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典中国风佛教文化PPT模板中式水墨禅意禅道禅宗佛祖佛学传承ppt (26)
是得“,也
波漏可分除
罗尽了段尽
蜜通了变了
了,”易,
。最。二了
后了死了
成了了分
一
思《般而《大佛
花
想大若《大乘法
,般法心般法以
一
是若得经若又大
。经核》经以乘
世
》心又》般法
得,是为若为
界
中是一中法中
佛法以大乘法为中心,大乘法又以般若法门
心
切心门心
《大般若经》为中心,而《心经》又是一切
,
,
般若法得核心,是《大般若经》得中心思想,
一
,漏了向变生执
,漏了向变生执
,漏了向变生执
这尽分里易死也
这尽分里易死也
这尽分里易死也
花
个通段边二、除 ,
个通段边二、除 ,
个通段边二、除 ,
一
就 最 变 “ 死 变 尽 只标
是 后 易 可 了 易 了 有题
世
波 罗 蜜
成 佛 为
二 死 ,
了 了 ”
了 , 我
生 死 ,
, 了 了
大 乘 法文 本
界
了究修。们分分把 。竟得了回段段法
就后死了我分段执
是成,”们段生也
。
佛 分 了 段 佛只 分 了 段 只 标
为 段 , 生 为有 段 , 生 有 题
一
究 变 我 死 究大 变 我 死 大 竟 易 们 、 竟乘 易 们 、 乘 , 二 回 变 ,法 二 回 变 法
文 本
这 死 向 易 这把 死 向 易 把
花
个 , 里 生 个法 , 里 生 法 就 修 边 死 就执 修 边 死 执
是 后 易 可 了 易 了 有题
波 罗 蜜
禅宗简介9230共50页PPT课件
三道信:愿和尚慈悲, 祖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僧璨:谁
僧缚 道汝 信? :无人缚。
璨(三祖)僧璨:何 更求解脱乎? 信于言下大悟。
第二阶段:以道信、弘忍及其弟子神秀为代表
▪ 弘忍(601-674)俗姓周,从道信出家,永徽三 年(652),道信付法传衣,在黄梅双峰山东冯 茂山另立东山寺,称“东山法门”。
▪ 这一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禅的特点:对平常心的肯定。
▪ 慧能与神会讲自性清净心,把佛心归结到凡 人的心,但却仍有“悟”与“未悟”之别。
▪ 道一、希迁及其弟子,则直指平常心就是清 净心。
▪ “平常心是道”:行住坐卧,应机接物,穿
衣吃饭,莫非佛道。
▪ 因此道不用修,背离经教,呵佛骂祖。
▪ 南泉普愿:“还我本来面目” ▪ 百丈怀海:求佛人是“骑牛觅牛” ▪ 兴善惟宽:“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 ▪ 丹霞天然:“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
▪ 这种宗风标新立异,代表了佛教中的一大变 革。
▪ 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实际上仍然离不开教理上的依据。相传达 摩以四卷《楞伽经》付嘱慧可;慧能以后更重视 《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起信论》思 想对此宗形式亦有很大关系。
▪ 但此宗在表现上却是对六朝以来繁琐的宗教义学与 信仰实践的反动,企图摆脱一切经教束缚,用最为 简洁清通的方法,依靠主观的证悟来实现宗教理想。
第四个阶段,以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为代表
▪ 道一(709-788), 俗姓马,受法于南岳怀 让,先后在建阳佛迹岭、 南康龚公山、钟陵开元 寺等地说法,被尊为 “马祖”;弟子知名者有 百余人,称“洪州宗”。
▪ 希迁(700-790), 俗姓陈,端州高要人。 曾受法于慧能及其弟 子行思,后往南岳衡 山南寺,称“石头和 尚”。他与道一一主 湖南,一主江西,称 并世二大士。
《隋唐佛学》PPT课件
❖ “以不生不灭故,得称为常。” ❖ “佛性体常故,非是生灭法”;
59
3、心为万法之根本
禅宗认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惟一切恶事,即行于恶行;思量一 切善事,便修于善行。……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 畜生,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
60
“万法在自性”的命题
32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
五盛荫苦
33
集谛
“集”的本意是“招聚”或“ 集合”,集谛是指造成世间人生 苦痛的根本原因。
34
贪 嗔 痴
35
灭谛
灭谛的“灭”,是指人生苦难 的灭寂、解脱。灭谛是指断灭世 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是 佛教一切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目的。
36
道谛
行故不形现,,是世
”它是式象包世因间
。
、
43
暂因物自的世自事法 时缘,我、上性物, 的合一决自没、。指 。和切定我有实我世
、事的存单质,间
相物永在一和是存 对都恒的独实主在 和是事、立体宰的
。、
诸 法 无 我
44
• “人无我”:人与万物一样,也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而生的,会随五蕴 的离散而消失,不能自己主宰自己。
26
• 1、法相宗 • 法相宗又叫唯识宗。其创始人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600—664年)。 • 2、华严宗 • 华严宗因经《华严经》为基本典据而得名,又称贤首宗、法界宗。该宗实际创始人为法蔵
(公元643—712年),世称“贤首大师”。
27
衰落期:宋元明清
• 隋唐时期形成我国的三教鼎立之势, 到宋明以后走向三教会同,形成以 儒家为中心的儒教,佛、道两教形 式上走向衰微,但其宗教精神渗透 到儒教内部,成为封建社会思想支 柱的一部分。
59
3、心为万法之根本
禅宗认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惟一切恶事,即行于恶行;思量一 切善事,便修于善行。……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 畜生,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
60
“万法在自性”的命题
32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
五盛荫苦
33
集谛
“集”的本意是“招聚”或“ 集合”,集谛是指造成世间人生 苦痛的根本原因。
34
贪 嗔 痴
35
灭谛
灭谛的“灭”,是指人生苦难 的灭寂、解脱。灭谛是指断灭世 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是 佛教一切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目的。
36
道谛
行故不形现,,是世
”它是式象包世因间
。
、
43
暂因物自的世自事法 时缘,我、上性物, 的合一决自没、。指 。和切定我有实我世
、事的存单质,间
相物永在一和是存 对都恒的独实主在 和是事、立体宰的
。、
诸 法 无 我
44
• “人无我”:人与万物一样,也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而生的,会随五蕴 的离散而消失,不能自己主宰自己。
26
• 1、法相宗 • 法相宗又叫唯识宗。其创始人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600—664年)。 • 2、华严宗 • 华严宗因经《华严经》为基本典据而得名,又称贤首宗、法界宗。该宗实际创始人为法蔵
(公元643—712年),世称“贤首大师”。
27
衰落期:宋元明清
• 隋唐时期形成我国的三教鼎立之势, 到宋明以后走向三教会同,形成以 儒家为中心的儒教,佛、道两教形 式上走向衰微,但其宗教精神渗透 到儒教内部,成为封建社会思想支 柱的一部分。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36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 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 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 着痕迹。
中. 國哲學簡史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禅宗历史
一是临济宗,二是曹洞宗,三是沩仰宗,四是云 门宗,五是法眼宗。
这就是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所预先嘱付的“一花开 五叶,结果自然成”偈语的道理。
禅宗五家宗派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第一是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蘖,黄蘖传临 济义玄禅师,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
第二是石头传蔼山,蔼山传云岩,云岩传良 介禅师,师传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 师住抚州曹山,这是曹洞宗。
Thank you!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
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 临济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
曹洞是“万派朝宗。”云门是“乾坤坐断。” 法眼是“千山独露。” 这样看来五家在度生方便,随机接物的风格 上,略有不同,而归根到底,同出一源,本 无差别,这真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
曹溪门下的禅风
一是传与南昌黄龙山的慧南大师。 一是传与宜春杨岐山的方会大师。 这二位大师都是禅门的宗匠,大弘法化,力
阐宗风,盛极一时。因此黄龙和杨岐二家又 成为二个小宗派。
这样连原来的五家宗派,曾有五家七派的说 法。
特别是临济宗法系的杨岐一派,最为兴盛。 所以库房里有“杨岐灯盏明千古”的佳话, 流传至今;而临济一宗,真是灯灯续焰,源 远流长。
上座师神秀先作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听后,请人代笔作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深得五祖赞许,密授禅法衣钵。
为免遭他人加害,惠能躲入山林混迹猎人群 中一十六载。后至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 宝林寺,弘扬顿悟之法。唐神龙元年(705 年),唐中宗李显诏请他入京,谢绝未赴。 713年在新州国恩寺圆寂,谥号“大鉴禅师”。 门下弟子将其顿悟之理辑为《 六祖法宝坛 经》,后来禅宗发展成为佛教第一大宗派。
这就是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所预先嘱付的“一花开 五叶,结果自然成”偈语的道理。
禅宗五家宗派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第一是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蘖,黄蘖传临 济义玄禅师,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
第二是石头传蔼山,蔼山传云岩,云岩传良 介禅师,师传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 师住抚州曹山,这是曹洞宗。
Thank you!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
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 临济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
曹洞是“万派朝宗。”云门是“乾坤坐断。” 法眼是“千山独露。” 这样看来五家在度生方便,随机接物的风格 上,略有不同,而归根到底,同出一源,本 无差别,这真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
曹溪门下的禅风
一是传与南昌黄龙山的慧南大师。 一是传与宜春杨岐山的方会大师。 这二位大师都是禅门的宗匠,大弘法化,力
阐宗风,盛极一时。因此黄龙和杨岐二家又 成为二个小宗派。
这样连原来的五家宗派,曾有五家七派的说 法。
特别是临济宗法系的杨岐一派,最为兴盛。 所以库房里有“杨岐灯盏明千古”的佳话, 流传至今;而临济一宗,真是灯灯续焰,源 远流长。
上座师神秀先作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听后,请人代笔作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深得五祖赞许,密授禅法衣钵。
为免遭他人加害,惠能躲入山林混迹猎人群 中一十六载。后至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 宝林寺,弘扬顿悟之法。唐神龙元年(705 年),唐中宗李显诏请他入京,谢绝未赴。 713年在新州国恩寺圆寂,谥号“大鉴禅师”。 门下弟子将其顿悟之理辑为《 六祖法宝坛 经》,后来禅宗发展成为佛教第一大宗派。
预科中国历史-宗教传播史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 提示二:德山宣鑒禪師宣告:「這裏無祖 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賢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破執凡 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 簿、拭瘡疣紙,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 古塚鬼,自救不了。」《五燈會元》卷7
• 對倫理觀念和行為操守有何影響?
精选课件
小結:禪宗與宋明理學有何分別?
預科中國歷史 宗教傳播史
禪宗南派何以、如何影響中國學 術思想?
精选课件
禪宗南派之特色
• 禪宗南派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人 人皆可成佛。成佛的途徑不在身外,而在 身內。慧能曾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 外求。」又說:「迷即佛眾生,悟即眾生 佛。」就是心有覺悟,眾生即成佛;心有 迷惑,佛即成眾生。
精选课件
• 士大夫從禪宗中得到精神自由的滿
足感。
精选课件
• 提示一: 張文定:儒門淡薄,收 拾不住。(大慧宗杲《宗門武庫》)
• 提示二:「朱文公(朱熹)答張敬夫 書曰:少時喜讀禪學文字。見杲老 與張侍郎書曰:左右既得此杷柄入 手,便可改頭換面,說向士夫,接 引後來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卷1
• 儒學心性論宇宙論修養論未及禪宗, 禪宗思想比儒學精选更课件 吸引。
• 提示: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 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 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問: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 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景德
傳燈錄》卷6
• 早期佛教恬守清規戒律,苦苦自守的生活 方式已讓位給自然適意的生活方式….
精选课件
按錢穆先生之言……
• 禪宗中國化最大的特色是 • 入世的 • 反身自求 • 這便與各位早前學到學術思想史的
• 提示二:德山宣鑒禪師宣告:「這裏無祖 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賢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破執凡 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 簿、拭瘡疣紙,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 古塚鬼,自救不了。」《五燈會元》卷7
• 對倫理觀念和行為操守有何影響?
精选课件
小結:禪宗與宋明理學有何分別?
預科中國歷史 宗教傳播史
禪宗南派何以、如何影響中國學 術思想?
精选课件
禪宗南派之特色
• 禪宗南派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人 人皆可成佛。成佛的途徑不在身外,而在 身內。慧能曾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 外求。」又說:「迷即佛眾生,悟即眾生 佛。」就是心有覺悟,眾生即成佛;心有 迷惑,佛即成眾生。
精选课件
• 士大夫從禪宗中得到精神自由的滿
足感。
精选课件
• 提示一: 張文定:儒門淡薄,收 拾不住。(大慧宗杲《宗門武庫》)
• 提示二:「朱文公(朱熹)答張敬夫 書曰:少時喜讀禪學文字。見杲老 與張侍郎書曰:左右既得此杷柄入 手,便可改頭換面,說向士夫,接 引後來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卷1
• 儒學心性論宇宙論修養論未及禪宗, 禪宗思想比儒學精选更课件 吸引。
• 提示: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 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 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問: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 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景德
傳燈錄》卷6
• 早期佛教恬守清規戒律,苦苦自守的生活 方式已讓位給自然適意的生活方式….
精选课件
按錢穆先生之言……
• 禪宗中國化最大的特色是 • 入世的 • 反身自求 • 這便與各位早前學到學術思想史的
《禅宗六祖慧能》课件
他强调了无我(无自性)的观念,认为个 体自我只是一个幻象。
直指心性
他强调通过直接体验心性来寻找觉悟,而 非依赖外在的教导。
慧能的禅修方法
• 即刻参悟: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来获得智慧和觉悟。 • 静坐冥想:通过冥想和专注来提升个人的觉知和内在平静。 • 观照看透:通过观察思维和感受的真实本质,超越表面现象。
《禅宗六祖慧能》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禅宗、慧能和他的 经典著作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一宝贵的智慧传统。
禅宗概述
• 禅宗,又称为禅门或者禅,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 • 它强调通过专注和冥想来直接体验真实。 • 禅宗强调即刻的觉悟和直接的体验,超越文字和概念。
慧能禅宗对后世影响
1 禅修传统扩展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修传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
2 文化艺术上的影响
慧能禅宗对中国文化、绘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禅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慧能禅宗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和学者而传播,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 人们的生活。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这次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增 加对禅宗智慧的了解,并激发对内心觉知的思考和实践。
3
六祖慧能的出现
慧能作为禅宗传承的最后一位祖师,出现在这个时期。
4
禅宗传统的确立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宗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后来的禅宗发展。
《禅宗六祖慧能》主要教义
本来面目
慧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原始的智慧和觉 悟,只需要找回本来的面目。
顿悟
慧能教导学生通过顿悟来直接体验真实, 而非缓慢积累。
无我境界
直指心性
他强调通过直接体验心性来寻找觉悟,而 非依赖外在的教导。
慧能的禅修方法
• 即刻参悟: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来获得智慧和觉悟。 • 静坐冥想:通过冥想和专注来提升个人的觉知和内在平静。 • 观照看透:通过观察思维和感受的真实本质,超越表面现象。
《禅宗六祖慧能》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禅宗、慧能和他的 经典著作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一宝贵的智慧传统。
禅宗概述
• 禅宗,又称为禅门或者禅,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 • 它强调通过专注和冥想来直接体验真实。 • 禅宗强调即刻的觉悟和直接的体验,超越文字和概念。
慧能禅宗对后世影响
1 禅修传统扩展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修传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
2 文化艺术上的影响
慧能禅宗对中国文化、绘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禅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慧能禅宗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和学者而传播,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 人们的生活。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这次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增 加对禅宗智慧的了解,并激发对内心觉知的思考和实践。
3
六祖慧能的出现
慧能作为禅宗传承的最后一位祖师,出现在这个时期。
4
禅宗传统的确立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宗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后来的禅宗发展。
《禅宗六祖慧能》主要教义
本来面目
慧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原始的智慧和觉 悟,只需要找回本来的面目。
顿悟
慧能教导学生通过顿悟来直接体验真实, 而非缓慢积累。
无我境界
禅宗介绍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9
“印心”即“不立文字”、“教外
别传”
• 佛在这里拈了一下花,迦叶在那边笑了一笑而已。 此即“印心”:以心印心,以我的心,印你的心, 轻松自在,什么也没有,而无上妙法,就这样代 代传传到二十八代达摩。达摩看到中国有大乘气 象,于是乘船到中国建立禅宗。从达摩、二祖、 三祖、四祖、五祖,都是这样传的法,都没有用 语言文字来表达,非常微妙。如果用现在的分别 心,用判断、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试图 去测度、了解、把握,是绝对无益的,进不去的, 所以称为“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
2020年9月28日
2
三论宗
• 隋末唐初,吉藏开创三论宗。他师从释迦 言教,继承龙树——鸠摩罗什以来的中观 思想,提出“二藏三轮”的判教主张,认 为“真、俗二谛”概括了释迦言教的全体, 言教外别无所谓“二谛”的理境;更以 “八不中道”、“四重玄意”层剃空有, 无论立、破,均归于“无所得”;更提出 了“若于无所得,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 木并是佛性”的主张。
禅宗介绍
隋唐时期大乘佛教八大派: 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 禅宗、律宗、净土宗和禅宗。 其中,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的中国 文化气息浓厚。
2020年9月28日
1
天台宗
• 隋代智者大师开创。以“一念三千”说明 实相;以“空、假、中”、“三谛圆润” 来阐明止观。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中,最 早成一家之言。
2020年9月28日
3
唯识宗
• 唐玄奘大师共译经75部,1335卷, 以《瑜伽师地论》、《俱舍论》、《大般 若经》为中心,展现了印度佛教的全貌。 并对与这三部经有关的经论,都作了相应 的翻译和介绍,使人较为清楚地了解印度 佛教发展的脉络。玄奘对《成唯识论》的 编译,精深博大,成为历史上唯识学的唯 一代表作;因明方法的应用,为玄奘大师 的独创。唯识学的创立,为整个佛教理论 的圆满。
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ppt课件
10
慧能与《坛经》Ⅱ
《坛经》全书主要阐述心性论,着重宣扬性净 自悟的思想。 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 自悟体证 顿悟法门
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坛经》 在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意义,是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会过高。
11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 认定一切众生含具同一真性:“深信凡圣(此
16
李泽厚的评论
禅在作为宗教经验的同时,又仍然保持了一种 对生活、生命、生意总之感性世界的肯定兴趣, 这一点与庄子相同:即使“形如槁木,心如死 灰”,却又仍然具有生意,这恐怕就与其它宗 教包括佛教的其他教派在内并不完全一样。
17
李泽厚的评论
由于不在世俗感性之外、之上去追求超越,而 且不承认有这种超越,强调即在此感性之中, 或仅强调某种感性的净化,因之与好些宗教追 求完全舍弃感性以求精神净化便有所不同,如 前所述,它在客观上仍包含有对感性世界的肯 定和自然生命的欢欣,而这也正是审美感受不 同于宗教经验之所在。这是相当奇怪的:否定 生命厌弃世界的佛教最终变成了这种具有生意 的禅果……而这,不正是中国化吗?
4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真心本觉
“觉”指“心性不生不灭”的方面,
即人心本来状态。
本觉
始觉
阿赖耶识
“不觉”指“心生灭”方面。
5
道生的超前思想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 :劣等根性之人,反对佛 教之人亦具佛性。
顿悟成佛:佛性不可分,只能见其全体,或是 毫无所见。所以见性成佛只可能是顿悟。
佛无净土:言到彼岸: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 生死,远更求之也。死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 为悟矣。 涅磐生死不二,得性便是涅磐。
涅磐就是从烦恼、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 由境界,也就是心性本净的状态。所以禅宗的 修行并不是要脱离世间,而是要求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体验佛教的真理,去追求对自身心 中对佛性的认识。
慧能与《坛经》Ⅱ
《坛经》全书主要阐述心性论,着重宣扬性净 自悟的思想。 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 自悟体证 顿悟法门
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坛经》 在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意义,是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会过高。
11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 认定一切众生含具同一真性:“深信凡圣(此
16
李泽厚的评论
禅在作为宗教经验的同时,又仍然保持了一种 对生活、生命、生意总之感性世界的肯定兴趣, 这一点与庄子相同:即使“形如槁木,心如死 灰”,却又仍然具有生意,这恐怕就与其它宗 教包括佛教的其他教派在内并不完全一样。
17
李泽厚的评论
由于不在世俗感性之外、之上去追求超越,而 且不承认有这种超越,强调即在此感性之中, 或仅强调某种感性的净化,因之与好些宗教追 求完全舍弃感性以求精神净化便有所不同,如 前所述,它在客观上仍包含有对感性世界的肯 定和自然生命的欢欣,而这也正是审美感受不 同于宗教经验之所在。这是相当奇怪的:否定 生命厌弃世界的佛教最终变成了这种具有生意 的禅果……而这,不正是中国化吗?
4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真心本觉
“觉”指“心性不生不灭”的方面,
即人心本来状态。
本觉
始觉
阿赖耶识
“不觉”指“心生灭”方面。
5
道生的超前思想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 :劣等根性之人,反对佛 教之人亦具佛性。
顿悟成佛:佛性不可分,只能见其全体,或是 毫无所见。所以见性成佛只可能是顿悟。
佛无净土:言到彼岸: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 生死,远更求之也。死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 为悟矣。 涅磐生死不二,得性便是涅磐。
涅磐就是从烦恼、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 由境界,也就是心性本净的状态。所以禅宗的 修行并不是要脱离世间,而是要求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体验佛教的真理,去追求对自身心 中对佛性的认识。
禅宗教学PPT课件
课禅课宗 件宗件课 禅课禅件 宗件宗禅 课禅课宗 件宗件课 禅课禅件 宗件宗禅 课禅课宗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6
5
4
系列1
3
系列2
2
系列3
1
0
1
2
3
4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宗 课
课宗宗禅
件
件课课宗
禅
禅件件课
宗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件件课
禅。件
宗禅禅
课宗宗禅
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宗 课
课宗宗禅
件
件课课宗
禅
禅件件课
宗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 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 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 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 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 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 课件。
禅 溪过 宗 花雨 与看 禅松 意色 ,, 相随 对山 亦到 忘水 言源 。。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6
5
4
系列1
3
系列2
2
系列3
1
0
1
2
3
4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
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宗 课
课宗宗禅
件
件课课宗
禅
禅件件课
宗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件件课
禅。件
宗禅禅
课宗宗禅
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宗 课
课宗宗禅
件
件课课宗
禅
禅件件课
宗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禅件件课
宗禅禅件
课宗宗禅
件课课宗
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 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 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 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 课件。
禅宗课件禅宗
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 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课件禅宗 课件。
禅 溪过 宗 花雨 与看 禅松 意色 ,, 相随 对山 亦到 忘水 言源 。。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夜晚三更时候,慧能悄悄来到弘忍处。弘忍用袈 裟把窗户遮围住,为慧能解说《金刚经》,弘忍 看到他已经真正领悟,便把禅法和衣钵秘授给慧 能,说:“你为第六代祖。”还嘱他立即下山回 南方隐居,待弘忍死后再继承与发展禅宗的事 业。
▪ 此后,慧能一直坚守师嘱,混于众人,不露声色。 16年后,弘忍去世,他才出示隐藏多年的法衣, 亮明自己的身份,正式落发出家,成为禅宗的首 领,在曹溪宝林寺讲法二十余年,影响遍及海内。
8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弘忍问他:“你是何人,来此见我欲求何 事?”
▪ 慧能答道:“弟子岭南人,今远道求见, 无他也,乃求成佛之理。”
▪ 弘忍训斥道:“你为岭南穷乡僻壤的蛮人, 有何资格成佛?”
▪ 慧能从容回答:“人有南方北方之别,而 佛性则不分南北;我虽岭南蛮人,同你尊 贵的法师身份不同,但你我佛性何别?”
▪ 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 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 《金刚经》。
▪ 慧能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他顿时就领 悟了。
23.03.2022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5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于是,弘忍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坛经》两则
23.03.2022
1
一、文化背景
23.03.2022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
1.关于禅宗
▪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 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 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 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 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PPT课件
从内容的角度看,道谛的要义在于道德变革,要求 道德自我完善;在于心灵宁静,追求安息的境界。 它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境界。
从方法的角度看,道谛强调培养信徒的坚定的信仰 和精勤的态度。并采用神秘的直观,以对治一切不 符合佛教的认识和思想,同时还十分重视调练心意, 以形成一种特异的心理状态。
“言下顿悟”,投合了庶族地主的口味。禅宗主张不读经、不礼
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来宣扬佛教的基本
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中国化的佛教开拓了新的领域。
从理论渊源来看,禅宗是对南朝道生的“涅槃佛性”学说的进一
步发挥。掸宗思想推源于唐初的弘忍(公元601-674)。弘忍的
弟子神秀和惠能,前者称为“北宗”,主张“渐悟”;后者称为
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无常、无我和涅槃
佛教 “三法印”说: “涅槃寂静”,指超脱生死轮回,进入熄灭 一切烦恼、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
诸行无常,指世界万有是变化无常的。 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 成,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一、佛学发展三阶段 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二、中国佛教——禅宗
“业”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 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是意业;后发之于 口,为口业;表现于行动,为身业。
佛教轮回说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在中国一般人心目中,业报轮回说成了佛教 的基本思想。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佛教给中国人心理以 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佛教这种轮回说,强调了个人言行的自我责 任,强调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客观上对人们的行 为有一定的劝戒和约束作用。
”(《中庸子传上》) 契嵩作《辅教篇》,宣扬‘首之有圣人焉,曰佛、
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
从方法的角度看,道谛强调培养信徒的坚定的信仰 和精勤的态度。并采用神秘的直观,以对治一切不 符合佛教的认识和思想,同时还十分重视调练心意, 以形成一种特异的心理状态。
“言下顿悟”,投合了庶族地主的口味。禅宗主张不读经、不礼
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来宣扬佛教的基本
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中国化的佛教开拓了新的领域。
从理论渊源来看,禅宗是对南朝道生的“涅槃佛性”学说的进一
步发挥。掸宗思想推源于唐初的弘忍(公元601-674)。弘忍的
弟子神秀和惠能,前者称为“北宗”,主张“渐悟”;后者称为
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无常、无我和涅槃
佛教 “三法印”说: “涅槃寂静”,指超脱生死轮回,进入熄灭 一切烦恼、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
诸行无常,指世界万有是变化无常的。 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 成,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一、佛学发展三阶段 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二、中国佛教——禅宗
“业”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 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是意业;后发之于 口,为口业;表现于行动,为身业。
佛教轮回说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在中国一般人心目中,业报轮回说成了佛教 的基本思想。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佛教给中国人心理以 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佛教这种轮回说,强调了个人言行的自我责 任,强调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客观上对人们的行 为有一定的劝戒和约束作用。
”(《中庸子传上》) 契嵩作《辅教篇》,宣扬‘首之有圣人焉,曰佛、
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
禅文化案例PPT课件
禅意音乐
运用禅宗思想创作的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深邃 的意境来抚慰人心。
禅意设计
将禅宗美学融入现代室内设计,营造出简约、清 新的生活空间。
04
禅文化的未来展望
禅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禅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禅文化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通过各 种文化交流活动、禅修课程和禅学研究机构的建立,禅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 广泛的传播。
03
禅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 合
禅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缓解压力
禅文化提倡的内心平静和专注有助于 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团队凝聚力
创新思维
禅文化鼓励开放思维和创造性,有助 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新 沟通和信任,提升团队凝聚力。
禅文化对现代个人生活的影响
培养感恩心态
禅文化倡导感恩和知足, 有助于个人培养积极的心 态和生活态度。
禅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美学理念
禅文化追求自然、简约和空灵的 美学理念,影响了绘画、音乐和
文学等艺术形式。
意境表达
禅宗强调“物我无间”,在艺术创 作中追求表达内在情感和意境。
创新思维
禅宗的“无念为宗”思想激发了艺 术家的创新思维,推动艺术领域的 突破和发展。
提升心理健康
禅修和冥想有助于减少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提升个人心理健
康水平。
培养生活情趣
禅文化提倡简约、自然的生活方 式,有助于现代人摆脱物质追求,
享受精神上的满足。
促进身心健康
禅修和瑜伽等禅文化活动有助于 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提高身
心健康水平。
禅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
禅意摄影
通过捕捉自然和生活中的禅意瞬间,传达出宁静、 和谐的意境。
运用禅宗思想创作的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深邃 的意境来抚慰人心。
禅意设计
将禅宗美学融入现代室内设计,营造出简约、清 新的生活空间。
04
禅文化的未来展望
禅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禅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禅文化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通过各 种文化交流活动、禅修课程和禅学研究机构的建立,禅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 广泛的传播。
03
禅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 合
禅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缓解压力
禅文化提倡的内心平静和专注有助于 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团队凝聚力
创新思维
禅文化鼓励开放思维和创造性,有助 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新 沟通和信任,提升团队凝聚力。
禅文化对现代个人生活的影响
培养感恩心态
禅文化倡导感恩和知足, 有助于个人培养积极的心 态和生活态度。
禅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美学理念
禅文化追求自然、简约和空灵的 美学理念,影响了绘画、音乐和
文学等艺术形式。
意境表达
禅宗强调“物我无间”,在艺术创 作中追求表达内在情感和意境。
创新思维
禅宗的“无念为宗”思想激发了艺 术家的创新思维,推动艺术领域的 突破和发展。
提升心理健康
禅修和冥想有助于减少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提升个人心理健
康水平。
培养生活情趣
禅文化提倡简约、自然的生活方 式,有助于现代人摆脱物质追求,
享受精神上的满足。
促进身心健康
禅修和瑜伽等禅文化活动有助于 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提高身
心健康水平。
禅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
禅意摄影
通过捕捉自然和生活中的禅意瞬间,传达出宁静、 和谐的意境。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心是地,性事王,王居心地上,
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 存,性去身心坏。” 性:指人的本性。
心是思维活动,其本性就是能觉悟,由心见
性,即能觉悟人生的究竟,解决生死的问题, 获得解脱。
他认为,由于心即性,那么性即是佛,自性就
是自佛(佛性)了。 慧能强调,佛者,觉也,“自性觉即是佛.”因 为人人都有觉悟之性,所以“愚人智人,佛性 本无差别。”人人皆有佛性。
1、教内(释迦摩尼以言语传授,) “教内之法”,如来禅,渐修----教,北宗神会 2、教外(心),教外别传,祖师禅, 顿悟---宗,南宗慧能
佛教
禅
禅宗
例:
北宗:渐悟 南宗:顿悟(慧能:见性为禅)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 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 见水只是水。”
谛。
2、缘起法(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的存在都是依赖于某种条件(因缘),没有了条件 就无所谓存在,因此都是不断生灭变化的。此意为 因缘生果。
3、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四念处是
体会涅槃的基本道路.)
1、教外别传
(祖师禅虽谓达摩祖师所传之禅,其实达摩
禅仍是印度禅,也就是如来禅。真正的祖师 禅应该是指慧能禅)
大迦叶----阿难----末田地----优婆崛---婆须密---胁比丘----马鸣---僧伽罗叉---鸠摩罗驮---达摩 多罗-···
印度禅学经典传入中国,从东汉末年的“安世高《阴
持入经》、在洛阳汉译佛殿开始。他是汉译佛典的创 始人。 求那跋陀罗 ,译出了《楞伽宗》
“如来禅”的基本内容: 1、四圣谛:苦、集、灭、道
禅宗(公选课)PPT课件
43
44
45
46
47
48
•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 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也。”
• “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 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 為禪。”
49
50
51
• “何名坐禪?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於境界上 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何名為禪定?外 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 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 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外離 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故曰禪定。”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52
53
5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5
三無: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體
•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宗、本、體皆是心要之義,三無的說法表明慧能提 出的當下現實之心是般若實相說與涅槃佛性論結合 的產物。
• 心印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或印定之義。禪宗不立文字,不依言語, 只以心傳心,以佛心印定眾生心,證不二相,故曰心印,以此佛之心印 直印于眾生之心。謂之以心傳心。
• 心心相印: 心者,佛心。以此佛心直印于眾生之心,謂之以心傳心, 以心印心。“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後也 用以指彼想感情完全投合,又指彼此會意,心有戚戚。
18
西天二十八祖
• 一摩訶迦葉、二阿難尊者、三商那和修、四優婆 毱多、五提多迦、六彌遮迦、七婆須蜜。八佛陀 難提、九伏馱蜜多、十脅尊者、十一富那耶舍、 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十四龍樹尊者、 十五迦那提婆、十六羅睺羅多、十七僧伽難提、 十八伽耶舍多、十九鳩摩羅多、二十闇夜多、二 十一婆修盤頭、二十二摩拏羅、二十三鶴勒那、 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二十六不如 蜜多、二十七般若多羅、二十八菩提達摩。
44
45
46
47
48
•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 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也。”
• “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 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 為禪。”
49
50
51
• “何名坐禪?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於境界上 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何名為禪定?外 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 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 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外離 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故曰禪定。”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52
53
5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5
三無: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體
•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宗、本、體皆是心要之義,三無的說法表明慧能提 出的當下現實之心是般若實相說與涅槃佛性論結合 的產物。
• 心印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或印定之義。禪宗不立文字,不依言語, 只以心傳心,以佛心印定眾生心,證不二相,故曰心印,以此佛之心印 直印于眾生之心。謂之以心傳心。
• 心心相印: 心者,佛心。以此佛心直印于眾生之心,謂之以心傳心, 以心印心。“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後也 用以指彼想感情完全投合,又指彼此會意,心有戚戚。
18
西天二十八祖
• 一摩訶迦葉、二阿難尊者、三商那和修、四優婆 毱多、五提多迦、六彌遮迦、七婆須蜜。八佛陀 難提、九伏馱蜜多、十脅尊者、十一富那耶舍、 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十四龍樹尊者、 十五迦那提婆、十六羅睺羅多、十七僧伽難提、 十八伽耶舍多、十九鳩摩羅多、二十闇夜多、二 十一婆修盤頭、二十二摩拏羅、二十三鶴勒那、 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二十六不如 蜜多、二十七般若多羅、二十八菩提達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三、公案
• 《倚天屠龙记》
• 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圆亦是空, 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
份法名,于佛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
“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 无功!”
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归我门 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
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
中国禅宗
方书论 2011-4-25
1
大纲
• 1.禅宗——禅的发展 • 2.禅意——禅的本义 • 3.公案——禅的掌故 • 4.禅诗——禅的审美 • 5.禅悟——禅的启示
2
一、禅宗
• 1.禅宗派别 ——佛教从释迦摩尼死后就出现了
分歧 ——佛教到中国之后,分为六家七
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派 ——不是所有的禅寺都属于禅宗
19
四、禅诗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 ——慧开
20
四、禅诗
• 空门不肯出, • 投窗也大痴。 • 百年钻故纸, • 何日出头时? • ——神赞
•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21四、禅诗3一、禅宗2.禅宗传承
释
摩
菩
迦
诃
提
摩
迦
达
尼
叶
摩
不立文字
拈花一笑
西来初地 4
达摩西来
一苇渡江
面壁九年
只履西归
5
一花五叶
• 一祖达摩 • 二祖慧可 • 三祖僧璨 • 四祖道信 • 五祖弘忍 • 六祖惠能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6
慧能受钵
•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13
三、公案
• 3.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 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即睡觉。”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万种须索; 睡时不肯睡,牵绊计较,所以不同也。”
14
三、公案
• 4.德山棒 • 5.临济喝 • 6.云门饼 • 7.赵州茶
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
16
四、禅诗
• 和尚翻穿袜, • 人皆道是错, • 只可碍你眼, • 不可碍我脚。 • ——王梵志
17
四、禅诗
• 他人骑大马, • 我独骑骡子, • 回看挑柴汉, • 心下较些子。 • ——王梵志
18
四、禅诗
• 城外土馒头, • 馅草在城里, • 一人吃一个, • 莫愁没滋味。 • ——王梵志
11
三、公案
• 1.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 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12
三、公案
• 2. 吉安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 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 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 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 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 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 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 僧。”
• 3、成功道路千万条,不在一 棵树上吊死。
24
8
二、禅意 • 1.禅有两种意思 • 定——禅定 • 慧——禅悟
9
二、禅意
• 2.禅宗的大义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不拘束形式,强调顿悟 • ——不膜拜神灵,强调自省 • ——不执着烦恼,强调当下
10
二、禅意
• 3.参悟的注意点: • ——不可言说 (棒喝、打地) • ——不能执着 (放下、断指)
• 千尺丝纶直下垂, • 一波才动万波随。 • 夜静水寒鱼不食, • 满船空载明月归 • ——船子德诚
22
四、禅诗
• 四大由来造化功, • 有声全贵里头空, • 莫嫌不与凡夫说, • 只为宫商调不同。 • ——赵州从谂
23
五、禅悟
• 1、既要有上进心,又要有寻 常心和超脱心。
• 2、为自己活着,真正知道自 己想要的是什么。
——神秀
•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慧能
7
一、禅宗
• 3.从慧能开始,禅宗才自成一派。
• ——慧能之后,禅宗才真正有着和其他 派别不同的教义,自成一派。
• ——慧能是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 • ——慧能之后,禅宗又分五宗,将禅宗
发扬光大,名扬海外。 • ——禅宗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
三、公案
• 《倚天屠龙记》
• 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圆亦是空, 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
份法名,于佛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
“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 无功!”
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归我门 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
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
中国禅宗
方书论 2011-4-25
1
大纲
• 1.禅宗——禅的发展 • 2.禅意——禅的本义 • 3.公案——禅的掌故 • 4.禅诗——禅的审美 • 5.禅悟——禅的启示
2
一、禅宗
• 1.禅宗派别 ——佛教从释迦摩尼死后就出现了
分歧 ——佛教到中国之后,分为六家七
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派 ——不是所有的禅寺都属于禅宗
19
四、禅诗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 ——慧开
20
四、禅诗
• 空门不肯出, • 投窗也大痴。 • 百年钻故纸, • 何日出头时? • ——神赞
•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21四、禅诗3一、禅宗2.禅宗传承
释
摩
菩
迦
诃
提
摩
迦
达
尼
叶
摩
不立文字
拈花一笑
西来初地 4
达摩西来
一苇渡江
面壁九年
只履西归
5
一花五叶
• 一祖达摩 • 二祖慧可 • 三祖僧璨 • 四祖道信 • 五祖弘忍 • 六祖惠能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6
慧能受钵
•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13
三、公案
• 3.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 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即睡觉。”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万种须索; 睡时不肯睡,牵绊计较,所以不同也。”
14
三、公案
• 4.德山棒 • 5.临济喝 • 6.云门饼 • 7.赵州茶
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
16
四、禅诗
• 和尚翻穿袜, • 人皆道是错, • 只可碍你眼, • 不可碍我脚。 • ——王梵志
17
四、禅诗
• 他人骑大马, • 我独骑骡子, • 回看挑柴汉, • 心下较些子。 • ——王梵志
18
四、禅诗
• 城外土馒头, • 馅草在城里, • 一人吃一个, • 莫愁没滋味。 • ——王梵志
11
三、公案
• 1.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 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12
三、公案
• 2. 吉安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 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 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 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 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 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 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 僧。”
• 3、成功道路千万条,不在一 棵树上吊死。
24
8
二、禅意 • 1.禅有两种意思 • 定——禅定 • 慧——禅悟
9
二、禅意
• 2.禅宗的大义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不拘束形式,强调顿悟 • ——不膜拜神灵,强调自省 • ——不执着烦恼,强调当下
10
二、禅意
• 3.参悟的注意点: • ——不可言说 (棒喝、打地) • ——不能执着 (放下、断指)
• 千尺丝纶直下垂, • 一波才动万波随。 • 夜静水寒鱼不食, • 满船空载明月归 • ——船子德诚
22
四、禅诗
• 四大由来造化功, • 有声全贵里头空, • 莫嫌不与凡夫说, • 只为宫商调不同。 • ——赵州从谂
23
五、禅悟
• 1、既要有上进心,又要有寻 常心和超脱心。
• 2、为自己活着,真正知道自 己想要的是什么。
——神秀
•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慧能
7
一、禅宗
• 3.从慧能开始,禅宗才自成一派。
• ——慧能之后,禅宗才真正有着和其他 派别不同的教义,自成一派。
• ——慧能是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 • ——慧能之后,禅宗又分五宗,将禅宗
发扬光大,名扬海外。 • ——禅宗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