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水泥混凝土
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并讨论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常见的土木工程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些材料的性能特点,包括耐久性、强度、可塑性等,以及它们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总结土木工程材料的关键性能和应用,探讨相关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应用引言:土木工程材料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它们在保障结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为工程建设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选择。
本文将就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借鉴。
1常见的土木工程材料水泥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具有优秀的粘结性和耐久性。
水泥主要由石灰和硅酸盐等矿物质经过煅烧而成。
它在混凝土中作为主要胶凝材料,能够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增强。
此外,水泥还可用于制作砌筑砖块、砂浆等。
1.2混凝土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构造材料之一。
它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掺合而成。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抗压、耐久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巨大的荷载。
它广泛用于建筑物的地基、柱、梁、板、墙等构件的制作。
1.3 钢筋钢筋是一种高强度的钢材,广泛用于土木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钢筋能够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震性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起到承载荷载的作用,使结构具有较高的耐力和韧性。
2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2.1耐久性土木工程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长期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原有性能和稳定性的能力。
耐久性是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建筑领域中,耐久性优良的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结构的老化、腐蚀和损坏,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2.2 强度土木工程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混凝土的名词解释

混凝土的名词解释混凝土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混凝土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混凝土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混凝土的意思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
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混凝土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建筑材料。
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认识不断提高。
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
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
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发展很快。
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单一材料。
它离不开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发展,离不开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对象的发展变化。
应该从土木工程大学科的角度来认真对待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是这样,首先要分析工程项目的结构、构件特点、设计要求,预估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和风险,立足当地原材料.然后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线路、技术手段。
陈志源《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章节题库 第四章 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5.水泥体积安定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
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使水泥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工程质量,甚
至引起严重事故,此即体积安定性不良。
4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硅酸盐水泥中,水化速度最快的矿物组分是( )。
A.硅酸二钙
B.硅酸三钙
C.铝酸三钙
D.铁铝酸四钙
【答案】C
【解析】各项水泥熟料矿物性能指标如表 4-1 所示。
表 4-1 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水化、凝结硬化特性
4.六大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 。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 于。
【答案】45min;390min 【解析】六大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 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 不得迟于 390min,其他五类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600min。
5.水泥国家标准中规定, 、 、 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品。 【答案】细度;终凝时间;烧矢量 【解析】水泥国家标准中规定,细度、终凝时间、烧矢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 不合格品。
三、选择题 1.我国颁布的硅酸盐水泥标准中,符号“P·C”代表( )。 A.普通硅酸盐水泥
3 / 16
圣才电子书
B.硅酸盐水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D.复合硅酸盐水泥
【答案】D
【解析】D 项,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中的相应规定,复合硅酸
3.水硬性胶凝材料 答: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加水拌成浆体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无机 胶凝材料。这类材料又通称为水泥,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 水泥等。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海洋、原子能工程及国防工程等。
混凝土

混凝土,简写为“砼”,粤语称为石屎,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
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或水泥加适量活性掺合料)为胶结材料,与水和粗、细骨料等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再经浇筑成型硬化后得到的人造石材。
新拌制的未硬化的混凝土,通常成为混凝土拌合物(或新鲜混凝土)。
经硬化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称硬化混凝土。
通常是指水泥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沥青混凝土也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
因为钢筋混凝土构造物非常坚固耐久,耐震,耐火,耐气候变化,容易造型且经济等特性,所以广泛用于房屋建筑、桥梁、公路铺面、飞机跑道、铁路枕木、电线杆、挡土墙、护堤、涵洞、水坝、水箱、水塔、油槽、渠道、水沟、码头、防波堤、军事掩体、核能发电厂及建构物基础桩、及连续壁等构造物。
混凝土 - 历史混凝土锯片混凝土在古代西方曾经被使用过,罗马人用火山灰混合石灰,砂制成的天然混凝土曾在古代的一些建筑中使用。
天然混凝土具有凝结力强,坚固耐久,不透水等特性,使之在罗马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罗马建筑结构的发展,而且拱和穹顶的跨度上不断取得突破,造就了一大批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在型公共建筑。
公元前1世纪中,天然建筑在券拱结构中几乎完全排斥了石材。
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见无机胶凝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试题4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与砂浆混凝土部分一、判断题1.水泥混凝土在空气中养护要比在水中养护的强度高。
( )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越好。
( )3.现行规范中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是控制最大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 )4.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强度能得到保证,但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好。
( ) 5.在结构尺寸及施工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粒径的粗集料,这样可节约水泥。
( )6.混凝土在保持集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砂率值,可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
( )7.因水资源短缺,所以应尽可能采用污水和废水养护混凝土。
( )8. 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时,坍落度法比维勃稠度法更准确。
( )9. 水胶比在0.4~0.8范围内,且当混凝土中用水量一定时,水胶比变化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影响不大。
( )10. 选择坍落度的原则应当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 )11.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是总用水量的多少。
因此,可采用多加水的办法调整和易性。
( )12. 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
( )13. 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多对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越有利。
( )14. 在常用水胶比范围内,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质量越好。
( )15. 在混凝土中,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
( )16. 同种骨料,级配良好者配制的强度高。
( )17. 路面混凝土的设计指标用抗折强度。
( )18.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采用加大水胶比的方法。
( )19. 计算混凝土的水胶比时,要考虑使用水泥的实际强度。
( )20. 混凝土存在一个合理砂率,即在能够保证混凝土拌合物获得要求的流动性的前提下使水泥用量最少。
( )二、单选题1.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水泥强度等级B.水泥种类C.砂的粗细程度D.水泥浆稠度2. 混凝土和易性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西南)水泥教学目标:1. 了解水泥的定义、分类和生产过程。
2. 掌握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凝结时间、强度、稳定性等。
3. 了解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土木工程材料》、《水泥生产工艺》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水泥的定义及分类1.1 水泥的定义1.2 水泥的分类1.3 水泥的命名和编号第二章:水泥的生产过程2.1 原料准备2.2 破碎和磨粉2.3 水泥熟料的2.4 水泥的磨制第三章: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3.1 凝结时间3.2 强度3.3 稳定性3.4 其他性质第四章: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4.1 混凝土4.2 砂浆4.3 路面铺装4.4 钢筋混凝土第五章:水泥的应用注意事项5.1 水泥的选择5.2 水泥的储存5.3 水泥的运输5.4 水泥的使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泥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应用。
2. 使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水泥的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案例。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经验和技术。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泥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水泥技术性质和应用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其他类型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
2. 研究水泥在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中的应用。
3. 探讨水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6.1 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和测定6.2 水泥强度的发展规律6.3 影响水泥凝结和强度的因素第七章:水泥的稳定性及其他性质7.1 水泥的体积稳定性7.2 水泥的耐久性7.3 水泥的环保性能7.4 水泥的燃烧性能第八章:水泥在西南地区气候下的应用8.1 西南地区气候对水泥性能的影响8.2 水泥在高温多湿环境中的应用8.3 水泥在寒冷地区中的应用8.4 水泥在盐雾环境中的应用第九章:水泥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9.1 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原则9.2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9.3 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9.4 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第十章:水泥混凝土的养护与维修10.1 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原理10.2 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方法10.3 水泥混凝土的常见病害及预防10.4 水泥混凝土的维修与加固技术这些章节涵盖了水泥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技术性质、应用领域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
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章水泥

水泥的品种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硅酸盐、 铝酸盐、硫铝酸盐等多种系列水泥,本章主要介 绍应用最广的硅酸盐系列水泥。硅酸盐系列水泥 按其性能和用途.
常用水泥
硅酸盐系列水泥 特种水泥
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 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复合水泥
3.1 常用水泥 3.1.1 常用水泥的生产 3.1.1.1 水泥熟料的烧成 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原材料主要是提供CaO 的石灰质原料,如石灰石、白垩等,及提供Si02、 Al2O3和少量Fe2O3的粘土质原料,如粘土、页岩等。 此外,有时还配入铁矿粉等辅助原料。将上述几 种原材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在磨机中磨细,制成 生料,再将生料入窑进行煅烧,便烧制成黑色球 状的水泥熟料。
(2)水化热大 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水化过程放出的 热量称为水泥的水化热。硅酸盐水泥的C3S和C3A含 量高,水化热大,放热周期长,一般水化3d的放 热量约为总水化热的50%,7d为75%,3个月达90 %。硅酸盐水泥不宜在大体积工程中应用。
(3)耐腐蚀性差 硅酸盐水泥硬化后,在一般使用条件下有较 高的耐久性。可是,在淡水、酸与酸性水和硫酸 盐溶液等有害的环境介质中,则会发生各种物理 化学作用,导致性能改变,强度降低,甚至破坏。 引起整个工程结构的破坏。
(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 料,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组 成。
(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 20%~40%粉煤灰和适量石膏组成。
(6)复合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 15%~50%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材料和适量石 膏组成。
3.1.2 常用水泥的特性 3.1.2.1硅酸盐水泥
水泥熟料颗粒水化,接着矿渣受熟料水化时析出的 Ca(OH)2及外掺石膏的激发,其玻璃体中的活性氧化 硅和活性氧化铝进入溶液,与Ca(OH)2反应生成新的 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因为石膏存在,还生成 水化硫铝酸钙。
土木工程材料

第二章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砂浆、混凝土、钢筋、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一、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一)砖、瓦、砂、石(二)水泥、石灰、砂浆、混凝土(三)木材、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四)防水保温材料(一)砖、瓦、砂、石1.砖:是一种常用的砌筑材料,在混合结构房屋中作承重构件墙体,在框架结构中作为围护墙体。
1)按生产工艺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2)按所用原材料分为普通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 3)按有无孔洞分为空心砖、多孔砖和实心砖等。
其特点是:原料容易取得,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体积小,便于组合。
但传统的粘土砖毁田取土量大、能耗高、砖自重大,施工生产中劳动强度大、工效低。
有逐步改革并用新型材料取代的必要。
我国已有近200个城市禁止在建筑物中使用粘土砖。
普通粘土砖: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高温、焙烧制成。
普通粘土砖的标准尺度为240×115×53mm,砌筑时砂浆灰缝厚度为10mm。
普通粘土砖以其抗压强度为主要标准划分强度等级,分为:MU7.5,MU10,MU15,MU20,MU25,MU30。
常用等级为MU7.5和MU10。
非烧结砖是利用不适合种田的山泥、废土、砂等,加入少量水泥或石灰作固结剂及微量外加剂和适量水混合搅拌压制成型,自然养护或蒸养一定时间即成。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2.瓦:属屋面围护材料,要求利于防排水,自重轻,密实度高。
常见的有:(1)粘土瓦:由粘土浇制成胚(成型),干燥,高温焙烧而成。
有青瓦和红瓦。
形状有平瓦和脊瓦(用于屋脊处)。
常见尺寸为400×230×20mm。
每平方米约15块左右。
自重按0.55kN/m2考虑。
(2)水泥瓦:利用水泥和砂拌和,压成瓦胚成型,后经蒸汽养护硬结而成。
分为平瓦和脊瓦(用于屋脊处)。
常见尺寸287×38×15,每平方米铺15块。
水泥瓦的密实度和防水效果均较粘土瓦好,且不用粘土。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和公共基础设施都需要应用土木工程。
而材料则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结构设计相互关联,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围绕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展开论述分析,以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土木工程材料提供参考。
1. 水泥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水泥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建筑基础、桥梁、隧道等地方。
水泥性质优良、施工性能良好、粘聚性好,而且能够经受高强度的压缩和牵拉力,因此在工程上大有用处。
目前常见的水泥种类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白水泥、山东膨胀水泥、高强度水泥等,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
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制造混凝土必备的材料,它有较强的抗拉强度,能够经受远高于承受力的拉力,同时,它还能够吸收打击和磨损,使建筑物的寿命得以延长。
白水泥则具有均质性和均匀性较高的优点,并且外观白色,工艺性能也更好。
高强度水泥则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其抗压强度较高,因此常用于桥梁、隧道等地方,使建筑物在承受重负荷时更具有抗压性。
2. 钢材钢材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另一种材料,它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材具有强度高、延展性好、质量轻、造价低、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在土木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钢材常见的种类有普通钢、高强钢、不锈钢等,它们在工程设计中的性能有所不同,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 混凝土混凝土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桥梁、隧道等领域。
混凝土具有易性缩、抗压、抗拉、抗剪切等优点,且配制方便,施工起来需要的人力和物力也比较少,因此其使用比例较大。
混凝土的常见种类有预制混凝土、后浇带钢筋混凝土等,其中预制混凝土具有施工方便、质量标准高的特点,而后浇带钢筋混凝土则具有强度大、耐冻化的优点。
4. 玻璃玻璃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应用的领域包括建筑幕墙、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围栏墙等。
什么是土木工程材料

什么是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砖块、石材等。
这些材料在土木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
下面我们将从水泥、混凝土、钢筋和砖块四个方面来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相关知识。
首先,水泥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它是一种粉状物质,经过加水拌和后能够凝固成坚硬的固体。
水泥主要用于制作混凝土、砂浆和砌块等建筑材料。
在土木工程中,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选用优质的水泥材料非常重要。
其次,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它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楼板、梁柱、桥梁、水利工程等。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工艺和养护方法都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再次,钢筋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建筑钢材。
它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韧性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制作钢筋混凝土构件。
钢筋的质量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在土木工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筋的材质和施工质量。
最后,砖块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建筑墙体材料之一。
它是一种用黏土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矩形块状建筑材料,常用于砌筑墙体、隔墙、护墙等。
砖块的质量和砌筑工艺直接关系到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因此在土木工程中要选用优质的砖块材料,并严格控制砌筑质量。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和砖块等,它们在土木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用优质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希望本文对土木工程材料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和掌握。
2024年《土木工程材料》学习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土木工程材料》学习心得范文我非常喜欢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它不仅为我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给我带来了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我深刻了解了各种不同种类的土木工程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了实验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水泥。
水泥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结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水泥的制作过程和配比方法,还学习了如何使用不同的水泥种类来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我还亲自参与了水泥实验,通过调配不同配比的水泥浆砂浆,进行了强度测试。
通过这些实验,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在水泥的基础上,我学习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等原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和耐久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混凝土的成分配比和施工工艺,学习了如何设计不同强度和用途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实验中,我亲手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制备,通过对强度、流动性和抗渗等性能的测试,验证了自己设计的配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我还学习了钢筋的相关知识。
钢筋是土木工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弯性能。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钢筋的种类和规格,学习了如何设计和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实验中,我亲自进行了钢筋焊接和钢筋加工的实践,掌握了钢筋连接和加工的技巧。
通过这些实践,我更加了解了钢筋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学习《土木工程材料》,我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和实践中,我学会了动手操作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掌握了许多实验方法和技巧。
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实践,我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但我通过实践学习和不断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的种类

土木工程材料的种类土木工程是指利用土木工程材料和技术,对土地、水、建筑物、交通运输等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种类繁多,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水泥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是由石灰石、粘土、石膏等原料经过研磨、混合、煅烧而成的粉状物质。
水泥具有硬化速度快、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砖石等建筑材料的制造中。
二、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等原料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特点。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中。
三、钢筋钢筋是一种由钢材制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等特点。
钢筋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如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
四、砖石砖石是一种由黏土、石灰石等原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耐久性好、隔热性能好等特点。
砖石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墙体、地面、隔墙等部位。
五、玻璃玻璃是一种由石英砂、碳酸钠等原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透明、硬度高、耐腐蚀等特点。
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窗户、门、隔断等部位。
六、木材木材是一种由树木制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质轻、隔热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
木材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地板、门窗等部位。
七、沥青沥青是一种由石油提炼而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耐久性好、防水性能好等特点。
沥青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土木工程中的防水层、路面等部位。
八、石材石材是一种由大理石、花岗岩等矿物制成的建筑材料,它具有硬度高、耐久性好、美观等特点。
石材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立面、地面、雕塑等部位。
以上就是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种类,它们各具特点,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土木工程材料》课件——混凝土的耐久性

对高抗冻性混凝土,其抗冻性也可采用快冻法,以相对动弹 性模量值不小于60%,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 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最有效方法是掺入引气剂(1998、2km 试验路段,公路不低于C40,其他C30)、减水剂和防冻剂, 或使混凝土更密实。
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
图3-24 硬化水泥浆体渗透性与水灰比的关系(93%水化度)
渗透性—水灰比关系存在临界区域
最初几周,硬化水泥浆体的渗透性下降数个量级
渗透性与耐久性
Permeability and durability
采用适宜的原材料及良好的生产、 浇筑与养护操作,当水泥用量为300~ 350Kg/m3、水灰比0.45~0.55,制备出 28d抗压强度为35~40MPa的混凝土, 在大多数环境条件下可以呈现足够低的 渗透性和良好的耐久性能。
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因素有:
1)水灰比 对抗渗性起决定作用。 2)骨料的最大粒径
3)养护方法 蒸汽养护较自然养护的要差。
4)水泥品种 5)外加剂 6)掺合料 7)龄期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混凝土的抗渗等 级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 抵抗0.4、0.6、0.8、1.0及1.2MPa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
风与温度 相对湿度 硫酸盐离子 温度变化
氧气和水
控制变量 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 水化热和冷却速率 水泥含碱量,骨料组分 骨料吸水性,混凝土含气量,骨 料最大尺寸 混凝土温度,表面的防护 配合比设计,干燥速度 配合比设计,水泥种类,外加剂 温度升高和变化速率 混凝土坍落度、保护层、钢筋直 径 保护层、混凝土抗渗性
土木工程材料混泥土思考题答案

1、混泥土由水泥、水,砂、石组成,为改变某些性能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水泥和水构成水泥浆,硬化前具有流动和可塑的作用,硬化后起胶结的作用。
2、骨料的级配指砂的颗粒级配和石的颗粒级配;混泥土合理的骨料配能够提高混泥土的密实度与强度;如果没有级配,生产混泥土对工程将造成很大的危险。
3、和易性指混泥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与成型密实的性能,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
和易性的判断由坍落度实验和维勃稠度试验确定。
4、(1)水泥的品种和细度,水泥颗粒越细,拌合物黏聚性与保水性越好;(2)水泥浆数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黏聚性的性能(3)水灰比w/c;过大时流动性过大,产生离析现象,过小水泥浆泥浆粘稠,流动性较差(4)砂率;砂率增加,水泥浆数量在规定的情况下明显不足,消弱了水泥浆的润滑作用影响和易性,过小不能保证粗骨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消弱砂浆对粗骨料的润滑作用,降低混泥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从而影响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造成离析和水泥浆流淌,从而影响和易性;对于砂率应选择合理砂率;(5)骨料的性质,骨料中表面粗糙和棱角形或针片状颗粒含量多时,拌合物和易性较差。
因此,当采用碎石作骨料时,砂率应比卵石增大2%-3%,单位用水量也相应增加,否则和易性将显著降低;(6)外加剂和掺合料,在拌制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和易性。
(7)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下降(8)施工工艺的影响,5、合理的砂率是指大小合理的砂率;采用合理砂率,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满足所要求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的情况下,水泥用量最小。
6、①适当增加外加剂和掺合剂;;②适当减少外加剂和掺合剂;③适当提高水泥强度,增加外加剂和用水量;④提高水泥强度,适当减少外加剂和用水量;7、影响因素为(1)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影响混凝土强度高低,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泥土的强度也越高;(2)骨料,影响主要为颗粒形状、表面建构和颗粒大小(3 )配合比的影响,水灰比对强度的影响最大(4)养护条件下的影响,早期如果所处环境湿度不够充分,可能会造成混凝土水分的丢失,从而对强度造成影响,实验表明潮湿养护的龄期越长,强度越强;(5)实验条件的影响,①试件尺寸和形状,一般情况下,试件形状相同,试件尺寸越小,所测强度值越大②试件干湿状况,干燥的混凝土比潮湿的混凝土测得的强度高;③加荷速度,通常状况下,加荷速度越慢,所测得的强度越低,反之则越高提高强度的主要措施有:①选料,采用高强度的水泥,提高强度;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使用适当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湖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课后习题】(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圣才出品】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4-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哪几种?在混凝土硬化前后各起何作用?答:(1)普通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有水泥、细骨料、砂、粗骨料、石和水。
另外还常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2)在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混凝土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
赋予拌合物一定的流动性、粘聚性便于施工。
在硬化后则起到了将砂、石胶结为一个整体的作用,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可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小干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2.何谓骨料级配?如何判断某骨料的级配是否良好?答:(1)骨料级配是指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组配情况。
(2)骨料级配良好的标准是骨料空隙率及总表面面积均较小;在W/C一定时,达到相同和易性,最省水及水泥的骨料级配。
4-3.对混凝土用砂为何要提出级配和细度要求?两种砂的细度模数相同,其级配是否相同?反之,如果级配相同,其细度模数是否相同?答:(1)级配是为了保证各粒级都有合适的颗粒搭配,降低孔隙率。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2)细度是为了混凝土和易性。
比表面积小,但是孔隙率大,需要较多的水泥浆填充,流动性差。
太细的话,比表面积大,需要大量的水泥浆来包裹砂子颗粒,水泥用量多,粘性大,流动性不好。
水泥最终使用是要加水硬化的,如果太粗则水化程度不完全,如果太细则水化速度太快而且造成混凝土早期强度太快,会产生裂缝或后期强度不够等。
(3)细度模数M=[(A2+A3+A4+A5+A6)-5A1]/(100-A1),A1、A2、A3、A4、A5、A6是累计筛余百分数,沙的级配是由累计筛余百分数确定的,所以级配相同,细度模数相同。
反之细度模数相同,级配未必相同。
水泥混凝土及砂浆土木工程材料ppt课件

10:04:33
4.1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六、掺合料 混凝土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搅拌前或搅拌
过程中,现混凝土其他组分一起,直接加 入的人造或天然的矿物材料以及工业废料。 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调节混凝 土强度等级和节约水泥用量。 粉煤灰、硅灰、磨细矿渣粉、磨细自燃煤 矸石以及其他工业废渣。
所谓筛分曲线是指以累计筛余百分率为纵坐标, 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的曲线如图4.1
判定砂级配合格方法如下: 4.75mmm、600μm不允许超出。 配制混凝土宜优选用2区砂,当采用1区砂,应提
高砂率,采用3区砂时,应降低砂率。
10:04:32
4.1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坚固性 砂的坚固性是指在气候、环境或其他物理
10:04:32
第4章 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 防辐射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装饰混凝土 、耐热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膨胀混凝 土、道路混凝土。
10:04:32
第4章 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混凝土优缺点: 优点: ①原材料丰富,造价低廉,可以就地取材; ②可塑性好; ③与钢筋有较高握裹力,混凝土与钢筋的
2)有害物质含量 表4.9 3)碱-骨料反应 4)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 粗骨料最大粒径是指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规定,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截面最小 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 于混凝土实心板,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1/3, 且不得超过40mm。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首先,早期的土木工程材料主要是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和黏土等。
这些材料简单易得,但强度不够、耐久性差,并且在特殊环境下容易腐败、变形和受损。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使用人工制造的建筑材料,如钢筋、砖块、石膏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更高的建筑要求。
然而,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限制,这些材料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钢筋容易生锈、砖块易碎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逐渐出现。
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水泥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压性好、耐久性高等优点,成为现代土木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另外,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筋等也逐渐得到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环境和负载要求。
近年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的节能材料和低碳材料开始受到关注和应用。
例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透水和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城市水logging,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另外,新型节能材料如节能玻璃、节能砖块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综合能效。
同时,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例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可降解材料等新型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这些材料具有自愈合机制、多功能性和可控性等特点,有望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再到新型材料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将继续向高强度、高性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1]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1]](https://img.taocdn.com/s3/m/c09877d1b52acfc788ebc934.png)
②Particle shape and surface character(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 )
集料特别是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通 常,集料颗粒有浑圆状、多棱角状、针状和片状四种类型的形状。其中,较好的是接近球体或立 方体的浑圆状和多棱角状颗粒。而呈细长和扁平的针状和片状颗粒对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 和稳定性等性能有不良影响,因此,在集料中应限制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在水泥混凝土中,针 状颗粒是集料中颗粒长度大于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的颗粒。片状颗粒是指集料颗粒厚度小于 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0.4倍的颗粒。
式中 Qe——压碎值指标,%; G1——试样的质量,g; G2——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
④hardness(坚固性 )
坚固性是指骨料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集料在长 期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物理力学性能会逐渐下降。这些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变 化、干湿变化和冻融循环等,其中,冻融循环的破坏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常以抗冻性作 为坚固性的衡量指标。一般采用直接冻融法和硫酸盐浸泡法测定集料的坚固性。由于硫酸盐 浸泡法简易、快捷,通常采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集料的坚固性。
细集料按其细度模数可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细度 模数是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模数愈大,表示砂愈粗。其表示式为:
式中 Mx——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4.75 mm、2.36 mm、1.18 mm、600 μm、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1]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懂得把石头、砂子和一种在维苏威火山地区 发现的粉尘物(Pozzolana)与水混合制成混凝土,用于建筑伟大的罗马城和诸多神庙,甚 至实现了诸如万神庙穹顶这样伟大的建筑奇迹。后因种种原因,其复杂的加工技术失传了许 多世纪,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丛书中才有提到。现代意义的混凝土直到19世纪才出现, 特指由骨料(砂、石等)、水泥和水混合而成的建材。这依赖于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 曾丁(Joseph Aspdin)发明的水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区
过细区
Ⅱ区 Ⅰ区
过粗区
标准筛
标准筛
砂的筛分析试验
(1)标准筛孔(方孔)——4.75mm,2.36mm, 1.18mm,0.6mm,0.3mm,0.15mm
(2)标准试样 M = 500g
4.75mm 2.36mm 1.18mm
筛孔尺寸 mm 4.75 2.36
Ai =∑ai
细度模数f =[(28+52+82+95+99)-5×10]/(100-10)=3.4,属粗砂
∵ A0.6=82.0%,∴按Ⅰ区评定。经检查所有筛孔Ai均落在Ⅰ区,则该 砂为Ⅰ区砂。∴级配合格
6、坚固性
(1)定义——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 破裂的能力。
(2)检测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
骨料 种类
砂 石子
砂 石子
砂 石子
配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有害杂质限量指标
≥C60 ≤2.0 ≤0.5 ≤0.5 ≤0.2
C55~C30 ≤3.0 ≤1.0 ≤1.0 ≤0.5 ≤1.0 ≤1.0
≤C25 ≤5.0 ≤2.0 ≤2.0 ≤0.7
颜色应不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按水泥胶砂强 砂
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应不低于0.95
泥,泥块,云母,轻物质——粘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 粘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
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3)危害 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对水泥有腐蚀作用。
氯盐——对钢筋有腐蚀作用,具体要求见教材 (4)技术要求:符合《建筑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卵石
砂 砂 石子
颜色应不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配制成混凝土 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应不低于0.95
≤2.0
≤1.0
≤8
≤15
≤25
4、粗细程度 (1)定义
——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平均(总体)粗细程度。 (2)目的
——使砂的总表面积较小,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较少,从 而节约水泥用量。
四、粗骨料(coarse-aggregates)
1、定义——粒径在4.75mm ~90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常称作石子。
2、分类 ——按产源分 ——碎石、卵石
—— 按粒径尺寸分 —— 连续级配、单粒级(间断级配)
3、泥、泥块、有害物质
含泥量、泥块含量 有害物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 危害——详见细骨料 技术要求:符合《建筑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片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 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危害—— 拌合物和易性差,混凝土强度降低,耐久性差(骨 料空隙率大)
技术要求:符合《建筑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或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的要求。
碎石—表面粗糙,棱角多,且较洁净,与水泥石粘结牢固; 卵石—表面光滑,有机杂质含量较多,与水泥石粘结力较差; 在相同条件下,卵石混凝土强度较碎石混凝土强度低; 在单位用水量相同条件下,卵石混凝土流动性较碎石混凝土
具有符合设计的强度等级;具有施工条件相适应的施工和易性;具有与
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经济合理。
3-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品种
水泥(cement) 强度等级
分类
水(water) 洁净水
泥和泥块含量
有害物质含量
细骨料(fine-aggregates) 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混凝土
坚固性
分类
Concrete
大;
【观察】 请观察图中A、B、C三种
石子的形状有何差别,分 析其对拌制混凝土性能会 有哪些影响。
A -碎石1
B-碎石2
C-卵石
5、最大粒径
(1)定义——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 (2)目的→表示粗骨料的粗细程度→粗骨料总表面积较小→节约
水泥
★条件许可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大应尽量大(P83)。但大 于40mm时,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 ①混凝土梁、柱、墙的粗骨料的最大粒径≤1/4截面最小尺寸,
(3)测定 ——用筛分析方法(简称筛析法)测定。
(4)指标 ——细度模数
(A2 A3 A4 A5 A6)5A1
f
100 A1
(5)分类—— μf=3.1~3.7为粗砂, μf =2.3~3.0为中砂, μf =1.6~2.2为细砂, μf =0.7~1.5为特细砂
★ 配制混凝土时优先选用中粗砂
5、颗粒级配 (1)定义——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组合)情况。 (2)目的——使砂的总空隙率较小,填充砂粒空隙的水泥浆较
连续级配——指5 mm以上至最大粒径的粗骨料,在一定范围内 各粒级各占一定比例。连续粒级可以直接用于配制混凝土; 间断级配——从1/2最大粒径开始至最大粒径。
单粒级骨料一般不宜单独用来配制混凝土,如果单独使用,应作技术 经济分析,并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不发生离析现象或影响混凝土质量。
单粒级宜用于组合成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凝土混合使用。
三、细骨料 (fine-aggregates)
1、定义
——粒径在0.15mm~4.75mm的骨料称为细骨料,常称作砂(sand)。
按产源分 天然砂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
2、分类
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
按细度模数分 ——粗砂、中砂、细砂; 3、泥、泥块、有害物质
(1)泥、泥块——定义
(2) 有害物质——包括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 氯盐等;
按表观密度分
重混凝土 ρ0≥ 2800kg/m3 普通混凝土 2000< ρ0 <2800kg/m3 轻混凝土 ρ0 ≤ 1950kg/m3
按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低强度混凝土 中强度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 超高强混凝土
< 30MPa 30~60MPa ≥ 60MPa ≥100MPa
四、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作用
2、满足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的规定。凡是能饮 用的自来水和洁净的天然水,均可用于混凝土拌合和养护。
石料(碎石)生产线 人工砂生产线
骨料的用量和体积 在混凝土中占有较大比 例(70%~80%),其 来源与质量将直接关系 到所配制混凝土的技术 性能和质量。
国家及行业有关标 准对混凝土用骨料的质 量指标有明确要求。
混凝土组成材料 —— 水泥、水、细骨料和粗骨料,以及适量
外加剂和掺合料。
水泥
混凝土未硬化前(fresh concrete) ——起润滑作用
水泥浆
水 (20%左右) 混凝土硬化后(concrete)—— 起胶结作用
细骨料
起骨架作用、抗风化
骨料
粗骨料 (60~80%左右) 抑制水泥浆收缩、耐磨
五、对混凝土质量的四项基本要求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 (concrete)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作用,骨料的细度模数、颗 粒级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混凝土立方 体抗压强度、强度标准值、强度等级,水胶比、砂率、单位用 水量,混凝土养护、变形、抗渗性、抗冻性、碳化、碱骨料反 应,混凝土的质量波动规律及检验评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 【重点】砂、石的质量要求,常用外加剂的种类与效能,影响 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及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提高混凝土性能的 主要措施,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难点】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定。
7、碱活性
v 定义——水泥中的碱(Na2O+0.659K2O)与骨料中的活性SiO2反应,生
成碱-硅酸凝胶(Na2SiO3),并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水分而膨胀, 导致混凝土开裂而破坏的现象。反应慢,潜在危害相当大。
v 碱骨料反应的三个必要条件
水泥中含碱的含量大于0.6%(以 Na2O计 ); 骨料中含有活性SiO2; 存在H2O
少,从而节约水泥用量。
(3)测定——用筛分析方法(简称筛析法)测定。 (4)标准方孔筛
——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 (5)评定——按0.6mm筛孔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 (Ⅰ、
Ⅱ、 Ⅲ区) 见表4-1,图4-3 (6)级配合格的标志 各筛孔累计筛余百分率(Ai)落在任一级配区,级配合格; 除4.75mm、0.6mm外,允许有少量超出,但超出总量不大于
(5)标准筛孔—— 2.36㎜,4.75㎜,9.5㎜,16.0㎜,19.0㎜,26.5㎜,31.5
㎜,37.5㎜,53.0㎜,63㎜,75.0㎜,90.0㎜。
技术要求: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4-6的规 定(P85)。
——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应。
(1)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C60),水泥强度等级= (1.5~2.5)混凝土强度等级;
(2)高强度等级混凝土(≥C60),水泥强度等级=(0.9 ~ 1.5)混凝土强度等级。
原则:高对高,低对低
3、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
工程实例:混凝土干缩缝
或《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的要求
4、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1)颗粒形状
最佳形状——球形、正方体形 最差形状——针状颗粒、片状颗粒
(2)表面特征
——指骨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孔隙特征等,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与胶 结料的粘结力。
针状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 粒级的平均粒径的2.4倍;
且≤3/4钢筋净距。 ②混凝土实心板的粗骨料最大粒径≤1/3板厚,且≤40mm。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