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一篇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_2
克思主义,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一点和历史制度主义的
“路径依赖”理论有些相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4
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
而导致的权力结构,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权力结构)的重要性”。
5
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其实就是
目录/CONTENTS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学 第三节 政治学方法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三、政治的地位
一、什么是政治
我们认为,政治就是关于维护国家性和分配正义的体系与能力。这个极为简单的 界定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所谓国家性(the stateness) 第二,与国家性密切相关的是“国民性”(the nationality) 第三,国家性前提下的分配正义 第四,国家性和分配正义不但是制度体系,更是制度能力或者治理能力 第五,政治的公正原则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背景: 第一,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革命性。 第四,发展性。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3 .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知识渊源主要 是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是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 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政治学上的新制度主义是指前两者。 ( 1 )历史制度主义。 ( 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2015/10/14
21
5、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诞生,引起人类思想史上 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日)为经典的 思想成果标志,以阶级、国家、政治斗争、专政、政党、自由联 合全体等问题为思想要素,天才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 三个特征: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革命与实践性的统一。时代 性与发展性统一。 随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学说 6、20世纪政治学说理论呈现出新的景观,进入到现代时期。 20世纪前半叶,政治学说派别林立,思潮纷杂局面。 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等。 邓小平1979年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 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
7
2015/10/14
(1)政治上一种社会价值追 (2)政治是一种起自然、起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3)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5)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6)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7)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8)政治是专指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 (9)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10)政治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等。 以上诸种不同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部分展示了对政治的理解, 其中,有的观点具有合理的成分,有的论据则失之偏颇。 《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著作 司马光《资治通鉴》 孔子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政治家《伦语》
2015/10/14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一)一般的解释: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的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三)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也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二、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中国政治研究历史过程(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重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到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儒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法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霸道”。
政治学基础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政治基础篇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对政治的一般解释1、伦理道德政治观—政治源于并服从于伦理道德规范2、宗教神学政治观—政治源于并从属于超自然的力量3、权力政治观—政治是争夺和运用用权力的过程4、法学政治观—政治源于社会契约的立法和执法过程5、公共管理政治观—政治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生产中,人们结成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生产关系,这些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政治的分析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为基点。
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和发行支持,人们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人的需要。
一定的政治状况、现象及其性质,归根到底要从经济事实上寻求原因,各阶级、各社会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表现为一定的政治观点,通过一定的政治斗争,用一定的政治设施来保障实现,政治反映了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表明了政治现象的本质,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性上认识政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得利益要求和客观过程,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集团、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利害冲突。
政治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东西,而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具有特定的经济内容。
经济问题聚集到一定程度,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必然转化为政治问题。
政治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衡量任何阶级的政治是非功过的最根本尺度,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二)政治在阶级社会中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阶级是指同一生产关系相互联系的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社会集团,政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和强烈的阶级属性。
(三)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任何阶级要实行阶级的政治统治,主要的工具便是国家机器,一个阶级要取得和保持自己的政治统治,必须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机器这样才能实现本阶级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政治的特性:●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的社会地位●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经济分析方法●3、阶级分析方法●4、利益分析方法●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1)哲学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分析途径●(2)经济学分析途径●(3)心理学分析途径●(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第二篇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定义●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公共性●非市场现实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性●多重价值复合性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利益矛盾●1、横向利益矛盾●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2、纵向利益矛盾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
(1)道德政治论——以 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 “政者正也,子帅以政, 孰敢不正”。 ——孔子
(1)道德政治论——以 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 政治的本质就在于‚正义‛
代表作:
《理想国》
——柏拉图
‚政治是最高而最广的善‛ ——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政治学》
(2)政治是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 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 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以国 家权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 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的一 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8年版,第11页)。
荀子
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 商鞅变法:推行以法治国;重利重刑;加强君权,确立 君主的独裁统治;强调耕战;实行郡县制度;统一了度 量衡。——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霸道和暴力 ‚法‛ (商鞅)、‚术‛(申不害)、 ‚势‛(慎到) 的结合,发展并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 系;暴力统治 。 儒法区别: 儒家:德治仁政,王道之治; 法家:法治,霸道之治。
第二节 政治(学)在中国的变迁
1、中国古代政治及其学说 (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及其学说 夏、商和西周——“天神”观念和宗法血缘相 结合
神权政治观占据主导地位。 商朝表现为“帝”,在西周表现为“天”和 “天命”,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统治者从“帝” 或“天”那里获得统治地位、取得统治权力。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
荀子 人性基础:人性恶, 组织论:群、分、义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管理者:能群。即按照一定分工和等级把人 组织起来。 组织的手段:分。 组织结构: 社会等级结构——贵贱有等; 社会伦理结构——君臣父子兄弟; 社会职业机构——士农工商; 国家管理结构——官序:礼宾、民政、军 事、文华、农业、建设、林业、工商
政治学导论重点
政治学导论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即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研究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动作规律的科学。
3、政治的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2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4、政治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1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
○2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
6、当代政治学方法论:(1)行为主义;(2)理性选择主义:○1社会选择理论○2集体行动理论○3公共选择理论;(3)新制度主义:○1历史制度主义○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第二章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3、信仰体系:即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
4、有限政府:是指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任何政治势力不得超越于法律。
5、权威:即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6、合法律性:是指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既要符合实体法,如宪法,又要符合程序法,如有关如何建制政府的组织法。
7、政治权力的类型○1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实施制裁的权力类型。
○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操纵性权力: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
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
○4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8、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
政治学
政治学真题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04年一、1 “政治”答:(1)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这就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表现为: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03年三1“政治的含义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答:1.政治的含义(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它的最初涵义是指希腊的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
(2)关于政治的概念一直以来就是个众说纷纭、争执不休的话题,不同的思想家对它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3)传统的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第一,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于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第二,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第三,将政治是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中国古代法家,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四)利益落实:政策分配利益,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 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规 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四、作为博弈的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1)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 容蔚为壮观;
(2)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的色彩很浓; (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4)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社会演变特别感兴趣; (5)中国古代思想的体系或系统性较西方要弱。
2)近代
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对政治的研究也 落后于西方,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出现了 巨大分化。
定义:政治是就是人们竞争公共权力并试图运用公共权 力来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或者:政治是人们试图运用公共权力来公正地安排社会
生活的活动。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有两个:
“第一,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 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 种平等的权利;第二,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 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 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 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 位向所有人开放。”
(1)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其代表 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瓦特、白析特,美国的伍德罗、威 尔逊、阿瑟、本特利和戴维、杜鲁门。
(3)行为主义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其特点: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政治观)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并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和社会关系。
“政治”的概念,出现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尚书》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政治不悔”等说法。
在中国,儒家对政治的阐释几乎成为中国人理解政治的一种主导方向。
在中国儒家关于政治的种种表述中,最为经典也最经常被人提及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说法,即“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天下当治。
政治被理解为对国家的治理。
中国人对政治的现代理解,主要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的影响。
孙中山最具代表性,他以管理而不是以统治来界定政治,强调了政治的两个特性,即公共性与管理性。
在西方,政治(Politics) 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Polis”,其字面意思来源于城邦或城市国家,即古希腊时代人们聚居生活的共同体。
由Polis 演化而来的Politics 就是指有关城邦的事务。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中国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其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天下当治。
在西方,把政治与某种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的,首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逍遥学派:一边散步,一边讲授。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神学政治观)在中国殷周时期,就盛行着“君权神授”的思想。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09P)
因此,政治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是经济利益争夺斗争的产物,政治斗争也 就是经济争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什么是政治
研究国家的知识,即如何组织和安排公 正合理的人类社会生活。它涉及: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利益分配方式和制度、公共管理 和政策等方面。 即利用国家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 通过公共管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 其中,公共权力的来源、分配、获得和 使用是核心问题。
(2)西方的政治学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政治学时代:城邦 理论、世界理论;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学时代:政治世界的神学 解释;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冲突。 现代的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国家、政府学 说及公共权力理论。 当代的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政府和公共权 力的作用问题;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实证主 义研究盛行。
公共权力 无政治社会 自然形成的共 同体的权力, 以自愿服从或 认同为基础
公共事务 众人之事,众 人治理
公共利益 公正、公平、 合理在民众中 分配 掌握公共权力 的阶级占绝对 优势或独占公 共利益。
政治社会
以国家机器为 由一个人或少 后盾,以经济 数人垄断;社 占统治地位的 会主义阶段由 阶级垄断。 绝大多数人民 “肉食者谋之” 共同治理
实际上,集权与分权(decentralization)是一组概念, 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和极权主义、权威主义是 一组概念,分别描述三种状态的政治组织和生活方 式。
3.国家、民族国家
作为country的国家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 某一地域之内的人文的和自然的统称单位。 作为state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在 固定疆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实 施权威的政治社会。 作为nation-state的国家是一个国际政治的 概念,指的是以民族为基础所形成的政治共 同体。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理解: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2.应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识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2.理解: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
识记: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政治系统论;
结构功能主义;
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计量理论
(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社会学制度主义
(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政治的含义
1.识记:(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的解释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的内容较为宽泛
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即政体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
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的基本政治思维能力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指导现实政治活动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内容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一般地了解什么是政治学
以及如何学习和研究政治学
为学习下面各章奠定基础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多维视野中的政治概念
政治学重点问题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3.用“黑箱模式”简要分析当前社会生活中某一政策现象。
如就业问题。
例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政治现象,并尝试用政治原理(如作为博弈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阐述。
第二章政治权力1. 权力、权威、合法性的概念2.政治权力的内涵是什么?3.列举题:试列举和阐述3种政治权力类型。
4.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举例说明中国政府是否存在合法性危机并阐述解决途径。
第三章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3.列举题:试列举并阐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分享我的政治故事:1.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中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四章意识形态1. 意识形态的概念是什么?2.列举题:试列举并阐述当代世界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国家1.试简要列举三种主要的国家起源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什么?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危机是什么?4.试简要列举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划分的国家类型。
5.试简述国家能力的概念及国家能力的内容。
第六章政府1.什么是政府?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三要素论。
3.思考题:如何认识三权分立学说和“议行合一”学说对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第七章政党1. 政党的概念2. 试简述政党的特征。
3. 政党制度的概念4. 试简述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讨论:阐述政党的适应性问题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
第八章政治社会1.什么是利益集团?2.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3.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新闻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九章政治人1.什么是政治人。
2.如何从职业角度看待不同类型的政治家?第十章政治统治1.精英统治的基本脉络是什么?2.如何认识多元主义的统治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流派有哪些?基本内容是什么?4.韦伯的政治统治类型是什么?5.政治统治成败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十一章公共治理1.什么是统治?2.试简述治理的核心内容?3.什么是善治?4.如何看待多中心治理。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一)、政治的涵义1、若干非马克思政治观分析:道德说----一种社会价值追求,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一种治国之道(儒家的“礼治”、“德政”)。
柏拉图的“正义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政治意义上的善应是“哲学家管理国家,武士管理军队,支配人民的工作,而人民则供给国家以劳动物质。
”这就是公道,即每个人按其本性去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不管闲事。
正义就是各守本分。
亚里士多德的“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即“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最高的善”。
缺点:a、没有正视社会现实 b、没有揭示政治的本质----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神权说---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中国2000多年皇帝制度中的“奉天承运”、“君权神授”到秦汉时期的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再到“天”是地上君主的投影,君主是天在地上的化身。
神权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思.阿奎那:“尘世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而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缺点:主观唯心主义,经不起推理和实证。
权术说----强力统治人,权术欺骗人//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王道。
韩非的法家指出: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法家认为:政治就是“集势以胜众,任法以齐民,因术以御群”。
其术有七条: a、权势不可假人;b、深藏不露;c、把人当作坏蛋; d、毁坏一切伦理价值;e、厉行愚民政策;f、罚需严峻,赏需审慎;g、必要时不择手段。
马基雅佛利认为:政治就是“用力量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
“君主要像狮子一般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
”马基雅佛利是第一个将政治与伦理彻底分开了,是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
治国说(管理说):政府的活动//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选”下P661)缺点:1、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具有政治性,2、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的一面。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观点可以分为:(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2)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道德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的道德,也被称为伦理道德观①典型代表: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柏拉图的理想国: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政治学》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政治的本质为公正,理想国就是公正国②评价: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该状态的追求。
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不能深刻地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神学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联系在一起,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典型代表:董仲舒: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托马斯·阿奎耶:“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不是出于神的”黑格尔:认为政治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国家是精神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3)权利政治观:认为政治史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①典型代表:韩非:“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认为政治在于权力的运用、获取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马克斯·韦伯:“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和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②评价:A 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B忽视了政治生活中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4)管理政治观: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探讨政治涵义,一管理来界定政治典型代表: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G·庞顿和P·吉尔:“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对人的集体生活得管理联系在一起的伊斯顿认为政治就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分猎物)评价:A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的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B忽略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是政治的本质特征2、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既根源于经济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3、政治的全部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4、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夺取、分享、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政治的定义: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阶级或集团,基于其根本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参与、组织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三)政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政治与经济:经济是政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政治与法律: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提,法律对政治有重大的影响,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3、政治与宗教:宗教曾经是政治通知的工具,宗教冲突往往是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不同政治集团斗争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三、政治的定义
1/11/2021
6
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1.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
中国盛行过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奉天承 运”或“君权神授”思想的实践。“天子受命于 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的以“天”为出 发点的“三纲”成了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基石。
1/11/2021
15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这一观点揭示了政治的 基本特征。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社会的实体是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生产关系,要把握政治的基本特征就不能停留在政治本身, 否则就会以表象掩盖本质。 过去人们从政府、权力及其他方 面研究政治,都未能揭示政治的基本特征。
1/11/2021
16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即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
一规定性要求我们:
• 在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性上认识政治,不把政治看成孤立的、 静止的东西。
• 政治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要求和客观过程,反 映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集团、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利害冲突, 没有纯粹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
韩非认为为了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除了严 明法度外,还要擅长权术。法、术、势相结合。 有人总结韩非的“术”有七条: (1)权势不可假人; (2)深藏不露; (3)把人当做坏蛋;(4)毁坏一切伦理价值; (5)厉行愚民政策;(6)罚须严峻,赏须审慎; (7)必要时不择手段。
1/11/2021
10
马基雅维利的王道思想
1/11/2021
11
思想的后世影响
政治的王道说直接影响了普通人对政治的看法。 1850年《牛津英语词典》对“政治”的解释可以说代表 了普通百姓的政治观:“是计算、谋略、诡计;精心计 谋或被算计的外交。”虽然这种表述不甚精确,但也触 及了政治的核心——权力。显然,这里的权力指政治家 或政治统治机构的权力。
1/11/2021
18
“政治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 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内容的规定。具体地 说,政治就是要争取政权和保持政权,一切政治关 系和政治活动都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一社会公共权力 而展开的。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更是把 这种王者之道总结得精妙绝伦,要君王学会同时扮 演 “狮子 和狐狸”两种角色。
马基雅弗利明确提出了国家的根本问题就是统 治权,政治就是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 权力为目的。从此,权力便成为国家一切机构与法 律的基础。
马基雅弗利是第一个使政治学获得独立、同伦 理学彻底分家的人,是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
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 8学时
政治参与
4学时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8学时
1/11/2021
3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 教学时数
第九章 第十章 总复习 考试
政治发展 政治民主
4学时 8学时 4学时 2学时
1/11/2021
4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1/11/2021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学
本章思考题
孔子的政治教化说影响极为深远。 这种价值取向在柏拉图那里就是实现
“正义的理想国”,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是 要“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 即“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8
对德治的评价
德治历史的启示 现代德治的含义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德治问题
1/11/2021
9
3.政治即王道
POLITICS THEORY
主 讲
丁 志 刚
1/11/2021
1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 教学时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权力 国家
政党
8学时 8学时 12学时 8学时
1/11/2021
2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 教学时数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政治社团
4学时
西方的“君权神授” 。神权政治理论的集大 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
神权政治理论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工具, 是为了维持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秩序。
暴君借神权迫害人民的护身符。
1/11/2021
7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1/11/2021
孔子说“为政必先正名” 。“正名”是 孔子的政治指导原则,是一种政治手段。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 子名之必可也,言之必可行也。” “为政以 德” 。因此,孔子又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 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
心是……以政府为中心的那部分国家事务,以及通过法律来
说话的那种政府。”
这类定义反映了工业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当时的研究
水平。
1/11/2021
13
5.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这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权力理论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 尔的观点。这种说法的影响很大,西方很多政治学者都接受 它。但应注意,这里的权力范围要大于我们前面提及的权力, 拉斯韦尔的政治概念的弹性很大,只要有权力关系或冲突情 境,就有政治。
1/11/2021
12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
人之事就是政治。”
我国政治学家李剑农说,政治就是国事。当代西方政
治学家之中不少也持这种观点。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弗雷德·格拉齐亚说,政治“包括的是
围绕政府决策中心发生的事件”。
查理斯·海尼曼进一步总结道:“美国政治学所关注的中
如果政治学家把精力都放在一切形式的权力和冲突上, 那么社会学家就无事可做了,政治学因而也就丧失了它的特 性。
1/11/2021
14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浩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中,关于政治的论述非常丰富, 经典作家们的一生都在实践着他 们的政治观。在此,要把马克思 主义的政治观包罗无遗是非常困 难的,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力总结 出一个概要。
1/11/2021
17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一命题确定了政治的属 性。政治既然受经济活动的制约,那么因生产关系而形成的阶 级关系必然要以政治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 都是政治斗争。
毛泽东说:“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 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 应该说,这些论断反映 了经典作家们所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