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2-1949)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发展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 绪论 (1)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

(二)核心概念界定 (3)

(三)文献综述 (7)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2)

一、清末民初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 (14)

(一)清末民初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背景 (14)

(二)经堂教育的革新与新式教育的萌发 (16)

(三)清末民初西北边疆教会女校的兴起 (18)

二、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发展 (20)

(一)甘肃的女子教育 (20)

1.民国初期甘肃的女子教育 (20)

2.民国中后期甘肃的女子教育 (27)

(二)青海的女子教育 (30)

1.建省前的青海社会背景与女子教育发展 (30)

2.建省后的青海地方军阀与女子教育发展 (33)

(三)宁夏的女子教育 (38)

1.民国初期宁夏的女子教育 (38)

2.民国中后期宁夏的女子教育 (41)

(四)新疆的女子教育 (46)

1.杨增新和金树仁主政时期(1911-1933)新疆的女子教育 (46)

2.盛世才主政时期(1933-1944)新疆的女子教育 (48)

3.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44-1949 )新疆的女子教育 (50)

三、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特征 (52)

(一)起点低且发展速度缓慢 (52)

(二)地区差异性大且发展不平衡 (54)

(三)社会传统及女子教育观念落后 (55)

(四)女子课程设置多样性及家政化特色明显 (57)

(五)经费来源多样化且对地方军阀有较强依赖性 (59)

四、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63)

(一)社会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子入学的制约 (63)

(二)女性师资力量和民族教材匮乏 (64)

(三)教育缺乏充足且稳定的经费保障 (65)

(四)课程设置过度倾向于家政及教义 (66)

五、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历史影响 (68)

(一)培养女性师资方面的作用 (68)

(二)促进民族教育课程及教材改革方面的作用 (68)

(三)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作用 (69)

(四)加速妇女解放方面的作用 (71)

结语 (73)

参考文献 (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0)

致谢 (81)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侵略,割地赔款、受尽欺凌,曾存在于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外国势力划分和分裂活动,严重威胁我国的主权完整和民族团结。至“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军事失利,国土沦丧,国都迁移,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转向西南后方,这时的西北、西南边疆地区因其辽阔的空间地域、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始被政府关注与重新审视。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度亦发生转变,由以前的消极对待转为全面扶持、积极建设,而体现在教育方面则是将边疆教育纳入国民政府教育的一部分,成立专门主管机构“边疆教育委员会”,给予边疆一系列特殊教育优抚政策和扶持措施,以提升边疆民族素质、培养其国家民族意识,化解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因而开展边疆教育刻不容缓,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加强边疆教育维持边疆稳定,促进中华各民族团结而一致共御外敌,真所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经过长期以来的努力,学界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边疆地区,尤其是西北边疆地区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数不多的成果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田野考察、游记等涉及教育情况最为常见,多为原始真实地再现西北、西南地区边疆教育的客观事实。比如,这一时期的陈赓雅、马鹤天、林鹏侠、范长江、顾颉刚等学者、记者在西北考察时的游记或行记;再如,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的教育系和社会学系等一些机构和组织所派研究人员、学者对西南地区的田野考察成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学界对近代边疆教育的关注增多,对西北、西南地区局地范围的边疆教育成果不断涌现,同时,由于边疆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分布,在民族教育以及教育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亦日渐增多。

在西北民族教育研究方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一批学者和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丰硕。他们或对某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状况做总结性研究或对边疆某特定族群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