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人转小帽《小拜年》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东北二人转小帽儿的艺术特征

浅析东北二人转小帽儿的艺术特征

3 方便传唱 . t lJ 的第三个作用 是方便观众学唱东北 民歌。老 Dli ,
百 姓观看二 人转 , 不等 于 听 了就 都能学 会 n-人 转的大 并 l 段正 文戏 , 是人们 在 听 大 段 戏 之前 , 可 以先学 学 唱 朗 可 却 朗上 口的东 北 民歌 , 此 下 来 既 看 了戏 又学 了歌 , 是一 如 真 举两 得 。东 北 民歌几 乎 全 靠二 人 转 艺人在 表 演 中 向广大 群众 的无意 传播 而得 以广 泛流传 的 , 以说4 IJ 的作用 可 , L l


4  ̄J 在二 人转 表演 中的作 用 x L
1 .溜调 压场
二人转演 员上 台来先 用4 I L 自己溜 溜 嗓子 ,  ̄ J给 与乐
二、 小帽 儿反 映的文 学 内容
队合合音定定调, 为的是接下来唱好正文的重头戏。丑角 们上场来有几句说 口说的好 :三句也是IJ , “ l D两句也是帽 儿, 排排腔儿 , 溜溜调儿, 看看弦儿高矮 , 试试嗓子宽窄 , 弦 儿高了往下落 , 弦儿矮 了往上吊” 。二人转表演中把加演
来讲述 一个大 烟鬼 因 困顿而 死 的故 事 ; 再如表 现劝 诫类 内
容的《 小看牌》 则讲述 了一个不守妇道 的农村妇女先看小
牌 而后 又参加 赌博 , 不但 被 外 人 看 不起 , 终还 被 自己丈 最
2 .引出正戏
夫 抛弃 的很 现实意 义 的小故 事 。而 《 来难 》 《 妇难 》 老 、寡 、 《 光棍难 》 等表 现 的都 是 一 些 弱 势 群 体 的 自叹 弗 如 , 曲 其 调 之悲凄 , 人不 能 自抑 … … 当然 , 帽儿 中更 不 乏体 现 让 小 东 北 民间音乐欢 快 喜 庆 的优 美 曲调 , 如前 面 提到 的 《 小拜 年 》 《 回门》 小看 戏》 , 、双 《 等 其音 乐情 绪非 常喜 庆欢 快 , 活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力。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是二人转的特点之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二人转以夸张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将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会心一笑。

通过幽默的表演,二人转可以轻松地传递信息,拓宽了观众的视野,使观众在欢笑中得到思考,达到了娱乐和教育的双重效果。

三、二人转的艺术创造力在于它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

二人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和反思,既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又展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坚韧。

二人转的剧本常常能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使人们进一步理解并思考社会的问题。

四、二人转的音乐和舞台效果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一部分。

二人转的音乐以活泼欢快的曲调为主,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舞台效果则通过色彩明快的舞台布景、精心安排的道具和化妆效果,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音乐和舞台效果与表演相辅相成,共同创造出二人转独特的艺术氛围和魅力。

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以及音乐和舞台效果的精心设计,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通过娱乐、教育和思考的相结合,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固有边界,融入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一次成功的尝试

一次成功的尝试

班级简报第二期 主编: 程金2013 年 1 月 28 日无言的屏幕,见证了我们如饥似渴的期待; 跳动的键盘,记录了我们收获甸甸的喜悦。

远程研修的摄人魅力,让学员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废寝忘食,心甘情愿地在这寒冷冬日终日 与电脑为伴——因为我们在此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找到了长久以来饱受困惑的问题的答案! 而今,相同的平台,相同的冬日,专家解惑,视频授课,共同研讨,这一切也同样都将为 我们一线教师今后的教学实际,积累下数不尽的宝贵经验。

期待老师们在共同的交流中得到启 发,得到快乐,期待从同仁们成熟而富有见地的见解中,常常生发出“专家就在我们身边”的感 喟。

有一种学习,没有参与,你不会知道精彩纷呈; 有一种平台,没有投入,你不会知道温馨如家; 有一种交流,没有融入,你不会知道头脑风暴; 有一种对话,没有深入,你不会知道豁然开朗; 有一种苦累,没有体会,你不会知道痛并快乐; 有一种信仰,没有执著,你不会知道任重道远。

愿每位老师学习幸福,学有所获!一次成功的尝试 发布者: 李永红发布时间: 2013-1-2 14:42:01上学期的期末,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给我们音乐组安排了一个特别任务:各个学年结合自 己的教材及所在学年学生特点,学习一首具有东北地区风格的歌曲或地方戏曲。

任务一下达, 我们几个音乐教师私下里就犯嘀咕:这教材上的歌曲都学不过来,还要增加课外的任务,不 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再者说,让学生唱歌曲还勉强,唱戏曲能学会吗?校长看出了我们的为 难,说道:你们可以尝试一下嘛!经过再三考虑,我选择了东北二人转小帽《小拜年》。

这是一首流传比较广泛又易于学唱 的二人转小调,很多人都会哼上几句,电视里也经常播放。

学生也许听过,学起来相对容易 些。

抱着这个想法,我先在音乐基础比较好的五(2)班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

我首先由东北 笑星赵本山的小品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对二人转的兴趣,简单介绍了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历史和 唱腔特点。

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的加入了谈话,他大谈特谈他们所知道的二人转,接着我范唱 了一段,又讲解了戏曲与歌曲在唱腔、演唱方式、演唱技巧的不同之处。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小拜年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小拜年  ︳人音版 (五线谱)

小拜年教材分析器乐曲?小拜年?是根据同名吉林民歌改编的。

歌曲4/4拍,F羽调式。

他的节奏紧凑,变化比拟多,旋律活泼欢快,抑扬有致。

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带有东北地方戏曲“小帽〞的特点,唱着边歌边舞,或扇子或手绢,别具一格。

?小拜年?在东北地区有很多种旋律,黑龙江、吉林、辽宁都有自己的?小拜年?假设干首,是一种传统民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课本选用了由歌曲?小拜年?改编的器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锣鼓等民乐器所渲染的欢乐气氛及浓郁的东北民间音调。

教学理念体验乐曲优美、质朴的音乐形象,理解晚会热闹愉快的气氛,并引导学生参与乐曲表达的音乐形象进展模拟表演;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1、低年级的学生比拟天真活泼,非常好动,在学习知识技能时采用打击乐器学得更有激情。

2、用情景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气氛。

3、模仿表演更能表达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该课的主题是学习并感受歌曲?小拜年?〉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的冲击下,充分为学生提供了理解音乐与感受音乐的时机,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2、根据主题内容,教师收集了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观察、欣赏,让学生自主听、学习、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

2、指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小拜年?。

3、能用锣、鼓、钹等民族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小拜年?,学会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重点能用锣、鼓、钹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准教具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律动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扭着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教学设计意图:听着音乐,扭着秧歌,让学生感受喜庆的气氛。

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听着这么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生:过年,国庆…...师: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生:喜欢,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等等。

浅析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

浅析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

浅析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二人转,是中国地方戏曲的一种形式,流行于华北、西北、东北和华东地区,尤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表演最为著名。

二人转是一种由两名演员表演的相声戏,以幽默诙谐的台词和动作表演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幽默诙谐的台词二人转作品以幽默诙谐的台词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演员的对话和唱词来表达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

演员常常运用夸张、夸大、夸强的语言表现手法,以引人发笑。

充满着双关、对仗、反讽、调侃等修辞手法,使得台词朗朗上口,让观众倍感乐趣。

幽默诙谐的台词是二人转作品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二、生动逼真的表演动作在二人转作品中,演员的表演动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艺术特征。

他们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富有戏剧性。

他们还运用各种动作技巧,如打拱、挠头、拗脖子等,通过表演动作来增加舞台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剧情内容。

三、独特的表演艺术二人转作品在表演艺术上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声乐、舞蹈、杂技、顿挫、滑稽等多种表演形式的融合。

演员们既要会说相声,又要会演戏,还要掌握一些杂技和舞蹈技巧,可以说是多技能的综合表演形式。

这些表演形式的交融,使得二人转作品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不仅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四、地方特色鲜明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还在于其地方特色的鲜明。

二人转是一种地方戏曲形式,与地方特色密切相关,通常会通过方言、地域相关的故事和风土人情来展现地方文化。

京剧曲艺中的大鼓二人转,就以京味浓厚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表演动作和地方性的音乐为特色。

其他地方戏曲形式的二人转也都体现了各自地域的特色,为观众呈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精髓。

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幽默诙谐的台词、生动逼真的表演动作、独特的表演艺术和地方特色鲜明四个方面。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小拜年》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小拜年》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小拜年》教案(★)第一篇:小学二年级音乐课《小拜年》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

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

二、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律动|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2)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回答:喜欢。

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3)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

你们听,湖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听音乐。

(4)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拜年的?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

他们拜年有耍狮子、舞龙灯…二、寓教于乐1、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过年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2、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3、学唱歌曲4、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学生回答:能。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

(幻灯6)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6、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唱7、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

学生随音乐唱。

8、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

部分同学唱。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10、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二人转音乐的艺术特点及其美学特征

二人转音乐的艺术特点及其美学特征

二人转音乐的艺术特点及其美学特征作者:金士贵黄明亮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摘要】二人转音乐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优美动听,说唱结合、载歌载舞,生动幽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本文通过介绍二人转音乐丰富的唱腔音乐曲牌以及独特的音乐体制等艺术特色,从而挖掘出二人转音乐的淳朴美、喜兴之美、旋律美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二人转音乐;艺术特点;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825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54-01一、二人转音乐的艺术特点(一)二人转的音乐体制及唱腔音乐曲牌音乐体制是一个剧种或曲种的非常显著的标志。

例如京剧、梆子、秦腔、评剧等是板腔体;单弦、东北大鼓、八角鼓等是曲牌联缀体。

二人转的音乐体制是“以曲牌联缀为主,兼有歌谣体和单一曲牌变化联缀的,部分板式变化运用的综合音乐体制”。

例如曲牌联缀的曲目有《大西厢》《水漫蓝桥》《包公断后》等;歌谣体的曲目有《茨山》《拣棉花》《梁祝下山》等;在拉场戏《回杯记》中有部分板式变化的运用等。

二人转音乐唱腔的表现力非常丰富,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都可以表现出来,尤其是大段落的叙述性唱段,更是字字入耳,声声传情。

为了表现它有极为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曲牌,艺人们常说它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等。

这些都没有史料文字做过详细的记载,但这些无疑都说明了二人转曲牌音乐的丰富多彩。

虽然曲牌很多,但有的常用有的不常用,艺人有“十大主调,十大辅调”之说。

主调曲牌有:【胡胡腔】【抱板】【武海嗨】【文嗨嗨】【红柳子】【靠山调】等,辅助性的曲牌有:【秧歌柳子】【四平调】【压巴生】【锔缸调】等。

“十大主调”和“十大辅调”其实都是艺人为了方便记忆和传授徒弟而总结出来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有所更换。

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慢西城】曲牌就是从东北大鼓曲牌中引进的,现在已经是二人转音乐中的主要曲牌。

谈二人转小帽小曲的题材及表现手法

谈二人转小帽小曲的题材及表现手法

34王东雨:谈二人转小帽小曲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前辈艺人常说:“小曲小帽,成堆成套。

”可见,二人转小帽、小曲的数目肯定不止这些。

我们仅仅审视这近百首小帽、小曲资料也足以展现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

为方便观察其各组成部分进而统辖全局,现将它们稍加梳理分为如下六类简介:一、以故事传说神话为题材的小帽小曲这类题材的小帽、小曲数量颇多。

其中,有的唱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也有的唱传说、神话,如三国、水浒、隋唐、西厢、西游记、杨家将等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谭香哭瓜等传说,《绣八仙》《小放牛》《合钵》《湘子出家》、牛郎织女、刘金进瓜等神话。

它们褒忠良、贬奸雄,饱含着抑恶扬善的历史观和对美好人生的不懈追求,表达了劳动人民高尚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帽小曲这类题材的小帽、小曲数量最多。

如《放风筝》唱的是:姐妹二人去放风筝,大姐放的高君宝,小妹放的刘金定,突起狂风将绳吹断,风筝被刮往天南地北,姐妹企盼在双锁山大拜花灯。

又如《捡棉花》唱的是:七月二十八姐妹去捡棉花,她们扎上围裙、挎上竹篮、拿着烟袋、掐着火绳一同到地里干活,休息时坐在地头上夸起各自的婆家,唱出了她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再如《绣锅台》唱的是:一更里媳妇抹好锅台,二更里媳妇淘米做饭,三更里媳妇用笊篱将饭捞出,四更里媳妇开始熬菜,五更里她呼唤郎君起床吃饭好去干活。

另有《探妹》《摔西瓜》《下盘棋》《绣荷包》《光棍哭妻》等。

三、反映妇女苦难生活的小帽小曲旧社会时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最低层的妇女所受到的压迫和束缚更加深重。

小帽、小曲对此刻画得相当形象。

穷人家的女儿为生活所迫,落入火坑沦为妓女,生活悲惨令人同情。

如《妓女悲秋》,起头两段唱她见花木凋零、感冷风透骨而触景伤情,三至五段唱她对爹娘、鸨儿、嫖客的怨恨,之后的四段则是哀叹自己“遭罪的日子还在后头,有心从良又交不透……一醉解千愁”。

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

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

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回娘家》三首作品为例作者:史玉学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史玉学[1][内容提要] 东北民歌以小调居多,对其演唱风格的探索,不仅利于提高自身演唱水平,还可为促进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贡献,并进一步认识民歌、保护民歌、传承民歌。

本文从东北小调生长孕育的地域环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演唱者所应注意的演唱技巧入手,以《小拜年》、《看秧歌》、《回娘家》三首作品为例,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 东北小调/演唱风格《/ 小拜年》《/ 看秧歌》《/ 回娘家》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4-0186-3[1]作者简介:史玉学(1971~),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声乐系副教授。

在不同历史时期,东北民歌反映着当时东北人民的生活百态。

它铭刻着我们的历史,在特殊时期甚至担负起激励民族精神的重任;它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在风土人情中展现出黑吉辽的富饶与美丽;它饱含着我们的情感,在歌唱中挥洒着东北人民的勤劳、热情和质朴。

在新时期,更多专业音乐人加入了发展东北民歌的队伍,他们改编、创作、演唱,为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东北民歌以小调居多,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需要了解其形成的环境、音乐和语言的特点以及演唱者所需掌握的基本演唱技法。

一、了解东北小调的地域属性东北泛指我国东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南濒黄海和渤海,西临内蒙古自治区,近河北省,旧时也称“关东”或“关外”,即河北以东,山海关之外。

东北的历史文化悠远流长,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标志着北方民族文明的开启,从南北朝起千余年来,北方诸民族数度入主中原,清朝时北方民族在全国一统政权。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几番动荡,导致了不同省份、不同区域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千余万山东、河北的移民迁至东北,带来了中原文化与不同的血缘,书写了一代“闯关东”人的传奇。

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

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

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申国强二人转小帽,简称小帽,它是二人转表演形式中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

小帽比二人转正戏更短小,在正戏前边加演,是在二人转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和群众的欣赏习惯逐步适应而形成的。

小帽有独立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如同鼓曲有书帽,戏曲有帽儿戏,起到为每个节目开场的作用。

二人转加演小帽,能使节目的时间安排、演员的调配更加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满足观众的需求。

小帽,的唱腔源于东北民间小调,特点是边舞边唱、载歌载舞。

即使是名角、大腕,上台前通常也不马上演正戏,而是先唱一段小帽,既溜溜嗓子、热热身,又为正戏演出制造气氛。

小帽基本分为两种,欢快的如《小拜年》《张生游寺》《哕嗦五更》等,范文先生网伤感的如《游西湖》《妓女悲秋》《送情郎》等。

在二人转表演过程中,小帽是最短小也是最精彩的,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它通常和舞蹈结合起来,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三种民间艺术的高度综合。

小帽对于正戏的表演,提供了内容铺垫和客观交代,为正戏准备了帽子、嗓音、动作、情绪,增强了二人转表演的力量、阵容和形式种类,使二人转表演形式更加富于变化,使二人转的曲调节奏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提供几首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供二人转爱好者欣赏。

小拜年女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男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

女家家团圆会呀啊,男少的给老的拜年呀啊。

女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男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诶呦呦呦呦。

合都把那个新衣服穿呐啊诶呀啊。

女打春到初八呀啊,男新媳妇住妈家呀啊。

女带领我那小女婿呀啊,男果子拿两匣呀啊。

女丈母娘啊一见面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男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呦呦呦呦。

合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呀啊。

女姑爷子到咱的家呀啊,男咱给他做点儿啥呀啊。

女粉条炖猪肉啊再把那小鸡儿宰了那大芦花呀啊,男小鸡儿呀啊扣蘑菇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女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呦呦呦呦,合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呀啊。

女我姑爷长得俊呀啊,男我女儿赛天仙呀啊。

二人转小拜年歌词

二人转小拜年歌词

二人转小拜年歌词二人转小拜年歌词《小拜年》即二人转唱正戏前加演的民间小调。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人转小拜年歌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歌词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诶呦呦呦呦,都把那个新衣服穿呐啊诶呀啊~。

打春到初八呀啊,新媳妇住妈家呀啊,带领我那小女婿呀啊,果子拿两匣呀啊,丈母娘啊一见面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呦呦呦呦,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呀啊~。

姑爷子到咱地家呀啊,咱给他作点儿啥呀啊,粉条炖猪肉啊再把那小鸡儿(宰了那大芦花)呀啊,小鸡儿呀啊扣蘑菇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呦呦呦呦,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呀啊~。

我姑爷长地俊呀啊,我女儿赛天仙呀啊,小俩口多么般配呀啊,(恩爱到百年呐啊)丈母娘我心喜欢呀啊,单等啊过了二月二(二十五啊)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一起送回还)赶车送回还呐啊诶呦呦呦呦,一起那个送回还呐啊诶呀啊~。

简介小拜年(二人转曲艺)即二人转唱正戏前加演的民间小调。

小帽,唱腔源于东北民间小调,特点是边舞边唱、载歌载舞。

即使是名角、大腕,上台通常也不马上演正戏,而是先唱一段“小帽儿”,既溜溜嗓子、热热身,为正式演出制造气氛。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流行于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东北二人转小帽:小拜年的来源:小拜年是原是东北民歌。

后被东北二人转演员所传唱。

因此都称之为东北二人转小帽,同时也成为东北二人转最有代表性的小帽。

也是最能代表东北二人转的小帽。

小拜年说课稿

小拜年说课稿

小拜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拜年》。

一、说教材《小拜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东北民歌,具有浓郁的东北民间音乐风格。

歌曲采用了五声徵调式,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歌词通俗易懂,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氛围。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能力。

但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拜年》,并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东北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拜年》,并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对东北民歌风格的把握。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春节拜年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模仿学习法: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和演奏,学习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走出异化的怪圈:二人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

走出异化的怪圈:二人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

走出异化的怪圈:二人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卢晓侠【摘要】近年来,二人转在火爆的同时也遭遇了与大众文化同质化和自身异化的危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弃.主要表现在:晚会化和商业化;以“说”代“唱”,以游戏代叙事;表演低俗.作为承载东北族群文化认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需重拾失落的核心因子,将大众文化因素“化”人自身,变“同质”为“特质”;恢复“讲故事”的传统,综合调动唱、舞等各种表现手段;持守自己的文化情操,以健康引领快乐.【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40)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文化因子【作者】卢晓侠【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I01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赵本山被推举为代表性传承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出台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各社区、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为应对他们与自然界和历史的互动,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由此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二人转诞生于东北特定的文化语境,它以游戏和自嘲的方式消解了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压力和威胁,也培养了东北人苦中求乐、刚健不息的族群性格和文化心理,是东北人特定生存方式的表征和展现。

然而,近几十年来大众文化的侵袭和大众传媒的打造,使二人转遭遇了自身的异化和与大众文化同质化的危机,对东北文化的传承与表达逐渐淡漠和变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也越来越遭到质疑。

近些年来,批评二人转异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多学者认为当下的二人转将以“唱说扮舞绝”为核心要素的传统二人转变成了以滑稽逗乐为目的的模仿秀;不再彰显东北文化传统中刚健诙谐的生命品格,反而以怪异、恶搞、恶俗迎合当代大众文化的庸俗趣味。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怎么写?相信大家都知道二人转,那么关于二人转作文怎么写?欢送各位同学阅读哦!家乡的二人转作文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暴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方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开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开展越来越好。

还记得几年前,在群众口中津津乐道的小品那么是赵本山之作品,那重重的东北口音了无数观众的心。

小沈阳的“娘”也使人笑得人仰马翻…… 可,近些年,形势有些不同了,由周立波表演的海派清口,如一阵旋风,引领着不一样的风格走向。

学音乐优秀教学评价(二)评析题

学音乐优秀教学评价(二)评析题

《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评析题三、评析题(要求: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地把握、教学内容地安排、教学结构地严密度、教学方法地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案例1】流动地春天教学内容:欣赏《小燕子》学唱《小雨沙沙》【案例2】非洲地灵感教学准备:课件一套非洲康加鼓一套电子琴音箱非洲人面具油彩学生自备道具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地鼓乐和歌舞,以积极地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地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地风格特点,体会非洲歌舞曲地丰富艺术感染力.3、用欢乐、热烈地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用节奏、吆喝声表现非洲歌舞曲地风格,进一步感受非洲音乐鲜明地特点和丰富地生活内涵.【3】课题《丰富多彩地节奏乐》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一、通过一系列节奏乐地欣赏和体验,感受丰富多彩地节奏乐,培养学生对节奏地兴趣;发掘节奏在戏曲、曲艺、舞蹈、生活等领域中地重要性.二、把基本地节奏训练穿插在有趣地音乐内容中,使学生在愉悦地氛围中听辩、掌握应用一些基本地节奏型.并能应用所学地节奏知识创编节奏乐,初步培养学生地音乐创造能力.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打击乐器等;【4】东北风情教学过程一、借助舞蹈导入新课1 东北秧歌(老师表演)2 师生共舞,感受东北秧歌地特点,并介绍十字步.二、相关文化学习,多方位了解东北地风土人情师:东北是我国地第一平原,包括了辽吉黑三省.在辽阔地黑土地上居住着满、回、朝等很多民族.我们地家乡地大物博,长白山地天池象一块天蓝得宝石镶嵌在长白山脉,传说这里是女娲沐浴更衣地地方.哈尔滨地冰灯晶莹剔透,五彩斑斓,仿佛把你带进了水晶般地世界.那迎面走来地大秧歌,让你感受到东北人地热情与豪爽.这里是清文化地发源地,一宫两陵象征着清文化地辉煌.勤劳朴实地东北人与蓝天白雪为伴.雪上摩托车,马拉扒犁,好似把你带到了孩提时代.这里是唢呐声声地黑土地,这里有浓浓地东北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东北人地勤劳朴实,孕育出具有东北特色地艺术风格.民间曲艺种类:高跷,舞狮,秧歌,旱船等介绍东北地二人转.三、感受与学习1、介绍二人转俗称“蹦蹦”,是以东北地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形式地曲艺种类.表演形式边扭边唱,二人对口唱,具有热烈奔放.活泼,风趣,喜庆红火等特点.欣赏传统地二人转小帽《小拜年》.2、学习歌曲,《欢欢喜喜来过年》欣赏感受音乐风格.对照曲谱,感受节奏变化用’la”轻声模仿歌曲,请注意声音地弹性.歌曲地处理.(衬词.波音、声音等)表现歌曲.(加入表情与声音律动)四、创作1 分组创作节奏型2 各小组分别展示(将节奏型写到黑板上)3用打击乐表现4多种方式表现(服装、道具、舞台、腰鼓等)五、发展师:东北地黑土地上,有一个民族特别擅长打猎,建立地王朝发源地在东北师; 对,下面我们欣赏满族神话舞剧,《白鹭额娘》第四幕地片断.这场舞剧地音乐是根据满族民歌《摇篮曲》创作地1 欣赏舞剧体会满族地音乐风格2 欣赏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体会乌苏里江上悠扬地渔歌.六、小结【5】音乐地情感表达-----欣赏教学设计导入——激趣(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学生在聆听进行曲风格地《拉德斯基进行曲》自由律动进入教室.在环境布置上,改变了传统上地座次排列,拉近师生地距离.教师用富有激情地语言导入.(背景音乐插入)师:让我们乘着歌声地翅膀去感悟音乐,让我们去感悟音乐,让我们领略贝多芬地激情与浪漫,感受格什温地蓝调,感悟音乐地涓涓细流,感悟音乐地澎湃与清乐.感悟音乐地真,感悟音乐地美.我们今天地音乐旅行马上要出发了,赶快来参加.参与—互动首先让我们一起进行一个热身运动.(音乐知识擂台.)[说明]:让学生们分组,然后选一个最符合自己组精神地名字,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通过各组地展示,达到各组之间地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地目地.培养他地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良好地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启发—诱导(意境,引出情感共鸣.)1、请获胜队谈获胜感受,引出情感话题.(略)2、设疑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地积极参与意识.课前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所能感知表达喜悦情绪地音乐有何特点.[说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地魅力在于能给予人们一个驰骋想象地空间,音乐也是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地艺术.在这个环节地设计上,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地音乐感知能力.3、利用学生地心理反差,播放多媒体课件《二泉映月》请学生说出和刚才热烈欢快地音乐情绪相比,这首《二泉映月》表现地是一种什么情感.对比欣赏两种不同地风格地音乐作品,在进行引伸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对刻画音乐形象地意义.(略)[说明]:通过对比欣赏,可以锻炼学生细致而敏锐地听觉能力,提高他们丰富而生动地联想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与鉴赏地目地.创作—展示(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点击多媒体课件备选曲目,请同学们聆听完几个音乐片段后,分组讨论.选一个音乐片段,作为背景音乐,为音乐编排表演小话剧.备选曲目:《梁祝》《泰坦尼克号》《卡门序曲》《军队进行曲》《瑶族舞曲》《思乡曲》[说明]:在这个环节地设计上,主要体现音乐与多元文化地全新理念,鼓励个性发展,大胆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地情感体验.对学生地表演给予积极地肯定,并期待下周再见.(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下课)【6】荧屏歌声1、学唱英文歌曲《do、re 、mi》.2、对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地作用,乐于参与探讨电影音乐地特点.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么?你最喜欢看那部电影?(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回顾部分留在我们记忆深处地经典荧屏乐声.歌曲学习《do re mi 》,请同学们回答歌名.do re mi 是唱名还是音名.师:这首歌曲地旋律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用英文单词来唱这首歌.采用跟唱法学习,并纠正英文发音师:有谁知道这首歌选自哪部电影?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故事地梗概.观看电影《音乐之声》中《do re mi 》片断,并启发同学思考表演.师:同学们,下面老师为你们唱首歌,别忘了,老师唱过之后告诉我歌曲地名字.(教师唱《雪绒花》).师:《音乐之声》还有一首《孤独地牧羊人》.那么是每一部电影都有这么多地歌舞组成吗? 我们给这一类电影起个恰当地名字—音乐片.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熟悉地音乐片.(同学们回答《修女也疯狂》、《保镖》、《红磨坊》师:同学们,你们还喜欢哪一类地电影?生:音乐片以外,其实种类地电影中是否还存在音乐、歌曲呢?三、学习电影音乐电影音乐指为电影创作编配地歌曲、乐曲,是影视艺术地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讨论后打出课件)师:请同学们回想以往欣赏过地影视作品,其中哪段音乐给你留下较深地印象.他地存在对故事情节地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运用以往地知识库存讨论问题)1、播放动画片《宝莲灯》片断,欣赏主题曲《爱就一个字》.(请同学们从屏幕下方用彩色字写地“突出主题,抒情描绘,表现题材,背景气氛,推向高潮,讲述故事”,选出适合该片音乐特点地词,用彩色笔写在纸上,音乐结束后展示出来.)2、欣赏影片《泰坦尼克号》两个片段:相爱、生死诀别,听主题曲《我心永恒》.(在两段音乐地对比中,体会音乐在贯穿主题、发展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中所起地作用——这段通过填表格、讨论地方式完成.)(7)《森吉德玛》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多媒体、打击乐器若干、录音机.教学过程:1、欣赏《森吉德玛》2、导入: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屏幕显示一望无际地草原画面)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草原上生活着哪个民族地人民?师:今天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会贺绿汀创作地与草原有关地一首乐曲《森吉德玛》.(简单介绍贺绿汀及《森吉德玛》曲名地由来,多媒体显示谱例,请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师:你能听出这首乐曲分成几个部分?如果听到优美抒情地旋律,请用一种颜色地图形表示;如果听到欢快活泼地旋律,请用另一种颜色地图形表示.学生分组讨论图形及颜色、段落.教师小结:第一段优美抒情,建议用草原地绿色,图形□第一段欢快活泼,建议用篝火地红色.图形○3、师:第一段描述地是什么?第二段呢?造成两段强烈对比地原因主要是;(多媒体显示选择)(1)节奏(2)速度(3)旋律师:两个乐段地旋律一样,但由于速度不同,表达地内容也不同.教师请学生为这两个乐段选择画面,并请学生说出理由(多媒体显示蒙古族风情画面)第二乐段活泼、欢快,表达了载歌载舞地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地喜悦.2.创编活动:a.教师为第一乐段写词,让学生们讨论该如何配上速度朗读学生分组,推选一个同学上台朗读.词:蓝蓝地天空,青青地草地,毡房好比鲜花,羊群就是白云.美丽地草原就是我地家.b 请学生们为欢快地第二段创作歌词,并且讨论朗诵.朗诵地节奏感是否配上音乐地速度是主要地.分组讨论,推选一个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结果.c 教师选择一名同学为《森吉德玛》进行配乐d 创编通过这两个乐段情绪相符地两段律动并表演.创编旋律练习师:速度能表达音乐不同地情绪,其实节奏也能使音乐情绪产生变化.1、听辨:(谱例略)师:这两段情绪有没有变化?(第一段地情绪热烈,节奏紧张;第二段情绪舒展,节奏舒缓.)这两段乐段如果也用图形来表示(1)□(2)○2.创作师;我们今天也来创作一段和草原有关地旋律.热烈地、节奏紧密地乐句我们用○来表示.舒展地、节奏舒缓地乐句我们用□来表示.一个图形表示一个乐句.3.媒体显示图形排列,教师先进行铺垫练习,供学生参考:图:□□○□(谱例略)4.绘图型排列,请学生分组创作,讨论,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或教师给每组地前两个乐句,后两个乐句让学生创作组合.)分组情况略.教师到各组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5.学生上台展示,并且给自己这个组创作地曲子起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听赏、比较,并将创作地好曲子用录音机录下来.教师鼓励学生多学音乐知识,将来创作更优秀地作品.(结束)【8】与你同行教学目标:1、在聆听歌曲《校园多美好》地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新集体、新校园地热爱之情.感受歌曲《希望与你同行》旋律地优美,在演唱歌曲时较好地感受、表现切分节奏,体会“与你同行”地深刻内涵.3、在活动中感受集体地友好氛围,增强伙伴之间合作交流意识.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校园多美好》;演唱、感受、处理歌曲《希望与你同行》.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与你同行地内涵.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fjnF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二人转小帽《小拜年》的艺术特征
[摘要] 二人转小帽《小拜年》是二人转小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曲目,它源于东北民歌,经二人转演员传唱得名,小帽即是二人转唱正戏前加演的民间小调,演唱时边舞边唱,载歌载舞,即使是名角,大腕,在上台演唱正戏之前都会加长一段小帽。

二人转加演小帽,为了排腔溜调,有独立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使节目、时间、人力协调合理化,满足观众。

小帽就是二人转的衍生物,它具有二人转的风格,又独挡一面。

解析小帽的艺术特征,便于分析二人转独特的艺术魅力,小帽中的领衔代表作《小拜年》在很多二人转曲目演唱中运用到,它的内容通俗易懂,简短干练,便于传唱,在二人转领域可谓街知巷闻,传唱度很高。

[关键词] 二人转;小帽;《小拜年》
一、二人转的起源及发展与演出形式
1、二人转的起源及发展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于走唱类曲艺,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

二人转史称双调、蹦蹦儿、对口唱、双玩意儿、小秧歌等等,它流行于辽林、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

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在东北人的心里,二人转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有句话说的好:“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2、二人转的演出形式
二人转,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是两个人的表演,但是二人转不止是两个人转,它是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很多演出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单、双、群、戏”四类。

所谓的“单”指的是“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个人演多个角色,或者演一个人(独角戏),难度较大,需要演员有很扎实的功底。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两个人演多个角色,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在过去把“拉场戏”叫“群活儿”,现在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的是“拉场戏”,这是指小旦和小丑的东北民间小戏。

二人转最初是由男性演员表演,化作一丑一旦,后来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

二、二人转小帽《小拜年》的音乐分析
1、小帽及《小拜年》的概述
小帽即“二人转小帽”,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是和二人转正文对比起的民间叫法,它比正文更短小,在前文加演,是伴随二人转的产生和发展演化而来的。

小帽本是民歌,早起的老段子有《铺地锦》、《茉莉花》、《张生游寺》、《采花》等。

2、小帽《小拜年》的音乐风格
二人转从始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无论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的听过、看过二人转的表演,有人说俗,有人说精彩,真是各持见解。

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我们不能去评价孰对孰错,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这样形容二人转,“她好
象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东北三省地处东北平原,地域广阔,各地区间没有天然的屏障相隔,互相间同声连气,交流方便。

加之东北曾为蛮荒之地,气候寒冷,长期以来,形成东北人豪放、粗鲁、热情、暴躁、率直、闲散、幽默诙谐的性格,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二人转艺术的风格趋向。

二人转通俗的唱腔,通俗易懂,易于学唱,在表演中融入了各种元素,舞蹈、相声、摇滚、幽默笑话等,这些不拘一格的风格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融入其中。

三、小帽《小拜年》的艺术价值
二人转这一来自民间、内容幽默的文化艺术,是东北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三百年的风雨历程让它走的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二人转由于包容性强,占尽东北地区的语言优势,加上其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深受全国各地观众和海外华人的喜爱。

在东北,二人转遍布黑土地的每个角落,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到其它中小城市,直至广大的村镇,都是二人转在主导着当地的演艺文化。

与此同时,二人转时常登陆央视和全国各地电视频道,刘老根大舞台、东北风大剧场等领军企业已在京津扎下营盘,并向国内各地乃至台湾、海外华人聚集地扩展,二人转演出团队畅行大江南北。

四、结语
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在艺术方面贡献突出,文学方面也是成绩显著,它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文中
笔者通过对二人转的起源和发展来阐述二人转历史与艰辛的发展
路程,三百年的岁月,留下的是历史无法磨灭的痕迹,是二人转经久不衰的见证。

豪放淳朴,热情谦逊是东北人的性格特征,正如本土的二人转艺术一样,音乐风格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索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特殊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二人转特殊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成为文化艺术界的一支奇葩,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二人转艺术必将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钧,二人转音乐与莲花落[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徐杰、陈明大,萨满祭祀——东北二人转表演艺术之魂[j]通化师范学院音乐系校报,2007年11月第6期.
[3]郭大海,浅析东北二人转小帽儿的艺术特征[j]绥化学院音乐系,2010.
[4]刘振德.,二人转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5]王兆一,王肯.二人转史论[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许扬(1985—),男,河南新郑人,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