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合集下载

电视剧解说词范文100字(精选11篇)

电视剧解说词范文100字(精选11篇)

电视剧解说词范文100字第1篇探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语言特色论文1、解说词的生动性2、解说词的形象性形象化的.语言用在电视专题解说词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最容易打动观众。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解说词什么时候写得像从带有情绪的人物和激动的剧情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什么时候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句话是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的最高要求。

一位新闻界的前辈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作了这样一个评价:“解说词为泥塑补充了许多情节和内心独白,强烈地感染观众。

”的确如此,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鲜活的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即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3、解说词的喻理性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中,精心地选择使用格言,不仅能给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够深刻地提示专题片的思想内涵,使观众大受裨益。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格言和警句。

这些警句蕴含了深深的哲理,它给人以警示,教你如何做人。

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每句格言和警句都给人们喻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4、解说词的声韵协调性讲究调配解说词的声韵是汉语的一大优点。

在写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时利用好语言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四声的相互配合,使之平仄交错、此起彼伏,就会产生轻松活拨、出神入化的韵律感。

如:“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一个又一个大家庭。

到来深秋季节,他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旅行。

”这段电视片解说词,注意了词组和句子末尾声调的配合与呼应,仄声“恋爱”和平声的“成亲”、“家庭”相配;“季节”仄声,“儿女”平仄,“旅行”仄平,三者前后呼应,有起有落,有抑有扬,收到了声韵协调的最佳效果,大大增强了解说词的可听性和亲切感。

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中与画面相辅相成的一种声音表现手段,是一种听觉语言。

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声画并茂,入心入耳的解说词,可使一部专题片身价倍增,达到最佳理想的信息传播效果。

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一、引言在电视转播中,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过程,增加观赏的乐趣。

因此,解说词的写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解说词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解说词的基本要素解说词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 客观性:解说词应该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

2. 准确性:解说词应该准确传达比赛过程和相关信息。

3. 清晰性:解说词应该简洁明了,不啰嗦。

4. 语言生动:解说词应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加观众的兴趣。

三、解说词的写作技巧1.把握节奏:要根据比赛的节奏和发展,灵活控制解说词的节奏,避免单调和枯燥。

2.情绪表达: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来增加比赛的氛围,但要注意控制好情绪的强度,避免过于夸张。

3.知识储备:要对比赛和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出错或描述不清楚。

4.用词精准: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语,要用词精准明了,让观众一目了然。

四、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解说:不要一直在解说,适当的静默也可以让比赛更生动。

2.避免过多屁股文字:尽量不要在解说词中出现过多的名词解释或繁琐的背景介绍,注意重点突出。

3.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坐着写解说词能更好的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

五、总结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是要具备专业性、客观性和能动性,要根据比赛的特点和氛围来灵活掌握解说词的节奏和语言表达,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过程,增加观赏乐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解说词的质量和水平。

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的解说词创作

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的解说词创作

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的解说词创作1. 引言电视节目中的解说词是观众了解节目内容和情节的重要媒介。

在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中,解说词创作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准确传达节目的主题和要点,同时在语言上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

本文将探讨在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中,如何创作出优质的解说词。

2. 特殊类型电视节目解说词创作的挑战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包括但不限于纪录片、科普节目、文化类节目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因此解说词创作在这些节目中面临一些挑战:2.1 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常常涉及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解说词创作需要将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节目内容。

2.2 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创意和吸引力解说词的语言表达需要具有创意和吸引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对于特殊类型的节目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观众对于这类节目的期望往往更高。

2.3 理解节目的主题和要点解说词创作需要准确理解节目的主题和要点,以便能够传达节目的核心信息。

对于特殊类型的节目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些节目通常有着特定的主题和要点。

3. 特殊类型电视节目解说词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在创作特殊类型电视节目解说词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技巧,以确保解说词的质量和效果。

3.1 研究节目的主题和要点在开始解说词的创作之前,首先需要仔细研究节目的主题和要点。

了解节目的核心信息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确定解说词的关键内容和表达方式。

3.2 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因此在解说词的创作中,需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言结构。

可以使用一些比喻、简单明了的对比和故事性的语言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节目内容。

3.3 增加节奏感和吸引力解说词的创作需要增加节奏感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兴趣并持续关注节目。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夸张等,以使解说词更具有感染力。

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

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
"如"→"象","迅速"→"马上","曾" →"曾经","此外" →"另外".
避免使用引起听觉歧义的词.如绘画(会话), 童稚(同志) 语言要鲜活,富于韵律和节奏.
四,解说词写作的注意事项 1)用解说词来表述复杂数据时,宜粗不宜细. 粗略更容易记忆. 2)解说词习惯于从具体(数字)说到抽象 (体制),从事实写到理念. 3)解说词应引导观众关注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4)每段解说词有着相对的独立性.由画面来 完成转接的承上启下.段落之间不是必然有联 系的.祭神,牛粪,爱美.转场.
11)画面和解说词配合应避免产生歧义.该用 解说词写出来的一定要说出来.画面上打上时 间字幕.

5)解说词是为看而写,为观看留下观看和思 考的空间. 6)解说词为了避免重复画面,常用较多的指 示性代词.解说词要写出画面上看不出来的内 容. 7)解说词应根据画面的内容,镜头的顺序和 镜头的长短作出相应地调整.
8)在镜头纪实的基础上,应注意语言表述的 客观性. 9)解说词不能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状态,人 物心理应通过采访获得."无数颗心悬到了嗓 子眼". 10)解说词不要简单描述画面,不要描述对象 的形状,色彩,Biblioteka 度,动作等画面已呈现清楚 的内容.
2,辅助地位 以画面和同期声叙事为主,解说词处于辅助地 位. 观摩《张艺谋的2008》. 还有的电视片基本不用解说词,完全靠画面剪 接,同期声和字母来完成. 如纪录片《英与白》.
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
1,交代环境或历史背景.《最后的夫子》 2,传递信息,完善形象. 《献县手枪队》 3,弥补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如往事的叙述. 4,引导思维,揭示主题.《伟大的历程》 5,创造意境.《苏园六记》 6,语言转场.《伟大的历程》 7,抒发感情,激发联想.《苏园六记》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

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

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

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

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

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

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不好的画面就如同可爱的花一样,没绿叶的点缀也可以失色不少。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促进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下不好,并使其真正担负起起至“绿叶”的促进作用呢?我以为,需从以下三方面抓起和不懈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如同电视记者没充裕的第一手材料就是不可能将写下不好的解说词的。

现在,有些电视记者专访,提着起至摄像机就跑,扛起上摄像机就拍摄,只特别注意画面质量,不回去深入细致专访,解说词就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

更有甚者,干活过的文字当作,“催生”了一篇解说词。

浅析电视解说词写作

浅析电视解说词写作

浅析电视解说词写作——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视画面、同期声、音乐等元素共同构成完整的节目内容。

解说词写作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品质,下面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电视解说词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电视解说词写作。

《舌尖上的中国》在播出后,以精美的画面、隽永的解说词、真挚的感情流露,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其中解说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与优美的画面融为一体,而且有效地把观众的思维活动与画面联系起来,提升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电视解说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承上启下,衔接不同场景画面。

镜头画面的转换都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恰当的解说词就可以改善画面的连续性。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开始,镜头本来还聚焦在香格里拉丛林中的松茸,一转就到了繁华的大城市,解说词“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就很好地把画面衔接起来,减少镜头转换的突兀。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中,通过解说词“聪明的中国人对这些微小生物的运用得心应手。

事实上,这种转化的智慧在更为久远的年代里,就已经熠熠生辉了。

”的衔接,叙事就平稳地从安徽的“毛豆腐”过渡到了绍兴老酒。

二、交代背景意义,延伸画面内涵。

为了改善叙事的完整性,很多时候都要交代历史背景及意义,而这一部分内容大多是无法用画面再现的,解说词就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

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从老黄用黍做黄馍馍切入,讲述中国几千年来的主食历史,“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

解说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厚重的历史在画面中得以传承。

三、解说词不是重复画面,而是要挖掘画面的内在含义。

在第四集《时间的味道》的结尾,“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优美的解说词不是简单的解释画面,而是承载着真挚的感情,也会更加容易触动观众的心灵。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篇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画面本身具有局限性,既无法展示未来,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描绘或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等。

1.解说词能帮助完善形象报道。

我们以人物为例,采访雕塑家刘焕章比数学家陈景润就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刘焕章作为雕塑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职业的动作性,电视画面表现力要比数学家陈景润强,这时,要塑造陈景润的形象,电视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拓宽画面本身不能覆盖的内容,让观众更多、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家陈景润那些抽象的思想、枯燥的数学公式。

在完善形象报道上,电视节目解说词和一般文学写作区别很大:一般文学写作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而电视解说词却不必用夸张性语言,也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解说词能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而电视节目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局限。

像新闻的五个?W?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好奇心和新闻欲,纪录性节目同样也重视这点,所以,要求解说词必须回答?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问题,还要挖掘?如何?,其次,纪录性节目的有关背景、有关政策、有关知识也要靠解说词来完成。

3.解说词能引导人们的思路,更深地表达主题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这要求解说词要服从画面含义又不能简单重复画面已经表达的内容。

加强解说词的表现力,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感动人、最富有寓意的细节,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依据生活经历、体验,要与画面的空间和时间发生对位式的联系;或者诱导观众的逻辑推理和概括力,使画面的含义获得再一次升华,创造词、画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产生共振,诱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更深地表达主题。

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与细节细节包括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绪细节等等。

细节可以使人物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使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

解说词范文

解说词范文

解说词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解说词范例篇一:范文解说词写法宣传片解说词写法解构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

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

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离不开画面二者相辅相成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

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

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欣赏中的差异,从而使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成为可能。

所以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体会。

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相辅相成。

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声画结合的心理学基础,原本是人们观察、审视、辨析事物的方式。

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

有些题材内容的节目,画面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候解说词也许很少甚至不用。

但很多经典的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记住,比如《话说长江》、《长白山四季》《西藏的诱惑》等等。

《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俯瞰三峡长江水。

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当屏幕上出现沱沱河冰川上珍珠般的水滴,解说词这样说道:水珠,小小的水滴,一滴、两滴、三滴,无穷滴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大河。

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

1,结合作品,谈谈电视解说词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①电视解说最重要的配合对象,无疑是电视画面。

它的一切写作,处理,安排的思路,首先从画面出发。

它依赖画面,来自画面,补充画面。

同画面的配合关系处理得当,与其他手段的配合就能迎刃而解。

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得时候用解说词。

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用解说。

②电视画面难以再现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所以,在相关的空间画面上,我们可以通过解说,讲述过去时间在此空间发生过的事件。

画面的空间造型,由于解说的回述,同样打上了过去的痕迹,振荡着历史的回响,使观众深切感受到当年情景的再现。

在长江当年赤壁大战的地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言犹在耳,当年鏖战的场景也仿佛历历在目。

在画面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解说在回顾历史,报道过去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③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

所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未来场景。

对脑海中的记忆表象和感知经验进行加工,组合成个人想象中的未来。

但绝非未来情况的真实写照。

再比如,假使有一天台湾分裂势力悍然宣布“台独”,我国政府必须诉诸武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战役究竟是什么情况,绝非过去的军事演习可以比拟,也不像《突破重围》的电视剧那样,如同小孩子“过家家”般地小打小小闹。

实际现代战争的激烈残酷场面,是和平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也是今天的现有的画面无法表现的。

这里,配合现实画面的电视解说,就发挥了它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优势。

它的概念性,虚拟性,不可描摹性,它与现实的距离感,以及引发调动观众联想的能力,大大地弥补了画面的不足,为电视反映生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④电视画面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即便使用解说,也应该十分慎重。

怎样写电视专题解说词

怎样写电视专题解说词

一个好的电视专题解说词应当符合电视节目的普遍特点,应当与画面相得益彰、互为补充,通过独到的视角,揭示出画面背后无法表达而又引人深思的东西。

如果说专题片整个画面是龙,已经初步阐述了事物的原生态,那么专题片解说词就应该是点睛之笔,它应该给整个节目注入精神与灵气,专题节目解说词与电视新闻界说词尤其共同的特点,都要求撰写这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而专题类节目解说词更强调作者精神和思想上的把握能力。

新闻报道讲究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而专题类节目更注重引导观众进行思考。

如何写好专题类电视节目的解说词?现结合我们的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一、深入采访,全面了解报道内容撰写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不深入到采访一线,闭门造车,或仅仅通过间接了解,或观看记者采摄的电视画面来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只有深入采访全过程,直观地了解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才能全面地把握好题材。

电视片与小说创作一样,注重故事性,但电视专题片更忠实于原始素材,它基本上不对素材进行内容上的加工,只是在对素材进行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期达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从而达到宏扬真、善、美的目的。

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而言,忠于原始素材永远是第一位的。

能否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到什么程度,这要看作者对题材把握的能力。

要打动观众,那么首先必须打动自己,观众的思考是通过电视节目得到的,而解说词撰写者的思考,必须从采访的过程中引发。

不深入到采访第一线,不零距离地了解采访对象,我们就无从对题材进行挖掘,有时甚至会出现歪曲事实的现象。

二、注重情感和意境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都具有新闻性,要用事实说话,用采访摄影手段选择生活中典型的事物进行报道。

但是,它又不同于短新闻那么概括、简要,而是更深刻、更详细,它要交待事物的来龙去脉、矛盾的发展与解决,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事物进行细微的刻画和气氛的渲染,它更注重艺术技巧的运用,更注重原型的刻画,更注重情感和意境,它要调动一切艺术因素去感染观众。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五篇范文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五篇范文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五篇范文第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您好,观众朋友,欢迎你收看社会观察节目。

(主持人)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攀升,财政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XX年以来,我市财政收入已连续多年提前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并且人均财力等多项经济指标都位居全省前列。

小城S市成为H省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

S市理财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富民强市”的动人乐章。

财政收入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财政工作,把财政工作摆到了全市经济发展的首位来运筹。

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财政收入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态势最直接体现。

增加财政收入绝不能走“涸泽而渔”的路子。

只能采取“放水养鱼、取之有度”的方针,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培植稳固的后续财源,才能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我市辖区土地面积少,资源匮乏,工农业基础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以贸易和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XXXX企业和XXX企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来自贸易和旅游企业的税收逐年增加。

据统计,200X年,我市仅旅游企业就实现税收XXX多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XX%。

近年来,我市还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我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

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为外地企业服务,主动查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健康、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正是由于我市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无限的商机,吸引了诸多国内外企业来此经营、发展。

仅去年一年,外地企业就为我市财政创收XXXX多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XX。

(最新)电视解说词写作

(最新)电视解说词写作

(最新)电视解说词写作电视解说词写作绪论一、电视解说词概说 1、电视解说词的解释和界定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电视解说词发挥有声语言的独特优势。

同电视其他表现手段配合起来,共同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是节目创作者传达创作意图,帮助观众理解电视节目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

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因素约定俗成的叫法。

严格说来,电视解说词的创作或使用并不是完全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地说法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处理和安排”。

处理和安排也就是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安排解说词这种手段的作用和位置。

2、解说词发展的历史沿革“解说词”一词的广泛使用,应该来自电影纪电影纪录片,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虚构的电影。

录片比电影更早的原始雏形,应该是民间皮影艺人或“拉洋片”艺人,那些配合影像的伴随唱词。

二、电视解说词的地位与作用 1、研究认识上的分歧两种派别: 一种是重视派,强调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一种是排斥派,基本否认或轻视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者能够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2、电视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语言文字和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中的位置和作用来讲,综合起来看,它无法脱离电视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电视其他手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互为存在的前提。

第一章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和相关准备一、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 1、电视解说词的广泛运用凡是电视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作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是有声源还是无声源的,是出现在节目中的还是未曾出现的,都应该进入它的考虑范围。

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文字写作成分在内。

2、电视解说词的应用重点电视纪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排; 大型系列节目,如政论片、文献纪录片的前期文字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调整; 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我家的电视时光》“哎呀,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啦!”我大声嚷嚷着。

“等会儿等会儿,这新闻还没看完呢。

”妈妈回应道。

这就是我家每天都会出现的场景。

在我家的客厅里,那台电视可是我们一家人的宝贝。

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就冲向电视,想要开启我的欢乐时光。

电视的旁边,摆着我最喜欢的玩偶小熊,它就像是我的小伙伴,陪着我一起看电视。

沙发上,爸爸悠闲地坐着,有时候会跟着电视里的情节发表几句评论。

“爸爸,你说这个节目好不好看呀?”我扭过头问爸爸。

“嗯,还不错。

”爸爸笑着回答。

而妈妈呢,总是一边唠叨着我要先写作业,一边又会被电视里的一些有趣内容吸引。

“哎呀,这个太有意思了!”妈妈会突然叫起来。

我呢,则会趁机说:“看吧看吧,电视多有意思呀,我也要看。

”有一次,电视里播放了一个关于动物的纪录片,那里面的小动物们太可爱啦!我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盯着看。

“哇,那只小猴子好机灵呀!”我兴奋地叫着。

“哈哈,是呀,跟你一样调皮。

”爸爸打趣道。

“哼,才不是呢!”我假装生气。

看着那些动物们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心里好生羡慕。

我想,它们多幸福呀,不用写作业,不用被妈妈唠叨。

“妈妈,我也想去大自然里玩,像那些小动物一样。

”我对妈妈说。

“好呀,等放假了我们就去。

”妈妈笑着答应。

在这小小的客厅里,电视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窗口,带我们领略不同的世界。

它让我们一家人有了更多的互动和欢乐,也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电视纪录片,它可不只是一些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呀,它是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之大、生活之多彩的奇妙东西。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之门。

我真的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光呀!这就是我家充满欢乐和温暖的电视时光,难道你们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探索未知》电视解说词。

欢迎收看《探索未知》,我是您的主持人,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将看到许多令人惊奇的事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惊喜。

首先,让我们来到深海。

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它蕴藏着许多未知的生物和景观。

我们将搭乘潜水艇,深入海底,探索那些从未被人类发现过的海底生物和地貌。

在这里,您将看到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让人大开眼界。

同时,您还将领略到深海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质景观,比如海底火山、深海峡谷等等。

这些景观不仅令人震撼,更让我们对地球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太空。

太空是人类探索的最后边界,也是我们对未知世界最大的好奇源泉。

我们将登上太空飞船,飞向宇宙的深处,探索那些遥远星系中的奇异现象和未知领域。

在这里,您将看到宇宙中那些神秘的黑洞、星云和星系,它们的壮丽和神秘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我们还将目睹宇宙中那些奇异的天体现象,比如超新星爆发、行星碰撞等等,这些现象不仅令人震撼,更让我们对宇宙的无限可能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让我们来到地球的最深处。

地球的内部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我们将搭乘地下探测器,深入地球的内部,探索那些从未被人类涉足过的地下世界。

在这里,您将看到地球内部的各种奇异景观,比如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等等,这些景观不仅令人震撼,更让我们对地球内部的神秘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今天的探索之旅,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壮丽,更对地球、宇宙和人类的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世界,激发大家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感谢大家收看《探索未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如何写电视新闻解说词

如何写电视新闻解说词

如何写电视新闻解说词【篇一: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电视内容是由画面和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

解说词的写作要适应声画合一的意境,从构思、行文,到表现形式,这都有别于一般的文体写作。

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解说词应有作用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受众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全靠“看”和“听”来实现。

要完整、准确地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就必须“看”懂和“听”懂。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主要使命是解释、说明、补充图像,开拓图像深度,在电视新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多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或文言词电视新闻具有瞬间性和易逝性,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解说词就要写得通俗易懂,因此要尽量少用书面语言和文言词语。

而要力求做到语言的生活化和口语化,充分吸收群众口语中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

当把书面语言用在电视新闻解说词中“说”给受众听,文化水平不高或没有文化的受众就可能听不懂。

同样文言词语或半文半白的词语,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虽有内涵丰富、表意深刻的特点,但不便于听后马上理解。

因此,在撰写电视新闻解说词时,我们应将这些半文半白的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这类通俗易懂的解说,让受众能理解新闻内容,达到传播的目的。

2.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词由于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我们日常的口语习惯。

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

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

如因、能、但等等。

在撰写电视新闻解说词时,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的词。

3.多选用响亮的字眼为了使解说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要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使观众尽可能听得舒服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y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声,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艺术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艺术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艺术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艺术电视是“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它作用于人们的综合感官,自然是少不了听觉感官。

视觉只能接受一个信号,而听觉可以同时接受几个信号。

由此可见,听觉在人们接受信息中的地位。

画面的局限,使语言文字具有了很广阔的活动范围。

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的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解说词写作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综合效应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如果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再漂亮的鲜花,若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要发挥好解说词的陪衬作用,在语言运用上要切实做到为看而写,为听而写。

为看而写解说词要力争有画面感,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1.语言要准确要求语言准确并不是要过多地用一些概念化的语言,例如:“很好”,“十分美丽”,“非常紧张”之类的语言,这些语言虽然不能一概排斥,但运用时要慎重选择。

语言准确不但要求内容准确,表达准确,同时要求和画面形象吻合,否则会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也就是声画脱节。

从新闻的综合统一效果来看,无疑是相互干扰或抵消。

2.语言要具体解说词的写作对语言具体生动要求更严格。

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事件、思想、观点、人物传达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具体实在,才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明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

比如:画面出现一个企业场景时,解说词要说明这是哪个企业,当出现一个人物在讲话时,解说词要说明这个人是谁,免得让观众费心猜测。

电视新闻稍纵即逝,不容观众细细琢磨,如果不具体生动,人们看过之后就会烟消云散。

所以要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要求新闻本身所有的.因素都能具体生动,既有人物,又有思想,既有声音,又有色彩,构成现实中的事件,造成生活的立体感,这样的解说词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语言要形象形象常常和具体连在一起,又是电视新闻的起码要求,形象化的语言是解说词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是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的重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画面本身具有局限性,既无法展示未来,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描绘或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等。

1.解说词能帮助完善形象报道。

我们以人物为例,采访雕塑家刘焕章比数学家陈景润就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刘焕章作为雕塑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职业的动作性,电视画面表现力要比数学家陈景润强,这时,要塑造陈景润的形象,电视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拓宽画面本身不能覆盖的内容,让观众更多、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家陈景润那些抽象的思想、枯燥的数学公式。

在完善形象报道上,电视节目解说词和一般文学写作区别很大:一般文学写作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而电视解说词却不必用夸张性语言,也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解说词能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而电视节目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局限。

像新闻的五个“W”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好奇心和新闻欲,纪录性节目同样也重视这点,所以,要求解说词必须回答“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问题,还要挖掘“如何”,其次,纪录性节目的有关背景、有关政策、有关知识也要靠解说词来完成。

3.解说词能引导人们的思路,更深地表达主题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这要求解说词要服从画面含义又不能简单重复画面已经表达的内容。

加强解说词的表现力,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感动人、最富有寓意的细节,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依据生活经历、体验,要与画面的空间和时间发生对位式的联系;或者诱导观众的逻辑推理和概括力,使画面的含义获得再一次升华,创造词、画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产生共振,诱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更深地表达主题。

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与细节细节包括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绪细节等等。

细节可以使人物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使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

细节的完成,常常获益于解说词的写作。

好的细节需要记者深入挖掘,在采访时目的要明确,对视听形象要有敏锐反应。

解说词所表现的细节,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而有时则可能是几个字。

对表达细节来讲,视听复合语言是最完美的方式。

三、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特点1、有画面感,语言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实实在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形象化的语言是解说词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

解说词写作如果能既具体又形象,才能造成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弥补电视传播一瞬即逝的不利因素,让观众获得更多更深的视听感受。

比如,“无线电波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个描述就比较一般。

说“无线电波的速度每秒钟是30万公里”就比较具体了。

而如果说“无线电波的速度每秒钟可以绕地球‘七圈半’”,这样的比喻就具体形象了。

2.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尽量避免晦涩的词句,少用华丽的形容词,以增强可听性和亲切感。

要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文字,要求字音响亮和谐,使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

把书面语改成口头语,多用短句,才会显得干净利落,活泼有力。

言语的搭配要符合听觉习惯,尽量不用倒装句、祈使句等。

3、电视解说词并不单独承担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一起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叙事情、塑造形象,所以电视解说词不能独立成章。

电视解说词不是一种“堆砌”的艺术,而是“镶嵌”的艺术,因此,解说词是附着于电视画之上的,它不承担“画龙”的任务,只承担“点睛”。

《地方台30分钟》,曾经播出的刘郎的《天驹》的一段解说词,“长风掠去云烟,西部星空,今夜又是这样浩瀚;月下立马高山,西部天海,此时又是这样湛蓝;面对星空,人的思绪,人的疑问,既深邃,又遥远;面对星空,人联想,人的诗情,既率直,又回环……”《天驹》全篇基本上都是诸如上文的韵诗式的说词,尽管解说词写得很美非常具有意境,读起朗朗上口,但是解说词却始终处于一种与画面平的关系中。

而我们所说的解说词应该是与画面既平行更有交叉的关系。

因此如果单独抽取解说词看,它更像是一篇发表在杂志上的优秀诗歌文,而未能体现解说词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像《天驹》这样,解说词单独担全篇叙事抒情的任务的节目,在八十年代很常见。

而一旦解说词的功能被放大之后,画面抒情表的功能自然就被弱化。

而电视节目应该尽量用画叙事,用画面讲故事,在一般的情况下,解说词少越好。

虽然我们说要用画面叙事,但并不表明解说就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像“看图说话”一样见山说山,见水说水,亦步亦趋地跟着画面走。

对于画面充分展现的内容,没有必要做重复的解释和说明。

解说词应该交代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和画面有一定的联系,是观众看不到的信息。

四、电视解说词的切入方式1.正入这是电视片解说词最常见的介入画面的形式,大多在电视新闻和电视纪录片中运用。

它的特点是开门见山,客观朴实,解说词上忠实于对画面内容的提示和补充,和画面同步传输,自然融合于画面之中。

电视片《邓小平》的第一集《早年岁月》就是这样进人:“这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他最早的照。

“邓小平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属龙,他16岁离开家乡,至今再没有回去过。

“由重庆往北,沿渠江而上,行船约300华里,就到了广安。

”对邓小平这位世界上很有影响的政治家,纪录片《邓小平》的作者一开始即以这种平常的视角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把全片置于一种平实的基调之中,看似信笔写来的文字,对语言的把握不突不出,但表现得却是恰到好处。

这样的结果使观众感到是在走近并认识一个生活中的人,而不是去仰视某位伟人。

这部电视片在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与该片创作者所选择的平实的视点是分不开的。

在电影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中,当片中画面出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的门时,该片的编导写下了这样的解说词:“就是这个地方,有十万人活着进去,却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

”解说词没有一点修饰,不显山不露水,只是说出了一种事实,语言却极富张力和很深的感情。

正入的解说词由于视点平实,符合观众的认知心理,因而在各种电视片中经常运用。

正人的形式看似平淡,其实需要高水平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有时候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能够表达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

正入的解说词如果把握不好,也容易陷人普通文章表达的模式,显得四平八稳,缺乏电视语言的活力。

2.侧入对画面的拍摄,有时候我们可以先拍陪体,然后再让镜头运动到主体,以使画面对观众更有吸引力。

其实,解说词也可以从侧面进人,再过渡到正面的叙述。

由于有些画面的解说词从正面进人可能太直白,尤其是对一些观众已经相当熟悉的历史画面和事件的介绍,或者是观众能够理解的画面,为了避开平铺直叙的解说,不妨换一种角度去进人。

在电视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的第二集《王朝末日》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庐山之夜,清风明月,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然而,1947年7月,来此避暑的蒋介石先生,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正是他悲剧命运的开端。

此刻在黄河以南,国民党的中原腹地已经发生了扭转中国内战战局的大事件。

”这段解说词本来要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大反攻。

但入点却从庐山写起,写庐山的明月,写蒋介石的悠闲,然后笔锋一转到了中原。

解说词先弛后张,有伏有起,伏笔使后面的起笔更有气势。

这里侧人的解说词既造成了一种氛围,又很自然地转到电视片要表现的重点,颇有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

纪录片《北京运动服装一瞥》中的一段解说词:“这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

在艺术上,它是不朽的,在服装上,它是真实的。

它告诉我们,那时候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不穿衣服的。

“在许多方面,现代奥运会不同于古代,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比赛,同时又好像是一次规模最大的服装展览。

1984年是又一个奥运会年,北京不是举办奥运会的地点,但数不清的北京人纷纷穿起了运动服。

”这部纪录片的题目虽标明是“北京运动服装一瞥”,解说词的入点却是从古希腊的雕像开始,再引到现代奥运会的服装,然后才落到北京人身着的运动服。

这种侧人的方法很自然地表现了奥运会的历史,也为北京人的出场进行了铺垫。

解说词给观众提供了相当开阔的视野,避免了就服装谈服装的局限。

侧入的解说词远取近用,比较含蓄,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方式。

侧入要注意自然贴切,不能让观众感到牵强。

侧入的关键是要找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以恰当的语言把这种关系揭示出来。

能从不相关的事物之中找到它们的联系,需要创作者发现的眼力,而用贴切的语言去表现这种关系,则体现了创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

3.反入解说词反向切入画面的内容,如同音乐创作中的“对位法”。

这种人点使解说词在与画面的对立中得到了更深意义的呼应。

如果说其他方式人点的解说词是在谋求和画面语言意义的对接,反人的解说词则是追求和画面语言意义的内合。

这种意义是暗示给观众的,它的弦外之音需要观众去回味。

反人的解说词不常见,但用得恰当,能使电视片产生火花般的亮点,更富有独特的意味。

例如,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画面表现了水被污染和浪费的情景。

广告词是这样说的:“如果人类不珍惜水,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这条广告的后一句解说词写得相当妙,作者没有去说水资源的枯竭,而是说有水,但这水是人类的眼泪。

这样的解说词由于构思巧妙,角度独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中的结尾有这样的画面:在篝火照亮的夜色中,一位鄂伦春族的老人敲着萨满鼓在表演萨满跳神,他唱着颂歌,神情虔诚地祈求诸神光临。

解说词却转借他老母亲的话说:“神走了,请不回来了……”这句解说词从表面上看是和画面的气氛唱反调,但却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

因为一种远古延续下来的狩猎文化即将消失,与其说是那位鄂伦春族老人在唱着颂歌请神,不如说是一曲唱给神灵的挽歌。

美学家克罗齐说过:“艺术的全部技巧,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

”反的解说词是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入点,这种创造刺激物的方式愈独特、愈新颖,能给观众以审美的体验。

4.俯入解说词采取全景俯瞰式的视点,从宏观画面进行把握,这种入点如同摄像机的镜,具有非常广阔的视野,它能使观众从与全局上理解画面。

这种入点在一些政论片和历史纪录片中经常运用。

电视片《血沃中原》有这样的解说词:“1911年盛夏,苦难的中国走到了时代头,历史的目光开始注视长江流域这个热的城市—江城武汉。

“这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炮声轰了封建王朝的基座,辛亥革命的十八星旗,里沿着长江南下北上,东突西杀,席卷整中华。

”我们看到,这段解说词就是用一种俯视度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进行叙述,高屋建的解说词贯注着一种对历史的俯瞰意,大气磅礴,横空出世,很有穿透力。

俯入不仅是一种视点,它更需要作者有的目光和形而上的思考,这样看问题视会开阔,才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