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五年级下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五年级下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在五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分数与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分数。

分数,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

比如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4。

那除法又是什么呢?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表示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

比如 12 ÷ 3 = 4 ,意思就是把 12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4 。

那么分数和除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分数和除法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假设我们有 3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4 个人,那么每个人能得到多少苹果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3 ÷ 4 = 3/4 ,也就是说每个人得到 3/4 个苹果。

这里的 3 就是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4 是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再来看一个例子,把 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8 段,每段长多少米?同样,我们用 5 ÷ 8 = 5/8 (米),这里 5 是被除数,8 是除数,得到的 5/8 就是每段绳子的长度。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分数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而且,当除法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比如 3/5 ,分母 5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5 份,分子 3 表示取其中的3 份。

在解决分数与除法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明确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

其次,要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列式计算。

比如说,有 7 个苹果,平均分给 9 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苹果?这道题中,7 是被除数,9 是除数,列式为 7 ÷ 9 = 7/9 (个)。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以小兔子的只数。
6.在一个有40名学生的班级中选举班长,选举结果是(
天天 )当班长,选举结果可以用图( ③
)来表示。
天天
龙龙
同同
梦梦
20票
10票
4票
6票
点拨:四人中天天的得票数最多,所以天天当选班长。天天的得票


数占总票数的20÷40= ,龙龙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10÷40= ,



同同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4÷40= ,梦梦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


)米。


我发现:上面每句话中括号里填的(
之几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
)是不变的。
原因是:
都是平均分成8份,分数单位都是一样的
(理由合理即可)
点拨: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提 升 点 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3.【易错题】说一说


(1)

(

(2)

(
kg表示的两种意义。
kg表示把1 kg平均分成(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知识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填一填。
(1)把4 m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
占全长的
(
(


(
(


)
)
m,每段
)

)
点拨:求每段长多少米,就用总长÷份数,求每份占全长的几
分之几,就用1÷份数。
(2)2÷7=
(
(
19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优秀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优秀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在本节课引入课题之前,先是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创设了问题情境,为探索新知识做好铺垫。

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到多少个?和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个?以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记忆,整数除法的商可以用整数、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把分数与除法联系起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

由此导入本节课与学生共同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探讨新知识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而且抽象的内容,而在本节课的教学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是在师生共同探究,耐心引导,合作尝试的结果。

在此环节的教学上,主要通过自主观察、思考和我耐心的引导,使学生渐而渐之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初步认识,再通过一系列直观图片的演示,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拓展巩固训练这一环节,我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生能在自主尝试中汇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并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很值得我考虑。

一是在动手演示说明中,只是单一的让一名学生动手,如果能把学生分成小组动手操作的话,学生会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的更好更快。

二是小组成员参与的合作意识不够,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如果我能为学生营造参与学习、动手合作的氛围,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展开讨论、动手尝试以及汇报交流,既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又能让他们在自主发现、尝试、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知识,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课堂创新为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课件一、引言欢迎大家使用本次课件,本课件主要讲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分数与除法》内容。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分数与除法知识。

二、分数的引入1. 什么是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无法用整数来表示的数量,比如一块蛋糕被平均切成了四份,我们只拿了其中的一份,这时就需要用到分数。

分数由两个整数构成,其中上面的整数叫分子,下面的整数叫分母,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结果就是分数。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可以用横线将分子和分母分开,例如1/2表示一个被分成两份中的一份,1/4表示一个被分成四份中的一份。

三、分数的相加与相减1. 分数的相加当我们要计算两个分数的和时,首先需要确保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然后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即可得到他们的和。

例如:计算1/2 + 1/3,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为6,通过比较分母,我们可以将1/2转化为3/6,将1/3转化为2/6,然后将分子相加得到5/6,所以1/2 + 1/3 = 5/6。

2. 分数的相减当我们要计算两个分数的差时,同样需要确保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然后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即可得到他们的差。

例如:计算5/6 - 1/3,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为6,通过比较分母,我们可以将5/6保持不变,将1/3转化为2/6,然后将分子相减得到3/6,所以5/6 - 1/3 = 3/6。

四、分数的乘法与除法1. 分数的乘法当我们要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时,只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可得到他们的乘积。

例如:计算2/3 × 4/5,将分子相乘得到8,将分母相乘得到15,所以2/3 × 4/5 = 8/15。

2. 分数的除法当我们要计算两个分数的除法时,只需要将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即可得到他们的商。

新版插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新版插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7÷13=( 7 ) (13)

4 )÷7=
4 7
5 =( 5 )÷( 8)
8
巩固运用
(教材P51 T1)
1.1kg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装多少千克?
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呢?(用分数表示。)
1÷2=
1 2
(kg)
1÷3=
1 3
(kg)
答 平: 均平 装均在装 3个在袋2子个袋里子,里每,袋每重袋1重kg12。kg;
2 ÷9 = 2 9
16
÷49

16 49
11 ÷12 = 11 1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3
(教材P51 T2)
2.一个3m²的花坛,种4种花,每种花平均占地多 少平方米?种5种呢?(用分数表示。)
3÷4 = 34(m²)
3÷5 = 35(m²)
答种:花种,4每种种花花,平每均种占花地平3均平占方地米34。平方米;种5 5
(教材P51 T3)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24
÷25

24 25
答:每人分得
3 4
个。
观察
1÷4 =
1 4

3÷4 =
3 4
,你能发
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3÷4

3 4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 除数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
a ÷ b = a (b ≠ 0) b
想:为什么b≠0?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教材P50 做一做T1)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优 翼
1
一 情景导入
6个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6÷3 = 2(个)
2
二 探究新知
1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3
二 探究新知
想: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1÷3得多少。
每人分得 1 个。
3
1÷3 =
1 3
(个)
4
二 探究新知
10
二 探究新知
分法二:结果每人分得3个
1 4
个,也就是
3 4
个。
3个
1 4

1个的
3 4
3÷4= (个)
11
二 探究新知
观察 1÷3= 1 和 3÷4= 3
3
4
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
除数
12
二 探究新知
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被除数a作分子 a
a ÷ b= b 除数b作分母
1 15
千米。
32
五 巩固练习
教材P52T9 优翼
9. 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标价11元一本的《快乐数 学》售价为9元一本。 (1)每本书的售价是标价的几分之几?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9÷11 = 9 11
答:每本书的售价是标价的 9 。 11
33
五 巩固练习
教材P52T10 优翼
23千克=((120300) )吨
13秒
=( (
13)分 60 )
48公顷= ( 48 ) 平方千米 (100)
28
五 巩固练习
教材P51T5 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课件

方体,
1. 从正面看是
,你可以怎样摆?
2. 从左面看是
,你可以怎样摆?
3. 从上面看是
,你可以怎样摆?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4.2 分数与除法
课题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
(1)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 6÷2=3(块)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 1÷2=0.5(块)
教学新知
例题1:如果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1÷3=
1 3
(块)
【结论】两数相除,结果不 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 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也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0除外)。
知识梳理
例 2:1.幼儿园老师把20个苹果平均分给40个小朋友,每人分
得( 20 )/( 40 )。
2.某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2人,女生占全班人数
的( 1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1 ),女生是男生的
1 2
2
2
( )。
3.把3 米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
3.判断题。
(1)将3平方米的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张纸片
的3/4。
(× )
(2)3千克的盐溶于10千克的水中,盐占盐水的3/10。 (× )
(3)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反而越小。( √ )
课堂练习
4.填空。
(1).用3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框架,每边的长度是总长
的(
1 4
长的(
1 2
)。
1 2
)米,每段占全
课堂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8=( 15)/( 8 ) 9÷13=( 9 )/(1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除数不为0)的商。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各部分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圆形纸片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开始上课之前,同学们先做两道题。

请看:1.填空。

(1)4个15是()()。

(2)3个18是()()。

(3)57里面有5个()()。

(4)34里面有3个()()。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

( ) (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

(板书:分数与除法)操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图示对于理解分数抽象意义的促进作用,尤其第2题,可请基础稍差的学生完整地说出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凭借直观图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板块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活动1 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借助现实情境探究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学生讨论并汇报。

⎣⎢⎡⎦⎥⎤板书:1÷4=14(个) 对号入座: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1),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子),除数是(4),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数线)。

2.借助学具,深入探究。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月饼,例3为我们提供了分月饼的问题,怎么分,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呢?出示例3: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小组合作: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 (指导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预设生1:把每个月饼都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3份,也就是1个月饼的34,即34个月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确定单位1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倍、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白兔只数的是黑兔、4、红花朵数的相当于黄花、(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二、讲授新课(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教师提问:(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谁是单位1?(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3)全村耕地面积的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公顷、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1)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公顷)(根据棉田面积和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二)练习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解1:设一共有果树棵、答:一共有果树640棵、解1:(棵)(三)教学例2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一件上衣多少钱?1、教师提问(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3、分析:上衣价格的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解:设一件上衣元、答:一件上衣元、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元)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三、巩固练习(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米)(二)幼儿园买来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1、课件演示:2、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五、课后作业(一)一桶水,用去它的,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价格是多少元?(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六、板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3、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024五年级数学下册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4五年级数学下册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4. (易错题) 把4个共重2 kg的香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几个香瓜? 每人分得多少千克香瓜? (用分 数表示)
点拨:求每人分得几个香瓜, 就要用香瓜的数量÷总人数。 求每人分得多少千克香瓜, 就要用香瓜的总质量÷总人数。
4÷5=45(个) 2÷5=25(kg) 答: 每人分得45个香瓜, 每人分得25kg 香瓜。
的进率是1000, 公顷与km2的进率是100。以上换算都是把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所以应该除以相应的进率。
(2) 幼儿园老师把 3 kg 糖果平均分给 10 个小朋友, 每人分
得这些糖果的( (
1 10
) ),
每人分到( (
3 10
) )
kg 糖果。
点拨:把这些糖果看作单位“1”, 将其平均分成 10 份, 每
(2) 把 4 kg 花生平均装在 9 个袋子里, 其中 2 个
袋子里的花生占这 4 kg 花生的( A ) 。
A.
2 9
B.
3 4
C.
4 9
D.
1 9
点拨:将这些花生看作单位“1”, 将其平均装在 9
个袋子里, 即将其平均分成 9 份, 每个袋子里的花 生占19, 2 个袋子里的花生占29。
提 升 点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5 份, 即58=1÷8×5=18×5;还可以看作把 5 m 平均分成 8 份, 表示这样的 1 份, 即58=5÷8×1=58×1。
3. 选一选。
(1) 1 km 的56和( C ) km 的16相等。
5
A. 1
B. 6
C. 5
D. 6
点拨:1 km 的56是56km, 5 km 的16也是56 km。

新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第 2 课时 分数与除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通过除法的计算过程,把两数相除迁移到分数表示,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合作法【课前准备】PPT 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 35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师:5除以9,商是多少?师: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引出课题。

[板书:分数与除法]二 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得都非常棒!不会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地探究吧!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教材P 49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师: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应是这个蛋糕的13,就是13个“1”。

[板书:1÷3=13(个)]2.教学例2(教材P 49例2)。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个月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个月饼的14,即3个14个月饼,把3个14个月饼合起来就是1个月饼的34,即34个,因此,3÷4=34(个)。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电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电子教案

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课题分数与除法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
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能力
目标
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
两个数相除的商。

情感
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一、导入揭题。

新课标第一网
1、复习:是()数,它表示()。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 4÷9= 这两道。

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通用20篇)

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通用20篇)

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通用20篇〕篇1: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读题说得数.3.2+1.68 0.8×0.5 14-7.4 0.3÷1.54.8×0.02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2.口述表示的意义.3.列式计算.〔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二、探究新知.1.新课导入.出例如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板书:1÷3老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分数与除法〕2.教学例2.〔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来表示,1米的就是米.〔板书米〕〔2〕学生完好表达自己想的过程.〔3〕反应练习.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3.教学例3.出例如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1〕读题列式:3÷4〔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3〕学生交流.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块,然后把12个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拼在一起,每份是块.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块.〔在3÷4后板书块〕〔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表示的意义.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即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5〕都是,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的两种意义〕明确: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6〕反应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老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板书:〕老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2〕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要求?〔3〕反应练习.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四、随堂练习.1.填空.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母相当于〔〕.2.用分数表示以下各式的商.4÷5 11÷1327÷359÷9 13÷16 33÷293.列式计算.〔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一样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五、布置作业.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3÷4 7÷12 16÷49 25÷24 9÷9六、板书设计.篇2:分数与除法(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一)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分数除法》数学教案《分数除法》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

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

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

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生:2块,6÷3=2(块)。

(板书)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生:0.5块,1÷2=0.5(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

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几位朋友,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师: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辛苦。

一日。

他们赶了一整天的路,又累又饿。

不过,运气不错,夜晚十分,他们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打算讨些斋饭。

你别说,收获真不小,(课件出示:8个鸡蛋,1个西瓜)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

师:看到这么多食物,八戒可乐坏了,伸手就去拿,师傅急忙说:“且慢,我们还没想好怎么分呢?”同学们愿意来帮他们分分吗?可以怎样分?(学生讨论分法)师:别急,我们先来一样一样分,先来分鸡蛋,谁来列式?生:8÷4=2(个)师:为什么选择用除法?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一般用除法。

师:说得好!接着分什么?怎样列式?生:分西瓜。

生:1÷4=0.25(个)生:1÷4= 1/4(个)师:为什么得个?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西瓜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 ,所以每人平均分得1/4 块。

师:说的太好了。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在我们计算除法时,得到的商也许是整数,也许是小数,还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也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

分数与除法教案豪贤路小学 马丽荣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5页的例1和例2及课文第66页“做一做”第一题,第67页练习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剪刀、电脑课件等学具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剪刀。

教学过程:一、 设疑激趣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看大家学习的怎么样?(电脑显示)(1) 口答。

94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口算下面各题。

①4个51是()() ②3个81是()()③75里面有5个()()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自主探索。

1、生活引题:(1)师:同学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吃生日蛋糕,如果:把9个小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这道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式,得出它的答案?]生讨论并汇报: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要把9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9÷3=3(个)(2)教师:把1个小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出示课件]生:方法同上题一样,用除法计算:1÷2=0.5(个)商得不到整数,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小数来表示。

(3)教师课件出示课文第65页教学例题1,并呈现情景图。

①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把这里的2改成3,你能知道答案吗:1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②学生讨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答案是多少呢?这里的商得不到整数,也不能用小数来表示。

第四单元_第02课时_ 分数与除法 (学习任务单)-【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_第02课时_ 分数与除法  (学习任务单)-【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学习任务单【课前任务单】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个苹果?这是我们学过的除法问题,列除法算式计算:平均分用除法计算:2.想一想、填一填(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2)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3)把6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3.自学教材49页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怀疑点;使用任务单独立思考完成学问链接、新知探究部分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部分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4.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怀疑点,收集整理课上小组争辩沟通,答疑解惑。

学习笔记:【课中任务单】任务一: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观看教材第49页插图,思考以下问题:引入:同学们,假如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你会列式吗?如何表示计算结果?同学已有分数意义的基础,因此不难说出每人分得 ( )个。

(2)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例2: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如何列式?(2)如何表示计算结果?温馨提示:你可以拿出圆形纸片和剪刀,试着分一分、剪一剪,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挂念思考。

(3)借助学具,争辩操作计算结果。

3.(1)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2)结合除法的特点想一想,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趁热打铁1】1.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一填。

7÷12=( )( ) 12÷33=( )( ) ( )÷8=5825÷38=( )( ) 19÷( )=1960 737=( )÷( )2.填一填。

(1)把18颗糖平均分给6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得( )颗糖,每个小伴侣分得的颗数占总颗数的( )( )。

(2)7÷12=( )( ) ( )÷8=386÷( )=611 737=( )÷( )(3)单位换算。

【趁热打铁2】3.把线段AF 平均分成5份(如下图所示),按要求填一填。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

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前面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了分数的意义。

本节从“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

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二)核心能力能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1.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感。

(四)学习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五)学习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幼儿园的马老师把6块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块?(2)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多少个?(二)课堂设计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①幼儿园的马老师把6块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块?②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多少个?师:谁来汇报这两道题目是怎样解决的?预设:6÷3=2(块)师:你是怎么得到2块的?1÷2=0.5(个) 1÷2=12(个)师:你是怎么想到12个的?师:如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预设:1÷3=0.333??(个) 1÷3=13(个)师: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怎么办呢?(用分数)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我们来研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前几节课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比较熟悉,会很顺利地联想到分数的意义。

从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入手,先从直观上初步建立起分数与除法的相等关系,为下面的探究铺路搭桥。

】2.问题探究(1)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关系出示: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①理解题意师:要求每人分得多少块?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及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1~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叡敦学订醒—
【复习导入】
1.3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
2. 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
教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材第49页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板书:1* 3=)
(2) 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 教师画出示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应是这
个蛋糕的-,就是1个“ 1”。

3 3
板书:1* 3=-(个)
3
2.教学例2 (教材第49页例2)。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 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

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1,即3个1块,把3个1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3,即
4 4 4 4
3块,因此,3*4= 3(块)。

4 4
由此可见,3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 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
4
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3表示的意义。

4
3. 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1* 3= 13*4= 3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3 4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
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 一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于除数二二爲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 b=a(b 工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
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 学习教材第50页的例3。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板书:7* 10
(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 10=-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工
10 10
5.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的1、2题。

答案:
1. - 5 8 4
13
2.4 * 9=
9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第1~12题
答案:
1:1* 2二丄
(kg)
1* 3=3(kg)
2:3*4= 3 (m2)
4 3*5= 3 (m2)
5
,24 头亏 16 2 11 T 12
4 9
133 79
56 53 23 13 60 4 < — 10 io 1000 10
ioo WOO 1000 43
100 -1
Ji T SI
1 6:1 - 5=- 5
7:5-6= 5 (米)
6 1
8:1 - 15= (km) 15
9 9: (1) 9- 11 = 11
(2)优惠的价格占原来标价的几分之几?
2 解答:11-9=2 (元) 2- 1仁二
11
10:(1)4 - 17=, (2)17- 255=竺
255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 原来两个数
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而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

让学生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 商,能运用分数与除17 11:此题有多种填法, 12:(1)6
9 (2) — 12 考学生的发散思维。

_5 12 例2宀4诗(块〉
被除数+脍數=
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复习旧知,为探索新知作了很好的铺垫。

2. 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索,教师只作适当的说明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