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地理大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发布日期:2007/1/20 来源:[CEN论坛] 作者:[gaowei198112] 浏览:[ 4590] 评论:
[ 0] 字体:大中小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西方航线的开辟(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519年,麦哲伦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
一、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1、经济矛盾激化。
15世纪末16世纪初,封建制度内在矛盾加深,一方面货币地租盛行并取代劳役地租使得农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使得农奴制趋于瓦解,并最终导致领地经济衰败和封建贵族破产,另一方面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在不断的分化,这一切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加深了封建制度的危机,统治阶级为摆脱困境、增加金银收入,于是鼓励探险活动。
2、贸易危机。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53年征服了近东,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在海上进行劫掠活动从而控制了地中海商道,同时由埃及、红海通往印度的道路被阿拉伯人独占。
而在15世纪后半期,人口再次增长(见表1、2),市场的复兴促使人们加快了为将商业扩展到欧洲大陆以外以进行的探索,这就迫使欧洲商人探寻直通东方的航路,以摆脱贸易危机(英国绒面呢的出口在15世纪中叶的确稍有上升,但在同一世纪的最后2 5年里再度上升后便又下降了。
英国的进口酒下降了。
马赛、热那亚和迪埃普等个别城市所特有的统计数字都显示出同一模式。
它们显示贸易量在14世纪和15世纪的上半叶是下降的,而在15世纪下半叶贸易开始了复苏。
(《西方世界的兴起》)15世纪下半叶南欧显然处于衰退之中,如维拉所记录的,如加泰罗尼亚的贸易只占其早先贸易量的五分之一。
(《西方世界的兴起》)以上两段话看起来似乎有矛盾)。
3、对贵金属的需求。
1300-1450年,旧金矿、银矿产量逐渐减少,大量的金银因为与东方贸易的巨额逆差而外流。
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的增加。
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1、促进了欧洲殖民者的海外扩张,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世界市场的出现。
地理大发现之后的300年间,西欧的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大洲,把欧洲原有的区域性市场同亚洲、美洲和非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性市场联结起来,出现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促进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东西方贸易联系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区。
意大利的贸易中心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取代(威尼斯人的贸易确实在14世纪下降了,虽则在15世纪有所恢复,但在这一世纪中叶以后又开始下降。
(《西方世界的兴起》))。
安特卫普在16世纪中期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7世纪,阿姆斯特丹取代了安特卫普的地位(中古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一直在地理上把持着中西贸易的垄断,而这种局面在16世纪初期遭到葡萄牙人的挑战。
葡萄牙的海员试图在武力保护下改变传统的航线,从大西洋水域推进到印度。
这一最早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似乎有矛盾),直到17世纪,荷兰不是用暴力而是依靠船舶和经济组织这两方面的效率改进而引起的价格竞争才摧垮了威尼斯在奢侈品贸易中的优势)。
18世纪伦敦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4、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合伙制的推广;特权公司(新兴的国家为了获取直接的利益,采取了出卖特权给私人企业的方式,代理行和特许公司随之发展起来)的出现;特许公司(16-17世纪,政府用特权交换利益的典型形式,也是荷兰和英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一类是契约公司,另一类是早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股份公司的出现(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5、促成商业革命的发生
(1)商业革命的酝酿
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在地中海沿的意大利诸邦,各种商业关系的发展已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A、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欧洲贸易区从11世纪开始,伴随着西欧在东欧平原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殖民活动,以及十字军在地中海区域的进展,商业交流的地理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
B、竞争制度的安排。
13世纪,城市贵族制定鼓励商业的政策。
在吸收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封建法律的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
与此同时,西欧各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机构,培养出大批的司法官员和律师,为法律的贯彻执行提供组织保证。
C、商业技巧的创新。
钱币业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成为日后金融业的先驱;“记账与划账”的结算制度逐渐成型,它使债权和债务相互抵充;出现了汇票;有了分摊风险的方法,如委托制和合伙制的雏形;保险业也初露端倪。
不过,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所提供的契机,这场革命很难说要在何时才能真正发生。
(2)商业革命的发生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
由于影响商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增对,这一时期的投机盛行;16世纪在安特卫普出现了近代的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随后在西欧各国都迅速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新型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6、价格革命。
(1)价格革命的表现
价格的持续上升除了战争或灾年等原因发生价格的暂时波动外,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
1375年由于瘟疫的影响,物价在短时期内出现剧烈的波动,但这一年之后,价格水平的起伏不明显,而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价格下跌一直持续到1 6世纪(诺斯、托马斯指出1375年之后的价格下降与人均货币存量增长导致价格上升之间有矛盾。
14、15世纪西班牙一再发生鼠疫(1358、1362-1363、1371、1381、1396、1 397、1410、1429、1439、1448、1465-1466、1476、1483、1486、1493-1494、1497),
与14世纪的鼠疫相对应,欧洲人口在1300年后持续下降,一直到1450年出现回升(见表1、2),在人口下降,人均货币存量上升的同时,价格却在下降。
诺斯与托马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硬币从北欧外流到南欧最后到假想的东欧。
不能理解。
此外,《欧洲剑桥经济史》认为1450-1500年间,价格缓慢上涨了大约50%,每年大致上涨了1%,并为时常使价格走向发生转换的明显的周期运动所打断,但在长期价格上,上涨的趋势无可否认。
这与正文有矛盾)。
从1261-1500年,实际工资上升了将近30%(菲尔普斯-布朗和霍普金斯:《七个世纪的消费品价格,与建筑工的工资率比较》,转载自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上涨,前后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在长时段中,价格运动包括四个阶段:15世纪价格下降(确切的说是停滞)这句话与注释1中的话有矛盾;1 6-17世纪价格节节攀升;随后又逐渐回落,直到1720-1750年间为止;最后是18世纪通胀卷土重来。
根据以白银表示的价格,长期趋势运动方向的逆转在欧洲南部处于159 0-1600年间,在欧洲北部处于1620-1630年间,或许甚至直到1650年。
从16世纪到1 8世纪黄金、白银的名义价格一直在上升,为什么?),涉及到工农业的全部商品。
价格的绝对水平的提高(西欧的总价格水平1600年比1500年高达200-300%)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差距扩大是如此重要,以至这个时代被称作“价格革命”。
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末比该世纪初价格高3.4倍。
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农产品,西班牙的谷物价格从16世纪末上涨了4倍,一般说来,当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要比工业产品更高一些。
法国、英国、德国的物价从16世纪中期开始,也平均上涨了1-1.5倍。
在英国,商品价格平均提高155%,在法国,商品的价格提高120%,荷兰的纺织城市莱顿商品价格提高200%,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的价格近乎翻了一番。
对价格革命的质疑价格水平在世纪里翻一番的年增长率只有0.72%,按近代标准这是一种非常温和的价格上涨,但在16世纪人们普遍明显的感受到价格在上升。
(笔者的解释:商品价格的上升要快于工资的上升,英国的地租指数是所有价格中增长最迅速的,提高了500%以上(希尔斯克:《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第四卷;菲尔普斯-布朗和霍普金斯:《工资-地租和价格:十六世纪人口压力的证据》;克里奇:《1540年至
1640年地租的变动》。
转引自《西方世界的兴起》);农产品价格是次最高的,而工资和工业品价格上升的幅度要小得多了(菲尔普斯-布朗和霍普金斯:《七个世纪的消费品价格,与建筑工的工资率比较》,转载自《西方世界的兴起》),法国的地租在这个世纪中似乎增加了38%,而劳工工资只增长了13%)
(2)价格革命的原因
货币数量论第一次用货币数量论对“价格革命”进行解释的是阿斯佩库埃塔?德?纳瓦罗,他在1556年提出这一观点。
1568年,法国政治思想家让?波丹(让?博丹:《对马莱斯特罗特谈奢侈物价高昂及其补救办法的答复》(1568))也指出,金银过多的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
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较为精致阐述的是美国经济史学家E.J.汉密尔顿,他从货币数量说的角度研究了大量统计资料,认为16世纪金银输入量的增大和商品价格的上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洲金银是西班牙“价格革命”的主要原因。
亚历山大?夏贝尔也支持货币数量论,即价格的上涨部分应归因于货币量的增加,一方面是欧洲新开发的银矿铸造的货币,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是从新大陆进口的白银,据官方估计的数字,1521-1600年从美洲运到西班牙的白银有1.8万吨,黄金200吨,如果加上走私等因素,流入西班牙的金银估计是此数的两倍。
从15世纪末到1 6世纪末,全欧洲黄金储量由55万公斤上升到119.2万公斤;白银储量由700万公斤上升到2140万公斤(高德步、王珏在《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认为,1500-1650年,仅由美洲流入的金银就使得欧洲黄金的总存量几乎增加了5%左右,白银的存量几乎增加了50%。
这两种说法相差很大),尽管由于与东方贸易的入超流失了一部分金银,尤其是白银,但毫无疑问,16世纪欧洲的贵金属存量显著增加了。
对货币数量说的质疑蔡正平在《论“价格革命”的真正动因》(重庆商学院学报1 998(4))对货币数量提出了质疑,理由如下:
A、价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商品量和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贵金属量之间的单纯数量比例关系所决定(这种说法显然缺乏解释力,不能轻视商品量和贵金属量之间的单纯数量比例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B、金属货币有储藏手段职能,多余货币可退出流通保持物价稳定(对于贵金属退
出流通在贵金属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可能不可行)。
作者的以上两个原因显然解释力不强,但是在分析西班牙“价格革命”的原因时给出了一个貌似充分的理由:1580-1626年运入西班牙的金银中,除去流往近东、远东、北欧、意大利等地部分,西班牙所得到的不足五分之一。
西班牙比任何国家得到的金属都多,而在国内商业流通方面却缺少黄金,一直苦于货币不足(作者用物价下降时的资料(见长时段价格运动趋势)来质疑16世纪初的价格上升,显然不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早期,葡萄牙每年运到澳门的白银在6千至3万公斤之间,还有大量白银直接从新大陆运往远东和南洋)。
同时,作者用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有差异(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高于工业品,工业品价格上升幅度低于原材料)来质疑货币数量说(宋国青已经论证了发生通货膨胀时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最大,但是货币贬值应该导致价格的同比例上升,这是不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情况呢?)。
如果说上述的理由都有些勉强,那么作者描述的如下史实则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物价的涨落与金银输入的时间和数量不一致。
西班牙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而金银流入西班牙是从16世纪中叶才开迅速扩大,16世纪90年代到17世纪初期形成高潮(这与这一时期西班牙“苦于货币不足”导致价格下降的描述有冲突。
而且从图1中可以看出,尽管16世纪初西班牙价格指数在上升,但是其上升速度比较慢,而从16世纪开始价格开始加速上升),英国的情况也表明,物价上涨先于金银大量输入。
作者最后举了一个反例:17、18世纪美洲金银仍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欧,但这个时期西欧的物价却并未随之上涨(作者犯了一个错误,18世纪西欧再次发生了通货膨胀,但是17世纪中期的价格下降和金银输入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商业的繁荣夏继果在《英国“价格革命”探析》(齐鲁学刊,1994(5))中认为由于商业的繁荣导致社会需求大量增加,由于供求失衡而造成物价上升是“价格革命”的根本原因。
西班牙对进口的垄断导致国际贸易量的增长(西班牙条银进口的上升提高了当地的价格,使出售商品和劳务变得有吸引力而购买商品则相对没有吸引力。
(《西方世界的兴起》)这句话有问题),西班牙购买军队、武器和奢侈品,而靠将得自新大陆的窖藏的白银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来结算。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蔡正平在《论“价格革命”的真正动因》中质疑货币数量说
的同时,认为16世纪初的商品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导致“价格革命”的真正原因,其理由如下:
A、自足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产品价格多呈现上升趋势。
B、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迅速增加,人口结构发生变动(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增加)。
C、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兴起刺激了工业原料生产的发展。
作者特别对西班牙物价上涨作出了解释:
A、西班牙最开始就享受了地理大发现的社会经济效益,商路的改变使它兴起的商业及港口城镇及其繁荣,国际贸易发达,商品流通迅速。
B、西班牙除工商人口外,还拥有极为庞大的不事生产的寄生人口,使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大大增加。
C、西班牙商人为追求高额利润往往不顾国内需求而将商品输往美洲(包括粮食),从而加剧了国内粮食的供给紧张。
人口增加东有在《西欧的“价格革命”》(价格月刊,1995(3))中认为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到动力价格下降是实际工资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表1、2,16世纪的人口相对于14、15世纪确实增加了,似乎有道理)。
人口增加的同时加上货币贬值,从而导致地租上涨。
记账货币的贬值、战争、自然灾害
(3)价格革命的后果
“价格革命”对西欧社会各个不同的阶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由于日用消费品的价格猛涨,工资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在此期间雇佣工人的实际工资大为下降。
在英国,16世纪的商品价格平均上升了155%,而工资只提高30%,同时期的法国,商品的价格提高
120%,工资只提高24%,使得工人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手工工场主获得双重利益;商人得以发财致富;租地农场主和富裕农民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受损,贫苦农民生计困难。
“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这是中古时代受到新科学观念(地圆说)的鼓舞,某些当事者和探险家为寻求财富(黄金)的欲望所驱策,而产生的历史事件。
主要有: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1498年达伽马开辟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以及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航行抵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带等。
14.15世纪时,欧洲各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迫切要求向海外寻找市场和原料产地。
但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从地中海经过红海向印度洋航路又在阿拉伯人手中。
为了扩展商业和殖民活动,这些国家积极鼓励航海活动,开辟新航路。
其次,欧洲商人和航海家对黄金的贪欲是促成地理大发现的另一原因。
此外,西班牙、葡萄牙都位于欧洲突出于大西洋的地区,地理位置也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殖民掠夺,导致西欧发生“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