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建垃圾压缩式中转站
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议书

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目前,现有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垃圾中转站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_____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2、项目地点:_____3、项目建设内容:建设一座具备垃圾压缩、转运、分类等功能的综合性垃圾中转站,包括垃圾压缩设备、转运车辆、垃圾分拣设施等。
4、项目建设规模:根据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垃圾产生量等因素,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处理能力为_____吨/日。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现有的垃圾收集方式较为分散,垃圾运输车辆需要在各个收集点之间频繁往返,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建设垃圾中转站后,可以将周边区域的垃圾集中收集到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再统一转运,大大提高了垃圾运输的效率。
2、改善环境卫生垃圾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味、污水等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垃圾中转站将配备完善的环保设施,如除臭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能够有效地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3、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垃圾中转站可以设置垃圾分类分拣设施,对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为后续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4、节约土地资源通过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从而节约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四、项目建设条件1、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周边居民较少、远离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的地段作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地点,确保项目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过大影响。
2、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地点具备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垃圾中转站的正常运行需求。
垃圾中转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垃圾中转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环节,负责将居民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转运和处理。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垃圾中转站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垃圾管理的效率,也给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对垃圾中转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垃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垃圾中转站存在的问题1. 设施不完善垃圾中转站在一些地区存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有些中转站的面积较小,无法容纳大量的废弃物,导致堆放不到位,影响了工作效率。
此外,有些中转站的设施老旧,没有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无法有效地对垃圾进行处理和转运,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
2. 管理不规范垃圾中转站的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中转站存在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不同种类的废弃物混放在一起,给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中转站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不具备专业的垃圾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正确地处理和转运垃圾。
3. 环境污染问题垃圾中转站的存在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问题。
一方面,垃圾中转站周围可能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中转站处理废弃物时产生的污水、气体和渗滤液等也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长期累积下去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4. 安全隐患由于垃圾中转站处理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有些废弃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化学品、医疗废物等。
然而,一些中转站在处理过程中对这些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的隔离和封存,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废弃物泄漏或不慎造成事故,将会对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改善垃圾中转站的建议1. 提升设施建设水平为了解决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大对垃圾中转站的投入,提升设施建设水平。
首先,应当扩大中转站的面积,确保有足够的容量来容纳大量的废弃物。
其次,应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能。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为了有效地处理这些垃圾,许多城市建立了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
这些中转站不仅能够将垃圾进行压缩,减少占地面积,还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垃圾收集点、垃圾压缩设备、分类处理设施等。
首先,居民将自家产生的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点,然后专业人员将这些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体积减小。
接着,经过分类处理设施的处理,可回收的物品被分离出来,进行再利用,而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则被送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处理。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建设,对城市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减少了垃圾填埋场的占地面积,减轻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其次,通过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最后,压缩中转站的建设也提高了城市环卫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
然而,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一些地区的中转站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
其次,垃圾分类处理需要居民的积极配合,而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导致分类处理效果不佳。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大对这些设施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垃圾中转整治方案

垃圾中转整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垃圾量越来越大,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作用是将城市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初步处理和分类,以便进行下一步处理。
然而,由于许多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将会提出针对垃圾中转站的整治方案,旨在推进城市垃圾治理进程。
1.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1.1 合理选址在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选址问题。
合理的选址可以有效地避免垃圾中转站与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产生冲突,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同时,选址还应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确保公众可以轻松到达垃圾中转站。
1.2 合理规划垃圾中转站规划应该能够满足垃圾产生的数量和种类等条件,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垃圾的存放、清理和处理等问题。
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以便减少垃圾中转站在城市治理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1.3 建设标准化垃圾中转站建设要遵循标准化的建设标准,采用新的建筑材料、技术设备等,以提高垃圾中转站工作的效率,减少垃圾产生的危害和污染。
2. 垃圾中转站管理2.1 加强监管要保证垃圾中转站的管理是科学的、规范的。
建立健全垃圾中转站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垃圾中转站的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2 分类管理将垃圾按照种类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将垃圾进行初步分类,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
同时,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养成分类习惯,参与到城市垃圾治理中来。
2.3 定期清理垃圾中转站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清理,避免因长期未进行清理造成垃圾外溢、堆积等问题,导致环境恶化,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3. 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3.1 培训和教育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是垃圾中转站日常管理的关键,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3.2 健全奖惩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城市垃圾治理中来,对于发现和处理问题及时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惩罚,以保证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垃圾压缩中转站管理办法

垃圾压缩中转站管理办法垃圾压缩中转站是城市垃圾处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是将城市垃圾从小型垃圾收取车转运到大型垃圾运输车,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压缩和处理,从而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和垃圾处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确保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正常运营,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
一、垃圾进出管理1、入站管理:垃圾收运车进入压缩中转站前,必须向管理人员出示有效的运输证和入站登记单,经过核实后方可进入中转站。
2、出站管理:只有经过压缩、分类和处理之后的垃圾,才可以出站。
垃圾运输车出站时,必须持有效的运输证和出站登记单,压缩站管理员在确认压缩垃圾质量、数量、分类情况无误之后,方可允许垃圾运输车出站。
二、垃圾压缩管理1、分类:垃圾压缩中转站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要分类存放。
并根据分类情况制定处理方案,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和法律法规。
2、压缩:压缩垃圾时,必须确保每一批垃圾质量和数量无误,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压缩,严禁私自操作或调整垃圾压缩机设置。
三、环境与卫生管理1、安全生产:垃圾压缩中转站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压缩垃圾作业期间没有任何工伤事故。
2、卫生管理:对于压缩机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压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味问题,压缩站工作人员要及时清除和处理,保持压缩站周围环境的卫生与清洁。
3、消防管理:垃圾压缩中转站应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确保压缩站的消防安全。
四、文明服务管理1、服务态度:垃圾压缩中转站工作人员要以热情、耐心、礼貌的服务态度服务于垃圾收运车司机和来压缩站投放垃圾的市民。
2、服务规范:垃圾压缩中转站要对服务规范进行宣传和培训,建立完整的服务制度和流程。
3、服务创新:垃圾压缩中转站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垃圾压缩中转站的管理中,应当注重安全生产、环境和卫生管理、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确保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正常运营和垃圾处理的高效率。
反对城管在小区旁边建垃圾中转站听证会发言稿

反对城管在小区旁边建垃圾中转站听证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市人大为本次听证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本人有幸能参加这次反对在 XX 小区旁边建设垃圾中转站的听证会,深感荣幸和自豪。
下面,我代表广大业主就关于建立小区附近垃圾中转站问题向市政府、城管局、人大进行陈述和申辩:我是 XX 小区居民,现年70岁,在这里住了30多年。
在此期间,因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加上我市又属县级城市,所以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密度很大。
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市城区已经没有公厕,粪便随处可见,许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者倒入农田,环境卫生状况极差,严重影响着周围群众的身心健康。
而且当地人烟稀少,每天清晨起来之后都得去村子附近才能找到厕所方便,这也给社会治安造成很大隐患,据说以前还发生过老人从茅坑摔下死亡的事件。
鉴于此种情况,当地百姓迫切要求尽快解决上述问题。
我想借这个机会提出两点意见供政府采纳:第一、请求城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xx 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不在 XX 小区旁建设垃圾中转站。
“城管部门在建垃圾中转站时,只考虑该项目投资大,并未充分论证该选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另外, XX 小区与垃圾中转站距离约150米左右,开车仅需5分钟即可到达。
更何况根据本市城镇垃圾清运收费标准,收取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费每吨10-15元。
如果按照此价格计算,垃圾中转站建设将产生数亿元巨额利润,因此本人强烈要求政府减免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费用。
第二、针对 XX 小区这块巨大蛋糕,全国众多知名企业争相抢夺,纷纷涌入 XXX 城市圈。
作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新兴热土,此地蕴含无限商机。
据悉我市每天至少有5000辆货车在 XX 往返穿梭, XXX 小区北侧原来是一片荒芜的草场,为了获得这一有限土地, xxx 公司与 xx 建设集团合作建设 XX 高科技园,实行双赢战略。
城市垃圾压缩中转站恶臭废气综合处理技术概述

城市垃圾压缩中转站恶臭废气综合处理技术概述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城市的不断扩张,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越来越多,固废终端处理的场所越来越偏僻,出于经济等因素考虑,需要在城市中建设多座用于压缩中转处理的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通过各种各样的收集车,运至中转站后进行压缩,减少垃圾容积及含水率,通过统一的大型垃圾转运车,运至垃圾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厂进行终端处置。
关键词:城市垃圾;压缩中转站;恶臭气体;综合防治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不可或缺。
为此,文章通过对城区垃圾中转站的恶臭污染废气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一套“源头控制、合理封闭、末端治理、闲时消毒、全程监控”的综合性治理系统和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恶臭污染,防止恶臭废气扰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群众民生问题。
1卫生防护距离概念、设置要求及方法1.1 卫生防护距离定义根据《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GB/T39499-2020)可知,卫生防护距离是“为了防控通过企业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产生大气有害物质的生产单元(生产车间或作业场所)的边界至敏感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1.2 卫生防护距离设置要求根据《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GB/T39499-2020)规定,无组织排入有害气体的生产单元(生产车间或作业场所)的边界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1.3 行业特征大气有害物质选择根据《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GB/T39499-2020)的规定可知:“不同行业和生产工艺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的特征大气有害物质差别较大。
在选取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时,应首先考虑其对人体监控损害毒性特点,并根据目标行业企业的产品产量及其原辅材料、工艺特征、中间产污、产排污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单个大气有害物质的无组织排放量及等标排放量(Qc/Cm),最终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相关的主要特征有害物质1~2种。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时代之下,我国国内对于环境的重力度不断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已成为当下我国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因此,本文就当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对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提出行之有效的举措。
关键字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问题对策引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内城市卫生基础建设力度相对来说较低,且各类设备较为落。
在我国谋求发展的过程当中,导致我国在城市卫生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相对来说较多。
从而直接导致我国目前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当中难度较大,且转运站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而呈现给大众一种脏乱差的印象。
当下较为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有较多,但是只有形成产业化,才能真正的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所存在的弊端。
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现状本文所阐述的城市生活垃圾来源主要是为城市正常运行以及居民正常生活而提高各类服务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垃圾。
当下,百分之就到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白女士我国最近几年的城市垃圾增长速度。
其中人均每年产生生活垃圾500-550kg。
伴随着我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重视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现如今各个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现如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体处理能力依旧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其处理能力的提升速度远远落后于当今城市居民制造垃圾的速度。
从而直接导致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堆积在郊外的现象较为严重。
该现象的发生导致城市垃圾占用了大量土地以及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从而导致一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包围城市”的威胁。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66%,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16%。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结合2021年底发布的相关数据,中国现在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60%。
垃圾压缩站环境保护方案

智能化管理成趋势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垃圾压缩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多元化能源利用
未来垃圾压缩站将更加注重能源回收利用,通过垃圾焚烧、生物质能等方式,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深,未来垃圾处理行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需要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和应对能力。
04
CHAPTER
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明确垃圾压缩站周边环境的空气、水质、噪音等关键监测指标。
确定监测目标
根据监测目标,设定合理的监测频次、时间和位置。
制定监测计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选用适当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选择监测方法
设备选型
依据监测计划,配置相应的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分析仪、噪音计等设备。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针对垃圾压缩站产生的各类污染,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确保各项环保指标全面达标。
综合治理,全面达标
根据垃圾压缩站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环保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和方案。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加强公众对垃圾压缩站环保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提高环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公众参与,社会监督
选用先进压缩设备
合理调整压缩机的压力和压缩比,减少垃圾压缩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优化压缩工艺
定期对压缩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率。
加强设备维护
Hale Waihona Puke 喷洒除臭剂定期对垃圾压缩站喷洒除臭剂,中和异味分子,改善站内外环境。
安装通风除臭系统
在垃圾压缩站内安装通风除臭系统,对站内空气进行循环过滤,减少异味排放。
业主反对垃圾分类屋选址的声明

业主反对垃圾分类屋选址的声明XX物业公司公司:XX小区XX栋全体业主坚决反对在XX栋附近修建垃圾分类屋,理由如下:一、《通知》所述“小区定点垃圾房在小区建设之前的规划设计已完成,符合规划、环保等要求”与事实不符。
本小区XX栋业主购买本小区房产绝大多数是在XX年底以前与房屋开发商签订的房屋购买合同,有的甚至更早,而垃圾分类屋的规划设计在XX年XX月才完成,且此规划的公示时间是XX栋居民在XX年XX月XX日阻止垃圾分类屋建设后的XX月XX日下午才公示的,且没有公示环评报告。
同时,规划中的垃圾分类屋达不到与相邻建筑物≥8m,绿化带≥3m的最低要求,显然不符合《城市垃圾中转站设计规范》的规定,同时,此建设行为将严重侵犯小区业主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应由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大会决定。
二、开发商未在业主购房时履行告知义务构成合同欺诈行为。
在房屋销售时,开发商没有对建设垃圾分类屋做任何说明,也未在合同中注明,并且在房屋销售沙盘以及房屋销售宣传手册中均未提及修建垃圾分类屋。
如果早有规划,而且一定要将垃圾分类屋修建于此,恰好证明开发商是故意隐瞒修建垃圾站的事实,诱使购房的业主作出错误的意识表示,构成合同欺诈,所签订的房屋销售合同无效,全体业主要求退回所购房产及装修等全部费用,并赔偿因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如果当初开发商公示了在XX栋附近修建垃圾分类屋,现有XX栋的业主是绝不会购买此处房产的,试想,有谁愿意住在常年臭气扑鼻的垃圾分类屋旁边呢?更何况垃圾收集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必定带来鼠蝇蚊蟑等"四害"带来病媒生物的危害,将严重影响居民身心健康。
三、小区定点垃圾房地点的设计不符合消防、交通安全的要求。
拟建垃圾分类屋的地址位于本小区唯一的一条可供消防车进出的通道旁边,如果在此处修建垃圾收集房,每天将会有大量的垃圾运输车辆需要占用此小区唯一的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无法保障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畅通。
全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管理现状和建议

全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生活垃圾中转站作为连接居民日常生活和垃圾处理厂之间的枢纽,它们对于维持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活垃圾中转站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生活垃圾收运管理的成效。
随着城乡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和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当前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中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从2003-2005年,我区开展了以清理暴露垃圾、露天粪坑、河道污物三大顽症的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镇(街道)加大了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修建了垃圾收集房(箱),推行了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有镇街道政府出资建造了一批压缩处理量50吨/天的小型中转站,满足了当时垃圾投放清运要求,但在运做过程中,垃圾收集房的弊端较多,一是由于群众垃圾投放习惯不好,垃圾容易暴露在外;二是经常有人在垃圾房焚烧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三是由于无专人管理,大量工业垃圾、建筑垃圾被偷倒到垃圾房内。
到现在,原有的中转站因使用年限较长,设备已陈旧、故障频发,且压缩工艺缺除尘除臭环节,中转站经常出现脏、臭现象,并且原有设计压缩吨位较小,压缩过程用时较长,造成压缩转运效率不高,一些垂直压缩的中转站不适应机械化收集车辆倾倒垃圾,已不能满足当前垃圾机械化收集工作的需要。
2009年,根据**市《关于加快完善市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区全面推进行生活垃圾四集中收运体系建设,启动了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工作,为配合机械化收集工作,全面取缔了垃圾收集房,设置了以240升为主塑料垃圾收集桶,提升了我区生活垃圾收运效率、水平。
部分镇(街道)结合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工作,对中转站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但也仅能应付垃圾的压缩转运。
各镇(街道)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明细表镇(街道)站名建筑面积日处理能力(吨)管理人数建造时间压缩方式东亭(城区)柏庄垃圾中转站3000400122008水平竹苑垃圾中转站10005022005水平安镇安镇镇生活垃圾中转站8005022007垂直安镇镇查桥生活垃圾中转站18305022008水平羊尖中转站3505022005水平鹅湖鹅湖镇生活垃圾中转站3005022010水平东**东**生活垃圾中转站4505022005垂直锡北杜村中转站3005022004水平聚龙桥中转站3505022007垂直**中窑中转站12005022009垂直云林云林街道芙蓉四路垃圾中转站8005022009水平厚桥厚桥垃圾中转站9255022004水平二、存在问题(一)设施设备较为陈旧。
竖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总体设计

竖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总体设计
武力;关天民;李莉;张雪涛;吴岳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2(033)009
【摘要】为了改善垃圾转运的运费高、污染大等问题,需在城市建立垃圾中转站.提出了竖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竖直压缩式中转站的系统组成;根据中转站的垃圾处理量和垃圾运输距离等基本条件,提出了中转站关键设备配置的计算公式,经验证计算结果满足实际垃圾中转站运行需求.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武力;关天民;李莉;张雪涛;吴岳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举升机构在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装卸垃圾箱的应用分析 [J], 汤云武
2.基于PLC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设计与实现 [J], 秦怀强;郑林彬;齐庆凯;郭其和
3.郑州建成首座水平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J], 陈静; 费晓歌
4.竖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总体设计 [J], 武力; 关天民; 李莉; 张雪涛; 吴岳
5.基于PLC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J], 李德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发展现状1. 市场背景随着城市人口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垃圾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生活垃圾中转站作为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2024年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相关数据,目前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规模较大,且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报道,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总量达到约2.55亿吨,而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消费规模约为1800亿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以上。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中转站和民营企业运营的商业中转站。
其中,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中转站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占比超过60%。
而民营企业运营的商业中转站则以其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受到一部分市场的青睐。
4.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将会采用更先进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扩大:随着垃圾数量的增加,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以满足垃圾处理的需求。
•产业链延伸: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将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如垃圾分类设备制造商、垃圾处理技术提供商等。
5. 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技术难题:当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研发和突破。
•环境影响: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环境。
•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
6. 发展前景展望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几年,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垃圾分类推动: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推行,在中转站市场中,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和设备将迎来更大的需求和发展机会;•创新技术应用:生活垃圾中转站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产业链整合:不同环节的企业将通过深度合作,形成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
垃圾中转站各项管理制度

垃圾中转站各项管理制度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1.中转站操作人员应全面负责中转站的生产、设备、安全和卫生等工作。
2.中转站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工作制度必须醒目地张贴在墙上。
3.中转站必须准时开门,各岗位人员必须及时到位。
4.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车辆停放整齐,满载运输。
5.垃圾中转站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倾倒有序,文明操作。
6.中转站必须有生产垃圾车辆进出的台帐,记录必须清晰、及时、准确、齐全。
7.外来单位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进入中转站必须持有核发的准入证。
8.禁止将建筑垃圾导入压缩机或压缩车。
9.禁止在垃圾中转站焚烧垃圾或杂物。
10.禁止外来人员到中转站拾荒。
11.禁止在垃圾中转站内堆放或晒杂物。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垃圾中转站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认真做好各类设备的例行保养和维修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
2.定期对各类需润滑部位加润滑油。
3.及时对储油箱滤清或更换。
4.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查明原因,自己不能排除的应及时上报。
5.确保照明正常,发现电路或油路出现故障时,不得擅自修理,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修复。
6.全年机械设备和线路不得少于两次以上的大型保养。
垃圾中转站卫生标准1.内外场地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无散落垃圾和污横流。
2.物品必须分类堆放有序,整洁干净,无杂物。
3.液压件、压锤、推动杆必须清洁,无垃圾和积尘。
4.下水道必须及时冲洗、疏浚,无恶臭和杂物。
5.垃圾清运结束后,中转站必须清洗一次,无暴露垃圾。
6.消毒期间基本无苍蝇等。
7.货物柜必须干净、整洁和无杂物。
8.门窗和墙壁必须清洁,无灰尘和蜘蛛网。
9.站内外必须进行适当的绿化和美化,做到无白色垃圾。
垃圾中转站操作人员安全制度1.每日开工前和完工后必须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性的检查工作,保证安全行驶。
2.压缩机(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压缩机(车)操作人员必须每月统一召开安全例会。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现状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通过编制规划、出台政策、建立组织、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等工作措施,全面实施农村垃圾“组收集、村转运、区域处理”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特别是9月19日召开的全市生态高邮建设大会,明确提出要加速实施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并把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列入生态市建设十大工程之一,这一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一、我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成效明显自2006年开始,全市农村垃圾按照“组收集、村转运、区域处理”的要求,坚持试点引路、整体推进、完善设施、长效管理的思路,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
根据市农工办提供的数据:全市新建垃圾中转站24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箱(池)6394个;全市283个行政村有247个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收集率达87%。
二是专业保洁队伍逐步建立。
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成立了集镇专职保洁队伍,283个行政村均配有专兼职保洁员,全市共有保洁员895人。
三是垃圾收集处理逐步规范。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建立,运行相对规范,镇、村集中收集填埋处理、集中收集堆放处理、畜禽排泄物沼气处理三种模式正在普及。
二、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乱堆乱倒,村前屋后、塘旁溪边垃圾成堆的现象仍较普遍,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1、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基本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
一是市级牵头部门不具体。
农村垃圾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既有交叉,又有“空白”。
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设置标准

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设置标准》SETTING STANDARD FOR SMALL DOMESTIC GARBAGE COLLECTION STATION WITH COMPACTIONDG/TJ08-402-2000J10015-2000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管理部门: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实施日期:2000年6月1日前言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简称收集站)是“九五”期间上海市环卫部门对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实施调整、改造的一项改革措施。
在居住小区设置收集站替代“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DBJ08-55)中要求设置的垃圾站和垃圾箱房。
收集站的运营,减少了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数量,减少了污染点;对提高城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都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收集站在处置垃圾时,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容、封闭装箱,提高了垃圾收运效率,也有相当的环卫经济效益。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9月15日在“关于加强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逐步推广建设相对集中的小型压缩式垃圾收集站”。
为了规范、推进收集站的建设,必须明确收集站的设置原则、建筑和环境的基本要求、设备设施的配置依据等以使收集站的建设工作顺利、有效,特制定“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设置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批准,由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局管理,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45弄11号(邮编200232)。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成效良、谭和平、胡善花1 总则1.0.1 为上海市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以下简称收集站)建设的需要,使收集站设置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中心城区、新城居住区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中配置卧式垃圾压缩机的收集站。
郊县城镇居住区生活垃圾或其他地区垃圾收集设施可参照执行。
垃圾中转站会议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就垃圾中转站建设与管理工作发表几点意见。
首先,我要强调垃圾中转站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垃圾中转站作为垃圾处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在选址上,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环境友好等因素,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同时,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垃圾中转站的数量和分布,确保垃圾处理能力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
二、注重环保,技术创新垃圾中转站建设要注重环保,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例如,推广垃圾分类、压缩、除臭等技术,减少垃圾中转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中转站内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
三、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垃圾中转站的管理是确保其高效运行的关键。
一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垃圾中转站的安全、卫生和环保。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垃圾中转站建设离不开全民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五、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垃圾中转站建设涉及多个部门,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垃圾中转站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打造美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反对小区建垃圾站意见书范本

反对小区建垃圾站意见书范本尊敬的领导:首先感谢在百忙之中,愿意倾听我们百姓的真实心声,也希望各位领导在了解该事项后能够给予我们片区居民真切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是XX市XX的业主,作为普通的民众,可以说在房价如此之高的今天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让老百姓拿出全家三代的积蓄还要贷款。
可是最近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的考量,XX市规划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公示显示竟然在离我们小区挤奶住户的地方要建设一个124平米的大型的垃圾中转站,引起周边小区全体业主的极度不满!XX项目于202X年开始业主开始陆续购房,但在房屋周围及当时销售楼盘的规划图中并未标识及告知业主此处将建设垃圾中转站,存在严重欺诈消费者行为,我们多次打12345市长热线、向XX市规划局经开区分局、开发区管委会、信访办投诉并未得到明确答复。
在此,我们表示坚决反对垃圾中转站建在XX与其北侧群众的居民区,理由有以下几点:一、该设垃圾中转站规划侵犯了群众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该垃圾中转站在小区业主购房时并未向业主声明此处要建垃圾站,在居民区建垃圾站是敏感的问题,规划部门在小区房屋预售时应当对开发商公布的规划审核后再预售房屋,显然规划部门在该项工作上存在失职、渎职,同时规划部门与开发商存在侵犯业主及周边住户的知情权的情况。
二、该垃圾站项目违反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该垃圾站的建设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10号《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根据该准则,新建小区和新建垃圾收集站是同规划、同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但是周边小区均建立在前,而垃圾站是在基本规划、周边小区建造完毕后在20XX年12月7日公示,准备建垃圾站,这明显严重违反了〃三同时制度〃。
水平直压式(分体压缩)垃圾中转设备工艺优势及工程技术方案

水平直压式(分体压缩)垃圾中转设备工艺优势及工程技术方案一、总体规划规划针对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转运至垃圾处理场。
不可回收垃圾——转运站(压缩)——垃圾填埋场有害垃圾——转运站(暂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统一处理。
规划分类转运具体方案如下:1、不可回收垃圾在转运站压缩后送至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2、有害垃圾由村统一收集、乡转运站暂存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或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进行集中统一处理,严禁倒入公共垃圾场(站)或任意抛弃。
二、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规划依据各乡、镇农村人口、垃圾产量及服务范围等因素,合理规划布置转运站,同时针对转运站服务人口计算设计规模。
转运站规模计算:依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规定,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可按照下面公式计算:QD=Ks·Qc其中: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处理量),单位:t/d;Qc——服务区域垃圾收集量(日平均值),单位:t/d,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服务区域生活垃圾总量进行计算。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的,可取1.3-1.5。
三、转运工艺设计根据生活垃圾特性,去容重比较小,如不采用压缩转运,则运输车辆“亏载”很大,造成垃圾运输成本的浪费;同时中转站的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垃圾经过压缩转运后,可以降低垃圾中的水分,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渗滤液渗漏,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生活垃圾转运宜采用压缩转运工艺,以提高垃圾的容重,减少车辆的“亏载”。
四、转运工艺比选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日益重视,我国生活垃圾转运系统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转运技术将朝着更高效(高压缩比、大容量、转运集装箱)、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更优美的建筑景观和大面积绿化配套的发展方向,一些简单落后的垃圾运转形式,将最终被淘汰,而重点倾向于压缩转运模式。
水平直压式(分体压缩)垃圾中转设备工艺是世界上通用的垃圾压缩处理工艺,需要先将垃圾容器与压缩机水平对接,再将垃圾通过卸料装置卸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内,然后利用压缩机产生的机械力将垃圾压入垃圾容器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紧靠浅水湾小区建县城
垃圾压缩中转站
我们是浅水湾小区居民。
2014年3月3日,获悉拟在浅水湾小区西北侧建设“县城垃圾压缩中转站”后,引起巨大反响,居民们一致认为:该选址是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更没有“以人为本”,为城市未来文明发展考虑,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大家坚决反对!
一、选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泰和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管理用房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规划、环境评价、污水处理措施等均无公告
建设地点:浅水湾小区西北侧15米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3344平方米
建设单位:泰和县城市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4年3月3日
二、项目周边环境
1、项目东侧15米为浅水湾住宅小区,小区2493户住户,一万多名居民,是泰和县目前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成熟示范住宅小区,小区中心设有一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北面紧邻县城中心排涝沟。
2、项目位置目前为一处交通死角,没有交通干道,只有浅水湾北门一条8米宽的简易水泥路与外界连接,因浅水湾小区居住居民多,此道路无法满足现有交通要求,车流量大,极其拥堵。
3、项目北侧也紧靠我县中心排涝沟,再向北900米处为自西向东的龙虎山脉。
中心排涝沟主要承担上田春塘陂、玉华山脉、龙虎山南侧杏岭及万石垅来水,并通过新行政中心经黄家坝排涝站排入赣江,是自澄江河因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而造成严重淤堵污染后,为缓解排涝压力配合城市建设而新开挖的重要排涝沟。
4、项目南侧400米处为澄江大道北侧诸多单位和居民区,中间为我县城市发展备用地。
项目西侧为澄江镇政府所在区域,中间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三、我们的意见
如果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紧邻小区设立,是对小区上万名居民及其周边群众的不负责任;象这种将直接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项目,既没有列入我县城市总体规划也没有进行环境等方面的科学论证并履行相应法定程序,更违背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要求,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选址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我们坚决反对!
三、反对理由
1、项目选址不符合《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中的以下要求: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大型居住小区]。
2、项目选址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拟建的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属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项目,首先必须符合相应规划,并且在选址前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附近居民的潜在危害性进行科学论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
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3.项目不符合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的有关要求。
1) 处理场至产生源中心的距离超过15公里时,需设垃圾中转站。
而我县的沿溪垃圾填埋场到县城中心道路距离不超过13公里,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完全可以不设垃圾中转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污染和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资金上的大量浪费。
2) 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要求:垃圾中转站作业的噪声、气味和垃圾产生的细菌等对临近人口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利影响,垃圾会滋生蚊蝇和细菌,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应当选择符合距最近的人口中心最远的标准,尽量选择人口密度小、对社会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地点。
3) 虽然垃圾在中转站中的停留时间不长,但其对
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有机垃圾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好氧和厌氧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和有机物含量很高的污水。
所以中转站的场址要选择在地理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如下风向,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来保证城市大气、地下水及地表水的环境不受污染。
目前的选址完全违背了以上原则,就风向上,选址夹在龙虎山脉和澄江大道建筑群中狭长地带,因此不论刮东西南北风,都只会因龙虎山脉的阻挡而在主城区徘徊,象这种本属藏风纳气的环境,将会因该项目的建设而变成藏臭风纳酸气;从水流向上讲,我县主城区地处赣江冲积平原,地下水位埋深极浅,为2-7米,地面及地下水流向为由西向东进入赣江。
垃圾中转站选址在行政中心的地面及地下水上游设立,一旦发生污染,污水将通过中心排涝河和地下水进入行政中心区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我县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4)合理选址,应将垃圾中转站选在远离大型居民区且交通便利的荒山荒地上建设,则如臭味的泄漏、运输过程的滴洒、细菌的污染等很多危险因素就可以规避并且可控,而如果垃圾中转站离居民区太近,或放在极具发展前景的黄金地域,则这些风险就被放大了很多倍,出现问题就难以处理,甚至会造成更不可控
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
4、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将严重影响周边土地利用价值,同时也给附近居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
1) 浅水湾小区是我县大型住宅小区,入住率达80%以上,之所以小区入住率高并极受欢迎,得益于优美的内外部环境和良好的管理。
如果垃圾中转站就近设立,必将对此处居民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和房产价值上的巨大损失。
2)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设立在主城区,将会极大地影响周边土地的市场价值,影响到澄江镇政府与县政府连片开发建设,从而影响泰和形象及未来的开发和发展,这种作茧自缚的错误是不应该犯的。
四、我们的要求
我们认为:根据“处理场至产生源中心的距离超过15公里时,需设垃圾中转站”的要求,泰和目前情况可以不考虑再设垃圾中转站;但如果执意要建,也应该远离集中住宅区,在不影响环境及水质且交通便利的荒山荒地上选址建设,尽可能避免对人对城区的不利影响。
如果坚持在紧邻浅水湾人口密集的居住区选址,那是绝对错误的。
泰和的澄江河等几条城市内河已经臭不可闻,遥
看吉安市后河的成功治理,回想习总书记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掷地有声的话语,无不充分体现党中央“以人为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
请尊重县城的环境,尊重每个市民的基本权益,绝不是靠强力压制、权力拍板?政府部门如果不听取民意,不科学论证,不为泰和的美好未来考虑而执意蛮干,必将成为泰和的罪人。
我们呼吁:各级部门、各位领导,能听取民意,认真听取我们浅水湾居民的要求,考虑住在这里的居民的心理感受,改变紧邻浅水湾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建设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的错误决定,不要再去想破坏我们现有的安全美丽的生活环境!
如果相关部门一意孤行,我们将遵守国家法律,运用法律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抗争到底!
浅水湾小区全体居民
2014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