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阅读——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6)
一.现代文阅读(共50小题)
1.阅读
倾听鸟语
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
大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开了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肾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
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百上千地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
清晨和傍晚,成群的乌儿,聚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
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
我仿佛又找到了在乡下的那种感觉。
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
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嘴,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体态,婉转流利的鸣唱。
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间或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闻不到乌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
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1)用“﹣﹣”画出描写鸟外形的句子。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说明麻雀很多的词语:
②说明鸟鸣唱动听的词语:
(3)短文表达了作者。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村童联惊乾隆
相传一年除夕,乾隆微服视察民情时,见一贫寒之家贴着一副春联: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对联大有皇家王侯的气度。
经访问,此联原来是一顽童所为。
乾隆问小孩道:“本寒家贫民,为何目无朝纲,出此妄语?”小孩从容答道:“上联写大哥,他是粮店量斗的,整天‘数一数二’;下联写二哥,他是个为婚丧放炮的,炮引一点,‘惊天动地’;横批是写三哥的,他是个杀猪的,每次杀了猪,都是先吹了气,再用棍棒揍几下,这是‘先斩后奏(揍)’。
”乾隆见顽童如此聪慧,心中大喜,遂将他带入宫中,供他上学。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微服:
②所为:
③妄:
(2)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小孩对联中的“数一数二”指:
乾隆认为是:
对联中的“惊天动地”是:
乾隆认为是:
小孩对联中的“先斩后奏”指:
乾隆认为是:
(3)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
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
于是,便冒昧地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
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收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常说有了困难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他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
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
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夸耀)。
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光芒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
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年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
高尔基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打“√”。
(2)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内填写序号。
冒昧.:①糊涂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
崭.露:①高峻,高出②优异,好
(3)给画线部分加上标点。
(4)用“﹣﹣﹣”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5)文章通过几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分别是哪几件事?(6)用自己的话说说,高尔基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7)“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次考试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试验。
她到一所学校,让校长找来三名四年级学生。
她从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了3个系(jìxì)着绳子的小铅锤,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到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
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还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
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说完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
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记住了。
”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叫:“危险!快上来!一、二……”
小梅低声对其他两个同学说:“快,你第一、他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说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三个小铅锤提了起来。
那个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什么?”
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问。
小梅不假(jiǎ jiā)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
那位美国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
她对校长说:“在美国,这样地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由于争先恐后地往外提铅锤,都把瓶子拉翻。
今天,我的实验成功了!”
(1)把括号里不合适的音节划掉。
(2)结合上下文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不假思索:
争先恐后:
(3)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受到什么启发?请写出来。
5.阅读
班长脸红了
陈千穿上雪一样白的确凉衬衫,红着脸,悄悄地站在妈妈用的穿衣镜前,对
着镜子,扯了扯衣角,拉了拉衣领、袖口……直到自己觉得衣服合身后,才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一路小跑地向学校奔去。
陈千和李华同桌。
李华是班长,已端端正正坐在课桌前读书。
陈千走到座位上,从肩上取下书包,不料手一抖,哗啦!一声,一失手将李华桌边的文具盒碰翻了,掉在地上。
钢笔、蜡笔、圆规、直尺……sǎ了一地。
陈千见了,忙说:对不起,李华,请你原谅。
说完赶紧弯下腰,收拾地上的东西。
你瞎了眼啦!还原谅个屁!李华瞪着眼吼道。
李华,你……干嘛发火骂人?!
陈千直起腰,把整理好了的文具盒轻轻地放在李华的桌子上,生气地说。
李华没有zài吱声,因为值日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
老师走后,李华余怒未息,愤愤地拿起钢笔,准备做作业。
不料,在抽笔套时,由于用力过猛,笔管里的墨水溅了出来,有一滴正好掉在陈千那雪白的确凉衬衫上。
像只顽皮的小蝌蚪摇头摆尾地yóu动,怪难看,怪刺眼的。
李华吓呆了,两眼僵僵地盯着陈千的新衬衫和衣服上的那个小蝌蚪,硬着头皮,准备挨对方的一顿骂。
陈千明白,他的这件衬衫来得不容易啊!是妈妈上个月加班加点的钱买的料子,又是妈妈昨晚辛辛苦苦干到深夜才做成的。
想不到还没穿一天,就……陈千越想越恼火,真想对着李华大嚷一阵。
但他一看到李华那十分尴尬的样子,刚到嘴的话却变成了另一种语言:没关系。
yǐ后做事小心点就是。
出乎意料!李华的脸唰地一下红了。
(1)请在文中注音后面的里写出汉字
(2)①息字有下面几种解释:A、呼吸时进出的气。
B、音信。
C、滋生。
D、利钱。
E、停止,歇。
余怒未息的息的意思是:
②失字有下面几种解释:A、丢,丧失。
B、错误。
C、没有把握住,疏忽。
D、
找不着。
E、没有达到目的。
F、改变。
G、违背。
失手中的失的意思是
(3)问答:
①刚到嘴的话大概是什么话?
②李华的脸为什么红了?
6.
黄昏的池塘
[加拿大]蒙哥马利
山顶下面是一方池塘。
池塘很长,蜿蜒曲折,看上去几乎像是一条河。
一座桥横跨池塘中央,池塘的尽头有一条琥珀色的带状沙丘将它同下面深蓝色的海湾隔开。
水面闪动着多种灿烂的色彩﹣﹣橘黄色、玫瑰色和淡雅的翠绿色那样一些出神入化、明暗多姿的色调,其中夹杂着其他忽隐忽现、不可名状的色泽变化。
在桥的上首,池塘直伸入靠近岸边的枞树林和枫树林,使它们摇曳的影子呈现出半透明的黑色。
随处都可看见一棵棵野李树从岸上探出身子,像个身穿白衣服的小姑娘踮着脚尖欣赏自己在水面上的影子。
池塘上端的泥沼里传出青蛙清晰、哀怨而又动听的合唱声。
下面斜坡上一座白色的苹果园中间,隐隐约约露出一所灰色的小房子,尽管天还不太暗,但仍有一扇窗子里正在射出灯光。
(节选自《绿山墙的安妮》)
(1)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出神入化:
不可名状:
(2)照样子写词语。
忽隐忽现(ABAC式):、、。
隐隐约约(AABB式):、、。
(3)色彩的巧妙搭配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说一说文中都写了哪些色彩。
7.
(二)快乐的种子
一位母亲因为意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
她向镇上的智者求助,只要能让儿子复活,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智者让她去寻找快乐的芥末种子,它必须来自一个完全没有忧伤的幸福家庭。
她知道镇子上每一家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悲伤的插曲。
于是,她决定远行。
她来到另一个看起来很富裕祥和的镇子里,敲开了一户有漂亮花园人家的大门。
当她询问人家是否完全幸福时,女主人哀伤地摇了摇头,噙着泪水说她年幼的儿子刚刚查出来患上了不治之症。
她来到另外一家,这户人家的房子看起来很气派,没等她敲门,门已经打开了,出来的一对男女行色匆匆。
她忙问是否有事情发生,他们头也不回地答道,80岁的老父亲刚刚因为跌倒骨折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她呆呆地站在那里。
为了儿子,可不能灰心,她给自己打气。
于是,她不辞辛苦地敲开了一户又一户的门,可结果都令她万分失望,没有一个家庭是完全幸福的。
长时间的颠簸,加上沮丧的心情和落满灰尘的衣衫,使她看上去有些像乞丐。
她的确是个乞丐,到处乞求快乐的芥末种子,终日奔波却不得。
她茫然前行,饥肠辘辘。
眼前的一户人家不用打听,她就知道他们肯定很悲伤了,因为他们正在发丧。
她颓然地瘫坐在地上,这时一位胸前佩戴白花的人默默地扶她起来,让她坐在椅子上,并且为她端来一杯热水和一些糕点。
她的眼睛湿润了,人家失去亲人,却能给她一份温暖。
她反思着,尽管我有丧子之痛,但有谁比自己更适合去安抚那些同样需要慰藉的人呢?
她黯然的心灵被自己的想法照耀得豁然开朗。
于是,她依然去敲开每户人家的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她忙于帮助他人摆脱一个又一个不幸和哀愁,以至于忘记询问芥末种子。
而实际上,那颗芥末种子已经在她的心里发芽、成长。
原来,快乐的种子是发自心底的给予。
(1)写出下面两个词的反义词。
富﹣温暖﹣
(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她不辞辛苦地敲开了一户又一户的门,可结果为什么都令她万分失望?(4)她在遇到了什么事情之后进行了反思?
(5)试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海南岛吗?你见过这儿美丽的大海吗?
早晨,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绚丽的朝(cháo zhāo)霞映在(宽阔广阔辽阔)的海面上,像仙女剪下的红绸,把大海装点得格外美丽。
中午,大海蓝得像一块(巨大庞大)的蓝宝石。
灿烂的阳光洒在沙滩上,仿佛点点碎金在闪烁,“碎金滩”因此而得名。
傍晚,太阳西沉,数(shùshǔ)不胜数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眼,渔火在海面上跳跃,分不清哪是星点,哪是灯光,你会感到像是神秘的世界。
大海不但美丽,还给我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退潮后,。
我由衷地赞美你,家乡的大海。
(1)给短文取个恰当的题目,应该是。
A.美丽的太阳
B.我的家乡海南岛
C.家乡的海
D.美丽的一天
(2)从短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和读音。
A.zhāo辽阔巨大shǔ
B.cháo宽阔巨大shǔ
C.zhāo辽阔庞大shù
D.cháo宽阔庞大shù
(3)家乡的沙滩为什么叫“碎金滩”?
A.灿烂的阳光洒在沙滩上,仿佛点点碎金在闪烁。
B.太阳西沉,数不胜数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眼,渔火在海面上跳跃。
C.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绚丽的朝霞映在海面上。
D.大海中有许多金色的光
(4)发挥想象,把退潮时的情景写在短文中的横线上。
9.
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
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
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
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
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
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
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默读短文,想一想,短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2)说一说,你从下面带点的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黄继光愤怒
..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
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②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
.....一样射过来。
(3)短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刻画黄继光的?
(4)请你为黄继光烈士写一段颁奖词。
10.开心阅读。
高尚的心
开始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颗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
只在一个地方弯曲呈马蹄形。
(1)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一读文章中画“﹣﹣﹣”的句子,工人和工程师都没有说话,你觉得他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工程师:
工人们:
(3)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笔直的公路上,只有一个地方弯曲呈马蹄形”这句话告诉了我们。
(4)文章的题目是“高尚的心”,读了文章,你觉得文章中谁的心灵是高尚的?
为什么?
11.
(二)邮票齿孔的故事
1804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
最早的
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
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
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
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那该多好啊!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
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
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1)最早的邮票是什么样子的?使用起来有什么不便?
(2)一个是用别针扎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为什么?
(3)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2.
(二)
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竟高声地叫起来:“天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我问他原因。
“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
他回答。
“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
”我说。
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
这就更奇怪了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这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
我说:“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又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吗?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1)给加“﹣﹣﹣”线部分文字加上标点。
(2)读画“~~~”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
②每个句内的两个短句,结构,意思
(3)德国朋友认为我画室里的地图画错了,是因为:。
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
(4)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国家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
②
这个现象说明:。
(5)请写一句爱国名言。
13.课外链接。
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陈毅弈棋
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在苏中战斗打响后,住在苏北根据地的一个村子里。
一次,他从战士那里得知村里的一个私塾先生很善下棋,便趁空闲时间只身徒步到私塾拜访。
老先生说:“我同本乡人下棋,从不动将;今天你是客人,我得破例了。
”
于是两人对弈起来。
最后,陈毅以一胜二平的比数获胜。
过了一段时间,陈毅带部队来村子里修整,又去找那位先生下棋。
这次老先生声明不动“将”,与陈毅厮杀起来,结果陈毅以零比三连输三局,陈毅诧异地问:老先生,前次你动了‘将’,我赢了;这次你‘将’不动,我反而连输三局。
不知何故?”老先生答道:“前次来,我知道你是首长,又在出征前夕,不可挫其锐气;这次,我知道你在战场上取了大胜,而我在‘战场’上要使你连败三局,让你冷静一下头脑。
”
回忆起这件事陈毅写了一首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虚败由奢
(1)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里。
﹣﹣﹣﹣
(2)老先生破的“例”是:
(3)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老先生第一次让陈毅赢的用意是什么?用“﹣﹣”线在文中画出。
(5)最后一段中“回忆起这件事”中“这件事”是指:
(6)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14.
(二)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子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就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为什么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是能够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样‘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您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可以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作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里。
①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②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突然明白或领悟。
(2)用“﹣﹣﹣”画出爷爷教“我”怎样“煮”语文书的句子;用“~~~”画出爷爷讲“煮书”好处的句子。
(3)你怎样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请给本文取个恰当的题目:
(5)爷爷说:“书是精神食粮嘛。
”你认为书是什么呢?
15.(二)课外阅读。
太阳的背后不是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