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防范(详细)
常见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技巧
常见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技巧医疗纠纷是指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发生争议或纠纷的案件。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对医患双方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一、常见医疗纠纷的预防1.加强沟通和信息披露: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向其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等信息,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了解和知情。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主动告知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患者的主体地位,减少信息不对称。
2.完善医疗流程和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规范医疗行为。
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3.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医患沟通培训,提升沟通能力和技巧,提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质量,减少误会和争议的发生。
例如,医务人员应注重语言表达和态度,用尊重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和家属,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4.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提前识别和评估医疗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和措施。
此外,医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1.及时应对和回应: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迅速做出响应,及时应对患者和家属的投诉和诉求,提供相关证明和材料,并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方案。
2.坚持公正和透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本着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处理医疗纠纷。
不以权力和地位压制患者和家属,秉持事实真相,明确责任和义务,尽可能提供证据和依据,争取公正的结果。
3.寻求第三方调解:当医患双方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时,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业协会等。
通过第三方的公正、中立调解,既能解决纠纷,又能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声誉。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指由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违法、过失或故意造成患者身体损害、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而引发的争议、纠纷和矛盾。
医疗纠纷造成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削弱,对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也带来了威胁。
为了防范医疗纠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完善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
医生应该积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医疗方案、风险和预期效果,增加患者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信任感。
医生和患者应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诊疗的最佳效果。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严守职业道德底线。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错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于解决医患纠纷和恢复双方关系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处理部门和人员,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程序。
医疗机构还应加强与医疗保险公司、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解决途径和机制,提高医患纠纷的解决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执业行为、诊疗过程等进行规范和监督。
医疗机构要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对医疗行为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于违反规定和法律法规的医务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纪律和法律措施,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五、加大对医疗纠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医疗纠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医疗纠纷的认知和了解,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医院可以定期举办医患沟通培训班,向医务人员传授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处理纠纷的方法,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对能力。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医疗纠纷防范措施1.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服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2. 加强院科两级诊疗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分析总结院内、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对有创操作、抗生素使用、手术等治疗措施,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风险和预期效果,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5. 加强实习生带教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因实习生引起的医疗纠纷。
6. 引导和规范患者文明就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配合度。
7. 健全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程序等,便于医护人员掌握相关事宜,做好自我防护,并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扩大化。
8. 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风险。
三、医疗纠纷处置措施1. 处置原则: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合法、和谐、效率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2. 处理途径: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有科室解释、协调、第三方调解、仲裁、诉讼等。
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3. 科室解释、协调: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处理工作。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有哪些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有哪些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医疗结果、医疗费用等问题产生的争议。
防范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 严格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技术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医疗技术操作要领。
2. 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风险评估,确保医疗安全。
3. 加强医疗文书管理,规范医疗文书书写。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文书的审核、管理,确保医疗文书真实、完整、规范。
二、加强医患沟通与信息披露1. 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加强医患沟通。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确保医患双方能够充分沟通、理解。
2. 加强医疗信息披露,提高患者知情权。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活动的信息披露,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信息,确保患者能够行使知情权。
三、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1. 建立医疗纠纷内部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内部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
2. 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促进医患双方和解。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医疗纠纷调解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促进医患双方达成和解。
3. 完善医疗纠纷诉讼理赔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应对诉讼能力。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诉讼理赔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应对医疗纠纷诉讼的能力。
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素质。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优化医疗卫生人才结构。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特长、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卫生人才,优化医疗卫生人才结构。
防范医疗纠纷的八大措施
防范医疗纠纷的八大措施近年来,医疗纠纷屡屡发生,给患者、医生和医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合法权益,医院和医生应采取以下八大措施:一、加强医患沟通。
医生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同时,医生应积极主动地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知识和建议,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效果的了解和认同。
二、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和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行为规范,规范医疗行为,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医生应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诊疗工作。
三、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处理部门或委员会,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
医院和医生应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调解和解决,通过合理的赔偿和协商,化解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
四、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工作。
医院和医生应加强对医患双方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医疗纠纷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和风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纠纷。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五、加强医疗纠纷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医院应及时公布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和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和患者的监督和评议。
医院和医生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资料,共同维护医疗纠纷的公正和公平。
六、建立医患信任机制。
医院和医生应树立诚信和责任意识,保持医患间的信任和尊重。
医生应按照医疗伦理和职业道德进行诊疗工作,严禁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医院应建立医患信任评价体系,对医生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估和奖惩,激励医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七、加强医疗纠纷统计和分析。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四篇)
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工作,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预案及实施细则。
第二条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因不同意见而产生的争议和矛盾,包括医疗过程中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患之间的不当行为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按照本预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有效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
第二章预防医疗纠纷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患沟通,提供全面、真实的医疗信息,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积极征求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说明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的投诉权益,及时处理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第三章处理医疗纠纷第八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纠纷处理部门,负责处理医疗纠纷相关事务,制定纠纷处理流程和标准。
第九条患者对医疗纠纷提出投诉时,医疗机构应积极调查核实,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遵循公正和客观原则,依法处理医疗纠纷。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协商解决、调解处理、仲裁或诉讼等,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为双方提供独立、公正的调解服务,促进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支持,引导医患双方妥善处理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第四章监督和评估第十三条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检查,查明医疗纠纷的原因和责任,及时处理和记录相关信息,并对医疗机构的防范和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整理和公布医疗纠纷相关数据,向社会公众介绍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情况,提供给患者和其家属参考和借鉴。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疗纠纷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工作,既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需要,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
本文将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措施。
一、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熟悉和遵守医疗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及时向患者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
4.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
5.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妥善地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的扩大和升级。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1.医疗机构应积极应对医疗纠纷,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要求和诉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应认真对待患者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给予患者一个公正、合理的答复。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包括医疗纠纷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等环节,确保医疗纠纷得到及时、公正、妥善的处理。
4.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处理能力,确保医疗纠纷的处理公正、合理、及时。
5.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尊重患者的权益,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时解决医疗纠纷。
三、总结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以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5篇)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纠纷很难完全杜绝,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
因此,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点防范以上多发环节,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诊疗操作。
我院制定医疗纠纷防范的几个要点:1、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2、执行检诊制度误诊漏诊常常是由于诊疗经验、技术和责任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医疗管理有接诊、二级查房、会诊以及病案讨论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会使误诊、漏诊率极大减低。
3、健全病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可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纠纷的复杂性。
病案作为医疗档案,是医生对病情分析和处理的真实记录,当发生纠纷时,它又是出具医疗鉴定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
4、转变服务观念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转变医疗作风。
5、严格管理,堵塞漏洞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
6、告知义务医患关系的改变,消费者意识的抬头,医疗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应充分让病人与家属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让病人与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
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
7、不要轻易承诺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千万不要向病人保证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让病人有错误之期待,对于一个可理解的病人,虽然可能确信病人会有好的结果,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身心伤害,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工作,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患者权益。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同时,应加强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加强医患沟通。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意愿,充分告知患者病情、诊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及时解答,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 完善医疗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如病历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等,确保医疗活动有序进行。
5. 强化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排查和防范,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6. 推广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机构可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将医疗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减轻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1. 及时应对,积极沟通。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纠纷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 客观公正,依法处理。
医疗机构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实和法律,明确责任,依法依规对患者进行赔偿。
3. 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提高其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医疗纠纷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施、医疗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病人遭受身体、精神或经济上的损失,从而引发的医患之间的争议。
医疗纠纷不仅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还可能导致医患冲突,影响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
为了防范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医患沟通1. 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沟通培训,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
2. 完善知情同意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知情同意制度,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和费用等信息,并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加强患者教育。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接受医疗行为和治疗方案。
二、提高医疗质量1. 加强医疗技术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行为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行为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医疗质量。
3. 加强医疗安全监管。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安全的监管,对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等进行严肃处理,及时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1. 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纠纷。
2. 加强医疗纠纷调解。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医疗纠纷调解组织的合作,及时调解医疗纠纷,避免纠纷升级。
3. 完善医疗纠纷诉讼机制。
医疗机构应完善医疗纠纷诉讼机制,对涉及医疗纠纷的案件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处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1. 弘扬医德。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德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2. 严肃查处医德违规行为。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医院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意见不一致或产生争议的情况。
为了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应该制定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
本文将介绍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的相关内容,着重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展开。
一、医疗纠纷的预防1.加强医院内部管理(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行为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医生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3)建立健全患者权益保护机制,制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例如,明确医患双方的权益与义务,明确诊疗责任和医患契约等。
2.加强与患者沟通(1)重视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保持沟通畅通。
(2)提供充足的信息,增强患者知情度。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手术风险和预后情况,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3)及时回应患者的问题和投诉,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患者的疑虑和不满,避免问题升级和纠纷发生。
3.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1)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认定和报告是准确、及时、全面的。
(2)组建医疗事故调查小组,及时开展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与监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加强对医疗事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1.及时应对患者投诉(1)认真听取患者的诉求和观点,保持冷静和耐心,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
(2)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3)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对涉及医疗纠纷的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结果给患者。
2.引入第三方调解(1)对于无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的纠纷,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
(2)第三方调解机构应具备专业的医疗纠纷处理经验和技能,能够公正、中立地对纠纷进行调解。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范文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疗行业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仍然无法完全避免。
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成为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疗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医疗结果、医疗服务等方面产生的争议。
医疗纠纷的类型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医疗费用问题等。
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医疗管理制度、医患沟通不畅、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二、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2.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务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关心患者需求,做到文明服务、礼貌待人。
4.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减少误解和矛盾。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5.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完善医疗法律法规,明确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划分。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业,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1. 及时化解矛盾: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诉求,积极化解矛盾。
2. 成立专门机构:医疗机构应成立医疗纠纷处理专门机构,负责医疗纠纷的调查、调解和处理。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纠纷处理人员,提高医疗纠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3篇)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一、前言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医疗事故、医疗质量问题等引发的争议和矛盾。
医疗纠纷的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医院管理中,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医院的信誉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甚至给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医疗纠纷,建立健全医院的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个3000字的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供参考。
二、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建设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患者负责、关爱患者、与患者和谐相处。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2.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各环节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医院应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 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院要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不满意的问题,化解矛盾和纠纷。
4. 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做到信息共享和有意识的知情同意。
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记录和医患沟通记录,留存纪录以备查阅,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医患沟通问题引发纠纷。
5.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医院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医务人员违规操作和超负荷工作,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管理。
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模版(三篇)
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模版医疗纠纷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对于医院和患者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为有效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制定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至关重要。
该预案和细则的制定需以保障医患双方权益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宗旨,明确责任分工、程序规范、沟通机制等具体实施细则。
以下是一个关于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的范文,以供参考和借鉴:第一、预案目的医疗纠纷是医患之间由不同意见引起的争议,旨在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声誉,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预案内容1. 定义医疗纠纷的种类和范围,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纠纷、医患沟通纠纷、医疗费用纠纷等;2. 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责任;3. 确定医院内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和责任人;4. 制定医院内部纠纷处理流程和程序;5. 规定医疗纠纷处理的时限和要求;6. 设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协调医患双方的争议;7.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第三、纠纷处理流程1. 接受投诉:患者或医护人员反映医疗纠纷的情况;2. 媒介协调:医院纠纷处理机构负责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协调,尽快化解纠纷;3. 双方协商:医患双方通过媒介或调解达成共识;4. 理论教育:患者或医护人员接受医疗纠纷处理的理论教育,增进理解和沟通;5. 结果反馈:医院将对纠纷处理的结果进行反馈,接受监督。
第四、实施要求1. 预案的宣传和普及,医院全体医护人员都应熟悉预案内容;2. 加强纠纷处理机构的建设和培训,确保纠纷处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3. 积极推进医疗质量管理,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4. 建立医患沟通桥梁,提高医患互信和亲和力;5. 加强对医疗纠纷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预案和细则。
在医院管理中,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借鉴上述范文,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这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困扰,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本文将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纠纷防范1.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遵守规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消除误解,增进信任。
4. 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遵循规范,降低医疗风险。
5.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6.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减轻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风险。
二、医疗纠纷处理1. 及时沟通与调解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立即启动调解程序。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纠纷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尽快化解矛盾。
2. 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负责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范文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医疗纠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为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以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
一、医疗纠纷的预防1.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2.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权。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4.完善医疗纠纷的信息公开制度。
医疗机构应主动公开医疗纠纷的信息,包括医疗纠纷的类型、原因、处理结果等,以便患者和公众了解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
5.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1.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负责接待和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应当指定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质的人员负责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2.医疗纠纷的处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听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客观、公正地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和责任,作出合理的处理决定。
3.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充分沟通,积极协调,争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医疗纠纷的妥善解决。
4.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和医务人员,并做好解释工作。
对于涉及医务人员责任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归处理,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5.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总结医疗纠纷的处理经验,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医疗服务,防止类似医疗纠纷的再次发生。
防范医疗纠纷的9项措施
防范医疗纠纷的9项措施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医疗行为中发生的医患之间的纠纷,是一个严重影响医疗行业和患者健康权益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和完善医疗制度。
本文将详细讨论防范医疗纠纷的9项措施。
二级标题1:加强医患沟通三级标题1: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确保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畅通沟通渠道。
•医院可以设立医患沟通室,提供专门的沟通服务,帮助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
三级标题2:培训医生沟通技巧•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
•医生在面对患者时应注重倾听,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合理解释。
三级标题3:推行双向评价制度•医院可以推行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评价制度,鼓励医生改进自身不足之处。
•同时,医生也可以对患者的合作态度和遵医行为进行评价,促进医患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二级标题2:完善医疗制度三级标题1: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鼓励医生及时报告医疗事故,进行事后分析和处理。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医疗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级标题2:加强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建设•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提供中立、公正的调解服务。
•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医疗纠纷,减少纠纷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三级标题3:加强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医院可以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提前预警潜在纠纷风险。
•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纠纷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
三级标题4:加强医疗纠纷调查与处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查与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事件。
•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和处理工作,确保公正、公平。
二级标题3:提高医疗质量三级标题1: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医院应加强医生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生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
三级标题2: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医院可以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估机制,监督医疗质量。
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医患双方之间的争议或矛盾。
由于医疗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困扰。
为了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医疗行为。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加强对医疗流程中高风险环节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
3.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风险等内容,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可理解性和满意度。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4.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解决机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渠道,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满足不同纠纷情况的处理需求。
同时,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5.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真实地报告医疗事故,开展调查和处理。
通过事故分析和总结,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6.加强患者权益保护。
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权益的保护,包括患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隐私权等。
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纠纷问题,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7.强化医疗纠纷的预防教育。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疗纠纷预防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教育宣传和专业指导,消除误解和疑虑,改善医患关系。
总之,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医务人员应加强专业培训和沟通能力建设;患者要增强自身的健康素养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因素
1、医疗问题成为首选对象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 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 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 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 有率的目的。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的 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 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 问题涉及面最广,受众面最宽,炒作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三: 患者因素
5、医疗服务的直接和间接客户 患者是医院的直接客户,但不是医 院的惟一顾客;病人家属是医院的间接 顾客,对医院的服务可能有比患者更深 切的体会。不了解这一点,有时可能会 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举例: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四: 医方因素
1、医护人员收入偏低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 高风险的职业,在非典疫情中,医护人 员职业的危险性就充分凸显出来。但医 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 称。 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 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 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 唯利是图的偏见。
▶3、医疗技术上的原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前列腺肥大经尿道电切术 ●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损伤
●
▶4、意外情况-手术、穿刺、麻醉等诊疗意外
股骨头骨折(公共安全责任)案例 ●透析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动脉案例 ●麻醉意外导致患者单侧下肢功能障碍(腰麻损伤神经根)
●
▶5、家属另有需求-没事找事
●
无理投诉和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无理取闹的都属于此列;
十一、如何防范医患纠纷
1、加强行风建设;
2、改善服务态度;
3、注重加强沟通;
4、尊重病人权利;
5、学习执业规范;
6、规范执业行为。
1 严把语言关口 避免“祸从口出”
* 恶语相向: * 说话随便:
* 无效交流: * 承诺绝对:
二、
沟通·告知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走出告知误区
□克服父权主义— 避免“好心办错事”; □严格当面确认--避免“歧义生事端”; □充分言语交流 -- 避免“做到说不到”; □ 重视告知形式 -- 避免“事倍而功半”; □ 把握哲学原理-- 避免“顾此而失彼”;
理念
医疗安全的核心理念
防范胜于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二、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 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 系调研报告”显示:
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的医师 74.29%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 47.35%;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极为恶劣” 13.28%。 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 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 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 0.81万元。
2、投入不足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财政预 算中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 比重不到20%,且逐年下降。 中国的卫生系统不平衡,政 府为改进人民的卫生条件所做的工 作还很不够。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
3、发展滞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 会发展和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 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 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虽然 卫生主管部门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 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矛盾直接转化成医患冲突,医院成为 冲突的发生点。
十、尊重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
1964年6月,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 上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明确了 患者应享有的权利包括:
①患者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等不受侵犯的权利; ②患者享有获得公正医疗保健服务的 权利,也就是得到与其就诊医院等级相应 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服务权益,人类生存的 权利是平等的,因而医疗保健享有权也是 平等的,任何患者有权享有必要的、合理 的、最基本的诊治护理来保障健康;
1、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 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 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 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 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顾客是上帝”这句商 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地 套用过来,认为医疗活动中也应“患 者是上帝”。
医疗纠纷是患者因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意或不 认可等而引起的与医疗机构的争执。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 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 身损害的事故。
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 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 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二、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 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 系调研报告”显示:
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的医师 74.29%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 47.35%;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极为恶劣” 13.28%。 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 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 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 0.81万元。
八、处理医患纠纷发现的存在的 问题
1、术前交代有遗漏; 2、病程记录不全,质量不高; 3、该签字时遗漏; 4、不交代尸解; 5、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6、推委患者,遇事不及时处理; 6、医疗行为的对应性差。
九、处理医患纠纷应注意的几 个问题
1、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 2、要采取冷静的态度; 3、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4、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火候”; 5、不要给患方留下任何证据; 6、不要轻易向患方许诺; 7、不要轻率表态; 8、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专心、服务态度差、思想压力大、
疲劳上岗 、责任心不强
七、处理医患纠纷医方解决对策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 念。 2、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3、收集各种无过错证据的资料。 4、完善各种诊疗、护理方法、措施。 5、严格执行特殊检查、治疗中的知情同意告知方 法。 6、严格执行使用医疗用品中的各种合格证件。 7、坚持尸解进行病理检查并履行有关手续。 8、抓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9、建立科学而严谨的医疗管理体系。
患者因素
4、“就医感受”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 以前的患者只要治好疾病或减轻痛 楚就满意了,现在的患者更注重就医感 受,希望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境下 治疗并痊愈。这除了要满足技术性医疗 服务需求之外,还对人文性医疗服务提 出新的要求,医生要给予人文关怀,秉 着同情心和同理心给予病人足够的精神 支持,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一部分 经济能力较好的患者还对就医环境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病人的社会需求。
④患者享有对自己疾病的知情同 意权,除意识不清或昏迷状态外,患者 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 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或了解的权利,医 生在不损害患者利益和不影响治疗效果 的前提下,应提供有关疾病信息; ⑤患者享有了解医疗费用的权利; ⑥患者享有隐私权和对自己疾病 保密权,患者有权要求医生为自己生理 的、心理的及其它隐私保密; ⑦患者享有受到尊重的权利; ⑧患者享有受到损害的赔偿权利, 因医生过失行为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 患者及其家属有权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
三、医患纠纷特点
1、增长的速度快; 2、处理的难度大; 3、提出的要求高; 4、解决的途径全; 5、要求答复的多。
四、处理医患纠纷面临的困惑
1、部分国民素质不高; 2、公安部门不配合; 3、人民法院“济弱”态度; 4、法律适用混乱; 5、司法鉴定的介入; 6、“医闹”的出现。
五、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关系
六、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
1、政府因素 2、媒体因素 3、患方因素 4、医方因素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
1、重视不够
社会的发展包括环保、医疗、教 育、退休养老、社会救济等等,改革 开放20年来,政府注重以GDP (国民生产总值)为导向的经济发展, 相对忽略了以医疗为代表的社会发展 建设。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
患者因素
2、健康意识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 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对 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都更加重视, 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实 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仍有许多疾病 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每一个患者身体 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 治疗的效果。
3、患者对医疗过程参与意识加强 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资讯发 达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与疾病相关 的讯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 治疗方案、用药及预后。病人自主及 参与意识的觉醒是不可逆转的文明进 步潮流,知情同意也是患者的重要权 利,是患者得到尊重的重要体现。按 照知情同意原则,病人或家属必须知 晓治疗真实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可能 引发的风险,取得病人或家属的自主
医疗纠纷案例调查结果警示(2003-2005年)
中国医师协会调查 平均每家医院 116家医院 医疗纠纷66起
平均打砸医院事件
平均打伤医师
5.42件
5人
医师被杀事件
赔偿金额
1人次
10.81万元/平均每起
最高赔偿总金额 超过百万元/单起 这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充分说明了医疗安全的 重要性,客观的显示了医疗纠纷的巨大危害。 危害:社会、医院、医学发展、患方和医务人员
▶6、医生之间相互诋毁、指责和评价
胆囊炎手术没放“T”型管 ●动脉血栓治疗时机案
●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易发环节
●易发科室:急诊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 ●易发环节:诊断、治疗、手术、抢救、收费 ●易发人员: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实习进
修人员、研究生
●易发时间:节假日、公休日、中午、夜间
●易发因素:违反医疗常规、技术水平低、工作
媒体因素
2、增加了医患冲突 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 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 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 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 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 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 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 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 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 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 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