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一、金属材料综合检验方法GB/T4677.6—1984金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方法截面金相法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GB/T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T15749一1995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GB/T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二、钢铁材料检验方法GB/T224一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4236一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6401—1986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GB/T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13305—1991奥氏体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13320—1991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GB/T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GB/T16923—1997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16924—1997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18683—2002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YB/T130—1997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YB/T153一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YB/T169一2000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YB/T4002—1991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YB/T4003—1997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YB/T4052—1991高镍铬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YB/T5127—1993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YB/T5128—19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三、合金材料检验方法GB/T3246.1—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3246.2—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GB/T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5168—1985两相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8755—1988钛及钛合金术语金相图谱GB/T8756—1988锗晶体缺陷图谱GB/T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14999.1—1994高温合金棒材纵向低倍组织酸浸试验法GB/T14999.2—1994高温合金横向低倍组织酸浸试验法GB/T14999.3—1994高温合金棒材纵向断口试验法GB/T14999.4—1994高温合金显微组织试验法GB/T14999.5—1994高温合金低倍、高倍组织标准评级图谱YB/T4093—1993GH4133B合金盘形锻件纵向低倍组织标准。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

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

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

一、硬度检验: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

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合并了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200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合并了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式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

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通常周期式加热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抽检6-9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金相检测步骤 详细版

金相检测步骤 详细版

金相检测步骤详细版第一步:试样选取,部位确定及截取方式选择取样部位及检验面,此过程综合考虑样品的特点及加工工艺,且选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

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尺寸:取样部位的选取应根据待检材料的特点、加工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而定。

生产中的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的取样方向、部位和数量在产品标准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中都有规定。

通常试样的尺寸大小以便于握持、易于磨制为准,建议尺寸为直径15mm、高15~2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5~25mm的立方体。

a、对于失效分析材料,应在失效部位和未失效部位分别取样,进行比对分析,便于研究其失效原因。

b、对于铸件,应从表面到心部,上部至下部观察其组织差异。

c、对于热处理后的工件,由于其金相组织均匀,可截取任意一截面进行观察,但如果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如表面化学处理、镀层等)取样时应垂直于表面,以便观察其组织和测量表面处理层厚度。

d、对于加工(如轧制、型材、锻件等)过的试样,若要分析工件表层有无脱碳、折迭等缺陷和检验晶粒度大小,应横向取样;若要研究夹杂物、组织变形程度等,应纵向取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船级社(CCS)授权的船舶材料验证试验机构,具备集高、精、尖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分析技术于一体的评价手段,可快速进行金相检测、性能检测,并能全方位的开展失效分析及安全寿命评估、材料及构件工程适应性评价等工作。

第二步:镶嵌。

如果试样的尺寸太小或者形状不规则,则需将其镶嵌或夹持。

第三步:试样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平整试样,磨成合适的形状。

一般的钢铁材料常在砂轮机上粗磨,而较软的材料可用锉刀磨平。

第四步:试样精磨。

精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划痕,为抛光做准备。

对于一般的材料磨制方法分为手工磨制和机械磨制两种。

第五步:试样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把磨光留下的细微磨痕去除,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

一般分为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三种,而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验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2、了解不同热处理方法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箱式电阻炉(附温控装置)、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淬火水槽、油槽、夹钳、砂纸、玻璃板、侵蚀剂、表1-4-4所列试样一套(试样尺寸:--10m m×12mm)三、实验原理1、碳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与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得到近似平衡组织的方法。

根据工件退火加热温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

加热到Ac3以上得到均匀奥氏体组织后缓慢冷却转变为珠光体组织为完全退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缓慢冷却为不完全退火。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Ac3(或Ac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细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根据淬火温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

加热到Ac3以上进行的称为完全淬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的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淬火称为不完全淬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相变点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以改善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任何热处理工艺都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三个基本的工艺因素。

(1)加热温度碳钢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原则上可按下表选定。

但生产中,应根据工件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不足时,淬火组织中会出现铁素体,使淬火后硬度不足;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Ac1+(30~50)℃,加热时有未完全溶解的二次渗碳体,可以提高钢淬火后的硬度和耐磨性。

若加热温度过高时(高于Accm),会因为得到粗大的马氏体以及过多的残余奥氏体而增大脆性或者导致硬度与耐磨性下降。

50mn热处理金相

50mn热处理金相

50mn热处理金相50Mn热处理金相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改性工艺,通过对金属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使其获得特定的组织和性能。

在金属材料中,50Mn钢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的合金钢,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以50Mn热处理金相为主题,介绍其热处理工艺及金相组织分析。

一、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对金属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调控的工艺。

在50Mn钢的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材料内部应力,改善其塑性和可加工性。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以获得较高强度和硬度。

淬火是将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二、金相组织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是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工艺。

在50Mn钢的金相分析中,常见的组织包括珠光体、铁素体和马氏体。

珠光体是一种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组织,为50Mn钢的主要组织之一。

铁素体是一种较软的组织,具有较低的强度和硬度。

马氏体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硬度的组织,是通过淬火过程形成的。

三、50Mn热处理金相的影响因素在50Mn钢的热处理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其金相组织和性能。

首先是加热温度,不同的加热温度会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过高的加热温度会导致晶粒长大和组织疏松,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其次是保温时间,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过度晶粒长大和相变不完全,影响材料的性能。

此外,冷却速度也是影响金相组织的重要因素,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度都会导致组织不均匀和性能下降。

四、50Mn热处理金相的优化为了获得理想的金相组织和性能,需要对50Mn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保证组织的均匀和相变的完全。

其次是控制合适的冷却速度,以避免组织不均匀和性能下降。

此外,还可以采用复合热处理工艺,如正火加淬火或退火加正火,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金相检测方法

金相检测方法

金相检测方法金相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金相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对材料的制造工艺和性能进行评估,对金属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改进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金相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相检测方法。

首先,光学显微镜是金相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包括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相组成等信息。

光学显微镜可以配合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晶粒尺寸分布、相体积分数、孔隙率等参数。

这对于评估金属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金相检测中常用的一种表面形貌观察方法。

SEM可以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观察,可以观察到金属材料的晶粒形貌、晶界形貌、孔洞形貌等细节。

通过SEM观察,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表面质量、加工工艺、腐蚀状况等信息,为金属材料的使用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

另外,X射线衍射(XRD)是金相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晶体结构分析方法。

XRD可以通过衍射图谱分析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相组成等信息,对金属材料的相变、析出相、残余应力等进行表征。

XRD还可以定量分析金属材料的相体积分数、晶粒尺寸、晶体结构参数等,为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性能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是金相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晶体学取向分析方法。

EBSD可以对金属材料的晶体学取向、晶界取向、位错密度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形变机制。

通过EBSD分析,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组织、残余应力、热处理效果等信息,为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金相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多种方法,可以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这些金相检测方法在材料科学、金属加工、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促进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金钢金相组织检测标准

合金钢金相组织检测标准

合金钢金相组织检测标准一、检测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合金钢金相组织检测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合金钢材料的金相组织检测。

二、试样制备1.按照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的规定,采用切割、研磨、抛光等方法制备试样。

2.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痕和缺陷。

3.试样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产生热处理效应,如淬火、回火等。

三、金相显微镜观察1.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面为试样的横截面或纵截面。

2.观察时,应选择合适的倍数和光源,确保观察到的组织清晰、色彩真实。

3.对显微组织进行拍照、测量等操作时,应保证操作正确、准确。

四、组织定量分析1.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晶粒大小、相组成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2.对每个观察面进行定量分析,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对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出组织分布、组成等信息。

五、组织定性分析1.根据观察到的显微组织形态和相组成,结合相关标准进行定性分析。

2.对组织中的各相进行鉴别和区分,判断其分布特点和形态特征。

3.对组织中的析出相、沉淀相等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其类型和分布情况。

六、组织评级1.按照相关标准或客户要求,对金相组织进行评级。

2.评级应综合考虑晶粒大小、相组成、析出相等因素,确保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评级结果应按照标准或客户要求进行记录和报告。

七、力学性能试验1.根据客户或相关标准要求,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如拉伸、冲击、硬度等试验。

2.力学性能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或客户要求进行操作和数据处理。

金相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及热处理综合实验

金相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及热处理综合实验

金相分析及热处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包括:原材料检测(金相组织、硬度)→热处理(淬火)→终检(金相组织、硬度)的全过程并得出相关实验结果。

1、熟悉金相分析基本方法(金相试样的制备、观察、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熟悉钢的热处理工艺及操作(淬火工艺、热处理炉的使用)3、熟练掌握洛氏硬度计的操作,了解工业生产中常用硬度检测方法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设备:金相显微镜热处理炉及控温仪表洛氏硬度计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2、试样材料:20 45 T10(任选一种)3、消耗材料:Cr203抛光液4%硝酸酒精溶液棉花水砂纸金相砂纸抛光布水三、实验步骤及方法每人一个试样,做完该试样实验的全过程。

第1步:粗磨用砂轮机或锉刀将试样待观察面制成平面,再用粗砂纸磨制,得到平整磨面为止。

第2步:冲洗清水洗净并擦干第3步:细磨消除粗磨后的磨痕,得到平整而光滑的磨面。

依次在由粗到细的三种不同粒度的砂纸上把磨面磨光。

方法: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并使磨面朝下,均匀用力沿直线向前推行,返回时试样要离开砂纸,如此反复,直至磨面上的磨痕被去掉,新的磨痕均匀一致时为止。

每换一种砂纸,试样的磨制方向转动90°,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

第4步:冲洗清水洗净第5步:抛光去除细磨时留下来的细微磨痕和变形层,是靠极细的抛光粉末与磨面间产生相对磨削和滚压作用来消除磨痕,使其成为光滑的镜面。

抛光时应在抛光盘上不断滴注抛光液,抛光液采用Cr2O3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液。

第6步:冲洗清水洗净第7步:浸蚀浸蚀剂为3-5%硝酸酒精溶液方法:将试样磨面浸入浸蚀剂中,或用棉花沾上浸蚀剂擦拭表面。

时间要适当,一般磨面发暗时就可停止,如浸蚀不足可重复浸蚀;如浸蚀过度,则需重新抛光后,再来一次。

第8步:冲洗先用清水冲洗,再用酒精冲洗。

第9步:吹干用吹风机吹干试样或用棉球擦干后即可进行观察。

热处理报告

热处理报告

热处理报告热处理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热处理的机理。

2. 实验方法:(1)材料准备:选择金属材料样品,如钢材、铁材等。

(2)热处理工艺:根据材料类型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工艺,如退火、淬火等。

(3)热处理工艺参数:根据热处理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温度、时间等参数。

(4)热处理操作:将材料样品放入热处理装置中,按照热处理工艺要求进行加热、冷却等操作。

(5)金相显微镜观察: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显微组织的变化。

(6)硬度测试: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硬度测试,比较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硬度值。

(7)性能测试: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比较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性能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金相显微镜观察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样品的显微组织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在退火工艺下,结晶粒体积较大,晶粒形状较规则;而在淬火工艺下,结晶粒体积较小,晶粒形状较不规则。

这说明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进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从硬度测试结果来看,通常情况下,淬火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而退火工艺会使材料变软。

这是因为淬火可以形成由高硬度的马氏体组成的组织结构,而退火可以通过晶粒长大和松弛应力来降低硬度。

从性能测试结果来看,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在拉伸试验中,淬火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其延展性;而退火工艺则可以提高材料的延展性,但降低其强度和硬度。

这表明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求来进行。

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改变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2)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影响具有针对性,应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工艺。

(3)热处理工艺的参数(如温度、时间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很大,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5. 实验总结与改进:本实验通过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深入了解了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热处理的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 金属管道的无损检测全

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 金属管道的无损检测全

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金属管道的无损检测金属金相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检验方法,一般采用显微观察、显微硬度测定、断口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金相组织是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的宏观表现,也是确定金属材料内部组织和缺陷的主要方法。

在金属材料的制造过程中,金相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序,它的目的在于检验工件的金相组织是否均匀、完整,有无异常现象,以及有无冶金缺陷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金相组织观察结果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或其他工艺处理。

显微组织显微组织是指金相组织中的金属组织,也就是所观察到的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

显微组织一般指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组织的宏观表现,通常以金相显微镜下的金相观察结果来表示。

在实际生产中,金相制样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用抛光法,二是用压痕法。

前者是用细砂纸磨去表面,将试样放在油中浸蚀。

然后将试样浸入腐蚀液中洛嵌续用砂纸磨削或抛光,直至露出金属本色。

后者是在磨削后用丙酮溶液浸蚀表面,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能直接反映出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组织状态和冶金质量等重要信息,是金属材料在热处理或其他工艺过程中必须检查的关键项目。

金相组织的分类金属的金相组织包括铁素体、珠光体和奥氏体三种主要组织。

铁素体是一种不能再分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片层状结构,它在钢中分布很广,但也是钢中最常见的组织,所以铁素体也是钢材组织观察和鉴定时最重要的一种。

珠光体是一种由许多片层组成的均匀组织,它是由奥氏体和少量珠光体构成的。

珠光体在钢中分布很广,但也有不均匀性,有些钢中珠光体的分布是由很多片层组成的,而有些则是由一个或几个片层组成的。

奥氏体是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物。

奥氏体在钢中分布很广,但也有不均匀性。

奥氏体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转变成珠光体或铁素体。

观察方法1金相观察应在淬火状态下进行,观察试样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缺陷,无锈蚀、缺损。

如发现有锈斑、腐蚀坑等缺陷时,应进行抛光处理。

2、对于钢材料的金相组织观察,一般应在正火状态下进行。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国标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国标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国标摘要:一、钢件感应淬火概述二、金相检验的重要性三、国标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标准四、检验流程与方法五、结果分析与评价六、应用实践与建议正文:一、钢件感应淬火概述钢件感应淬火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通过高速冷却的方式使钢件表面产生硬化,提高其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轴承、齿轮等制造业。

在钢件感应淬火过程中,金相组织的变化是评价淬火效果的关键。

因此,金相检验至关重要。

二、金相检验的重要性金相检验是对金属材料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等方面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钢件感应淬火后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可以评价淬火效果、判断产品质量,并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金相检验还能发现钢件中的缺陷,如过热、过烧、裂纹等,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三、国标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标准我国针对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T 1499.1-2012),对检验设备、试样制备、检验方法、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标准,金相检验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检验、硬度检验、拉伸试验等。

四、检验流程与方法1.光学显微镜检验:从钢件淬火层切取金相试样,经磨光、抛光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评定晶粒度、马氏体等级、残留奥氏体等。

2.硬度检验:在钢件淬火层表面用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评价硬度分布及硬化层深度。

3.拉伸试验:从钢件淬火层切取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

五、结果分析与评价根据金相检验结果,分析钢件感应淬火效果,评价产品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化层深度:判断淬火深度是否符合要求,硬化层厚度是否均匀。

2.金相组织:评价马氏体等级、晶粒度、残留奥氏体等组织参数,确保组织均匀、细密。

3.硬度分布:分析硬度分布规律,评价淬火硬度是否达到预期。

4.力学性能:测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指标,评价钢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六、应用实践与建议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检验流程进行金相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热处理质量的检验的方法

热处理质量的检验的方法

热处理质量的检验的方法热处理是指对金属、合金和其他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加热和冷却,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工艺。

在热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这篇文章将介绍热处理的质量检验方法。

1. 硬度测试硬度是热处理过程中评价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硬度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硬度测试方法有很多种,通常使用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等。

测试时需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法,测量试样的硬度值,根据硬度值判断试样的材料性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 金相检测金相检测主要是对试样中组织结构、晶粒大小、晶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金相检测是对热处理过程中是否出现组织缺陷、杂质以及合金成分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判断的重要方法。

金相检测的方法比较多,可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相变温度是金属材料热处理时很重要的中间过程,各种热处理工艺中,相变温度的选取非常关键。

相变温度检测是通过测量材料的开始相变温度和结束相变温度,来判断热处理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常用的相变温度检测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热差法、TG-DTA法和热电偶法。

4.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对材料合金成分进行检验的方法。

对于合金材料来说,合金成分对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有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

5. 残余应力检测残余应力是热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其大小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因此,需要对热处理过程中的残余应力进行检测。

常用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和频谱分析法等。

综上所述,以上五种方法是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

对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和材料,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铝及铝合金金相检验

铝及铝合金金相检验
4
目前四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铝合金的微观检验
1、试样的制备
取样
粗磨:锉刀锉平
细磨:砂纸
抛光 ❖ 粗抛( 转速500~600rpm)
❖ 精抛( 转速150~500rpm)
2、侵蚀剂的选择
根据合金成分、材料状态及检验目的选用侵蚀剂
5
目前五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6
目前六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热处理强化铝合金
固溶处理+时效处理
锻造铝合金 (LDXX) 硬铝合金(LYXX) 超硬铝合金(LCXX)
22
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主要组成相
杂质相 主要强化相
23
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主要组成相
杂质相
主要强化相
24
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LY12合金的金相组织
ZL103铸造态金相
13
目前十三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变质处理
❖ 变质处理:为提高Al-Si合金的综合性能,加入变质剂 ,改变硅的分布形状,使其呈点球状。
❖ 变质处理的类型:钠变质、磷变质、锶变质
❖ 变质不正常原因
变质不足是由于变质不完全,或部分变质失效所致变质后停留 时间过长引起变质效果衰退。
Al-Si二元合金状态图
❖ Al-Si二元相图(最简单的共晶型相图):在 577℃和含12.6%Si时:
❖ 二元共晶反应 L→α(Al)+ Si。 ❖ 在共晶温度(577℃),Si在固体Al中溶解度
为1.65%。室温时溶解度几乎为零。
10
目前十页\总数三十页\编于十点
铝硅合金基本组成相
❖ α(Al)-树枝状晶(基体) ❖ Si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淬火金相组织检验 征求意见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淬火金相组织检验 征求意见

一、概述中碳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是工程结构中常用的材料,经过淬火处理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检验是对淬火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碳钢的金相组织检验1. 金相组织检验的原理和方法金相组织检验是通过对淬火后的中碳钢试样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利用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功能和金相试样的腐蚀染色等技术手段对试样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

2. 中碳钢淬火后的金相组织特点中碳钢经过淬火处理后,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通常会出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等组织结构,金相组织检验可以清晰展现这些组织结构的形貌和分布情况。

3. 金相组织检验的意义对中碳钢进行金相组织检验有助于评定材料的淬火效果、组织均匀性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等指标,为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三、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金相组织检验1. 金相组织检验方法的改进由于中碳合金结构钢中存在着多种合金元素,其淬火后的组织结构复杂多样,传统的金相组织检验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地评定其组织情况。

需要结合扫描电镜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淬火后的中碳合金结构钢进行全面细致的金相组织检验。

2. 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金相组织特点中碳合金结构钢经过淬火处理后,其金相组织可能包括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多种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对钢材的性能影响巨大,金相组织检验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这些组织的形貌和分布规律。

3. 金相组织检验在中碳合金结构钢中的应用对中碳合金结构钢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可以为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定起到关键作用。

四、结论中碳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金相组织检验是对材料淬火效果和组织结构进行评定的重要手段,通过金相组织检验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组织特点和淬火效果,为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金相组织检验方法,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全面准确地评定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金相组织情况,为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金属材料金相检验

金属材料金相检验

金属材料金相检验导言:金相检验是对金属材料进行组织结构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的金相组织,可以了解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相含量以及存在的缺陷等信息。

本文将从金相检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金相检验的原理金相检验的原理是利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它可以放大样品的组织结构,使人眼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金属材料的晶粒、相和孔隙等微观结构。

金相显微镜通常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其中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金相检验仪器。

通过金相显微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组织特征和性能信息。

二、金相检验的方法1. 样品准备:金相检验的第一步是制备样品,通常需要将金属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试样,并进行粗磨和细磨处理,最后进行抛光以得到光滑的试样表面。

2. 腐蚀显色:为了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需要对试样进行腐蚀显色处理。

腐蚀液的选择根据金属材料的类型和需要观察的组织结构而定,常用的腐蚀液有酸性腐蚀液和碱性腐蚀液。

3. 显微观察:腐蚀显色后的试样可以放入金相显微镜中进行观察。

观察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保证观察到的结构清晰可见。

观察时可以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光源亮度和对比度等参数,使观察到的图像更加清晰。

4. 图像分析:观察到的金相图像可以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常用的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晶粒大小测量、相含量计算和颗粒分布分析等。

三、金相检验的应用金相检验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具体应用包括:1. 材料研究:金相检验可以用于研究金属材料的晶粒生长规律、相变行为和力学性能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金相组织,可以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性能变化规律。

2. 质量控制:金相检验可以用于对金属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估。

通过观察和分析金相组织,可以判断材料是否存在缺陷、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等。

3. 故障分析:金相检验可以用于对金属材料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

金相实验报告结果判定

金相实验报告结果判定

金相实验报告结果判定引言金相实验是金属材料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关于材料性能和质量的信息。

在金相实验中,结果的判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对材料的评价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金相实验结果的判定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我们首先对所研究的金属材料进行了标本制备。

通过切割、研磨和抛光等步骤,我们得到了一些平滑、干净的标本。

然后,我们在显微镜下对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通过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和焦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属标本的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拍照和记录。

结果判定金相实验的结果判定主要依据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

根据观察到的组织特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 组织形态: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可以描述为晶粒状、等轴晶状、柱状、片状等。

通过观察晶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我们可以评估材料的晶粒长大程度和晶界结构,进而判断材料的成分和制备工艺。

2. 晶体取向:金属材料的晶体取向可以描述为单晶、多晶或者具有特定的取向关系。

观察晶体的取向和排列方式,可以判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效果。

3. 相组成和相含量:金属材料中可能存在多种相,如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相的比例和分布,可以评估材料的相变过程、相稳定性和性能变化。

4. 缺陷和夹杂物:金属材料中常常存在一些缺陷和夹杂物,如晶间腐蚀、气孔、夹杂相等。

观察这些缺陷和夹杂物的形貌和分布,可以判断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质量。

结论通过对金相实验结果的判定,我们可以得出对金属材料性能和质量的评价。

根据组织结构的特征和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材料的成分、制备工艺和性能变化。

这对于金属材料的选择、加工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的判定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因此在进行金相实验结果判定时需要谨慎并结合相关的标准和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1. 张华. 金相实验技术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2. 高杰, 李斌, 张磊. 金相材料分析与实验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
标准汇编
一、金属材料综合检验方法GB/T4677.6—1984
金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方法截面金相法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5749一1995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
GB/T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二、钢铁材料检验方法
GB/T224一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
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
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4236一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6401—1986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
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
GB/T13305—1991奥氏体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13320—1991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
GB/T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GB/T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
GB/T16923—1997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6924—1997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GB/T18683—2002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YB/T130-1997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
YB/T153-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169一2000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YB/T4002—1991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03—1997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52—1991高镍铬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YB/T5127—1993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
YB/T5128—19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
三、合金材料检验方法
GB/T3246.1—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3246.2—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5168—1985两相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8755—1988钛及钛合金术语金相图谱
GB/T8756—1988锗晶体缺陷图谱
GB/T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
GB/T14999.1—1994高温合金棒材纵向低倍组织酸浸试验法
GB/T14999.2—1994高温合金横向低倍组织酸浸试验法
GB/T14999.3—1994高温合金棒材纵向断口试验法
GB/T14999.4—1994高温合金显微组织试验法
GB/T14999.5—1994高温合金低倍、高倍组织标准评级图谱
YB/T4093—1993GH4133B合金盘形锻件纵向低倍组织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