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辩论辩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辩论辩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辩论辩题正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相反,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先,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产业逐渐兴起,如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例如,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恶化会导致健康问题,增加医疗支出,降低劳动生产力,影响经济发展。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也是为了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环境问题不是一个次要的问题,而是我们生存和繁荣的基础。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反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环保成本高昂,对企业经营造成负担,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投资、裁员等,影响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为了经济增长,一些地方可能会牺牲环境,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中国一些地方为了GDP增长而大量开采煤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画上等号。

正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说,“我们没有借给我们的地球,我们从我们的子孙那里借来它。

”环境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也是短暂的。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实践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证明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丹麦在发展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因此,我们应该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摘要:马克思哲学自然观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内在要求人类实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其唯物辩证法中涉及的本质和现象的范畴促使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也向人们证实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无所不在,要求人们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新的时期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它关于物质世界辩证联系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唤起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视时,时刻提醒人们对次要矛盾的兼顾和解决。

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提供了哲学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矛盾,关系引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两者间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影响。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同时环境也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是掠夺资源式的经济发展,必然要遭到自然的报复。

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经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的快慢。

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各种生产资料是由自然资本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制造业资本及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的生产资料是效率最高、消耗最少的。

大自然的资源的总优越性对人类生产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了自然资源就等于意味着人类失去了生产生存的资本。

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并行

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并行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并行正方:香港大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反方:武汉大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反方胜正方一辩发言:xx: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指的是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就是说两者可以同时实行,和谐发展。

首先,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

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

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仅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而是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技术。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其次,我方不否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

于是,在俗人被事实的表面所蒙蔽,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堆激烈的矛盾,不可以并行。

然而智者却要说,它们不是天生的矛盾,它们只是一对人为的矛盾。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人去怎么做。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一时的人为矛盾不能否认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最后,综观今天的人类社会,在意识上,“商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传统价值观念早已落伍,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文明进步的同时不忘自然,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旋律。

2024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引言____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理论热点的面对面讨论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思想交流的重要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讨论了许多热点话题,包括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次交流,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接下来,我将结合这些热点话题,分享我在这次交流中的心得体会。

二、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科技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话题,我们讨论了科技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影响。

首先,我们意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但同时,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就业带来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信息泛滥等等。

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必须在人类的需求和利益之上,不能只追求技术本身的进步。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积极参与科技讨论和决策,推动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相结合。

其次,我们讨论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等等。

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必须与伦理价值相匹配,不能为了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伦理道德。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伦理讨论和决策,推动科技在人类价值观的框架下发展。

最后,我们讨论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提前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公民掌握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科技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掌握科技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我们讨论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经济发展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下面将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致力于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减少排放,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依赖环境。

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动人们从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的方式转变到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比如,发展清洁能源和推广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需求,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创新发展。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方式,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创新技术和理念,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产力水平,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态文明建设则能够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和谐社会。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

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

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

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

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135)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

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推理的方法,试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而环境保护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没有经济的发展,就很难保护环境。

然而,环境的破坏也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和平衡。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健康状况等,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例如,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往往导致环境的损坏和污染。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企业会忽视环境问题,过度开采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会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因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追求经济的增长,又要保护环境。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

其次,推动科研和创新,发展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各国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和准则,共享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概念(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生态文明着眼于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而广义的生态文明还要求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

(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是一个概念。

经济增长只是一种物质的吸收和累积所表现出来的数量性增加,而发展是一种质量性的改进和潜力的实现。

通过从有限的环境中吸取和积累物质而达到的经济规模的数量性增加是不可持续的,而质量性改进和潜力的实现则可永远持续。

(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生命线。

党的十七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基本国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结论:科学发展是以绿色、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时政目前,全球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备受关注。

大会进展并不那么顺利。

欧盟从谈判一开始就提出所谓“路线图”计划,提出有条件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要求在2015年前制定涵盖主要经济体的新法律框架,并于2020年实施。

美国则称只有主要经济体都加入量化减排协议之后,美国才会加入。

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会谈前就明确提出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双轨制,坚持《京都议定书》,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非政府组织也强烈要求环境公平,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在气候变化方面展现领导力。

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这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的。

可见,现如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全球环境的恶劣形势,但要真正做到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发展经济,是难上加难的。

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

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三个要素中人口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它是牵动于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根本性依据。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国情13亿人口的考虑,这个庞大的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将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关于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学家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

早在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人口增长看作是经济增长两个主要因素之一,他认为人口增加使劳动力数量增加,而使劳动分工变得越来越细,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但是英国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则恰恰相反,他认为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粮食生产下降,粮食短缺将会变得严重,经济增长不得不停滞下来。

其实,人口增长有利还是有害于经济发展,要视具体情况和环境而定。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世界各地人口密度并不大,人口增长对经济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压力,没有国家政府推行政策来控制人口。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巨大进步使得死亡率大大下降,自然生长率急剧上升,人口增长对经济造成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可见,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不是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利的。

只是到了现在,世界人口激增,地球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人类居住环境愈加恶劣时,人口增加才变成一个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的障碍。

如:高速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压力;赡养负担沉重,耗费了大量可用于发展的资源;加剧环境恶化;失业问题严重,劳动力素质下降等等。

(二)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受到自然资源绝对缺乏所阻碍,资源缺乏的国家可以从别的国家进口。

例如,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瑞士等国家。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的迅猛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砍伐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环境问题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结构持续变迁的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然而,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比如,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废气废水排放和垃圾产生问题,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和开发等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也会给之后的经济发展留下隐患。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环境保护跟经济发展一样,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关注。

环保工作主要包括减少有害物质废弃物的排放,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和回收利用水平,禁止非法砍伐和盲目开垦荒地等等。

这些措施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存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企业、环保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在维护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政府应该制定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以保障环境的纯洁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政府也应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规划,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优化相适应。

政府还可以制定出刺激节能环保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同时也可以从环保方面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列宁曾经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一季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否定之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那什么事矛盾分析法呢?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

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能协调发展或是怎样协调发展一直是人们的讨论热题。

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就如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看似对立的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统一性。

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矛盾是无时无刻穿插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是否能正确认识并处理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就要从事物的矛盾出发,经过第一次否定、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逐步地解决。

良好的环境不仅仅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我们所谓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由于人为或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而对人们生活带来不利一面,甚至更进一步对人本身的健康造成损害的一种表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 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  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与当代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导论1、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概要:20世界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20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推动者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各国经济联系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20世纪上半叶,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面貌,加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有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世所瞩目的重大成就,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逐步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30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30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30题1.什么是系统?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系统自然观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自然物质系统的辩证法原理,及其运用这一原理和方法经营事业实现无废循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辩证法、基本特征;自然界物质系统运动的源泉(或机理、基本形式);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辩证法;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生命起源的辩证法;人类起源的辩证法;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2.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

第一、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第二、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第三、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

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

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第四、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2021最新《低碳经济》试题汇总

2021最新《低碳经济》试题汇总

2021最新《低碳经济》试题汇总一、多选1.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多选 )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 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多选 )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3.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 )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abcd)。

(多选 ) A 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雷暴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多选 )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6.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

(多选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7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多选 ) A理论障碍 B 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8.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ABCD)。

(多选 )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 9.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 )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0. 水污染主要来自( abc)。

(多选 )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人畜粪便11. 低碳经济是以(abc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环境学基础》第十一章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环境学基础》第十一章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第十一章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 传统发展模式与环境问题(请参阅《环境学》)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将人类推进了一个历史上最为丰饶发达的社会,与此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和困惑,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极大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1.传统发展观的三大误区长期以来,特别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后,人们总是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

这种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现存在着很多误区。

(1)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许多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规律认识水平较低,生态知识有限,把美丽、富饶、奇妙的大自然看做是取之不尽的原料库,向它任意索取越来越多的东西;把养育我们世世代代的自然界视为填不满的垃圾场,向它任意排故越来越多的对自然过程有害的废弃物。

特别是近30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显示了神奇的力量,人类自恃无上的智能,以自然界的绝对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肆意掠夺和摧残自然界的状况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规律,大大损害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2)没有考虑自然成本传统的发展概念倾向于单向度地显示人类征服自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没有考虑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

这样的经济核算体系容易带给人们“资源无价、环境无限、消费无虑”的错误思想。

而在实践行为上则采取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外延式发展方式。

这样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同时却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污损。

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许多结果已经表明,今天的自然资源的过度丧失到将来也许花费多少倍的代价也难以弥补。

因此,那种不计自然成本、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增长不再有理由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真正的发展只能属于那种最低限度地消耗自然成本并有效保持了自然持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民勤黑风暴
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瞬间袭击了这个沙漠小城,天空霎 时一片漆黑、民勤消失了......
11
12
2010年4月24日,这是个清朗的春日,天气温暖而 又明净。然而在19时10分,一股自西向东的特大沙尘 暴在瞬间又一次袭击了我们这个沙漠小城。顷刻之间 ,漫无边际的黑色风暴似张牙舞爪的怪兽即刻吞噬了 整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的一切,包括光明和蓝天。
9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 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 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 终止。
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 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 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 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16
17
18
反思一下,为什么泥石流最近这些年会造成这么重 大的损失,显然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惩罚 : 首先,看看舟曲县城,大量的建造现代水泥建筑,基 本上占用了曾经山洪等下泄的通道,县城很多楼房选址本 来就不好,人口的过度聚集,使得这一小块地方到处都被 占用了,其实这里并不适合建立县城。
13
据媒体报道,24日晚7时刚过,民勤县遭遇10~11级大风和
特强沙尘暴袭击,持续时间3个小时。瞬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风速达28米/秒 ,最低能见度零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次强沙尘暴可以用黑风 暴来形容。
据民勤气象记录,这是民勤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 一次特强沙尘暴,惨烈程度超过了1993年的“5.5”风暴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武威、民勤、白银等地 市的强沙尘暴天气,造成50人死亡,153人重伤。
2
1.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 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 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 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 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 和安居乐业。
21
22
23
24
25
研究新西兰的历史发现,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新西兰
人环境保护的概念不是生而有之,新西兰的环境保护也不是 一帆风顺,没有逃脱先破坏后保护的宿命,也经历了一个痛 苦的反复过程。
十九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殖民者来到新西兰之前 ,新西兰只有毛利人(原住民)在此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森 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世外仙境。欧洲 殖民者为了创建“新的家园”,大肆破坏原有的生态和地貌, 开荒开矿,建设港口,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牧场革命”。他们 砍伐原始森林,种植英国的草种,将新西兰51%的土地改造 成牧场。为保证牛羊全年饲养,维持高产量,交替施用大量 的化肥和杀草剂。更为严重的是,在100年内从世界各地引 进了1000多种外来物种,严重威胁了原有物种的生存。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 生态环境现状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 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 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 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 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 巨大的代价。因此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 展的重要问题。
26
这种人为改造生态地貌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破坏 了新西兰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造成本地物种的急剧减少, 甚至部分灭绝。而大量施加化肥和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和水 土流失,超过人口十倍以上的牛羊所释放的大量有机废气造 成了污染空气,并直接导致新西兰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殖民生态的做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造成了生态环 境的日趋恶化。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 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 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 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又要为后代 发展留有余地。
1.4 只重视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后果
后来,民众的觉醒和民意的高涨提高了政府的重视,而 政府推行全面、有效的环保政策又进一步推动环保理念的 发展和环保组织的壮大。清洁和绿色的环保形象同样促进 了旅游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长足发展,由此,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出口行业,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率达10%并带动了交通、住宿、零售、餐饮、金融、 保险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农业、林业和畜牧业是国民经济中 最重要的部门。全国51%的土地为牧场或农场,29%的土地 为林地,农、林、牧业产值占出口产品总值50%,占GDP的 16%。新西兰拥有世界上第四大专属经济区,海洋水产资源 丰富,渔业产品占出口产品总值4%。
其次,舟曲县城承载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人一多,就 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于是砍伐树木,开采矿山,乱开乱 挖就变得很平常了,遇有大规模泥石流也就很正常了。
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才是避免自然灾害最好办法。
20
1.5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可
新西兰以环境优美闻名于世,号称“世界最后一块净土”。 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是新西兰人的骄傲,也是新西兰的象征。
15
•舟曲泥石流
据最新数据统计,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地质灾 害共造成1144人遇难,重伤住院64人,其中转院58 人,出院5人,门诊治疗567人;已解救人员1243人 ,失踪600人。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其中农村 民房235户,城镇职工及居民住房72户;进水房屋 4189户、20945间,其中农村民房1503户,城镇民 房2686户,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38 辆。
大风和特强沙尘暴还引发火灾13起,其中农村10起 ,3处农村居民点连片起火。沙尘暴造成城乡部份区域 断电,农村生产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这次灾害给民 勤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25日白天,民勤等地再次出现大风强沙尘暴天气, 大风瞬时极大风速达到了8级,最小能见度300米。沙尘 天气一直持续到了25日晚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