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经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为帮助参赛同学,更好地围绕时代主题、需要和人民群众期待,开展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用建设性的态度和的眼光,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学习新经验,参加新,了解,亲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思考,创新认识,拓展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特色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来洞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参赛作品,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部门、企XX所做的XX类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1、、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自主与特色主义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观是主义的世界观方的集中体现。
4、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意义.5、伟大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典型调查。
7、建设主义体系的和经验的调查.8、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10、积极引导和主义相适应问题。
11、新形势下问题研究。
经济类1、全面建设小康的理论和研究.2、市场取向经济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3、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
5、我国破除城乡二园结构,城乡经济新格局进程的。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
7、推进现代农业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9、农民专业合作社。
10、开发、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
11、应对危机,开展结构调整、升级、创新的典型调查。
建立我国环境意识测评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建立我国环境意识测评体系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环境意识是指社会公民对于环境保护及生态问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哲学和社会学等研究的一项内容。
与此同时,由于公民环境意识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因此急需建立环境意识测评体系,用于评估当前社会公民整体环境意识,对于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建立环境意识测评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就如何建立我国环境意识测评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环境意识;测评体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30-0074-02从根本上讲,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
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1]。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环境意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是哲学和社会学等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环境意识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必要采取量化的方式将本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可以衡量和评价的指标,这就是环境意识测评系统。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国家研发出了环境意识测评系统,用以研究公民个人行为、从事行业、受教育程度等与环境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意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影响。
在我国,环境意识测评系统的建设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1 环境意识测评系统构成要素及基本特点环境意识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并逐步被世界认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对于环境意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和规定,不同学科在研究环境意识的问题过程中,采取的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因而对于环境意识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方法。
二、什么是环境生态意识环境生态意识指个体对于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知、理解和关注程度。
它包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等方面。
三、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重要性1. 促进可持续发展: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可以推动人们采取行动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上各种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3. 减少污染: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敏感度,促使他们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增强环境责任感: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激励他们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四、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测评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题并向受访者发放问卷,了解其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问卷可以包括关于环境知识、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2. 环境观察:通过观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来评估其环境生态意识水平。
观察个体是否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行为。
3. 案例分析:通过研究个体在特定情景下对待环境问题的反应来评估其环境生态意识。
研究个体在面临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时是否能够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资源。
4. 口头访谈:通过与个体进行深入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其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口头访谈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个体的环境生态意识。
五、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因素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越高,个体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通常更高。
2.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环境生态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厦门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模块参考选题
**大学2013年暑期调研模块参考选题一、民生课题调研选题1.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监管机制与现状调研2.城乡新型医疗保险机制状况调研3。
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县域和非公经济机制的4。
面对高房价以及楼市普遍链紧张情况,城乡人民购房租房现状调研5.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解决机制研究6.城镇及就业再就业问题研究7。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调研8。
保护湘江河调研9。
城乡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状况调研10。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模式的调研与探究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哲学科学类选题(一)哲学类1.、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自主与特色主义道路的开创2.当代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3.科学观是主义的世界观方的集中体现4.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意义5.伟大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6。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典型调查7.建设主义体系的和经验的调查8。
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9.弘扬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10.积极引导和主义相适应问题11.新形势下问题研究(二)经济类1.全面建设小康的理论和研究2。
市场取向经济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3.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5。
我国破除城乡二园结构,城乡经济新格局进程的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7.推进现代农业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8。
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9。
农民专业合作社10.开发人力**、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11。
应对危机,开展结构调整、升级、创新的典型调查12。
扩大国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13.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与监管问题研究14。
地方性中**融机构和规范15。
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和完善16。
民间问题研究17。
XX地推进民营经济的18。
促进就业和构建劳资关系问题的19。
县域经济模式典型调查20.积极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21。
垄断行业问题研究22。
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23.XX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4。
2023年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考题目
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参考题目为引导参赛作品更好地联系实际,突出时代主题,关注人民需要,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国组委会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目。
本参考题目,仅供参赛选手选题、构思参考。
个别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规定是: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理论,进一步实际,进一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结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大纲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征询报告,已经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
哲学类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5.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9.弘扬中华文化,哺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10.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经济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5.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6.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8.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11.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13.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5.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16.民间投资问题研究17.民营公司中业主和雇员关系问题的案例研究18.民营公司制度创新典型调查19.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20.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21.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22.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23.各类公司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典型调查2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25.积极运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26.资源节约型公司典型调查27.小城乡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29.我国公司“走出去”的典型调查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法律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4.物权法实行问题研究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6.婚姻法实行中的问题调查研究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10.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14.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15.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17.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社会学类1.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因素调查分析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6.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9.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10.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1.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13.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14.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1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1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20.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24.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25.代际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教育类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5.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7.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9.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10.城乡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1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13.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14.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管理类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3.新型科技公司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5.大型零售公司物流系统发展调查6.信息化对公司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7.我国公司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8.我国民营公司破产、倒闭和再创业问题调查9.公司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10.工矿公司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1.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12.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14.新世纪我国商会(公司家协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15.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16.城乡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17.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18.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19.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20.市政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经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求真务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经济类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和改革问题调查研究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社会学类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做法新经验调查研究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6.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法律类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3.社会主义宪法实践性研究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10.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13.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14.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教育类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2.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3.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4.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5.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6.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7.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8.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9.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0.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11.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12.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13.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14.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管理类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使用的调查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状况的调查研究13.医疗和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和新作用调查研究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和分析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2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
Hungerford和Peyton(1980))将环境素养行为分为五类,包 括物质性保护、消费和经济活动的中的保护、说服、立法行为等。
“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课题组(2010)认为 环境素养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四个层面。
朱群芳(2007)等人认为环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环境情 感、环境认知、环境伦理、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
精选ppt
8
有的学者不仅提出了环境素养的构成成分,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次一
1968年美国学者Roth首先提出如何辨认有环境素养的公 民,由此提出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概念。 Roth提出的环境素养是相对于环境文盲的一个概念,他认 为具有环境素养的人应该具有如下特征:有环境知识;有 环保态度和敏感性;有解决问题和合作、协调、计划的能 力;能够有利于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环保行为。
级的内容。例如,
Volk和Mcbeth(2001) 将环境素养中的知识要素进一步分为 以下三个方面:(1)生态知识,即理解重要的生态概念、原则、原 理以及自然系统运行及其与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2) 社会政策知识,包括从生态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文化活动(如宗教、 经济、政治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3)公民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 相关知识。
(2)知识。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获得各种环境经验,并促进他们理解创造和 维持可续发展的未来所需要的知识。
(3)态度。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获得关注环境的一系列价值观和情感,激发 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动机。
大学生暑期调查实践报告——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大学生暑期调查实践报告——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第一篇:大学生暑期调查实践报告——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
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
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60份。
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
样本结构如下:性别:男性49%,女性51%;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
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
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
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
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
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指南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指南是一项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而制定的测评标准。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精品文档,仅供参考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为大家带来的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社会调查研究课题一、2011年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选题参考(选题可以自拟,以下仅为参考)1. 校园网络购物现状调查2.大学生社会兼职状况的调查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4.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5.6. 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7. 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8.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9.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10.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调查11.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12.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13. 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1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15.大学生校外住宿情况调查16. 关于农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17.家庭收入状况调查18.大学生环保状况调查19. 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20.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21.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22.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23.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调查24. 某某地区老人社会保障措施实施情况调查25.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状况调查26.大学生顶岗实习状况调查27.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的调查28.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29.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二、方案设计典型范例大学生消费情况社会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经济学生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现在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特殊群体。
他们对餐饮,服务,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大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却进行着一些不相称的行为。
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现象频频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调查目的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消费各方面的情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1. 全面摸清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
2.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社会调查参考经典课题
大学生社会调查参考课题1.“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与政策研究2.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3.经济政策调控的社会影响调查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调查分析5.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6.加强和完善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研究7.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及影响调查研究8.高考人数下降与教育结构调整的调查分析9.家庭收支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10.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调查11.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12.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调查分析13.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影响调查14.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影响调查15.保障性住房的实施及影响调查16.我校校友发展情况调查分析1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18.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19.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20.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21.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2.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3.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4.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5.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6.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7.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28.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29.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3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3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2.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33.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34.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35.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36.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37.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38.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39.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40.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41.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2.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4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44.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方式调查4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影响调查46.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47.大(中)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状况调查48.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49.青少年消费需求调查50.大(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状况调查51.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52.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调查53.流动青年生存、发展状况调查54.现代传媒对青少年影响调查55.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56.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发展调查。
挑战杯人文社会科学类参考选题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哲学类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经济类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6、农村依法流转土体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的典型调查8、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等等调查研究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调查研究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法律类1、党的领导、人民的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3、社会主义宪法实践性研究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10、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13、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14、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社会学类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作法新经验调查研究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教育类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4、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5、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6、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7、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8、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9、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0、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11、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12、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13、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14、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管理类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和新作用调查研究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2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法律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篇一: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参考[1]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参考:题目调查对象:一般是你调查项目涉及的人群调查目的:一般是调查分析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面谈、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聊等调查地点:合理区域,如安吉县城乡/ 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劳动保障部门等等调查时间:近一年来(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情况调查时间就是现在往前推8个月左右)举例:(这个已经有同学用了,请勿照搬)安吉县安吉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调查调查对象:安吉县法院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案件/纠纷当事人调查目的:调查安吉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对现状分析,提出一些看法(正式写要表达具体)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面谈、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聊等调查地点:人民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劳动保障部门/法律服务所/ 调查时间:2011年3月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浮上水面,法治的逐渐完善使得相当多的事情进入法律…………………………而在安吉县,笔者走访了一些相关单位和一些当事人,就……一、当前安吉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的基本情况逻辑顺序不限,一般应包含内容有:安吉有多少律师事务所,多少法律服务所,一年涉及多少案件,一般人选择律师事务所还是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所涉及的纠纷主要哪些,律师事务所涉及的主要又是哪些,二、分析归纳特点三、结合分析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没有问题,但是有补充或是可进步的地方)如市场供过于求,很多问题就私下解决/解决问题时间过长/诉讼的成本过高/四、提出看法或对策选题参考:1、外来人口犯罪/治安管理情况调查2、官员经济犯罪情况调查3、青少年犯罪情况调查4、物业管理规范情况调查5、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调查 5、出租房管理情况调查6、娱乐场所管理情况调查7、酒店、娱乐场所消防管理调查8、消费者维权情况调查9、酒驾受罚情况调查 10、市区停车收费情况调查注: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题,切记符合范围,题目尽量小、具体,避免假、大、空。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最新优秀范文五篇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最新优秀范文五篇加强环保意识是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是由资料库的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2019”,仅供查阅。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精选(一)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状况的不断重视,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受到不断地重视和加强。
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努力增强了,环境面貌的改变也随之日益加快了。
但是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地出现在人类面前,使人们陷入忧郁不安之中。
尽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整治力度,但是由于其他人为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还不容乐观。
为此,市政府会同市环保局组织展开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宣传环保。
本次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调查范围:我市居民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人数:162人发放问卷:162份有效问卷:162份一、环保意识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仅有15%的人表示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有85%的人对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不太清楚。
可见,对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
有38%的居民知道全国统一的”环境污染举报”免费环保热线电话12369,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
有73%的人对xxxx2年xxxx市着力实施的”十大环保工程”表示了解,有41%的人对xxxx市实施的蓝天工程表示了解,看来市政府所采取的环保举措已经越来越为广大人们所关注。
有92%的人认为与以前相比,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另有4%的人认为并没有很好的提高。
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
有73%的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为了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另有23%的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着想。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环境生态意识是指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动。
它是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测量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即公民的社会经济特征、文化程度、地理位置等;其次,要确定测量方法,如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最后,要确定测量指标,如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态度、环境保护行为等。
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应从多方面进行测量研究,以期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有关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获得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基本情况。
其次,应采用调查法,对公民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发现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动。
最后,应采用实验法,对公民进行实验,以便更加直观地了解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通过上述测量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第十二届挑战杯选题参考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草案)为帮助参赛同学,更好地围绕时代发展主题、社会变革需要和人民群众期待,开展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社会实际,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学习新经验,参加新实践,了解社会,亲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创新认识,拓展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有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谨慎的精神,锻炼利用科学理论来洞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独立自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注意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改革开放伟大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中国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11.新形势下信仰问题研究。
经济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
5.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调查报告1200字_调查报告.doc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调查报告1200字_调查报告篇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一、前言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
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据此,我们小组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做了调查。
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设计15道选择题,内容涉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日常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环保意识等方面。
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有50人参与此次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体(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公民,共50人。
2.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涉及到公民对生态低碳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对此的关注实践行为等方面。
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当前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生态环保知识方面通过《关于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调查问卷》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公民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对环境的基本价值换是正确的。
对生态环保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对第4题世界环保日是几月几号的调查中74%的人不清楚具体的日期,只有10%回答正确是6月5日。
说明大家只是平时有意无意地听到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知识サ却没有引起重视。
而在第7题对于不可回收垃圾的调查中有46%选出了正确答案—塑料,另外54%的人对此不能判断。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反映了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基础和动力。
本文将探讨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认知,指公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等;二是环境态度,指公民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包括对环境破坏的忧虑与关切、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和行动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测评。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问卷调查可以通过量表的设计,测量公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强度。
例如,可以设计一套题目,包括环境保护知识的测试、环境问题态度的评估等内容。
参与者通过回答问题,研究者可以得到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水平,从而对公民的环境认知和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进行测评有助于了解公民的环境认知和态度,为环境保护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测评研究,可以发现公民在环境认知和态度方面的不足,为相关教育和宣传活动提供改进建议,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测评研究还可以分析不同人群之间环境生态意识的差异,探索影响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测评研究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测评工具的设计与有效性。
测评工具的设计要考虑到环境生态意识的多个方面,确保评估指标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是研究样本的选择与代表性。
样本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等不同社会群体,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三是结果分析与实施建议。
根据测评研究结果,研究者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总而言之,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深入研究和测评,可以揭示公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强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公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探讨目前常用的测评方法和研究成果。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定义和重要性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指个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综合体现。
它包括了个体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环境价值观与行为意向等方面。
具有较强环境生态意识的公民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有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公民更容易形成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产生等,从而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参与环境决策:环境生态意识高的公民更关注环境决策和政策的制定过程,能够积极发声,参与环境议题的讨论和决策,推动环境政策的科学合理性。
3.加强环境教育: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对环境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培养其环境生态意识,有助于塑造健康的环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二、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方法目前,常用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一系列关于环境意识的问题,以量化的方式测量公民的环境认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等方面。
这种方法可以统计结果,量化研究对象的环境意识水平,但受到回答者主观意识和回答不准确等问题的影响。
2.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公民的实际行为,来推断其环境生态意识的水平,比如观察公民是否按规定垃圾分类、是否节约用水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行为,但受到时间和地点限制,无法全面了解公民的环境意识。
3.实验法:研究者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公民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了解其环境生态意识。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但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概论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
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
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60份。
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
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关键词】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
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贵州大学化工学院09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240人,男生130人,女生110人,很好地反映了我院09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 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
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
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
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
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
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3.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
在第十题“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中,56人选择“不会”,其中53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题中选择不食用的原因是“野生动物需要保护”,2人选择“不卫生”,1人选择“价格高”;选择“会”食用的仅有的4人中,3人食用的原因是“别人点的,我无所谓”,只有1人选择“味道好”。
4.调查反映出人们对政府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宣传活动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足。
十三题中,57人对市政府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十四题中,只有11名受访者“非常支持”为了保护环境引起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
可见,政府在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工作上还需要加大力度,仍然任重而道远。
5.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在环境生态意识上呈现出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
在回答第十六题(多选题),认为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时,对于此题的回答,有40%的人认为应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35%的人认为应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21.7%的人认为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这说明人们更希望通过政府制定规章制度推动长春市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保意识的特点
1. 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
从调查中可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
如果用不同群体中“高满意群体”和“低满意群体”比例来体现各群体的总体满意度,则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最高(1: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1:5),即低学历与高学历满意度比为5:1。
2.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
3.年龄是受访者对某些环境生态问题的看法的影响因素。
在回答十二题“‘限塑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时,有16人选择“没减少”,其中13人属于50-79岁年龄层;而选择“现在几乎不用塑料袋”的人9人中,没有一位来自此年龄层。
然而,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小区环保活动”的第十五题时,选择“愿意”或“很愿意”的受访者中50岁以上的共有20人,占87%。
可见,在选择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时,年龄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看法和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使我对长春部分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就调查结果来看,长春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但是其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境生态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再加上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就当前的情况,在此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我认为,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长春市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
的环保意识。
要提高市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市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
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以上便是我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这次调查可以反映出长春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