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
厦门本岛轨道交通线路地震断层破坏效应评判
![厦门本岛轨道交通线路地震断层破坏效应评判](https://img.taocdn.com/s3/m/0ea86d6d9b6648d7c1c74684.png)
Ya i n Pe ,Zh n n gu,Zho a g a a g Yo g u Ch n xin,Fa g W e n i
( rh u k miita ino J a o ic ,Ree rhCe tro a t q a eReo n is n ei a n, Ea t q a eAd nsr to J Fu in Pr v n e sa c n e f E rh u k cn a sa c nXi me
t e e op nto he d v l me fNE r nd ng Cha l — Zha n f ul o nd ne ry e s — te i ng e — oa a t z ne a a l a t —we t r s wa d
Na jn — Xime a l z n n t e e in l a ls n g i a n f ut o ea d o h rr go a ut .Th a l r r o lx f ef ut a emo ec mp e .Th s e
关 键 词 :活动断裂 ; 轨道线路 ; 地震断层破坏效应
中 图 分 类 号 : 614 P 3.
文献标 识码 : A
收 稿 日期 : 0 2 0 -0 21 - 3 7
S im i u tDe t u to f c a u to n Xi m e sa e s c Fa l s r c i n Ef e t Ev l a i n o a n I l nd Ra l t a s t Li i — r n i ne
Ta o a l. Th s a t y c us t nta t r a o lne e gi e i e u iy The e t u f ut e e f uls ma a e po e il h e t t i n ne rng s c rt . r—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b62b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a.png)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在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中,杏锦路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土方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关于土壤的开挖、填方和排土运输等工程活动。
本文将围绕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展开讨论。
1. 工程背景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是厦门市的交通骨干线路之一,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市民出行起着重要作用。
杏锦路站作为1号线的一个重要站点,其土方工程施工对整个线路的顺利建设至关重要。
2. 工程内容杏锦路站的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开挖站点地面、填方、土石方运输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开挖工程首先是站点地面的开挖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需要对站点地面进行适当的开挖,以便进行后续的车站结构施工。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管线和基础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安全和站点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2.2 填方工程填方工程是指将开挖出的土石方填充回原来的位置或其他指定位置的工程。
在填方过程中要注意土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坍塌或沉降等问题。
填方工程是土方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车站的基础和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2.3 土石方运输土石方运输是指将开挖的土方和填方土运输到指定的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车辆的安全和土方的保护,确保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 施工方案针对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我们制定了以下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范围和土方工程量,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开挖、填方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时处理问题和风险;•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障土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通过科学合理的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我们将确保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的土方工程顺利进行,为整个线路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土方工程是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基础工程,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的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站综合开发(设计)项目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设计说明 超全超新超详细 涵盖各专业
![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站综合开发(设计)项目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设计说明 超全超新超详细 涵盖各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3f7c19abf524ccbff1218474.png)
地铁·新天地设计说明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核心区站点综合开发(设计)项目第M1I-KFSJ-101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暂名地铁·新天地,位于杏锦路西侧,系厦门市轨道1号线杏锦、董任站点物业综合开发项目。
本标段综合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为:74794.41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11800平方米(地上),平均容积率约为4.17。
项目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分别为董任站点北地块、董任站点南地块、杏锦站点地块。
其中,董任站点南北地块,规划用地功能为商住用地,二地块东侧为厦门市轨道1号线轨行区间,董任站点设于南地块。
杏锦站点地块,规划用地功能为商业、写字楼、SOHO居家办公、公交首末站综合用地,地块设置有厦门市轨道1号线轨行区间与地铁杏锦站点。
项目区域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配套设施均有完善的配套,拟规划建设复合型集商业、写字楼、住宅、交通为一体的中高端城市综合体。
东临杏锦路,为60M宽城市主干道,东连杏林大桥,西连集美新城。
项目东侧隔杏锦路为中航城A区地块,项目在建,现有建筑为别墅,百米高层及一百五十米超高层,含幼儿园,小学及加油站。
董任站点北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2228.6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2800平方米(地上),其中住宅:37800平方米,商业:50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5,建筑密度<45%,绿化率>30%,建筑限高100米,单元式商业按一拖二设计。
董任站点南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23955.0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4000平方米(地上),其中住宅:79000平方米,商业:4850平方米,生鲜便利店:100平方米,便利连锁店:5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5,建筑密度<35%,绿化率>30%,建筑限高100米,单元式商业按一拖二设计。
杏锦站点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8610.65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85000平方米(地上),写字楼:110000平方米,SOHO:40000平方米,商业:30000平方米,公交首末站:50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4.79,建筑密度<55%,绿化率>15%,其中,商业层数按3层控制,底层为数码城、二、三层为文化娱乐城,数码:10000平方米,美食:5000平方米,娱乐:15000平方米。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f8ae95a7d1f34693daef3e48.png)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4年4月武汉1 概述1.1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1.1项目名称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1.1.2 项目地点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等重要组团,是由本岛向北辐射形成跨海快速连接通道的骨干线路,是厦门轨道交通线网首条出岛线路,实现了本岛与北部集美、杏林组团的快速连接。
工程对解决本岛内交通出行、缓解北向跨海交通压力和改善出行质量、提高出行效率及促进城市规划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主要包括位于思明区的起点至将军祠站(不含)、位于集美区的园博园站至集美中心站2段。
1.1.3 项目进展情况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12年5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原环评),2013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3]140号文批复了环境影响报告书。
随着后续的勘察、设计的深入,针对起点至将军祠站(不含)、园博园站至集美中心站两段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针对这两段调整段,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调整报告》,并与2013年11月7-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厦门主持召开了可行性研究调整报告审查会,2014年1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基础【2014】149号文同意本次工程起点至将军祠站(不含)、园博园站至集美中心站两段的调整方案。
受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振动影响验证初探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振动影响验证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cffd78550029bd64793e2c23.png)
海峡科学 Straits Science
February 2020 No.2, Total 158th
厦门市轨道交通 1 号线工程环境振动影响验证初探
王真真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轨道交通给城市带来快捷便利
dB;CL——轨道结构修正,dB;CR——轮轨条件修正,
dB;CH——隧道结构修正,dB;CD——距离修正,dB;
CB——建筑类型修正,dB。
1.2 新导则预测模型
新导则附录 D 给出的振动预测公式如下:
VLZmax=VLZ0max+CVB
(3)
式 中 , VLZmax—— 预 测 点 处 的 VLZmax , dB ;
C=CV+CW+CL+CR+CH+CD+CB
CV
= 20 lg v v0
CW
=
20 lg
w w0
+ 20 lg
wu wu 0
CW
=
20 lg
w w0
无
-30 ~0dB
对比情况 公式不变,增加了对速度范围的
限值 增加了簧下质量修正
取消轨道结构修正
轮轨条件修正
0 ~10dB
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2000m 时,
用的振动能量经道床传递到隧道,再由周围的岩土介质 试条件下,隧道壁处(轨面以上 1.25m 处)振动值低于
传递到地面建筑,因此新导则将地下线振动源强测点位 道床处振动值约 10~12dB[4]。
置由旧导则规定的道床上部近轨外侧 0.5~1.0m 处,调 1.3.2 修正参数
厦门岛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分布规律统计分析
![厦门岛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分布规律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5d75a64028915f804dc2c9.png)
莲花路口站~吕厝站区间盾构隧道分部验收自评报告
![莲花路口站~吕厝站区间盾构隧道分部验收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6e2940be23482fb4da4cd4.png)
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 区间概况 (1)1.2 线路介绍 (1)1.3 工程地质情况 (1)1.4 水文地质概况 (2)1.5 管片概况 (4)1.6 工程相关单位 (4)二、本次验收内容 (5)2.1 验收依据及质量自评依据 (5)2.2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5)2.3 验收范围 (5)三、合同执行情况 (6)3.1 合同执行情况 (6)3.2 施工过程概述 (7)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9)4.1 质量保证体系 (9)4.2 质量目标和措施 (10)4.3 质量控制程序和过程 (11)4.4 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12)五、工程质量评价 (13)5.1 管片进场验收 (13)5.2 盾构掘进及管片拼装 (14)5.3 壁后注浆 (15)5.4 成型隧道 (16)5.5 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 (17)5.6 施工测量 (18)5.7 成型隧道贯通测量 (19)5.8 原材料、构配件质量检测情况 (20)六、分部工程资料审查情况 (22)七、整改通知单落实情况 (23)八、安全、质量事故 (23)九、分部工程质量自评情况 (23)9.1 分项工程评定情况统计 (23)9.2 自评结论 (24)一、工程概况1.1 区间概况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莲花路口站~吕厝站区间起于由嘉禾路与莲岳路十字路口北莲花路口东公交站,沿嘉禾路布设,止于嘉禾路与吕岭路路口。
两侧多为高层建筑,以民用、商业建筑为主,主要有市场大厦、宝达大厦、侨旺大厦、宝龙大厦、嘉莲花园、嘉益大厦等。
1.2 线路介绍莲花路口站~吕厝站区间左线起点里程ZDK7+232.961,终点里程ZDK7+984.121,总长737.887m(短链长13.273m),右线起点里程YDK7+232.961,终点里程YDK7+978.234,线路总长745.273m,其中YDK7+232.961~YDK7+322.961长度90米为矿山法盾构空推段,在YDK07+672.00里程设置一座联络通道。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c393710bed5b9f3f90f1c36.png)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摘要: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1.265km,跨越岛内岛外三个行政区,厦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获取线路比选及工法选择所必须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本文主要介绍了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并对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建议Abstract:Xiamen Rail Transit Line 1full-length 31.265km, across the island off the Island thre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Xiamen area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line selection and method selection to geological data, puts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long the line,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Key words: XiamenRail traffic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Suggestion1、引言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著名的侨乡。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发展轨道交通十分必要。
盾构工筹汇报全解
![盾构工筹汇报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f3e13faf45b307e87197bf.png)
七、特殊地段处理方案
孤石 采用地质探测仪对孤石进行探测,发现孤石后对该地段进行加密补勘,探测宽度为7.0m, 间距0.5米,详细掌握孤石的强度、大小及分布。 掘进过程中注意观察盾构机掘进的异常情况以及掘进参数的异常变化(例如速度突然变 慢、推力、扭矩突然增大、刀盘振动、盾构机有异响声等),判断是否碰上孤石。掘进 过程中随时监测刀具和刀盘的受力状态,确保其不超载并观测刀盘是否受力不均,以防 刀盘产生变形。
由于运距增加,外运渣土、运输管片的时 缺 间将增加,导致区间施工速度放缓。 点 解决方案:增加1-2台40t电瓶车(增加错车
道岔)
增加高压电缆、钢轨道等设施 1400米左右(70万+300万)。 增加1台电瓶车的投入(约150 万/套含所有配套设备)。 车站主体结构加高增加费用500 万。
六、影响盾构掘进的因素
拆迁因素对盾构掘进的影响
车站的施工是影响盾构施工筹划的最主要因素,如车站施工较慢,不能按时提供始 发或到达条件,就会影响整个盾构施工工期。 而车站能否按计划开工,在工期节点内完成盾构始发井与接收井,关键在于拆迁 工作,能否提供施工场地条件。车站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要按计划拆迁完毕,将 场地平整后进行交通导改,然后才能进行车站主体的施工,确保盾构隧道按时贯通。
七、特殊地段处理方案
盾构下穿钟楼
诚毅广场站~集美中心站区间 下穿钟楼保护,从地面和地下两 个方面相结合采取保护措施,但 主要从盾构施工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在盾构通过前布置袖阀管 对下穿钟楼基础进行注浆加固。 二是建立完善的变形监控系统 ,在隧道的两侧埋设沉降观测点 ,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 实行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 及时调整盾构掘进的施工参数, 使盾构机切口压力稳定、均匀, 不波动。尽量减少超、欠挖,及 时进行同步注浆,确保盾构周围 空隙的完全填充,减少对地层的 扰动范围和扰动时间。必要时进 行二次注浆和再次补充注浆。
厦门地铁1号线中山公园站监测方案
![厦门地铁1号线中山公园站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d98b5d1f34693daef3e37.png)
五、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2、围护桩顶水平、竖向位移测点埋设方法
1-冠梁;2-测量装置;3-连接杆件;4-固定螺栓(预埋标);5-支撑;6-地面 图5-2 桩顶水平、竖向位移测点埋设示意图
五、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3、立柱沉降测点埋设方法
(1)钢格构立柱:在格构柱上直接设置观测点,将直径φ20~30mm的螺纹 钢筋直接焊接在格构柱顶端,测点要求焊缝严密,焊接牢固不松动,与格构筑形 成一个整体,确保能真实反映格构立柱的沉降变化。钢筋头布置完成应做好保护 措施,防止测点遭受破坏。 (2)混凝土立柱桩:测点布置采用铆钉枪打入铝钉,或钻孔埋设膨胀螺丝, 也可以在混凝土结硬前埋入钢筋钉。
四、监测内容及项目
1、监测内容及范围
根据设计文件,监测对象为中山公园站围护结构体系及周边建筑的环境的监 测。中山公园站基坑开挖深度较深,主体车站基坑开挖深度达 23~25米,根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的基本规定,监测范围 分别取为:主要影响区(Ⅰ),基坑周边 17m 范围内;次要影响区(Ⅱ), 17m~50m。
五、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及土体侧向位移测点埋设方法
地 面 基 坑 测 斜 管 槽口方向 基 坑 底
围护墙体
1-测斜管保护盖2-钢套管3-测斜管4-支护桩墙体5-测斜管封底端6-基坑底部7-支撑8-地面 图5-5 围护桩体测斜管安装示意图
五、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7、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
三、监测目的和依据
2、监测依据
(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2)《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 (13)《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2011;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试行)2012; (15)《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施工设计图》; (16)国家或行业其他有关规范、强制性标准等。
QC成果(提高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止水效果)发省里
![QC成果(提高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止水效果)发省里](https://img.taocdn.com/s3/m/b94925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f.png)
一、基本情况1.工程简介高崎站为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中间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双柱三跨闭合框架结构,车站长度为276.4m,站台宽度为12m,车站标准段宽度为20.7m,基坑开挖深度约16.36~18.4m,开挖方量约9.3万方,顶板覆土厚度约3.2m,总建筑面积为14836㎡。
图1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图高崎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200围护桩+φ800@12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其中高压旋喷桩共有662根,桩长为13.5m~15.7m,总长度为15229.1m。
图2 主体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图3 围护结构断面图图3 灌注桩、旋喷桩与主体侧墙组合大样图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的安全和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项目领导要求必须确保基坑止水施工质量,因此成立QC活动小组,就提高车站深基坑的止水效果进行了攻关。
2.QC小组概况QC小组概况表表1制表:游健制表时间:2014年07月03日二、选题理由1.车站所处位置地下水丰富,且埋深浅,约2~4m,而车站基坑开挖深度达到16.36~18.12m,最大水头差达到16m,止水问题严峻。
2. 深基坑止水是顺利施工的关键,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
3. 基坑止水施工隐蔽性强,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4.基坑所处位置为厦门出岛的交通要道,必须保证交通顺畅,因此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无法采取大规模降排水措施,一旦出现大量涌水、涌泥,后果不堪设想。
三、目标确定(1)目标设定基坑施工前,根据以上分析资料,测算了现场基坑最大明排水量可以为2m3/d,应项目要求,我们设定了如下控制目标:(2)现场调查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及围护桩施工过程中收集的地质情况,我们对车站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如下:a、地表水:站位处地表水不发育,对基坑开挖不会产生大的影响;b、地下水: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受年降水量变化规律的控制,地下水位一般3月开始上升,9月逐渐下降,5~6月为最高水位,12月至翌年2月为最低水位。
厦门地铁一号线天水路站基坑降水技术研究
![厦门地铁一号线天水路站基坑降水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a18159e518964bcf847c5d.png)
地下交通 ,而地铁 作为 地下 交通 的一 种 主要 方 式也 随之发展起来 。 地铁工 程建设 过程 中难 免 遇到 一些 不 可 回避 的
标准段长度 1 7 2 . 5 0 n,扩 宽段 长 度 为 2×1 I 5 . 1 0 n, I 顶板 覆 土 3 . 2 8~3 . 7 9 n。车 站 标 准 段 基 坑 深 度 为 I
例 ,考虑到该工程 中特 殊的土岩 复合地层 地质 条件 ,采 用坑 内管 井降水 ,并通过 规 范计 算 涌水量 , 得到 了管井孔径及布 置方法 ,且对 降水过程 可能 出现 实施 困难 的原 因及 防治措施 进行 了论 证 分析 ,
可为类似工程 的施 工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地铁 ;深基坑 ;管井 ;降水 中图分类号 :T V 5 5 1 . 4 1 2 文 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8 8 2 5 ( 2 0 1 5 ) 0 2— 0 1 6 6— 0 5
》 地 下 水 位 2 3 m
琐 板
昌
_ ∞
导
} 7 f / 第 击 二 6 0 道 9 钢 【 = 1 支 6 撑
一
问题及其发 生原 因进 行详 细分 析 ,尝试 提 出一 些有 效 的防治措 施 ,为 以后 类似 地铁 车 站 的基坑 降水 方 案设计提供 参考 。
路 基 工 程
・
1 66 ・
S u b g r a d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5年第 2期 ( 总第 1 7 9期)
D O I : 1 0 . 1 3 3 7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8 2 5 . 2 0 1 5 . 0 2 . 3 6
预留轨道交通条件的厦门市BRT一号线岛内段平面技术指标选取
![预留轨道交通条件的厦门市BRT一号线岛内段平面技术指标选取](https://img.taocdn.com/s3/m/dcba3214a21614791711288f.png)
4 4 推荐意见综上所述,16km 短隧道方案虽然工程投资贵2 8亿元,但其没有控制工期的长隧道工程,工程风险、工期风险小,隧道运营养护及救援较方便,且绕避了安泽县规划建设的冀氏煤电工业区和配套建设的桃园、石安煤矿,安泽站位也符合地方规划。
因此本次研究推荐16km 短隧道方案。
5 结束语山西中南部铁路翻越太岳山和安泰山段选线,通过工程投资、经济据点、工程风险、工期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推荐的16km 短隧道方案,在增加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控制工期的隧道长度,降低了隧道工程地质风险和工期风险。
其引线部分的工程难易程度也是越岭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纳入比选范围,这样才能选择合理的越岭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1] GB50090 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2]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铁路工程线路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76[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篇线路(下册)[R].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4]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篇地质(下册)[R].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5]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篇隧道(下册)[R].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竞选)[R ].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8[7] 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8] 何振宁.区域工程地质与铁路选线[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收稿日期:2010-02-04作者简介:张清峰(1979 ),男,2000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主要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8a03040740be1e650e9a94.png)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主要技术标准1. 线路1)正线数目:双线,轨距:1435mm;2)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450m,困难条件下300m;辅助线:200m,困难条件下150m;车场线:150m;困难条件下110m;车站:1200m,困难时800m;3)线路最大坡度正线:一般30‰,困难时35‰;联络线及出入线:不大于40‰;4)隧道内和路堑地段正线最小坡度:3‰;5)地下车站站台有效长度段坡度:2‰;6)地面和高架车站宜设在平坡上,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2. 轨道1)钢轨:正线及辅助线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钢轨。
2)道岔:正线及辅助线采用9号道岔;车场线采用7号道岔。
3)地下和高架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地面线路可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3. 运营方案1)列车编组推荐采用B型车,初期、近期、远期采用6辆编组、4动2拖的方案,每列车定员1460人。
2)行车密度远期高峰小时行车密度为30对/h,最小行车间隔2min。
4. 车辆车辆采用交流牵引传动、变频变压控制(VVVF)、接触轨授电的B1型车单元车组:车辆宽度:2800mm(最大处);车顶至轨面高度:3800mm();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km/h;额定定员(站立6人/m2):带司机室车:230人/辆(含坐席36人);无司机室车:245人/辆(含坐席46人);5. 车站1)站台车站站台有效长度:120m;宽度:按车站乘降量计算,但岛式站台不得小于8m,车站侧站台宽度不得小于3.5m。
2)站台层净高不得小于3.0m,站厅层净高不得小于3.0m。
3)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全部撤离站台。
4)站厅与站台间设上行自动扶梯,高差超过6m时,设上、下行自动扶梯;车站出入口提升高度超过6m时,应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12m时设上下行自动扶梯。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报告(湖滨东路站~莲坂站)解析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报告(湖滨东路站~莲坂站)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ea30a70242a8956aece423.png)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一月厦门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勘测院项目总工:勘测院院长:分管副总工程师: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一月厦门目录一、概述 (1)1、任务依据 (1)2、工程概况 (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1)4、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2)5、勘察目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2)5.1 勘察目的 (2)5.2 技术要求和方法 (3)6、勘探点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3)7、勘探点测放及坐标、高程引测依据 (4)8、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4)9、资料利用情况 (5)二、区域特征 (5)1、自然地理及气象 (5)2、河流水文 (6)3、地形地貌 (6)4、地质构造 (7)5、地层岩性 (8)5.1 第四系覆盖层 (8)5.2 基岩 (9)三、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9)1、分层依据 (9)2、岩土分层特征 (9)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0)3.1 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10)3.2岩土工程特性 (13)4、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14)4.1 软土 (14)4.2 人工填土 (14)4.3 残积土与风化岩 (14)四、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级 (15)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5)2、隧道围岩分级................................................................................................................................................. 15 五、水文地质条件 (15)1、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类型及赋存环境 (15)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15)3、水化学特征 (16)4、岩土层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 (16)5、抗浮设计水位 (16)6、隧道涌水量预测 (16)六、地震效应 (17)1、地震动参数 (17)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17)3、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8)4、地震液化及软土震陷 (18)4.1 地震液化判别 (18)4.2 软土震陷 (19)七、岩土工程分析 (19)1、岩土工程分析 (19)1.1工程地质分区 (19)1.2拟建工程岩土工程分析 (19)2、既有建筑物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19)八、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9)1、场地的稳定性 (19)2、建筑场地的适宜性 (20)3、地基土的稳定性 (20)4、地下水的腐蚀性 (21)5、地基土的腐蚀性 (21)6、液化土对工程的影响 (22)7、软土对工程的影响 (22)九、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及设计参数建议值 (22)1、测试点的代表性 (22)2、取样及样品的代表性 (22)3、测试、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2)4、岩土性质指标的统计分析 (22)5、物理力学指标的综合分析 (23)6、设计参数建议值 (23)十、环境工程地质 (28)1、环境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28)2、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8)十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措施建议 (28)1、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28)2、工程措施建议 (29)2.1对地下区间工法建议 (29)2.2施工降水、排水 (29)2.3防腐措施 (29)2.4现场监测 (29)十二、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29)附1: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专家评审意见附2: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设计监理意见执行情况反馈表附表:1、勘探点布置一览表2、土体物理力学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3、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4、标准贯入试验分层统计表5、旁压试验分层统计表附图:1、平面图及断面图图例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3、工程地质剖(断)面图4、钻孔柱状图5、波速测试成果图6、水文试验成果图7、旁压试验成果图一、概述1、任务依据受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我公司承担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一标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任务主要依据如下:(1)《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勘察中标通知书》及《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一标勘察合同》;(2)《向地勘单位提供初步设计线路资料》(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档编号:XMM1I-C-ZT-L2012-031-XL,2012年7月16日);(3)《向地勘单位提供初步设计线路资料》(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档编号:XMM1I-C-ZT-L2012-092,2012年8月17日);(4)《向地勘单位提供初步设计线路勘察资料》(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档编号:XMM1I-C-ZT-L2012-110,2012年9月6日);(5)《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6月);(6)有关的会议纪要和工程联系单。
厦门地铁1号线精益修初步探索
![厦门地铁1号线精益修初步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e20b7f8e2bd960591c677a7.png)
在2030年线网基础上新增2条 线,9/10号线,线网总规模 388km
1号线 6号线
2号线
9号线
4号线 8号线
10号线 7号线
3号线
5号线
厦门地铁1号线精益修初步探索
维保体系历程
1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11日
2
2015年,运营公司全面启动了1号线维修保障方案的分析工作,
厦门地铁1号线精益修初步探索
维修保障方案研究技术路线图
班组架构设置
维修部(585人) 部长1人(兼党总支书记)、副部长2人、党总支副书记1人
生产技术室(21人) 主任1人
AFC 通号 技术 技术 管理 管理 1人 1人
机电 故障 技术 技术 管理 管理 4人 1人
工务车间(83人) 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主任2人
人 0
393
厦门地铁1号线精益修初步探索
维修保障方案研究技术路线图
2+3年维修 成本预测
厦门地铁1号线精益修初步探索
维修保障方案研究技术路线图
五年维修成本预测
中心 供电中心 工务中心
项目
外电源及主所试 验
房建结构
第一年 50 280
监测
30
五年委外维修费用分析(万元)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8人
8人
6人
6人
6人
变电检修 组(含组
长1人) 14人
AFC车间(72人) 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主任2人
ACC 技术 管理
1人
AFC 技术 管理
2人
设备/ 网络 技术 管理 1人
软件 安全
技术 质量 办事
锚索试验方案
![锚索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989162bd64783e09122b80.png)
2.1锚索基本试验的目的
基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设计采用的工作锚索的性能各组成部分的 综合性能、锚固地层设计参数及合理性。
(1) 确定地层中锚索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系数; (2) 揭示在该地层条件下影响锚索锚固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
响程度; (3) 检验锚索工程的施工工艺; (4) 校核设计参数,为高边坡锚固工程的动态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场标准贯入试验实击数在4.9~18.4击之间,平均修正=10.2击;工程力 学性能一般。
3-4中砂(Q4al+p1):浅灰色;一般松散状、局部稍密状,湿-饱 和。主要由次圆状石英质中砂、细砂组成,含泥质约15%,含少量细 砾,分选一般。密实度及均匀性一般,工程力学性能一般。
11-1残积砂质粘性土(Q4ml):呈灰黄、浅灰白色。湿~很湿,可 ~硬塑状。该土层系花岗岩风化产物,具残余结构强度。主要由长石等 风化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及石英质砂砾组成。大于2mm的细砾含量一 般11.4~19.2%,粘性较差,遇水易崩解软化成泥。切面稍有光泽、干 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勘察时未发现临空面、空洞及软弱 夹层。该层全场分布。工程力学性能较好。
定,并按计算的差异荷载进行分单元张拉。张拉采用“双控法”即采用 设计张拉力与锚索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索应力,以控制油表读数为 准,用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值的偏差应在±6%范围内,否则 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⑤下锚固段的补偿荷载按下式计算:△P1=1/L1×P/2×△L。式中P 为锁定荷载;L1为补偿张拉锚索的总长度,应根据各剖面的实际情况确 定;△L为各单元的锚固长度。锚索的锚固段长度应根据典型土层锚索 基本试验后确定;总长度应根据边坡实际成孔地质情况适当调整;当锚 固段长度和锚索总长度与图纸不符时,补偿张拉荷载应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摘要: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1.265km,跨越岛内岛外三个行政区,厦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获取线路比选及工法选择所必须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本文主要介绍了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并对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建议Abstract:Xiamen Rail Transit Line 1full-length 31.265km, across the island off the Island thre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Xiamen area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line selection and method selection to geological data, puts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long the line,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Key words: XiamenRail traffic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Suggestion1、引言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著名的侨乡。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发展轨道交通十分必要。
根据《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厦门拟规划建设6条城市轨道线路,这将对厦门城市格局的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其中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起于开禾路西应殿街,沿线经过开禾路、升平路、中山路、文园路、湖滨南路、嘉禾路、海堤路、高集海堤、集杏海堤、杏前路、杏林北路、和美路、珩崎路、珩田路,最后到达线路终点厦门北站,设置有控制中心、高崎停车场、岩内综合维修基地等;全线长度为31.3km,其中地下线26.9km,地面线2.2km,高架线2.2km;设车站27座,其中地下站26座、地面站1座;平均站距全程1.3km,本岛1.0km,跨海段3.3km,岛外1.4km。
2、工作方法与目的根据厦门复杂地质条件,收集已有地质资料,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包括钻探、物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波速测试等)、室内试验等手段,初步查明沿线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对线路通过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初步查明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性质、特征、范围。
综合对比钻探、测试及试验结果,结合类似工程及当地工程经验,提出正确、合理的设计参数,同时对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化工程措施及建议。
3、区域地质特征3.1 自然地理: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属经济特区,是现代化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西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厦门岛以中部筼筜港—钟宅湾北东向展布的长条形洼地为界,把该岛明显地分为两个形态不同的地貌单元,构成南高北低、东陡西缓、港湾发育的地貌形态。
北部丘陵区,以北东向狐尾山—仙岳山—圆山为主体,构成北部分水岭,脊圆坡缓;山前台地、阶地发育,坳沟、小型冲沟不甚发育。
南部山区地形陡峻,脊尖坡陡,最高峰云顶岩海拔339.4m,是本岛最大分水岭;山脊走向北东、北西向,山坡多怪石;山前沟系呈放射状发育,阶地、台地环布。
3.2 气象特征:厦门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多年平均气温20.8℃;降水主要集中于4~8月,多年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83.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10.4mm;3~8月较潮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本地区春、夏两季以SE向风为主,秋、冬两季以NE向风为主,厦门每年7~10月为台风季节,瞬时最大风速曾达80m/s(5914号台风),台风中心海平面气压最高900mb。
3.3 河流水文:岛内河流不发育,无常年性河流水系分布,局部冲沟地带分布有季节性短小溪沟,水量一般较小,均呈放射状汇流入海。
厦门湾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以往复流为主,主流向与深槽等深线一致。
其中高崎海域及集杏海堤外侧海域属港湾型强潮海区,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型。
3.4 地形地貌: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呈南北走向,岛内跨越思明区和湖里区,一标范围全长约14.6km。
沿线地貌有滨海堆积区、冲洪积阶地区、残积台地区及低山丘陵区。
岛内经人类工程活动改造,线路地形总体较为平缓,局部一般倾斜,沿线地面标高1.7~37.4m。
3.5 地质构造:厦门岛处于“闽东燕山断坳带”东侧与闽东沿海变质带相接部位的中部。
厦门岛的四周由几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所围限,为断裂带切割形成的典型的断块岛屿。
本区中生代末期此后转入喜玛拉雅构造活动期,主要表现为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及局部老断裂的重新复活与新断裂的产生。
自晚白垩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本区地壳表现为继续隆升,造成白垩纪、老第三纪、新第三纪沉积缺失,第四纪地层直接超覆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之上。
本工程场地近场区处于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与九龙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及漳州—厦门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场区附近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断裂为:a文灶-五通断裂带(F4),该断裂带由两条分支断裂(F4-1、F4-2)组成。
推测F4-1在莲坂圆环附近、F4-2在嘉禾路与松柏路交叉路口附近穿过轨道交通1号线;b狐尾山-钟宅断裂带(F5),该断裂由两条分支断裂(F5-1、F5-2)组成。
推测F5-1在观音寺东门附近、F5-2在SM城市广场附近穿过轨道交通1号线;c筼筜港断裂(F6),由筼筜港向海域延伸,长约2.5km,宽约3.5km,沿场区西北侧通过;d濠头—塔头断裂(F21),该断裂在湖滨南路与后埭溪路交叉路口附近穿过轨道交通1号线。
根据区域资料及地震安评资料,以上断裂均为第四纪早期断裂,更新世晚期以来不活动。
本次勘察在上述断裂带附近勘察过程中未揭示明显断裂破碎带,仅局部风化加剧。
4、地层岩性4.1 第四系覆盖层:场区沿线均有分布,主要地层为近代人工填筑土层(Qs)、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4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第四系冲洪积层(Q3-4al+pl)及坡残积层(Qdl+el)等。
岩性、分布、厚度及性能变化较大。
4.2 基岩:场区沿线基岩埋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岩—中粗粒花岗岩(γ53(1)b),城市广场站~火炬园站区间段揭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凝灰熔岩(J3n)。
局部岩脉(γδ)穿插,岩性主要为辉绿岩、正长岩及闪长玢岩。
受区域地质构造和风化作用影响,基岩全、强风化带的厚度变化较大,中等~微风化岩埋藏深度差异大。
5、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5.1 场区不良地质主要为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
局部地段分布饱和中粗砂层,根据标贯试验成果,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50111-2006,2009年版)介绍的液化判定算法进行计算,饱和砂土为可液化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计算,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
场区部分地段分布软土层淤泥或淤泥质土,通过波速测试,淤泥层剪切波速值Vs=95~129m/s,平均剪切波速Vs=113m/s,淤泥质土平均剪切波速Vs=185m/s,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场区软土层在Ⅶ度地震时不会发生震陷。
5.2 特殊性土:场区分布特殊性土主要有软土、人工填土、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带。
软土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厚度变化较大,揭示层厚0.60~9.50m。
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易发生触变和流变等不良特性。
人工填土场区均有分布,为新近人工堆填,厚度0.50~8.60m。
分为素填土及杂填土,成份为筑路用中粗砂、黏性土夹碎石、块石、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结构疏密不均,透水性及力学性能差异较大。
花岗岩残积土一般呈灰黄与灰白相杂的花斑色,除石英颗粒外,其它矿物基本风化为高岭土;土中砾石级颗粒一般占15~35%,大多属砾质黏性土,少部分为砂质黏性土,为不连续级配土;土体孔隙率高,干燥状态颗粒间有一定结合力,遇水后强度急剧降低;地下水位以下,0.5mm以下细粒土多呈流塑状态。
花岗岩风化带的显著特点是差异风化特别明显,全~强风化带中普遍存在中等~微风化残余体(球状风化特征),中等风化带中也会有强风化岩体囊状风化特征,风化带的均匀性差,风化界面复杂,增加了岩土工程勘察和施工的难度。
本次研究过程中钻孔遇残余体比例18.3%,残余体主要为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体,厚度0.55~14.1m,残余体厚度占全~强风化层总厚度的比例为25.3%。
6、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K9+165左右存在一水沟,底面高程1.5m左右,水深0.3~0.5m。
场区地面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地表水多从东向西排泄。
地下水按成因划分,主要分为三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及冲洪积地层中;风化残积岩孔隙裂隙水赋存于风化残积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中。
第四系冲洪积砂层中水量较丰富,中等~强透水性;残积土、全~散体状强风化带水量较少,富水程度较低,弱透水性;碎裂状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因卸荷裂隙较发育,是基岩裂隙水相对突出地层,水量较丰富,中等透水性。
7、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7.1 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厦门岛的基底绝大部分为燕山晚期形成的刚性花岗岩体组成,岩体形成时代为113~92百万年。
稍后期(燕山期末,大约在70百万年左右)的构造运动结果是在已成岩的刚体岩中产生以北东向为主的断裂并伴随有小规模的岩浆沿断裂贯入。
据调查分析,这些断裂形成后,在喜玛拉雅构造旋回期间的构造运动对它们影响甚微,即断裂自形成之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拟建轨道交通1号线经过构造稳定区—构造基本稳定区—构造稳定区,场地稳定。
场区沿线地势总体平缓、开阔,未见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不会产生地质灾害,另据《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7.2 工法选择分析与建议地下车站地下车站开挖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松散地层或全强风化层,线路经过市区,无放坡条件,车站施工应以明挖施工为主,对局部交通疏解困难地段,可采用局部盖挖或盖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