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解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PPT课件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缴纳标准
13
(四)保险待遇
门诊大病指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14
四、运行现状
➢由2012年数据调查得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2007年试点2010年在全国铺开 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制度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也稳步增长。据卫生 部2010年统计年鉴和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 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参保人数从2007年的4 29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9 472 万人。参保率平均达到90%左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三、医保费用
(一)筹资水平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不同人 群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当地居民家庭和财政的负担 能力,恰当确定筹资水平;探索建立筹资水平、缴费年限和
待遇水平相挂钩的机制。
10
(二)缴费和补助(费用来源)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 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 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政策。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工作的通知》指出,2015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 高60元,达到人均38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120元基数部分按原有比例补助,对增 加的260元按照西部地区80%和中部地区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 别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同时,为了平衡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建立政府和个人合理 分担可持续的筹资机制。2015年居民个人缴费在2014年人均不低于90元的基础上提 高30元,达到人均不低于120元。
浅析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浅析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针对城镇职工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城镇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保障其在医疗方面的基本权益。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施的,属于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相对较广,包括在武汉市户籍所在地,由企事业单位雇佣的全日制在岗人员、合同制雇佣的劳动者、灵活用工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等。
这种广泛的参保范围避免了部分人群因工作身份的不同而无法享受医疗保障的问题。
其次,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缴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其中,用人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一定的款项作为企业缴费,同时个人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一定的款项作为个人缴费。
这种缴费方式体现了共同参与、分摊风险的原则,保证了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充足性。
再次,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医疗费用的报销有一定的规定。
参保人员在就医时,可以选择在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通过刷医保卡直接结算,享受相应医疗费用的报销。
对于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情况,个人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再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报销。
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总的来说,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城镇职工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医疗保障,保障了他们在医疗方面的基本权益。
通过强制参保、共同缴费、合理报销等制度安排,该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城镇职工因自身经济状况而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实现全民健康、公平可及的医疗
保障。
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医疗费用的报销、
医院诊疗费用的直接结算、药品价格的控制等权益。
此外,基于不同地区
的经济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实际情况,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还可以提供一
定范围内的补充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保基金缴纳率不高,很多城镇职工和用人单位未能及时足额缴纳医疗保
险费用,导致医保基金运营不充足。
其次,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覆盖范围
仍有待提高,有些医疗费用无法得到充分报销。
此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医疗保障水平差距明显。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
措施。
首先,加强医保基金的筹资和管理,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降低城镇
职工就医的负担。
此外,加强医保制度与医疗服务的协调发展,推进医保
支付方式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总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可以为城镇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待遇,
提高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和获得感。
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存在的问题
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
需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与解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与解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与解读一、参加医疗保险的范围和对象1.城镇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包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退休、退职人员)。
2.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3.城镇灵活就业人员。
二、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1.缴费基数确定:用人单位在职职工的月缴费基数按个人上年度平均月工资额确定,退休人员缴费基数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退休时核定的退休工资或基本养老金确定。
如个人工资或养老金高于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300%为缴费基数;低于60%的,以60%为缴费基数。
无法明确缴费基数的参保人员,统一以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标准,职工个人按缴费基数的2%缴费,用人单位按职工缴费基数的7.5%缴费。
灵活就业人员按9.5%的比例缴费。
三、个人账户划入标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按月划入,划入标准为本人月缴费基数的4.25%;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按年划入,灵活就业人员划入标准为本人年缴费基数的 4.25%;退休人员(含已转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按年划入,标准为本人退休时核定的月退休工资或基本养老金金额的3%(如本人工资或养老金高于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300%的金额确定;低于60%的,以60%的金额确定)。
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结转和继承,不得提取现金或挪用。
四、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停止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包括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满25年,且在本市(含六县)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以上,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规定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按月核定。
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转移及接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移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本市用人单位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移入;(2)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移入。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医疗经费没有稳定资金来源。
公费医疗经费由各地财政收入的变化而 浮动,劳保医疗经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 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这就受企业经营状 况影响,部分经营状况不好或亏损企业 难以负担职工的医疗费用,职工的基本 医疗得不到保障。
(3)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 程度低
优点:重视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强化 社保意识;通过社会保险的形式,实行个人收入 的横向转移,具有共担风险的职能,体现社会公 平原则。 缺点: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使资金没有积累, 不能应对老年化带来的卫生费用的增长。也存在 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意识,导致卫生费用的快速增 长。 改革:适当提高个人自付
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实行包干,固定费用制,超出 部分由医院或个人自理。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储蓄医疗保险
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 地要求雇主、雇员缴费建 立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 医疗储蓄账户,用以支付 日后家庭成员患病所需医 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 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
4、储蓄医疗保险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强制性医疗储蓄基金 “纵向”自我积累,自由就医,自主付 费 强制性储蓄基础上,自愿参加“横向” 共济性保险
英国概况
人均GDP
(1998-2002)
NHS的形成
国家卫生服务法案 1946年 国家卫生服务 1944年 国家健康保险法案
全国性健康组织
1911年
20世纪初
自愿健康保险 (19世纪)
NHS的筹资
80%以上来自国家的直接税收
NHS
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资金来源
购买的私人医疗保险
病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处方费)
保、患双向选择
商业保险型保健制度的优缺点: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摘要:一、引言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五、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异同六、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挑战七、结论正文:一、引言医疗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这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范围、保障水平、保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
该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范围包括住院、门诊、特殊疾病等多个方面,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主要覆盖城镇非就业居民,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等。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以政府补贴为主,个人缴费为辅,保障范围包括住院、门诊、特殊疾病等,是城镇居民的重要医疗保障。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地区建立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农村居民。
该制度实行互助共济、风险共担的原则,保障范围包括住院、门诊、特殊疾病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五、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异同虽然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范围、保障水平、保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遵循了社会公平、保障适度、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共同为我国居民提供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
六、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前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城镇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系统概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城镇居民开展,是国家正规的社会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包括城镇户籍居民和常住城镇非户籍居民。
每位参保居民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基本医疗费用、大病保险等。
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运作和管理。
参保对象和方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对象包括城镇户籍居民和城镇常住非户籍居民。
具体参保方式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由参保居民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用,交由地方社保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参保居民还可以在保险范围内自主选择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一些特殊群体也可以享受特殊的医保政策,如贫困户、残疾人等。
医保覆盖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门诊医疗、住院费用、临时性特殊医疗费用等。
大病保险主要保障的是因患重大疾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支出,其中涉及的疾病种类和报销额度也有一定的规定。
同时,医保报销也有一定的限制,包括个人自费部分、非合理用药、高价药等。
具体的报销情况和限制规定也因地而异。
问题和改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首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在覆盖范围和报销标准上仍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更加细化和完善。
其次,医保报销的限制和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以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和医疗费用过高的情况。
此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和报销标准上也需要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相适应,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医保制度。
结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解读兰溪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解读兰溪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单位和个人如何办理参保手续?答:符合参保条件的单位,应到市医疗社会保险管理处(以下简称"医保处")办理本单位职工参保手续,填写《参保人员信息登记表》和《参保单位信息登记表》,并及时到地税征收机构填写《医疗保险登记表》,签订《缴费协议书》。
遇到单位人员变动,应在每月10日前到医保处办理变更手续。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凭户口籍、养老保险手册、身份证复印件、一寸彩照3张等资料到市医保处办理参保手续。
2、基本医疗保险的缴纳标准是多少?答:(1)、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基数,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改制后企业(含破产重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以不低于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90%作为缴费基数,按7%的比例缴纳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在职职工本人以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按2%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2)、其他类型企业的用人单位,以不低于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40%为缴费基数,2007年以后每年提高15%逐步实现全市所有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申报缴纳。
单位按6%的比例缴纳全部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暂不建立个人帐户,但年初职工个人需一次性缴纳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费属个人负担部分。
(3)、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以本人退休工资总额确定,按7%的比例缴纳,退休工资总额低于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按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3、参保单位职工参保后何时能够享受?答:参保单位和个人必须连续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采用预缴办法,当月缴费,次月享受。
4、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如何缴费?答: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首次参保的在登记时一年一次性缴费,暂不建立个人帐户,并实行6个月"免付期",即缴费满6个月后方可享受医保相关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介绍

个人账户划拨比例
原则上按以下比例划入个人帐户:45岁以下按本 人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7%;46岁以上到退休前的 按1.2%;退休人员按缴费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 资的3.4%,但本人退休费高于缴费单位上年度职 工年平均工资的,按本人上年度退休费的3.4%左 右划入个人帐户 。
医疗保险待遇
一般特殊病种
❖ 原则上控制在统筹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 右。
❖ 到2012年底,全省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 比例已达到83%,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6%左右。
3、报销标准
扣除不纳入报销范围费用和起付线后,根据费 用金额大小,实行分段按比例支付。
省本级基本医疗保险自付比例表
人员分类 在职
费用分段 (元)
0-10000 1万-16万
湖南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参保人数
截止2012年底, 全省职工医疗 保险参保总人 数达到797.6万 人,其中农民 工31.1万人
湖南省职工医疗保险基本情况
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构成
缴费人数(在职)548.85 万人,占参保人数69.14%; 非缴费人数(退休)248.75 万人,占参保人数30.86%; 缴费人数与非缴费人数之比 为2.21:1。
医保局审核
医保局将审核结果及 《专用病历》返回定
点初审医院医保科
定点医院
医保病人到定点初审医院医保科 获取审核结果、领取《门诊特殊 病种专用病历》,享受特门补助
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放化疗三大病种 特门审批“绿色通道”;
由单位医保专管员携有关资料直接报医保局,医 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及时(每月一次)审核,审核通过 后立即进行特殊病种登记,并办理《门诊特殊病种专 用病历》,即可享受特门补助。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解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解医疗保险是一个国家医疗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社会公平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通过不断,逐渐完善,其中涉及了十八项核心制度。
下面我将对这些核心制度进行详细解释。
1.全民参保制度:全民参保制度是医疗保险的基础,目的是让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医疗保障。
中国实行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2.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两大保险制度。
它确保了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3.各级财政补助: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都采取了财政补助的办法,以确保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财政对医疗保险进行适度补助,以满足保险机构的运营需要。
4.综合医疗保险制度:综合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保险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为参保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5.统一管理: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医疗保障的效率和公平。
各级医疗保险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管理和运营医疗保险制度。
7.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支付方式,可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避免过度医疗和浪费。
8.医保价格:医保价格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医疗费用的合理性。
9.医保目录管理:医保目录管理是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手段之一、通过医保目录的管理,可以规范医疗服务的范围和价格,保证医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10.医保违规处罚:医保违规处罚是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管手段之一、对于违反医保规定的行为和违法行为,医保机构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11.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疗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2.强化医保监管:医疗保险监管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可以防止医保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是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旨在为城镇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自2024年开始实施以来,城镇职工医保在保障城镇职工的医疗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镇职工医保的历史背景、政策设计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回顾城镇职工医保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期。
当时,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权益,国家开始实行了工伤保险制度。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也逐渐完善和扩大。
到了1990年代初,中国在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镇职工群体的规模和需求也随之增长。
为了满足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需求,国家开始研究并推广了城镇职工医保制度。
2024年,国家正式实施了城镇职工医保,标志着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城镇职工医保的政策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参保范围、保险待遇和保险费率。
首先,参保范围主要涵盖了正式从事城镇职工工作的人员,包括公司员工、事业单位职工和政府工作人员等。
参保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家庭人口等因素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其次,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本医疗费用的报销和特殊疾病的保障,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援助。
最后,保险费率是决定参保人员应缴纳费用的标准,一般都有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的统一规定。
城镇职工医保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基本运行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两个层面。
基本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基金筹集、基金管理和费用报销三个环节。
基金筹集主要依靠参保人员的缴费和政府的财政资金补充。
基金管理主要由社会保障机构负责,包括基金的投资和使用等。
费用报销则是参保人员通过医疗机构就医后,由社会保障机构审核核销,并进行费用的报销。
管理运行机制则是指城镇职工医保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
在组织管理方面,国家级、地方级和企事业单位级三级组织管理相结合,确保医保制度的顺利运行。
在监督制约方面,政府、参保人员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参与,形成多元监督的机制。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评价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评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改善其健康水平。
该制度自2007年开始实施以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将进行对该制度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制度运行效果(1)保障程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明显提高了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程度。
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较为优惠的医疗服务、可以减轻医疗费用的负担,尤其对于在医疗方面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如患有重大疾病、老年人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其提供了后盾,有效保障了其基本医疗需求的生活权益。
(2)保障范围。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相对来说较为广泛,除基本医疗保障外,还涵盖了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等。
这样的保障范围,使得城镇职工在遇到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医疗救助和支持。
二、制度不足之处(1)医保卡使用不便。
医保卡的使用情况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医院与社保部门系统不对接导致不能就诊、异地就医不能使用、门诊就医需自己先垫付费用后再报销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普通城镇职工想方设法地去避免使用医保卡,甚至产生了权益上的损失。
(2)收费过高。
虽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程度相当广泛,但其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同时医疗费用发生不仅仅依赖于疾病治疗方法,还受到地域、医生水平、设备等影响,造成了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的现象,部分患者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而选择不就医,影响了常住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制度改进建议(1)完善医保卡使用体系。
应加强医保卡与各级医疗机构系统的对接,解决异地就医不能使用等问题,让城镇职工在医疗救助时更便利、更及时。
(2)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针对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的问题,可以考虑出台更加合理的医保费用标准,统一医疗收费,制定相应的限额,加大对他们的监督与检查,确保收费质量。
(3)完善服务质量。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摘要】:
1.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
2.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
3.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4.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正文】: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为保障人民健康权益,解决疾病医疗费用问题而实施的一套制度。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三大支柱: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1.职工医疗保险
职工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范围主要包括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职职工。
该制度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费,保障在职职工因疾病或意外伤害所需医疗费用的报销。
2.城镇居民保险
城镇居民保险主要针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失业人员等。
该制度由政府主导,居民自愿参加,缴费水平较低,保障范围相对有限。
3.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农村地区居民,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扶持,农民自愿参加,缴费水平较低。
该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减轻家庭医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面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医疗费用上涨等挑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仍存在不足。
因此,政府正在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大支柱。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第一章保险制度概述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义及目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指由设立的保险制度,为城镇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保障其在生病或受伤时能够获得医疗服务,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健康水平。
1·2 参保范围和对象1·2·1 参保范围:所有在城镇就业的职工,包括企事业单位员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城乡居民就业人员等。
1·2·2 参保对象:已与雇主建立劳动关系的城镇职工。
第二章参保流程及费用2·1 参保流程2·1·1 个人参保流程:职工需向所在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单位将材料报送给有关部门办理参保手续。
2·1·2 单位参保流程:单位需向当地社会保险机构报送职工基本信息并缴纳相应费用,办理参保手续。
2·2 参保费用2·2·1 职工个人缴费:职工应按规定的比例缴纳个人医疗保险费,费用扣除后由单位代扣代缴。
2·2·2 单位缴费: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用。
第三章医疗保险待遇3·1 包括的医疗保险项目3·1·1 住院治疗: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检查费等。
3·1·2 门诊治疗:包括挂号费、药品费、检查费等。
3·1·3 门特病诊疗:包括门特病治疗费用。
3·1·4 生育保险:包括分娩费、产前检查费、产后护理费等。
3·2 医疗保险待遇的报销比例3·2·1 住院治疗:根据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同费用项目有不同的报销比例。
3·2·2 门诊治疗:根据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同费用项目有不同的报销比例。
3·2·3 门特病诊疗:根据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同费用项目有不同的报销比例。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文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文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针对城乡居民建立的一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保
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降低其因病致贫的风险。
该制度在我国于2007年启动,广泛覆盖城乡居民群体,并逐步完善。
以下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 保险参与者范围:制度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城乡居民,包括农民工、农民、城镇居民、外来工等群体。
参与者都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保险费。
2. 保险费用:保险费用由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
个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缴纳一定比例
的保险费。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费用补贴。
3. 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保险制度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报销比
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报销范围包括住院治疗、门诊治疗、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医
疗相关费用。
不同地区和政策有可能会有差异。
4. 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保险制度规定参保人员就诊的医疗机构必须是指定的定点医院,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合理性。
5. 基金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负责统筹管理,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按规
定向保险基金注入资金,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分配。
6. 监督和评估: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制度的公平、合理和有效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地区和时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和调整。
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情况,具体细节请参考当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定。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障的差别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障的差别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凸显。
其中,医疗保健领域的差异尤为突出。
本文将就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障的差别进行探讨。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指从事城镇非私营单位工作的职工及其退休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险制度。
该制度由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实施,具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和管理。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由单位和个人缴纳,政府也有一定的财政补贴。
当职工发生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付。
2.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是指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加的医疗保险制度。
居民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由参保居民缴纳,政府也有一定的财政补贴。
当参保居民发生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付。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农村居民参加的贫困保险制度。
该制度由政府和农民合作实施,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缴费、政府补贴及人民币基金等。
当参保农民发生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付。
医疗保障的差别尽管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是不同的,但是医疗保障的差别仍然很明显。
1.医疗服务的差别在城市,医疗服务发达,医院设施先进,医生技术水平高,且医疗资源丰富。
而在农村,由于医院设施落后,医生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资源也相对较少。
因此,城市居民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2.医疗费用的差别在城市,因为医生和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设施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也相应上涨。
而在农村,医疗费用则较为稳定。
此外,由于农民的收入较低,他们在支付医疗费用时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3.医疗保险政策的差别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很明显的差别。
在城市,有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而在农村,只有贫困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此,城市居民能够获得更全面、更优惠的医疗保险政策。
结论总的来说,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障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政策上。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进,我们相信城乡之间的医疗差距也会逐步减少。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容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容一、制度背景和目标我国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是,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缺陷,许多城镇居民难以享受到合理的医疗保障。
因此,为了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问题,我国实行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其目标是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二、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三、保障内容和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费用的支付和医疗服务的提供。
具体保障内容包括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特殊门诊费用、特殊门诊医疗器具的购买费用、基本药物的购买费用等。
保障比例由地方政府自行确定,但是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50%。
四、保险费和财务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保人员应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并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参保人员的保险费按月缴纳,保险费的征收和使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财务管理方面,医疗保险基金由参保人员和用人单位的缴费组成,同时也可以接受其他社会力量的捐助。
五、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求参保人员在参保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是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合法的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提供住院和门诊等医疗服务,但必须在医保机构网络内。
六、保险待遇支付方式和报销流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支付方式包括费用直接支付和费用补偿两种方式。
费用直接支付适用于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费用补偿适用于在定点医疗机构以外就诊、自费药物购买或者其他费用支付。
报销流程一般是参保人员在就诊后向医保机构提供相关资料,医保机构审核后结算费用。
七、制度评价和改进方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待遇支付的流程复杂、参保人员利益保护不到位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浅析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浅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摘要】: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制度,它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短短几年的发展,在保障困难企业群体就医、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方面初见成效,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但在现实的运行中又遇到难题和弊端,亟待改革、完善,以适应更多人的需求。
此文中结合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分析了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运行与完善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医疗保险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安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让群众认识到参保的受益并激起参保的积极性,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险模式,1998年,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颁布为标志,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简称为城镇医保,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1.1参保对象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以下简称统筹地区)[1]。
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及其职工,可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1.2缴费办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
职工个人缴纳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
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帐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2.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它标志着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医疗所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费用负担结构也相对变得合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2.1 筹资方面筹资现状受企业改革及人口老年化的影响,有以下情况:选择性参保,参保单位不如实申报工资总额,缴费不及时、不到位等。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性质有:国家强制性、互助共济性、基本保障性。
筹资方式有统帐结合和部分累计。
筹资程序为缴费登记,缴费申报。
筹资水平:职工工资总额6%+2%=8%,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10%模式:板块式,通道式+补充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住院)+个人账户(门诊)及社会统筹(住院)+大病补偿(门诊)。
2.2 费用支付方面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是医疗保险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医疗保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医保基金是否收支平衡是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却一直处于快速的增长状态。
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从横向的角度,城市地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次均门诊花费为285 元,次均门诊费用的中位数为100 元,分别比无医疗保险人群高100元和33 元;城市地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次均住院花费为9224 元,次均住院花费的中位数为5000 元,分别比无医疗保险人群高3199 元和2200 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无医疗保险人群。
从纵向的角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门诊平均费用和住院平均费用分别比1998 年增加了93.8 %和66.9 %[2]。
可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较无医疗保险人群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更高,而且从1998~2003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门诊平均费用和住院平均费率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76 %和13.38 % ,高于5 年全国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不仅加重了患者的个人负担,而且也给整个社会增加了沉重的包袱。
2.3 参保情况经过1998年底以来短短的5年改革,截止2003年11月底,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推进到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参保人员达到10647万人。
其中在职职工占73%,退休人员占27%;49%的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原公费、劳保医疗享受人群基本纳入新的制度。
但其中仍存在差异及缺陷。
!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于医保的态度及参保的积极性大有不同。
这不仅仅是贫富差距所造成,还有观点看法的差异,,医疗条件的差距所造成。
且从2008年起,政府对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均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人均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对东部地区的补助标准也参照新农合的补助办法相应提高。
但是,据我所知,政府没有对对参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进行补助。
这不利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推广和施行。
2.4 人群覆盖情况目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对象是城镇职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城镇职工以外的从业人员需要逐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逐步增加,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还有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职工家属、学生等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也亟待探索和解决。
2.5 管理方面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的原则有集中管理,政事分开,专款专用,收支平衡,效率原则,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做得较为出色,财务管理趋向公开化、透明化,风险控制机制完善,监督机制还有进步的空间。
近年来,全国各地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如雨后春笋般,数目不断上升,范围逐渐扩大,同时服务态度及质量也大有提高,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考虑到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合理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服务范围、水平,有效提高了参保人群的积极性,对参保范围的扩大其积极作用。
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政府需要通过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社会医疗保险属于政府行为,政府是保险计划的承办者,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以体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是政府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政府要在建立社会医疗救助机制,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上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关注困难人群、弱势群体以及一些医疗费用花费巨大、个人负担过重人群的生活状况,加快研究和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扶助资金的投入力度,明确救助范围、救助方式和救助力度。
在筹资机制上,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医疗服务上,通过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展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帮助困难群体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3]。
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扩大,现行的单一保险模式已明显不能满足在经济结构多样化条件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难以充分体现具有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人群之间的现实差别。
同时,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局限性也影响了“城镇职工”以外各类人群的广泛覆盖。
4.1 改进城镇职工医保制度面对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我认为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应该重新经行设计。
这个设计应该按照“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体现出制度保障水平的安全性、制度保障方式的多样性、参保对象的可选择性、制度保障范围的广泛性。
具体可以分为二个方面。
4.1.1覆盖范围覆盖范围应具有广泛性,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安排能够覆盖到最广大的人群,同时要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解决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
4.1.2 多样性制度设计的保障方式应适应不同收入人群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应在满足各类人群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实现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水平。
制度设计应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可选择性。
通过不同的缴费水平体现相应的医保待遇水平,企业和个人依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及医疗需求,有权选择不同的险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
有条件的可以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更高的医疗保障需求。
4.2 修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4.2.1多元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应该适应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打破所有制的界限,使医疗保险从国有、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参保向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拓展。
4.2.2 多样化多样化是指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打破职工身份界限,使医疗保险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职工家属及各种就业形式的社会从业人员拓展。
4.2.3城乡一体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应该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要求,打破城乡户口界限,使医疗保险向乡镇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劳动者和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拓展,逐步构建覆盖最广大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系。
4.3 施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法制化建设纵观国际上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医疗保险法制化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力,缺乏强制执行力度,导致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力度不够,企业瞒报漏报缴费基数、欠缴医疗保险费,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诈骗医疗保险基金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离不开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