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1是学校进行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触觉和其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表达个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一)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美术课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术的潜能,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组成课程的基本内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和快乐。
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三)强调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应该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研究技能和知识,更要学会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实践和应用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美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程目标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体验和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四、课程内容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史和文化、创作实践和应用等方面。
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美术研究的基础,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研究;美术史和文化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作实践和应用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课程实施美术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应用,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方式美术课程的设计还需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和研究活动方式也应该因年龄而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1.课程简介1.1 美术课程的意义与作用1.2 美术课程目标1.3 美术课程内容2.平台课程设计2.1 平台原则2.2 平台组织与管理2.3 平台评价与反馈3.美术基本功3.1 造型基本功3.2 色彩基本功3.3 素描基本功3.4 绘画基本功4.美术素材与技法4.1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4.2 不同材料的运用技巧4.3 不同技法的应用与发展5.美术创造与表现5.1 创意思维的培养5.2 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培养5.3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6.美术欣赏与评价6.1 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6.2 艺术作品的文化解读6.3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方法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7.1 美术与科学的交叉7.2 美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7.3 美术与社会文化的联动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8.1 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与鉴赏8.2 美术教育政策与发展方向8.3 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附件:1.课程示意图2.美术教材推荐列表3.学生评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
2.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的文件。
3.平台课程设计:一种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美术基本功:指美术学习中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包括造型基本功、色彩基本功、素描基本功和绘画基本功等。
5.美术创造与表现: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美术欣赏与评价:指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学会运用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以及通过综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
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指对美术教育的效果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研究的工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第一章课程目标及理念1.1 课程目标1.1.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熏陶1.1.2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1.1.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1.2 课程理念1.2.1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1.2.2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1.2.3 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推崇多元化表达方式第二章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2.1 素描与造型2.1.1 素描基础知识与技法2.1.2 造型理论与实践2.2 水彩与油画2.2.1 水彩绘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2.2 油画绘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2.3 水彩与油画的创作与表达2.3 中国画与书法2.3.1 中国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3.2 中国画题材与表现形式2.3.3 书法基础知识与技法2.3.4 书法的审美特点与表现方法2.4 彩泥与立体构建2.4.1 彩泥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技法2.4.2 创造性的彩泥表达与构建2.5 艺术鉴赏与文化素养2.5.1 艺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5.2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内涵分析2.6 综合实践活动2.6.1 美术实践与综合创作2.6.2 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3.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意表达3.5 注重实践与实验教学第四章课程评价与考核4.1 评价方式与标准4.1.1 德智体美全方位评价4.1.2 量化与定性评价相结合4.2 考核形式4.2.1 考试形式与内容4.2.2 平时作业与实践活动的评价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研究5.1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5.2 教材的研究与教材选用准则5.3 培训与研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六章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6.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6.2 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文档结尾: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教学材料和案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普及基础教育阶段,为全体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政策。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一、前言本文档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而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供学校、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育健身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标准分为音乐、体育和美术三个学科,具体内容如下。
二、音乐课程标准1.音乐素养要求1.1 具备基本音乐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音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1.2 能够通过听音乐、演唱和演奏等方式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音乐表演技能要求2.1 能够准确地演唱、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儿歌和流行歌曲等。
2.2 能够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和伴奏,包括钢琴、吉他和口琴等。
3.音乐欣赏能力要求3.1 能够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音乐的表达方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3.2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要素,对音乐的结构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三、体育课程标准1.体育基本知识要求1.1 熟悉常见的体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了解其规则及比赛流程。
1.2 具备基本的体育常识,包括运动器械的使用方法、运动伤害的预防等。
2.体育技能要求2.1 能够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包括传接球、投掷、射门等。
2.2 能够通过体育训练提高自身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3.体育意识培养要求3.1 能够理解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3.2 能够尊重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伙伴关系和集体荣誉感。
四、美术课程标准1.美术基本技能要求1.1 能够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剪纸、雕塑等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1.2 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等视觉元素进行构图和表现,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察力和创造力。
2.美术知识背景要求2.1 熟悉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画家的代表作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总体要求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规定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2、标准要求学生在基础美术知识、技能和创意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史1.1.1 中国古代绘画1.1.2 世界艺术史1.1.3 现代艺术发展历程1.2 美术理论1.2.1 色彩学1.2.2 绘画构图1.2.3 素描与速写1.2.4 艺术造型1.3 美术材料与工具1.3.1 绘画材料1.3.2 雕塑材料1.3.3 摄影与影像制作材料1.3.4 创意工具2、美术技能2.1 素描与速写技巧2.2 水彩画绘制技巧2.3 制作简单雕塑作品的技巧2.4 摄影与影像制作技巧2.5 艺术创意表达技巧3、艺术创作3.1 图像创作3.1.1 静物画创作3.1.2 风景画创作3.1.3 人物画创作3.2 空间创作3.2.1 平面设计3.2.2 立体造型设计3.3 影像创作3.3.1 摄影作品创作3.3.2 短片制作4、艺术鉴赏与欣赏4.1 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4.2 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4.3 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4.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5、艺术教育5.1 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5.2 艺术欣赏与鉴赏教育5.3 综合艺术教育附件:1、课程教材目录2、学生作品集3、考试题库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民教育阶段中,由国家出资提供的普遍义务教育。
2、美术基础知识: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材料与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美术技能: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素描与速写技巧、水彩画绘制技巧、雕塑制作技巧等方面的技能。
4、艺术创作:指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艺术鉴赏与欣赏:指学生通过分析、评价、研究艺术作品,发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通过系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课程内容
1、图案构成与表现
1.1 图案元素及其运用
1.2 图案构成的基本原则
1.3 图案表现技法与手法
1.4 图案构成与表现的实践与创造
2、形体表现与构造
2.1 形体的基本特征与表现要素
2.2 形体构造与透视原理
2.3 形体表现技法与手法
2.4 形体表现与构造的实践与创造
3、色彩表现与运用
3.1 色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3.2 色彩的运用与表现技法
3.3 色彩构成与表现的实践与创造
4、绘画表现与表达
4.1 绘画媒材与工具的使用
4.2 绘画表现技法与手法
4.3 绘画表现与表达的实践与创造
5、造型表现与表达
5.1 造型媒材与工具的使用
5.2 造型表现技法与手法
5.3 造型表现与表达的实践与创造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媒材和工具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创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附件:
本文档的附件包括教学辅助材料、学生作品范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义务教育:指根据国家规定,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行普及性、免费的基础教育。
2、美术:指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性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3、课程标准:指教育部制定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所开设课程
的要求和规定。
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术课程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详细内容和指导。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设计和实施优质的美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培养其艺术创作的潜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提供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及要求1.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
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培养对色彩、构图等艺术要素的敏感性。
2. 雕塑:包括黏土塑造、石膏塑像等制作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雕塑作品展现想象力和空间感。
3. 手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艺制作。
要求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力。
4. 艺术欣赏:包括研究艺术史、欣赏艺术作品等。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并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 观摩研究:引导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培养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模仿练:通过模仿艺术家的作品,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巧。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培养其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注重思想表达、技术运用和审美效果。
2. 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能力发展情况。
3. 知识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和资源教师可根据本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艺术作品集等。
结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和实施具有特色和质量的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老师们:以下是龙念南老师对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个别地方我做了少许处理,应该有助于大家理解新版课标。
目的是给大家一个参考。
俺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阳历2月2,新的课程标准“千呼万唤始出来”。
俺认真阅读了,对照200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几次把俺的“体会”晒出来供大家“踩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由"订"改为"定",标准的力度增加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去掉了“与价值”,这样更客观了)二、课程基本理念(加上“课程”目的更明确)三、课程设计思路(加上“课程”目的更明确)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将“阶段目标”改为“分目标”加强了对学习领域目标的整体理解)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教学的自主性加强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三和第四互换确立了教材的重要性)(没有“附录”其实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课程空间)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独特性)。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取消了自责和呼吁,基本直起腰说话了)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了“主旋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用“形成”替换“发展”凸显了义务制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版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得感知、理解与创造为特征,美术就是学校进行美育得主要途径,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得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得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得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得、有利于学生发展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结合过程与方祛,组成课程得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得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得特征,形成基本得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得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得学生得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得情感态度。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就是人类文化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得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得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得丰富性,在广泛得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得特征、美术表现得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得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得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得主体性与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与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得思路与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得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与“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
“造型•表现”就是美术学习得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得情感与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与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得功能与目得。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与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得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得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得情意特征、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一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进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