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核心期刊发表注意事项

核心期刊发表注意事项
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发表是每位研究人员都非常看重的事情。
核心期刊发表不仅是对个人学术研究能力的一种认可,更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
然而,要在核心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并非易事,需要研究人员在选择期刊、撰写论文、投稿等方面都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核心期刊是关键。
在选择期刊时,研究人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水平来确定。
应该选择那些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期刊,并且要选择那些在同行评议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这样才能增加论文的被接受的可能性。
其次,撰写论文要做到严谨、规范。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人员要严格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来进行撰写,包括格式、文献引用、图表等。
同时,论文的内容要做到严谨、可靠,避免出现夸大、虚假的情况,这样才能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被接受的可能性。
另外,投稿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
在投稿时,研究人员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来进行投稿,避免遇到期刊的编辑部在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法及时处理投稿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在投稿信中表达自己对该期刊的认可和对论文的重要性,这样能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
最后,要耐心等待期刊的审稿结果。
在投稿后,研究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期刊的审稿结果,不要过分焦虑,更不要轻易放弃。
有时候审稿需要一定的时间,研究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并且要及时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
总之,要在核心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研究人员需要在选择期刊、撰写论文、投稿等方面都要注意一些事项。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取得学术上的成功。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要求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要求医学核心期刊是医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文章往往能够得到学术界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因此,医学研究人员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医学核心期刊上。
然而,要想在医学核心期刊上成功发表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医学核心期刊对投稿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作者在多个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医学核心期刊发表的要求、投稿流程、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医学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医学核心期刊发表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投稿成功率。
首先,医学核心期刊对投稿的要求非常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重要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论文的撰写规范性和语言表达的清晰性等。
在选择投稿医学核心期刊时,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的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期刊,避免盲目投稿和浪费时间。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该严格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进行写作,并注意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确保符合期刊的发表标准。
其次,医学核心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投稿、审稿、修改和录用等环节。
在投稿时,作者需要将论文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格式化,并提交到期刊的投稿系统中。
在审稿环节,期刊编辑会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评审意见可能包括接受、修改后再审、拒绝等。
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审稿意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回复,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符合期刊的要求。
一旦论文被录用,作者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版面排版和缴纳版面费等手续,最终等待论文正式发表。
最后,成功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
作者应该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注重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重要性,避免重复性研究和无意义的探索。
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在论文撰写时,应该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清晰性,力求简洁明了,符合学术规范。
此外,作者还应该注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避免内容空洞和无意义的描述,确保文章能够对学术界和医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价值。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学术界,核心期刊是指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期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因此,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能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够顺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呢?本文将从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和投稿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选题是发表论文的第一步。
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是成功发表论文的关键。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前沿研究的了解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研究方向。
此外,选题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研究条件和能力,避免选择过于宏大或者过于狭窄的课题,以免无法完成或者无法引起期刊编辑的兴趣。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研究课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因此,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研究条件和能力,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是发表论文的核心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总结,确保自己的研究能够与前人的研究相衔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此外,论文的语言表达也需要准确、清晰,逻辑严谨,避免出现语病和逻辑错误。
最后,投稿是发表论文的最后一步。
在选择投稿期刊时,研究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期刊的学术水平、发表质量、审稿周期和影响力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论文的期刊进行投稿。
在投稿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确保论文格式和内容符合期刊的要求,以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概率。
总之,想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研究人员在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和投稿等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和努力。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广大研究人员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优秀的论文,为学术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期刊发表操作方法

核心期刊发表操作方法一、选择合适的期刊。
在进行核心期刊发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期刊。
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期刊。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导师或同行专家的意见来确定合适的期刊。
二、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在选择期刊的基础上,需要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论文应该具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准确的数据和深刻的见解。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献的引用规范,语言的精炼和规范,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认真审稿意见。
在投稿后,往往会收到编辑部或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是对论文内容和表达的评价,需要认真对待并进行修改。
审稿意见可能涉及到论文的结构、方法、数据分析、论证等方面,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并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四、适时投稿。
在论文准备就绪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时间。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会有固定的投稿时间,作者需要提前了解并按时投稿。
此外,还需要留意期刊的特刊或专题征稿,选择合适的投稿机会。
五、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审稿周期因期刊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期刊可能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
作者需要保持耐心,随时关注审稿进展。
六、妥善处理审稿意见。
一旦收到审稿意见,作者需要及时妥善处理。
对于接受修改的意见,需要认真修改并在回复函中清晰说明;对于不接受修改的意见,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并在回复函中进行解释。
七、及时跟踪论文发表进展。
一旦论文被录用,作者需要及时跟踪发表进展。
包括缴纳版面费、签署版权协议、审校文章等。
在文章正式发表后,作者还需要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论文的影响力和引用率。
八、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在每一次投稿和发表后,作者都应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
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研究方法,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以上就是核心期刊发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核心期刊发表的条件

核心期刊发表的条件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每一个学术工作者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因为核心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高水平期刊,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意味着你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如何才能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核心期刊发表的条件。
首先,研究内容要有独创性和创新性。
核心期刊注重的是对学术界的贡献,因此你的研究内容必须是新颖的,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编辑和评审的目光,从而有机会被录用。
其次,研究方法要科学严谨。
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研究,研究方法都要科学可靠。
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设计和实施,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信服,获得学术界的认可。
再者,论文写作要规范规范。
核心期刊对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语言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都会有详细的投稿指南。
作者要严格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写作,包括格式、标准、语言等方面都要符合规范。
否则,即使研究内容再优秀,也很难被录用。
另外,作者的学术声誉和研究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核心期刊一般都会倾向于那些有一定学术声誉和研究背景的作者,因为这样的作者更容易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建立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研究团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适时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作者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这样才能够增加被录用的机会。
总的来说,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者需要具备独创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内容,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规范规范的论文写作,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研究背景,以及适时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有机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Prevention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a crisi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如何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核心期刊是最高级别的期刊,同样的它的版面竞争也非常激烈,想在核心期刊上顺利发表属于自己的论文该怎么做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经验技巧。
如何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核心论文发表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therevised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manuscript、responsetothereviewers、coverletter,还有其他修改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相关材料。
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
核心期刊论文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发表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的核心期刊论文),然后点击next上传核心论文,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manuscript、responsetothereviewers、coverletter 等),最后下载pdf格式的核心论文,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it上面的核心期刊发表。
2、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投稿程序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不能进行一稿两投。
这种投机取巧之事最好不要做,因为许多杂志之间的编委是相同的编辑版权协议-Copyrightagreement和利益冲突-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核心期刊发表,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一旦同一篇__两次发到同一个编委或审稿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尤其那些投递手稿时就需要转移协议的,切记主要版权问题绝对不能出现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上面。
3、下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一步,只需要进入各个杂志的首页,点击submitpaper下载核心论文发表文档,进入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Guidetoauthors和Introductionforsubmission多为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PDF文档,这两个文件,一定要精读这个核心期刊论文发表__。
核心期刊发表流程有哪些?

核心期刊发表流程有哪些?核心期刊发表流程是指学术研究者在写作论文后,提交到核心期刊进行发表的整个流程和步骤。
发表流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选题和写作、投稿和初审、专家评审、修改和再投、录用和发表等。
一、选题和写作选题和写作是核心期刊发表流程中最基本的环节。
学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向、提出研究问题之后,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采集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这些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文献阅读、实地调查和分析考察。
在这个阶段,学术研究者需要格外注意论文的思路清晰、关键问题明确,并且材料充实、数据准确、结论有力,才有望进入核心期刊发表流程的下一步。
二、投稿和初审投稿和初审是核心期刊发表流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投稿是指将写好的论文正式提交到核心期刊的官方网站、邮箱或者投稿系统中。
初审则是指核心期刊的编辑们对论文进行初步查看、筛选,选择是否让投稿者进入下一步流程。
在投稿时,学术研究者需要了解核心期刊的要求和投稿模板,并准备好论文的格式、基本信息以及摘要、关键词等内容,以达到写好的论文符合期刊发表的要求。
三、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是核心期刊发表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专家评审之前,研究者必须将论文通过初审,才有机会被进入到专家评审中。
专家评审是指核心期刊将研究者投稿的论文发送给多个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会仔细阅读论文,提出有关论文内容、结论和质量的评价,同时还会对论文的语言、格式、引用文献等方面提出建议。
评审结果通常分为接受、修改或拒绝。
在此阶段,学术研究者需要认真对待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订。
四、修改和再投修改和再投是核心期刊发表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论文得到修改意见,那么投稿者需要对论文进行重新修改,而且必须回应评审专家的问题和建议,然后再次提交到核心期刊进行重新评审。
在提交修改后的论文时,研究者需要保证论文的内容和格式符合核心期刊的要求,并且检查拼写和语法方面的错误,以确保论文符合期刊发表的要求。
干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要求有哪些

干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要求有哪些
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要求和严格的写作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一、研究原创性
核心期刊重视原创性研究,因此论文应该提出新颖的研究问题、方法
或观点。
需要清楚地说明研究的创新之处,并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
二、结构和组织
论文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背景介绍、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应该明确阐述,并有逻辑连贯的过渡。
此外,论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并围绕该论点展开。
三、文献综述
在引言部分或背景介绍中,应该对相关的先前研究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
这需要概述关键的研究进展、争议和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同时,应该
明确指出所做的研究如何填补这些研究空白或解决现有问题。
四、方法和实验设计
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以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和验证研
究结果。
方法部分应该清楚地说明所采用的方法、材料和数据收集过程,
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是合适的。
五、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对于定量研究,需要清晰地描述数据分析方法,并使用适当的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结果部分应该以合适的图表、表格或图形形式呈现,并进行客观、准确的解读和讨论。
六、讨论和结论
在讨论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与文献进行对比。
应该说明研究发现对该领域的意义和影响,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结论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主要发现,并强调对研究领域的贡献。
核心期刊发表怎么写

核心期刊发表怎么写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发表是每一个研究者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核心期刊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能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呢?以下将从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选题是撰写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的基础。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在选择选题时,可以参考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的研究方向。
此外,选题还需要符合核心期刊的发表要求,要关注期刊的主题范围和发表规定,确保选题与期刊的定位相契合。
其次,研究方法是撰写论文的核心。
良好的研究方法能够保证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可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或定性研究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在使用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论文结构是撰写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结构应该清晰合理,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论文结构时,需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确保整篇论文的结构完整和连贯。
此外,还需要注意论文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确保论文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最后,写作技巧是撰写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的关键。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逻辑严谨和思维清晰,避免论文中出现逻辑混乱和观点不清晰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献引用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和失误。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吸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论文的内容和表达,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撰写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需要全面考虑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因素,力求做到科学严谨、清晰明了。
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流程

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流程一、选择期刊。
在进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期刊。
这需要我们对各个期刊的定位、影响因子、发表要求等进行充分了解和比较,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期刊投稿。
二、审阅自身论文。
在选择期刊之后,需要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
这包括对论文的结构、内容、语言进行严格的检查和修改,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三、投稿。
在审阅和修改完论文之后,就可以进行投稿了。
一般来说,期刊会有投稿系统或者投稿邮箱,我们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将论文投稿给期刊编辑部,同时需要填写相关的投稿表格和提交必要的材料。
四、审稿。
投稿后,期刊编辑部会安排专家对论文进行审稿。
审稿过程中,专家会对论文的学术质量、创新性、逻辑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专家的意见,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五、修改。
在收到审稿意见后,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专家的意见,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这包括对论文的结构、内容、语言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以便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六、录用。
经过一系列的审阅和修改之后,如果论文符合期刊的发表要求和标准,就有可能被录用。
期刊编辑部会通知我们论文的录用情况,并安排后续的发表流程。
七、排版。
论文被录用后,我们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排版。
这包括对论文的格式、标准、参考文献等进行调整和排版,以便符合期刊的发表要求。
八、发表。
最后,经过排版之后的论文将会被正式发表在期刊上。
这标志着我们的研究成果正式被学术界认可和传播,也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增添了一份宝贵的成绩和荣誉。
总结。
中文核心期刊的发表流程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在选择期刊、审阅论文、投稿、审稿、修改、录用、排版和发表等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严格把关,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便在学术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希望本文对大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方面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中文核心期刊是指在中国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被广泛认可的学术期刊。
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因此,许多学者都希望能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就如何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进行一些探讨和分享。
首先,要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首要条件是要有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可以是科研项目的结题报告,也可以是在科研过程中获得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研究成果,才能够撰写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因此,学者们在科研过程中要严谨认真,扎实工作,做到有备而来,有所得而归。
其次,撰写论文需要遵循中文核心期刊的投稿规范。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要求和格式规范,作者在撰写论文时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按照要求进行排版和格式设置。
这样可以避免因格式问题而被退稿的情况发生,也能够提高论文的投稿成功率。
另外,选择合适的期刊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撰写论文之前,作者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进行充分了解,然后选择与之匹配的中文核心期刊进行投稿。
这样可以提高论文的被接受率,也有利于提升论文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此外,撰写论文要注重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
论文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表述准确清晰,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同时,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只有具备了优秀的质量和创新性,才能够吸引编辑和评审的注意,从而有机会被录用发表。
最后,投稿后要做好耐心等待。
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较长,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继续深化研究,完善论文,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总之,要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具备扎实的研究成果,遵循期刊的投稿规范,选择合适的期刊,注重论文质量和创新性,以及做好耐心等待。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对广大学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优秀的论文,为学术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如何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学术界,发表论文是每个研究者都渴望实现的目标之一。
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更是被认为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呢?本文将从选题、写作、投稿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研究课题非常重要。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同时也要符合期刊的定位和要求。
在选择课题时,可以多与导师、同行进行讨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选题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为后续的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其次,论文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清晰地表达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此外,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捏造数据或者夸大研究结果。
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重文献的引用和参考,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抄袭和剽窃。
最后,投稿是发表论文的最后一步。
在选择期刊投稿时,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来选择合适的期刊,不要盲目一味地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期刊。
在投稿前,要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按照要求准备好投稿材料,包括论文、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图表等。
在投稿过程中,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最终被录用。
总的来说,想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经过选题、写作和投稿等多个环节的努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才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发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发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学术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每个研究人员都追求的目标。
核心期刊论文不仅可以提升个人学术声誉,还能对学科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成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和投稿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成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首先,选题是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关键。
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能够解决当前学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在选择选题时,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前沿学术期刊的文献综述,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找到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此外,选题的可行性和研究条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完成研究工作。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并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
此外,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也需要严谨细致,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论文写作是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关键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清晰地表达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确保论文的逻辑严谨和条理清晰。
此外,语言表达也需要精准准确,避免出现歧义和模糊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核心期刊发表的要求。
最后,投稿是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最后一步。
在投稿之前,研究者需要认真阅读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确保论文的格式和内容符合期刊的要求。
此外,选择合适的期刊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审稿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成果的期刊投稿。
总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每个研究者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通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和投稿四个方面的努力,相信每个研究者都能够成功发表自己的核心期刊论文,为学术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学北大核心期刊发表

医学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医学领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更是对研究者们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作为医学研究者,我们都渴望能够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学术声誉,也可以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要想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必须要有一个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研究实力,才能够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研究工作,才能够有望在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作为医学研究者,我们要不断积累研究经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机会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其次,要想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必须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被期刊所接受,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慎重考虑,要选择一个既符合学术前沿,又符合自己研究方向和兴趣的课题。
只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才能够有充分的动力和热情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有可能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此外,要想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必须要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
无论研究成果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就很难引起编辑和同行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注意逻辑严谨,要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撑,这样才能够有可能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总的来说,要想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需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需要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希望广大医学研究者能够不断努力,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医学北大核心期刊的繁荣做出贡献。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条件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条件医学核心期刊是医学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期刊,发表在这类期刊上的文章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学术认可和引用。
因此,许多医学研究人员都希望能够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但是,要想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并非易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够被期刊接受和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医学核心期刊发表的条件。
首先,医学核心期刊对文章的学术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文章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数据可靠性高,结论明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引起期刊编辑和同行专家的关注,才有可能被录用发表。
其次,医学核心期刊对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医学核心期刊更倾向于接收那些有较高学术地位和丰富研究经验的作者的文章。
因此,如果想要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作者最好具有医学或相关领域的硕士以上学位,有较丰富的科研经历和发表论文的经验。
此外,医学核心期刊对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撰写规范也有一定的要求。
文章必须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同时,还要符合期刊的投稿格式要求,包括字数、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规定。
最后,医学核心期刊对文章的研究内容和学术价值也有一定的要求。
文章的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期刊的学术定位和主题方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够被认可和接受,得到发表的机会。
总的来说,要想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不容易,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符合期刊的要求和标准。
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学术界,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是每个研究者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因为国际核心期刊代表着学术水平的高度认可,能够为研究者带来声誉和影响力。
那么,如何能够成功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呢?下面将从选题、撰写、投稿、修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选题是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的第一步。
选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同时也要关注当前热点和前沿问题。
选题的独创性和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际核心期刊更加注重对学术价值的贡献。
因此,选题的角度要新颖,研究问题要有深度,能够引起同行的兴趣和关注。
其次,撰写论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撰写论文时,要遵循学术规范,严谨细致地展开研究。
论文的结构要清晰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实证分析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注重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深度,以及对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接下来,投稿是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的关键一步。
在选择投稿期刊时,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国际核心期刊。
在投稿之前,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确保论文格式和内容符合期刊的要求。
在投稿过程中,也要注重与编辑和审稿人的沟通,及时处理修改意见和回复审稿意见,以提高论文的通过率。
最后,修改是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的最后一道关。
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要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进行细致的修改和完善。
在修改时,要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核心期刊的要求。
总之,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是一项需要全力以赴的任务。
选题、撰写、投稿、修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最好。
希望以上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够成功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为学术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医核心期刊发表经验

中医核心期刊发表经验在中医领域,期刊发表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评价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想要在中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中医核心期刊发表经验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非常重要。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既有研究价值又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
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学术讨论等方式,找到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样才能够引起期刊编辑和读者的兴趣。
其次,深入研究文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研究之前,要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
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性研究。
同时,还要做好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接下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验。
在进行研究和实验时,要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同时,要注重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然后,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在撰写论文时,要注意文笔的规范和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逻辑不清晰的情况。
同时,要注重论文的结构和框架,确保论文的逻辑严谨,层次清晰。
此外,还要注意文献引用的规范性,避免出现抄袭和剽窃的情况。
最后,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
在选择期刊时,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特点,选择一个与之匹配的期刊。
要注意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水平,选择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总之,想要在中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
希望以上的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中医领域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经验技巧【范本模板】

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经验技巧这篇文章是很多位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更高级刊物的作者投稿经验推介,以下为不同作者的经验介绍,请那些投稿经验不丰富的朋友耐心看完,希望对你发文章大有帮助。
经验谈之一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3) 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要写好,中文表达要清楚,只要说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结果、同国内外同样工作的比较情况,引用本刊的文章。
经验谈之二投稿论文注意事项,规范点能提高命中率。
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量关,则可避免因投稿后反复退修而耽误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又可减少稿件在初审阶段就被退稿的可能,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尽量避免以下几点:(1) 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2) 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3) 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4) 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
几点建议:(1) 写作前要浏览大量的经典文献、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2)一定要有创新点;(3) 写作后,要进行校对、调整和仔细琢磨,还要注意新资料的及时补充,最好放几天再看,或请同学来看,这样便于发现问题;(4) 观点要突出,图形要美观。
经验谈之三科技论文写作注意事项:(1)文章要有条理,尤其是前沿和讨论,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2) 要注意一些常用化学试剂的写作技巧;(3) 注意写清楚菌种或毒株的背景,这一点很重要;(4) 文章中如果涉及软件,记得写清楚版本。
经验谈之四采用目标期刊所要求的格式,文章知识点要有创新点,首先应该看看别人做过的,国内的先看,然后再看看老外做的;另外,新技术一定要留意学,否则很难做出新东西来,国内牛点的刊物还是比较看中创新的。
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经验

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经验在学术界,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是许多学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这些期刊代表着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学术地位和声誉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并非易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准备。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在发表论文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是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的第一步。
要想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有足够研究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
这需要对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清晰的定位。
只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才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深入研究并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的关键。
在选择好研究方向后,就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进展。
只有对前人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在自己的研究中找到切入点和创新之处。
同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论据的充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确保论文的质量达到北大核心期刊的要求。
此外,选择合适的期刊和投稿时机也是影响论文发表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期刊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的特点来确定目标期刊,确保选择的期刊与论文的主题和质量相匹配。
同时,需要关注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流程,确保在投稿时一切都符合期刊的规定。
此外,选择合适的投稿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根据期刊的刊期和自己的研究进展来确定最佳的投稿时间点。
最后,与同行学者的交流和合作也是提升论文发表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与同行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同时也可以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同行学者的合作,不仅可以提升论文的质量,还可以为论文的发表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是一项需要全力以赴的任务,需要我们在研究方向的选择、论文的撰写、期刊的选择和投稿时机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何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如何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是每个研究人员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因为核心期刊代表着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能够为作者带来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在核心期刊上成功发表文章呢?下面我将从选题、写作、投稿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选题至关重要。
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新意的研究课题是成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第一步。
这需要对当前研究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找到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同时,选题还需要符合期刊的定位和要求,所以在选题时需要对目标期刊的发表方向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写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文章是否能够通过审稿。
在撰写文章时,要做到严谨、准确、清晰、简洁。
文章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引言部分需要突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方法部分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结果部分需要客观呈现实验结果,讨论部分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
同时,要注意文中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捏造或篡改,否则会严重损害作者的学术声誉。
另外,投稿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期刊时,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水平来确定目标期刊,不要盲目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而忽略了期刊的定位和要求。
在投稿前,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了解期刊的审稿流程和要求,确保投稿材料的完整和规范。
投稿时,要认真填写投稿表格,准备好投稿信和审稿意见回复等材料,确保投稿的全面和规范。
最后,耐心和坚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发表文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次被退稿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你的研究没有价值,而是需要你不断完善和提高。
要虚心接受审稿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文章,坚持不懈地投稿,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总而言之,要想在核心期刊上成功发表文章,需要选题得当,写作精准,投稿得当,同时保持耐心和坚持。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刘卓宝主任医师临床工作者的困惑:每天常规上班,写什么呀?没啥可研究啊…;有些想法,也想研究,可怎么样设计才有价值呢?写论文难,具体应该先做啥再写啥才对路呀?论文写好了向哪投啊?投稿也有技巧吗?1. 选题来源1.1 医学选题的产生及思路确定选题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主要来自于创新性思维 -- 对事物的疑惑、探索,即“为什么?”,而创新性思维则主要来自于①后天对知识的积累②先天大脑皮层结构。
前者完全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
中国古语“后积而薄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立题产生:联想要科学,假说要合理,方法要正确,观察要细致,结论要客观选题思路:⑴学科前沿课题的深化或系列性研究;⑵文献中无法阐明处或“待研究‘”尚未见报告“处;⑶对自己新见地新技术的回顾、总结、类比;⑷社会热点问题的领域细划性研究;⑸自己体会较深的临床诊疗经验回顾总结;⑹对医疗实践中遇到困惑、失败的分析推理证实;⑺新采用的新药、新仪器、新指标及新体会;⑻对前人文献知识点的联想、类比、补缺、探索;⑼对尚无结论的散在性文献汇总、分析、研究;⑽回顾分析疾病误诊的各类原因、杜绝的途径;⑾将药物的副作用移作治疗措施的实验与研究;⑿实验失败或意外结果的反思和可能原因探索;⒀参加大型调查项目中对局部研究二次开发;⒁国内尚少研究的临床综合征资料汇总分析;⒂凭借某一基础新概念开展的系列研究。
1.2 科研项目的来源与申请1.2.1 国家级医药卫生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八大类,每年年底印发《项目指南》,次年第一季度申报结束,经费可观。
除资助力度逐年增大外,每年项目申请的要求也都会有些变化,例如2011年就较前有明显的三个变化。
国家科委:科技攻关项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医药创新博士项目。
如“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次/5年,多为指令)、”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多对国家特色医药机构下达指令性计划或小范围内招标。
国家教委:重点项目、博士点、跨世纪人才、回国启动基金1.2.2 部、省级科研基金卫生部:面上项目(次/双年)、优秀青年人才基金(<35岁。
医院科研经费主渠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药研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基金省(市)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1次/2年)其他:省医学科技基金、省中医药管理基金、省计生委、省高教厅(一次/2年)1.2.3 地市(区)级及县市(院)级科委、科协、政府、卫生局、医院等科研基金(1次/1年)1.2.4 国外基金或国际合作项目1.2.5 企业资助合作项目1.2.6 个人自拟研究项目1.3 选题表达和标书的撰写⑴文字表达:立题=处理因素(具体而不含糊)+受试对象(明确而不省略)+预期效应(限定而不笼统)+工作定性(适当表达留有余地)。
⑵立题原则: 忌大宜小,忌虚宜实,忌糊宜明,忌繁宜精⑶标书的格式内容:课题简述,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水平与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现有条件和优势,可获得条件,研究难点,研究重点,课题负责人简历及能力,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进度计划,需要经费及主要用处⑷项目中标的标准:科学性、创新性、可靠性、效益性、权威性、规范性。
⑸优先获批的项目:①有利于科技创新; ②有利重点学科(实验室)基础建设;③有利人才梯队形成;④有利增进国际国内合作;⑤有利向应用研究延伸转化。
1.4 开题前方案修正及准备:“一试二会三修”[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内容和标准(谨供参考)一、立论依据(420分):1. 课题研究的意义(100分);2. 科学性:(90分);3. 学术思想及创新性(150分);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80分)。
二、研究方案(330分):1.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80分);2. 技术路线(90分);3 .研究方法及手段(90分);4. 研究的预期目标(70分):三、研究基础(250分):1. 与本项目有关的工作积累(90分);2. 已具备的实验条件(80分);3. 项目组成员(80分)四、经费预算:人员费:5 %;管理费:5 %;仪器费:≤10% ;合作费:≤10%实验材料费:60-70%五、专家委员会意见2. 研究设计2.1 设计原则2.1.1课题设计原则一: 重复(replication)①对多名对象重复地实验和观察(样本含量足够大)②计数资料估算公式: n=u a2 p(1-p) /δ2③计量资料估算公式: n=( t a s /δ2 ) 2④一般计数资料, 每组须≥20 ~30 例⑤一般计量资料, 每组须≥ 5 ~10 例⑥一般多因素分析资料,每组须≥观察指标数的5 ~10 倍重复常见问题:①不估算样本含量,例数过少或过多②疗效研究的例数过少,动物数过多也无必要③不知道样本含量取决于研究水平的要求④缺乏对要求显著性水平u a(计数)或t a(计量)、预估样本比例p(计数)或标准差s (计量)、允许误差δ等数据估测⑤各组数量相差悬殊(最好相等)⑥以小样本组构成比、患病率代替总体率、发病率2.1.2 课题设计原则二:随机(randomization)①须行随机抽样: 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②还须随机分配: 包括单纯随机分配、平行设计、配对设计、配伍组设计、交叉设计,等③须阐明具体的随机方法: 随机数表、计算机随机法、抽签法(抓阄法)、掷币法,等随机数表;03 47 43 73 86 36 96 47 36 61 46 99 69 81 6297 74 24 67 62 42 81 14 57 20 42 53 32 37 3216 76 02 27 66 56 50 26 71 07 32 90 79 78 5312 56 85 99 26 96 96 68 27 31 05 03 72 93 1555 59 56 35 64 38 54 82 46 22 31 62 43 09 90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28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18 18 07 92 46 44 17 16 58 09 79 83 86 19 6226 62 38 97 75 84 16 07 44 99 83 11 46 32 2423 42 40 54 74 82 97 77 77 81 07 45 32 14 0862 36 28 19 95 50 92 26 11 97 00 56 76 31 3837 85 94 35 12 83 39 50 08 30 42 34 07 96 8870 29 17 12 13 40 33 20 38 26 13 89 51 03 7456 62 18 37 35 96 83 50 87 75 97 12 25 93 4799 49 57 22 77 88 42 95 45 72 16 64 36 16 0016 08 15 04 72 33 27 14 34 09 45 59 34 68 4931 16 93 32 43 50 27 89 87 19 20 15 37 00 49正确使用“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处理,是最完全最可靠的随机方法。
随机常见问题:①应该随机抽样,却直接以本院或本人接诊代替整个地区甚至整个领域情况②名为随机,实为随便③无具体随机方法的说明④采用非彻底的随机方法2.1.2 课题设计原则二:对照(control)①原则上都应设对照。
也是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主要区别②可设空白对照、盲法(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标准对照、实验对照,等③罕见病例、危重病例、十分昂贵的药物可不设对照④临床治疗的空白对照研究须慎重, 避免发生道德问题。
临床对照研究提倡同期盲法(单、双、三盲)实施对照常见问题:①未设对照;②对照不当;③对照不足;④配比过头;⑤对照重叠;⑥多余对照;⑦未考虑或不全说明组间均衡情况;⑧只有组间比较的结果,却没有各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差异比较的分析说明。
如:在张东峰副教授评阅6 所医学院学报965 篇论著中,发现应报告对比组间是否有可比性有256篇,而未报告(或虽报告, 但无可比性) 的文章有53 篇, 占20. 7%. 可见问题一斑。
对照中须注意组间均衡齐同对比①除实验组处理因素外,组间其他所有情况都应完全相同或一致, 以保证可比性②人要注意: 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病情轻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地域, 等,动物要注意: 种系、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 等,都应均衡如:“肺心病人血浆4 种血管活性多肽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病例组均龄62.3 岁, 对照组仅20.4 岁, 明显不均衡。
③试验与对照组资料获取途径、表格填写、采用标准一致④须对各组基线资料进行描述、分析、比较2.2 方法选择临床医学研究常用方法大体上分二大类:(1)描述性研究:包括病例报告、经验交流、病例系列分析、横断面研究等在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中,对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按其能作为临床上指导诊疗实践的证据力,从强到弱分为Ⅰ—Ⅴ共5级。
描述性研究论文一般都被列为较差的第Ⅳ、Ⅴ级(2)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CCT(EBM:Ⅲ)、临床队列研究CCT(EBM:Ⅲ)、随机同期对照研究RCT(EBM:Ⅱ)、荟萃分析评价(RCT)n(EBM:Ⅰ)。
2.3 受试对象①须有公认、确切的诊断标准②须有科学的纳入标准(一个不漏!)③须有合理的排除标准(一个不假!)④须分析和描述失访情况,失访率<10%。
⑤“无效”人比有效易失访;“严重”动物比轻者更易失访问题:①未说明纳入和排除标准。
如,只有“排除资料不完整者后,选取35例”一句话②失访率过高。
如,药代研究,小鼠36d 取内脏,实验组>40%死亡2.4 技术路线顺序渐进,处理因素(尽量要标准化,性质、强度、方法有规范,贯始终;注意多因素中干扰因素控制,如:研究升白药效,需作年龄分组。
年龄就是需控制的干扰因素,而非研究因素)实验质控(条件级别好+ 关键点控制+ 材料品性、前后操作者一致),数据记录,表格设计(项目宁多勿缺,以防返工),难点预测,统计处理。
2.5 统计方法要根据具体资料属性(计量、计数、等级资料)的不同和自己作统计处理的目的,正确选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如非随机抽样资料可以不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选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选用t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