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小学数学卷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试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林丽君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林丽君发布时间:2021-07-05T10:41:55.83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作者:林丽君[导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小学的教育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学校通过模拟生动形象的各类生活情景来增强小学生对教学学习的生活体验。
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需要只会学习的人,而是需要全方面发展的“贤人”。
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倡导人们能将在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林丽君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小学【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小学的教育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学校通过模拟生动形象的各类生活情景来增强小学生对教学学习的生活体验。
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需要只会学习的人,而是需要全方面发展的“贤人”。
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倡导人们能将在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12-01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门科学,小学数学教学时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接触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人和物,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经验,升华成数学知识,课堂上启发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的良好氛围。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一)数学生活化教学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的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象思维有“透视”作用,和抽象思维互补、共振。
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就是生活中的再认,概念从生活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得出,最后再回归现实。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
利用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很想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等特点,加强数学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数学。
试题小学数学卷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试
试题小学数学卷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试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初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
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片面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数学概念产生了一些误解;另一种现象是片面强调数学化,过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严重脱节。
那么,如何处理生活化与数学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生活化、数学化不应该成为完全对立的两极,而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生活化、数学化的完美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生活中的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社会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
若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便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悟知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1.课前孕伏,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对小学生而言,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能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他们就会感到数学原来是那么地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地浅显易懂。
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论题: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姓名:李吉超地址:倘甸镇海子小学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寻甸县倘甸镇海子小学:李吉超)内容提要: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寻找数学素材。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合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形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最终深刻地理解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问题来源生活生活经验丰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去学习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践中寻找数学题材。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合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最终深刻地理解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感受数学有趣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或有心理意义的学习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应处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要努力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有“我要学”的愿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加生动、实际地理解数学知识,是每个数学老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和应用。
在教学相等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如同学们饮料的瓶瓶罐罐、食物的重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相等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概念。
二、利用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学游戏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而且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款数学题闯关游戏,要求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的还需要通过各种关卡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在游戏中享受到快乐,又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三、利用实际活动进行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活动,如野外考察、实地勘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测量小草坪的面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计算出小草坪的面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这种实际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外的数学学习环境。
利用幻灯片、图片、视频、数学实物模型等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也可以利用校园环境中的景物,如图书馆、操场、实验室等来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计划
《小学数学教课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理念浸透到了讲堂教课的每一个角落,教师思虑着新的切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课风格和教课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想习惯。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质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说与应用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存心义的、富裕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察看、实验、猜想、考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
”正是这样,我们进行多种新课改的试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式学习、问题情形导入、数学识题生活化、数学教课活动化努力使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每一堂数学课。
但是,在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中,在我们的平常数学教课活动中我们常常碰到的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在上《长方形的面积》教课过程中,创建了学生喜爱的贺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过丈量、合作、实践等方式研究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充足表现了数学教课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仿佛十全十美。
但是课后从学生数学知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唯目标的达成状况来看,明显没有到位,特别是过程与方法。
于是,我们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思索、研究,难免生疑:“为何要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何要丈量长方形的长、宽?”这些在学生眼中“未达成的知识”,却被老师简单地以为是“已达成的知识”而忽视了,使学生直接超越了将实质问题提炼成数学识题的数学化过程,失掉了对数学识题再发现、再创建的时机。
这就要讨教师要注意把“已达成的知识”复原成“未达成的知识”来教,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识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识题的生成过程,并据此主动地研究、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堂课中教师能否创建了现真相境、讲堂氛围能否活跃、用了多媒体没有,变为了要点,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变得无关紧要起来。
跟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新理念的实践、新技术的运用,讲堂活跃起来了,学生的踊跃性被调换起来了。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和数学问题的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在数与代数的初步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购物清单、分配物品等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素材。
生动形象的教具和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小球、积木等教具进行数学运算和几何图形的拼装,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帮助和分享经验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
数学游戏和竞赛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挑战,并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提高数学成绩。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和探索的兴趣。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示例,让他们观察、思考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点,自主发现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数学教学中,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教学生活化,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不仅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计算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口头解答、收集他们的作品等方式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应该包括结合生活实际、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素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7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7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7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不属于小学空间几何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证明几何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注重逻辑推理3.“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概念是属于()关系。
正确答案:属种4.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正确答案:反馈环节5.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正确答案:甄别价值6.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等。
正确答案:状态7.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
正确答案:表象8.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的过程。
正确答案:建构9.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学习为起点的。
正确答案:认数10.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客观性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好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刺激学生的参与。
()T√2.小学的几何属于一种论证几何。
()F×3.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T√4.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称之为运算方法。
()F×5.作为教育的数学是一门经过专门加工的数学。
()T√主观题三、填空题(共2题,共24分)1.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包括、、以及“实验法”、“练习法”等。
空1:叙述式讲解法空2:启发式谈话法空3:演示法2.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空1:切近儿童生活空2:强化过程体验空3:注意探究发现四、简答题(共3题,共36分)1.简述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题分值:12分)答: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注重问题解决;第二,注重数学应用;第三,注重数学交流;第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㊀㊀㊀㊀114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2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源于生活,服务生活㊀㊀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Һ江雪英㊀(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新天地分校,福建㊀邵武㊀354000)㊀㊀ʌ摘要ɔ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的魅力,不断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认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因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所以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一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的道理.(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因为数学知识点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便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去解决问题.这样长而久之便会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去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偏离生活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过一个观点,即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设定生活化教学目标的时候过分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未凸显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我们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随堂课教学与精心设计的公开课不管是在内容教学上,还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在设计公开课的时候非常注重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在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点学习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这样难以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无法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资源开发不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深入挖掘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导致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缺乏新颖,甚至是照搬别人的生活化教学案例,从而导致整个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依然枯燥生硬,不利于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三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便是多姿多彩的,而数学本身又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因此,若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生活化的韵味,这不仅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能帮助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针对 得数为8的加法 的例题教学中,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例如 同学们知道学校有哪些兴趣小组吗 你对哪个兴趣小组最感兴趣呢 .以上问题看似与例题无关,但却能打开学生的话题,由此将极大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后,教师继续提问道: 小明参加了学校的游泳兴趣班,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的训练成效. 看似简单的问答,实则却是基于校园生活的实际生活话题,故能让学生倍感亲切,进而也愿意积极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之中.(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氛围虽然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简单,复杂的知识点较少,但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常常难以深刻地理解一些数学内容,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㊀㊀㊀115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2例如,在学习 加减法 中 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便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例如,在一个花园中总共种了两行树,第一行有8棵,第二行有6棵,那么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了几棵树呢?这个生活化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开始进入思考的状态,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计算,学生学会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例如,当进行 垂线认知 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在导入阶段引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基于校门前有两条呈垂直状态分布的街道,分别为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来表示两条街道的位置关系.基于此,学生得出两种答案:一为 + 形,二为竖线上一横但彼此不相交.之所以会得出以上两种结论,经分析后发现,问题是出现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上.由于数学中的直线毕竟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较大出入,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商业街不可能延伸至校内,故两条线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交.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并不符合学生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当选取学生易接受的生活事例.(三)选取生活化教学内容,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离不开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通过合理地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不仅仅只是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例如,在学习 测量活动 这节内容时,教师可试着问学生是否有骑过自行车,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骑过自行车.于是,教师又开始提问: 那么你们是否有留意过自行车的前后齿轮各有多少个呢? 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有注意过,于是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自行车的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分别数一数齿轮的个数,然后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教授给他们,这样前齿轮转动一圈的长度就好像是链条走过的长度,而后齿轮也会走过相应的长度.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几种非常常见的自行车齿轮的结构,整个过程学生们都感觉非常的轻松和开心.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自行车更好骑呢? 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都开始举手示意,有的学生说: 当自行车的前轮大㊁后轮小的时候最省距离,但是比较费力,如果前轮小㊁后轮大,这样最省力,但费距离. 教师对这个学生的回答非常赞同,并向学生问道: 你们以后知道怎么样选择自行车了吗? 教师通过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测量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四)打造生活化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并对实际生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教师合理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知识大胆质疑数学课堂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学习 按比例分配 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合理地将体育课中教师分球的实例结合起来,如教师总共有14个球,想要分给班上的男㊁女同学进行练习,试问应该怎样分才合理呢?有的同学回答说: 男女生各分7个球. 但是,这种说法有的男同学不同意,认为男生多㊁女生少,而平均分就显得不公平.这时另一个同学便回答说: 按照男㊁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应该多分,人数少的少分. 这时,教师再追问道: 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分,可有什么依据呢? 然而,部分预习过该节课教学内容的学生便回答出: 可按照男㊁女生的人数之比来进行分配,这样便显得公平合理了.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问题探究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㊂(五)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数学水平因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讲解重点的知识,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教师常常会选择预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这时为了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尽量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 小数乘法 这部分内容时候,教师可将详细的计算方法讲解给学生,而为了提高学生计算小学乘法的准确度,教师便可以适当地预留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买菜时,蔬菜的单价和数量,再帮助家长计算出总共需要花费的费用.由于这种课后作业形式较为新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总之,数学是一门蕴藏着丰富知识点的学科,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ʌ参考文献ɔ[1]胡芸.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考试周刊,2018(29):99-100.[2]张晓东.贴近生活,突破传统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略谈[J].新课程(上),2017(2):78-79.[3]谭玉琼.多措并举,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效[J].神州,2018(2):188.[4]沈凯莉.基于学习主题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以五年级上下册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56-57.[5]李建明.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8):12-13.[6]辛玉涵.数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9):130-131.[7]代红,高治萍.STEAM理念引领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生家校时间管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安徽教育科研,2019(8).。
基于单元评价的试卷命题设计策略——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
2021·03单元试卷是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评价目标,基于“基础性”“生活化”“过程性”“融合性”等要求方面,进行命题设计,以发挥试卷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摘要关键词单元评价;试卷命题;基础性;生活化;过程性;融合性;应用能力所谓单元试卷,是指单元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命题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综合应用单元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试卷,是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单元试卷设计中,教师多是充当命题的“搬运工”,存在试题理念守旧、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单元试卷的价值降低,培育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功能受限。
“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的评价目标是在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灵活应用,加强图形之间的沟通和转化能力。
通过图形的转化或分割,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或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命题,实现其单元评价目标。
一、基于知识的“基础性”,体现试题层次理解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是“多边形面积”单元学习的知识基础。
以往教师们为了“夯实基础”,在单元试卷命题时,会把着力点放在“计算图形的面积”上。
显然,这种命题仅停留于学生对公式的简单运用上,其效果属于“机械记忆”,而未达到公式的“灵活应用”。
这样的命题势必使学生沦为“刷题利器”,学生怨声载道,收效甚微。
在考查学生单元基础知识时,教师可将命题设计植根于单元架构之中,以多边形面积计算为“架”,活用公式为“魂”,以实现“到位”而不“越位”。
【例1】如图1所示,在一组平行线间画以下四个图形,且每个图形的底边都相等。
你能根据图形面积公式,判断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图1这道命题设计,教师把握了“没有基础是不行的,只有基础是不够的”的原则。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理解,缺少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入,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教育,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需要采用一些生活化的策略。
一、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二、生活情境教学生活情境教学是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感知和探索数学知识。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通过食物、游戏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进行实际操作。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家具、绘制图案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几何的美妙和实用性。
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在教授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各种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教授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各种图形的属性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各种图形。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知识更生动、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数学实验,在学生中引起探究的兴趣。
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发现各种图形的特点。
在学习数学定律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定律的神奇和实用性。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以生活为基础,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下面介绍一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1. 掌握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等,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数学知识。
2. 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举实例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地标建筑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3. 引导探究和合作学习: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实践和应用:生活化教学要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可以通过购物、做饭等实际情境来进行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音频等方式展示数学概念和问题,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几何图形的构造过程,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数学练习等。
6. 课外拓展活动: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课外生活中去。
比如组织数学趣味竞赛、数学实验室活动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1一、试题分析本次数学试题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全册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
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
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但有少数题目对中下等学生来说稍微难了些。
二、答卷分析①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好。
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
②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③本次试卷有些题目比较灵活,与平时的练习形式有些差异,而学生由于学得不够灵活,不能了解题目的要求,使分数丢掉。
另外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部分学生得分率偏底。
考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
具体分析失分较多的题目:1、填空第5、8、9题分值较大,学生失分较多。
第5题:根据○×□=520,直接填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1)(○×4)×(□÷4)= (2)(○×2)×(□×2)=(3)○×(□÷8)= (4)(○÷4)×(□÷2)=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在变,积如何变化;两个因数同时在变,积如何变化;一个因数在变,另一个因数如何变化才能使积不变。
我个人认为这道题出的非常好,试题中反映了符号化思想,但对于中下等的学生来说稍微难了些,主要是因为平常练习中给出的因数都是用具体的数表示的,而这里是用符号代替了具体的数,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题意,所以失分较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的差异,教师往往会感到教学难度较大。
因此,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以故事、游戏、实际问题为主线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利用故事、游戏、实际问题作为主线,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场景相融合,例如:1.教学题目:苏珊有5个苹果,她吃掉了2个,请问她还有几个苹果?生活情景:小朋友们一起玩苹果吃掉俱乐部,其中每人分到5个苹果,其中苏珊吃掉了2个苹果,剩下几个苹果要重新分配?2.教学题目: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孩有2个手,一共有多少只手?生活情景:小朋友们在玩抓手游戏,每个小孩有2只手,那么一共有几只手?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使用实物教具通过使用实物教具来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多么有趣和实用,比如:1.使用小球或糖果模拟加减运算,能够一目了然。
2.使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让小朋友们将颜色相同、形状相同的图案用相同的方式组合起来,来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概念。
通过实物教具的使用,能够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抽象概念,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物,从而收获丰硕的教学效果。
三、快乐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快乐是很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比如,将数学学习与音乐、舞蹈相结合,通过学唱数学歌曲,学跳数学舞蹈等方式,帮助小学生轻松地学习有趣的数学。
四、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做一些数学游戏,提高数学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布置一些小组竞赛作业来激发小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合作精神;配合电子设备和多媒体设施,增加学习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和可行性。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 A准备原则B活动原则C个别适应的原则D需要原则2.不属于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的是()。
A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B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C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是建立在计算之上的D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3.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A概念B图像C性质D表象5.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A基础性B普及性C科学性D发展性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等等的特征。
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D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7.概念与词汇的关系是()关系。
A一一对应B内容与形式C内涵与外延D抽象与概括8.以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量化的评价C表现性评价D质性的评价9.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B探索-发现式策略CHandson活动策略D照本宣科策略10.不属于小学空间几何特征的是()。
A直观几何B证明几何C经验几何D实验几何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征。
()T√F×2.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T√F×3.范例教学强调利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T√F×4.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控制予以体现的。
()T√F×5.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T√F×主观题三、填空题(共2题,共24分)1.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以及态度等因素。
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
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1. 引入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通过引入房间、花园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
2. 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推理等活动。
在学习整数加减法时,可以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用实际的游戏道具进行计算,增强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实际体验和理解。
3. 融入生活案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和分析生活案例来进行数学教学。
在学习比例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购物场景,用实际的商品定价与折扣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比例概念的应用。
4. 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游戏、说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5. 培养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推理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6. 增强实际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7. 倡导团队合作: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8. 观察与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和绘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形状的特性。
通过以上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可以让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生活化”“数学化”有机结合研究
“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研究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者。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设计走进课堂!一、“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研究之原因1.结合在新课程的呼唤中。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大课堂。
2.结合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上。
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虽然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扎实,但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创新性、延展性方面又具有相当大的限制。
所以应该提倡给他们多一点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操作、观察得到的知识巩固程度要远远胜于教师反复的讲述。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重组内容,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些数学信息资料。
二、“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研究之理论支撑1.活动结合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2.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
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考试情况概述: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考核对象是一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
二、考试情况分析:1、基础题上失分。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比较粗心,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牢,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计算时容易出错。
少数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时会丢1-2分。
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口算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
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够准确的弊病。
2、拔高题上失分。
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
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三、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1、必须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
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生活化探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生活化探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数学知识却随处可见。
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很多有趣的数学应用题。
通过生活化的探究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的内容,探讨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希望能够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购物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苹果3元/斤,梨2.5元/斤,桔子4元/斤,共花了20元。
若购买的苹果、梨和桔子分别是3斤、4斤和2斤,问小明购买了多少斤水果?这是一个常见的购物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去买东西,而购物时需要计算价格和数量,这时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设苹果的重量为x斤,梨的重量为y斤,桔子的重量为z斤,可以列出以下方程:3x + 2.5y + 4z = 20x = 3y = 4z = 2根据以上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x=3,y=4,z=2,所以小明购买了3斤苹果,4斤梨,2斤桔子,共计9斤水果。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数学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比例分配问题小明和小华一起砍柴,小明砍了2个小时,小华砍了3个小时,两人一共砍了10捆柴。
问小明和小华各自砍了多少捆柴?这是一个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生活中,比例分配是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比如分工合作、资源分配等,都需要用到比例分配的知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关系:小明砍柴的捆数:小华砍柴的捆数 = 2:32x + 3x = 10解得x=2,所以小明砍了4捆柴,小华砍了6捆柴。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例关系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比例关系的运用。
三、时间计算问题小明上学要花25分钟,放学回家要花20分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来回一次,一周共5天。
问小明一周来回上学放学所花的时间总共是多少?时间计算是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2024年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谈谈你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这一理念。
答案:我认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这一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指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多种方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举例说明:在一次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准备讲解分数的概念。
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如蛋糕、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如何被平均分割的吗?它们可以被表示成什么分数?”学生开始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正确答案应包括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阐述,以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的具体方法。
六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六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期中考试顺利完毕了,题型根本上是意料之中的,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比年前的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这一部分我们平常训练的很多,题型都不陌生,再一个在考试之前,我们就所学的前十六课的字词进展了重点复习。
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第一题看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虽然说这是较简单的题目,但我感觉越是简单的就越容易失误,我仔细数了一下,全对的仅有五名同学。
可能我在复习的时候,几个词语没有重视起来,比方:脊梁的“脊”,学生很多项选择了一声;狂风怒号的“号”和挑着旗的“挑”学生的错误率也很高,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应该做的再细些!第二题,总体上学生做的比较好,但是得分不太高,引起我注意的是“御”和“寨”俩字的写法,尽管这两个字考前我强调过,眼高手低的毛病学生们是不好改掉的。
第三题,诗词园地。
老生常谈!诗句背过了,但默写时错别字魅力无穷,势不可挡!学生啊,给我一千个愁人的理由。
第四题,成语格言的积累,平时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但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细致。
复习到了春天的成语,但是稳固的力度缺乏!对于格言,学生似乎概念不清晰,有个别同学竟答上了谚语或古诗名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系统性地带着学生进展归类复习!课内阅读,失分不是太多。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学生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这也带给我新的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把书的名字写出来告诉大家。
”好多同学只写历史故事的名字或只写书的名字。
学生的审题一定要强化。
如何让学生更细心些?在主观性题目上,我平时反复训练学生把话说简洁而且完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阅读有畏难情绪。
答题非常粗糙,仅仅走马观花,欠全面思考。
大部分学生得分比较低,我分析了一下,一方面是学生的谋篇布局有待于加强,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书写需要我继续指导好,字写认真了,我想不仅是习作分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会认真!反思:我要从以下方面做起,力争让学生有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初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
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片面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数学概念产生了一些误解;另一种现象是片面强调数学化,过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严重脱节。
那么,如何处理生活化与数学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生活化、数学化不应该成为完全对立的两极,而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生活化、数学化的完美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生活中的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社会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
若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便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悟知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1.课前孕伏,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对小学生而言,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能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他们就会感到数学原来是那么地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地浅显易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钟面的认识内容,要求认读整时和整时半,下册要求能读出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开学初就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挂个可爱的钟,让学生天天都能见到钟面,看看钟面认认时间。
在授课前又让学生同父母一起做个漂亮的钟面,与家长亲切互动等,这样学生在课前对钟面有了感性的认识,上课时就不会感到陌生,从而能兴趣盎然地学习,顺利地掌握钟面的知识。
2.课始引导,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内容越贴近自己的生活背景,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新课导入时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就能够较好地激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求知、探索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创设学生最喜欢的春游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年春游大家都去了哪?(天宫庄园)让我们跟着镜头来回顾一下春游的片段!(投影展示)知道吗?陈老师在制订春游计划前,有两家旅游公司前来洽谈,你看到什么信息?(投影出示,生反馈信息)出示信息:有862名师生去天宫庄园A旅游公司:可提供31辆大巴车,每辆准乘32人B旅游公司:可提供21辆中巴车,每辆准乘42人师:请你猜一猜,选那家更合适?(生:A或B)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于是开始猜想,有的运用估算进行判断,有的采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口算,还有的想到了运用笔算来解答等等。
教师运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让他们从不同的思考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体念了成功的喜悦。
3.课中探究,在生活原型中学习数学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
如在教学《购物问题——常用数量关系》时,首先通过创设“购物”这一实际情景(到文具柜台买笔),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自己提出实际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抽象出关系式:一支笔的价格×支数=总的价格,并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想象购买其他物品时的情况,由此得到“每件童衣的价钱×件数=总的价钱”“每台冰箱的价钱×台数=总的价钱”等数量关系式,接着进行第二次抽象:把“一支笔的价钱,一件衣服的价钱,一台冰箱的价钱”用“单个物体的价格——单价”来表示,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常见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轻松愉悦。
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结合生活探究数学知识,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课后延伸,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教师除了要从现实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外,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片段:师:今天陈老师还带了一幅自己创作的画,你们看!(课件展示)生:哇,真漂亮!师:我把这幅画送给班级。
生:太好了。
师:就把它挂在墙壁上吧。
生:给它配个画框,这样看上去更漂亮。
师:你的提议真不错,好啊,就请大家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动脑筋算一算,至少要买多长的木条来做这个画框呢?(课件出示画的尺寸:长4分米,宽3分米)生异口同声回答:14分米。
师:哦,大家都认为是14分米。
好的,那就请电脑来帮我们把木条装在画上吧。
(课件演示:木条分成4段后,逐一安装在画的周围。
发现少了四个角,木条太短了。
)生:14分米的木条还是太短了,要再买长点的。
师:那到底该买多长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课后去思考研究吧。
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始热烈讨论,一堂课就在学生的争论声中自然地结束了。
这课堂总结的设计内容,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像给一幅画配画框,这不仅要用到今天所学的有关计算周长的知识,而且还要应用实际中的装配窍门。
当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去开展讨论、研究甚至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好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总结设计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了升华,其实,像这样的片段在教学中还有不少。
在一堂课的最后设计一些跟本堂课有关的、来自于生活实际的练习或总结,是一堂课的延伸,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动脑动手相得益彰,培养了数学的能力;而且它还能启发学生去试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带给学生探索奥秘的无穷乐趣,和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使学生感到数学这门学科奥妙无穷,数学兴趣大增。
二、数学服务于生活——让生活充满数学的色彩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而言,我们不仅应当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由“生活”向“数学”的过渡,还必须对生活原型提炼上升,使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只有那些值得利用的生活原型才能成为数学课堂的素材,经历数学化的加工、提升。
1.体验生活经验,提炼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
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而是需要教师平时善于观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教材上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参与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屋顶人字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拉链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小方格,还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等,这些固有其物理属性等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存在。
因为在设计房屋屋顶时为了稳固牢靠,就采用了数学中三角形所特具的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的不稳定性,用它来做成拉链门,可以做到伸缩自如,又不占用地方,使用起来还特别方便;圆的旋转具有不变性,用它做成的车轮,能够稳稳地开动。
学生既感兴趣,又自然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提炼了数学知识。
2.发现生活问题,适时抽象提升儿童的天性中就存在着追问的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预见和发现学生特别想探究的生活问题,从生活问题出发,以儿童所能理解的生活问题为起点,及时地对其抽象提升,使之成为数学探讨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以简驭繁,以少统多的思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中的推理、建模、假设反证、计算、增减条件、比较想象、直觉等方式去解决。
比如市政管理人员要给阳光广场配置围护栏,那么一共需要多少米呢?其实我们只要知道阳光广场的周长,就能知道围护栏的长度了。
而阳光广场基本呈现给大家的是个长方形,所以在这儿我们既用到了数学建模的方式,同时又用到计算的方式,通过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去计算它的长度,得出了需要使用栏杆的米数。
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各种方法的帮助下,巧妙地解决了。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数学才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学生学起来自然就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更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它与生活联系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生活与数学完美融合。
浅谈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认识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数学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