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课亲情之爱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3.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第1课时家的意味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内涵及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
2.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能力目标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的精神内涵及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的精神内涵。
难点对“孝”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汉字“家”的多种写法及与“家”相关的一些词语。
方式一:播放歌曲《回家》(王杰)。
教师导入:“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回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那么,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家的意味》。
方式二:多媒体播放视频《爱的表达式》。
教师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这个视频并不陌生,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
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母亲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
家,这个字我们是很熟悉的,但是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家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接下来的新课——《家的意味》。
探究一:生命的居所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教师点拨:(示例)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一片蓝天;家是一把遮风避雨的伞;家是一个让我们身心放松的安乐窝;等等。
1.什么是“家”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家庭的含义是什么?教师总结: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成员之间有多种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
家庭成员越多,家庭关系往往越复杂。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为主要任务的课程。
本课的主题是“师长情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会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他们开始从自我中心转向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但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对家庭的功能和父母的作用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去感受家庭的爱,理解父母的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让学生感受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关爱与付出。
3.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爱,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关爱与付出。
3.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爱,孝敬父母的情感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爱,理解父母的心。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案例、情境等。
2.教学视频:关于家庭的短片、歌曲等。
3.教学素材:典型案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家庭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庭的温暖,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关爱与付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孝敬父母,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7.1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与同伴、老师的相处中,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处理其他社会关系时,也能够运用家庭和谐的理念,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6.长远影响: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观念的树立将对他们的性格、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生掌握了家庭沟通技巧,有助于解决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家庭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应及时、具体,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肯定。
-针对学生在测试和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使其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家庭责任感,提升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增进亲情,促进家庭和谐。
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懂得感恩与回报,关爱家人,传承优良家风。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家庭关系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我将加强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在家庭沟通技巧方面的不足,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将尝试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关爱家人,传承优良家风。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人教版初中一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家的意味”,主要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会家庭的亲情之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家庭亲情的体会也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家庭观念为基础,通过引导、讨论、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庭,体验家庭亲情之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知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
2.让学生体会家庭的亲情之爱,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支持和陪伴。
3.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情,增强家庭观念,提高家庭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之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会家庭的亲情之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亲情之爱。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体会家庭的亲情之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家庭情境,如全家福、家庭聚会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对图片感想和设想,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2、说一说在今后的生活中, 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教师小结:孝的精神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人心中父慈子孝、孝亲敬长的重要家庭文化。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总结孝亲敬长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对重点、难点的把握。
1、家庭是由关系、关系或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
3、家是我们;
4、家是、的生活共同体,是、、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6、尽孝在。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表达孝敬之心。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预习检测题,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做到初步熟知本课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
教师活动:展示春运的图片
提问: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 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小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家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谈春运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家对于中国人的非凡意义。
探究五:
教师活动: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风格,而家的深厚意味和不同风格主要表现在家规、家训上,下面让我来看几则家规、家训。
提问:1、结合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
《家的意味》教案一、教学内容《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2、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行为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知识目标知道——知道家庭的含义。
了解——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
懂得——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难点:孝亲敬长的原因与做法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家的意味课标要求1.2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
2.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家对我们的意义。
(2)应用: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懂得家的涵义;懂得尽孝在当下,要用实际行动尽孝。
教学方法案列分析法、合作探允法。
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通过收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2.情景分析法:结合身边孝亲敬长的实例,懂得在日常生活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家的味道》讲授新课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有的人说家是地域,有的人说家是住所,有的人说家是一群人,有的人说家是吃饭的地方。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眼中的“家”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家有广义和狭义Z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屮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这些是广义上的家。
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
一般來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节家的意味一、生命的居所L什么是家庭?(熟读)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那么,我们的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2页的“相关链接”。
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活动二:问题探究2015年6月9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
汪宝桂、刘世昌、刘聪玲等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崇尚家庭美徳、注重家庭教育,悉心建设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用优良家风涵养子女心灵,用言传身教促进子女成长。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
家的意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七年级(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家庭的哪些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3.阅读感悟(教材P73)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读完后的感受。
提示:有房子不等于有家;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亲人在家就在……教师总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
7.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思路】课标分析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编排。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刻认识到父母无私关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增进与父母长辈的感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学法指导为了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导学生讲体会、谈感受、说感悟;在课外,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制订方案、落实行动。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热烈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并将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情感化作课堂外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第一课时 家的意味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课时家的意味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明白家的重要,增进亲情之爱。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家的意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明白家的重要性,从而增进亲情之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对家庭的关系和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对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家庭的意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明白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进亲情之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学会与家人沟通,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家的概念和意义。
2.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亲情之爱。
3.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温暖,增进亲情之爱。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家庭观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对家庭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素材,如家庭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讨论话题,如家庭的意义、家庭关系处理等。
3.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4.准备板书设计,突出家的意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讨论话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活动,体验家庭的意义。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
3.在课后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拓展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未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加强家庭法律知识的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孝敬父母的小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孝敬的意义。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如孝敬父母的行为,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亲情之爱。
-实验:开展家庭关系实验,如保持一天不与家人交流,让学生体会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游戏:设计有关家庭和亲情的游戏,如“亲情接力”,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亲情之爱。
1.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本节课以家庭为主题,学生们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家庭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通过讲述家庭亲情故事、分享个人经历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亲情之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尊敬长辈,弘扬传统美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
家的意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家庭的组织依据
2.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家庭的重要性)
3.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孝亲敬长的原因)
5.如何孝亲敬长?
能力目标: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庭,明白自己的家庭组织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家庭对于自己的意义,爱家爱父母,珍惜亲情,感受亲情,呵护亲情
二、教学重点:明白自己的家庭现状,学会珍惜家庭,孝亲敬长
三、教学难点:重新感受家庭,去呵护家庭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预习案、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
5. 对于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全班学生共同提高。
6. 对于学生的作业中表现出优秀表现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7. 对于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
过程:
讲解家庭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家庭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家庭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关系和亲情之爱。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家庭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家庭关系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 家庭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
3. 家庭的作用
-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摇篮,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 家庭是情感交流的中心,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和理解。
- 家庭是社会化个体的基本单位,教育个体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4. 亲情之爱
- 亲情之爱是家庭中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表现。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庭和亲情之爱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
家的意味课题:家的意味课型:新课 1 课时累计课时数: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家庭的含义,家对个人的意义;理解中国的家庭文化及精神内涵。
2、能力目标:知道尽孝应在当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家对一个人的意义教学难点中国家庭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案个性修改一. 复习提问二.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震撼。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暖、温馨的家。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那么,什么是家庭?今天让我们体会《家的意味》。
三. 新课(一)、学案引导、合作学习1、家的含义、家对一个人的意义;2、家的功能有哪些?3、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内涵?4、如何孝亲敬长?学生分成四组:超级组、赢家组、创新组、必胜组,讨论归纳,并分别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讲解。
(二)聚焦主题,共同探究1、生命的居所活动1、我眼中的家:(1)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2)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
例: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什么是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活动2,学生阅读课本72页,多媒体显示:说一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课亲情之爱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3.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第1课时家的意味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内涵及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
2.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能力目标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的精神内涵及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的精神内涵。
难点对“孝〞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汉字“家〞的多种写法及与“家〞相关的一些词语。
方式一:播放歌曲?回家?(王杰)。
教师导入:“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回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那么,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家的意味?。
方式二:多媒体播放视频?爱的表达式?。
教师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这个视频并不陌生,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
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母亲承当着相夫教子的责任。
家,这个字我们是很熟悉的,但是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家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接下来的新课——?家的意味?。
探究一:生命的居所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教师点拨:(例如)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一片蓝天;家是一把遮风避雨的伞;家是一个让我们身心放松的安乐窝;等等。
1.什么是“家〞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家庭的含义是什么?教师总结: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成员之间有多种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
家庭成员越多,家庭关系往往越复杂。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
7.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视频《我想有个家》。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探究——家的意味。
(一)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用一个比喻描述。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例如,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而舒适。
(小组讨论)探究二:家的定义(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什么是家庭?(3)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3)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故事(1)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
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孝亲敬长探究四: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答:眼神和急匆匆的脚步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1)家的内涵?探究五: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等。
小结: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看看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作为一个中学生明白在中国文化当中这种家庭我们应该如何做的更好?1.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课件20:颖考叔见郑庄公师: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思路】课标分析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编排。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刻认识到父母无私关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增进与父母长辈的感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学法指导为了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导学生讲体会、谈感受、说感悟;在课外,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制订方案、落实行动。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热烈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并将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情感化作课堂外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
(3)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
(3)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难点: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教学方法】(1)教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图片及相关人物故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枝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梦想甚至为我们起好了名字。
(请2~3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名字的含义)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父母对我们深切的爱。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那么,什么是家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自学互研(1)自主学习:认真熟读教材P71-75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部分内容,并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
(2)合作讨论:各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
(3)小组要求:学习组长、政治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生命的居所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2015年6月9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
汪宝桂、刘世昌、刘聪玲等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教育,悉心建设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用优良家风涵养子女心灵,用言传身教促进子女成长。
在全社会公开发布他们的事迹,对于引导人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1)家的含义是什么?(2)我爱我家: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你认为家意味着什么?(3)感受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
你认为家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班级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家意味着:①家是生命的居所。
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④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家庭最大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知识点二中国人的“家”多媒体展示新、旧两首《游子吟》,请学生自读下面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游子吟新编老爸手中钱,儿子身上花,临行迟迟给,意恐进网吧。
问题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新、旧两首《游子吟》的感受。
(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3)如何孝亲敬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这两首诗均表达了父母的关爱,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对自己品行的关注。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我们要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做到孝亲敬长我们要懂得:尊敬、倾听、感恩。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1.孝亲敬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
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网络构建课外拓展新“24孝”行动标准0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0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0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04.亲自给父母做饭。
0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0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0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0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0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当堂演练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A )A.教育功能B.抚育和赡养功能C.人口生产功能D.消费功能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B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
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
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 D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 C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百善孝为先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不学礼无以立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略。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