救援工作的及时性。
4. 社会动员广泛。
舟曲县在灾害发生后,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包括志愿者、企业和社会团体,形成了强大的救援合力。
5. 信息公开透明。
舟曲县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了公众的信心。
二、不足1. 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前,预警系统未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导致救援工作滞后。
2. 防灾减灾设施不足。
舟曲县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灾害发生时损失惨重。
3. 灾害评估和应急演练不足。
舟曲县在灾害发生后,对灾害评估和应急演练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应对灾害的能力不足。
4. 部分救援力量不足。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救援过程中,部分救援力量存在不足,影响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三、建议1.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预警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2. 完善防灾减灾设施。
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加强灾害评估和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灾害评估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4. 加强救援力量建设。
提高救援队伍素质,加强救援设备配备,确保救援工作的效率。
5.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

• 2.人为因素 • (1)生态破坏 • 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地表的恶化,从而导 致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加.例如,甘肃南部的舟曲曾 有”陇上江南”的美称.而从陇上江南到泥石流多 发地,舟曲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 • 相关资料显示:舟曲县原有林业用地总面积29 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其中森林面 积12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770万立方米。 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为44.7%,远远高于甘肃 省的平均水平(7.48%),也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22%)。
(工程措施一览表)
农 田 工 程
排导槽
拦挡和排导
• 2.生物防治
(拦蓄工程)
林业 工程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护床防冲林 护堤固滩林
改良土壤,削减径流; 保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沟床,防止冲刷、下切; 加固河堤,保护滩地,防风固沙
农业 工程
梯田耕作 立体种植 免耕种植 选择作物
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扩大植被覆盖率,截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 促使雨水快速渗透,减少土壤侵蚀; 选择保水保土作物,减少水土流失
拦蓄 工程
蓄淤场工程 拦泥库工程 水田 夯实地面裂缝、田边筑埂 工程
利用开阔低洼地,蓄积泥石流; 利用平坦谷地,蓄积泥石流 减少水渗透量,防止山体滑坡; 防止渠水渗漏,稳定边坡; 防止坡面侵蚀和水土流失; 排导坡面径流,防止侵蚀; 防止水下渗.拦截泥沙.稳定边坡
• (3)地形 • 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 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 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 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 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 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 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 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舟曲特大泥石流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与防治建议摘要:甘肃省舟曲县 2010年 8月 8日凌晨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山洪自然灾害。
对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该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
最后在对泥石流排洪沟道进行勘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前言:2 0 1 0 年 8 月 8 日暴雨后凌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北山的三眼峪和罗家峪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出沟口的固体堆积物约18 0 万 m ,形成长5 Km宽500m ,平均厚度约5m的泥石流堆积扇。
泥石流冲进县城截断穿城而过的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堰塞湖,县城大部分被淹,交通、电力、通讯中断, 5万多人受灾,泥石流经过的三眼、月圆和春场3个村庄基本被摧毁,舟曲县城三分之一严重受灾,并有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 是我国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之一。
本文依据舟曲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等特征, 对特大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为其灾后重建提供地质依据。
一.地形地貌特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 属南秦岭山地,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高度1173 一4504m , 山地阳坡陡峭, 阴坡稍缓, 谷峰高差1000m 以上,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沟坡坡度大于 3 5度。
由于沟谷的强烈侵蚀, 横断面呈 V 字形或窄深的 U 字形。
三眼峪沟134 0 m , 沟头海拔828m 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河道坡度大,舟曲县境内 2003 ~ 2007 年先后签订 5 3 个水电开发项目合同,建成或在建 4 1 个, 水电开发建设占全县各类建设项目8 0 % , 水电税收占全县税收的 5 0 % 以上。
二.地层与地质构造舟曲县城周边由老到新出露地层有: 中泥盆统道岭组上段低变质炭质泥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和岩, 节理、裂隙发育; 下二叠统上段灰白、灰色中层灰岩; 上二叠统深灰色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灰岩;四系泥石流堆积物、重力堆积物、残一坡积物和黄土其中泥石流堆积物和重力堆积物广泛发育。
舟曲县森林植被破坏与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4 m, 30 雷古山主峰海拔 45 m, 14 这些地形也为泥石 流的形成提供 了很好 的物质基础和发育条件。
2 2 松散 物质 堆积 .
பைடு நூலகம்
境恶化, 大大降低土石表层蓄水 、 保水功能 , 加剧土
壤侵蚀 , 土流失 严重 , 水 最终 爆 发泥石 流 。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 、 断裂褶皱发育 、 新构造活动强烈 、 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三眼峪 、 罗 家峪山体植被差 , 岩石裸露 , 经长期 的分化 , 地表岩 石破碎 , 崩塌、 错落、 滑坡等不 良地质现象发育 , 这些 物质堆积在沟道内,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 了固体物
质 来源 ; 外 , 5・ 2 地 震 也 使 岩 层 结 构松 散 、 另 “ 1” 软 弱 、 于风 化 , 易 为泥石 流提 供 丰 富 的 碎 屑物 来 源 ; 加 之一些 人类 工 程活动 , 如滥 伐森林 造成 水 土流失 , 开
又有其重要作用。森林植被破坏引起泥石流爆发 , 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造成。表现 为人与林争地 , 毁林开荒 , 超量砍伐, 过度放牧或森
林 火 灾等 , 成 自然森 林植 被大 量破坏 , 造 自然生态 环
县域内海拔 l7 4 0 m, 13— 55 加之沟道狭窄、 比降 大, 土层浅 薄 , 质 为沙砾 、 母 卵石 , 而三 眼峪 上部 正好
2 泥石 流 的成 因分 析
2 1 地形条 件复 杂 .
有暴雨 、 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舟曲泥 石 流 的水 源 主要 是 暴雨 , 长时 间的 连 续 、 中降 雨 , 集
2 1 年“ 8 当日瞬时降雨达 8 r 00 8・ ” 8 m之多, a 形成大 是 形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从地貌看 , 舟曲山高沟深 , 地 量 洪水 , 当地有 记 录 以来最 大强 降雨 , 成 冲刷 能 为泥石 流形成 提供 了巨大 动力支 撑 , 形 陡峻 , 床纵 度降大 , 沟 流城形状 便 于水 流汇集 。上 力 很强 的 山洪 ,
例析泥石流抢险救灾

例析泥石流抢险救灾一、抢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某部参与的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抢险为例进行泥石流抢险介绍。
2010年8月7日23时许,甘肃省舟曲县县城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坏,泥石流涌入白龙江,受瓦厂桥阻流影响,在白龙江内形成长约1.5km,宽100~120m,淤积厚度约9m,淤积量约140万m3的堰塞体,并在其上游形成长1.5km、宽100~120m、水深约10m,蓄水量约150万m3的堰塞湖,城区三分之一面积被淹。
经勘查,初步认定超强降雨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8·7”舟曲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因素。
本次泥石流抢险行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抢险作业面施工条件恶劣。
白龙江右岸,从原岸坡至临江房屋之间全部被掩埋,由于泥石流,该部分有2.5m 左右厚度的淤泥(个别地段达到3m),个别段覆盖一层20~30cm左右的的小块石,无法承载直接行驶在上面正常作业的设备(主要是挖掘机、自卸车),同时由于右岸大部分处于江水水面以下,抢险人员无法抵近勘查河道积淤情况。
二是抢险道路布置困难。
初期白龙江右岸(城江大桥至瓦厂桥段)重型设备无法通行,后期随着抢险道路进占修筑,白龙江右岸可通行设备及人员。
车辆设备只能由经瓦厂桥出入。
三是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复杂。
由于参加抢险的单位、人员众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综合协调,人员、物资、设备等各方面大力协同、密切合作,才能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为救灾工作的有效、有力、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抢险过程中,和兰州军区某旅积极配合,充分利用我部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优势,以及该旅兵员多,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
在资源上,积极协调,确保了抢险进度。
二、泥石流排险方法运用根据泥石流抢险现场实际情况,施工部队采取了以下抢险施工方案:(一)将抢险道路布置作为抢险重点。
共布置两条道路,一条是设备清淤进占道路,另一条是人员指挥观测通道。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原因分析及山洪泥石流防治对策

19 年版和 2 1 98 0 0年版 。两个版 本 的差别 是 , 前者 由舟曲县水土保持局主持修建. 为坚固的浆砌石坝 , 即坝体内外均经水泥浇筑 , 挡住 巨石 的就是这个版 本。2 1 年版由舟曲县环保局主持 , 00 为砂浆抹面的
堆石坝体 , 内部石头未经浇筑 。 防洪设防标准不高的拦洪坝不仅不能起防洪作 用, 反而成了一个 随时有溃坝危 险的水库 。一个接
第2 7卷
第1 8期
甘肃科 技
Ca s c 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 a d T c n lg
2 7 Ⅳ0 8 .1
2 1 年 9月 01
s p 201 e. 1
舟 曲 8・ 8特大 山洪 泥石 流 灾 难 原 因分 析及 山洪 泥石 流 防治 对 策
更加 松 散 , 互相 之 间没 有黏 性 。
与城 内连 为一 体 。排水 沟渠也 被星 罗棋 布 的房屋挤 压到原 来 的三 分之 一宽 。老 城 城墙 原 本 高达 5 的 m 北门, 如今 一半 已埋 入土 中 , 处距 离三 眼峪峪 口约 此 1m。原东 西城 墙外 各 有一 条 宽 十几 米 、m 深 的排 k 5 水 渠 道 , 从 城 北 山 沟 中来 , 渠 道 流 入 白龙 江 。 水 经
窄 , 2 3 m宽。当发生强降水后 , 仅 0~ 0 稀疏的植被 , 陡峭的山坡 , 扇形 的集水 区, 漏斗状 的出水 口, 成为
造成特大泥石流灾害的重要 因素 。其 中山坡稀疏的
植被覆盖 , 缺少减缓径流的大片护坡林对引发泥石 流的影响极大。 罗家峪 山脊 的植 被裸 露程度 、 集水 区面积、 落 差、 居住人 口等情况均轻于三眼峪沟, 因而罗家峪沟
舟曲特大泥石流分析

• 公共建筑先砌1米-3米高的砂石地基,整体抬高地面。
• 在泥石流沟道、洪积扇沟床中挖砂、拉砂。 • 城郊区进行水土保持,保护生态平衡。
• 泥石流预警预报。
地貌为舟曲泥石流主要成因 /stock/t/20100812/08428468079.shtml
舟曲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泥石流
灾后
事件概况
时间: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 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事件: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伤亡:至少1156人死亡,有588人失踪,重伤住院64人,其 中转院58人,出院5人,门诊治疗567人,已解救人员 1243人 (截止13日16:00 ) 。
灾前
国土资源部获悉,对甘肃舟曲县灾后航空遥感图的初步解译显示,该地区发生 泥石流的是三眼峪沟、罗家峪沟和白龙江三条水域,两条泥石流掩埋堆积区总面积 0.57平方公里,泥石流碎屑堆积总量达169万立方米,受灾最严重的是三眼峪沟。
•
• •
•
•
遭遇泥石流,我们该怎么办? /stock/t/20100812/08428468079.shtml
遭遇泥石流,我们如何逃生?
预防很重要 搭建临时建筑物时应搭建在 平整的高地上;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同时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 量堆积物的山坡; 夜间密切注意雨情,如有异 常情况发生,尽快转移到安全地 带。
特大泥石流夜袭甘肃 /html/21/2010/8/9/506411.shtm
地形特征
• 根据地形情况 ,将三眼峪分为 3段,其中A-B段沟道比降为 92.4‰,B-E段沟道比降为 279‰,B-F段沟道比降为267‰; 罗家峪分为2段,其中A-C段沟 道比降67‰, C-G段沟道比降 214.5‰。 • 三眼峪流域面积26.6km2,罗家 峪流域面积13.17km2。
舟曲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泥石流形成条件,减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
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小眼峪泥石 流形成区 罗家峪泥 石流形成 区
成灾流域遥感影像 QuickBird on 15th August 2010
丰富的物源
1)公元前186年武都地震和1879年文 县地震产生的岩体崩塌堆积体(堰塞 坝); 2)松散沟床质; 3)流域上游物理风化形成的倒石锥。
三眼峪沟中形成5个高达数十米至280米 的堰塞体,堆积方量约200万方,目前泥 石流侵蚀只是很少部分
泥石流沟内仍然 存在许多堵塞体
未来暴雨
激发
激发
未来地震
大规模泥石流
三眼峪内灾前有松散固体物质约5000万方,可直接补给 泥石流约2500万方,而本次泥石流冲出仅110万方。
在未来10年内中小规模泥石流将会频发, 在特大暴雨激发下,有发生类似本次泥石流的可能性。
2、三眼峪泥石流危险性定量评价 如果今后发生类似规模泥石流,其危害范围将 由以下方法预估
泥石流特征参数
百年一遇 百年一遇泥 流域名 流域面 主沟长度 最高海 出口海 相对高 主沟比 洪峰流量 石流流量 (m) 拔(m) 拔(m) 差(m) 积(km2) 降 称 (m3/s) (m3/s) 三眼峪 21.835 10369.70 3825.20 1317.50 2507.70 0.242 沟 罗家峪 16.139 9546.20 3780.20 1317.80 2462.40 0.258 沟
中国科协十二届年会第8分会场
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分析、危 险性评估与减灾对策
崔鹏 (pengcui@)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11年11月2日
提 纲
一、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概况 二、泥石流及其灾害成因分析 三、泥石流发展趋势与潜在危险性分析 四、泥石流防治对策 五、减灾建议
发展生态林业是舟曲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途径

发展生态林业是舟曲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途径舟曲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县城,与崇山峻岭、深谷大沟紧密相连,其地势复杂,地貌多样,流域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灾害屡屡发生。
发展生态林业,是舟曲县修复生态环境,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途径。
以往,舟曲采取的是翻修沟壑和修建截流堰等控制措施。
但这些措施是治理措施,而不是根本措施。
为了彻底解决舟曲的泥石流灾害,需要在治理措施基础上,加强生态修复和林业发展。
一、从生态修复入手舟曲县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把生态修复放在首位,针对现有的防治工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先进行抢险处理,再把生态治理放在首位,以平衡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
运用植被覆盖、绿化工程等手段,提高流域土地覆盖率,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泥石流灾害概率。
二、发展生态林业发展生态林业也是舟曲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途径。
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林业系统,进行树种优化调整,选择根系发达、耐旱抗寒、耐风致、性状优良的树种进行种植,改善植被覆盖状况。
采取适当的森林管理措施,进行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能力。
三、推进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防治泥石流灾害的根本之策,同时也是最难以做到的一项工作。
舟曲县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源头治理的探索。
1、开展科学研究,识别潜在灾害隐患点,对其进行监测和防范措施的建设。
2、建设工程措施,如进行渠道放流、修建截留工程等,可以使泥石流难以形成、难以运动。
3、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坝库,蓄水,加固水库、背水坝等工程,使之成为防汛抗旱的雄关要塞。
4、完善防治体系,开展防治宣传教育,保障预警措施顺畅,制定多项泥石流预警和应急预案。
四、加强监测预警加强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提早发现和预警泥石流灾害,具有重大意义。
采用人工和自动测报两种形式,对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进行监测,对有可能发生灾害的预警点及时向区、乡、村三级政府传达,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林业是舟曲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途径。
舟曲泥石流堰塞坝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处理的开题报告

舟曲泥石流堰塞坝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处理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北部,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
该县地势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长年处于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域。
2010年8月7日,舟曲县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堰塞坝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危害,使得灾害范围和影响加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因此,对舟曲泥石流堰塞坝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处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舟曲泥石流堰塞坝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处理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
主要通过野外实测、现场勘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舟曲泥石流堰塞坝的形成机理、堆积特点、物理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同时,结合水力学、土力学、地震学等领域的知识,建立泥石流坝体的力学模型,定量分析其稳定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一)研究内容1. 泥石流堰塞坝形成机理、堆积特点和物理特性分析;2. 泥石流堰塞坝稳定性分析,包括强度稳定性和变形稳定性;3. 泥石流堰塞坝的防治方法探讨,包括控制源头、检测预警、人工清淤等方法。
(二)研究步骤1. 野外实测和现场勘查,获取泥石流堰塞坝的形态特征、地质特征、物理特性等数据;2. 建立泥石流坝体的力学模型,进行泥石流堰塞坝稳定性定量分析;3.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泥石流堰塞坝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出泥石流堰塞坝的强度和变形变化规律;4. 对泥石流堰塞坝的稳定性、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舟曲泥石流堰塞坝形成机制和稳定性的认识,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或减轻类似灾害的发生。
同时,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研究预期成果1. 对舟曲泥石流堰塞坝形成机理和堆积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2. 建立了泥石流坝体的力学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定量分析;3. 对泥石流堰塞坝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方案;4. 成果将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及综合治理

4 2 上 位机 程序设 计 .
5 结论
用 P C设计的 自动控制系统在兰州石化 污水 L 处理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使用 以来 , 大大降低了操 作人员 的劳动强度 , 改善 了操作人员 的工作环境。 系统具 有调 试简单 、 操作 方便 、 用 安全 、 使 运行 可靠 、
流使舟曲县城关镇 月 圆村在 内的宽约 50 长约 0 m、
5m的区域被夷为平地 , 中三眼村 、 k 其 月圆村 、 春场 村基本被冲毁。造成这一 区域居住群众 19 4 2人死 亡 ,7 人失踪 , 23 累计 门诊人数 2 6 0 2人。冲毁房屋 665间 , 田9 h 泥石流冲出沟 口固体物质约 31 农 4m ,
1 0 ×1 8 0 m。
,
导工程和拦挡工程两 大部分 , 主要 由拦挡坝、 格栅
坝、 排导堤组成_ 。 2 J
3 1 罗家 峪沟 .
1拦挡工程 : ) 布置 l 座拦挡坝、 1 6座格栅坝, 坝
高 8~lm。 O
泥石流堆积物堵塞 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
2 m内沟床堆积厚达 15~ m, k . 2 大量积水沿排洪沟 进入城 区, 包括排洪沟两侧的平房等一半城区被淹 ,
围墙 、 房屋及便桥 8 , 7 , 3 人 , 座 死 人 伤 9 死牲畜 2 0 2
余头, 县立中学停课 1 余天。 0
3 16 年夏 , 眼峪沟、 )9 1 三 罗家峪沟泥石流 冲毁 房屋 10间, 田 3 h 死亡 1 , 2 6 农 6m , 人 伤 7人 , 冲走
牲畜 30头 , 4 冲毁公路 lO 桥梁 8 O m, 座。
第2 7卷 第 2 2期
浅谈舟曲县某泥石流特征及防治措施

浅谈舟曲县某泥石流特征及防治措施摘要:舟曲县8·7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文章在分析研究某泥石流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整理了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总结了泥石流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泥石流沟的治理工程防治方案。
关键词:泥石流舟曲地质构造形成条件防治措施一、前言甘肃省舟曲县是国内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5.12”地震后,某泥石流沟沟坡、沟道内产生了大量新的崩塌体,使得沟内固体松散物质增加,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条件,对舟曲县某新区房屋造成威胁,并对S313公路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详细研究舟曲县某泥石流勘察成果基础上,从地形地貌、一定储量的松散固体物质、相应的地质环境、地层岩心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详细分析某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泥石流沟的工程防治方案,并提出了治理防治建议。
二、舟曲县水泉沟东自然环境背景及地质条件某泥石流沟道位于甘肃省舟曲县某新区,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地带,距舟曲县老城约14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5′27″,北纬33°47′34″,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秦岭呈北西-东南走向贯穿全境,境内山高谷深,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图0-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西段、南秦岭印支断裂褶皱带、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断裂褶皱带构造亚带的分界线上(图1-1)。
主要经历了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和新构造运动等多期构造变形运动,其中华力西期和印支期构造运动尤为强烈,在上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表现出复杂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特点。
图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地貌上属构造侵蚀溶蚀深切割高中山地貌类型,泥石流扇缘白龙江边海拔高程1400m左右,形成区最大海拔高程2068m,流域内最大高差为668m,地形切割强烈,地形陡峻,一般坡度均在45°以上,沟谷呈“V”型谷。
舟曲泥石流

风雨同舟一、灾情简介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
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灾害发生以后,从央到地方紧急行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截至2010年8月15日16时,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
甘肃舟曲灾情发生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抢险作出重要指示。
8日中午12时,温家宝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受灾地区。
二、救援情况温家宝在赶赴甘肃舟曲灾区的专机上,召集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舟曲抗洪救灾临时指挥部并作出部署。
会议有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研究室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对灾情进行了初步分析。
温家宝指出,甘肃舟曲8日凌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情,由于当地地处山区,较为偏僻,水、电、路和通信中断,救灾难度大。
会议确定了9项工作:第一,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
要千方百计寻找和抢救可能幸存的人员,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能救一个人就救一个人。
第二,必须在查清泥石流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清淤方案。
第三,尽快稳妥处理堰塞湖,在确保上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使湖水缓慢下泄。
第四,抓紧修复当地基础设施,尽快通路、通电、通水,恢复通信。
第五,根据气象判断雨情灾情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下一步防灾减灾方案。
第六,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要尽快调运帐篷、粮食、饮用水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第七,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第八,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深入灾区第一线,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九,要迅速、及时、准确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灾情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2温家宝总理赶到甘肃舟曲县灾区,察看灾情三、政府措施1、中央各部委火速行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8月8日零时许,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事故发生后,公安部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舟曲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

舟曲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摘要: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泥石流的发生震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截至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通过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原因,突发性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动力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剧了灾情的损失和严重程度。
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地质灾害基础研究,强化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施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等防治舟曲及类似地区泥石流灾。
关键词:舟曲、泥石流、诱发因素、防治对策第一章:引言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截至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第二章舟曲泥石流的产生原因造成灾害发生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一、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
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 5年时间。
三、气象原因。
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四、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
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五、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
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

2 4・
中 国水 土 保 持 S C 2 1 年 第 3期 WC 0 1
舟 曲县 “ 8 特 大 山 洪 泥 石 流 8・ " 灾 害 成 因 与 防治 对 策
尹成 戌
( 曲县水 土保持 局 , 舟 甘肃 舟 曲7 6 0 ) 4 30
[ 键 词 ]山 洪 泥石 流 ; 眼 峪 沟 ; 家峪 沟 ; 因分 析 ; 关 三 罗 成 综合 防 治 ; 曲县 舟
舟 曲县 “ 8 特 大 山 洪 泥 石 流 是 一 次 深 夜 突 然 暴 发 的 饱 8・ ” 含 粉 沙 、 土 物 质 , 浮 携 带 大 量 巨 石 和 砾 石 的 固 液 混 合 颗 粒 黏 悬
沟的沟谷 比降为 5 ~ 0 , % 3 % 山坡 型泥石 流沟 的比降为 4 % 一 0 5%; 0 一级与二级支 沟为 沟谷 型 , 三级 支毛 沟为 山坡 型。② 地 貌因素。地貌 条件 主要是指 泥石 流沟 的沟床 比降、 沟坡坡度 和
2 1 自然 因素 .
21 0 0年 8月 7日2 3时 4 0分 ,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 自治州 舟曲县县城东北部 的三 眼峪沟 和罗 家峪 沟暴发 了特 大 山洪泥
石 流 , 石 流 涌入 嘉 陵 江上 游 支 流 白龙 江 , 重 堵 塞 河 道 , 成 泥 严 形 堰 塞 湖 。受 泥 石 流 冲击 , 城 部 分 地 方 被 夷 为 平 地 , 乡 居 民 县 城
上 堆 积 了 大 量 砾 石 和 巨 大 石 块 。 据 调 查 , 眼 峪 沟 和 罗 家 峪 沟 三
流域 内可直接补给泥石流的 固体物质约有 1 6 0万 I。 9 n。
() 3 地形地貌 因素。①地形 因素。地形 陡峻和高落差 为泥
石 流的暴 发提 供 了动力势 能。三眼峪 沟沟 道 内裸 岩 面积 占流 域总面积 的 1% 以上 , 高点 陡石 山海拔 388m, 5 最 2 最低点入河 口处仅 130m, 4 相对高差 24 8m, 8 地形以 中高山地为主。此次 暴发 的泥石流为沟谷型和山坡型兼而 有之 , 其中沟谷 型泥石流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2 泥石流灾 害形成 的基本条件
2 1 地 形地 貌 .
舟曲县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 山系之陇南
所夹的断块中, 区域 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 ( : 古 D)
收稿 日期 :0 10 -5 2 1—4 2 作者简介 : 黄文胜 , 甘 肃省 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 究院第二 分院 , 男, 工程师
治措 施 。
关键 词 : 泥石 流 ; 形成原 因 ; 防治措施 ;甘肃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6 2 2 P4 .3 文献标志码 : A
21 00年 8月 8日凌 晨 , 肃 省 舟 曲县 发 生 特 大 甘 山洪 泥 石 流 灾 害 ( 下 简 称 “ . ”特 大 山洪 泥 石 以 88
区域 地 质构 造 上 , 区位 于秦 岭 褶皱 系 一西 秦 本
岭 南部 印支 褶皱 带 , 以临潭 一宕 昌 断裂 带 与 西 秦 北 岭北部 华力 西褶 皱 带分 界 , 以玛 曲 一石 坊 一岸 门 南
口一 略阳断裂带与松潘 一甘孜地槽 系毗邻 , 构造线
方 向呈 N WW —S E展 布 , 北 宽超 过 4 m, 西 E 南 0k 东
山地 , 白龙 江上游 , 山体高 耸挺拔 , 势 险峻 , 地 河谷 深 切 , 流 湍 急 。流域 中上 游 山地 以 中 、 山为 主 , 水 高 山
流 ) 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 、 , 财产造成惨 重损失 。笔 者 根据 灾后 泥 石流 沟道 的应 急抢 险 勘察及 其 后 泥石
流 排洪 沟道 的勘 察 情况 , 泥石 流形 成条 件 、 就 形成 机
60~ 0 m, 0 80m 降水 比较集 中, 暴雨多 , 雨量大 , 突发 性降雨多于一般性 降雨 , 中降雨是泥石流灾害 的 集 诱 发 因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 泥石流监测 、 滑坡崩塌监测、 坝体监测整合为 个信息管理 系统 , 实现各类监测 数据 的浏览 、 查 询 、 计 、 析 , 可 根据 各 类 监 测 预先 设 定 的 阈值 统 分 并
一
钢筋 混凝 土重 力坝 的造 价虽然 比浆砌块 石 坝要 高 , 防治 效果 良好 , 剪 切 、 冲击 力强 , 全 性 、 但 抗 抗 安
第2 8卷
第 8期
甘肃科 技
Ga s ce c n r c n 1 n u S in e a d' h o e
f2 .8
Ⅳ0 8 .
21 0 2年 4月
, r 2 1 a . p 02
甘 肃 省 舟 曲县 三 眼 峪 沟 泥石 流 灾 害 治 理 措 施 及 效 益 分 析
害损 失 降低 到最 低 限 度 , 到保 护 舟 曲县 城 区人 民 达 生命 财产 安全 。
12 治理 措施及 布局 .
图 1 三 眼峪 沟 泥 石 流 灾 害 治 理 工 程 平 面 布 置
稳 坡 、 制 重要输 砂地 段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 控
通过 对 三 眼峪 沟 泥 石 流灾 害 进行 勘 查 , 结合 并 排 导沟现 状 、 白龙江 县城 段河 道状 况及 水文特 征 , 提 出 以下治理 措施 L , 图 1 示 。 3如 j 所
有机结合后 , 提出了“ 以拦为主 , 拦排结合 ” 的综合
治理 方案 。本 次三眼 峪沟 泥石 流灾 害治理 工程设 防 标准 以“ 8 三 眼 峪 沟实 际发 生 的泥 石 流 规 模 为 8・ ”
依据 , 旨在发生同等泥石流规模条件下 , 泥石流对城 区不 造成灾 害 , 在超 过本 次泥 石流规 模情 况下 , 把灾
1 2 1 拦 挡 工程 ..
格 栅坝 桩群 在结 构上呈 “ ” 型 , 品 字 前后 纵 向设
置两排 , 排间距 2 桩排间采用“ 字梁连接。单 m, 人” 桩截面型式分为两种 : 型桩截面为矩形 , × I 宽 高为 2 3 m× m和 2 3 5 单桩净间距为 3 中对 中间 m× .m, m, 距 5 1型桩截面在迎水侧采用弧形 , m;I 截面高度为
四部分 : 一是降雨监测 , 二是泥石流监测 ( 含泥位监
测 、 石流 次声监 测 、 频 监控 ) 三是 滑坡 监 测 ( 泥 视 , 主
要是拉张裂、 土压 力 监 测 ) 。监 测 预 警 系统 将 上 述 的降 雨
选择在沟道 内布设 5座格栅坝, 体是大眼峪沟 3 具 座 ( 5号坝 、 6号坝 和大 6号 坝 ) 小眼峪 沟 2座 大 大 ,
范晓梅 , 王进 聪
( 甘肃 省地 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 院, 甘肃 兰州 7 00 ) 30 0 摘 要 : 于对 舟曲“ 8 泥石流灾害的现场勘查 , 基 8・ ” 对三 眼峪沟泥石流灾 害治理提 出了“ 以拦为 主 , 拦排 结合 ” 的综
合治理方案 , 结合拦挡坝 1 、 5座 排导渠 2 1 k 和监测预警 系统等 防治措施 , .6 i n 以达到保 护舟 曲县城 区人 民生命财 产
进 行 自动报 警 。
可靠性比浆砌块石坝更高。而且采用钢筋混凝土坝 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坝高 , 可以最大限度地拦蓄泥沙 , 达 到很好 的拦 沙效 果 。 重力 坝地 面 以上 坝 高 ( 含溢 流 口深 度 ) l. 在 35
—
2 治理效益分析
综 上 所述 , 眼 峪沟 流 域 泥石 流 综 合治 理 工 程 三 包 括拦 挡坝 1 , 导 沟 2 1k , 5座 排 .6 i 整个 工 程 总投 资 n 16亿 元 , . 计划 2年 时 间完 成 (0 1—2 1 ) 21 02年 。三 眼峪 沟泥石 流治 理工 程 实 施后 , 将产 生 巨大 的减 灾
三眼峪沟流域泥石流详细勘查的基础上 , 出了切 提 实可行 的综合治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 完成 了防治工 程 规划 设计 和效益 分 析 。
1 治理方案和措施
1 1 治理 方案 .
治理工程立足于三 眼峪沟泥石流发育条件、 成 灾现状、 危害特征及县城地域条件 , 充分考虑了工程
的安 全性 、 可靠性 , 以及灾 害 防治工程 与县 城建设 的
安全 的 目的 。工程实施后 , 将产生 巨大的减灾效益 、 拦沙效益和社 会效 益。 关键词 : 舟曲三眼峪 沟 ; 泥石流 ; 理措施 ; 治 效益分析 中图分 类号 :62 2 P4.3
21 00年 8月 8日凌 晨 , 曲县 城 北 侧 三眼 峪 沟 舟 和罗 家 峪沟 暴 发 了 自 14 99年 以来 强 度 最大 的 特 大 山洪泥 石 流灾 害… , 造成 15 1人 遇难 ,6 0 24人 失踪 和 巨大 的经 济 损 失 J 。基 于 为 灾 后 重 建 开 展 的 三 眼峪 沟泥石 流灾 害勘 查 及 治 理工 程 设 计 项 目, 在对
分布、 沟道冲蚀强烈 、 泥沙补给集 中的地段 , 其对抵 制大石 块 强大 冲击力 , 断大 石块 启动 条件 , 阻 对拦石
3 6
甘
肃
科
技
第2 8卷
桩通过 连接 梁成 为 整 体 。格 栅 坝设 置高 度 ( 出地 高 面) 1 为 0~1m, 置深 度 与地面 以上高 度相 等 。 2 埋 根 据 三 眼 峪沟 固体 松 散物 质 分 布及 沟道 特 征 ,
35 至 弧顶距 离 ) Ⅱ型桩 桩 长 等 与 I型 桩 相 同。 .m( , 前排单 桩 之 间在迎 水 面 以钢筋 混 凝 土 框架 梁 连接 , 连接 梁截 面 为 矩 形 , 规 格 为 0 8 .m。 各单 其 .m x0 5
1 钢筋 }凝 土格 栅坝 ) 昆 格栅 坝 主 要 布设 在 沟道 纵 比降 大 、 大石 块 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