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对策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1. 研究领域广泛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商务、政治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语言交际、文化传播、跨文化教育、跨国企业管理、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2. 学科门类齐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门类,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研究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很多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项目,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问题1. 理论研究滞后与国外相比,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
尽管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理论创新和深化方面还存在不足。
2. 方法论不够成熟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方法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学科门类齐全,但是在实践中,很多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困惑和不足。
同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3. 研究的应用价值不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还不足。
很多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界,缺乏对商务、政治、文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这也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不够充分体现。
三、建议1. 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推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社交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因素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会对交流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正确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成为了跨文化交际者需要熟悉和掌握的重要技能。
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直观、最普遍的差异之一,常常因为语言语法的不同导致交流效果不佳。
2. 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习惯差异包括饮食习惯、礼仪习惯、礼节习惯等,常常容易给彼此带来不便和尴尬。
3. 信仰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信仰差异包括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等,可能会导致在文化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误解和冲突。
4. 价值观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法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交流中出现障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误解和冲突。
由于对方文化的不了解,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2. 沟通效果不佳。
由于文化差异导致语言和意图的误解,暂时性的交流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3. 没有文化共鸣。
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双方没有文化共鸣,不懂对方的文化,难以建立友谊。
4. 破坏商业合作。
不同文化之间的商业合作如果不了解对方文化,可能会导致商业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和误解,从而破坏了商业合作。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正确地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应对策略:1.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交流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避免不必要的交流误解。
2. 听取对方的意见。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避免一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对方文化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对策
第26卷第5期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26 No.52005年9月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Sept.2005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对策费佳(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交际。
但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文化价值观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这种“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交际主体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缺失,对策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5)05–0101–04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和封闭的,而是在不断的经济交流、贸易往来、文化科技交流、甚至是战争中相互取长补短,向更高的文化层次发展。
自秦汉以来,中国和外来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一直没有间断过。
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跨文化交际中以中国文化输出为主。
外来文化的输入极其有限,而且很快就被本地文化所同化。
明清时期也曾产生过像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艾儒略、白晋、钱德明等许多著名的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以及蕴藏在科学背后的逻辑和哲学思想,还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在西方近代思想和文化的演化过程中,中国文化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封建制度的桎梏,加上文化上妄自尊大,对西方的科技文化采取抵制的态度,使中国没有及时与西方新发展起来的科技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中国文化渐趋落后。
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中国文化在近代发展和科技面前呈现弱势姿态,在跨文化交际中转以输入西方文化为主。
一、中国文化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加入WTO和全球化、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国力日趋强大,跨文化交际也通过各种形式开始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施慧英摘要:在跨文化交际和合作中常常产生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交际者对这些差异缺乏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所致。
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障碍;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一、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文化差异1、价值取向不同根据美国人类学家Barnett Pearce,Verrion Cronent等的理论,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道德标准等无不受价值观影响。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了本文化的价值系统,成为他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然而,每一种文化都有特有的价值体系、判断标准。
在一种文化中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西方文化的特点是个人价值之上;而东方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价值之上。
在以集体取向的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礼让,提倡相互支持和对集体的责任,追求“随遇而安”;而在个人取向的西方文化中,“随遇而安”则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人们崇尚个人奋斗、独立性、追求自我实现、放任个性、自我肯定、自由发展、要求个人空间、高度重视个人权力、保护个人隐私(年龄、婚姻、收入、地址、经历、信仰等在西方社会都属于个人隐私)。
因此,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给跨文化交际设下了重重障碍。
2、思维模式不同东、西方人对外界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别,因而他们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而思维模式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语篇结构、编译码方式、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为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
因此,中国人的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
他们说话、写文章不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方法,而习惯于绕弯子,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
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跨文化沟通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之间的交流。
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因此,了解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主要源于文化差异。
文化差
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其次,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还可能源于语言差异。
语言
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最后,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还可能源于社会习俗差异。
社会习俗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因此,要有效地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首先要建立
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双方能够有效地交流。
其次,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尽量避免产生误解。
此外,要尽量使用普通语言,以便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
最后,要尊重彼此的社会习俗,尽量避免产生误解。
总之,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要有效地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尽量使用普通语言,以及尊重彼此的社会习俗。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策略探讨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策略探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随之而来的是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的出现。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策略,以期能够减轻由此带来的影响。
一、文化障碍的类型与原因中美两国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差异,如社交礼仪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等等。
这些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许多挑战,并可能导致文化障碍的出现。
1. 语言障碍中美两国之间有显著的语言差异,双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口音和习惯用语都不尽相同。
例如,在英语中,“okay”是一种表示同意或确认的词汇,而在中文中则没有这样的用法。
这种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双方的意思无法传达清晰,进而可能产生误解或者冲突。
2. 社交礼仪不同中美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美国,人们更加讲究直白和个人的表达,而在中国,则更加看重尊重礼仪和人际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理解对方的社交礼仪,可能造成尴尬和误解,甚至会引发冲突。
3. 价值观不同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在中国,重视集体利益和家庭传统;而在美国,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
这种差异可能会在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和处理方式等方面产生误解和分歧。
4. 思维方式差异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历史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也使得两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强调细节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二、沟通策略的探讨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沟通策略来缓解这种文化障碍,避免误解和冲突。
1. 学习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是减少文化冲突的关键。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文化的方法包括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礼仪、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表达,并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现状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有相当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教育、外交和商务。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在外交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在商务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商务和企业文化。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问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视角狭窄。
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常常把跨文化交际仅仅看作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礼仪交流,而忽视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传统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跨学科研究不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但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还有待发展。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应该拓展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网络研究和文献分析等。
最后,要鼓励跨学科研究。
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如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和鼓励跨学科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应对跨文化交流困境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应对跨文化交流困境的解决方案与策略跨文化交流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变得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在商业领域、教育界还是社交圈,我们都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但是,由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差异,跨文化交流中常常会面临困境。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案和策略。
一、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首先,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我们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评判和批判其他文化。
相反,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并且尊重这些差异。
只有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跨文化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对他们的语言、价值观、习俗和礼仪的了解。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了解对方的文化之后,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三、倾听和沟通在跨文化交流中,倾听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和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我们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产生了误解,我们应该及时与对方沟通,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四、适应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中时,适应和融入这个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当地的活动、结交新朋友和学习当地的语言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另外,我们也应该尊重当地的行为规范和习惯,避免冒犯当地人的感情。
适应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五、培养跨文化领导力对于那些需要频繁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来说,培养跨文化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
跨文化领导力指的是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地领导、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敏感度、跨文化沟通技巧和处理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弱点及解决方法
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弱点及解决方法一、引言跨文化交流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领域,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一些弱点和挑战,这给人们的沟通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弱点,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弱点1. 语言障碍语言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这就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
即使通过翻译工具或者双方共同使用英语等普遍语言进行沟通,仍然可能会出现误解或者理解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在中国,“是”可能表示同意或答应,而在西方国家,“是”可能表示简单地陈述一个事实。
2. 礼仪差异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在跨文化交流中这种差异容易导致误解或冲突。
例如,在东亚国家,人们常常注重尊重和面子,会避免直接说“不”,而采用含糊的措辞,但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
3. 文化偏见跨文化交流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文化偏见。
人们往往带有自己的文化标准和观念来评判其他文化,并将其视为“不同”或者“陌生”。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对跨文化交流中对方行为的误解或不信任,进而影响双方之间的良好沟通。
4. 沟通方式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习惯,在跨文化交流中这种差异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人们倾向于使用间接沟通方式,通过暗示、比喻或非语言信号来传达信息;而在某些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解决方法1. 学习对方语言和文化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和提高跨文化交流效果,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表达和意图。
同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有助于我们减少误解和冲突。
2. 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技巧。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对策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对策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显得愈发重要。
然而,文化的多样性也给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例如,某些词汇在特定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而在另一文化中可能毫无意义。
(在这里可以插入具体的例子)。
2. 非语言沟通的差异非语言沟通在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文化的非语言表现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往往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解读。
(例如,某个手势在一种文化中是友好的,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
3.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往往导致对实施的期望和回应的不一致。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个人成就被视为更加重要。
(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文化背景)。
4. 先入为主的偏见在跨文化交流中,持有刻板印象和偏见可能导致交流的障碍。
当个人对另一个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时,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可能会影响交流的结果。
(可以举例说明某些普遍的刻板印象)。
跨文化交流的对策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
尽管学习一门新语言可能需要时间和精力,但这将极大地促进彼此的理解。
(可以提到一些学习语言的资源和方法)。
2. 增强非语言沟通的意识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非语言沟通的差异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和学习对方文化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很多误解。
(可以建议一些具体的观察和学习方法)。
3. 开展文化适应培训组织一些文化适应培训,使员工和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具体说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这些培训能够帮助参与者克服文化差异,促进和谐的沟通氛围。
4. 培养开放的态度在跨文化交流中,持有开放的态度对促进理解和尊重至关重要。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对策——以电影《刮痧》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对策——以电影《刮痧》为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对策——以电影《刮痧》为例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会引发各种文化冲突。
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为例,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对策。
《刮痧》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执导的电影,该电影讲述了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对一位美国女性的治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女性和中国的治疗师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
首先,美国女性对刮痧疗法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原始和粗野的方式,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
其次,美国女性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了不适感,对中国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
最后,在交流过程中,美国女性和中国的治疗师之间存在语言障碍和沟通困难。
以上的情节反映了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冲突。
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和行为方式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交流中很容易引发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对策。
首先,尊重对方文化是化解文化冲突的重要前提。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带偏见和成见的去评价和对待。
例如,在《刮痧》中,美国女性一开始对刮痧疗法持怀疑态度,但随着了解和体验,她开始逐渐理解并接受这种疗法。
这说明只有通过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才能找到共同的认同点,缓解文化冲突。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也是化解文化冲突的关键。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障碍和沟通困难常常是造成冲突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沟通方式,用准确和恰当的方式传递信息,并主动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在《刮痧》中,美国女性和中国治疗师之间存在语言障碍,但通过彼此的努力,他们最终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增加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也是解决文化冲突的重要手段。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具备足够的文化意识,并主动学习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和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和应对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难以避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学会适应它们,以便更加顺畅地与人沟通交流。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礼貌与尊重在不同文化中,对于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规范和习惯。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握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礼节性行为,可以表达尊重和欢迎之意。
而在东方文化中,鞠躬则是一种更为常见的礼节性行为,同样也是以表达尊重为目的。
此外,在某些文化中,如日本,谦虚、自卑等情绪表达也被视为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应对策略:当面对不同文化的人时,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其文化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当地人的行为来了解当地文化对于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或者在交流前了解一下对方文化的礼仪规范,以便更好地与对方沟通。
二、语言表达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但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表达也存在差异。
这不止是单纯的语音、语调、口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还包括了词汇和用词的不同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交流上的误解。
应对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避免使用有潜在歧义或不礼貌的说话方式,同时也可以主动询问并解释自己的意思,以便避免误解。
三、时间观念在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东方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宽松,有时可能会因为某些事情而推迟会面或商谈,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出于礼貌的目的而会迟到。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来说则比较严格,大多数人会非常珍惜时间,不允许耽误别人的时间。
如果过于推迟或迟到,可能会给人不尊重的感觉。
应对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尽量做到按时赴约和开会,如果确有特殊原因,我们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并解释原因,以便在礼貌和尊重之间寻求平衡。
四、信任与合作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信任和合作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思想汇报: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思想汇报: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一、工作情况评估过去一年,作为公司的跨文化沟通专员,我主要负责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问题。
通过客观评估,我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与外国同事的沟通中,由于语言障碍,我偶尔遇到了理解困难的情况。
有时候,对方使用特定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他们的意图。
这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延误。
其次,文化差异也成为我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不同国家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有时候,我需要更加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合作。
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总体而言,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克服了跨文化沟通中的一些问题,但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问题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学习目标文化:我主动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包括他们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加强沟通和合作。
2. 提升语言能力:我积极参加英语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通过加强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能更加流利地与外国同事交流,减少理解困难。
3. 尊重和包容:面对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观念,我始终保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我努力理解并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4. 善用沟通工具:我积极利用各种沟通工具来促进跨文化沟通。
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视频会议等工具,我能够更加方便地与外国同事交流,加强沟通效果。
三、未来计划和目标在未来,我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具体而言,我计划:1. 加强学习:持续关注不同文化的发展动态,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文化差异。
同时,精进语言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 增强沟通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沟通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
3. 深入学习项目业务:通过深入了解公司项目的业务,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外国同事的需求。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化外交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核心的作用莫过于促进国家国际威望的树立。
文化外交寻求的是表现和广播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推进高国家的整体外交运作。
因此,文化外交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赢得巨大回报的外交努力。
在文化外交上,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
本文中,笔者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国文化外交的整体水平。
一、中国文化外交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自主创新能力弱、复制性强中国自打入国际市场,为了增加实力站稳脚步就大力发展经济,开始模仿国外文化,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国外民众眼里也就少了那么点新鲜感和独特的魅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占到全球19%,但实际占到的版权贸易仅5:1。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虽提升了,自己国家创造的东西少之可怜,长此已久文化产业领域“小、弱、散”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明显。
所以“为他人做嫁衣”的“纽扣现状”就要不断创新。
2、文化安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虽曾经吸引和影响过许许多多的国家。
但在当时时期中国没有重视发展其中国文化,反之,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像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等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并认同。
而自己国家的文化却被忽视了。
照此下去中国文化就会被西方所统领,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重新制定国家文化战略。
构建一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与西方文化力量进行抗衡,打破西方文化深入影响中国这一现状。
中国现在不仅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而且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中国文化深入推广让国外民众提到中国不仅仅只限于知晓“龙、孔子”这些概念。
还要了解到其内涵。
3、资金短缺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文化产业举足轻重,只要把经济发展好祖国就强大了。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新形势下,亟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各领域国际化人才不但承担着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职责,更承担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需要具备较好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能力、跨文化语言思维运用能力、跨文化思辨与话语创新能力和跨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力。
在国际传播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转变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培养多元路径等方式,建设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一、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践困境(一)语言的多义性造成跨文化交际的语义偏差世界语言文化丰富多样,不同语种在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方面差别万千。
语言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或截然相反。
例如,红色(Red)在汉语文化中多代表欢乐、吉祥,如“满堂红”“开门红”,但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语言中却代表着愤怒、血腥、暴力,如“Red Battle(血战)”“Red Flag(危险信号)”等;白色在汉语文化中可能表示白事、丧事,而在英语中象征幸运、吉利,如“White day(吉日)”“Whitehand(清白)”。
龙(Dragon)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也非常不同,中国龙是权威、统治者的象征,是尊贵是图腾,我们习惯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西方文化中“Dragon”只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会带来水火之灾……这些例子在浩瀚的语料中不胜枚举,一不留神就可能产生语义理解偏差,形成巨大的沟通冲突和障碍。
(二)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文化冲突(Culture Conflicts)也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问题。
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相同的行为方式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习惯以年纪大为由主动帮助老年人,并认为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现,但是在西方的语境中,更倾向于认为因年纪大而接受别人的帮助代表自己“无能”;相同的社交习惯也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进餐时嘴巴发出声音是很不文雅的行为,但在日本参加正式的晚宴,进餐时嘴巴要发出响声以示对美味的食物的称赞和对主宾的感谢。
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
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汉口译作为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已逐渐成为热门行业。
然而,大量学者和从业者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双方之间存在许多文化缺失现象。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出发,探讨英汉口译中可能遇到的文化缺失现象,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缺失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来源于不同的宗教、历史、语言、价值观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缺失现象:1. 礼仪文化方面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注重个人独立、自由、平等,当两人见面时,通常会互相问候并握手,交谈时可能不会直接谈论工作或其他私人话题。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家庭、社会和个人关系的和谐,见面时会互相问候并打招呼,交谈时可能重点关注关系的维护和人情往来。
因此,如果在口译时没有了解这些习惯和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失误。
2. 文学艺术方面西方文学写作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形式实验等方面有其独特性。
而中国文学则有其独特的美学体系和文化传统,例如诗歌、辞赋、曲艺等。
如果翻译方没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和语言表现手法,就可能出现翻译不准确、意思不清晰的问题。
3. 思维方式方面中西方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导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和分析能力,重点关注事实和证据,而中国文化更侧重于整体思维和概念性思维,注重修辞和比喻。
如果在口译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翻译者表达不准确或翻译结果缺乏适当的文化感知。
二、应对策略为了避免文化缺失对口译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翻译工作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在口译中更好地处理和应对文化缺失现象。
因此,加强语言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背景知识和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 增强对领域知识的了解翻译工作者需要了解所涉及的领域知识,包括法律、商业、科技、文化、艺术等,这样才能理解原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并在口译中表达准确。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企业的兴起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多,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当下全球化时代必要的一种能力。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无可避免的,这些差异不仅涉及到语言,还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行为习惯等方面。
跨文化交际不当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谈判失败、商业合作破裂等不良后果,因此,要想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了解文化差异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非常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之一,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价值、信仰以及思维方式。
英语、中文、德语、法语等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挑战。
例如,英语普遍强调简洁明了,而中文则强调形象生动,如果在交流中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就容易导致误解和歧义。
2.礼仪差异不同的文化里面,礼仪规范不同,习惯、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到对礼仪的理解和践行。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差异也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在中式商务谈判中,人际关系会被看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经常会讨论一些与商务无关或者是私人话题,而在西方商务谈判中,虽然人际关系也重要,但是在着重讲求效率的同时,会主要关注商务本身。
3.思维方式差异不同文化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其思维方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印度,人们普遍喜欢通过引入比喻、故事、甚至是神话来解释问题,而在美国,人们通常更注重逻辑推理和数据证据,而在中国,会强调从整体、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入手来分析问题。
这些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各种误解和沟通不畅。
二、跨文化交际的应对策略1.了解文化背景和礼仪规范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礼仪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置条件。
在进入跨文化交际前,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
学习对方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信仰,了解对方的社会习俗和礼仪规范等等,以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构成沟通的主要障碍,对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历史、地理、宗教、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体现在语言使用、非语言交流、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例如,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尊重,西方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集体和谐和相互依赖。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冲突甚至对立。
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寻找有效的沟通策略,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
通过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以及学习和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从而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用的策略来破除这些障碍,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1. 简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常态。
跨文化交际不仅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在商业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形象,拓展业务范围。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全球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跨文化交际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让人们能够跨越文化的鸿沟,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深入研究和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解、冲突等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体现、意识到文化差异、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差异的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差异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语言差异极大,不仅有不同的语音、语调,而且语法、用词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你吃了吗”在中国常用于问候,而在西班牙则为“你喝杯酒吧”。
2.行为礼仪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行为礼仪的看法和要求不一样。
例如,给别人赠送的礼物,中国人比较注重礼品的包装和礼品的意义,而西方人更注重礼物的实用性。
3.时间观念差异不同国家及地区对于时间的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中国人通常按时刻以及节气等来感知时间,而英国人则会按星期的周末工作时间来安排日程。
4.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也不同。
例如,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美国人则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二、意识到文化差异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非常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了解差异的原因和影响,才能减少因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误解、冲突等问题。
1.了解文化背景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建立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关系十分重要。
2.保持开放心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能仅通过自己现有的经验或想象去理解对方的言行,而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主动了解对方观点和方式。
三、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下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语言交流困难在语言交流上,可能会存在听不懂、理解错或使用不当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多使用通用语言,或者请专业翻译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洋泾滥或复杂的语言表达,保持简单易懂的方式。
2.文化差异引起的行为不一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引起的行为不一致。
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错误及改进
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错误及改进跨文化交流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我们常常会在跨文化交流中犯下一些错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首先,语言的误解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即使两个人都使用英语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仍然可能发生语言上的误解。
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例如,某些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或者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是禁忌的话题。
为了避免语言误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对方的语言使用,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提高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文化观念的冲突也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时,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冲突和误解。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无礼的行为,而在其他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诚实和坦率。
为了避免文化观念的冲突,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尝试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并建立起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关系。
此外,跨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由于对某些文化的了解有限,我们可能会对该文化的人们产生一些刻板印象,从而导致误解和偏见。
例如,有些人认为亚洲人都很害羞和内向,而非洲人都很善于跳舞和音乐。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是对文化的歧视,也是对个体的不公平评价。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摒弃刻板印象,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
通过真实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打破刻板印象,建立起真正的跨文化友谊。
最后,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误解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文化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目光接触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直接的目光接触被视为无礼和挑衅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5期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26 No.52005年9月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Sept.2005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对策费佳(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交际。
但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文化价值观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这种“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交际主体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缺失,对策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5)05–0101–04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和封闭的,而是在不断的经济交流、贸易往来、文化科技交流、甚至是战争中相互取长补短,向更高的文化层次发展。
自秦汉以来,中国和外来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一直没有间断过。
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跨文化交际中以中国文化输出为主。
外来文化的输入极其有限,而且很快就被本地文化所同化。
明清时期也曾产生过像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艾儒略、白晋、钱德明等许多著名的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以及蕴藏在科学背后的逻辑和哲学思想,还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在西方近代思想和文化的演化过程中,中国文化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封建制度的桎梏,加上文化上妄自尊大,对西方的科技文化采取抵制的态度,使中国没有及时与西方新发展起来的科技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中国文化渐趋落后。
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中国文化在近代发展和科技面前呈现弱势姿态,在跨文化交际中转以输入西方文化为主。
一、中国文化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加入WTO和全球化、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国力日趋强大,跨文化交际也通过各种形式开始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促进各种文化交流碰撞,跨文化交流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无法避免的内容。
作为国际间主要交际语言的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媒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自近代以来形成的跨文化交际中中华文化的缺失状态至今仍未发生根本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期的中西方文化隔绝使得中西文化交流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都微乎其微。
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也不了解西方,不仅不了解,而且存在严重的误解。
改革开放促使人们有可能把目光转向西方,与传统认识的巨大反差使人们惊异于西方文明的发达,接受西方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因此往往过多地开始摒弃自己原有的文化,甚至对本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也不加注意。
随西方科技、资本、商业而来的西方文化强烈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巨大的挑战。
再加上我国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在对外开放的政策上过多地强调引进,包括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必然造成文化交流上重输入轻输出,加剧了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关注和对本土文化的漠视,这就必然使近代以来形成的中华文化的缺损很难有根本的改变。
另一方面,大批赴美学习中国留学生也都把主要任务放在学习美国上,至于向国外宣传中华文明,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则没有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
他们学习英语,主要目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了解、吸收西方文化。
这样,通过英语传送中华文化的这一任务自然就缺损了。
从理论上讲,文化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抹去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差异,使其在同一平面上呈显出趋同性特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过程中,强势文化必然更加强大和更具有霸权特征,弱势文化则会在强势文化的侵蚀下束手待擒。
英语作为全球公认的共通语,不仅是英、美、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母语,也是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选择英语作为优先学习的语言。
Beebe与Giles(1984)的人种语言模式(ethnolinguistic model)提出:母语使用者在与非母语使用者互动时常因较优势的语言能力或较高的社收稿日期:2005-07-01作者简介:费佳(1974-),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102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会语言地位而在互动时成为主动并具支配主导的角色。
[1]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语言将其承载的西方文化大量带入中国。
西方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主导的优势地位,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关注。
中国的“中正仁和”的“中庸之道”和“克己复礼”等传统价值观,“平衡”、“和谐”的人生态度已经逐渐被“自由”、“个人价值”等西方的价值观所取代。
西方的流行文化通过电影、音乐、玩具、软件等进行传播,被青年人广为接受。
中国的文化全球化已明显带上了“西方化”特征。
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侵略和渗透已经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在目前全球化态势下,西方文化借着商业的东风,从思维方式、民族认同、表达方式多方面进行扩张渗透,使得本土文化意识薄弱的青年一代在不知不觉中向西方文化投降。
2000年10月,北京勺海公司对831名京沪人士进行调查,得知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的代表是:浪漫迷离的好莱坞影片,自由豪放的西部牛仔,便捷卫生的麦当劳,技术超群的windows 和Intel。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已经被彻底接受,并且在支配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使得多数人失去了主体文化意识。
如果说社会政治原因是造成交际过程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外因的话,那么,中国文化交流者自身对主体文化知识的匮乏则是造成中国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内因。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大量国际企业来华投资办厂,外资企业在中国沿海城市非常密集。
在外资企业中,中国员工和外籍员工在同一个工作地点朝夕相处,共同工作,彼此接触交流非常频繁。
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成了跨文化交际最常见的方式,外企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最直接的场所。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外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对中国文化常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输出的数量和质量。
事实上,有很多西方人对中国文化非常有兴趣。
但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主体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对外国朋友提出的有关气功、阴阳五行、孔孟之道等问题无法给予令人满意的答复,甚至造成误解。
教育、研究方面的负面导向也是造成中国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上半叶,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就被结合起来讨论。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的跨文化交际学和俄罗斯的语言国情学的诞生对文化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被引入国内,在此后20年间,我国学者发表了近300篇研究论文,专著20余部,已经初步形成了跨文化研究的体系。
对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作用这个论题,中国的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顾嘉祖的《跨文化交际》等。
[2]但多数著作都是关于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或者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突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点,以求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然而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却研究甚少。
交流(communication)这个词的本意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有相互沟通的意思,也就是指交际双方双向的信息流通。
而学者们的研究往往只注意信息的接受而忽视了信息的输出。
没有中国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交际就成了单向的文化流动,就不成为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实原因是现行英语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
笔者就目前中学和大学使用的各类英语课本及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微乎其微,专门的介绍更是鲜见踪迹。
由于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学生无从知道如何用英语来恰如其分地表达中国文化。
目前所提出的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注重目的语文化的教育,但学生作为青年人,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有越来越多的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对有些西方流行文化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教师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当前流行的外语交际教学法增进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无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
很多已经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都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诸如“炎黄子孙”、“文人墨客”、“中庸之道”等具有中国特色、蕴含中国文化的词汇,更不用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此进行解释了。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对文化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我们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就不用细加深究。
而事实上,多数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甚至知之甚少,再加上缺乏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在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主体文化平等交际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就其特点而言,首先是指文化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活动,即参加交际的每一方都试图影响另一方;每一方都既是发送者又是接受者,各自不断发送信息,期待对方作出反应。
魏尔伯·施拉姆提出的环式模式对人际交流的情境具有概括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跨文化交流的模式。
[3]图1施拉姆传播模式此模式突出了交际的双向性。
跨文化交际是个互动循环的过程。
所谓互动,不是指一方尽可能去理解另一方的生活观念、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果那样的话,就只是交流双方达到了跨文化适应状态,而没有达到双文化交第26卷费佳: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对策103流的状态,最终导致有一方不能从交流中受益。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其文化要发展,就不能不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
封闭与阻塞只能导致民族文化的贫乏化和枯萎。
只有交流,才能带来生机和发展。
理想状态的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了解,互为尊重,互为补充,实现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最终达到“文化同合”(cultural ecumene)。
在目前的全球化态势下,图像、人、货币、技术等等主体和客体在地球表面加速流动,而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碰撞也更加广泛、深入、激烈,但交际中文化的流动并非如图所示是固定的,对等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强势西方文化,语言上的失语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文化的失语。
目前,在跨交际实践中我们多数只有拿来,没有送去,强调理解对方的文化,忽略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充其量只是单向的交际。
与此同时,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扩展,导致了对第三世界国家文化、东方文化这些弱势文化的毁灭性灾难。
这样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在所难免。
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带来的两种后果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一是中国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量“克隆”西方文化,进行所谓的本土文化的重构,形成非驴非马的“全球化文化”。
二是世界文化由于中国文化的失语,失去了其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