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老虎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新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次之;经济作物以棉花、瓜果、甜菜为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新疆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棉花和瓜果为特色的农产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这些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地老虎是世界性的重要地下害虫,其主要特点为危害广、食性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文以地下害虫地老虎为论述点,主要介绍了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危害,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在农业、林业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地老虎;种类;形态;危害;防治

引言:地下害虫一般指的是为害期在土壤中生活的害虫,而且危害作物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根茎部,比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也就是说在各种栽培作物中都可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1】。我国已知地下害虫达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8目32科,我区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蚜、根蛆、根象甲、根叶甲、蟋蟀、白蚁等10多类,在我区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四类为主,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重,是地下害虫中常发性,灾害性类群。

1.地老虎的种类与危害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粉翅蛾的幼虫。雌蛾在九月初产卵。通常把卵产在庄稼残梗上。数周后,幼虫出世,饥不择食,此时地里任何庄稼都会被吞吃尽净。天气变冷后,幼虫钻入地里过冬。开春的时候,长大的幼虫专吃刚种下的幼苗。它们晚上爬出来,把幼苗咬断,白天钻回地里休息。早晨如果仔细检查受伤幼苗附近的地面,会发现一个小洞,洞边有一堆小泥珠子。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国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小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1.1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

逮剪、仞根虫等,是新疆主要的地老虎种类。

1.1.1分布与危害

小地老虎是地老虎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种类【2】,其食性杂,可取食棉花、瓜类、豆类、禾谷类、麻类、甜菜、烟草等多种作物【3】。小地老虎主要危害作物幼苗,以剪断幼茎,取食嫩叶、幼茎为主,且能咬食种芽,危害果穗,取食茎块等。高龄幼虫剪苗率高,取食量大。近年来,小地老虎的危害常造成农作物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其产量【4】。因此,搞好农田小地老虎的防治,对保证农作物全苗、齐苗、匀苗、壮苗尤为重要。

1.1.2形态与生理特征

卵:半球形,直径约0.61mm,表面有纵横交错的隆起线纹。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灰褐色。

幼虫(末龄):体长41-50mm,体稍扁,暗褐色。体表粗糙,布满龟裂状的皱纹和黑色小颗粒,背中央有2条淡褐色纵带。头部唇基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腹部1-8节背面有4个毛片,后方的2个较前方的2个要大1倍以上。腹部末节臀板有2条深褐色纵带。

蛹:体长18-24mm,暗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圆形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端具臀棘1对。

成虫:体长18-24mm,翅展42-54mm,深褐色,前翅暗褐色,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在肾状纹外侧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3斑相对,易于识别。后翅灰色无斑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栉状(端半部为丝状)。

1.1.3生活史与生活特性

小地老虎的生活史在各省区因地势、地貌与气候不同而不同,1年发生的代数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在北京1年发生4代,在我国南方各省一般1年发生6-7代【5】。成虫白天潜伏于杂草丛中、枯叶下、土隙间,夜晚活动,19:00-22:00活动最盛,其活动与温度关系极大,气温4-5℃即可见到,10℃以上的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活动范围和数量就越大。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蜜、酒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表现强烈正趋化性。成虫补充营养后3-4d交配产卵,卵散产于杂草中或土块中,每头雌虫产卵800-1000粒。

幼虫共6龄,3龄前幼虫在寄主心叶或附近土缝内,全天活动,但不易被发现,受害叶片呈小缺刻。3龄后幼虫扩散为害,白天在土下,夜间及阴天外出,把幼苗近地面处切断托人土中。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性,受惊吓即蜷缩成环【6】。如遇食料不足,则迁移扩散为害,老熟虫大多数迁移到田埂、天边、杂草附近,钻入干燥松土中筑土室化蛹。根据生产观察,第一代幼虫数量最多,危害最大,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时期。小地老虎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气温的变化而不同。在幼虫期,6龄幼虫历期最长;各虫态在相同温度下,蛹的历期最长;除成虫外,在同一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日均温20℃时,卵、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5-6d、30-34d和18-22d,完成1个世代需要53-62d,雌蛾寿命20-25d,雄蛾寿命10-15d,产卵前期4-6d【7】。

1.2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tiller)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国内主要分布于北方,在南方也有少量发生。在新疆棉区分布面积较广。黄地老虎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棉花、甜菜、高粱、秋白菜和水稻等多种作物【8】。

1.2.1分布与危害

分布广,新疆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特点为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主茎硬化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食性广,寄主种类多,达15科100多种,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瓜,菜,马铃薯,甜菜,苜蓿等作物。

1.2.2形态与生理特征

卵:扁圆形,高0.5mm,宽0.7mm,为乳白—黄褐—灰黑色。中不有纵脊38-41根。

幼虫:40-50mm,灰褐色,体表光滑,有分布均匀的微小颗粒,成不规则的多角形。

蛹:16-19mm,红褐色。腹背4节中央有稀少刻点,5-7节各前缘密被细小刻点9-10排。腹部末端稍延长着生臂棘1对。

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灰褐至黄褐色。额部具钝锥形突起,中央有一凹陷。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各横线为双条曲线但多不明显,肾纹、环纹和剑纹明显,且围有黑褐色细边,其余部分为黄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卵扁圆形,底平,黄白色,具40多条波状弯曲纵脊,其中约有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