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高一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容,分析、评价本文思想观点。
过程方法目标: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严谨治学精神,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咬文嚼字”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评价文章里作者的观点。
2、培养学生语句及文章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2、在鉴赏与品味文中引用的佳句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桐城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一。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2)重点字词:
炼字:用心琢磨,使文句精美简洁。
援例:引用成例。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容枯燥。
推敲:斟酌文句,反复琢磨。
胸襟:抱负、气量。
岑寂:寂静。
捉摸:猜测;预料。
游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
清沁肺腑:清新得渗入到人的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不即不离: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
若隐若现:像是隐藏,又像是显现。形容模糊不清的状态。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点石成金: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文章。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
下乘:下品。
粗枝大叶: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推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方向发展。
2、课堂导入:
“老鼠钻进书箱里”打一成语: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词典中对“咬文嚼字”这一成语有三个解释: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形容卖弄才学;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由此可见这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那么朱光潜先生对这一成语赋予了怎样的新意呢?今天我们来
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3、分别投影材料1、2、3材料,让同学讨论分析优劣。
1)投影材料1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补充材料背景:抗战时期,新编历史剧《屈原》的演出轰动了山城。《屈原》第一次公演时,编剧郭沫若也在台下看戏,其中第五幕第一场有这样一个情节:瑞芳扮演的婵
娟怒斥宋玉:“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
听后总觉得这句话骂得不够味,就到后台和瑞芳商量:“能不能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个
无耻的三个字?”这时在旁边扮演渔父的演员插嘴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那就够
味了。”郭沫若一听大受启发,觉得改得十分恰当。)
辨析比较句子的含义:不同句式感情不同。这”字句比“是”字句语气更强烈,更有力
投影材料2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问题:这样改好不好?
辨析明确: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2)投影材料3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广射虎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辨析明确: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放弃
3)关于“推敲”的故事
《题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提问:“推”一定比“敲”好吗?(联想意境)
辨析明确: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板书归纳:
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句式)
文字与情感的关系
王若虚改“广射虎”(字数)
愈改“推”为“敲”(字眼)
4、作者引用《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想说明什么?
明:“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含混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意韵丰富,更适合文学的语言。
5、联想的意义可以使意蕴丰富,但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陷入“套板反应”中,那么什么是“套板反应”?
明: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6、“套板反应”有何危害?
明:就作者来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7、怎样才不滑到“套板反应”中去?
明:“唯言之务去”,运用文字时做到咬文嚼字,让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
板书归纳:
引用《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
论述文字联想义的利与弊陷入“套板反应”
8、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4):举例说明文字与感情的关系
第二部分(5—6):举例论述文字联想义的利与弊
9、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第二部分是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具体谈作法。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涵以及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述如何“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10、到现在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小节。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同时思考这一小节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容?
明:这一小节起总结作用。
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