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返乡农村创业的故事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下面跟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侯大伟肖勇杨龙凤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
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
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
”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
”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
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农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高军的返乡创业事迹传开了,近日,从团省委传来喜讯,高少军被评为全省返乡创业青年农人工先进典型。
命运对高少军似乎并非公平。
1983年,由于一次意外,他在娘胎里就成了残疾人。
像许多“80后”的年轻人一样,他并非肯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刚一成年,他就随着打工的大军四处闯荡,但是,残疾的腿让他的打工之路比他人多了不明白多少艰辛。好不容易在深圳找到一个电子厂做事,谁明白一场金融风暴又摧毁了他的梦想。
几天以后,高少军花光所有积蓄,建起羊舍,又借钱从外地把黑山羊引种过来。一卷铺盖,几件餐具,高少军和弟弟高少勇一块,从此在羊舍里安下了家。
刚“伺候”这群“宝贝”时,高少军闹了很多笑话,也常常急得茶饭不思,有一次,几头羊因为发口疮,不肯进食,高少军拖着残疾的腿,连夜下山去找乡里农技站的兽医求助,路上摔了一跤,他也顾不了许多,爬起来就继续往山下赶,直到兽医给病羊打了针,羊儿睡着后,他才在羊儿身旁美美地睡下了??
年仅18岁的我面对贫困的现实,开始谋划着如何走出窘境的举措。我反复试探,反复琢磨:做生意没有本钱,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种植是土地贫脊,收入微薄;养殖更是敢想而不敢为。于是便蒙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1997年,春节刚过,我就背起简易的行李踏上了漫长的创业路。俗语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我那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小伙子没见过世面,加上囊中羞涩,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露宿车站码头是家常便饭,这些对我来讲,都算不了什么。我前后南到广东、东去上海、西上新疆、北到吉林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十几年的打工生涯中,肩挑背驮的活我干过,下过煤窑,进过工厂,跑过推销,但这都是除锅巴无饭钱。直到XX年开始至XX年春自己承包隧道工程收入达110万元。我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钱应该怎么用,两老躯体又不行,总不能在外飘流一生,再三考虑后我决定改写自己的历史,在家乡区位优势的利用上做文章。于是我和家人商量,和妻子合计,毅然决定把打工挣来的钱用到特色产业的进展上,将区位优势转化为进展优势,将进展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广漠的山场资源在家养山羊。未从兴兵,先防败路。一方面我普遍搜集山羊养殖的信息。前后到十堰、房县新华书店买回《山羊养殖技术》、《山羊疾病防治学》、《山羊病理学》、《牧草种植技术》、《山羊喂养知识大全》等书籍,为养羊打好知识基础,同时我到郧县、竹山、郧西等地参观养殖大户,看山羊的长势,一路走来,我认准了只有圈养,才会有更大的潜力。另一方面,我深切到市场前沿看行情。纵观历史长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羊肉在市场上一直销路专门好,专门是各类物价上涨以来,羊肉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十堰市屠宰场还要从外地进货,市场上更是供不该求。这对我来讲是宝贵的机缘。第一手资料有了,心理上的压力小了,思想上的预备足了。主意必然,说干就干。马进洞村两委得知这一信息后,村书记踊跃上门策划;镇党委、政府、土管、城建联手现场办公,审批了建房打算。XX年11月底,13间砖木结构的羊圈已经完工。随后我到房县畜牧局购回良种努比羊10只,波尔羊49只,到河南、竹山等地买回本地羊150只,从武汉购回紫花苜蓿、苏丹草籽150斤,租赁邻居闲散土地20亩用于种草。几个回合人瘦了几斤,但这都没有挡住我前行的步伐。羊子伤风了,我求教于镇兽医,加上平常有空就看书、看光碟,也学到一些大体的防治方式。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华。羊子拉痢疾,我也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尽管有时让人忙的不亦乐乎,焦头烂额,但苦尽甘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有一
关于青年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故事
记者在向平东拍摄的黑猪放养视频中看到,签约农户将猪驱赶至山坡上,将玉米、红薯、菜叶等撒在地上,黑猪立刻围成一团,互相拱着抢食。向平东介绍,每天,农户们都会拍下一段当日放养情况的视频发给他,虽然身在武汉,但他时刻掌握着黑猪的成长状况。
父亲听到儿子的想法后急了:“好不容易培养个研究生,做点体面工作不行?你瞎折腾个什么呢!”向平东耐心解释:“研究生养猪不是什么丑事,我要养和别人不一样的猪——用粗粮蔬菜喂养的黑猪。”
向平东来到宜昌秭归大山里,与人合伙养起了黑猪。
红薯菜叶古法养猪
向平东养猪的方式是与农户合作,养殖基地将猪仔养到两个月大时,交给农户养殖,七八个月后,再将猪回收到基地。别人的猪用饲料喂,4个月就能出?栏;他的猪是圈养加放养,吃的全是玉米、红薯、菜叶等,10个半月才能长到200斤,达到出栏标准。“我给我的黑猪定义是‘古法养猪,自然之道’。就是遵?循千百年来农民自然养猪之道,养绿色、健康的猪。”向平东说。
放弃都市白领工作回农村?创业之初大学生挫折连连
出生于1989年的翁杰是个地道的农家男孩,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翁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翁杰的出生地是缙云县新建镇丹址村,这是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务农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谋生。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形,暗暗在翁杰心中种下了“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的种子。2012年6月,当时的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线路运输专业的翁杰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一份专业对口的高薪白领工作,翁杰心中纠结万分。回农村: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读;留在大城市:房子、车子重压下,最初的梦想何去何从?综合权衡下,翁杰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到农村创业。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_农村创业案列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_农村创业案列从放弃2000元的月收入成为一个自主创业的“鸡司令”,是因为他怀揣着一个梦想,而且面临着一个好的创业环境。
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旗峰社区的韩俊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除已经出栏了一批肉鸡外,目前他的鸡舍里还存栏8000多只蛋鸡,每天可收获6000多只蛋,每月收入可达10几万元,资产已达40多万元。
当初,韩俊和许多城边村的小伙子一样,考了驾驶执照,给一个私营业主开起了农用车,每月2000的收入,让他很满足。
2021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韩俊发现,农用车的生意大不如前,常常好长时间无事可做。
不能就这样玩下去,必须另谋出路。
偶然一次,他听说一个要好的朋友,在重庆长寿县的一个养鸡专业村打工,学会了科学养鸡技术。
养鸡,合作养鸡! 这想法在他的头脑中灵光一闪,当他对朋友提及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朋友的响应。
就这样,2021年初,韩俊开始了养鸡场的筹划。
回想创业历程,韩俊对市里、办事处对创业者的支持感激不尽。
当初虽说满怀创业激情,可资金、场地、政策这些硬件要求,让他创业的梦想步履艰难。
在他最为苦难最为困惑的时候,办事处全民创业办公室的同志及时上门为他送上了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帮他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在他为资金缺乏而焦头烂额的时侯,旗峰社区居委会及时“雪中送炭”,为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到15万元的小额贷款。
他看中了大龙潭村公路旁一个闲置的打石场,村委会干部立马帮他协调各方关系迅速办好了手续。
最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办事处还为他创业提供了创业学习机会。
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创业培训活动,办事处为他争取到机会让他去学习。
“如果不是办事处提供的良好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没有办事处和村里周到、便捷、热情的服务,他不可能顺利起步,也不会有养鸡场今天的发展势头”。
韩俊说。
农村创业案列“博士渔夫”的智慧养鱼经沈杰是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是国内物联网领域专家。
大学生返乡农村成功创业故事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2013年8月15日筹建,它联合全市村官及农村创业项目产品,利用网络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络宣传及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在挖掘、整理、包装之后,面向全国推介。联盟以集团公司化运营模式运营,已辐射带动了16个镇办900余名农民朋友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这人,真的是来借东风、筹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只不过,相对于那些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大学生村官。有创业者的激情,又有大学生的质朴,才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
深山里的“菌人”——记返乡创业人物万相南
反对 声 以及接 踵 而至 的压 力 时 .万 相南 就 这 么简 单地 回答 到 。短 短 四个 字 ,却 让 人深切 的感 受到 了其 中所包含 的那份 坚定决心 。用埋 头苦干 四个字 来形容万 相 南是最 为贴切 不过 了 ,黝黑 的面 庞 ,充 满坚 定 的眼神 。这 是几 乎所 有 人对 他 的 第一 印象 。“因为没 想什 么吃 苦 受 累 .就 想怎 么能 做起来 了。”为了 自己的创业 梦 想 。面 对 着 一 切 铺 天 盖 地 的 质 疑 、非 议 以 及莫须有 的猜 测 ,万 相南没 想那 么多 了。 暗下决心 。放手一 搏。
深 山里的“菌人’’
记 返 乡创 业 人 物 万相 南
周 楠 岳 强
万相 南 ,作 为返 乡创业 时代 的先锋 “茵 人 ”,他 的故事 充 满 了传奇 的瑰 丽 色 彩 。值得 我们 去深 入挖 掘。 1986年 出生 于 吉林 省 珲 春 市 春 化 镇 西 土 门子 村 的 他 ,是一个 受过 高等 教育 的大学生 ,2009 年 毕业于 吉林农 业大 学工程技 术学院机 械 设计 制造及 自动化 专业 。在 大家 的传 统 认 知里 ,大 学生 就应 该 在大 城市 里 找 一 份 高薪 职业 ,过 着早九晚 五的稳定 、安 逸 的 中产 阶级 生活 。而万相 南却 回到 了 自 己的家乡珲春 。回到 了西 土 门子 村 .回 到 了 自 己 寒 窗 苦 读 16年 艰 辛 离 开 的 “山 沟沟 ”.卖起 了山野 特产 ,种起 了东北 黑 木 耳 。
回乡前 ,万相南在城市里从事 过许 多 工作 。毕业后 的第一份 工作是 在亚泰 集 团沈 阳 建材 有限 公 司 ,担 任设 备 管理 岗 位 ,任 职 了一 年 多。尽 管 工资 待遇 都 还 不错 ,但是 仅 靠安 定 的工 作无 法彻 底 改 变 自 己的命 运 ,想 要 自主 创业 的 小火 苗 一 直 在他 的心 中闪烁 着 ,不 曾熄 灭。 直 到 一 个偶 然 契机 的 出现 。万相 南 辞去 了 毕 业 后 的第 一份 工作 ,回到 了 自己的 母 校 吉 林农 业 大学 ,承包 了四食 堂 的一 个 营业 窗 口,踏 入 了餐饮 行 业 。档 口经 营 了 一 年 多 ,但 由于 缺 少 餐 饮 行 业 的 经 验 . 没 把 握好 成 本控 制 ,万相 南把 自己上班 辛 辛 苦苦 攒 下来 的积 蓄 全都 赔 了进 去 。 之后 又从 事 了在 私企做 电子产 品销售 等 工作 。“我 觉得城 里 的工作是安 逸但是缺
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
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就业,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走出去,可是有人却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目的-读书是为了改变家乡。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返乡创业的故事李路飞三年创业之旅,从北大校园到山西,从金融到文化,李路飞的创业路程,有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共赢共享的成功在长治90后李路飞的身上,有着诸多头衔。
三年创业之旅,从北大校园到山西,从金融到文化,李路飞的创业路程,有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共赢共享的成功,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给创业者的鼓励与启迪。
响应号召回乡创业2014年10月,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路飞和3位北大校友加入双创浪潮——创立一塔湖图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文化创业服务和战略投资。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李路飞积极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晋商晋才回乡创业的号召,从北京回到家乡,成立了山西一塔湖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先后成功运营九牛寨乳业、长治市左右为你众创空间等多家企业。
其中,客旺鑫来连锁便利店就是左右为你众创空间孵化的38家企业之一。
“如果不是一塔湖图,我的创业计划就是一场梦。
”这是来自客旺鑫来连锁便利店创始人平华鹏发出的心声。
平华鹏一直想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
于是,他找到李路飞为他的项目“把脉问诊”“对症出方”。
仅仅数月时间,平华鹏逐步确定了项目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并借助一塔湖图的平台融到资金180万元。
2016年7月9日,客旺鑫来旗下1号店在壶关常平凤凰城开业。
“预计一年内可达到100家,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300多人。
”“投资的不只是金钱,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一份精神共鸣的支持,一起同舟共济的信心。
”平华鹏的话,道出了众多创客的感受。
也正是因为如此,平华鹏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自己下一步梦想的实现。
开设创业大讲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李路飞在工作之余还开设了“路飞创业大讲堂”,引导了长治一批创客。
返乡青年集市创业事迹
返乡青年集市创业事迹一、返乡背景介绍XX是一位年轻的返乡青年,从小在乡村长大,后来到城市求学并工作。
在外打拼多年后,他发现乡村经济发展滞后,资源浪费严重,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销售。
这让他深感惋惜,决定返回家乡创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资源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二、创业动机与目标XX的创业动机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关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乡村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农产品销售、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集市,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消费体验。
三、市场调研与定位在创业之初,XX深入了解了当地农产品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情况,同时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了调研。
他发现当地农产品的品质很好,但在销售渠道和品牌宣传上存在不足。
因此,他将集市定位为一个高品质、有特色的农产品销售平台,重点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文化。
四、创新经营模式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XX创新了一种经营模式:他采取了“农户+集市+消费者”的模式,直接与农户合作,确保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在集市上设立了多个展区,包括特色农产品展区、手工艺品展区、美食区等,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同时提供线上销售服务,方便消费者购买。
这种模式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产品与服务特色XX的集市提供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1. 当地特色农产品:包括有机蔬菜、水果、粮食、食用菌等,这些产品来自当地的绿色种植基地,无添加、无公害,品质优良。
2. 传统手工艺品:集市上展示了当地居民手工制作的陶器、竹编、绣品等传统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
3. 美食体验:集市上有各种地道的乡村美食,如农家菜、小吃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乡村风味。
4. 文化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文艺演出、民俗展示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返乡创业的人物事迹
返乡创业的人物事迹赵杰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创业者,在他的故乡安徽一个小镇上,他创办了一家名为“阳光农庄”的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于推广现代化耕作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处理。
他的创业故事充满了艰辛和奋斗,但也展示出了返乡创业的巨大潜力。
在大城市打拼了几年后,赵杰意识到返乡创业的机会。
他看到农村地区面临的转型发展挑战和发展潜力,并决心为家乡做出贡献。
于是,他用从城市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带领团队回到家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
返乡创业并不容易。
起初,赵杰面临了很多困难。
当地农民对新技术缺乏接受意识,很多人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
而且,初创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
然而,赵杰没有放弃,他用坚持和智慧克服了这些困难。
第一步,赵杰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推广活动,向当地农民介绍现代化耕作技术。
他亲自示范新的耕作方式,解释种植技巧和优势。
他还邀请农技专家组织讲座,提供专业指导。
通过这些举措,赵杰成功地引起了农民的兴趣,并促使他们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方式。
第二步,赵杰开始寻找市场渠道,推广他的农产品。
他与当地超市和餐厅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他们采购“阳光农庄”的农产品。
此外,他还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商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多样化市场渠道,赵杰的农产品逐渐被认可和接受,销售额不断增长。
随着业务的发展,赵杰开始拓展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
他了解到农产品加工处理对市场竞争至关重要,因此他决定投资建立农产品加工厂。
他购买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并聘请了专业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和加工。
通过农产品加工,他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
除了经济上的影响,赵杰还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
他组织了一些农业科普活动,向农民解释环保耕作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农业咨询服务。
他还捐资修建了一所农村小学,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这些社会贡献,赵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赞誉和尊重。
如今,赵杰的“阳光农庄”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不仅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故事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故事大学生返乡创业越来越受重视,进城回乡一直是困扰大学生比较重要问题。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故事,欢迎阅读。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故事一进城?还是回乡?面对今年并不太好的就业形势,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在廊坊永清县,一个由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农家院",红红火火的经营现状,也许能给大学毕业生们在就业创业上以新的启示。
一个乡村游创业样本地道乡村特色快乐城里人从电大毕业到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李春明在永清县杨家营村开的“大丰收”农家院以浓浓的农家“味道”令不少城里人流连忘返。
李春明,廊坊永清县杨家营村人,2000年廊坊电大毕业。
先前在廊坊、北京从事设计工作,2004年终究还是选择回乡,目前办了个次接待能力200多人的“大丰收”农家院,经营得十分红火。
从电大毕业到回家乡自主创业,李春明的4年在城市里工作的经历催生萌发了他回乡创业的梦想。
“2004年,我在北京家具设计公司工作,那时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元吧,还不错。
”李春明说,当年从廊坊电大毕业之后,就业形势也好,在廊坊、北京奋斗了4年,虽然收入还说得过去,但心里还是觉得尽管自己努力工作,但那事业不是自己的。
一天,李春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刘老根》,突然觉得那里边的无公害蔬菜什么的跟老家很像,一下子,他的心里豁然开朗了。
他回家考察了老家那刚刚有的七八家农家游院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在自己老家做“龙泉山庄”一样的餐饮、住宿、采摘旅游项目。
随即,他辞了职。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李春明在永清县杨家营村开的“大丰收”农家院已是小有名气了。
今年春节,在还未进院的地方就已经整齐的排放着各种豪华轿车了,李春明则正忙前忙后地接待着各地游客,脸上笑开了花。
说起生意的红火,李春明说语中透着喜悦,“去年欧美大使馆的人也来过。
”农家院在旅游的高峰时,日接待量在200人次以上,日均收益超过5000元。
新农人返乡事迹
新农人返乡事迹在城市化浪潮的推进中,许多新农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身于农业领域。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推动家乡农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文将介绍一位新农人返乡的事迹,从返乡动因、农业技术应用、带动村民致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绿色农业实践、传承乡土文化、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抗击自然灾害、政府支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返乡动因新农人小张,在外地工作多年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
他的返乡动因主要是出于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农业的热爱。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农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的道路。
二、农业技术应用小张在返乡后,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他还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在实践中,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带动村民致富小张的农业技术应用取得了成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还带动了村民致富。
他无偿向村民传授技术,帮助他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的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小张意识到,单靠传统农业生产无法实现乡村振兴。
因此,他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
通过与企业和合作社合作,村民可以参与到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中来,拓宽了增收渠道。
五、绿色农业实践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小张积极倡导绿色农业。
他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他还开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业务,让游客体验绿色农业的魅力。
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
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务工人员开始意识到在城市打拼并非长久之计,他们渴望返乡创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通过列举一些农村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事例,分析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道,希望能对更多有志于返乡创业的人员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田园牧歌——农业产业发展陈华,山东省某农村人,曾长期在广东打工。
在广东期间,他深刻感受到城市的高压生活和环境污染,于是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他选择了家乡的美丽乡村,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将家乡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个集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
如今,他的园区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更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基地。
二、匠心独运——手工艺品创业在湖南一处偏远的山村,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农村青年。
他曾在广州的一家手工艺品厂务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手工艺品制作经验。
后来,他带着自己的手工艺品回到家乡,成立了一家小作坊,开始了自己的手工艺品创业之路。
通过电商评台的推广和线下的展销,他的产品迅速走红,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好评,还进军了国际市场。
如今,他的作坊已经扩大到了数十名员工,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乡村振兴——农村旅游创业河北省的刘师傅在北京做建筑工程多年,因为对乡村的思念和对旅游产业的信心,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创业。
他在家乡投资兴办了一家民宿,通过精心设计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他还组织当地农户开展了农家乐、采摘园等业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如今,他的民宿成为了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四、科技助力——电子商务创业江苏的小王在珠海从事IT行业多年,深知互联网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农产品电商公司,通过建立线上销售评台和线下产地直采体验店,将当地的绿色农产品推广出去。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案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
那么下面是分享的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一湖南郴州“泥鳅大王的科技路桂阳县有个“泥鳅大王,叫李经武。
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报的一项发明专利,被江苏省一名客商看重,开了很大的价钱。
究竟是什么“准专利值这么多钱?近日,笔者来到该县鹿峰街道新澄村采访了李经武。
“现在水质还可以,大家把水里的杂草捞出来,以便进一步保证水质。
李经武正穿着长套鞋在泥鳅塘里和工人们一起捞杂草。
笔者了解到,他养的33亩泥鳅苗马上就要集中捕捞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听说你的"准专利"有人开个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发明值这么多钱啊?笔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呵呵,这可是我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名称叫泥鳅专业饲料。
李经武告诉笔者,这种饲料是为鳅鱼量身订做的,既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又能让鳅鱼长得又快又健康。
2007年起,李经武承包了3亩水塘养殖泥鳅。
几年来,买鳅苗卖泥鳅,效益平平。
在该县科技特派员唐高云的指导下,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从2009年开始钻研泥鳅催产、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当年攻克了孵化难关,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
李经武并不满足。
养殖泥鳅5年来,好钻研的李经武前前后后一共拥有了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鳅苗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等六项专利。
在竞争激烈的养殖业中,这些专利的取得让老李的泥鳅养殖之路越走越宽。
“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卖鳅鱼苗和技术,只有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步,在提高鳅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李经武说,“科技就是生产力,今年我可以卖出1.5亿尾鳅苗,产值在300万元左右,赣州、衡阳等地147家养殖户慕名而来买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养殖技术和鳅苗成活率高。
如今,李经武与本县和外地的187户养殖户签订了长期供苗合同,带动养殖面积1700余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对于创业来说,新的路可能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别人不愿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事例,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创业道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一返乡大学生种植姬松茸远俏日韩乡情档案:黎富平,1979年出生于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到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2010年,回乡领头创办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7月7日,天刚蒙蒙亮,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的菌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9点,菌农们将刚采的满筐菌子,陆续背到加工基地。
“别看这菌子小,都已销到韩国、日本去了呢!”农户杨林十分自豪地把一背篼菌子放到过磅称上,“52.5斤!今天还算少的呢,多的一天有二三百斤!”一旁记账的小会计赵廷艳说:“自6月中旬开采菌子以来,目前已收鲜菌50多吨了。
”不远处,一台崭新的食用菌清洗机正在流水作业。
值班村民谭志先喜笑颜开:“每天上午7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月收入高的有3000元,和城里人上班没两样了!”农户们所从事的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都源自黎富平,一名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黎富平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回归故里发展食用菌姬松茸。
短短4年,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从贫困村迈步小康村,带动全县龙广、洒雨、平乐、普坪等乡镇180余户农户,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发展大棚615个,户均纯收入4.2万元。
目前,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日本等地。
【领头羊】带着乡亲奔小康12年前,黎富平从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了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很快就当上了桔山工委一下属企业生产技术部副经理、研发中心主任。
2005年,黎富平大胆承包了食用菌厂。
“没想到,第二年除了还清赊欠租金,居然还赚了二三十万元。
”2008年,黎富平了解到家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让出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做事,还可以照顾家人。
创业案例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案例导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乡创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1、差异化选品种什么、养什么是农村创业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选择的品种,直接关系到赚钱与成败。
案例:张丰文,山东枣庄人,今年55岁。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特种养殖,曾经养过黑天鹅,獭兔,林麝等动物。
他的敏锐的商业眼光看上了:乌骨羊。
他觉得乌骨羊市场与乌骨鸡需求市场一样巨大。
其中乌骨羊在国内罕见甚至几年前都无人养殖,直到2009年有养殖户引入后才了解到这特色的乌骨羊.。
他押上全部身家,到云南兰坪县大量购进乌骨羊种羊。
经过三年的养殖,张丰文已经养殖了1000多只乌骨羊。
每只羊可以买到3000多元、而且客户都是高端酒店、仅仅1年的时间闷酒获利500多万元。
2、差异化经营策略当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经营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小小的经营策略就能战胜竞争对手,获得市场的主动。
案例:广东梅县金丰园休闲农庄以体验式角度切入把金丰园打造成集餐饮、游玩、农事体验、住宿为一体的休闲生态度假基地,整个农场占地2000亩,一年四季皆有时令水果,春有枇杷、桃子,夏有杨梅、龙眼、黄皮果,秋有蜜柚,冬有柑橘、沙田柚等等,游客可自费采摘。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租上一杆鱼竿来到塘边钓鱼,钓到的鱼都可以免费带走。
3、顺应趋势顺应趋势就是顺应潮流。
顺势而下,才能借力成功。
尤其是,因农业政策的调整。
适合大趋势的种养模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案例:这2年玉米的价格不稳定,国家玉米政策改革,玉米大户也纷纷转型。
80后海涛家中了20年的玉米,因为价格波动大,100多亩玉米都几乎每年都在赔钱。
面对困境,海涛决定放弃玉米,转型种植蔬菜。
海涛做大棚,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2个月来,海涛种植的油菜和茼蒿获得了大丰收。
10亩油菜,每斤卖到2块钱一斤,10亩茼蒿,一斤卖到将近5块,,扣除收菜时候雇人的人工费,才两个月,每亩可以赚5000多元。
农村创业时代记一个返乡创业人的故事
农村创业时代—记一个返乡创业人的故事武穴市花桥镇陈其村近年来一直以养殖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带领全村各户逐渐走上致富路。
如今,这里利用农副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帮助农户增收。
在陈其村成立湖北广济山牧有限公司花桥土鸡养殖场,该公司养殖场占荒山300亩,总投资200万元,现放养土鸡3万只,预计年底放养土鸡将达到7万只。
鸭5000只,番鸭1000只,鹅100只,七彩山鸡1000只,公司现有标准羊舍200多平方米,种羊100只,年出栏商品羊300只,基本形成了从种草、鸡、鸭、鹅养殖,到种羊繁育、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完整的产业链。
返乡创业道路宽广在刚落成花桥土鸡养殖场的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养殖场的负责人张大林。
原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一直在外打工的广济山牧决定回家乡发展养殖。
为做强做响武穴农副土产品品牌,湖北广济山牧有限公司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
广济山牧高兴地说:“花桥镇陈其村原本一直就从事养殖,拥有雄厚的养殖基础,村民们也早就养成了一种养殖习惯,对发展养殖丝毫不感到陌生,这是当初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发展养殖业最直接的原因。
”发展品牌信心十足“产品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是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立足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谈到武穴农副产品产业发展时,广济山牧谈到了这点。
他们告诉记者,从一开始的选址到现在的积极准备,每一个细节他们都是围绕打造品牌这个发展思路踏踏实实地走下来的。
在谈到产业发展的道路时,他们坚定地表示一定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并通过走公司化管理道路,使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武穴农副土产品的市场品牌,在市场中叫得响还很少。
武穴农副土产品仅销在武穴本地,很少在其它城市见到,关健在于没有品牌带动。
广济山牧土鸡生长在花桥镇红旗山上,该山三面荆竹水库渠道环绕,一面人工挖挖深沟与外界隔离;无污染,自然采食天然虫苗、蚱蜢、蚯蚓等,同时兼补玉米、小麦、稻谷、地瓜、糠麸等杂粮为主要饲料,中草药免疫及消毒,放养山林时间为5个月以上,所以鸡体紧凑,肌肉丰满结实,脂肪沉积适度,肌肉中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好、肉嫩皮薄、食用更安全,味道肉质更鲜美。
返乡创业致力乡村振兴的事例
返乡创业致力乡村振兴的事例返乡创业致力乡村振兴的事例在农村,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开始选择返乡创业,为当地村庄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一、农民工小组开发特色农业针对当地贫困的现状,几位农民工返乡创业,组成小组,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要方向。
他们种植一些当地特有的果蔬,以不同的方式加工,销售到城市。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小组成员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二、乡土文化传承发展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发现当地的乡土文化非常 valuable。
他们整理和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如山歌和传统手艺等等。
不仅如此,他们不断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业中,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创业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乡村振兴一个新的方向。
参照城市创业模式,一些返乡的年轻人依托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快手直播等建立自己的品牌。
他们的内容以当地的特色风景和餐饮为主要卖点,进一步推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绿色生产模式开始吸引返乡创业人才。
他们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鼓励村民使用可持续的技术和材料,推广绿色产业的发展。
其中,一些人选择种植可持续的有机农产品,以保证健康饮食,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业经验和新思维为当地发展献力,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个人价值。
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实现乡村振兴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而许多人在外打拼多年后开始意识到返乡创业的重要性。
返乡就业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也开始关注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
让我们来看看某村村民王老师的故事。
王老师曾经在城市打工多年,积攒了一些经验和资金,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家乡开设一家农家乐。
经过市场调研和资金筹备,王老师成功开设了一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王老师的农家乐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我们看看某村的年轻人小明的故事。
小明本来在城市一家公司上班,但生活压力大,加之对家乡的留恋,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在家乡,小明发现当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有限。
于是,他建立了一家电商平台,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出去。
通过网络销售,小明的农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让我们看看某村村委会主任李书记的故事。
李书记在外工作多年后,意识到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亟待推进。
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带领村民种植优质农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将当地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李书记通过振兴当地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这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充分展示了返乡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成功地在家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了许多村民实现了就业梦想。
返乡就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共赢。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返乡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事例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事例西双版纳种香蕉赚钱年入千万元■人物姜东海?男,29岁,重庆合川人。
9年前只身来到西双版纳种植香蕉,如今已是有名的香蕉种植老板,年进账千万元。
■对话重庆晨报:刚来的时候是怎样的?姜东海:一个字,苦。
虫子多、野生动物多、紫外线强、温差大,刚来的时候差点没挺过去。
后来咬牙坚持下来了,也就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重庆晨报:现在多久回一次家?姜东海:以前没钱的时候,一年也难回一次家,现在有钱了,什么时候想回什么时候就动身,对重庆崽儿来说,出来时间长了,都会思乡。
■声音世界那么大,不多走走多看看,你怎么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你。
他高中毕业,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带着500元钱独自到外地闯荡,最终成为年进账数千万、西双版纳数一数二的香蕉种植企业的老板。
他就是合川85后——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
三千亩香蕉园的主人秋天午后的云南西双版纳,气温仍然有28摄氏度。
迎着有些炙热的阳光,乘车从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出发前往普者黑,在高速路上开30公里,从关坪下道后再经过20多公里乡村公路,便抵达了目的地——一片占地3000亩的香蕉园。
刚走进香蕉园,一位身穿天蓝色短袖衬衫、浅灰色西裤、棕色休闲皮鞋的年轻人便迎了上来。
如果不是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位85后男生,就是这片香蕉园的主人、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
“路上没人晕车吧?”还没等记者开口,姜东海就询问起大家。
得到记者的“否定”答复后,姜东海松了一口气。
他笑着解释说,这一路上弯道太多,曾经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在路上被“甩吐”过。
揣着500元钱闯天下29岁的姜东海出生在合川农村。
2021年读完高中后,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态,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仅有的500元钱,独自一人南下广东佛山,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在佛山一家小型电器厂,姜东海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产品质量管理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返乡农村创业的故事
大学生回乡种田2000亩年收入280万
两位80后年轻人,告别都市,回到农村,这让许多同龄人不解。
“既然选择远离都市的喧嚣,那就安心在农村好好经营自己的事业。
”
陈林嶓花了20万元购置的农用植保飞行器,一次可携带32斤农药,一天可喷洒300多亩稻田。
“用机械代替人工是农业发展的大
趋势。
”陈林嶓说。
农场近年来不断引进犁田机、插秧机、收割机
等多种农用机械来替代人工,见效十分显著。
去年农场1300多亩稻
田共收获了稻谷100多万斤,销售额达到280多万元。
回到农场后,夫妻俩一同跟着父亲和农场的农民下地,熟悉机械操作和农事管理;省下逛街、上网的时间去听当地农业局给农民上的
农技课;书架上各种农技、农机书籍逐渐多了起来……知识、经验在
日积月累中变得更为丰富。
图为陈林嶓喷花剿灭农田旁的一枝黄花。
如今,小两口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学生农民。
经过一年的发展,农场也从原来的1300多亩扩增到2100多亩。
农场近年来还引进智能玻璃温室、烘干机等多种农用机械来替代人工。
陈林嶓一有空就学习农技、农机、管理市场等知识。
鹌鹁养殖致富养成赚钱“一条龙”
核心提示:用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组织大量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共同闯市场。
致富项目:鹌鹑养殖
案例地点:焦作市武陟县
致富人物:亢希坤
适合人群:普通投资者所需场地:固定养殖场地?
养殖户: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万只左右。
收购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来斤。
亢希坤:养下来当时行情也不错,赚了有七八千块钱,当时养下来咱也有个想法。
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村里源源不断地高价收购“青年”鹌鹑。
随着“青年”鹌鹑的热销,幼年鹌鹑的价格也一路走高,冯李村的鹌鹑养殖迎来了一次热潮。
搞鹌鹑孵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
生意,这让亢希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就想着去孵鹌鹑。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弄不明白,这被冯李村人称为看家本领的鹌鹑孵化技术,咋就成了砸饭碗的倒霉事呢。
亢希坤:烂塑料纸把那个拔气筒给盖着了,导致一氧化碳回流,导致鹌鹑都中毒死亡。
.第一批鹌鹁苗终于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着赶紧卖几批鹌鹑苗,把孵化鹌鹑的损失捞回来,然而市场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
亢希坤:汝燃那些拉乌的,不来收乌了,出来的小鸟5分钱一只都没人要了。
亢希坤血本无归,只有靠练就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吃饭了,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门。
亢希坤:由于住的离公路近,正好碰见有几个人下车,下车他们问这儿是不是养鹌鹑。
遇见这几个淇县人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1998年在鹤壁淇县有很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也赔了钱,闲置
了大量的养猪场、养鸡场,淇县人听说鹌鹑的行情不错,便慕名来
到冯李村取经,出于对亢希坤的人品和技术的认可,考察之后不久,他们便邀请亢希坤到淇县洽谈合作。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
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
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
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
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
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这时,淇县养殖户的种苗供应几乎成了亢希坤的独门生意,供应给人家的种苗如何保证质量也成了他经常头疼的问题。
苗子好,养出来的鹌鹑才能好,才能培养自己的回头客,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认准的道理。
亢希坤:当时20多天都没有脱这个衬衣,可以说就在那地上躺着,半个小时左右那就得起一次,看看,直到最后鹌鹑孵化成功。
因为出现过煤气那个事了,对这个是相当注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孵出的鹌鹑苗很争气,不但平平安安地顺利出壳,还给亢希坤挣到了一块在市场上立足的金字招牌。
通过口碑相传,2002年起,亢希坤的鹌鹑苗开始远销到河北、
山东、陕西、甘肃等省,但这出壳才几十天的小东西能不能经受住
长途运输的考验,亢希坤不敢有一点的疏忽大意,可就是这样在一
次去甘肃的送货途中,意外还是发生了。
亢希坤:司机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车撞着人家车大概有20公分宽,当时那个大灯碗,扎到我腿上,当时那个骨屑都出来了,医生叫我看。
卡车在异乡的公路上停下来,人受了伤,鹌鹁苗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次送货几乎注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亢希坤:因为你这是张嘴儿东西,你装到车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持续的时间长,这是个鸟,一车装得多,温度高,持续
时间一长,它直接都死了。
叫司机在当地租了个车,倒车,把我抬
到车上,又出发了,当时感动的司机当场都在那儿哭了。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
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
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
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
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
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
了一条龙服务。
亢希坤:我走这个模式,把这个鹌鹑蛋从外边回过来,每天大概有万把斤,货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较平稳,信誉度又得到进一步的
提高,下边给咱喂鸟的人、客户也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边
发展有100多万只鹌鹑。
这种双赢的做法让亢希坤的鹌鹑生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个曾经赔得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在村里举足轻重的产销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