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7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试运用这一观点,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1)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志
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到私密记事本
转载自 尘埃落定 转载于2009年12月17日 19:02 阅读(0) 评论(0)
分类: 天下杂侃 权限: 公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4.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在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5.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D.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因此()A.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人们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9.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反映论和先验论10.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可知论B.不可知论C.辩证法D.形而上学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具体和抽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1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确定性和不确定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其它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供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唯物辩证法。

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仅仅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含其他一些思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有深入研究,对欧洲近代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和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也有研究。

2)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期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当中.2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3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4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严守原则,不仅要画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踩雷区,比如说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惕,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着,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5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我们应该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2.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1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价值,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2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③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④真理必然具有价值;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1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持续发展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3.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5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3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4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5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代名词.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以积累资本.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2从资本主义种种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抢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资本家和贵族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的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共有地,用剥夺的方法,用残暴的恐怖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建立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从15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掠金银珠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人的剥削,积累巨额资产.资本的额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4.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体现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这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下.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发明出“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造成经济上出现“虚假繁荣”,而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从而使“产销矛盾”异常尖锐.这个事件说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假如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运用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的作用,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4.5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囿于"钱主"的民主,迷于"游戏"的民主,止于"选举"的民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为什么首先,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受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所支配.其次,国家权利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他们通过某种途径干预政治,其资本主义民主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到这些富人所干预,政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然大量地被资产阶级富人们所掌握,而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对于穷人只能是明面上的一个普通词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5.1垄断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高效率的设备涌现出来,为大生产提出了可能,同时也要求企业规模较大.另一方面,自由竞争使得企业合并增多,使得资本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有限的几个企业.所以说,当生产跟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时侯,垄断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一、任何垄断企业都是局部范围内的或者说某一行业的垄断很难垄断世界范围内生产销售.二、技术革命使得一个垄断企业难于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的地位.三、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使得一个企业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地位.也就是说,垄断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深度上展开.5.2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有别于私人垄断资本,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活动,调节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履行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所以,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5.3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

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

(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

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

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

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

(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

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

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ABCD 2.ABCD(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习题及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基本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基本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引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来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应。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的理论创新内在要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定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理论意义1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理论意义2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教材 P26-27、P29)2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进入 1000 美元到3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 GDP 进入 1000-3000 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

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

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

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

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