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红灯记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f8de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c.png)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京剧《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京剧作品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表演精湛,形象鲜明演员在《红灯记》中的表演可谓精湛,每一位演员都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尤其是主演扮演西施的程派老生张君秋先生,他的稳定且经验丰富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君秋先生不仅在演技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发音和身体语言都非常到位,使观众能完全融入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制作精良,舞美效果出众《红灯记》的舞美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舞台布景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运用,使整个舞台显得温暖而深沉。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非常讲究,每个演员的服装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头到脚都彰显出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剧情紧凑,情节引人入胜《红灯记》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以西施的命运为主线,将历史人物与京剧艺术巧妙结合,通过对西施一生的追求和悲剧命运的揭示,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共鸣。
剧中的经典场景如西施初入宫、相国府上演的花石纲、西施卖身等,都极大地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王朝的宫廷之中。
京剧的独特魅力观看《红灯记》这部京剧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表演艺术不仅包括声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京剧中的唱腔、表演动作和舞台布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细节,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总结通过观看京剧《红灯记》,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的精湛表演、舞美效果的出众和剧情的引人入胜,都使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观看京剧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b47fb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c.png)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红灯记》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红灯记》演出,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是根据清代文学家李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剧以一个激动人心的复仇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辱观念、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京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手段,融合了戏曲、舞蹈、音乐、言语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赏京剧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演员们激情四溢的唱腔,还欣赏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技巧。
他们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准确的表情,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整个舞台上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相得益彰,让人身临其境,深入剧情。
其次,京剧《红灯记》以复仇为主题,展现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冯唐、马春花和吴祥三位角色。
他们的命运因为一个复仇的目标而交织在一起,各自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
冯唐为了复仇不惜牺牲自己的感情,最终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而马春花则以自己的善良和坚强,帮助冯唐走出了心理的困境。
吴祥则成为了一个充满怨恨和复仇心理的恶人。
通过这些角色的展示,京剧《红灯记》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于自身思考和反思。
此外,京剧《红灯记》通过剧情的起承转合,传达出了社会荣辱观念的重要性。
在剧中,冯唐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去复仇。
他在复仇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对于荣辱观念的强调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也给了现代观众一种思考的启示。
此外,演员的表演技巧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的唱腔悠扬动听,将戏曲音乐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演员的身段功夫,动作准确有力,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他们高举着鸟扇,神采奕奕地舞动,展示出京剧独特的舞蹈韵味。
整个演出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令人叹为观止,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红灯记参考答案
![红灯记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1b04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9.png)
红灯记参考答案《红灯记》是中国经典的京剧作品,由于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社会思考,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音乐、舞台美术等多个角度探讨《红灯记》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红灯记》的剧情。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主要讲述了一个贩卖妇女的黑帮团伙与一个正义的女侠之间的斗争。
剧中的女侠李碧华是一个勇敢无畏、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她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受苦受难的妇女,与黑帮斗智斗勇。
整个剧情紧凑,扣人心弦,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引发观众的共鸣。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红灯记》中的角色。
李碧华是这部戏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她的形象深入人心。
她的坚强、勇敢以及对正义的追求,使她成为了一个具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而与之相对的是黑帮团伙的头目阿庆,他冷酷无情、残忍暴力,但也有他的痴情一面。
这些角色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剧情和角色,音乐也是京剧《红灯记》的一大亮点。
这部戏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激情和张力。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场景中,音乐的起伏和变化与角色的情绪相呼应,使得整个戏剧更加生动有力。
观众在欣赏京剧《红灯记》时,往往会被音乐所打动,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戏剧的世界中。
此外,舞台美术也是京剧《红灯记》的一大特色。
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的设计都非常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特别是在一些场景转换的时候,舞台美术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总的来说,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经典之作。
通过剧情、角色、音乐和舞台美术等多个方面的呈现,它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激情的世界。
观众在欣赏《红灯记》时,既能感受到其中的悲欢离合,又能思考社会道德和正义的问题。
因此,京剧《红灯记》一直以来都备受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我们可以说,《红灯记》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人类对于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思考。
《红灯记》故事节选
![《红灯记》故事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bbb3c5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9.png)
《红灯记》故事节选《红灯记》是中国京剧的经典之作,以其情节新颖、人物刻画深刻、唱腔婉转动人而被誉为京剧史上的珍品之一。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红灯记》的故事节选。
一、家道中落家道中落是《红灯记》的开篇,主要讲述了湘妃(西皇太后的独生女)家道中落后,为了维持家族荣誉,湘妃不得已下嫁给了一个穷书生。
但是,她的丈夫并没有好好读书,而是沉溺于赌博之中,经常把家里的钱搭进去。
湘妃为了还债,不得不四处去借钱,但是她到哪里借钱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去卖身。
这段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湘妃的坚贞操守和节操精神,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状。
总的来说,家道中落这一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的各种悲惨命运,对于当代观众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二、水行寒水行寒是《红灯记》中的一段恋爱故事,主要讲述了京剧演员水行寒和女军官燕小兰之间的爱情。
燕小兰是军队里的高级官员,因为一次误会,和水行寒走到了一起。
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偏见及口头禅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甚至让燕小兰曾经想过放弃水行寒。
但是,最终两个人还是化解了误会,携手共度爱情的快乐时光。
这段故事中的男女形象都十分精彩,尤其是男主人公水行寒,他展现了中国古代男子的侠义风范,并且能够舍小家、顾大家,与女军官共同抗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因此,这一段故事曾经引发了媒体和观众的广泛热议,成为《红灯记》中的经典佳作。
三、红灯记《红灯记》是整部京剧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锦衣卫寻找“红灯”头儿,最终被他抓住并带回家,而寻找这个头儿的过程中充满了惊险刺激。
这个头儿原来是一个巨富豪,但是他纵酒荒淫,并且纵容妻妾淫乱,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寻找这个头儿的锦衣卫也不是无辜之人,他是充满恶行的奸党之一。
在这个充满黑暗、丑恶的故事中,真善美和丑恶的斗争达到了极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印象。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中国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增强了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级红灯记
![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级红灯记](https://img.taocdn.com/s3/m/b17716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f.png)
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级红灯记摘要:1.介绍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 级红灯记2.概述《红灯记》的剧情和主题3.分析《红灯记》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4.探讨学习《红灯记》对于京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正文:一、概述《红灯记》的剧情和主题《红灯记》是根据毛泽东文学思想创作的现代京剧剧目。
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下,女英雄李玉和领导地下斗争,为了掩护同志撤离而英勇就义的故事。
全剧以“红灯记”为主线,以“三枪拍案惊奇”为高潮,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画卷。
《红灯记》的主题是歌颂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团结抗日的伟大信念。
二、分析《红灯记》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红灯记》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在表演上,该剧注重角色的内心刻画,表演真实、细腻。
其次,在音乐上,该剧采用西洋歌剧的表现手法,融合了京剧传统唱腔,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再次,在舞台美术上,该剧注重布景、灯光、服装等细节,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
《红灯记》在我国京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京剧现代戏的代表作品,而且是新时期京剧改革的标志。
该剧的成功上演,为我国京剧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现代京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探讨学习《红灯记》对于京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学习《红灯记》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该剧,可以使演员全面掌握现代京剧的表演技巧,提高表演水平。
其次,学习该剧有助于培养新一代京剧演员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最后,该剧的成功经验对于现代京剧的创作具有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总之,《红灯记》作为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 级的剧目,对于现代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现代戏曲之京剧红灯记
![解读现代戏曲之京剧红灯记](https://img.taocdn.com/s3/m/d71886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d.png)
解读现代戏曲之京剧红灯记京剧《红灯记》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堪称京剧的代表之一。
该剧以李师师的悲壮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音乐、舞蹈、唱腔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出了京剧独特的魅力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京剧《红灯记》进行解读,探讨其创作背景、演出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第一部分:创作背景与历史渊源京剧《红灯记》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现代戏曲作品。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它融合了汉唐、元杂剧、明清二传,成为清朝的宫廷戏曲,后来又发展成为民间大众艺术形式。
第二部分:剧情梗概与人物角色《红灯记》的剧情主线围绕着王蓉蓉和陈阅两位主角展开。
王蓉蓉是个富家千金,陈阅是个出身贫寒的书生。
他们相爱,但却受到了家族和社会的种种阻碍。
最终,在王蓉蓉的母亲的逼迫下,王蓉蓉与陈阅分手,王蓉蓉被迫与柳席生结婚。
然而,在《红灯记》的结尾,王蓉蓉在婚礼上自杀身亡。
第三部分: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京剧《红灯记》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
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五种技艺,每一种都需要演员进行专业的训练。
京剧的唱腔有特定的音调和音域,表达了情感和角色个性。
此外,京剧还注重身段和脸谱的表演,通过舞蹈和面部表情来展示角色的性格和内心活动。
第四部分: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京剧《红灯记》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该剧借助王蓉蓉和陈阅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世俗观念和家族压力,对爱情的追求和人性的挣扎。
它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如家族观念、爱情与婚姻的矛盾等。
同时,它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自由爱情的追求。
结尾部分:京剧《红灯记》作为京剧艺术的瑰宝,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通过对《红灯记》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京剧的魅力和韵味,还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希望京剧《红灯记》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世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北京版-语文-高一-《红灯记》赏析
![北京版-语文-高一-《红灯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61baa527d3240c8447efd0.png)
《红灯记》赏析京剧《红灯记》被誉为京剧革命化的样板,这一评价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红灯记》从初演到现在,我看过多次,感到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剧中主要角色李玉和形象的日趋丰富饱满,是这出戏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戏的主题通过一盏红灯,贯串着从“二七”大罢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斗争史实,也象征着工人阶级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终于取得最后胜利的辉煌事迹。
这个戏对观众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
通过革命行动树立英雄形象“粥棚脱险”这场戏不大,但起的作用可不小,首先突出了地下党员李玉和、磨刀人的机智应变才能,同时也从喝粥的细节勾划出东北人民在日本军阀铁蹄下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
粥棚一角是当时穷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李玉和根据跳车人——北满交通员临终的指示,把密电码放在饭盒里,来到粥棚,把号志灯挂在柱子上,等待磨刀人来接关系。
当磨刀人举手捂着耳杂,用生活里常听到的吆喝声唱“磨剪子来镪菜刀”的时候,李玉和看到他带着手套(暗号之一),还盯住号志灯看,就边唱边走过去,和他对眼神。
刚要说话,突然警笛声响,一队宪兵冲进粥棚,磨刀人用眼神、手势暗示李玉和:“我来对付他们,你赶快避开。
”这时,磨刀人以敏捷的动作,推倒板凳,把宪兵引到自己这边,李玉和则从容地把粥倒在饭盒里,日本宪兵过来搜索李玉和的全身,他主动地把饭盒盖打开给宪兵看,最后,还恭敬地向他们鞠躬含笑而退。
落幕时聚光灯照着李玉和的笑容,这笑容里,包含着胜利脱险的意味,潜台词说:“你们这群蠢猪,输给我们了。
”刻划反面人物是为了突出英雄形象戏剧的矛盾冲突,往往是通过正面、反面、先进、落后各种对立面的斗争而构成的。
必须认清写反面人物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正面人物,但写反面人物也要有深度,不能简单化,否则会减弱正面人物的光彩;还必须避免乌烟瘴气,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袁世海同志以架子花脸的基调来演宪兵队长鸠山,他的唱、念、做都很有分寸,把这个骑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日本特务头子刻划得入木三分。
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级红灯记
![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级红灯记](https://img.taocdn.com/s3/m/16bf21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5.png)
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级红灯记摘要:1.引言:介绍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 级红灯记2.考级大纲内容:概述4 级红灯记的考核内容和要求3.考核要点详解:分析4 级红灯记的具体考核要点和难点4.对考生的建议:针对4 级红灯记考核,提供一些备考建议5.结论:总结文章,强调京剧考级对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的重要性正文:【引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国家京剧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京剧考级大纲,以便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京剧。
本文将介绍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 级红灯记,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级别的考核内容和要求。
【考级大纲内容】国家京剧院京剧考级大纲4 级红灯记主要考核考生对京剧表演艺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具体来说,唱是指考生需要演唱红灯记中的经典唱段,念是指考生需要准确地念出相关的台词,做是指考生需要根据剧情要求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表演,打是指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以完成剧中的打斗场面。
【考核要点详解】在4 级红灯记的考核中,唱、念、做、打各有其考核要点和难点。
唱方面,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嗓音控制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唱段的旋律和节奏;念方面,考生需要具备清晰的发音和语调,以及对台词内涵的深刻理解;做方面,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够准确地传达剧情中的情感变化;打方面,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能够熟练地完成一系列的武打动作。
【对考生的建议】针对4 级红灯记的考核,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1.扎实基本功:考生需要花时间练习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2.深入理解剧情:考生需要深入研究红灯记的剧情,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以便更好地完成表演;3.注重细节:在表演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各种细节,如唱腔、表情、动作、语气等,力求达到最佳效果;4.多听多看多实践:考生可以观看一些名家的表演,吸收他们的优点,同时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舞台经验。
红灯记
![红灯记](https://img.taocdn.com/s3/m/76051e0c79563c1ec5da71c0.png)
京剧《红灯记》赏析“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在看京剧《红灯记》之前,这是我唯一熟知并且能唱的台词,这台词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了。
看完了这出戏后,我才意识到,这只是那么多经典唱段中的一句。
京剧《红灯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李玉和一家三代和抗日游击队员,不顾流血牺牲,要把重要的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指挥部。
为一个崇高的目的:消灭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全人类。
而以鸠山为首的反面人物,则处心积虑地要劫夺密电码。
为一个肮脏的目的:巩固侵占和统治中国的反动势力,永久剥削和奴役中国人民,争夺世界霸权。
《红灯记》全剧十一场,内容深刻、情节感人、环环紧扣。
是一部极好的文艺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较高的艺术性,同时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现在详细说说里面的人物形象:铁路工人李玉和,在戏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地位,无论是在接应北满游击队交通员;在牺牲了的交通员面前,举起密电码,默默地向党宣誓,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粥棚避过敌人的搜查,保全密电码;以及从容被捕,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稳重和机警的优秀品质。
李奶奶,充满了革命者的感情。
在儿女面前,她是时刻关心后代思想、工作、生活的革命慈母;在群众面前,她是与群众共甘苦,舍己为人的革命朋友;在敌人面前,她是凛然不屈的革命战士。
在送别李玉和“赴宴”,对李铁梅讲述家史,进行阶级教育,以及在敌人刑场上斥责敌人的几场戏里,多方面塑造了这位光芒逼人的革命老英雄。
李铁梅,虽然只有十七八岁,但她生长在革命战斗中,成熟较早,表演的基调是定在“铁骨红心已长成”的高度上的,所以,虽然稚气未脱,但却又比一般的女孩懂得的道理要深得多。
并且在争夺密电码这场斗争中,她又前进了一大步。
她的坚定、勇敢,使我们完全信任,一个无产阶级队伍中新的钢铁战士,成长起来了。
宪兵队长鸠山,是个骑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日本特务头子刻。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全本唱词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全本唱词](https://img.taocdn.com/s3/m/a2d7089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1.png)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全本唱词全本唱词:李玉和(唱)【西皮散板】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李玉和:好闺女!(唱)【西皮原板】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李奶奶(唱)【西皮散板】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原板】哪怕虎豹豺狼。
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铁梅奶奶,您听我说!铁梅(唱)【西皮流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玉和: 同志……(唱)【二黄快三眼】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沿小巷过短桥僻静安全。
为革命同献出忠心赤胆一一,(接唱)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力量无限,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李玉和(唱)【西皮摇板】破烂市我把亲人访,饭盒里面把密件藏。
千万重障碍【垛板】难阻挡,定要把它送上柏山岗。
李玉和(感同身受)唱【西皮流水】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盼只盼柏山的同志早来到一一磨刀人(唱)【西皮摇板】为访亲人我四下瞧。
红灯高挂迎头照,我吆喝一声:"磨剪子来抢菜刀!"李玉和(接唱)磨刀人盯住红灯注意看,又对我扬起左手要找话谈。
我假作闲聊对暗号--李玉和【散板】他引狼扑身让我过难关。
鸠山(唱)【西皮原板】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飞黄腾达有时机。
京剧红灯记经典语录
![京剧红灯记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c8bf72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b.png)
京剧红灯记经典语录
1.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
2. “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再忍受煎熬。
”
3. “贼鸠山要和你攀亲,你就顺水推舟去应承。
千方百计把密电码交出来,你就是革命的大功臣。
”
4. “屈膝投降真劣种,贪生怕死可怜虫。
敌人不会发慈悲,革命还要靠自己。
”
5. “狱警传,似狼嚎,我妈迈步出监牢。
锁不住我妈壮志豪,锁不住我妈心一条。
”
这些经典语录充分展现了《红灯记》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表达了人们对正义、自由和民族解放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a0a6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b.png)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简介京剧《红灯记》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完成,是当代京剧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展现了一个关于情感纠葛和个人命运的故事,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扬。
剧情梗概《红灯记》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改编而成。
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秦可卿的女子展开,她是贾府贾蓉之妻,后来与贾宝玉相爱并发生了婚外情。
秦可卿的不忠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纠葛和命运的改变。
整个故事以红灯为纽带,通过红灯的象征意义展现了秦可卿寻求爱情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她因为受不住社会压力和内心的纠结,最终选择了自杀。
观剧感受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入人心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剧中几个关键元素的感受:1. 音乐与舞台效果京剧《红灯记》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视听双重的享受。
在剧中,悠扬的京剧唱腔和乐器的伴奏相得益彰,为故事增添了不少感情色彩。
舞台上的布景和服饰也精心设计,通过色彩和造型的运用,完美地展现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情感表达《红灯记》通过对秦可卿角色的情感刻画,深入剖析了人类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世界。
秦可卿的爱情和婚外情的斗争令人动容,她在社会和道德的桎梏下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3. 人物形象与演技京剧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技巧而著名,而《红灯记》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湛演技更进一步提升了剧的魅力。
演员们运用京剧的技巧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唱腔的变化,能够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结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
剧中对于情感纠葛和个人命运的描写令人深思,同时音乐、舞台效果和演员的演技都将故事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京剧作品不仅让观众享受了视听的盛宴,更使他们对人类情感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京剧红灯记的教育意义
![京剧红灯记的教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972f6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6.png)
京剧红灯记的教育意义京剧《红灯记》,那可是咱中国戏曲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这出戏啊,可有着不一般的教育意义呢。
就说这戏里的人物吧。
李玉和,那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面对敌人的时候,那坚定的眼神,就像山峰一样,怎么也撼动不了。
这就告诉咱们啊,做人得有骨气。
在生活里,咱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李玉和面临敌人的威逼利诱一样。
有时候啊,可能是工作上的压力,上司给的任务难如登天,就想走个捷径,偷个懒啥的。
可这时候就得想想李玉和啊,人家在生死面前都不低头,咱这点小困难算啥呢?要是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原则,那还能算个堂堂正正的人吗?再看李奶奶,那是个多么坚强的女性啊。
她给铁梅讲述革命家史的时候,那股子庄重劲儿,就像在传递一个神圣的火炬。
她这是在告诉铁梅,也是在告诉咱们每一个人,家族的荣誉、国家的大义是不容忘却的。
这就好比是咱们家里有个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那是凝聚了先人的心血啊。
这个传家宝可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种精神,像《红灯记》里的这种革命精神。
咱们要是把它弄丢了,就像把家里的根给砍断了,那这个家还能像个家吗?咱们中国人讲究个家族传承,国家也是个大家庭啊,这种革命先辈留下来的精神,就是咱们这个大家庭的传家宝,必须得好好传承下去。
铁梅这个角色也很值得说道说道。
她年纪轻轻的,就承担起了那么重的责任。
她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春笋,虽然稚嫩,但是充满了生命力和顽强的斗志。
她从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
这给年轻人多大的鼓舞啊。
现在的年轻人啊,有时候会抱怨生活太苦,学习太累。
可铁梅呢?在那种动荡的年代,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还得跟敌人斗智斗勇。
咱现在的生活环境多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要是还不努力,不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可真是太不应该了。
这就好比是站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手里拿着最好的种子,却懒得去播种,那最后能收获什么呢?只能是一片荒芜啊。
这出戏里的情节设置也很有教育意义。
红灯在戏里就像一个信仰的灯塔。
红灯记的音乐学分析
![红灯记的音乐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8eadeb551810a6f5248687.png)
引言提起文革时期的音乐艺术,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八大革命样板戏,作为那个特殊时期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文化产物,与反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剧目不同,它们所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内容,现代革命京剧成为文化革命的典范。
作为我国现代戏曲音乐创作的一个优秀的范例,京剧《红灯记》成功地塑造了李玉和、李奶奶和铁梅等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铁梅的形象方面更是颇具匠心,值得人们研究和思考,以下就对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主要唱段进行分析阐述。
一、创作背景《红灯记》最初的剧本来源于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自有后来人》。
上海爱华沪剧团的凌大可、夏剑青以电影故事内容为蓝本,改编成沪剧,并更名为《红灯记》。
1963年初,沪剧《红灯记》在上海公演。
江青在观看过沪剧《红幻记》后认为本子不错,遂将该剧剧本推荐给中国京剧院。
中国京剧院在接到指示后,先由总导演阿甲拟出京剧剧本的提纲,翁偶虹写初稿①。
而后,阿甲又在初稿的基础上写出第二稿。
②由刘吉典③、周国兴、李广伯④任音乐设计,李金泉设计老旦唱腔⑤,李少春设计李玉和唱腔⑥,张健民进行乐队编配。
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从排演之初至1964年汇演,边排边改。
而且,从1964第一次正式公演的第一版至1970年拍成舞台艺术影片的最终定稿,前后改动达二百多次,累计演出近千场。
导演及音乐设计人员在唱腔、形体动作、舞台调度等各个方面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可谓“十年磨一戏”。
由于其在公演中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红灯记》在获得人们一致称赞的同时,也获得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肯定,从1965年2月开始南下巡演,从而掀起了全国学唱《红灯记》的热潮。
《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某地。
中国共产党员、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是干练的秘密工作者。
他家祖孙三代是在“二七”大罢工运动中,结成的一个①翁偶虹,生于1909年,中国剧作家,北京人。
②阿甲(1907—1994),宜兴丁蜀镇双桥村人。
京剧-红灯记
![京剧-红灯记](https://img.taocdn.com/s3/m/8b8f6212fad6195f312ba682.png)
京剧,<<红灯记>>里面的一个片段,全部歌词是李玉和(唱)【西皮散板】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李玉和好闺女!(唱)【西皮原板】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李奶奶(唱)【西皮散板】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原板】哪怕虎豹豺狼。
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铁梅奶奶,您听我说!(唱)【西皮流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玉和同志……(唱)【二黄快三眼】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沿小巷过短桥僻静安全。
为革命同献出忠心赤胆一一,(接唱)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力量无限,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李玉和(唱)【西皮摇板】破烂市我把亲人访,饭盒里面把密件藏。
千万重障碍【垛板】难阻挡,定要把它送上柏山岗。
李玉和(感同身受)唱【西皮流水】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盼只盼柏山的同志早来到一一磨刀人(唱)【西皮摇板】为访亲人我四下瞧。
红灯高挂迎头照,我吆喝一声:“磨剪子来抢菜刀!” 李玉和(接唱)磨刀人盯住红灯注意看,又对我扬起左手要找话谈。
我假作闲聊对暗号——李玉和【散板】他引狼扑身让我过难关。
鸠山(唱)【西皮原板】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飞黄腾达有时机。
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看你知趣(冷笑)不知趣!李奶奶(唱)【西皮摇板】时已黄昏,玉和儿未回转。
、铁梅(唱)【垛板】街市上乱纷纷,惦念爹爹心不安。
李玉和妈!(唱)【西皮流水】在粥棚正与磨刀师傅接关系,警车叫跳来下鬼子搜查急。
磨刀人引狼扑身掩护我,抓时机打开饭盒藏秘密。
密电码埋藏粥底搜不去——铁梅磨刀叔叔可真好!李奶奶玉和,密电码哪?李玉和防意外我把它安全转移铁梅(唱)【西皮散板】听罢奶奶说【摇板】红灯,言语不多道理深。
京剧红灯记经典台词
![京剧红灯记经典台词](https://img.taocdn.com/s3/m/7dc8829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5.png)
京剧红灯记经典台词京剧红灯记经典台词 京剧红灯记取材于电影《⾃有后来⼈》,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下⾯为⼤家分享京剧红灯记经典台词。
希望能给⼤家带来帮助! 京剧艺术⽚《红灯记》,是⼋⼤样板戏之⼀,⼋⼀电影制⽚⼚1970年摄制。
影⽚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中讲述的是抗⽇战争时期,我党地下⼯作者李⽟和⼀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前仆后继、与⽇寇不屈不挠⽃争的英雄故事。
今天爱学艺和⼤家分享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台词。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有后来⼈》,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六⼗年代⾄今,众多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倩、钱浩梁、刘长瑜、李维康、冯志孝、孙岳、王晶华、杜富珍、张岚、耿巧云等都曾先后参加演出。
近⼏年来,青年团排演此剧,得到⽼艺术家们的指导,演出取得成功。
抗⽇战争时期,东北某地隆滩⽕车站,共产党员李⽟和,公开⾝份是铁路⼯⼈。
这天,李⽟和接到上级通知,说上级派了⼀个交通员,乘今晚七点半的⽕车来和他接头。
此时敌⼈也得到情报,对⽕车站实⾏了戒严。
王连举发现情况不妙,找到李⽟和,李⽟和说以后要尽量少见⾯,把王连举打发⾛了。
这时⽕车隆隆进站,交通员从车上跳下摔昏,李⽟和让王连举掩护,⾃⼰把交通员背到家中,对上暗号,交通员把密电码交给李⽟和,让他设法交给柏⼭游击队的磨⼑⼈。
李⽟和带着密电码来到接头地点,磨⼑⼈也赶到,⼆⼈正欲接头,⽇本宪兵同时赶到,搜查在场⼈员。
接头不成,李⽟和把密电码放进饭盒,敌⼈没搜去。
敌⼈为找到密电码,拷问王连举,王连举叛变,供出李⽟和。
宪兵队长鸠⼭,对李⽟和软硬兼施,⽤尽了所有伎俩,李⽟和死不开⼝。
鸠⼭⼜到李⽟和家中骗取密电码,失败,只好把李⽟和⼀家三⼝押到刑场,打死了李⽟和母⼦。
释放了李铁梅,企图通过对铁梅实施监控的⽅法得到密电码。
铁梅带上密电码,在邻居⽥慧莲⼀家的掩护下,逃出虎⼝,真奔柏⼭。
路遇磨⼑⼈,此时,鸠⼭率宪兵队追赶铁梅⾄此,磨⼑⼈让⼀个战⼠护送铁梅上⼭,⾃⼰率部分战友阻击敌⼈,打⽃间,柏⼭游击队从⼭上杀下,把敌⼈⼀举歼灭。
“红灯高举闪闪亮”--现代京剧《红灯记》创作背后的故事
![“红灯高举闪闪亮”--现代京剧《红灯记》创作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fd86e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7.png)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京剧《红灯记》一度风靡全国。
《红灯记》属于戏曲音乐故事,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对敌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如今,《红灯记》又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中年人在它的旋律中回味逝去的青春,年轻人则试图通过它来了解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
灵感源自黑土英雄《红灯记》源自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
《自有后来人》的作者是著名电影剧作家沈默君。
沈默君,192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早年参加新四军,解放后曾创作《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海魂》等电影剧本。
1957年,沈默君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龙江,在北大荒军垦农场参加劳动改造,后在虎饶县东宝中学教书。
1961年,沈默君被摘掉“右派”的帽子,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把他借调到哈尔滨搞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沈默君收集了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斗争的许多事迹素材,其中一位北满抗联交通员的故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位交通员到哈尔滨送情报,住在道外区的一个小客栈里。
到了规定时间,接头人却没有如约而来。
他身上带的钱花光了,又不能擅自离开,于是装病卧床,饿了四天,粒米未进。
到了第五天,接头人才来,这位交通员几近饿死……这位交通员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沈默君,使他心中涌起要讴歌抗联英雄的创作冲动。
不久,沈默君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当编剧,著名电影导演苏里希望他写一个成本低、故事性强、人物突出的电影剧本。
一次,导演尹弋青和他闲聊时说,如果能写一个“一家人都很亲、又都不是亲人”的本子,那就有戏了。
这句话启发了沈默君,那位北满抗联地下交通员的故事浮现在他眼前;他又联想到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的故事,李玉和一家三代“都很亲、又都不是亲人”的故事在他脑海中初步形成。
沈默君在东宝中学任教时有一位叫罗国仕的同事,抗美援朝时曾在志愿军前线任英语翻译,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
两人因在同一单位工作而相识,又因有共同的文学爱好而相交。
红灯记赏析
![红灯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bc8cd726fff705cc170aa1.png)
红灯记的赏析物理112班林静京剧艺术从开始形成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吸收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也摈弃了一些陈腐不堪的东西,总的来说,京剧艺术史日臻完善的,它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
京剧艺术也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先进成分,做到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红灯记》就是京剧艺术不断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写照,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革命现代戏,是一部红色经典巨著。
由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来,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与热血青年,也让年逾古稀的老一辈重新回忆了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年纪念演出中,它的演出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
特别是青年观众,争相观看,不惜为购一票而出重金。
这种现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是少见的。
《红灯记》是在当时提出京剧改革,主要就是如何进一步搞好京剧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的历史、社会和大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红灯记》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某地,中国共产党员、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是一位沉稳干练的地下工作者,他家祖孙三代——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是在“二七大罢工”运动中结成的一个革命战斗集体。
李玉和接受共产党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王连举的出卖而被捕。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软硬兼施逼他交出密电码。
李玉和大智若愚、坚贞不屈,在敌人的酒席间,在刑场上,斗得鸠山焦头烂额。
残暴的敌人最后杀害了李玉和、李奶奶。
李铁梅继承先烈遗志,前赴后继,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完成任务。
李玉和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革命先烈的优秀代表;李奶奶是革命群众中的典型代表,她为革命做出了牺牲;李铁梅是革命后代的优秀代表,她继承了先烈的遗志,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红灯记》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现代戏经典名剧。
无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材料,同时又是现代戏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我们这一代青年演员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所以很难找到剧中李奶奶那种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李玉和与李铁梅的无私大爱、对未来新中国充满希望的感觉。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bf581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c.png)
红灯记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本片导演成荫,编剧阿甲,监制李燕,制作人毕建平,出品人王晓棠。
中国京剧团《红灯记》剧组演出。
主要演员:浩亮饰李玉和,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谷春章饰磨刀人,夏美珍饰慧莲,杜福珍饰田大婶,袁世海饰鸠山,孙洪勋饰王连举。
扩展资料:
《红灯记》的由来:
《红灯记》的原作者是沈默君,改编者是阿甲。
沈默君受《赵氏孤儿》的启发,构思了李玉和一家三代“都很亲、都不是亲”的故事梗概,于1962年5月开始从事剧本创作,历时9个月的精雕细琢,创作电影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
这个剧本,就是《红灯记》的原稿。
作品完成后,先取名《红灯记》,经考证与越剧《红灯记》撞车,改为《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志》。
为进一步增强剧本的现实感和历史厚重性,沈默君于1962年秋赴沈阳皇姑屯车辆厂、大连机车制造厂、哈尔滨铁路局补充收集材料,找老工人、老抗联战士座谈,读剧本给他们听,征求意见。
沈默君边补充材料,边听意见,边修改,很快形成了第二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红灯记》之观后感
休看我,戴铁镣,裹铁链, 锁住我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
----------------题记我记得幼时曾学过京剧《红灯记》一两个选段,现在还记得一两句,还会唱上一两句。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几乎是人人都会唱,唱红了大江南北。
《红灯记》它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剧。
在毛主席为文艺创作提出的一句口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它的号召下,诞生了一部由钢琴为现代京剧伴奏的作品,它就是钢琴伴唱《红灯记》。
既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基本特点,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增强了表现力,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
所以《红灯记》被称为现代京剧。
《红灯记》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英勇斗争的故事。
在日军侵占下的东北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祖孙三代人为了给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递送“密电码”,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
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祖孙三代不怕牺牲与日寇的斗争,反映了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屈不挠的精神,剧中人李玉和是共产党人为国献身的代表,李奶奶是劳苦大众老一辈对下一辈谆谆教导,使千秋大业后继有人的引路人,李铁梅是在老一辈抗日的坚定信念影响下迅速成长的一代,预示着中国抗战一定会胜利,革命的大旗世代飘扬。
故事中的地下党员李玉和面临着种种不利局面,王连举的判变,鸠山设下酒宴威胁利诱,
企图攻破李玉和的心理防线,在这生死关头,李玉和表现了他的沉着、果断、机智,在与母亲与女儿道别时,用隐蔽的语言,交待并嘱咐她们一定要完成任务。
文中三代人不是真正的一家人,然而革命斗争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奶奶告知铁梅他们一家三口本不是一家人,铁梅是烈士的后代,他们抚养她成人,铁梅以“十七年教养的恩深似海洋的”大段唱段表达了感恩之情,这是超越亲情胜过亲情的演绎,感人肺腑,荡气回肠!李玉和、李奶奶英勇就义后,李铁梅高举红灯继续革命,她机智地送出密电码,“革命接班人”李铁梅终于把“密电码”送到了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
全剧十一场戏--------第一场接应交通员;第二场接受任务;第人场粥棚脱险;第四场王连举叛变;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第六场赴宴斗鸠山;第七场群众帮助;第八场刑场斗争;第九场前赴后继;第十场伏击歼敌;第十一场胜利。
每一场戏我们都可以从它们的名字感应革命的艰难与的荡气回肠。
革命会胜利就是这些革命烈士的存在,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牺牲,他们的英勇就义!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这一唱词是可以为红灯记中的经典唱腔,表达了李铁梅这个革命先烈的对革命的向往,一颗红亮的星。
她在年幼时对家,对父亲,对表叔的理解,奶奶和父亲对她的革命教育。
“看起来你爹爹此去难回返,奶奶我也难免被捕进牢房。
眼见得革命的重担就落在了你肩上,说明了真情话,铁梅呀,你不要哭,莫悲伤,要挺得住,你要坚强,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
”这句展现了革命的到了高潮,“密电码”得危机,父亲和奶奶被发现了,情况的危机,奶奶明白自己将为革命献身,在教导雪梅要坚强,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相信革命自有后来人。
“贼鸠山要密件毒刑用遍,筋骨断体肤裂心如铁坚。
赴刑场气昂昂抬头远看:我看到革命的红旗高举起, 抗日的烽火已燎原,日寇,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
”唱词精彩地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风范,体现了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也正是
他们这种无私无畏、不惧牺牲的奉献精神。
“哪怕虎豹豺狼。
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力量无限,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百花吐艳,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
那时候全中国红旗插遍,想到此信心增斗志更坚!”展现了对革命胜利的展望,火焰,春雷,百花,朝阳,一种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象征的物件,中华儿女的充满流血和牺牲的革命道路,坚信革命必将胜利,胜利必将属于我们,那时候全中国红旗插遍。
全剧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抓,不怕放,不怕皮鞭打,不怕监牢押!”的坚强意志,抛头颅洒热血和“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革命前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党旗的鲜艳中有你们的一份,五星红旗更是用你们的鲜血染红。
虽然你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树立着一座巨大而又坚固的丰碑。
革命靠的是为“救穷人,得解放”的奋斗目标。
革命前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但是今天的目标是要使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使新的穷人脱贫致富,任务还很艰巨。
现在虽然是共产党的天下,干革命没有性命之忧,但也需要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因为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红灯记》这一出戏中展现的风貌值得我们去学习,差不多年纪的我们与李铁梅相比相差太多太多了。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珍惜时光,为祖国的壮大发展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祖国,民族将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
《红灯记》会传演下去的,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精神魂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已经融入了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品格操守,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力量仍会震撼子孙后代的心灵,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