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抗浮问题实例分析及处理
地下室底抗浮问题实例分析及处理
地下室底抗浮问题实例分析及处理摘要:文章通过某地下室底板隆起事故处理实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通过技术和经济分析,提出了解决地下室抗浮加固处理方案,可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地板;抗浮;加固处理一、工程概况某项目水位相对较高。
该项目占地约5万平米,地下室两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外加2排∮600水泥土搅拌桩),投影面积约3万平米,做停车场使用。
基础形式为桩基,主要为高强预应力管桩(PHC500A型),单桩抗拔力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
四周采用围合点状布置塔楼,楼高100米,地下室顶板中间部位0.00作绿化休闲区,留有800厚覆土以便绿化和种植乔木。
在发现底板隆起后,马上采用措施在底板隆起地方开孔放水,刚开的孔水冲上来的水柱达到3米左右,随着开孔的增加,流出的水量逐渐减少且隆起的板块处于稳定。
项目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场地于强风化以上的覆盖层范围内,主要埋藏地层为①人工填土②淤泥③粉质粘土④砾砂⑤强风化层⑥中风化,残积土为软弱土及中硬土,强风化层层厚0.50~7.10米,层顶标高-14.67~-34.68米,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标高2.5M,相当于地面以下1.50M。
二、事故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地下室无降水措施而连下暴雨造成水头压过高水浮力大于当时的结构自重。
我们首先查看抗浮设计计算书,地下室抗浮计算:按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计水位为绝对高程2.5m,其相对高程为-5.0m。
高强预应力管桩桩型为A型,直径φ500,壁厚125,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3.5MPa,桩内纵向预应力钢筋10φ9,每米重3.68KN。
1)桩身抗拔承载力设计值:Rpl=3.5×3.14×(2502-1252) N=515 KN;公式5.2.9-2)2)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ξsi•λi•qsi•u•li=1090KN;(公式5.2.8)3)单桩自重(取17m长桩的浮重):Gp=17×[3.68-10×(3.14×0.252)]=29KN由于施工期间,在底板及顶板负荷加载前就已停止降水,在大雨后水位接近设计抗浮水位的情况下,桩的拔力情况分析:计算取地下室柱网标准跨8.1m×8.1m,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为-9.50M,底板厚度为450MM。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510000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地下室的抗浮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对于保障建筑安全具有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地下室抗浮问题是指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一般地,当地下室所在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不足以承受地下室的自重、活荷载、地下水涌入引起的水压等因素时,就可能会出现抗浮问题。
地下室抗浮问题的特点是严重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旦发生抗浮,地下室的整体承载能力将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建筑物的不稳定。
因此,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抗浮问题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地下室抗浮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地下室抗浮问题是指地下室结构在围护结构受到液体的浸泡压力作用下,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或土体对地下水的渗透性增大,导致结构受到的上浮力作用引起的问题。
地下室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造不仅涉及工程造价控制、施工周期等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地下室抗浮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下水位上升是导致地下室抗浮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下水不断往下渗透,当渗透到一定程度时,地下水位便会上升。
而地下室结构一般是深埋于地下,如果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了地下室的结构高度,就会对结构产生上浮力的影响,从而出现抗浮问题。
其次,在一些地区,土体的渗透性比较强,这也容易引起地下室抗浮问题。
由于土体的渗透性增大,地下水就会通过土体密度不大的区域大量渗漏,在地下室结构内产生高的水压。
当这种水压持续时间长且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对结构产生上浮力,从而引起抗浮问题的发生。
其三,设计不合理也是引起地下室抗浮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设计地下室结构时,如果考虑不周或者存在一些错误的假设,就容易导致地下室抗浮问题。
地下室抗浮管控要点及典型事故剖析
3 锚固抗浮法
抗浮锚杆、抗浮桩
地下室抗浮控制措施 1 控制方法
控制、减小地下水浮力作用
1 排水限压法
设置集排水井和抽水井、盲沟、排泄沟、水压释放层等降低水位
2 泄水降压法
设置压力控制系统降低水压力
3 隔水控压法
设置隔离系统,控制水头差对基础底板产生的浮力作用
地下室抗浮控制措施
2 锚固抗浮技术
锚固抗浮法
底板
加 固 区
预制混凝土方桩 (350╳350)
地下室抗浮治理 2 锚固抗浮法 囊袋注浆技术
NO.4 福建金山工业区某项目
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补设锚杆静压钢管桩抗浮(承压兼抗拔桩),钢管桩采用∅ 95×8,长度24m,持力层为 ⑤2层粉砂夹粘土,桩下部3m采用囊袋注浆工艺,压桩完成后进行注浆。
地下室抗浮治理 2 锚固抗浮法 锚杆静压钢管桩
控制、减小地下水浮力作用
增加抗地下水浮力作用
地下室抗浮控制措施 1 控制方法
增加抗地下水浮力作用
1 压重抗浮法
增加基础底板及结构荷载;增加顶部或挑出结构填筑荷载; 设置重型混凝土等压重、填充材料
2 结构抗浮法
增加底板或结构刚度和抗拔承载力;利用基坑围护结构增加竖向抗力; 连结荷载大结构形成整体抗浮结构
工程概况:该项目由三栋写字楼及购物中心组成,建筑面积为26万m2。地下2层主要为车库及设备机房等辅助 用房。地下车库区域地下室底板发生上浮,上浮量达到20cm。地下室底板开孔后,水头高度达到5m左右,水 流量大,常规加固工艺无施工条件。
底板
S(mm) ?
上浮导致墙
体局部裂缝
0
QS
上浮导致梁 局部裂缝
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选择噪音低且对周边居民影响小的锚杆静压钢管桩施工工艺,采用规格Φ95×8钢管,单 节长度1.5m,桩长6~9m,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N,共34根。
地下室抗浮的威力和重要性分析(附案例)
地下室抗浮的威力和重要性分析(附案例)主体一万平米,五层已经在封顶了,地下室中庭断掉了十几根柱子,地面开裂,还好没塌,大楼主体也没事,具体原因还不能确定,工作组专家组出来检测不是质量问题,材料是没问题的,都扭成这样了,钢筋还没断,初步判断是前才几天一直下大雨,地下室积水很深泡了好久,天刚晴了,晚上又打混凝土,几十吨的泵车压在上面,加上震动导致的,或者是总公司设计院的设计有问题,这个区域三百平米左右的地面发生了点位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柱子大面积被剪断?一个小小的抗浮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先看几个实例,再思考思考问题思考抗浮到底有多难受。
案例一四川岩溶地区紧邻某建筑物位于斜坡地带,建筑物长93m,宽36m,地上3层,地下l层(-4.8m架空停车场),局部地下室,地下室长38.8m,宽36m,独立柱基础,单柱最大荷重3800kN,钢架持力层为中风化泥质白云岩,Ⅱ类建筑场地。
后设计外观设计改地下室为地下设备试验室,设计地坪标高1112.00m,屋子里底板标高为1107.20m,框架结构。
该工程于2021年12月完成岩土工程勘察,2021年3本月月开始基础施工和基坑开挖,在2021年6月4~813(端午节)连续强降雨,大量的地表水灌进水旁灌入地下室场地内,基坑大量积水,造成地下室底板上浮,导致局部结构杨拉裂,11轴交G轴上浮高达68mm,16--17轴交G轴上浮高达48mm,15~16交B~C轴因为电梯井并无上浮(见图1)。
此时该工程才完成地基基础施工和地下室顶板(1层楼面)施工,基坑还未回填。
(1)地形地貌情况:建设单位在场地周边进行土石方平场,在建筑物场地东侧堆填高出地坪标高约1.Om的填土层并且封闭,该填土首要由粘土组成,未经压实处理,富水性较好。
在南方强降雨季节,大量的地表水人渗在基坑形成泡水带,改变了地下水的埋藏市场条件,并改变了地表水、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
(2)设计情况:设计期间因把之前架空停车场改为地下设备试验室,并未当心因地面标高变化及环境地貌改变后对原勘察报告抗浮水位的修正,盲目工程设计参照勘察单位的抗浮水位以及建议“可不考虑地下室的抗浮作用”未对地下室作抗浮设计及防渗设计,并且载明未在施工图上注明施工期的防、排水措施。
地下室抗浮设计常见问题及要点分析
地下室抗浮设计常见问题及要点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地下空间的室内空间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阁楼的埋深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物的抗浮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南方或者滨河地带,由于地下水位一般比较高,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成为影响工程安全和投资额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部分地下建筑结构因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出现了一些地下车库上浮破坏的工程事故,如某体育中心游泳馆,地下室上浮引致上部结构梁、板、柱产生大量裂缝,有些铁制丧失承载能力;某高层建筑地下室顶盖局部隆起高达350mm,柱间板出现45°破坏性裂缝。
某医院两层瓦理棕地下车库,在施工向下调整过程过程中出现全面性上浮,最大上浮垂直达到1.42m。
近日,由于出现明显连日强降水,2021年7月11日,南昌万科天空之城又出现了因地库上浮,地下室40多根承重柱剪断,墙体开裂、顶板开裂质量问题。
(见图片)诸如此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究其原因,既有现有抗浮各规范不统一、抗浮设计概念不清、水浮力传递融资途径混乱、抗浮节点构造不合理等诸多方面因素,也有施工阶段未重视抗浮模块化、忽视地表水浮力不利影响等原因,为避免类似现象出现,结构设计外观设计人员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五方面要点。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T72-2021规定了勘察单位分析提出抗浮设计水位的合理建议,并规定了抗浮设计水位确定原则:1.抗浮设防水位宜取地下室自施工期间至全使用寿命期间可能遇到的最高水位。
水势该水位应根据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市场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拟建建筑物区域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按照最高水位和地下室使用期间水位变化,结合当地经验修正后确定。
2.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可按勘察时实测的场地最高水位,并结合季节变化导致地下水位可能升高的因素,以及结构自重和覆土尚未施加时,浮力对地下总合结构的不利影响等综合确定。
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提要:本文针对地下室抗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以防止屋子里浮升、结构破坏、底板裂缝、漏水等事故的暴发。
问题的提出当今城乡建筑大量兴建,因人防、地下停车场、机器设备用房的需要有,配套的地下室随处都有,少则一层多则好几层,随之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地下室的抗浮是一个大问题。
常言道:“土好挡水难防”,可见水对地下室结构性问题的诸多矛盾严重性。
地下水有它的隐蔽性,往往被当代人所忽视,无不明确充分估计它所带来严重后果,给日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其危害极大,我们可以通过工程实例来说明抗浮设计的重要性。
工程实例A工程:地面以上建有多幢小座落在高层建筑,地下一层连成一片,地下室顶板面大部分为空旷绿化带,没有较大的压重。
正当施工顶板面层又未堆土之时却遇到连续大雨未过二天地下室地面有明显隆起,最大处外缘有三十余公分,呈明显的倒锅底形(见图一),且底板出现很多通长裂缝,部分柱子上、下端开裂,钢筋裸露。
对照图纸,地下室隆起和裂缝处均在小高层楼房之间的纯地下室范围。
上面有楼房的地下室底板却无任何问题。
经了解,设计抗浮水位是根据勘察报告提的指定水位,约低于地面2米,计算书从纯理论上看有根有据也无大错。
再了解施工情况,底板下垫层为石子灌砂再做一点简易的找平层,侧墙外周围的建筑拉圾土快速推填,这些给后期留下了隐患。
经现场底板钻孔,立刻有水喷射出来,形成几米高的水柱,这现象证明地下室底板下有水压,可想大雨想着内涝期间水压更高。
后来在地下室四周挖坑抽水,室内小孔水柱极限值才慢慢下降。
查看地质资料:该场地有很厚的淤泥层,透水系数也很小,本可当做不透水层,但底板下却有强大压力还是造成了上述事故。
图一地下室横剖面起拱示意图B工程:地下二层,柱网9米×9米,底板底深约10米,底板厚500,上下配Φ16@200双向。
地面以上可分东、西二区,东区地上一层,西区地上五层。
在前半期施工后期清扫西区地下室底板时发现有明显裂缝,并从裂缝中有水渗涌,要不断抽水。
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11-18T02:06:26.231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7月20期作者:张德旺[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
张德旺深圳市瑞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
然而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抗浮问题却日渐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一大技术难题。
我们在地下室进行施工时,如果采用的施工方法技术不当,极易导致地下室结构出现抗浮问题,这就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通过理论及案例对地下室抗浮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问题;处理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地下室空间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地下室结构施工建设存在着许多的施工难度,这就使得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地下室结构的抗浮问题尤为突出,那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那么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会极大的降低。
所以为了不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被缩短,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地下室抗浮采用相应的施工办法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满足人员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际案例,来对地下室抗浮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折。
1地下室抗浮问题的理论分析1.1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不均匀上浮的影响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结构中存在着地下水,那么就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的浮力,这样就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采用相关的处理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地下室抗浮问题分类及其结构损坏特征目前我们在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地下室上浮的情况有两种,分别是地下室局部出现上浮的现象和整个地下室出现上浮,导致地下室局部出现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浮力小于建筑的整体荷载,这就对建筑结构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地下室局部出现了开裂、垮塌等现象,这就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分析(全文)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分析(全文)范本一:正文:一:介绍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部分,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下室抗浮设计和抗浮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1. 地下室结构底板设计1.1 底板厚度的选择1.2 底板的加固措施1.3 底板防腐处理2. 地下室结构墙设计2.1 墙体的选择与布置2.2 墙体的抗浮计算2.3 墙体的加固处理3. 地下室排水设计3.1 排水管道的布置3.2 排水管道的通畅性检测 3.3 排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三:地下室抗浮措施分析1. 注浆加固1.1 注浆加固的原理1.2 注浆加固的方法1.3 注浆加固的效果分析2. 锚杆加固2.1 锚杆加固的原理2.2 锚杆加固的施工步骤2.3 锚杆加固的应注意事项3. 放水降浮3.1 放水降浮的原理3.2 放水降浮的准备工作 3.3 放水降浮的实施方法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地下室抗浮设计图纸和抗浮计算表格。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木工程法:土建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等。
2. 土木工程标准:土建工程相关的标准文件,包括建筑构造标准、建筑设计标准等。
范本二:正文:一:引言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要点和抗浮措施的分析。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2.1 结构底板设计2.1.1 底板材料选择2.1.2 底板厚度计算2.1.3 底板防水处理2.2 结构墙设计2.2.1 墙体材料选择2.2.2 墙体布置规划2.2.3 墙体强度计算2.3 排水系统设计2.3.1 排水管道布置2.3.2 排水管道尺寸计算 2.3.3 排水系统维护三:地下室抗浮措施分析3.1 注浆加固3.1.1 注浆原理及分类 3.1.2 注浆加固效果评估 3.1.3 注浆加固注意事项3.2 锚杆加固3.2.1 锚杆加固原理3.2.2 锚杆加固施工流程 3.2.3 锚杆加固质量检验3.3 放水降浮3.3.1 放水降浮原理及措施3.3.2 放水降浮过程管理3.3.3 放水降浮效果评价四: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地下室抗浮设计图纸和抗浮计算表格。
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
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摘要:本文介绍了抗浮问题的重要性,剖析了抗浮设计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抗浮设计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每种措施的优缺点,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抗浮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抗浮结构设计措施分析对于地下室的设计,抗浮问题是一个必须要关注并且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现实中,许多地下室因水浮力而导致结构整体上浮或地下室底板局部隆起,造成工程事故和经济损失。
2020年7月南昌市某项目地库,在连续多天降雨之后,出现了地下40多根柱子破坏,地库底板隆起,该工程事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这也说明抗浮的问题应足够重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后果相当严重。
房屋的抗浮问题,就和船航行大海一样,大江、大河和大海上经常航行着万吨级以上大船,可见水的作用力之大。
地下室底板和侧墙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就像一条“船”,而它的水浮力就是我们初中时候学的公式,浸泡在水中的体积乘以水容重。
例如,一个100×50m的地下室,水位浸泡高度为5m,它的浮力为25000吨,而一般独立的两层混凝土地下室的结构自重约为15000吨,若不采用相应措施,必然会出现上浮。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就是要使这个船既不上浮,船身又不被破坏。
因此,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必须进行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验算。
在多个地下室因水浮力作用而引发的工程事故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员对地下水的作用认识不足,抗浮设计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1)对于抗浮问题认识不足,想当然认为地下室怎么会浮起来,设计过程中,忽视整体结构的抗浮验算分析,忽视施工中的抗浮措施,只重视结构构件的配筋设计。
2)地下室底板裂缝、漏水,某些实质上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力远大于手里构件的设计荷载而造的工程事故,归咎于温度应力作用或砼施工质量。
3)对于基底为不透水土层的地基(基岩、坚硬粘土),深基坑支护又采用了止水帷幕或桩、锚、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忽视地表水可能引起的水浮力作用。
为了防止地下室的整体上浮,我们通常采用“压”、“拉”、“压拉结合”的三种方式。
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建筑空间利用的新开发类型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将需要大量超深超宽的地下室。
受周边空间环境、工程地质结构和施工水文地质因素变化的影响,地下室工程设计管理和隐蔽施工设计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技术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地下室施工抗浮能力可能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问题,处理措施导读:许多建设工程实例表明,地下抗浮一旦不符合安全设计规范要求,轻则地下室底板局部隆起、剥落或大面积开裂,重则建筑物高度倾斜甚至永久丧失地下功能,无论如何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而沉重的国民经济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效益损失。
因此,地下室基础防护设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尤其是地下室基础的防水抗浮土设计。
一、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分类及危害特点整体建筑结构抗浮现象主要是指当承载单体建筑基础的整体结构自重不足以充分有效地克服周围地下和水源系统巨大的侧向浮力时,整个主体结构建筑向上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或垂直倾斜。
其变形破坏的结构形式通常与自重引起的整个基础结构最大刚度的变化形式密切相关。
如果地下室结构刚度小,可能容易使地下室整体重力上浮或水平倾斜;如果刚度比较大的话,可能容易让建筑的整个重心上移。
总的来说,整个结构的局部抗浮和抗沉能力的失效是指产水时的最大静压浮力一般不完全超过整个建筑在该区域所承受的最大设计总荷载重量,但局部自重远小于水的浮力,导致抗浮承载力平衡不稳定。
其特殊的结构还会导致整个地下室墙体出现严重裂缝,部分结构上浮。
受建筑物周围承重墙、内部结构框架的柱和外墙强度的制约,裂缝一般分布在建筑层高或建筑楼面梁跨度的区域,其竖向分布空间通常较宽,并可能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分为三种情况。
1.地下室施工完成后,降水将停止。
此时,地下室建筑的水平重力也将无法直接抵抗来自深层地下水的水的浮力,因为上层建筑本身并没有停止施工。
考虑到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在施工准备阶段重点检查地下室建筑物的抗浮能力,并适时采取其他相应的必要的抗浮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文档一】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1. 引言地下室作为房屋的重要部分,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抗浮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
2. 抗浮常见做法2.1 地下室地基加固2.1.1 进行地基处理,如加固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等。
2.1.2 设置地下室周围的排水系统,有效地放水降低地下水位。
2.2 设计合理的结构使其自重更大2.2.1 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增加自重,如增加地下室的楼板厚度等。
2.2.2 加大地下室的墙壁及柱子的厚度。
2.3 排水系统的设计2.3.1 设计地下室合理的排水系统,有效排除雨水及地下水。
2.3.2 安装泵站设备,及时排水。
2.4 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2.4.1 增加地下室内梁的数量和尺寸。
2.4.2 选择高强度的钢材。
3. 应急措施3.1 监测地下水位3.1.1 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仪,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
3.1.2 当地下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及时采取措施。
3.2 加固地面构筑物3.2.1 对地下室周围的地面构筑物进行巡查和加固。
3.2.2 及时处理发现的地表下陷等问题。
3.3 易浸水材料处理3.3.1 对地下室使用的易浸水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提高其抗水性。
4. 附件详细安装示意图、监测报告等。
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地下水位:指地下水面与固体地面的交界面的高度。
5.2 自重: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所产生的重量。
5.3 泵站设备:用于排水的机械设备,通常包括泵和相关管道等。
【文档二】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解决方案及相关措施1. 引言地下室作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浮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得到严格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抗浮的解决方案及相关措施。
2. 抗浮解决方案2.1 增加地下室自重2.1.1 增加地下室楼板和墙壁的厚度,以增加整体重量。
2.1.2 加大地下室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自重。
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全文)
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全文)范本1: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一、引言地下室抗浮是在施工期间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地下室抗浮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抗浮问题的概念入手,对其成因、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抗浮问题的概念抗浮问题是指在地下室施工期间,由于土壤中的水分流失与周边土壤的不平衡力导致地下室楼板、墙体产生浮力,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地下室的浮动现象。
三、抗浮问题的成因1. 土壤水分流失:施工期间,地下室周边土壤水分的流失会导致土壤的干燥和收缩,进而增加地下室结构的浮力。
2. 土壤的不平衡力:当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周边土壤存在不平衡力,会使地下室产生浮力。
四、影响因素的分析1.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地下室抗浮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
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地下室的浮力大小。
3. 施工材料选择:不同材料的选择会对地下室的抗浮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五、抗浮问题的解决方法1. 控制土壤水分: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地下室周边土壤的水分均衡,减小土壤干燥收缩的可能性。
2. 增加地下室结构重量:通过增加地下室结构的自重,提高整体的抗浮能力。
3. 使用抗浮装置:如地下室抗浮螺栓、钢筋网等,可以有效地增加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六、经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地下室抗浮问题,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七、结论地下室抗浮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施工期间问题,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法和经验总结,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浮问题对地下室结构安全的影响。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地下室施工图纸、抗浮技术方案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抗浮螺栓:专门用于地下室结构防止浮动的螺栓。
2. 土壤干燥收缩:指土壤中水分流失后的收缩现象。
3. 地下室抗浮能力:指地下室结构抵御浮力的能力。
范本2: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一、前言地下室抗浮问题是在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例(地下室水浮力的降低过程及对成本的影响)
一、问题描述:广州星河丹堤花城一期项目的C1区为多层洋房建筑,建在场地南侧第四阶大平台上,有一层地下室。
C1区北侧与第三大台阶边坡邻近,若按地勘报告“采用建筑物±0.00m的标高考虑”抗浮水位进行设计,则需要增加抗浮措施,如抗浮锚杆、配重等,且底板及外墙的配筋及截面也需满足承载水头作用力的要求。
但从场地条件判断,此处按如此高的抗浮水位进行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会造成较大工程浪费及工期延长。
故如何降低设计抗浮水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二、设计抗浮水位降低的沟通过程及解决措施:设计抗浮水位的取值依据为广东省院勘察所提交的本项目详勘报告,首先我们就此事向广东省院勘察所发函提出应按本场地的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设计抗浮水位取值。
函件的内容列出了我们对C1区可降低抗浮水位的一些看法:1、C1区的场地剖面示意图如图一:图一:C1区B2区剖面图关系图2、原勘察报告中,在此台阶尚未形成时(缓坡状),稳定水位在场地标高以下5~8米,现已形成约8~10米高差的陡坡,水位应更低。
另外,此位置已接近山顶,汇水面积有限,且场地东高西底已有良好的地表水排水条件,降雨后对地下水的补充量有限。
3、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5.1.4条的条文说明:“如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没有提供地下水的最高水位时,地下水设防水位可取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
”本勘察报告提出的抗浮水位要求,比规范的上限还苛刻。
4、列举了勘察设计规范中对勘察工作的一些要求,及相关论文对地下水浮力取值的探讨。
故我们建议勘察单位针对C1区,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单独提出合理抗浮水位,以降低无效成本。
在组织了勘察所总工及设计师于现场实地考察,及多次沟通后,勘察所出具了一份“工程项目勘察通知书”,内容如下:1、根据现场地质、地形情况,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标高按照地下室顶板标高取值;2、当设计采用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的导、排水措施时,抗浮设计水位标高可适当降低。
高层地下室抗浮设计实例分析
高层地下室抗浮设计实例分析摘要:随着建设用地的日益减少,高层地下室的开发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的土地紧张状况,同时也是日后建筑领导的发展方向。
在高层地下室开发中,建筑自重无法平衡地下水时,就会产生抗浮问题,沿海地区特别严重。
而地下室抗浮设计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因此,浅析地下室抗浮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高层地下室抗浮设计实例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地下室抗浮设计方法,旨在促进我国地下室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设计;锚杆布置;抗浮水位一、实例概况某项目集财物商场、电影院及各类餐饮为一体,建筑高度45m,总建筑面积198543m2,地上六层,地下四层,平面呈长方形,通过两道防震缝将整栋建筑分成三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首层建筑平面如图1。
图 1 首层建筑平面图本项目设计绝对标高值为36.00m,纯地下室标高-20.7m,勘探深度45.00m范围内有四层地下水,除了第一层类型为潜水,其余三层类型为承压水。
第一层的稳定水位埋深为11.70~16.00m,标高为22.64~17.53m。
第二层水头埋深为18.50~22.10m,标高为17.09~12.18m。
第三层水头埋深为26.6031.40m,标高为8.39 ~3.36m。
第四层水头埋深为35.00~40.80m,标高为0.58m~-6.64m。
建议抗浮验算水位标高按29.60m核算,相当于-6.4m。
中庭部分和纯地下室部分需进行抗浮设计。
二、抗浮措施抗浮锚杆是一种有效的抗浮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地层适应性,易于施工。
锚杆布置非常灵活,锚固效率高,由于其单向受力特点,抗拔力及预应力易于控制,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应力与变形协调,可减少结构造价,在许多条件下优于压重和抗浮桩方案。
普通抗浮锚杆一般为全长粘结型锚杆,孔径不大于200mm,锚杆间距不小于15mx1.5m。
土层锚杆长度4~10m,岩层锚杆长度3~8m。
抗浮锚杆长度由计算确定,锚杆主筋锚入底板的长度应符合有关结构规范要求。
某项目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某项目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同时,地下空间建设也逐渐向深层发展。
地下建筑物的自重加覆土无法抵御地下水浮力情况,会造成地下室上浮,筏板开裂、立柱剪断等质量安全事故。
本文通过某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以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处理措施1.工程概况:(1)项目基本概述该项目发生局部地下室上浮为本次施工的二期下沉式庭院,下沉式庭院长:128m、宽:72.5m,柱网间距8000×8000、8000×8400,为地下二层(南侧和东侧负一层顶板覆土1m多厚,后期是景观绿化,目前顶板未覆土),中间为下沉式庭院,负二层顶板上为广场,无构筑物(柱基为3000×3000×700、筏板厚500),板下设置抗浮锚杆,北侧是住院部(基础为人工挖孔桩)结构基本完成,西侧是一期医技楼和门诊楼(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已竣工。
抗浮锚杆设计参数:A-J轴1763根,杆体3Ф25,抗拔力220KN;U-J轴1964根,杆体3Ф28,抗拔力270KN;孔径:200、间距:1.5m×1.5m,长度3~4.5m (进入⑤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不小于3m,灌注M30水泥砂浆,灰沙比:1:1~1:2,±0.00=54.30,基坑大面积底标高:-16.500。
抗浮锚杆大样图:图1:抗浮锚杆大样图(2)地质及地下水描述: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①层杂填土(Qml)——层厚0.60~11.50m,层底标高为49.87~55.23m。
杂色。
②层粉质粘土(Q4al+pl)——该层土在该地段缺失。
③层粘土(Q3al+pl)——层厚8.00~15.60m,层底标高为36.59~45.33m。
④层粉质粘土(Q3al+pl)——该层土在该地段缺失。
⑤-1 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层厚2.20~4.10 米,层底标高为33.19~41.83m。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地下工程抗浮事故屡有发生。
建筑工程或因抗浮设防水位确定过低,或因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控制不当,或因基坑肥槽回填密实程度不足引起地表水下渗,或因基础防水板抗力不足,以及防治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抗浮失效。
不仅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隐患,同时也造成了财产损失,甚至危及工程安全。
基于此,本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引言在许多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与地面开采不同,地下建筑往往受到地下水流动的影响。
特别是,在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商业中心等地下结构中,由于研究、设计、建筑或极端天气条件等因素,地下往往发生事故。
一、地下室抗浮概述地下抗浮设计是指确定高层建筑在地下水位上的浮力的设计过程。
地下抗浮设计可平衡高层建筑的重量,同时平衡地下承受的荷载,使地下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地下室防滑设计一般根据结构设计理念和相关经验分为整体防滑设计和局部防滑设计;地下水的浮力是土壤抗浮力设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计算浮力的基础上,有必要优化路基抗浮结构和功能,确保路基抗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室抗浮问题分析(一)渗漏问题及原因地下室的总体结构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其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而混凝土本身的物质特性也使结构整体断裂,因此解决渗漏问题尤为重要。
泄漏的主要原因说明如下。
构建过程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混凝土量大,施工单位很难保证混凝土振动,以防止喷尘现象。
2.保留工作的理由。
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受到收缩约束,由于内部和外部温度变化而受到温度约束,使得工程维护过程中难以保证其质量。
(二)地下水的水位确定问题地下水位可以直接决定地下浮力的大小。
因此,在设计抗逆结构时需要对地下水水位进行研究,但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地质研究问题,很难确定地下水水位的确切值地下抗浮设计需要关于地下水水位的明确数据,以满足抗浮设计的要求,这需要通过水文地质研究获得关于地下水的准确信息,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问题,使得地下抗浮设计成为可能。
地下室抗浮不足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地下室抗浮不足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通过对地下车库抗浮不足的事故工程进行调查,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总结抗浮不足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标签:地下室抗浮不足;原因分析;应急措施;加固处理随着国内建设速度的加快,人民物质消费的提高,机动车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为满足住宅用户的停车需求,配套的大规模地下车库兴起以此解决地面停车难的问题。
地下车库由于自重较小,因抗浮不足造成的破坏事故时有发生。
为确保地下建筑的人员及结构安全,应足够重视地下建筑的整体及局部抗浮设计。
同时,事故发生后,地下结构发生的破坏:底板隆起,地下外墙、柱开裂,顶底板出现裂缝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带来后期使用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事故工程进行原因分析及事故后处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事故工程的研究,对事故原因及事后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处理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抗浮不足原因分析1)气候变化。
特别在南方地区,雨水丰沛,丰水期间,多日连续暴雨,地下水位骤升,超过抗浮水位。
2)地理条件。
部分事故工程处于地势较低处,场地外侧水源汇集到该工程,地下水排水不畅,水位迅速上升,超过抗浮水位。
场地地下环境受地下水、土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本场地的地质情况,还要调查分析场地以外的水文、地质条件(河道,地铁,深基坑等),以防不利因素对本工程的影响。
3)自重不足。
施工时,在地下室主体结构已完成的情况,顶板及地下外墙周边却未及时回填覆土,以致结构自重不足以抵抗水浮力。
4)施工降排水措施不到位。
考虑经济、工期等因素,在结构顶板荷载未加载完毕时,就提前停止降水措施,场地内又无组织排水措施,外墙回填土回填不到位,致使大雨期间大量的地表水通过回填不密实处,涌入底板底,形成水浮力,导致车库上浮[1]。
5)设计不足。
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参数、简化计算及模型模拟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设计人员应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及责任感。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实例分析及处理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实例分析及处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事故也频繁出现,地下室上浮质量事故也较为常见。
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地下室底板隆起事故处理的实例分析,以警示行业同仁,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加强责任心,勤跑、多看才能够减少工程施工中意外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执业风险。
关键词:地下室地板、抗浮、责任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该项目占地约2万平米,地下室一层(投影面积约1.5万平米,做停车场使用。
基础形式为独基+局部筏板。
项目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场地于强风化以上的覆盖层范围内主要埋地层为①粘土②粉质粘土④砾砂⑤强风化层⑥中风化。
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标高1.5M,相当于原始地面。
二、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及处理主要原因就是主体施工完成两年后,施工降水井停止降水。
在2018年夏天又遇到较大连续降雨,地下室无降水措施的情况下,在暴雨后造成水头压力过高,水位接近设计抗浮水位的情况下,水浮力大于当时的结构自重。
此时纯地下室部分还没有回填1——1.2M的种植土,导致压重不足地下室底板上浮。
底板和顶板间变形不一致,地下室内部变形差异较大处实心砌体隔墙及设置的构造柱内压应力无法释放,局部出现1——2MM裂缝,部分地表隆起开裂、空鼓。
地板裂缝处未发现渗水现象,梁、板、柱和抗水板均未发现破坏现象。
证明结构的变形还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现场发现问题后,立即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对现场查勘,确定事故情况。
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处理措施。
因质量问题较小,经会议决议不上报主管部门。
对出现裂缝的隔墙,由设计出具处理专项方案,与顶板连接处改为柔性连接、消除抵抗变形应力。
防止使用过程中再次出现裂缝。
隆起、空鼓地表沿裂缝剔打后用细石砼修补后,再做自流平地坪。
主要责任:施工单位在未完成全部结构施工时停止施工降水,导致纯地下室压重不够,抵抗不了地下室上浮变形,从而引发事故。
某坡地建筑物地下室抗浮失效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某坡地建筑物地下室抗浮失效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摘要:当下建筑工程建设环境日渐复杂,导致地下室建设难度进一步增大。
本文以某坡地建筑物为例,提出该建筑物地下室抗浮失效问题,分析建筑物抗浮失效问题出现原因,制定专项可行治理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坡地建筑物;地下室;抗浮失效原因;治理措施1、工程概况本文以某坡地建筑工程为例,该建筑工程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北侧区域靠近山体,周边有一条宽约26米的道路以及一处蓄水池。
建筑工程的总建筑高度为62.85~80.2米,地上建筑为20~26层,地下建筑,为两层,单层高约4.05~5.15米。
建筑整体采用现浇框架与剪力墙结合结构形式,基础为筏板结构[1]。
地下室为现浇框架,柱下独立基础及抗水板相互连接,地下抗水板的厚度约400毫米。
建筑工程所处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属于风化剥落型地带,地势起伏较大。
地层主要由填土、坡残积粘性土、泥岩组成。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包括上层滞水与基岩裂隙水。
由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受阻,导致上层滞水较多。
2、坡地建筑工程地下室抗浮失效由于坡地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在坡地环境下建设地下室极容易出现抗浮失效问题,严重影响到地下室结构的承载力与稳定性。
不仅如此,在地下室施工期间没有着重关注顶板覆土作业,导致地下室上部自重荷载不足,无法抵抗浮力作用。
地下室承载力下降也会使得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更易出现安全事故,需要在坡地施工过程中细致分析地下室抗浮失效问题发生原因,制定出专项可行的治理对策。
工程进入到汛期,降雨量逐步增多,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在安全检验过程中发现某栋楼地下室板局部出现起拱变形问题,最大起拱变形为5cm。
为防止变形问题更加严重,施工单位立即在底板的漆工变形处开设了一个直径为Φ50的泄压孔进行排水泄压。
但由于泄压过快,在地下室的填充墙,墙体位置出现了裂缝。
在卸压三小时后,地下室的起拱变形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对地下水位进行持续观测,要求在施工区域的底板位置处增加一两个集水坑。
地库上浮怎么处理?举个实例告诉你!
地库上浮怎么处理?举个实例告诉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出现了大量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物。
与此同时,随着此类建筑物埋置深度的增大,地下室上浮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由于目前对于地下水抗浮问题还缺乏系统研究,现行标准中对地下室抗浮设计也仅作了概念性规定,地下室抗浮失效导致结构开裂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且往往兼具有多种上浮形态,给相关人员判断事故原因和采取措施增加了难度。
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地下室抗浮失效的破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情况提供参考。
01 工程概况某在建工程由高层住宅、多层商业、酒店组成,均设一层地下室,中庭纯地下室与周围建筑的地下室连为一体,之间设置施工缝。
该工程地下室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以稍密卵石或中密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
地下室建筑总面积为43888.89m2;抗水板板厚为400mm,采用14@200双层双向配筋;柱网尺寸为7.8m×7.8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抗水板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为C30。
该工程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2014年7月降雨量较大,导致地下水位急剧升高,使得地下室抗水板出现大量裂缝,且部分部位渗水严重。
地下室平面及裂缝分布示意图见图1。
图1 地下室平面及裂缝分布示意图02 现场调查和检测2.1 原工程抗浮设计本工程中庭地下室基础为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原设计采用结构自重和上部覆土抵抗地下水浮力。
经查阅地质勘探报告和设计图纸表明,该工程所在场地地层结构较简单,自上而下场地图层依次为:填土(层厚0.50~1.10m)、粉质黏土(揭露厚度0.50~1.50m)、细砂(层厚0.60~2.60m)、卵石。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型潜水,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及地表流水补给,补给条件良好,水量较为丰富,且砂卵石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良好,属强透水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底抗浮问题实例分析及处理
摘要:文章通过某地下室底板隆起事故处理实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通过技术和经济分析,提出了解决地下室抗浮加固处理方案,可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地板;抗浮;加固处理
一、工程概况
某项目水位相对较高。
该项目占地约5万平米,地下室两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外加2排∮600水泥土搅拌桩),投影面积约3万平米,做停车场使用。
基础形式为桩基,主要为高强预应力管桩(PHC500A型),单桩抗拔力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
四周采用围合点状布置塔楼,楼高100米,地下室顶板中间部位0.00作绿化休闲区,留有800厚覆土以便绿化和种植乔木。
在发现底板隆起后,马上采用措施在底板隆起地方开孔放水,刚开的孔水冲上来的水柱达到3米左右,随着开孔的增加,流出的水量逐渐减少且隆起的板块处于稳定。
项目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场地于强风化以上的覆盖层范围内,主要埋藏地层为①人工填土②淤泥③粉质粘土④砾砂⑤强风化层⑥中风化,残积土为软弱土及中硬土,强风化层层厚0.50~7.10米,层顶标高-14.67~-34.68米,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标高2.5M,相当于地面以下1.50M。
二、事故分析
主要原因就是地下室无降水措施而连下暴雨造成水头压过高水浮力大于当时的结构自重。
我们首先查看抗浮设计计算书,地下室抗浮计算:
按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计水位为绝对高程2.5m,其相对高程为-5.0m。
高强预应力管桩桩型为A型,直径φ500,壁厚125,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3.5MPa,桩内纵向预应力钢筋10φ9,每米重3.68KN。
1)桩身抗拔承载力设计值:Rpl=3.5×3.14×(2502-1252) N=515 KN;公式5.2.9-2)
2)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ξsi•λi•qsi•u•li=1090KN;(公式5.2.8)
3)单桩自重(取17m长桩的浮重):Gp=17×[3.68-10×(3.14×0.252)]=29KN
由于施工期间,在底板及顶板负荷加载前就已停止降水,在大雨后水位接近设计抗浮水位的情况下,桩的拔力情况分析:
计算取地下室柱网标准跨8.1m×8.1m,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为-9.50M,底板厚度为450MM。
a.顶板厚18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300:25×0.3=7.5 KN/m2;
b.半地下室楼面板厚12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180:25×0.18=4.5 KN/m2;
c.底板厚450:25×0.45=11.25 KN/m2;
d.柱子600×600,净高为(9.2-1.1-1.8)=6.3m :25×0.6×0.6×6.3=56.7 KN;
e.两桩承台在底板底面以下的厚度为1.35m:25×1.35×2.5×1.0=84 KN;
f.地梁:25×(7.1×0.55×0.4+5.6×0.45×0.4)=64 KN;
g.地下室底板300厚石粉:0.4X22=8.8 KN/m2;
h.800厚园林覆土: 0.8X18=14.4 KN/m2
则标准跨每根柱底处自重力为:
8.12×(a+b+c+g+h)+d+e+f=8.12×(7.5+4.5+11.25+8.8+14.4)+56.7+84+64=3252 KN
浮力(此时不考虑分项系数)为:10×(9.5+0.45-5.0)×8.12=3247 KN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3.2.5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1.2;当其对结构有利时,取 1.0;此时浮力(考虑分项系数)为:1.2X3247=3896KN;减去自重需考虑的上浮力为:3896-3331=565KN,而柱下桩数为两根,也就是说设计时已考虑了设计水位对正常使用工况下的影响,如果在施工时始终进行了降水,控制水位在地下室底板以下,就不可能出现上面说的情况。
三、事故处理
1详细了解事故情况:在底板上对应每个柱顶的位置布置沉降观测点107个,每天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一个月,观测数据显示,顶板上浮已基本处在稳定状态,观测到最高上浮位移为246mm。
2工程桩质量状态的判断:为确认原工程桩的质量,检测接头位置的工作状态。
首先选择处在上浮位移最大区域的工程桩进行桩身接头位置完整性检测,随
机抽取2根。
通过对基桩的综合分析,可判定如下结论:
1)、桩号为1108的基桩,在-4.0m至-3.2m处存在缺陷;
2)、桩号为1066的基桩,在-7.0m至-6.1m处存在缺陷;
注:缺陷可能是桩头之间的焊接所引起的,但从反射的波形分析来看没有发现接头处焊完全空缺的情况。
3经与设计单位复核后,对顶板上进行2米厚的石粉进行堆载,再对各点进行沉降观测,在堆载一个月后,上浮点位基本复位。
4 经多方分析,决定采用在底板上增加抗浮锚杆进行处理。
4.1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Fa=∑qsiuili=25×3.14×0.2×9=141.3(KN)
4.2标准跨8.1m×8.1m里均匀布置抗浮锚杆4根,每根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为565/4=141.25(KN)<Fa,符合要求。
在原混凝土底板上新增400厚混凝土底板,原底板仅作为基底垫层考虑,抗浮锚杆成孔直径200(150)mm,在8.1m×8.1m区域内均匀布置4根锚杆,设计锚杆主筋为3φ22。
锚杆定位误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当遇到柱位置时,向跨中调整锚杆间距,数量不变,锚杆成孔要求先采用直径200mm成孔到强风化岩面,遇强风化后采用150mm成孔,成孔深度要求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少于5.0m或中(微)风化岩层不少于2.5米。
锚杆采用二次注浆成锚,第一次常压注1:0.5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初凝后进行第二次注纯水泥浆,水灰比1:0.5,第二次注浆压力≥1.5MPa,第二次注浆水泥用量≥20kg/m,可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调整,锚杆清孔时必须将泥浆清除干净。
锚杆主筋需接长时,采用套筒对接,对接后抗拉强度应不小于钢筋的抗拉强度,锚杆主筋与底板连接处涂抹环氧树脂防腐,在水泥浆中掺加水泥量3%的钢筋阻锈剂。
4.3抗浮锚杆检测,本次地下室抗浮锚杆施工共163根,根据规范要求,抗浮锚杆检测数量为3根,试验时单根锚杆抗拔力设计值取170KN,检验荷载按设计图纸要求取设计抗拔力的1.5倍,即255KN。
经检测,3根抗浮锚杆在最大检验荷载作用下变形均趋于稳定,经综合分析,受检的3根锚杆符合抗拔力验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对基桩的综合分析,可判定如下结论:
1)、桩号为1108的基桩,在-4.0m至-3.2m处存在缺陷;
2)、桩号为1066的基桩,在-7.0m至-6.1m处存在缺陷;
注:缺陷可能是桩头之间的焊接所引起的,但从反射的波形分析来看没有发现接头处焊完全空缺的情况。
3经与设计单位复核后,对顶板上进行2米厚的石粉进行堆载,再对各点进行沉降观测,在堆载一个月后,上浮点位基本复位。
4 经多方分析,决定采用在底板上增加抗浮锚杆进行处理。
4.1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Fa=∑qsiuili=25×3.14×0.2×9=141.3(KN)
4.2标准跨8.1m×8.1m里均匀布置抗浮锚杆4根,每根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为565/4=141.25(KN)<Fa,符合要求。
在原混凝土底板上新增400厚混凝土底板,原底板仅作为基底垫层考虑,抗浮锚杆成孔直径200(150)mm,在8.1m×8.1m区域内均匀布置4根锚杆,设计锚杆主筋为3φ22。
锚杆定位误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当遇到柱位置时,向跨中调整锚杆间距,数量不变,锚杆成孔要求先采用直径200mm成孔到强风化岩面,遇强风化后采用150mm成孔,成孔深度要求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少于5.0m或中(微)风化岩层不少于2.5米。
锚杆采用二次注浆成锚,第一次常压注1:0.5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初凝后进行第二次注纯水泥浆,水灰比1:0.5,第二次注浆压力≥1.5MPa,第二次注浆水泥用量≥20kg/m,可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调整,锚杆清孔时必须将泥浆清除干净。
锚杆主筋需接长时,采用套筒对接,对接后抗拉强度应不小于钢筋的抗拉强度,锚杆主筋与底板连接处涂抹环氧树脂防腐,在水泥浆中掺加水泥量3%的钢筋阻锈剂。
4.3抗浮锚杆检测,本次地下室抗浮锚杆施工共163根,根据规范要求,抗浮锚杆检测数量为3根,试验时单根锚杆抗拔力设计值取170KN,检验荷载按设计图纸要求取设计抗拔力的1.5倍,即255KN。
经检测,3根抗浮锚杆在最大检验荷载作用下变形均趋于稳定,经综合分析,受检的3根锚杆符合抗拔力验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