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印思想比较_看何以西方率先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古今智慧大碰撞,谁才是时代之光》哎呀妈呀,说起这明清时期和西方的启蒙思想,那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让人眼前一亮啊!咱们中国的儒家思想讲究“仁、义、礼、智、信”,简直就是做人的金科玉律,教导我们怎么做人。

而西方的启蒙思想呢,它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剑,直指封建社会的黑暗,提倡自由、平等、博爱,让我们的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

你说这俩思想比起来,谁能更胜一筹?我可得说,这可不好说哦。

要是让我来评断,我觉得这得看怎么用,怎么发挥。

就拿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说吧,这可是西方启蒙思想里的重要一环,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别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这不,现在大家都在倡导和谐社会嘛,这不正是咱们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嘛!再说说西方的启蒙思想,它可真是个厉害角色,它告诉我们要追求真理,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想想看,要是没有这种精神,我们的社会怎么可能进步呢?这不,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就是因为我们都渴望成为那个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人嘛!要说这二者最大的不同,那还得是在于对待权力的态度上。

中国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老派?但别忘了,这也是一种对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而西方的启蒙思想呢,它鼓励人们去挑战权威,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这不,现在咱们中国也在努力改革,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不也是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嘛!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各有千秋,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因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借鉴这两种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所以啊,我说了,这俩思想比起来,谁也别说谁好,谁也不服谁。

咱们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精彩的人生!。

中西印哲学中的“出世”与“入世”观念比较

中西印哲学中的“出世”与“入世”观念比较

第4卷第3期2021年5月深圳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ShenzhenVo4. No.3May. 2021中西印哲学中的“出世”与“入世”观念比较姚卫群(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摘 要] “出世”与“入世”观念是中西印哲学中涉及的重要问题。

中西印哲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从一个特定角度展示了他们理论的特色。

三地哲人在发展中都在不同程度上追求超越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的思想境界或超凡脱俗的状态,但在发展中也最终都给世俗社会留有空间。

古印度哲学中对“出世”与“入世”问题的探索基本上贯穿其各主要派别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各派普遍关注的问题。

古代中国哲学相对古代印度哲学而言,对此问题的关注没有那么大。

中国佛教较为重视这个问题,但其中有印度佛教影响的成分。

古代欧洲哲学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也不如古代印度哲学。

在古代中国,“入世”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儒家的主导思想是如此,道教和佛教中的“入世”思想后来也很突出。

在古代欧洲,“入世”的观念没有古代中国的影响大,“出世”的观念则没有古代印度的影响大。

古代中国文化中对“出世”与“入世”观念的处理较为恰当,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明显。

古代印度虽也讨论这一组概念,但相对来说“出世”的观念较为突出,这虽然对于抑制人的贪欲有一定作用,但缺乏鼓励民众积极进取,所以也有一些负面作用。

三地哲人有关“出世”与“入世”的观念与他们的基本理论倾向有较大关联。

梳理和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我们了解东西方哲学的主要形态和基本发展脉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出世” “入世” 东方哲学 西方哲学 东西方哲学比较[中图分类号] B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983X (2021)03-0136-09收稿日期: 2020-10-08作者简介 :姚卫群,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宗教学系佛道教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佛教、东方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

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
而此时当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火热的上升阶段之时古老的中国却还在沉睡腐朽的清王朝正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肯醒来当突如其来的炮声打破了东南沿海的安静当耻辱的战败条约证实了落后一群清朝的官员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它们开始向西方学习1840年中国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被迫打开国门清朝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振兴图强向外国学习建立枪械厂购置军舰建立船坞向海外派遣留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
2010年12月
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现代化进程最早起步的国家,英国的社会转型大约从15世纪末开始。1485年英国建立都铎王朝,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表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出现,民族国家形成,此时,现代化就开始酝酿了,而作为现代化助推器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7世纪四十年代,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贩卖黑奴,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劳动力,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则是现代化的强劲力量,渐进的改革保证了国家的和平发展。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率先走向工业社会。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原因可能很多,但合适的社会环境是关键。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英国存在一个宽松、平和、自由、可以由较多阶层参与政治过程的社会环境,从而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国,领导了现代化的潮流。
返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有截然的不同。如果说“洋务运动”是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第一步,那么,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洋务运动是帝国主义列强用炮弹“炸”出来的;其二,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船坚炮利”,是表层的东西,或者说只是物质层面的文化。。中体西用”这一方针,比较恰当地反映这一特征。随后的变法维新派意识到仅仅吸收西方的物质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认识到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根本作用,和挖掘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的必要性。然而,经历浴血奋战换来的改朝换代以后,他们期待的结果并未出现。于是,他们继续寻根求源,这才认识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的变革。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中国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的直接结果和成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4讲 中华文明的鼎革与停滞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4讲 中华文明的鼎革与停滞

科技
文学 艺术
(1)明清时期中西社会状况对比。
从上面中西对比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出现易位 趋势,西方开始引领世界潮流,逐步成为世界的中心。
(2)明清时期中西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 ①中国传统科技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指南针传入欧洲 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 了必要的技术条件;火药传入欧洲为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战 争与扩张提供了武器;印刷术传入欧洲为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和市民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专题点拨
1.明清时期思想、文艺发展折射的时代特征
(1)思想:①李贽追求个性解放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情况下,工商业市民阶层的追求。②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 想折射出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③“工商皆本”折射商品经济 发展与“重农抑商”的冲突。④“经世致用”思想从侧面反映 了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导致学术研究脱离生产生活实际。
然后分别答出其政治与经济原因,注意原因应是相对的。
【答案】
(1)地区:亚洲。
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
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 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 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 西方侵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
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
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解析】
本题以中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变化为主题,考
查15-19世纪初期的中西社会状况,旨在考查比较分析和综
合运用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13到18世纪世 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注意是地区而不是国家), 第二小问根据时间点“16世纪欧洲”较容易联想到从新航路 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方面分析。第(2)问要先指明地位的变化,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破茧发蒙_徐继畲_古今一大变局_论内涵辨析_曾燕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破茧发蒙_徐继畲_古今一大变局_论内涵辨析_曾燕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破茧发蒙———徐继畬“古今一大变局”论内涵辨析曾燕涂楠[摘要]徐继畬的新世界观念及其“大变局”命题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链条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中国近代思想生发、演进中的一个里程碑。

徐继畬对世界大势求实求真的探索,拓开了时人认知世界和西方文明的新视野,同时揭示出西力东渐所带来的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巨变之实质蕴涵。

国人借助外部“他者”参照系作用,尝试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适应中国在新世界体系中的坐标位置,遂有中国社会的觉醒、自励、自强和变革意识受深层启迪而内生萌发。

[关键词]近代;启蒙;徐继畬;大变局;大趋势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2)07—0189—06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中国近代思想另脉探源———以徐继畬大变局思想与涉外实务为中心”(skcb2011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曾燕(1960-),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学术、中西文化交流史。

四川成都610064;涂楠(1957-),男,四川青神人,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学者,研究方向:经济史。

四川成都610062徐继畬(1795-1873)是鸦片战争后先期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强势方兴未艾、时代变局已经开始的中国学者、官员。

他率先潜心系统学习、引介世界近代地理科学知识,以崭新的世界观,突破厚重的传统“天下观”禁锢,较为全面地向国人展示了一个真实、剧变、万象竞争的世界。

他发现,新兴西方强国挟制度、技术变革优势,积极进取扩张,遂致世界与亚洲秩序特别是东南亚格局出现强弱易位趋势性“大变局”,且悉心考求其前因后果,据此原创,并首次面向清帝国高层,郑重发出“古今一大变局”警示。

虽然这种见识似乎即时影响有限,其特殊价值未立刻得到广泛认可,但此后局势剧变,再次重燃的战火,让徒事粉饰、苟且弥缝的清王朝在趋于明朗的变局中逐渐苏醒,开始领悟徐氏危言“古今一大变局”的含意,在“自强”的名义下,以“洋务”的方式有所振作行动。

对于中西近代化的对比思考

对于中西近代化的对比思考

对于中西近代化的对比思考
西方由封建专制社会向自由民主社会转变经历了几百年(14----19世纪)。

先有文艺复兴运动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前奏,荷兰、英国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但封建势力及其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再有启蒙运动(以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为代表)进一步明确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继续撼动封建大树,为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接下来又有自由主义思潮进一步确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体系。

持续几百年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比较彻底地改变了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使沉淀上千年的封建专制特权思想被自由、平等、民主、专制的思想所替代。

而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开启思想解放闸门作用的只有新文化运动,也仅仅持续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西方的封建社会仅持续一千多年,近代化过程中的思想解放运动竟有五百年!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开启心智、唤醒民众的新文化运动却只有二十年!新文化运动对转变国人思想观念的作用非常有限。

如今在西方,特权行为已成过街老鼠;在中国,很多国人对特权行为的心态仍是羡慕嫉妒狠,这就是中国与西方的最大差别。

故此,中国最紧要的事情是文化教育界应坚守信念和节操,为中国社会转型所需的思想解放不懈努力!而其内涵就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中国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中国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中国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异同及相互影响一、引言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兴起和发展,版画也逐渐发展起来。

版画作为一个古老的画种,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及技术交流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印刷术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文字印刷,另外一种也就是图像印刷,最早的版画也就是之中的图像印刷[1]。

中国早于西方国家出现印刷术,因此中国的版画起源也要比西方国家早。

如果想要对中西方版画进行研究,就必须从其起源开始。

二、中国版画和西方版画的起源我国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起源地,那么对于版画的研究就应该先从中国开始。

早在汉代时期已经出现了以雕琢为表现形式的画像砖和画像石这种纸板技术,但是真正版画艺术的形成却是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兴起的,并是从图像印刷中演变而来的。

目前所存在的版画中,最早的是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

通过此可以大概推测出,印刷品在中欧各国一开始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这也是以为宗教需要有广泛的普及度,因此也就需要对大量的佛经和佛经插图进行复制,那么也就需要用印刷术来进行支持。

直到唐代之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版画也就随其逐渐传入到了民间,到宋元时期,木刻小版画在民间盛行起来。

明清时期,民间版画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到清代中期开始走上衰落[2]。

西方版画的兴起是在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传入西方之后,自成吉思汗西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正面交流,随之中国的纸币以及纸牌逐渐流入西方,印刷术也逐渐在西方普及起来。

西方版画一开始的出现和中国是一样的,都是为服务于宗教。

当时的西方天主教为了对教义进行广泛的传播,就需要对广大教徒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祭坛图、祈祷书以及《圣经》等,那么这些图形和文字必然也都是一些印刷品,这些也就是西方版画的最早形成[3]。

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欧洲一些国家的市民阶层的开始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这些市民本身并不认识太多的字,那么当时的印刷品主要也就是以图像图形为主,大多数表现的也就是宗教故事,例如圣母像等。

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期末考试历史考题同步训练(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期末考试历史考题同步训练(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选择题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在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时,需要对“礼”赋予“法”的刚性。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重B.兼爱尚贤C.以法治国D.以民为本【答案】A【解析】荀子认为统治者要“隆礼”、“重法”,强调“礼”、“法”对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反映出他主张“礼法并重”,A项正确;“兼爱尚贤”和“以法治国”分别是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BC两项错误;“以民为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选择题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

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重心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答案】D【解析】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西汉时期“番禺”(即广州)在中外经济交流中的作用,可知当时广州的贸易地位十分重要,D项正确;广州在西汉时期是联系中外枢纽,不能说明其率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A项错误;材料并无造船技术高超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西汉时期通过广州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联系的记载,不能说明广州已成为南方经济重心,C项错误。

选择题1983年,广州出土了一套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前112年)的铜制印花凸版,被认为是目前世界纺织史上最早的一套古代彩色印花织物工具。

同时,出土了大量花纹尚可辨认的丝织物。

据此可知,当时A.雕版印刷术水平较高B.中原丝织技术外传C.丝绸成为民众主要衣料D.纺织技术比较发达【答案】D【解析】铜制印花凸版和大量带花纹的丝织物的出土,可知公元前2世纪前后,纺织技术已经比较发达,D项正确;铜制印花凸版是生产彩色印花织物工具,与雕版印刷术无关,A项错误;公元前2世纪的南越国是西汉政权统治下的王国,中原丝织技术“外传”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西汉时期丝绸不是民众的主要衣料,C项错误。

中西文化精神比较

中西文化精神比较
孔夫子的情理:好德如好色 后世儒家情理:万恶淫为首
大红灯笼:万恶淫为首
爱神和爱情
西方神话:爱神满天飞 中国神话:爱神在哪里 西方文学:爱情是永恒主题 中国文学:爱情是零星点缀 亲情友情乡情恩情忠君之情
儒家不讲夫妇有爱
冯友兰:儒者论夫妇关系时,但言 夫妇有别,从未言夫妇有爱也.
孔子:小子何莫学夫诗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国骂案例分析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人权与义务 西方理性精神:人人都有普
遍人格,因此都有人权 儒家血亲情理:人人都是特
殊角色,因此应尽义务
平等与奴性
西方理性精神:人人理性平等,我 思故我在——独立即自主
儒家血亲情理:有父有君是人,我 孝故我在——动不动下跪
不是共时平等,而是历时平等 鲁迅:做稳了奴才与做不稳奴才
情的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情为人之根本 基本概念:情性、性情
西方哲学:知为人之根本 基本概念:理性、知性
天下之大本
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情字语义
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情字本指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 情字可指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 日常用语:事情、详情、情形、
理性与情感总是处于冲突之中: 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
中国哲学也是理性精神
西风东渐:按照西方模式诠释中 国哲学
马 克 斯 ·韦 伯 : 中 国 哲 学 是 实 践 理性主义(practical rationalism)
冯友兰、牟宗三、泽厚等:道德 理性、实践理性、实用理性
面向中国哲学自身
先秦哲学的中心问题:有为无为 为——上爪下象:役象以助劳其

对西方现代化的认识

对西方现代化的认识

对西方现代化的认识一、对西方现代化的初步认识1、西方现代化的起源西方现代化啊,那可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呢。

它起源于好多因素,像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的价值,不再只听教会的话。

就好比有个小国家,以前大家都只知道按照教会的规矩生活,每天就是祈祷、干活,没什么自己的想法。

可是文艺复兴一来,就像一阵春风吹过,大家突然发现,哎呀,原来人可以这么有创造力,画家开始画出各种美的画作,作家写出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这就是西方现代化开始萌动的小芽芽呢。

2、西方现代化的经济方面西方现代化在经济上那也是有很多独特之处的。

工业革命可是个超级大事件。

机器轰隆隆地响起来,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以前靠手工做个布娃娃得花好长时间,现在机器一转,一下子能做出好多。

那些大工厂主开始变得超级有钱,城市也因为这些工厂变得越来越大。

不过呢,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工人的生活条件很差,就像住在小黑屋里,每天工作很久,工资还少得可怜。

3、西方现代化的社会变革在社会方面,西方现代化让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是封建的等级制度,贵族高高在上,平民只能在下面乖乖听话。

现代化一来,平民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知识,然后找到好工作,甚至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

比如说有个小伙子,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他很努力学习,最后成了一个有名的律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4、西方现代化的政治体制西方的政治体制也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

民主这个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人们不再愿意接受独裁的统治,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来选出自己的领导人。

各个国家都有了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当然啦,每个国家的民主制度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

不过呢,这民主制度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竞选的时候可能会有各种拉票手段,不是那么纯粹。

5、西方现代化与文化发展西方现代化在文化上那也是丰富多彩的。

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像启蒙运动,那些思想家们提出了好多先进的思想,像自由、平等、博爱之类的。

中考 中外近代化进程比较

中考 中外近代化进程比较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①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②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近代化的过程不同: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精神——制度——器物)中国近代化变革:外国侵略之下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器物——制度——精神)(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①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②中国的近代化中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中外近代化的阻力不同:①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反对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②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首先要推翻外国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

中西方现代化的区别800字

中西方现代化的区别800字

中西方现代化的区别800字《中西方现代化的区别》篇一中西方现代化的区别?嘿,这可真是个挺复杂的事儿呢。

咱先说说西方现代化吧。

西方现代化感觉就像是一辆开得超快的跑车,一路狂飙突进。

我觉得西方现代化早期那就是靠掠夺和殖民起家的,就像一群强盗突然发现了宝藏,然后把那些财富一股脑儿地拿过来发展自己。

你看那些西方列强在大航海时代,跑到世界各地,把人家的金银财宝、土地啥的都给占了。

就拿英国来说吧,它在印度搞殖民统治的时候,那印度人民可惨了,就像被抽干了血的牛,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织的布都被英国人拿走了。

西方的现代化还特别强调个人主义,就像每个个体都是一颗独立的星星,只想着自己发光。

在他们的社会里,大家都比较追求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成功。

像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一个个都想着自己怎么赚钱,怎么成为百万富翁。

他们的城市呢,高楼大厦林立,就像一个个钢铁巨兽站在那里,看起来很酷炫,但总感觉少了点啥。

再看看咱们中国的现代化,那就完全不一样的画风了。

中国的现代化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

咱们可是靠自己的双手干起来的。

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到改革开放,大家齐心协力搞建设。

咱们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就不管其他人了。

就好比我们村里,以前都是土路,下雨天一脚泥,现在呢,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了,村里还搞了小工厂,大家都能在家门口上班赚钱。

在中国,家庭观念很强,不像西方那么个人主义。

咱们讲究家和万事兴。

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走向富裕。

而且咱们的现代化也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就说那些古建筑的保护,像故宫,修得那叫一个精致,把老祖宗的东西保留下来,还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中国的文化底蕴。

也许有人会说西方现代化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我不否认。

但是咱中国的现代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可不能丢了自己的特色去盲目学西方啊。

西方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就像是两条不同的河流,虽然都奔向现代化这个大海,但沿途的风景可是大不相同呢。

请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谈谈为何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

请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谈谈为何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

请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谈谈为何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近代科学指的是400年来使西方工业革命称霸世界的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西方科学。

西方因为先产生了近代科学从而领先于东方,中国未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其欧美所不具备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当时远远领超欧美各国的科技水平,但是5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却未能产生近代科学,这就是这成为了所有人的疑惑。

这个问题也广受国际关注,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作为近代科学萌生的西方,因为其实行了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近代科学的产生,马克斯·韦伯在分析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兴起的历史时认为:虽然帝制时代的中国存在资本主义萌生的物质条件(市场、劳动分工、货币经济、对外贸易等),但当时中国没有形成追求进步的文化及合理的制度,以及系统追求科学知识的体制,因此,资本主义最终只在西方出现。

而制度的产生与实行是文化的产物,所以,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而不是产生于东方,是因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

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创造出了中华文明的雏形。

这一时期建立了“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思想,敬德与重民思想开始萌芽,西周时期我国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开始成型,并且对后世中国文化脉络和思潮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以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为杰出代表出现并引领我国出现百家鸣的文化发展状况。

之后历经些许波折,最终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主要思想,它对于中国从古到今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儒家宣传“万般皆下品思想,唯有读书高”,它所宣扬的书是四书五经,对那些爱搞发明创造的人称做是奇技淫巧,并被归类到地位低下的工匠行列中去,对于那时处于封建时代的人们,希望自己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不愿成为地位低下的工匠,而对于那些有文化和才智的人,他们所追求的是儒家的高尚精神境界,不会去浪费时间去研究科学,这就阻止了科学的产生,唐朝时出现了科举制,这是个非常先进并有效的制度,唐朝从进行科举以后,国力强盛,贫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出路,这更激发了人民的上进心,但之后的科举制却被慢慢改变成为入仕的途径,越到后来,清朝实行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精神;之后,中国被西方列强入侵,完全处于停滞时期。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有意思的作文题目: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对比。

老师说要从小就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

大家都知道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那个时候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些很棒的主张,想让社会变得更好。

其中有一些人提倡"理学",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探讨人生和宇宙真理。

比如朱熹先生,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鼓励大家多学习自然科学。

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也主张用理性思考问题。

另外,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实学"理念。

他们反对空谈,而是强调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知识。

比如说王夫之先生就提倡"致良知"和"格物穷理"。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先生也是实学派的代表。

他写了一本有名的《农书》,记录了很多农业知识。

他的弟子陶望龙则发明了耕作利器"龙骧犂"。

到了清朝,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些更加先进的主张。

比如顾炎武先生就反对僵化的朱子理学,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

他诞生了"实学"思潮。

王夫之的学生戴震先生也是清代实学大师。

他主张以事实为根据,摒弃旧有成见,还写了一些历史著作。

清末思想家严复先生则译介了西方著作,向国人传播启蒙思想。

他翻译了英国思想家赫胥黎的著作《天演论》,介绍了达尔文进化论。

说到西方启蒙思想,它产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

那时候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启发人们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等。

最有名的启蒙思想家当属法国的伏尔泰。

他批评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还写了许多文学作品,如satire讽刺小说《老人党和年轻人党》。

另一位法国启蒙大师是卢梭,他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还写了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著作《社会契约论》。

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浅谈中西方哲学精神的差异

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浅谈中西方哲学精神的差异

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浅谈中西方哲学精神的差异为什么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呢?究其根本,是中西方哲学精神上的差异。

苗力田先生曾言道:“中国哲学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西方哲学重超越,尚思辨,学以致知。

”问题的症结也恰恰在此。

中国哲学所强调的学以致用,通常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环境,实用也就成为了最高目的。

在中国古代史上,除了我们人尽皆知的四大发明以外,我们也掌握了优秀的水稻栽培技术,把种种的动物驯化成为了家畜。

我们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养蚕织绸的文明,但我们对世界的追问到了丰衣足食的阶段就戛然而止了。

强调实用之学,让我们过于功利化地去追逐知识。

即便是今天,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也通常更关注应用科学的方向,因为对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短期内撬动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我们理论科学仍然滞后的原因。

而与之相左的就是西方哲学所强调的学以致知。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哲学是一门离现实生活最远、最没有实际效用的学问。

”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并不是我们今人认识的一门学科,而是爱智慧。

所谓的爱智慧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追求或者说生活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会在《论题篇》中提出“三分法”。

他把思辨科学看作是头一等的科学,因为真正的科学应当是纯粹的、无功利之心的,所以科学也是自由的,而技术与之相反,技术往往是功利的、实用的,所以技术并不是自由的。

同时,亚里士多德把他所开创的形式逻辑看作是先于所有科学之前的方式方法。

对此,爱因斯坦曾表示:“西方科学的发展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一个是亚里士多德所创建的形式逻辑,另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所发展的系统实验方法。

”而系统实验方法的作用是提供逻辑推导的必要前提,根据事实依据从而推导出我们需要的结论,以形成今天的许多科学规律。

也就是说,逻辑体系本身没有办法给出任何具备经验性的科学理论,而是作为一种根本方法作用于所有科学。

可以说,没有逻辑就没有办法建构起任何成体系的理论系统。

我们人类也只有通过逻辑才能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西学东渐来简述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由西学东渐来简述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由西学东渐来简述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在很久之后才进入了中国人民的视野,在唐宋时期,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那个时候,西方对于我们而言就像外邦的蛮夷之地,是一群心智初开的未开化的野蛮人。

而在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即我们所熟知的西学东渐事件。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标志着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与侵入,同样也标志着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对我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一次解放。

西学东渐在广义上被认为起源于明朝,存在于明朝中后期,那一段时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那段时期真正的实现了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古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典籍《天工开物》便是诞生于那个时期,在那时,西学东渐使我国的自然科学与经济文化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到了清朝,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存在,很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无法到达国内,我国的自然生产力开始变得落后了起来,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爱国志士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方针,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此时,魏源编著出了著名的《海国图志》,代表着我国对于外来新技术的初步认可。

甲午战争以后,我国掀起了维新运动的浪潮,以梁启超,谭嗣同等为首的维新派,,他们不仅要求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他们更想向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来挽救这个腐朽的旧中国,在此时的西方文化,给我国后来的民主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民国时期,许多人开始翻译西方及日本的文化与科学典籍,大量的中国留学生走到外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知识,掌握科学,此时,知识分子们出于对当时政府与知识的不满,提出了全盘西化的理论,不得不承认,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有许多不值得我们学习甚至是应该遭受到摈弃的,但在五四运动时期,全盘西化的呼声到达顶峰,给我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的积极在于,人们能够用更加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西方的先进事物,而不是畏畏缩缩不敢前进,可他的消极则在于全面否定传统的儒家文化,导致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未能保留,给儒家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

明清时期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对比作文哎呀,这题目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我还是得尽力而为,毕竟这是一道作文题嘛,总不能让读者失望吧。

那我就来谈谈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对比吧。

我们来看看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

那时候,中国的科技、文化、经济都有很多亮点。

比如说,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在那个时期被发明出来的。

还有,那时候的医学也很发达,有很多名医辈出。

不过,那个时候的思想就比较保守了。

大家都觉得天朝上国,不需要学习外国的东西。

所以,很多先进的思想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西方启蒙思想呢?那可是大不相同哦!在那个时期,欧洲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们都开始思考一些新的问题。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追求真理、自由和平等。

所以,他们开始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比如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哦!那么,这两种思想有什么不同呢?我觉得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先进思想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而启蒙思想则是面向世界的。

先进思想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而启蒙思想则强调的是“启迪人心”,即要启发人们的思想意识。

这两种思想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然啦,这种对比并不是说哪种思想就比哪种思想更好或者更差。

每种思想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吧。

希望我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下次再见啦!。

浅论中、意、西、英现代化启动的成败

浅论中、意、西、英现代化启动的成败

500年前,中国历史已经演化现代化启动的形势,明朝中后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因为政府的原因,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失之交臂。

19世纪,中国形势紧迫,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自觉的现代化启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推动西方现代化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自公元14、15世纪,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现代化的启动成功与否,成为进步和落后的重要区别点。

适应国际形势,认真研究世界历史上现代化启动的成败,对我们当今国家建设有着重大借鉴意义。

现代化启动,与自然科学的启动有着不同含义。

历史上的现代化启动是一个过程。

在西方,这个过程基本出现在工业革命完成前。

资本主义萌芽是启动的开始,但并非资本主义萌芽都能启动成功。

他的启动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原因:1、自然资源,2、历史机遇,3、国家政策。

15、16世纪,世界的东西两端均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是明代江南一些地方的丝织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西方则是指的在意大利、尼德兰、英国等地毛纺织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两者相比较,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自然资源的优越性,西欧的地理位置利于摆脱关税盘剥,水上运输方便降低成本,这些都相应的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历史的发展已经明确的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最早的纺织工业中心起初不在西欧,而是在意大利的弗兰德尔。

弗兰德尔的纺织技术高超,但是由于气候原因,他的原料羊毛只能从英国进口。

意大利因为纺织业而盛极一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呼唤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但是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使商路迅速产生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远洋航行时代更便利的大西洋东岸,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了。

对弗罗伦萨的考察结果认为原料的缺乏最终使其衰落,也就使得以文艺复兴为背景的意大利不能最早产生工业革命。

英国与意大利的处境却相映成趣。

英国传统制呢业发达,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滋牧草的生长,从而支撑了英国的养羊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从中西印思想比较,看何以西方率先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

从中西印思想比较,看何以西方率先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

作者: 张法[1]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31-3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西、印思想比较;思想类型;思想结构;世界现代性进程
摘要:本文以雅斯贝的思想类型划分为基础,以韦伯的何以西方能进入现代性为问题,考察中国、西方、印度三大文化的思想类型。

西方的逻各斯、中国的道、印度的梵,这三大思想类型的根本概念的具体内涵及其展开,构成了三种思想的基本向路,从而与三种文化的文化演化和历史演化,有着根本性的关联。

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

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

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杨宏雨[摘要]现代化与西化之间存在着一个亦是亦非的辩证关系。

从肯定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源头在欧洲;现代化的核心是西方文明;欧美国家首先完成了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

从否定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而西化或欧化则是一个价值取向很强的概念;现代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中性的东西,不涉及价值取向;现代化虽然源头在欧洲,但西方文化并不是西方人的独自创造的,而是人类文化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西方现代化模式还不完满,还需要探索和改进;现代化的过程虽然从整体上看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但现代化的范围越大,卷入的国家越多,现代化的特色就越多,现代化离西化或欧化就越远;非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一个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旧文化接纳新文化和新文化改造、融合旧文化的过程。

[关键词]现代化西化一、现代化的核心是西化现代化与西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执不休的一个问题。

不少学者谈论过这个问题,但大多语焉不详,或片言只语,或缺乏系统的论证。

在中国,由于受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实的政治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都喜欢说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但究竟为什么现代化不等于西化,现代化在多大程度上背离西化,却鲜有人讨论。

现代化是一个缘起于欧美的全球性的历史进程。

现代化与西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亦是亦非的辩证关系。

简单地说现代化是西化或现代化不是西化都是错误的。

所谓是,主要指四个方面:(1)现代化的源头在欧洲。

无论现代化的内涵是工业化还是民主化、理性化、科学化,首先都是欧洲文明的产物。

没有西欧各国的先导,就不会有今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固然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交流的结果,但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的贡献要大一些,多一些,更直接一些。

(2)欧美国家首先完成了现代化。

到目前为止,全球仅有27个国家和地区,9亿多人口完成了工业化。

这27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是欧美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印思想比较,看何以西方率先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张 法内容提要 本文以雅斯贝的思想类型划分为基础,以韦伯的何以西方能进入现代性为问题,考察中国、西方、印度三大文化的思想类型。

西方的逻各斯、中国的道、印度的梵,这三大思想类型的根本概念的具体内涵及其展开,构成了三种思想的基本向路,从而与三种文化的文化演化和历史演化,有着根本性的关联。

关键词 中、西、印思想比较 思想类型 思想结构 世界现代性进程〔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 (2010)01-0031-09 中国现代哲人梁漱溟1921年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了中国、西方、印度在哲学上是三种不同的向路,以一种哲人的敏锐,看到了轴心时代三大地域的思想家在哲学突破中各自的特点。

自此之后,论西中印思想异同者亦不断有之,如唐君毅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哲学概论》,是以中西印思想比较立论,新世纪初余敦康在北京大学讲《哲学概论》课程,也是以中西印思想比较立论。

这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一个韦伯提出历史难题来对中西印思想比较进行询问:在世界文化中,何以只要西方进入现代性进程。

不过,本文在这样做时,把韦伯难题放在雅斯贝的思想史框架之中,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提出,公元前700~公元前200年,中国、印度、地中海同时实现哲学突破,对人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后世界思想史的演进,基本上是在对轴心时代的思想进行解释、完美、发挥,也就是说,地中海的思想,即希腊哲学思想、犹太教先知思想、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思想,中国先秦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诸子思想,印度以奥义书、佛教、耆那教的思想,决定了以后世界思想的基本框架。

雅斯贝的这一观念为世界学术界和哲学界普遍接受。

本文结构韦伯与雅斯贝的思想,进一步问:轴心时代同时辉煌的有中国、印度、地中海,何以只有由地中海文化演化而来的西方率先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在这样问的同时,把这一提问与中国、印度、西方的思想性质关联起来,从三大思想的内在性质来解说这一问题。

一、中西印思想比较:三种不同的思想类型从思想的类型讲,希腊的思想是哲学型的,柏拉图的辩证法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宇宙型运思,成为主要标志;中国的思想是思想型的,儒家整合家国天下运思,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印度的思想是宗教型的,《奥义书》、佛教、耆那教,全以摆脱轮回,舍幻(现实之幻)求真(宇宙之真)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从思想的对象讲,当三大地域的思想家面对宇宙人生仰观俯察极虑深思的时候,希腊哲学型思想的重心,具有面向外在世界求索本质真理的科学型倾向,中国思想型思想的重心,具有整合家国天下社会秩序的人伦型倾向,印度宗教型思想的重心,是求得摆脱现世之染,回到本体之净的宗教型倾向。

这三种倾向的不同,造就了三种不同的思想特色。

希腊思想的核心是logos (逻各斯),中国的核心思想是道,印度的核心思想是梵(B rahman )。

这三类思想的核心概念,呈现了三种思想的特性。

2010年第1期在希腊,l ogos(逻各斯)就是逻辑,具体地体现为柏拉图的辩证法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更为典型地体现为欧几里德几何学体系。

柏拉图学院的门牌写着“不晓几何,切莫入内”,欧几里德几何学用九条公理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是一切科学的范本,也是一切思想的范本,最为精深完美地体现了希腊思想之l og os(逻各斯)。

柏拉图的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都是明晰的、逻辑的、实在的、精致的,一句话,西方型的。

在中国,道由人(以头部代表)和道路两部分组成,是人在道中行走。

道路具有路线、方向、规则,从而是理,但这规则是人在走之中呈现出来的,“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孔子)。

道既可以为具体事物之道,但更主要的,是包含在具体事物之道中的天地之道,从是对以天为主的天地观察而来,天道圆,因此,中国之道不是直线的,形式逻辑的,也不是柏拉图式的辩证逻辑的,而是太极图型的,太极图一阴一阳,形成“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

太极图黑白两个部分,白之中有一小黑点,黑中有一小白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含,呈现了宇宙中一切事物具有一种中国式的内在关联。

太极图一阴一阳之间由一条动态的曲线分开,这一太极曲线,就是中国之道的特点,曲径通幽,曲线呈道,由于这一曲线,阴之部分,随曲线完结时,化入阳之中,阳之部分,随曲线完结时,化入阴之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因此,中国的道的运行就是如中国的龙的形象,龙既在水中,大到海小到潭都可有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在地上,中国建筑选址的风水理论,山为龙,中国居室背后山脉绵延不断,称为“龙脉悠远”。

龙还在天上,“飞龙在天”(周易),天上云雨,与龙有密切的关联。

龙还与人关联,朝廷的帝王是真龙天子;还与一切动物相关:鱼龙腾跃,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蛇腾雾……而龙的形象,总是以一S型的太极曲线方式呈现出来。

因此,正如西方的逻各斯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欧氏几何最鲜明地体现出来一样,中国的“道”由龙的形象和太极图的图形最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在印度,梵(B rahman)是宇宙的本体,它既以一种抽象概念的方式出现,梵存在于一切事象物象之中,正如《唱赞奥义书》第六篇第十四章中的故事:父对子说:把此盐放于一碗水中,明晨再来见我儿子遵命而行。

第二天执碗见父。

父:且将水中盐取出给我儿看向碗中水,不知盐在何处父:尝上面的水———怎样?儿:咸的。

父:尝中间的水———怎样?儿:咸的。

父:尝底面的水———怎样?儿:咸的。

父:放下碗,你坐到我这儿来吧。

儿子坐定后。

父:你的身体犹如那碗水。

在身体之中,你察觉不到那存在者,犹如在碗中你看不到水中之盐一样,但它本就存在于你的身体之内。

那是宇宙之中的精妙,宇宙万有以此为自性,它就是“真”,就是神我,儿子啊,你即是他。

①梵在一切事物中,就如咸在水中一样,无形无色而又确实存在,而且决定了水的味道性质。

梵又以一种神的形象体现出来,不但在梵被哲学化之前,来自于宇宙之神梵天(B rahma),《梵书》说:“这个世界千真万确始于梵天,即无限的太一。

”又说:“这个世界千真万确就是梵天。

让人人都平静地崇拜它吧,因为人既从它之中产生,也将在它之中消解,在它之中呼吸。

”而且当梵被哲学化之后,在宗教的叙述里,它还与很多最高神同一。

摩罗奴者(Ramanuja,公元918~1038)说:梵与毗湿奴教的最高人格神是同一的;摩陀婆(Madhva,公元1238~1317)说:最高的梵就是毗湿奴。

室利康泰(约14世纪)说,梵就是湿婆神;筏罗婆(公元1473~1531)说:梵就是大黑天神(湿婆的化身之一)②……回到梵的宗教面相梵天上来。

当清晨梵天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宇①②参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义书》(修定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40~141页。

参孙晶:《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0~12页。

从中西印思想比较,看何以西方率先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宙和一切事物,就在这一时刻产生了。

到黄昏,梵天入睡,闭上眼睛,宇宙就进入毁灭。

梵天一天天的醒又睡,睡复醒,一个一个的宇宙就这样不断地生与毁、毁复生。

不过,梵天的一天等于世上的43.2亿年。

印度思想的宗教形式又把宇宙的不断生灭具体化为三大神: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持之神),湿婆(毁灭之神)。

创造、保持、毁灭是宇宙运行和轮回的基本节奏,这一宇宙的基本节奏既可以三位主神来体现,也可以一位主神来体现,当采用后一方式,那么,创造、保持、毁灭三者在充满火焰的圆形中舞蹈,圆形边上都以一位主宰来体现,如上面讲的梵天的睡与醒。

但最具印度特点是湿婆之舞。

湿婆在一个圆形中舞蹈,圆形之边充满火焰,显示了宇宙运动的必然去向:毁灭。

毁灭正是湿婆在三大主神中最突出的特征。

湿婆用身体的四臂在进行舞蹈,右上臂的手中,拿着一面计时沙漏形的手鼓,手鼓象征宇宙的创造,在传说中宇宙万物最先创造出的是声音,手鼓又显示着宇宙舞蹈中的音乐,点点的鼓声,应和着燃烧的火焰。

与火焰一道显示宇宙运行的节奏,湿婆的左手臂上,就托着一团花朵状的燃烧的火焰。

火焰又是毁灭,左右两手形成的动态平衡里的右手之鼓与左手之焰,正好象征了宇宙的开端与结束,创造与毁灭。

音乐是时间,沙漏也表时间,火焰的燃烧也在时间之中,又象征着宇宙在时间的节奏里有规律地保持和运行,显出了宇宙的秩序。

湿婆之舞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关系到印度思想的特点,这里只指出一点,印度思想之圆不是希腊的几何学式的圆,也不是中国的太极图式的圆,而是包含着丰富印度特色的湿婆之舞之圆。

梵不但可呈现为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主神,还是人最内在的本质:神我(A t man),它区别于希腊的人的具有逻辑能力和领悟理式能力的理性本质,也区别于中国的能够知天合天的心性,它本身就是人体中的具体宇宙本体的梵。

正是在印度的神我概念中,体现了印度文化在本质上的出世倾向,体现了印度思想就是达到哲学突破的最高度时,也是以宗教的形式出现。

在神我的概念中,可以理解,何以在印度思想中,瑜珈是体道的必须的形式和最好的形式。

印度人进行思考的地点,不是在希腊式的学院中,不是在中国式的书院中,而是在神庙里和森林里。

人身中的本质是神我,体现在佛教里就是人人皆有佛性和我即是佛的思想。

知晓了人的本质是本就与梵同一的神我,就可以理解,何以在印度的四大种姓中,处于最高级是作为僧侣的婆罗门。

只有在婆罗门身上,人的本质(神我)得到了最充分的彰显。

婆罗门(B rah2 manas)这个词本就是梵(B rahman)的知晓者,是知梵的僧侣(p riests who are knowers of brah man or B rah2 man)。

从印度的最高概念梵在四个方面(理论概念、宗教形象、人的本质、种姓阶层)的体现,以及四个方面与梵的关联,已经可以体会到印度思想的特色了,但用印度思想自身的话语来说,梵在这四个方面(乃至更多方面)的体现,还只是法相,而非法性。

法相只是梵的可以言说的一面,法性方是梵的不可言说的一面。

在希腊思想中,逻各斯这个词即是宇宙的真理,又是关于真理的言说,在中国思想中,道这个词既是宇宙真理(常道),又是关于宇宙真理的言说(可道),在印度思想里,表现为梵及其具体的呈现。

这三种思想就其“同”这一方面来讲,用现代哲学的话语方式来说,都关系到本体与现象这一思维形式。

逻各斯、道、梵都是宇宙的本体,但这宇宙本体之道,可道(说)还是不可道(说),这一宇宙本体的具体呈现,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三种思想却完全不同,正是从这一角度,可以进一步呈现三大思想的不同特色。

二、中西印思想比较:三种不同的思想结构先从本体与现象这一角度看。

在希腊,本体论的根本概念是“有(Being)”;在印度,本体论的根本概念是“空”,在中国,表述起来比较困难,从中国自身讲,应该推出“天”,作为本体论的天,即“天人合一”中的“天”,它集现象和本体为一体,既是天运动着的现象,又是决定这一运动着的现象后面的本体,在与西方的比较中,天既是自然之天(sky)又是神性之天(heaven),是二者的合一(只用其中之一都会失去中国的本义),但从本体的角度讲,可以说它是“无”,这“无”就是老子从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上立论时讲的“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之“无”(《老子》);也是孔子对“天”进行本质论强调时,讲 2010年第1期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时的那个在四时运行和百物生长后面的、无法讲出无法描述的“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