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疫苗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孙丰兰,王汝都,王斌.非洲猪瘟疫苗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4,45(4):218-221.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
ASFV 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中国于2018年7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暴发ASF 疫情,给当地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ASFV 成为当前危害中国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头号杀手[1]。
ASFV 为有囊膜的双股DNA 病毒,病毒基因组可以编码200多种蛋白质,ASFV 对环境抵抗力强,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持感染性,传播速度快,可以远距离、跳跃式传播,其传染源包括感染猪和耐过猪,软蜱、蚊蝇等节肢动物也可以传播病毒,ASFV 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2-4]。
ASFV 独特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性,增加了ASF 综合防控的难度。
加强ASF 疫苗及诊断技术研究对ASF 的有效防控十分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就ASF 疫苗与诊断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提高ASF 疫苗与诊断试剂研究及ASF 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1ASF 疫苗研究1.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通常是用极低浓度的甲醛等灭活剂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使病原微生物丧失毒力,不再具有感染性,同时保留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类传统疫苗,在畜禽疫苗中得到广泛应用。
ASF 灭活疫苗的研究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ASFV 的基因组很大,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有200多种,每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尚不完全清楚,病毒存在逃避宿主免疫机制,利用ASF 灭活疫苗免疫后无法有效地抵御强毒株的攻击,不能为猪群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可能由于ASFV 在动物机体和体外培养环节产生的蛋白质差异较大,在使用灭活疫苗免疫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抵抗同源毒株的二次攻击,或者是ASF 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细胞免疫。
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研究
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极具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病毒,它可以在猪中引起高热、内脏器官出血等严重疾病,致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全球猪肉产业的发展。
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发一种有效的猪瘟病毒疫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
目前,尽管全球各国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已经在ASFV疫苗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其针对不同血清型病毒的广谱疫苗、高效、长效、安全的疫苗仍然不存在。
下面,我们将全面分析现今ASFV疫苗研究的现状、发展和前景。
一、ASFV疫苗现有研究方向1. 传统活体弱毒疫苗(LAV)法:传统活体弱毒疫苗是通过将猪瘟病毒进行人为变异,把病毒毒力降低、致病力减弱,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用来刺激猪体产生免疫反应,以达到对猪瘟病毒的免疫保护。
但是,由于该方法存在病毒不稳定、制备困难、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且该方法容易导致疫苗株回复为高毒性株,因此并不能成为一种理想的ASFV疫苗。
2. 亚单位疫苗法:亚单位疫苗是将疫苗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免疫原蛋白与抗原提取,并通过分离、纯化、配制等技术手段制成,再注射于猪体内,刺激机体產生免疫反应。
该方法的亚单位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毒力低、生产容易等优点,但是因临床疫苗安全性难以保证,即保护时间和强度也无法保证,同时,针对不同血清型病毒的亚单位疫苗也不具有广谱性,因此,该方法也难以成为理想的ASFV疫苗。
3. 基因工程疫苗法:基因工程疫苗使用重组DNA技术将ASFV基因敲除或改造,以制备更安全、有效的疫苗。
该方法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就是抗猪瘟病毒过期不候的瘟疫特异性DNA疫苗,其构建方式为将ASFV P72、P54和CD2v基因单克隆表达,以产生virus-like particles,该疫苗在猪体内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迅速提高机体的免疫抗体反应水平。
但是,基因工程疫苗也存在:不同基因型疫苗工程困难,疫苗效价差等问题。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引言 2018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迄今为止,全国范围
内许多地区都出现过流行。该病导致家猪高热,内脏器官严重 出血,共济失调和精神沉郁,具有极高的致死率。非洲猪瘟病 毒是引起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 属的唯一成员[1]。目前,世界各国研究者尝试采用各种类别的 疫苗对猪进行免疫,但仍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本文将从非洲 猪瘟的病原以及各类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非洲猪瘟疫 苗的成功研制提供思路。 非洲猪瘟的病原
与对策[J].生物工程学报,2018,34(12):1931-1942. [2] GAUDREAULTNN,MADDENDW,WILSONW C,etal.
AfricanSwineFeverVirus:AnEmergingDNA Arbovirus [J].FrontVetSci,2020(7):215. [3] CADENASFERNáNDEZE,SáNCHEZVIZCAíNO JM,van denBornE,etal.HighDosesofInactivatedAfricanSwine FeverVirusAreSafe,butDoNotConferProtectionagainsta
减毒活疫苗可以从自然发生的低毒力 ASFV分离株获得,
104
也可以通过删除编码毒力因子的基因这种方式来减弱强毒分 离株。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可以引起宿主在感染过程中遇到的 所有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因此更加有效。但减毒活疫苗仅对 相同基因型的同源菌株产生保护作用,对异源病毒保护效果极 差。此外,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有研究证明,这些 减毒疫苗的注射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如关节炎或者出现 坏死灶 。 [4] 2.3 亚单位疫苗
目前,有研究将 ASFV抗原基因重组至活病毒载体内,以 期在猪体内产生保护作用。经大量研究发现,使用复制缺陷型 腺病毒载体、痘病毒载体以及伪狂犬病病毒都能够诱导免疫猪 产生 ASFV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但还需要进行动物实 验来确定是否具有保护作用[6]。 2.5 核酸疫感 染 过 程 中,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对宿主的保护起 关键作用。而核酸疫苗相较于亚单位疫苗来说,可以更好地发 挥细胞反应。有研究使用编码 p54/p30融合蛋白的质粒 DNA 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发现没有产生保护作用。但在编码 3种与 泛素融合的 ASFV抗原的核酸疫苗以及用含有与泛因此进一步研究 ASFV发病机理中 ASFV特异 性免疫反应的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一、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一)传统疫苗的探索在疫苗研发的早期阶段,科学家们首先尝试了传统的疫苗类型,如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毒灭活,使其失去感染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
然而,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复杂,灭活过程往往会破坏其关键的抗原位点,导致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佳。
减毒活疫苗则是通过对病毒进行减毒处理,使其毒力降低但仍能激发免疫反应。
但非洲猪瘟病毒的减毒过程难以控制,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因此这两种传统疫苗的研发均未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基因工程疫苗的突破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疫苗逐渐成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新方向。
其中,重组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是研究的热点。
重组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非洲猪瘟病毒的关键抗原蛋白在体外大量表达,然后制成疫苗。
这种疫苗具有成分明确、安全性高的优点。
目前,已经有多个研究团队成功表达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如 p72、p54 等,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病毒载体疫苗则是利用其他病毒作为载体,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基因插入其中,构建重组病毒疫苗。
常用的载体病毒有腺病毒、痘病毒等。
这种疫苗能够同时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例如,有研究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基因插入腺病毒载体中,免疫猪后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应答。
(三)核酸疫苗的潜力核酸疫苗包括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技术。
DNA 疫苗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内,使其在细胞内表达抗原蛋白,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RNA 疫苗则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 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
核酸疫苗具有制备简单、易于改造等优点,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有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的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在小鼠和猪的模型中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非洲猪瘟候选疫苗非洲猪瘟候选疫苗——一种关键的防控工具引言: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病毒性动物疾病,影响猪只,并对整个猪肉产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疾病常常引发出高度致死性的症状,包括高烧、呕吐、腹泻、皮肤溃疡等。
非洲猪瘟病情极其严重,因为对于此病目前还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我们只能依靠预防与控制。
在此背景下,研发出一种有效的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关于非洲猪瘟候选疫苗的目前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方面的潜力。
一、非洲猪瘟病情现状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寄生于病毒性变异株,给猪肉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或污染物传播到猪群中。
此病对猪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感染猪只死亡率高达100%。
二、非洲猪瘟候选疫苗的研究进展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研发一种安全有效的候选疫苗。
这些候选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1. 传统疫苗研究传统疫苗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弱毒株或灭活病毒株开发疫苗。
这些疫苗较为安全,但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无法提供持久免疫力,且容易受到病毒变异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具效力的疫苗。
2. 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将病毒的基因组与表达有免疫原性的基因组结合,从而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对ASF病毒的抗体。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广谱性,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3. 基于逆转录病毒的疫苗研究逆转录病毒疫苗是近年来研究的新兴领域。
逆转录病毒是一类以RNA为基因组的病毒,可通过将RNA转录成DNA并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这类疫苗可以刺激宿主细胞产生ASF病毒的抗体,从而产生免疫效应。
逆转录病毒疫苗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显示出很大潜力。
三、非洲猪瘟候选疫苗的潜力和挑战候选疫苗的研究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开发和使用疫苗可以显著降低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并减少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
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近年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成为全球畜牧业界的一大难题。
这种高传染性疾病对猪群的影响严重,不仅造成大量猪只死亡,还对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背景下,科学家们终于在研究努力下,成功创制出了非洲猪瘟疫苗,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潜力的突破。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灵长类动物疾病,最早在非洲被发现并命名。
然而,随着国际农业贸易的不断发展,疫情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非洲猪瘟很快通过猪肉和猪产品的国际贸易传播至亚洲、欧洲和其他地区。
与其他疫病相比,非洲猪瘟的特点在于它对猪的免疫力,几乎所有感染的猪只都最终死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各国科学家和农业专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
然而,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复杂性和高度变异性,研究进展一直相对缓慢。
直到最近,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支研究团队终于成功创制出了非洲猪瘟疫苗。
这款疫苗是由目前最先进的DNA重组技术制造而成。
疫苗中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基因,这些基因被注入到无害的载体中,然后通过注射的方式引进到猪体内。
这种疫苗的特点是既安全又有效,能够迅速引发猪体的免疫反应,激活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高抵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
这种创制成功的非洲猪瘟疫苗,给全球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机遇。
首先,疫苗的问世将有助于减少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和影响,有助于稳定猪群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疫苗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全球猪肉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猪肉供应的波动性和市场不确定性。
此外,疫苗的研制也为其他畜禽疫苗的创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非洲猪瘟疫苗的创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投入。
目前,疫苗的生产方法和成本仍然相对高昂,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的可能性。
此外,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效能。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哎呀,说起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这可真是个让人又期待又头疼的事儿。
就拿我家隔壁的养猪场来说吧,那老板老张之前可是整天笑呵呵的,他家的猪养得那叫一个肥壮。
可非洲猪瘟一来,整个猪场都遭了殃。
看着那些原本活蹦乱跳的猪一只只倒下,老张那脸上的愁容,真是让人心疼。
咱们先来说说这研发的进展。
科学家们那可是一直在努力,没日没夜地研究。
他们从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入手,一点点地去破解它的秘密。
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实验,已经在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上取得了突破。
比如说,对病毒的基因序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就像是找到了敌人的密码本,能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而且啊,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能够激发猪自身免疫力的物质。
这就好比给猪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铠甲”,让它们有了抵抗病毒的能力。
在实验室里,经过处理的小猪在接触到少量病毒时,竟然能够顽强地挺过去,没有发病,这可真是个让人兴奋的好消息。
但是呢,这研发的道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挑战那也是一个接一个。
非洲猪瘟病毒这家伙太狡猾了,它变异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这边研究人员刚找到一种对付它的办法,它就变个样,让人又得重新琢磨新的策略。
还有啊,疫苗的安全性也是个大问题。
毕竟这是要给千千万万的猪用的,要是有一点儿副作用,那可不得了。
所以在临床试验的时候,就得特别小心,要确保疫苗不仅能防病,还不能对猪的健康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这就好比给人吃药,得保证药能治病,还不能有其他的坏处。
另外,成本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研发疫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且生产疫苗也得花不少钱。
要是疫苗太贵了,养殖户们用不起,那这研发不就白费劲了嘛。
就像老张的养猪场,虽然他盼着能有有效的疫苗赶紧出来,可也担心这疫苗的价格会不会太高,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
他每天都盼着能听到好消息,能让他的养猪场重新恢复往日的热闹。
总的来说,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虽然有了进展,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不过咱相信,只要科学家们继续努力,总有一天能攻克这个难题,让老张这样的养殖户不再担惊受怕,让咱们的猪肉市场稳稳当当的。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破坏力。
近年来,ASF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对猪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开发有效的疫苗成为解决ASF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一、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1. 疫苗类型目前,针对ASF的疫苗研发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活疫苗是指使用活的ASF病毒,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改造后用于免疫。
亚单位疫苗则是利用ASF病毒的部分成分,如蛋白质等,来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
这两种类型的疫苗在研发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2. 基因组学研究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ASF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为疫苗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利用这些信息,科学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疫苗,并加快疫苗研发的进程。
3. 创新免疫策略除了传统的疫苗研发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免疫策略。
例如,利用DNA疫苗、载体疫苗等方法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这些策略在实验室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
二、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1. ASF病毒的复杂性ASF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和多样的毒株。
不同的毒株间存在差异性,这使得疫苗研发变得困难。
研发一款能够覆盖所有毒株的疫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安全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平衡疫苗研发中需要平衡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疫苗在安全性上达到要求,但在免疫效果上不佳,那么疫苗的应用效果将大打折扣。
而追求疫苗的强免疫效果可能增加其安全性风险。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疫苗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 疫苗的社会接受度疫苗对于ASF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疫苗抱有质疑和抵触情绪,导致疫苗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公众对疫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疫苗的认识和接受度。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威胁猪养殖业的传染病。
由于该病毒的高度致死性和易传播性,非洲猪瘟给全球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该病的传播,研究人员们一直努力寻找有效的疫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1. 传统非洲猪瘟疫苗传统非洲猪瘟疫苗一般使用活疫苗,如经过弱化的非洲猪瘟病毒。
这些疫苗可以激发猪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活疫苗的生产和使用需要高度的专业技术,可能在制备和传递过程中带来潜在的风险。
其次,这种疫苗无法区分感染病毒和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反应,给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带来困难。
2. 重组非洲猪瘟疫苗为了克服传统非洲猪瘟疫苗的局限性,研究人员们开始探索重组疫苗的开发。
重组非洲猪瘟疫苗通过将非洲猪瘟病毒的相关基因与其他病毒或载体结合,实现基因重组并产生新的疫苗。
这种疫苗在引起免疫反应的同时,不会导致非洲猪瘟的严重症状。
3. DNA疫苗DNA疫苗是近年来非洲猪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DNA疫苗通过将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片段注入猪体,使其自身产生相关抗体。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亚型病毒进行定制,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4. 合成疫苗合成疫苗是近年来研究的新兴方向。
通过使用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可以人工合成非洲猪瘟病毒的关键蛋白质,使用这些合成的蛋白质制备疫苗。
合成疫苗不需要使用活病毒,避免了传统疫苗中存在的风险。
5.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编辑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研究人员可以减弱其致病性,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有望在猪瘟的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取得进展。
传统疫苗的使用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近年来,基因重组、DNA疫苗、合成疫苗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技术为非洲猪瘟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猪产品而传播。
非洲猪瘟的爆发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一直在努力研究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就防控措施的实施提出建议。
一、疫苗研发目前,研发非洲猪瘟疫苗是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都在加紧研发非洲猪瘟疫苗,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国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已经研制出了一种高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并在实际养猪场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研发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疫苗研发方面,我们建议各国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要加强对疫苗的临床试验,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检疫和监管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猪产品,因此加强检疫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防控措施。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生猪进口的检疫力度,严格把关进口猪和猪产品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要加强对禽畜交易市场和养猪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防疫措施,及时发现和隔离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针对检疫和监管工作,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加大投入,提高检疫和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检疫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养猪户和养殖场主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技术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控措施。
通过宣传教育,让养猪户和养殖场主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和特点,学会正确的防疫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向养猪户和养殖场主普及防疫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
要加强对养猪户和养殖场主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技术水平。
四、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控。
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和技术,交流经验,共享信息,共同推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针对非洲猪瘟开展的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筛选
针对非洲猪瘟开展的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筛选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猪病,严重威胁着全球猪业的稳定发展。
目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针对非洲猪瘟开展的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筛选工作,对于控制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与非洲猪瘟疫苗相关的研究进展,以及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方法与挑战。
一、非洲猪瘟疫苗的重要性与研究进展非洲猪瘟作为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不仅会导致猪养殖产业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以及社会稳定问题等一系列严重影响。
因此,开发和应用非洲猪瘟疫苗是防控这一病毒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抗原的筛选和免疫保护机制的探索上。
已经发现多个潜在的疫苗候选物,包括病毒表面蛋白、结构蛋白以及非结构蛋白等。
这些疫苗候选物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保护效果,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方法针对非洲猪瘟开展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筛选方法:1. 基于疫苗病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识别出与病毒相关的抗原基因,为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2. 表位筛选:利用抗体反应性位点的信息,通过检测与这些位点相关的序列片段,筛选出潜在的疫苗抗原。
3. 突变体筛选:通过构建病毒基因组的突变体库,筛选出在病毒复制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和蛋白,作为新型疫苗候选抗原。
以上筛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为新型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三、新型疫苗候选抗原筛选的挑战候选抗原筛选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如下所述:1. 病毒变异性: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不同地理分布区域的病毒株变异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增加了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难度。
2. 免疫逃逸:病毒往往会通过调整其抗原结构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对疫苗候选物的选择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对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研究进展迅速,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进展。
改进疫苗技术。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病理特征和传播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多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病毒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使其在感染宿主时失去致病性,从而达到预防非洲猪瘟的目的。
还有一些疫苗候选物正在临床试验中,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将为非洲猪瘟的控制提供有力的工具。
加强动物交易和运输的监管措施。
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毒的动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通过食用受感染的动物及其制品等方式进行。
加强动物交易和运输的监管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严格的动物交易和运输的管理制度,包括限制疫区动物的出栏和运输,加强对进出口动物的检疫和放行制度,提供经营动物的相关培训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并降低疫情的风险。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及时、准确地掌握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态势对于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为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系统,包括建立猪类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提供兽医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等。
通过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非洲猪瘟的猪类动物,减轻疫情的扩散风险。
第四,加强科普和宣传教育。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农户和养殖者的共同努力。
加强科普和宣传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养殖者和农户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理解,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
通过举办文化节、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可以提高广大养殖者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毒力和强传染性,一旦猪群感染,往往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严重影响农户的经济利益。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扩散,各国科研机构一直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1. 疫苗研发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高毒力和强传染性,疫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机构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目前,已经研制出了一些候选疫苗,并通过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病毒的变异、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提升疫苗的研发水平。
2. 诊断技术非洲猪瘟的及时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科研机构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高效的诊断试剂盒和检测试剂,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非洲猪瘟病毒,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些新型的诊断技术,比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技术也被应用到了非洲猪瘟的诊断中,大大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防疫措施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中,防疫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各国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为了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扩散,加大了对防疫措施的研究和推广。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疫控体系,包括了生猪养殖场的管理、环境卫生的改善、疫病监测和封锁等措施。
这些防疫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维护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才能够有效地防控。
目前,国际间的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在非洲猪瘟的防控方面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共同开展疫苗研发、诊断技术改进、防疫措施的推广等工作。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概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最早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或者食用感染病猪的肉或血液而传播。
在野生猪和疾病携带者的情况下,还会通过空气、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
一旦发生疫情,病猪往往会表现出发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猪皮出现皮肤出血点等症状。
目前,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病猪、消毒场地、严格管控疾病传播途径等。
尽管疫苗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可以完全预防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使得养猪户面临生产困难,还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
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在疫情爆发前及时采取措施,是预防非洲猪瘟扩散的关键。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以及食品传播等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只与健康猪只相互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这种接触方式往往发生于猪圈、转运车辆、人为传输等场合。
间接接触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物体(如粪便、衣物、器具等)传播给健康猪只,使其感染疾病。
在猪场、养殖场等密集饲养的环境中,这种传播方式尤为容易发生。
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
在病毒高度扩散的场所,如猪场内猪只密集饲养、病毒浓度较高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其他猪只。
食品传播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病毒污染了猪肉、猪产品或者饲料等食品,食用这些被病毒污染的食品会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养猪户和养殖场需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健康猪只,从而减少疫情的蔓延。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2022年第12期非洲猪瘟(A 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 SFV ),该病是严重影响家猪与野猪的出血、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A SF 的流行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市场贸易与流动性,导致A SFV 很容易在家猪之间传播。
A SF 严重威胁猪的健康、食品安全、国民经济和生产环境。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疫苗,A SF 控制主要基于严格的卫生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接触感染动物的数量和限制出口,但这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A SF 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1非洲猪瘟病毒与疫苗研究背景A SFV 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双链线性D N A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约为170~190kb 。
A SFV 可编码约200种蛋白质,其中近1/3为结构蛋白,重要的结构蛋白p30、p54、p72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A SFV 主要对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形成威胁,其中病毒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对致病与免疫逃避机制方面尤为重要。
A SFV 根据毒力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感染毒株。
临床上遇到的A SF 病例大多数来自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是其典型的特点。
A SFV 是一种重要的跨界病原体,从东欧传播到亚洲,进而增加了对其他养猪生产中心的风险。
特别是从2018年8月从辽宁省沈阳市传入后,A SF 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份流行,为了防控该病,截至目前已经屠宰超过百万头猪。
虽然非洲猪瘟病毒早在上世纪初就被发现,但是对于非洲猪瘟的疫苗研究却落后了近半个世纪,这可能与A SFV 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所带来的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有关联。
到目前为止,宿主保护性反应的机制还未完全确定,保护性抗原也有待确定,这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深入研究形成阻力。
缺乏针对A SF 的有效治疗或疫苗使得国内国际A SF 的防控变得复杂。
而一直以来关于A SF 疫苗研究从未间断,研制出适合猪免疫的疫苗是疫苗研发的重点,目前在科研人员不间断的努力下,一些试验性的疫苗开始表现出效果。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曾经在非洲大陆广泛流行,最近几年也在亚洲地区爆发,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猪只的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疫情扩散快等方面。
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对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各国对非洲猪瘟的病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手段。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该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猪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和飞沫传播途径传播,在猪群中传播迅速,且死亡率极高,在感染后短时间内即可死亡。
疫情发生以后,猪只体温升高,进食减少,呕吐和腹泻,体重迅速下降,出现呼吸急促、倦怠、皮肤潮红或发绀,甚至大面积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非洲猪瘟病毒不仅对猪只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养猪户不得不选择进行屠宰或者强制扑杀,这给养猪户和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容易在猪群中迅速扩散,给养猪业的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找到控制和防治非洲猪瘟病毒的方法成为养猪业界和科研界的紧迫任务。
针对非洲猪瘟的危害,各国的科研机构和兽医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手段。
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疫苗研发、病毒检测和病毒防控方面。
在疫苗研发方面,科研人员主要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了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非洲猪瘟病毒的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并且在临床上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效果。
病毒检测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系列的病毒检测方法和试剂盒,用于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和监测。
在病毒防控方面,科研人员也不断探索和研究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传染机制,以期能够找到更好的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非洲猪瘟,自首次被发现以来,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这一疫病,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成为了全球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最新进展1、基因工程疫苗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研人员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进行分析和改造,构建出了能够表达特定抗原的重组病毒或载体。
这些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未来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对病毒进行减毒处理,使其在保持免疫原性的同时降低致病性。
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减毒活疫苗研究正在进行中,一些减毒株在实验室条件下显示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3、新型佐剂的探索佐剂能够增强疫苗的免疫反应,提高疫苗的效果。
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型佐剂在非洲猪瘟疫苗中的应用,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和持久性。
4、多价疫苗的构想考虑到非洲猪瘟病毒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多价疫苗的构想也被提了出来。
多价疫苗可以同时针对多种不同的病毒株,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二、面临的挑战1、病毒的复杂性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基因组,这使得对其致病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非常困难。
了解病毒的这些特性是研发有效疫苗的关键,但目前仍有许多未知之处。
2、免疫保护机制不明确尽管已经有一些疫苗在实验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免疫效果,但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保护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这使得难以确定疫苗的最佳免疫策略和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3、安全性问题疫苗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非洲猪瘟疫苗来说,需要确保疫苗在接种后不会导致病毒的返强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4、大规模生产的困难即使研发出了有效的疫苗,如何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以满足全球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疫苗生产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 现状与展望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现状与展望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现状与展望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全球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该病毒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控制和治疗非洲猪瘟一直是兽医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主要挑战非洲猪瘟的病因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
与其他病毒不同,ASFV的基因组非常庞大,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使得疫苗研发面临许多挑战。
以下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主要挑战:1. 高度变异的病毒:ASFV存在多个亚型,且亚型之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亚型的多价疫苗是一个难题。
2. 宿主特异性:非洲猪瘟只在猪群中传播,没有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报道。
这意味着疫苗需要针对猪的免疫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3. 安全性问题:由于ASFV对猪的危害严重,任何潜在的疫苗应该确保其安全性,避免引起不良反应或疫苗回归的风险。
二、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现状尽管面临多个挑战,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
以下是一些当前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进展:1. 基于基因工程的疫苗:许多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候选疫苗。
例如,利用重组病毒载体携带ASFV的抗原基因,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产生免疫反应。
2. 活病毒疫苗:尽管存在安全性风险,一些研究团队仍在研究活病毒疫苗。
他们试图通过削弱病毒毒力或单克隆化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3. DNA疫苗:DNA疫苗是一种不含活病毒成分的疫苗,其优势在于容易合成和保存,并且可以激活长期免疫记忆。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DNA疫苗的一些进展。
4. 病毒载体疫苗:许多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利用其他已有病毒(如猪病毒或人类病毒)作为载体,携带ASFV的抗原基因,并诱导猪免疫系统产生对非洲猪瘟的抗体。
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作者:华冰洁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2期摘要: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ASF)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由东欧跨洲际传播至亚洲。
本文就非洲猪瘟的病原、宿主范围、发病机制、传播方式、全球流行病学、疫苗防控和药物治疗方式等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非洲猪瘟在非洲以外的欧洲、俄罗斯及中国、越南等地持续蔓延,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后会造成易感动物大面积死亡,其疫苗还处于研发阶段,使得目前的防控前景更加艰难,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学;疫苗;传播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强毒株可致仔猪高热、食欲不振、全身器官衰竭及出血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
俗话讲,猪粮安天下。
由于目前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疫苗等药物可以防治,对全球养猪业和粮食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被列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我国也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猪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养猪业在全球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拥有世界一半生豬存栏量的中国。
然而,ASF对于猪肉的稳定供应造成了极大威胁[2]。
猪和野猪感染ASFV可导致几乎所有受感染动物迅速死亡。
对全球养猪业和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ASFV的及时检疫和迅速控制是保护养猪业免受ASFV感染的关键。
1 非洲猪瘟全球流行概况自1921年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它首先在肯尼亚被描述为家猪的急性出血热,病死率接近100%。
随后通过大多数撒哈拉以南国家的家养猪群传播,并于1950年代传播到西非,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1957年,欧洲首次发现ASF,由于管控不力,使用餐饮废弃物饲养家猪,无法及时诊断使得野猪和家猪大量感染ASFV。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及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及挑战非洲猪瘟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巨大的猪养殖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一疾病的传播,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现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疫苗研发现状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独立的病毒分支,与其他家畜病毒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其高度致死性和传染性,使得疫苗的开发变得尤为困难。
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通过病毒学研究,科学家们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使得疫苗研发者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抗原进行研究和疫苗开发。
其次,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利用重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构建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在病毒基因组中插入削弱病毒致病性的基因片段来实现。
最后,以强力保护疫苗为代表的新一代疫苗平台逐渐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平台使用了先进的载体系统和免疫辅助剂,能够在短时间内诱导强大的免疫应答,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疫苗研发进展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重组技术将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以实现病毒致病性的降低。
这种疫苗的优点在于相对安全,能够提供长期免疫,但其疗效和持久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评估不同的重组疫苗候选物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2. 强力保护疫苗强力保护疫苗使用了新一代疫苗平台,例如腺病毒和双价病毒载体系统。
这些疫苗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诱导出强大的免疫应答,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评估这些疫苗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组合疫苗组合疫苗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抗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
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将非洲猪瘟疫苗与其他常见猪病的疫苗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范围。
三、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主要挑战:1. 病毒变异性非洲猪瘟病毒存在较高的变异率,不同地区和不同病毒株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anchez-Vizcaino JM.Survival of several porcine viruses in Pifferent Spanish Pry-cureP meat products,J].Food Chem.1997;54:555—9.[9]Penrith ML,Vosloo W.Review of African swine fevee:transmission spread and control,J].J S Afriv Vet Assoc.2009;80:58-62.[10-EFSA.Scientific review on African swine fever[EB/ OL].2010.http://www.efsa.europa.eu/sites/default/ files/scientific_output/Wiles/main_documents/1556.pdi.Accessed21Mar2016.[11]Wilkinson PJ.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M-.In:Pen-saert MB,editor.Virus infections of porcines.New York: Elsevier Sciencc;1989.p.17-35.[12-Guinat C,Reiz A,Netherton CL,Goatlev L,Pfeiffer DU,Dixon L.Dynamic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shedding and excretion in domestic pies infected by intramuscular inoculation and contact transmission[J-.Vet Res.2014;45:93.[13]EFSA.Ewluation of possible mitigation measures I o prevent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African swine fevee through wile boai EB/OL].2014.http://www.efsa.europa.eu/ sites/default/Wiles/scient-Vic_output/files/main_docu-ments/3616.pdf.Accessed23Mar2015.[14]Ribeiro R,0X0J,Madeiro S,Hutchings GH,Boinas F.Experimentae infection of Ornithodoros erraticus sensu stheto with too Portuguese African swine fevee strains.Study of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ynamics of infection in ticks[J].PLoS ONE.2015;14:20.dot:10.1371/foua nal.pone.0137718.[15]EFSA.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role of tick vectors in theepidemiology of,0x682-0^0haemorrhaaic fevee and African swine fever in Eurasia.2010.http://www.efsa.europa.ex/s ites/d efault/file/s cientificoutput/files/m ain_ documents/1703H pde Accessed18Noe2015H[16-非洲猪瘟防控远程培训[EB/OL].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019.1.9.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张丹琳(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545000)中图分类号:S858.282.4文献标识码:B非洲猪瘟(African swina feva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a feva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虫媒DNA病毒[1]。
ASFV基因组为线性的双链DNA分子,根据病毒株的不同其大小约为170-190kb,包含151-167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0 ~200种蛋白[2]。
ASF的急性临床症状为咼热、呼吸急促、全身广泛性出血,死亡率可高达100%,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非洲肯尼亚首次报道ASF疫情,1957年传入葡萄牙并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马耳他、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广泛传播;19世纪70年代ASF 传入西半球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2007年ASF在收稿日期:2019-03-14作者简介:张丹琳(1987-),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
文章编号:1002-5235(2019)03-0118-05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联邦暴发;2014年ASF蔓延至东欧多国家并持续流行;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某养殖场发生ASF疫情,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暴发ASF疫情叫截至2019年3月1日,我国已经确诊111起疫情,其中108起是生猪的疫情,3起是野猪的疫情。
我国是养猪大国,养猪数超过世界一半,突如其来的ASF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空前的危机,对我国养猪业、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由于ASFV基因组可编码的蛋白很多,且基因组变异频繁,抗ASFV感染的免疫机制也复杂,ASFV还可可避机体的免疫应应,给ASF疫苗研发工作造成很多困难,至今无有效的ASF疫苗。
但是疫苗对于ASF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科学家一直在努力,随着现代技术发展,ASF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的进展。
本文对ASFV免疫机制的认识,ASF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缺失疫苗、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ASF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1对ASFV免疫机制的认识目前,对抗ASFV感染的免疫机制尚未清楚,使得ASF有效疫苗的研发受到制约。
早期实验证明,自然感染或是人工感染ASFV的猪的血清内缺少抗ASFV的中和抗体。
最近一些实验表明,p30、p54和p72这些具有高度抗原性的蛋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p30对病毒的内化有抑制作用,p54和p72对病毒的吸附有抑制作用⑷,但是p30、p54和p72诱导的抗体没有保护性[5]o有研究表明,ASFV强毒株感染机体可以上避免疫系统的清除,而弱毒株会激发免疫和炎症反应的细胞信号通路, ASFV感染机体后后避免疫的能力可能与其毒力强弱有关[6]o ASFV中许多基因参与形成了多种免疫逃避机制。
MGF505/530和MGF360蛋白可以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也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7],DP71L蛋白可以抑制细胞凋亡[8],A179L蛋白可以抑制细胞自噬⑼,CD2e蛋白和细胞AP_1蛋白相互作用参与ASFV细胞内转运,CD2e还抑制淋巴细胞产生[10]0这些免疫逃避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使ASFV具有有避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的能力。
从感染ASFV后康复的猪中分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破坏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表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在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11]o当ASFV 弱毒株用于免疫接种,细胞免疫反应(特别是CD8 +T细胞)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
CD8+ T细胞的消耗可阻止之前接种过弱毒ASFV 0URT88/3株的受试动物受到保护[12'13]o DNA疫苗在没有ASFV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部分免疫保护,这与CD8+T细胞免疫应应有关冋o 用DNA质粒和编码ASFV融合蛋白的杆状病毒载体进行疫苗接种,间接表明了细胞免疫参与了ASFV的攻毒保护。
这些疫苗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并对ASFV的攻毒提供部分免疫保设1i-。
CD8+T细胞体外增殖反应与抗ASFV 感染有关[17]o p30、p72可以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但是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18]o 由于体内T细胞的异质性,使得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鉴定非常困难。
有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NK)在抗ASFV感染中也具有重要作用[19]o因此认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机制在抗ASFV感染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ASF疫苗研究进展2.1灭活疫苗通过病毒灭活制成的灭活疫苗是传统、经典的病毒疫苗。
至今,采用多种传统灭活工艺所制备的ASF灭活疫苗并不十分满意,包括ASFV接种的肺泡巨噬细胞悬液制备的疫苗和感染猪的脾组织后匀浆并添加弗氏完全佐剂制备的疫苗,因为猪接种ASF灭活疫苗后机体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是无法抵御病毒攻击,起不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20]-灭活疫苗具有难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的缺点,随着对ASF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希望利用新型佐剂或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以此增强灭活疫苗的效果[21]o Biome等利用新型佐剂Polygen™或Emulsigen(®)-D制备ASF灭活疫苗,猪免疫后经强毒攻击,能诱导机体产生ASFV特异性抗体,但仍出现急性临床症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新型佐剂的ASF灭活疫苗仍无法提供有效保护力[22]O ASFV细胞内和细胞外病毒颗粒表面的蛋白存在的巨大差异可能使这两种病毒颗粒具有不同的免疫原性,这可能是导致ASF灭活疫苗不能达到有效免疫保护的原因之起--可见传统的ASF灭活疫苗不具有很大的研发前景。
2.2弱毒疫苗ASF弱毒疫苗是将ASFV人工致弱或自然筛选弱毒株,经培养后制备的疫苗,该苗病原仍有活力,因此免疫原性好,但是毒力易返强,存在一定危险性。
ASFV可以经过猪骨髓细胞或Vera细胞等传代致弱。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曾以ASF传代弱毒疫苗进行试验,但是后果较为严重,猪免疫后出现了肺炎、流产甚至死亡等免疫副作用,许多猪只出现慢性感染症状[23]-Keg等以分离株ASFV-G 在Vera细胞中传代培养致弱,连续传至110代时, ASFV-G丧失毒力,但是致弱的ASFV-G毒株并不能给家猪提供相应的保护力叫因此,传代致弱的ASFV毒株缺乏安全性使得此类疫苗研发受阻。
天然致弱的0URT88/3和NH/P68毒株免疫猪只后,可以保护同时ASFV毒株的攻击,由于实验动物、免疫剂量和攻毒株不同,保护率不同,在66% -100%范围[25-27]o这些天然弱毒株免疫后可造成如肺炎、关节肿胀和病毒血症等副反应,所以生物安全隐患的存在限制了天然弱毒疫苗的应的[19,27]TTJ o2.3基因缺失疫苗ASF基因缺失疫苗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敲除ASFV毒株的一些基因而制成的疫苗,这些基因主要是ASFV的毒力基因或与免疫疫逸相关的基因,删除后可降低毒株毒力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