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川内话村落黄陂大余湾村
蓝莓之乡湖北武汉
好种苗,好பைடு நூலகம்莓
专属蓝莓 专属蓝莓是集研发、组培、种植、深加工于一体的专攻蓝莓的现 代高科技农业。牧童蓝莓[1] 一心一意投入蓝莓事业,培育出更加适 合湖北以致南方的蓝莓品种。
牧童蓝莓基地[2] 的一切都来自农民的辛勤劳作。例如:杂草。沟渠里 的杂草是农民用切草机割除,草不割完的目的是在于可以保湿,割除的杂草 又可以作为覆盖用,而在树两边的杂草则采用人工的方法除草。 灭虫。蓝莓属酸性植物,一般很少有虫害的,但还是有虫害。遇见这种 情况我们一般采用糖醋液消灭害虫或者是利用虫的趋光性物理诱杀。 采收。果实的采收严格按照科学采收,必须戴上手套以免形成对果实表 面“果霜”的破坏。
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主城区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 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 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 是中部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木兰山是国家5A级旅游 景区,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同时入选古黄陂十景 和木兰八景。 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 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山上有木兰山古建筑群,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 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 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常 年举办国际A级赛事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和木兰庙会、木兰山登山节。
木兰湖
木兰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境内,与荆楚名岳木兰山毗 邻,距武汉市中心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这里水丰鸟美,人杰地灵, 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湖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被人们誉为荆楚明珠、武 汉市的后花园,木兰八景之一。花木兰将军幼时在此饮马而得名。木兰将军 庙和木兰墓矗立于木兰湖边。湖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 湖岸线长57公里,有132个湖汊,23个岛屿,13个泉眼。木兰湖鸟岛长年栖 息着各种鸟类10余万只,其中30%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春秋之季,鹭鸟在 此交替云集,蔚蔚壮观。明代藩王博物馆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位于 木兰湖畔。木兰川内明末清初兴建的古民居民俗村——大余湾已被批准为中 国历史文化名村。
武汉黄陂大余湾古村落影像传播研究
武汉黄陂大余湾古村落影像传播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5T09:10:03.77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9期第5月作者:毛蓉 1 王琦2 张铭酌3[导读] 现代媒介社会,影像传播既是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手段毛蓉 1 王琦2 张铭酌31.武汉文理学院2.湖北广播电视台3.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摘要]现代媒介社会,影像传播既是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古村落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当代影像创作者而言,要充分关注古村落形象的构建,合理运用视听元素,展现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让更多的受众透过影像的魅力,感受到古村落在时代发展中的脉动与温度。
本文以武汉黄陂大余湾为研究起点,探寻新媒体环境下古村落影像传播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黄陂大余湾;古村落;影像传播一、大余湾古村落影像传播的研究缘起古村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综合体。
在当下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古村落正在逐渐消失,留住历史的记忆,这是当下每个中国人的时代任务。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并提出采用数字化记录、动漫、网络剧、微电影等形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用数字化手段对古村落进行影像记录,既是重拾历史文化记忆的有益尝试,又是寻根再出发。
影像传播能凝聚公众情感,给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新的活力,为相关文化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还可以推动国家中心战略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辐射,塑造文化自信的强国形象。
2015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起的反映古村落文化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其中第二季第九集《大余湾——节俭有余》在2016年1月11日播出后,养在深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受到了湖北人的热捧,也得到海内外华人的点赞。
木兰天池、黄陂大余湾自驾两日游攻略
木兰天池、黄陂大余湾自驾两日游攻略【自驾线路】1、由带黄高速公路行至黄陂区转盘,转至黄土公路往大悟方向行驶12公里,由研子镇路口右转并参考路牌行驶3公里即可到达大余湾。
2、从大余湾出来回到黄土一级公路,直开到十棵松左转,沿线有只是路牌到木兰天池。
【参考行程】:第一日:下午从武汉出发往黄陂方向到达民俗古村落大余湾,可以参观古朴自然的村落,保存完好的古式建筑,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房前屋后错落的花草果树,感受原始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清新朴素的田园文化。
在大余湾尚书府酒店古典优雅的环境中享用以鲜活鱼类、乡间怀旧土菜为主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晚上可住在尚书府度假村,既可以几人相约棋牌室,也可以结伴散布于大余湾清幽宁静的小道上,感受一份不同于城市的心境。
第二日:早上赴素有湖北小九寨""武汉的庐山"之称的黄陂木兰天池风景区(车程1.5小时)。
游览十华里大峡谷上托连天碧水的大天池、峡谷中怪石林立,叠泉飞瀑,林茂竹翠,曲径通幽。
满山的五色小鸟,在山间林中飞翔、追逐和啼啭;各色彩蝶在大峡谷的溪流、瀑布边翩翩飞舞,时而如烟花喷飞,时而如彩云游走,令人目不暇接,小天池,聪明泉、龙吟石、双龙池、道士椅、双龙井、三道门、龙脊沟、龙脊石、锁龙潭、龙须潭、打坐石、穿瀑崖等景点,沿途有滑草、滑索、滑道等参与性的自费项目。
中餐在朱家山寨农家用餐,中餐后游览高下风景园区:天池草原、动感河湾、木兰外婆文化园、山里人家……沿途有观光电瓶车自费项目及水上探险、户外拓展免费项目。
穿越森林大峡谷,走进木兰外婆家,看青山绿,亲身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
下午即可返回武汉,结束愉快旅程。
【预计消费】:大余湾门票50元。
木兰天池门票60元,滑草10元,滑道20元,电瓶车10元,滑索20元,游船20元。
木兰天池:/周边景区:胜天农庄云雾山武汉极地海洋世界。
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评判及价值保护
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评判及价值保护作者:陈梅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11期摘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为例,分析了大余湾的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方向及对建筑的价值贡献3方面的价值体现,简要探讨了人居环境评价中的价值评判及其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价值评判;大余湾1 引言大余湾距湖北武汉市区40km,位于荆楚名岳木兰山下,隶属于黄陂区木兰乡,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群。
199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途径大余湾,对此地古民俗建筑群一致称奇。
2003年,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被省政府定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 大余湾价值评判2.1 大余湾村落格局村里近百余户人家,其中近40户组成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民俗建筑,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
这些宅院分为4大房群,每个房群共一大院,20多条巷子纵横交错,相依相通。
民居整齐划一,宅院屋墙则几乎是用大块裁打得十分规整的条石砌建而成,屋顶均为硬山式,隔间的垛墙笔直地砌上瓦端,突出于檐外,檐下砖刻栩栩如生,檐画清晰可见。
村落的整体规划见图1。
图1 大余湾村落整体规划2.2 大余湾的建筑特色大余湾建筑风格凸显着儒家厚德载物与安居乐业的思想文化,是华中地区罕见的明清风水建筑文化遗产。
现在村中建筑多为民国初期所建,并保留部分明清时期的局面,因此这个村落可作为湖北民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乡土建筑研究从中心移向边缘,选定此村落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弥补中原地区民居研究的缺失。
见图2、图3。
图2 大余湾民居建筑外墙装饰画立面图3 大余湾民居建筑结构立面2.3 大余湾的历史文化大余湾保留了自己的建筑格局,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这里盛行着读书之风,几百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进士、举人、翰林等。
同时大余湾保留有“晒书”习俗,即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家里私藏的古老典籍、书画、文件和书信拿出来晒,其中含有大量文物,极具文化价值。
大余湾
武汉“婺源”大余湾一、概况大余湾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
全村有13个自然湾,村民600多户2500多人。
其中的大余湾现有村民108户,居民324人,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
大余湾得木兰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
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如今,这里制陶业仍十分发达,远近百余里还有很多人家保持着用木兰“川里货”的习惯。
二、建筑风格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
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木兰川。
川北的德兴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兴。
而川南的大余湾则至今保留明清时代(主要是清嘉庆年间)石砌宅子数十幢,建筑风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春日里走进大余湾,老宅虽陈旧,仍可看出昔年的气势。
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
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一切都古色古香。
连先祖余秀三的墓和余氏族谱都保存下来。
大余湾人砌筑的宅院,在形式和格局、用材与技术上,体现出极为完整的安居构想:“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余湾人的岁月如同一首悠长舒缓的歌:流水穿村过,过溪搭桥梁。
出门到田间,观水清塘旁。
梅花映白雪,桂飘十里香。
秋兰入幽室,凌霄攀高墙……这也正是这个古村湾历时600多年绵延发展至今仍味淳品正的真正原因。
三、大余湾建设由于显著的建筑特点、人文特点,2002年11月,大余湾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9月,大余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木兰川内话村落 黄陂大余湾村
木兰川内话村落黄陂大余湾村
辛艺峰
【期刊名称】《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在武汉市东北部,有一个被称之为"十里画廊花果川"的地方,这就是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东麓、玉屏山西坡、木兰湖南岸长约10km的木兰长川。
木兰川内除幽美的自然风光外,
【总页数】6页(P130-135)
【作者】辛艺峰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农村家园建设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以黄陂区大余湾村规划为例 [J], 张方雄;俞佶;汤俊杰
2.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 [J], 潘海涛
3.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评判及价值保护——以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为例 [J], 陈梅
4.“古村落要保护好”-从大余湾谈村落文化遗产与产业 [J], 王玉德;
5.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气候舒适度研究——以武汉市大余湾村为例 [J], 金玉泽;张迪新;贾肖虎;王紫璇;陈剑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余湾古村落,时光在这里沉淀(5组)
大余湾古村落,时光在这里沉淀(5组)游走大余湾在徽派古地寻找清明旧梦大余湾,这里是另一个婺源。
距武汉城区68公里外,位于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有一个宁静的村子。
这里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
村民们的祖辈是明朝洪武年间(1369年),从江西婺源移民而来。
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四十多栋明清古建筑依河而建,大多数古民居外墙上还遗留着清代手绘的彩色壁画,很是精致。
走进大余湾,老宅虽陈旧,仍可看出昔年的气势。
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
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一切都古色古香。
连先祖余秀三的墓和余氏族谱都保存下来。
清晨,踩在村里的石板路上,聆听着远处山林里的蝉鸣鸟叫,观赏着路边精致的古院,那么宁静,那么自然。
傍晚,可以登上村后的旧寨山鸟瞰全村。
眼前,村里的人家大院套着小院,小院围着各房,依依可以看见昔年的繁华。
全村百来户,被十多条巷子分割成一个一个小方块。
小溪在村里缠绕着,围着古院挨着古树,夕阳下的大余湾,似乎更像是一个沧桑的老者,那潺潺的水声似乎在讲着一个又一个故事,那无数的故事和传说,还有明清时那些未能完成的旧梦和遗憾。
晚上可以就近入住大余湾尚书府度假酒店。
酒店依山而建,整个酒店像一个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的院落,一房一景,古色古香,独有一份乡村的清雅之气。
酒店内的房间布置的很温馨,柔软的大床很是干净,洁白的床单似乎能闻到阳光的味道。
因为地处古村,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这里的夜也是格外的宁静,晴朗的日子里,坐在酒店的露台上还能看到璀璨的星空,很是震撼。
第二天逛完古村,还可以去周围看看。
去不远处感受武汉'第一漂'的清爽和刺激,也可以去五行田园体验画舫、滑索、嬉锦鲤。
大余湾周围还有木兰八景等,如果是春天来,还能看到木兰山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海,十多里一路都是梦幻。
交通提示自驾:由带黄高速公路行至黄陂区转盘,转至黄土公路往大悟方向行驶12公里,由研子镇路口右转并参考路牌行驶3公里即可到达大余湾。
武汉黄陂大余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武汉黄陂大余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摘要]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代表民族与文化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数字技术正在渗透其传承、活化、融合发展的各阶段。
通过对武汉黄陂大余湾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及网络数据搜集,从厘清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现状及面临的困境着手,提出调动多方传播主体、高科技赋能激活内容创新、构建差异化媒介融合传播方案以及建立健全受众交互平台等实施策略,为我国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塑造,探寻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黄陂大余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路径一、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五个方面。
乡村非物质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包括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村规民约、宗族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古朴闲适的村落氛围等。
当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设备、区块链及元宇宙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已更全面地应用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增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同时也展现出其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数字化传播是指与经济社会相伴而生,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媒体为呈现形式、以数字方式连接、以数字空间交互,并以数字资源赋能的一种传播模式。
[1]非遗数字化传播是使用高科技及互联网技术,让非遗呈现在媒体终端设备上,使其呈现出互动性、感受性等新特征属性的传播方式。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简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地处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境内。
该村北依木兰山,东望木兰湖,西接玉屏山,位于木兰生态旅游区的中心,距武汉市中心城区38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4公里,交通便捷。
大余湾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移民而来,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
站在村后西峰山上鸟瞰全村,其“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吊葫芦,中间怀抱太极图”的风水格局清晰可见。
而站在村口的双龟山上俯视村落,则像是一艘扬起风帆的船行驶在清澈如镜的清水河上,似在祝福当地村民和来此的游客一帆风顺。
我国的河流几乎全是自西向东流,清水河却是一弯水流自东而西。
中国有句老话:“东水西流,吃穿不愁。
”这正是这条小河的独特魅力所在。
大余湾村落整体布局奇特。
村前以溪壑为堑壕,村后以山寨为屏障,百子堂、德记花园、源丰花园等三座花园镶嵌其中,村内巷巷相通、宅宇接脊、墙院相连,可以做到外御贼寇,内享安居。
目前,村内古民居为明清时期建筑,保存完整的有10户,约139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有33户,3228平方米。
这批建筑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华中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古民居的外墙上遗留着清代手绘彩色壁画上千幅,住宅内则有数百件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品。
村中先民曾经将村中建筑特色概括为:“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
大院套小院,小院通各房。
全村百来户,串通二十巷。
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
青石板块路,滴水线石墙。
顶有飞琉瓦,檐伸鸟兽状。
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可以说,其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凸显着儒家厚德载物与安居乐业的思想余韵。
大余湾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据《余氏族谱》记载,大余湾先民认定古代著名琴师俞伯牙为余姓祖先,其家族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之辉煌。
先祖余秀山以“勤俭能创千秋业,耕读尚开富贵花”为家训,开启了大余湾“龙传龙人人和人上下五千年,石砌石屋屋挨屋绵延六百载”的发展史。
你不一定知道的武汉五大古镇
你不一定知道的武汉五大古镇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座城市里有很多古老的乡镇或村落,这里采用不完全式列举几个你不一定都知道的五大古镇。
■1、黄陂区大余湾大余湾位于武汉黄陂区西北一隅,隶属闻名遐迩的木兰风景区,距武汉市区约40公里。
来到这里,只见一栋栋明清古宅横卧山底,古宅一律石砖黑瓦、雕檐画栋,一条条青石板路蜿蜒其间,乍一看,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疑是到了江西婺源。
大余湾与婺源的确一脉相承。
这个湾子的先人系余姓大户,最早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赣湖大移民时,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迁徙到如今的木兰川,在余氏宗谱上有明确的记载。
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认定这个湾子是一块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大余湾属黄陂区管辖的研子岗镇,依山傍水,宁静如画。
占地面积300亩,该村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
现存50多户石砌屋,大部分至今仍保持较完好。
这些石屋雕梁画栋,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
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
■2、东西湖区柏泉古镇位于柏泉办事处驻地,俗称茅庙集,形成于殷商时期,历经3000余年而不衰。
系盘龙城的姊妹市。
柏泉山商贾云集,与盘龙屯兵城隔河相望。
古镇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明朝兵部尚书张京,辛亥革命先驱孙武,现代哲学家张世英等名人皆出生柏泉。
虽然历史的尘埃湮没了许多珍贵的遗产,现仅存名胜古迹13处之多:柏泉古井、钥匙墩、余家咀等处被市政府树碑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它均属东西湖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以资明令保护。
古镇背依万亩山林、面对4万亩(2666.7公顷)府河湿地景观和5000亩(333.4公顷)杜公湖湿地公园(2007年7月,被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
近观春花秋果、绿树红墙,远望沙鸥翔集、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3、黄陂区黄花涝黄花涝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
据《黄陂通史》记载,黄花涝春天水落,河滩黄花遍地,夏季水涨,河湖相连,汪洋一片,遍地黄花遭渍涝,因此名为“黄花涝”。
大余湾——节俭有余
大石块做墙体 小石块填缝隙
围墙里面没有任何粘合物
干码上去的
这是大余湾典型的“木兰干砌法”
打磨平整的十块
层叠垒砌的围墙
历经岁月的洗礼
依旧安稳坚固 严丝合缝
大余湾独创的砌墙手法
跟随者亲来的黄陂石匠
传遍大江南北并流传至今
大余湾人不仅在生活中精打细算
在这里开油坊 做生意
靠着勤俭节约 累积余钱
慢慢置办田产 兴建大宅
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村
如今 村里保存完好的徽派风格古民居
还有40多栋
门都是有讲究的,它的面都是略略朝东
这表示一种和谐 紫气东来
村子的大门都是外宽里窄
寓意就是进去的多 出来的少
就是“宽进窄出”的节俭思乡
所以我们这种思想传承到现在
继承的一种思想,就是:
“勤俭能创千秋业,耕读尚开富贵花”
这些布局考究,建筑精美的老房子
不仅见证了大余湾过往的繁华
也珍藏着余姓家族
勤俭持家的可贵传统
德记花园;
在满目葱茏的花园里
爬满青藤 斑驳高大的围墙
诉说着岁月的风霜
围墙高50米,长80米
远处看到好似一条龙
这段围墙的石头是用大余湾
还把这种无形的习惯
用有形的建筑样式留存下来
看得见 摸得着
时刻提醒着村民不忘节俭有余的传统,继承这种理念
《周易》中,君子以俭德避难
就是说要用勤俭来避免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们在大余湾看到的“木兰干砌法”
就显现的他们节俭的生活
大门的宽进窄出,就是典型的节俭理念——俭而有度
五一武汉周边旅游热门景点
五一武汉周边旅游热门景点五一武汉周边旅游热门景点武汉周边旅游景点:黄陂木兰川大余湾旅游乐趣:武汉最美的村寨行程安排:1天游玩指数:行车时间:约1.5~2小时大余湾依山傍水,宁静如画,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
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
大余湾人砌筑的宅院,在形式和格局、用材与技术上,体现出极为完整的安居构想:“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在这里,可借农舍食宿,也可在乡民家中吃上一天,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
摘野菜或者钓鱼,只看你的喜好,村中逍遥自在游。
食宿:目前,当地尚未充分开发,没有商业旅馆饭馆,自然也不收门票。
可借农舍食宿,交点小钱即可,10元钱可住一晚,有热水供应。
10元也可在乡民家中吃上一天,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如香椿炒鸡蛋、萝卜干煨排骨汤、白菜薹炒豆丝、锅巴米汤浠饭等。
线路提示:如走北线,从长岭镇东拐,有一条南向岔道可翻山入川(可惜还未安装指路标牌),翻山时有几个盘山弯道还是要格外小心。
如走南线,从研子镇就要东拐了,从木兰山川下游进入,不必翻山坡,但要经天然堤涉过滠水河,涨水时堤为水淹则不能过了。
武汉周边旅游景点:神农架大九湖旅游精华:原始森林探奇大九湖位于渝鄂交界处。
是一片沼泽地—山涧盆地,是亚高山的一片湿地。
面积3万多亩,海拔17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中间是一抹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围,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深藏着这样的处女平地极为少见,大九湖因其享有“高山平原”的美誉,并被称为湖北的“呼伦贝尔”、“神农江南”,大九湖湿地公园总面积3万亩,海拔1700米,园内共分布有高等植物141科366属964种(含变种及栽培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5种,国家珍贵树种3种,苔藓植物13科18种。
独访隐匿在深山的徽式古村落大余湾(三)
2021年11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大余湾占地面积不大,我在闲逛时思考了一个问题:大余湾的徽式民居完全由砖石砌成,比同时期鄂东民居质量好,因为鄂东很多乡村在改革开放前仍存在大量土房,说明大余湾居民经济条件高于这一带平均水平,甚至从房屋内部装潢、占地规模等方面足以说明主人当年的殷实富有。
那么钱从何来?不太可能是靠在黄陂本地勤耕致富,这里地处山区,多山少川,土壤并不肥沃,物产并不丰饶;同时地理位置也不在通邑大道,地处僻壤,不可能坐地经商。
所以我猜测当年从江西迁往湖北时的余家先祖就是富有人家,有财力在黄陂山区的风水宝地修建起家乡风格的房屋,一解思乡之苦;房产置好后老人儿童等留守村落,青壮年农忙时耕种,农闲时经商,毕竟这里离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不远,商业氛围浓郁。
所以很多年轻人沾染了外面的不良习气:赌博、抽大烟、斗鸡等,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家庭不是少数。
幸好这些歪风邪气在新中国成立时都刹住了。
这排房子前面有一个较大的屋场,屋场边是斗鸡的台子和围了一圈的阶梯,由于坐满了人,不好意思拍照,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等待斗鸡表演。
我对斗鸡表演毫无兴趣,这排房子门窗造型吸引了我,好像整个大余湾都找不到类似的;外观颜色也很特殊,像泥土一样的黄色,不是常见的白色。
今天的大余湾村民已经不住在古村,他们搬入了附近的新村;但白天他们仍然回到古村做生意,老年人以卖农副产品为主,比较受欢迎的是农家自种的蔬菜,鸡蛋和土鸡不贵,但懂行的人说是附近养鸡场提供的货源,所以很多游客不愿出手了。
另外老村餐馆特别多,耳边总是响起大功率抽油烟机的轰鸣声,还有村里无论哪个角落都飘荡着饭菜的酽香。
这一切都使游客对大余湾的好感度大大降低了。
特别是下午,从武汉市区方向开来的旅游大巴接踵而至,太多参团游客进一步增加了大余湾的喧嚣,透支着大余湾的未来。
作为遗留在湖北的徽式村落,大余湾的现状比我所见的其他古村要更完整、更有特色、外观更新;但不要急功近利地过度开发,等到古村外观破坏,特色泯灭时再保护就已经悔之晚矣。
武汉黄陂大余湾游记
大余湾位于武汉黄陂区西北一隅,隶属闻名遐迩的木兰风景区,距武汉市区约40公里。
来到这里,只见一栋栋明清古宅横卧山底,古宅一律石砖黑瓦、雕檐画栋,一条条青石板路蜿蜒其间,乍一看,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疑是到了江西婺源。
大余湾与婺源的确一脉相承。
据住在村头、现年70岁的余传生介绍,这个湾子的先人系余姓大户,最早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赣湖大移民时,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迁徙到如今的木兰川,在余氏宗谱上有明确的记载。
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认定这个湾子是一块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钓葫芦,中间有个北极图……”。
从村前的双龟山向北眺望,可以看见不远处有七块形色相若的花岗岩像北斗星一样排列;村后通向木兰山道观的路恰如一条金线串着葫芦状的山峰;村中,一湾池塘与田垄相连,活脱脱一幅如意太极图……600多年来,在此兴家立业的余氏家族,出了许多“大人物”,有“一门三进士,五代出尚书”之说。
每一家都有几样古董漫步青石板路,随处可见石墩、古井,以及油漆斑驳的木亭、古宅檐下的壁画……在村子东面的大碾坊里,兀自挺立着一人多高的大石磨,石磨上刻着“嘉庆廿二年立”字样,那一道道风雨磨砺出的褶皱,似乎在唱着一首岁月的老歌。
一栋栋古宅,看起来它的布局与规格、用料与技术完全相同,其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照统一的标准,历代传存所致。
据称,大余湾的古宅原有四大房群100多间房屋,每个房群都有一个大院。
大多数大院都有进深四间、面阔三间,有的还设有天井、庭院、转楼、厅堂和后厢房……而现在留存下来的仅有40多间。
在这些古宅中,随便走入哪户人家,都会发现几样古董,如年代久远的太师椅、雕刻精美的鼓皮屏风,甚至还可以从书架上翻出一部部泛黄的线装古籍。
如果穿过过道,还能看见几代媳妇传下来的纺车,摇一摇,兴许还能够转动。
在村里许多家庭里,都可以看到旧时的梳妆奁、厚重的石砚台、古秤、古斗以及青花和粉彩瓷器等,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拿在手中把玩一番。
武汉大余湾村旅游景点
武汉大余湾村旅游景点
1. 武汉大余湾村啊,那可真是个超棒的地方!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等你去发现。
你看那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例子:咱走进大余湾村,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处处充满着历史的韵味,你不想去感受一下吗?
2. 大余湾村的自然风光,哇塞,那叫一个美!不比那些有名的景区差呀。
田野、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例子:你想想,漫步在那乡村小道上,看着周围如画的风景,心里得多舒畅呀!
3. 嘿,在大余湾村还能体验到最地道的乡村生活呢。
那种悠闲自在,是城市里找不到的。
例子:在这里,你可以和村民们一起聊聊家常,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多有意思啊!
4. 大余湾村的美食也不少哦!那些特色小吃,绝对能让你大饱口福。
例子:尝一口那美味的食物,哇,那滋味,你难道不想去尝尝看?
5. 在这里,小朋友可以尽情地玩耍,就像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鸟。
例子:看着孩子们在大余湾村开心地奔跑嬉戏,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快乐童年吗?
6. 大余湾村的夜晚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星星点点的灯光,特别温馨。
例子:想象一下,在那样宁静的夜晚,和家人一起散步,多美好啊!
7. 还等什么呀,赶紧去武汉大余湾村旅游吧!你一定会爱上那里的。
例子:这么好的地方,不去可就太可惜啦,赶紧行动起来吧!
我的观点结论:武汉大余湾村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景点,有历史、有风景、有生活、有美食,非常值得一去。
木兰川内话村落+黄陂大余湾村
建屋 . 均按照祖宗定下 的标准 和要求修建, 体, 认 为选 择 良 好 居 住 地 的 前 提 是 ” 以形 势
经 数代传 承 , 形 成 今 日粉 墙 黛 瓦 、 飞 檐 画 为身体 , 以泉 水为血脉 , 以土地 为皮 肉, 以
2 2空 问 布 局 今 天的大余湾村 , 西邻纵贯 有明、 清传 承下来的格局 , 具有较 山 地 型 历 史 文化 村 镶 的 特 点 。 其 为 典 型 的 台地 式 , 建 筑 多为 两 层 ,
有 的成 多 边 形 . 有 的 成 锯 齿 大 余湾 民宅多 为三开 间, 由 四 榀 屋 架 角 有 的成 弧 形 ,
外墙 , 长坡 坡 向内院 , 正 房 与 厢 房 屋 面 相 加 上 梁 枋 组成 的 木 构 架 为 承 重 结 构 。 有 的 交 错 状 。 而 面 向 天 井 的 堂 屋 开 八 扇 、 四 扇
也 是 华 中地 区 实 为 罕 见 的 历 如 今 太 余 湾 村 以一 条 主 街 横 向展 开 , 外 , 但 其 奇 特 之 处 在 于 太 余 湾 的 水 塘 与 陆 要 组 成 部 分 . 街垂直于主街 , 全村在主、 次 街 的 划 分 下 地 均 呈 S形 . 即以水为阴面 , 陆 为阳面 . 自 史文化遗产。
石墙。 室内多雕刻 , 门前 画檐 廊 。 ” 建 筑 风
丰 富, 且从街 、 巷 空间向庭、 室空间的过
区域间还存在台地空间的层次。
而 中国传统村 镇常借助地 形的起伏 , 格 是 鄂 东 民 居 中 的精 品 , 有 较 高 的 建 筑 研
灌 水 于 低 洼 处而 形成 池塘 。 大 余 湾 亦 不 例 究 和 考 古 价 值 , 它 既 是 湖 北 民 居 的 一 个 重
【湖北武汉】独访隐匿在深山的徽式古村落大余湾(一)
【湖北武汉】独访隐匿在深山的徽式古村落大余湾(一)
2020年11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乘坐公交到武汉远郊的景点去游玩,先坐地铁2号线到汉口火车站,在火车站附近登上一票直达的292路专线车,终点是黄陂钓台道客运站,到客运站时10点刚过了,发往大余湾的P51刚走了一趟,下一趟是11:30分。
在客运站内找P806也没找到,回程时坐了P806,才知道P806只有一台车往返着开,这天上午修车未开行。
最后还是等到P51,12点多抵达大余湾。
大余湾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余湾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大余湾为核心的油菜花海,向前后延伸了有十多里距离,面积3000亩。
大余湾现有村民108户,居民324人,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
在下车处迎接游客的是崭新的仿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高马头墙,这些都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新建的,有酒店、影视基地等。
现在的大余湾,俨然是武汉的网红村,也非常受旅行社的青睐。
从这排新建筑前面往右手走,很快看到标识牌。
在大余湾景区游客中心验证身份证即可入内了,因为我提前在网上预约了免费门票。
从游客中心进去后,走过九曲桥,来到一处教宽广的屋场,一角有亭,上书“有余亭”,亭子围住的应是一口古井。
刚进村就看到一张白纸上打印着绝活表演、斗鸡表演、木偶戏等的表演时间,这里又有表演场地的路标,但后来我逛遍了全村也未看到有这些表演的迹象;不过也谈不上多大的遗憾,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冲着这些来的。
拐进四户巷,好好看古民居。
湖北鲜为人知的风情古镇
湖北鲜为人知的风情古镇古镇游是近几年旅游的热点,丽江、大理、凤凰、阳朔、平遥、周庄、婺源、同里等等。
然而,湖北古村镇却令人感到陌生,其实北也有很多古镇,古风遗韵独具特色。
清明假期里,让我们选择在湖北的一些古镇、古街游玩,穿梭历史时空,感受往日的繁华。
黄陂区--大余湾(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武汉黄陂区木兰乡。
大余湾共有近40幢房屋为明末清初建筑,石屋石砌,雕梁画栋,有数百年历史,是典型的明清风水建筑格局。
据村普记载,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历史辉煌。
这里的民间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窑匠居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大余湾村是古人遗存的恬静、淡泊的田园。
村民至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民俗民风,身临其境,有穿越时空之感。
利川--大水井(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大建筑组成,祠与庄园东西相距200米。
宗饲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
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砌有围井石墙与柯堂围成一体,水井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
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
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
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咸丰唐崖--土司村(唐崖土司城遗址)土司城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进行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
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唐崖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132
JAN 2012
进行。
吧。
余宅主房较高,为双坡硬山式,厢房屋
3.2 建筑构造
顶为不对称的双坡顶,分长短坡,短坡坡向
大余湾民宅多为三开间,由四榀屋架
外墙,长坡坡向内院,正房与厢房屋面相 加上梁枋组成的木构架为承重结构。有的
交,均采用小青瓦。宅内天井很浅, “天井 山墙也作为承重墙,梁架选用优质木材(湘
壁、青石板路、小桥流水的明清村落整体村 草木为毛发”,这样才能获得有生机的理想
落布局。村内保留至今的数十栋明清旧 居住之所。大余湾的选址和布局都体现了
宅,几乎全是用大块裁打得十分规整的条 中国古村落的选址的理想模式。
石砌建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
2.1 村落选址
线,而围墙却是用石块垒成的。村中民宅
从中国传统村落选址到布局来看,均
有几百年历史,虽错落于岗峦低丘,却有着 强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我国的堪舆
完整的安居构想。而村内不管是何时何家 书《黄帝宅经》中就把大地看作有机的整
建屋,均按照祖宗定下的标准和要求修建, 体,认为选择良好居住地的前提是“以形势
经数代传承,形成今日粉墙黛瓦、飞檐画 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
凼”用石头铺砌,可调节室内空气、阳光和 杉),柱子下端垫有石质柱础,利于防腐、防
排水排污。大门内侧建有走廊,称为廊沿, 潮、隔墙为穿斗结构,柱间为木材拼制而成
并与正房和厢房的廊沿相接,从而便于雨 的 鼓 皮 墙 ( 当 地 的 叫 法)。 外 墙 由 面 墙 和
天户内人员的通行。令人称奇的是,厕所 “陪墙”(当地的叫法)组成,墙高约 6 m:面
3. 民宅造型 大余湾地处鄂东,其建筑形制、风格与
作法均近于赣北民居。村中目前数十幢保 留至今的民宅,其建筑大部分保留明、清时 期的造型局面。正如当地有一民谣形象地 概括出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独有的特色: “前 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 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
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 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建筑风 格是鄂东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 究和考古价值,它既是湖北民居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中地区实为罕见的历 史文化遗产。
此外,大余湾村中遗存的“雍正朱批玉 旨”箱、 “四豆同荣”寿匾,以及嘉庆二十二 年所立石碾,散存的石磨、石碓,还有铜灯 具、纺线车、织布机、脚踏水车、石舂屋脚石
块上的拴马铁环等均成为村落民俗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交 相辉映,随处显示其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居 家环境文化底蕴及安居乐业构想。
一般建在室外避嫌处,专供男子使用,而床 墙为“滴水线石墙”,厚度约 60 cm。墙体
头边放马桶(俗称“净柜”)供妇女使用。
正面刻有纹路细密均匀的斜线,从正面看
村内还有呈三合院的并联式住宅,这 去,整面墙好像檐口的滴水线,又似雨丝斜
并联的两家住的是兄弟或亲戚,两家有着 织。 “陪墙”水,同时还 具备了排水功能,体现了对水的珍惜和对 水蓄放的讲究。民宅内部装饰简朴,一般 集中在格扇门、脊檩等处。阁楼栏杆、格扇 门或为直棂或为规则排列的透空雕饰。而 在屋前檐额不少在“文革”时“涂鸦”的装 饰,也在村民的整治清洗下,显露出它的古 老与绚丽。细细看来,竟是题材极为丰富 的彩画,其色彩多为青、黛、朱红等色。其 檐画题材则为民间故事,如“荷犁牵牛”、 “高山流水”等,也有“喜鹊闹梅”、 “遍地呈 福”、 “繁花锦绣”、 “鸟兽动物”、 “童稚耍玩” 等内容,其中以龙凤形象居多,以寓意生活 的美满与吉祥如意。民宅建筑装饰图案造 型丰富,神态逼真,用色大胆,栩栩如生。
131
行走
由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层层过渡的空间场 所关系,并使大余湾村落在空间层次上更 为丰富,且从街、巷空间向庭、室空间的过 渡区域间还存在台地空间的层次。
如今大余湾村以一条主街横向展开, 次街垂直于主街,全村在主、次街的划分下 形成 4 个组团,均沿等高线布置。连接 4 个 组团的村中主街处于同一平面,地势起伏 不大;次街多垂直于等高线,以石阶或坡道 连接高低不同的台地。巷则穿织于主、次 街道,呈网格状。从街、巷线型来看,多为 曲线型,曲折自如,时而开阔时而封闭,充 分体现了山地村落街巷空间的特点。
07
卧室
堂屋
卧室 卧室 堂屋
卧室
天井
过道
门厅 灶房
正门 建筑平面图
天井 门厅
灶房
正门
建筑侧立面图
建筑正立面图
建筑剖立面图
三合院的并联式住宅建筑实测表现图
04 明清古村落大余湾民宅建筑鸟 瞰及村中具有台地空间层次的 民宅布置图景
05、06 三合院的并联式住宅的建 筑造型与内部环境实景
07 位居大余湾村东呈三合院的并 联式住宅建筑实测图
黄陂的中心区,大余湾在川南,川北还有个 并成为今人考证“江西填湖广”氏族迁徙移
德兴村,村民都是当年江西德兴县移民的 民历史和鄂东民俗文化极为珍贵的遗留实
后代。大余湾亦如是,不过不以原籍地命 物。
名,却以定居者“余”姓族名为村落的命名。
整个大余湾村自明初以来经多年营建 2. 选址布局
形成如今的风貌,现砌筑的宅院和房舍多
3.3 装饰陈设 从大余湾民宅的建筑装饰来看,走进 民宅,只见在宅第天井、庭院、转楼、厅堂和 后厢房之间,有雕刻精美、完好无损的镂空 鼓皮屏肩,其图案有蝙蝠、牡丹,刀工圆熟, 形象生动,寓富贵吉祥、福至心灵之意;天 井正中,有长方形的石砌水池,与天井之上 的一方无瓦之顶垂直对应,这样不仅上面
05 06
2.3 广场水塘 广场作为传统村镇中主要的公共性交 往场所,常常成为扩大了的街巷空间。大 余湾村中有两个由主街串接的广场,其广
场三面均以建筑围合,南面开敞且面水,形 成半封闭、半开敞的广场空间。
而中国传统村镇常借助地形的起伏, 灌水于低洼处而形成池塘。大余湾亦不例 外,但其奇特之处在于:大余湾的水塘与陆 地均呈 S 形,即以水为阴面,陆为阳面,自 然形成八卦图形;并且村中 4 个水塘又分 别构成 4 个村落组团的中心。
02 大余湾的选址和布局都体现了中国的 古村落选址的理想模式
03 大余湾村落中心的民宅是典型的婺源 建筑风貌
03
今已有 630 多年的历史。
屏 、清 式 架 子 床 与 扶 手 椅 ,一 切 都 古 色 古
大余湾与湖北其他乡村的不同,这里 香。就连先祖余秀兰的墓和余氏族谱都保
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木兰川是 存下来,可供后人祭奠与查阅家族的渊源,
133
行走
卧室
堂屋
卧室
天井 门厅
灶房
正门 建筑平面图
建筑正立面图
建筑侧立面图
08
余绍礼宅的建筑实测表现图
建筑剖立面图
09 10
134
12 13 11 14
JAN 2012
08 余绍礼宅的建筑实测图 09 余绍礼宅的建筑造型 10 拼花格扇门,即便于空间的利用,
需要时可以打开及拆卸花格扇门, 让天井和堂屋的空间连为一体 11~14 大余湾村民宅的建筑装饰与 图案寓意
共同的墙和相连的屋架,相邻的两间正房 采用糯浆砌法,隔墙及寨墙采用干垒石墙
前端则被打通作为两家联系的过道。房子 砌法。墙体材料就地取材,多采用附近山
正门一般向内退一步,意为“退一步海阔天 上的绿帘石和绿泥石。
空 ”,这 大 概 是 村 民 遵 循 的 人 生 处 世 哲 学
大门门洞砌石门夹,其上有砖木造的
大余湾村的风水特色归纳起来看是
屋顶均为硬山式,隔间的垛墙笔直地砌上 “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
瓦端,突出于檐外,昂首飞翘,极具动感。 斗,后面金线吊葫芦,中间如意太极图”,其
而村中民宅的天井水池、檐额彩绘、木雕隔 中“青龙”、 “白虎”、 “双龟”、 “葫芦”均指村
落周边的山包,尤以“双龟”、 “葫芦”最为形 象。联结“葫芦”的“金线”则是指木兰山系 的山脊一线,耸峙在葫芦山北侧的是旧寨、 新 寨 、谌 家 寨 几 座 山 峰(峰 顶 垒 有 石 寨 墙)。村前有进水、出水两条溪流汇集于村 中的池塘,形状恰如一张太极图,从而把中 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完 美地展示出来。可见从江西迁到大余湾的 余氏家族先祖是具有相当文化背景的,当 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认定这个 湾子是一块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2.2 空间布局 今天的大余湾村,西邻纵贯黄陂区的 滠水河,北枕旧塞山,依山而建,村落保留 有明、清传承下来的格局,具有较为典型的 山地型历史文化村镇的特点。其空间布局 为典型的台地式,建筑多为两层,但由于建 筑均位于不同高程的台地上,因而村落建 筑的天际轮廓线依然参差错落,整体景观 层层叠叠,极富变化。而村落空间结构则 依人的行为活动形成“街—巷—庭—室”的
3.1 民宅形制 大余湾民宅采用三合院形制,由三间 正房、两厢和天井组成,俗称“一正两厢房, 四水落丹池”。如位居大余湾村中的余绍 礼 宅 ,其 宅 内 正 房 中 间 前 为 堂 屋 ,后 为 灶 房,堂屋正中设神堂,供祖宗和“天地君亲 师”牌位。左、右两间正房为卧室,通常隔 成四间,按左大右小、前大后小,分长幼而 居。正房共五间,加上厢房两间,共七间, 当地称为“联五转七”。四面外墙一般不开 窗,户内采光均是通过天井和屋面明瓦来
实测图纸整理绘制:李青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收稿日期:2011.11.09
135
今天的大余湾村并不只是为人们的生 活提供一个物质外壳,而是显示着传统文 化内涵的复杂的载体。其空间和形式的安 排无一不表达着一定的意义,蕴含着大余 湾人祖祖辈辈的理想,表达了他们的情感、 追求和信仰。正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 基大学,建筑与人类学专家阿摩斯·拉普卜 特教授在《住屋形式与文化》一书所说: “民 俗传统直接而不自觉地依托文化——它的 需求和价值、人民的欲望、梦想和情感—— 转化为实质的形式,它是缩小的世界观,是 展现在建筑和聚落上的人民的理想环境。”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大余湾村是古 人遗存的恬静、淡泊之桃花源式的田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