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
二年级传统文化山东快书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山东快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9264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d.png)
二年级传统文化山东快书教案教学内容:山东快书。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特点以及一些经典的表演曲目。
2﹑让学生掌握声韵格律,得到语言﹑词汇﹑修辞的训练(二)、过程与方法:1﹑教学形式:老师讲解,视频播放,学生表演。
2﹑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诵读等活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发展,熟悉山东快书的传统曲目并能熟练表述一二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山东快书的声韵格律及诵读方法,能够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流利诵读。
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对,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相声与口技。
相声与口技是中国传统的曲艺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曲艺,《山东快书》(板书题目:山东快书)大家知道山东快书或者见过快书表演吗?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山东快书有所了解,也有些同学不太了解,那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看看山东快书是怎么进行表演的。
”(二)课程设计:1、了解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视频播放完后,)同学们觉得武松打虎的故事精彩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山东快书》这一课。
翻到课本第52页《山东快书》,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第一段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山东快书发源于哪里?第二个,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书:山东快书的发源)我们让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其余的同学在倾听的同时,找出问题的答案。
(先让学生找出同学读错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本讲了山东快书的起源,还介绍了关于山东快书的传说,同学们找到在哪里了吗嗯,课本52页中间介绍了傅汉章的传说,有没有同学主动给大家读一下啊?关于山东快书的传说有很多,哪位同学知道关于山东快书其他的传说?(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这有三个传说: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882bbf5335a8102d220f1.png)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小学二年级传统化教学计划庙杨中心小学张景泉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学年学习第二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
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课号一二三四教学进度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内容《声律启蒙》(节选一)《声律启蒙》(节选二)《续小儿语》(节选)《增广贤文》(节选一)《增广贤文》(节选二)《弟子规》(节选一)《弟子规》(节选二)《幼学杂字》(节选)《中华改良杂良》(节选)《千家诗》(一)《千家诗》(二)《千家诗》(三)《千家诗》(四)《神童诗・卷首诗》(一)《神童诗・卷首诗》(二)《随园诗话》(读书)《世说新语》(王戎识李)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周次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1-2 3-4 5-6 7-8 9-10 11-1213-14 十八格言警句 2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案庙杨中心小学张景泉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全册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0ca5a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6.png)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全册实用文档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传统文化计划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好好的学习这一道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知道了这一切,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实用文档五、教学措施教学形式多样化。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25bee83b3567ec112d8a26.png)
实用文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实用文档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实用文档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复习导入一、1.复习背诵《1》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朗读 1.学生展示朗读 2.学生自读故 1.朗读句子二、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1.实用文档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 2.启发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 1.明道喻理三、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1.思考有什么收获 2.读诗句 3.知行合一四、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 1.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实用文档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51b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6.png)
山东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山东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价值;2. 掌握山东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代表性内容;3. 培养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价值;2. 山东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代表性内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山东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生参与互动的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山东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山东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印象,并与他人分享。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价值,如孔庙、孔子文化、曲艺等。
2. 讲解山东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代表性内容,如《孟子》、《论语》、曲艺表演等。
三、小组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山东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展示。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山东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实地等方式深入了解山东传统文化。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对山东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 评价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参与山东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曲艺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2. 组织学生参观山东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如孔庙、孔子故里等;3. 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山东文化相关的人士或团体进行交流和合作。
(完整版)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版)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69c8ab55270722182ef72c.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 “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 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1、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2、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3、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4、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7e37d87c24028905fc32c.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1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2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3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4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课件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f875988762caaedd33d48a.png)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
![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21a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0.png)
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匡助山东省二年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价值观和习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b.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c. 熟悉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
2. 能力目标:a.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和思量,获取和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b.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化交流和表达。
c. 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a.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b.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c. 引导学生思量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b.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记念活动和传统习俗,如扫墓、祭祖等。
c. 端五节:介绍端五节的传说、庆祝活动和特色食品,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传说、庆祝活动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e.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庆祝活动和特色食品,如猜灯谜、吃汤圆等。
3. 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a. 婚礼习俗: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流程和习俗,如过大礼、喜酒等。
b. 葬礼习俗:介绍中国传统葬礼的仪式和习俗,如穿孝、守丧等。
c. 饮食礼仪:介绍中国传统饮食的礼仪和习惯,如宴会礼仪、用筷子等。
d. 传统服饰: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如汉服、旗袍等。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pdf
![最新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546ad41f168884868762d6df.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教案全册
![山东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b957f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7.png)
山东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教案全册学年下学期传统文化学科备课设计人:任教年级:二年级任教班级:1、2、3第 1周第 1课时总第 1课时课题名称:《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一、简介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二、范读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堂总结学年下学期传统文化学科备课设计人:任教年级:二年级任教班级:1、2、3第 2周第 1课时总第 2课时课题名称: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c5d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a.png)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课程教授给二年级学生。
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瑰宝,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1.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2. 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瑰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几个瑰宝:1. 书法:介绍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学生将研究一些基本的汉字书写技能,并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 绘画:介绍中国的绘画艺术,学生将研究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并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京剧:介绍京剧这一重要的传统戏曲形式,学生将观看一些经典片段,并了解京剧的历史和表演特点。
4. 陶艺:介绍中国的陶艺传统,学生将亲手制作陶艺作品,并了解陶艺的发展和工艺技术。
5. 茶道:介绍中国的茶道文化,学生将研究一些基本的茶道礼仪,并品尝中国茶的风味。
授课计划本课程将安排为每周一节课,持续十周。
每节课的授课计划如下:1. 课程介绍和目标设定。
2. 介绍中国书法艺术及其基本规则。
3. 研究常见汉字的书写规范。
4. 介绍中国绘画艺术及其风格特点。
5. 研究使用毛笔进行简单的绘画。
6. 观看京剧片段,了解京剧的传统特点。
7. 研究京剧的基本表演动作和面谱。
8. 陶艺制作体验课,学生将制作小陶艺作品。
9. 陶艺作品装饰和烧制。
10. 茶道体验课,研究茶道礼仪和品茶技巧。
评估方法针对每个瑰宝进行针对性的评估:1. 书法:学生将进行书法作品展示,对作品进行评估。
2. 绘画:学生完成一幅中国画作品,并进行评估。
3. 京剧:学生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并进行评估。
4. 陶艺:学生完成陶艺作品,并进行评估。
5. 茶道:学生进行茶道表演和品茶,对表现进行评估。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山东地方课程二年级传统文化15-30课】2014-2015第二学期教案汇总
![【山东地方课程二年级传统文化15-30课】2014-2015第二学期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dac2eeff61fb7360b4c6580.png)
{传统文化教案1}第15课:《千里江山图》教学目标:1、了解《千里江山图》的绘画特色及其描绘的内容。
2、了解《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成长经历。
3、欣赏古代山水画,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展台。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们细心看一看这作品都画了哪些内容?学生尝试说一说。
二、《千里江山图》简介。
【名称】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宋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者】王希孟1、《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2、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3、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4、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
5、提出问题: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现藏于什么地方?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6、《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为一流传在世的作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尝试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三、王希孟简介。
1、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
2、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英年早逝。
3、提出问题:王希孟擅长哪种绘画?皇帝为什么教他作画?《千里江山图》是哪种类型的中国画?《千里江山图》有多大?描绘了什么景象?教师引领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其中的答案。
四、拓展活动。
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看一看中的三幅古代美术作品。
五、实践作业。
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自己家乡的风光。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9b6ff3551810a6f52486ab.png)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岗镇祝陈小学课题:千家诗(一)2017.02.10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朗读成诵, 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徐元杰。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注释] 湖:即西湖。
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
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
白鹭:一种水鸟。
2.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
3.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三)温馨点击。
1.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
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2.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四、板书设计: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湖上这首诗明白在美丽风光中享受生活,心情舒畅。
知道欣赏古诗的同时能感受诗中的美丽风景。
课题:《千家诗》(二)2017.02.17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是句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1.《山居夏日》是唐代高骈写的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019158ed630b1c58eeb565.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8ea4e4b804d2b160b4ec0d2.png)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https://img.taocdn.com/s3/m/e39e12105f0e7cd184253693.png)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太公家教《节选》教学目的:一、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三、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导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
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
西周初为“师”(武官名)。
也称师尚父。
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智勇双全。
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
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
《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
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
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
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
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2)汇报内容: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有疑责问,有教责受。
罗网之鸟,悔不高飞。
吞掉之鱼,恨不忍饥。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9af9e04b3169a4517623a302.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fff98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b.png)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课题:千家诗(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XXX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朗读成诵,理解意思。
教学过程:经典回放:1.读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XXX。
出示译文:1.学生对照原文自学。
2.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3.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温馨点击:1.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
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2.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词。
2.欣赏XXX《题都护南庄》。
3.找XXX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湖上XXX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XXX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教学反思:通过研究湖上这首诗,让学生明白在美丽风光中享受生活,心情舒畅。
同时,让学生知道欣赏古诗的同时能感受诗中的美丽风景。
课题:《千家诗》(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XXX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思。
教学过程:经典回放:1.读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XXX。
出示译文:1.《山居夏日》是唐代XXX写的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作者用纯净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2.学生对照原文自学。
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活动广角: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诵读和欣赏古诗词,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六、活动广角:第7页七、成长袋:第8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一、经典回放:从小做人,休坏一点。
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六、活动广角:第11页七、成长袋:第1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一、经典回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六、活动广角:第15页七、成长袋:第16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一、经典回放: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六、活动广角:第19页七、成长袋:第2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六、活动广角:第23页七、成长袋:第24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一、经典回放: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六、活动广角:第27页七、成长袋:第2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幼学杂字》(节选)一、经典回放:正月元宵,立春雨水。
二月花朝,惊蛰春分。
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
五月端午,芒种夏至。
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
八月中秋,白露秋分。
九月重阳,寒露霜降。
十月小春,立冬小雪。
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
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
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0页六、活动广角:第31页七、成长袋:第3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一、经典回放: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5页七、成长袋:第3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