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明行为倡议书:读书养心、明礼正行_倡议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文明行为倡议书:读书养心、明礼正
行_倡议书
图书馆文明行为倡议书:读书养心、明礼正行
亲爱的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图书馆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也是最清静幽雅的场所;更是一所大学精神文明的象征。
但是,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的做法却与之相悖。
为了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文明阅读环境,读者协会向全校同学倡议如下:
1、衣冠整洁、形象文明。
一言一行,讲文明,讲礼貌。
以健康向上、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对新的一天。
2、禁止喧哗、读书文明。
图书馆是读书、学习的场所,请不要大声喧哗,打闹嬉戏,关掉铃声,共同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
3、保持卫生、清洁文明。
保持图书馆清洁,不乱丢垃圾,不在馆内吸烟。
清洁干净的环境会让你我拥有一个好的心情。
4、读书看报、举止文明。
文明使用图书馆电脑、沙发、座椅,举止文明,不在沙发座椅上睡觉。
对不文明言行,予以制止。
5、爱护书籍、阅读文明。
爱护借阅书籍、期刊,不损坏书籍,不影响其他同学借阅。
同学们:大学生是接受最高教育的人,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图书馆文明阅读倡议书_倡议书?。
2.请您不要随意挪动椅子,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而且也会给预约该座位的同学带来“无椅子”的困扰。
3.请您在选座机上选座位时按序排队,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素质。
4.请您在图书馆学习时,保持安静;请将手机设为静音模式;不大声喧哗;尽量轻走慢行,为自己和他人营造安静学习环境。
5.请您在图书馆的任何一处,均能保持文明行为,文明用语,相互监督。
漫游于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中,您的人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请同学们从现在起,从每个细节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追求知识,充满爱心的读者,充分展现出我郑大学子的精神风采!
图书馆文明阅读倡议书2
在图书馆,捧一本好书,寻一席之地,静一颗尘心。
无论是阳春三月花开,还是寒冬十月雪来,这样的读书享受总是让人觉得温暖。
古人云: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物会天机。
我们需要以书为伴。
在人生路途上,书是安慰我们心灵的良药,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读书,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智慧。
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也是一个会文明阅读的人。
文明阅读,正是我们积极倡导的。
在读书的时候,有的人将书刊随意乱放,使的他人“踏破铁鞋无觅处”;有的人胡乱涂鸦,使得书刊“面目全非”;有的人读书忘形,举止不雅;有的人漠视他人的存在,在阅览室内嬉笑喧哗,电话铃声连绵不断;有的人穿着高跟鞋进出阅览室,“哒哒”声刺耳……
这些都给他人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我们要倡导文明读书。
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不雅行为;阅读图书后,应将图书放回原来的位置,方便其他读者查找;保持图书的整洁,不乱写乱画;在阅览室把通讯工具置于振动状态,防止干扰别人读书;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在安静的阅览室出入,影响他人……我们共同处在这个神圣而安详的图书馆,我们有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文明读书,人人有责。
图书馆文明阅读倡议书3
亲爱的同学们:
图书馆是文明之圣地,知识之殿堂。
大学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这里充实知识,在这里想象,在这里梦想。
安静、舒适、文明的图书馆会让每个人有归属感,让每个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向往留恋这个如天堂般的地方。
目前,图书馆安静的学习环境,常被一些突然的嘈杂声、不和时宜的“郎朗”读书声以及其它不文明行为所扰乱。
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是收获美好人生的起点。
为了让大家共同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迎接学校教学检查,我们倡议:
1、不带餐、饮食进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纸屑等杂物,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2、不随意搬动图书馆内桌椅、物品等,爱护图书馆公共设施。
3、文明就座,文明自习,做到与其他同学之间不抢座、不占座;离开时自觉关灯。
4、走路时尽量轻声,不大声喧哗,将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状态,为自己和他人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5、自觉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借书、还书,看完书后将书准确归位,以方便以后其他同学使用。
6、爱护书籍,做到阅读时轻拿轻翻,不折页角,不随意标注,不撕毁书刊,不在书刊上乱写乱划,自觉保持书刊完整。
7、彼此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监督,提高主人翁意识。
请同学们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严于律己,做合格大学生。
同学们,为了我们共同的校园,请珍惜图书馆资源。
让我们与全体师生携起手来,积极行动,共建图书馆的良好育人环境,为学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书馆
二〇xx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