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人员报表指标解释及逻辑关系
事业单位人员报表指标解释及逻辑关系在事业单位管理中,人员报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人员报表指标的解释和逻辑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领导及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状况,制定相关决策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人员报表的指标进行解释,并探讨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人员数量指标人员数量指标是最基本的人事报表指标之一,通常包括总人数、正式员工人数、临时员工人数等。
总人数反映了整个组织的规模,正式员工人数则反映了组织内部的稳定性和核心力量,而临时员工人数则可能反映了组织在特定时期内的人力需求情况。
二、人员结构指标人员结构指标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组织内部人员的组成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性别结构不均衡可能导致性别歧视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技术断层和传承问题,学历结构不匹配可能导致人才匹配问题。
三、人力成本指标人力成本指标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指标,包括人员薪酬总额、人均薪酬等。
人力成本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可以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而人均薪酬则可以反映组织的员工收入水平,与员工满意度和绩效关系密切。
四、人力效益指标人力效益指标包括员工绩效考核情况、员工流动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忠诚度。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可以指导奖惩措施的实施,员工流动率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离职原因和组织的吸引力。
在实际管理中,人员报表指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逻辑关系,任何一个指标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其他指标的表现。
因此,管理者在分析人员报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实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员报表的指标解释及逻辑关系,对于管理者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事业指标解释
第一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一、指标解释1. 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5.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9.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0.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
二、校核关系表内校核式:甲2=甲3+甲12;去除有效列(2、3、4列)甲3=甲4+甲11;甲5=甲6+甲7+甲8+甲9+甲10;甲4≥甲5乙1=乙2+乙3+乙4去除有效行(1、2、12行)表间校核式:PS1甲4乙1= PS3甲1乙1+ PS4甲1乙1+ PS9甲1乙1- PS4甲2乙1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减少情况一、指标解释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度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调入: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在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3.本年度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为公共利益而服务的组织。
作为公共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评估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风险水平。
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二、财务分析指标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来评估单位的债务风险。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单位的财务风险越低。
2.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偿付短期债务能力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越高,单位的偿债能力越强。
3.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单位的资金回收能力越强。
4. 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稳定性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净资产增长额与单位的净资产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资本积累能力。
资本积累率越高,单位的财务稳定性越强。
5. 经营成本收入比经营成本收入比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效率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经营成本与单位的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经营效率。
经营成本收入比越低,单位的经营效率越高。
6. 利润率利润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盈利能力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净利润与单位的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盈利能力。
利润率越高,单位的盈利能力越强。
7. 偿债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偿债能力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偿债能力与债务总额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比率越高,单位的偿债能力越强。
8. 资金利用效率资金利用效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单位的净利润与单位的平均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来衡量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
资金利用效率越高,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越好。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释精选文档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释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事业单位统计表》主要指标解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二)人社统PS2号表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
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
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事业单位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指标解释本指标适用于直属、所属事业单位(含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临时机构、政府驻外办事处、部分使用事业编制的政法类事业机构)。
(一)事业单位基本信息1.单位全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全称,必须与事业单位公章上的名称一致。
2.其他全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其他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单位全称。
3.主管部门:指举办该事业单位的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
4.批准文号:指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文件号,并在文件号前注明行政区划和发文机关。
如果没有该文件,则以最近一次批准事业单位设立的文件号或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的文件号为准;如上述文件都没有,则此项填“无”,并在特殊情况说明表中解释。
例如:X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X编委[2007]1号,方括号在英文状态下录入。
5.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颁发的法定代码。
例如:XXXXXXXX-X6.通讯地址:指单位的通讯地址,单位有多个办公地址的,填写主要办公场所所在通讯地址。
例如: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7.邮政编码:指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8.固定电话:指机构所在地的区号和机构的联系电话。
例如:*************9.域名:指单位的中文域名。
没有中文域名的,填写英文域名。
如中文域名和英文域名均没有的,则填写“无”。
例如:XX编办.政务10.法定代表人:指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
11.法人证书号: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的号码。
如没有,则填“无”。
例如:134130000XXX。
12.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选择型指标,指事业单位是否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包括:(1)是;(2)否。
13.系统类别:选择型指标,包括:(1)党委;(2)人大;(3)政府;(4)政协;(5)法院;(6)检察院;(7)民主党派;(8)群众团体;(9)经济实体;(10)其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安吉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二○○四年十二月一、填报对象及围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中的法人单位(93-97)如:机关法人、社团法人、街道、社区及居委会和村委会2、以下行业中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和其他法人单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仓储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
二、基层普查表的表式1.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G627表)三、基层普查表的填写规定及上报时间1.普查表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2.普查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3.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4.普查表中,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0”。
5.法人单位各类表中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数、财务状况等)应填写包括所有产业活动单位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
6.普查表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以2004年年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留小数。
7.在普查表的下角列示的“本单位实填种表”、“共页,第页”,每个单位必须按表逐填写。
8.普查表的上报时间:2005年1月30日前.四、指标解释及填报方法(一)指标设置特征(二)表头指标(三)数据来源(四)指标解释(一)指标设置特征本表为统计报表表中第一至六项的指标为会计指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可从会计报表直接取得资料表中第七项是统计指标(业务指标)(二)表头指标表头指标包括:法人单位名称、法人单位代码。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611-6表)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611-6表)流动资产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暂付款、存货等项目。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存货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满足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大宗购入、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各种物资材料。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
其中:“年初存货”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有关项目的年初数填报。
应收账款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预付账款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购货、服务合同或协议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或个人)的款项,以及按照合同规定向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预付的备料款和工程款。
长期股权投资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长期债券投资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在1年内(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他长期债权的投资。
固定资产原值指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
房屋和构筑物指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占用权和使用权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还包括办公大楼、库房、职工宿舍、职工食堂、锅炉、围墙、水塔及房屋的附属设施。
根据“固定资产原价”科目计算填报。
机器和设备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的各种机器、设备。
根据“固定资产原价”科目计算填报。
累计折旧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包括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
根据会计“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本年折旧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表格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表格指标解释表一指标说明一、事业机构数,涉及正县、副县、正科、副科、股级五个指标,指的是县委、政府及编制部门在三定规定、机构设立批复文件规定的机构级别。
主管部门填写时填写全部下属事业单位数,如某局共有5个下属事业单位,正科1个,副科2个,股级2个,在小计栏填写5。
没有定级别的如中小学校,均填写在股级栏。
二、领导职数,涉及正县、副县、科级三个指标,指的是县委、政府及编制部门在三定规定、机构编制批复文件中核定的领导职数级别。
三、事业编制数,涉及三个指标,指的是县委、政府及编制部门在三定规定、机构编制批复文件中核定的累计编制数。
财政拨款即为全额拨款。
四、实有人员,涉及三个指标,指的是现在实有人员数,以目前在职人员工资花名册为主比对填写。
五、承担任务情况,涉及承担行政职能或行政执法任务机构数、承担公益服务机构数(分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从事生产经营开发机构数,以礼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录为主,对所属事业单位从职责、任务、职能等方面进行分类后的情况。
表二指标说明单位规格:即事业单位级别,如正科、副科、股级等。
人员编制数:即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累计数。
实有在职人数:目前在职的所有人员数。
内设机构:规格即内设机构规格,如正科、副科、股级。
数量,即内设机构数。
领导职数,即事业单位本级及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之和。
名称,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名称。
经费来源:涉及三个指标,即财政拨款、差额补贴比例、其他,财政拨款为全额拨款情况,填定“是”;差额补贴比例为差额事业单位情况,填写“是”并注明差额比例;其他,为自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情况,填写“是”。
下属事业单位,涉及规格数量,名称两个指标,规格、数量栏填写“正科级x个,副科级x个,股级x个,共x个”;名称,分别填写本级事业单位下属的所有事业单位全称。
批准参照公务员文件:指市一级相关部门批准的参公文件号。
法人登记证号:指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登记后,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引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财务状况的分析对于评估其经济运行状况和财务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结构指标、财务活动指标、财务效益指标、财务安全指标和财务流动性指标。
一、财务结构指标:1.1 资产结构比率:资产结构比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组成情况。
其中,固定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和非流动资产比率是常用的指标。
固定资产比率反映了固定资产对总资产的占比,流动资产比率反映了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占比,非流动资产比率反映了非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占比。
1.2 负债结构比率:负债结构比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负债的组成情况。
其中,长期负债比率、短期负债比率和所有者权益比率是常用的指标。
长期负债比率反映了长期负债对总负债的占比,短期负债比率反映了短期负债对总负债的占比,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总负债的占比。
1.3 资本结构比率:资本结构比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本的组成情况。
其中,固定资本比率和流动资本比率是常用的指标。
固定资本比率反映了固定资本对总资本的占比,流动资本比率反映了流动资本对总资本的占比。
二、财务活动指标:2.1 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
其中,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是常用的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总资产的周转速度。
2.2 资本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本的盈利能力。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常用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净资产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总资产的盈利能力。
2.3 资金利用率:资金利用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
其中,固定资金利用率和流动资金利用率是常用的指标。
固定资金利用率反映了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流动资金利用率反映了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财务效益指标:3.1 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本的回报情况。
事业单位_指标解释
附件:《二00四年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表(试行)》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4年10月一、填报说明(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二、指标解释第一表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1.事业单位法人:指从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以及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经各级政府编制机关或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确认具有法人资格并能够承担民事责任,会计上独立核算的单位。
法人单位即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是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解析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解析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旨在激励和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升组织整体运营效率。
然而,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所选取的指标体系。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各级管理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指标的分类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大类。
1. 输入指标输入指标是指衡量员工所花费的资源和努力的指标,其中包括员工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
例如,在教育行业,员工的学历水平和持续学习的情况可以作为输入指标之一。
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初步了解员工的潜力和能力,并作为后续考核的基础。
2.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反映了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它关注员工在工作期间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过程指标的设定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员工的工作流程是否高效、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医疗机构中,医生的问诊技巧、病人沟通能力和治疗方案制定过程等都可以作为过程指标。
3.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是最直接反映员工绩效的指标,它关注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和达成的目标。
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中,结果指标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销售行业,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可以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结果指标;而在政府机构中,办理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作为结果指标。
这些指标的设定能够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具体明确每个指标都应该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指标的具体明确可以帮助员工理解评估的标准,从而更好地定位并达成目标。
2. 可衡量性每个指标都应该可以被量化和测量,以便进行绩效评估。
只有可衡量的指标才能提供客观的数据,帮助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3. 目标一致性指标应该与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成果与组织的战略方向相契合。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解析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解析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为机构发展提供方向和依据。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指标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绩效考核指标的作用绩效考核指标是对员工工作的量化评价,旨在发现和衡量其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绩效提供依据。
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上级领导可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优秀者予以奖励,对不足者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指标的制定与落实也为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手段。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
1. 定性指标定性指标主要是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评估,通常侧重于具体工作中的职业道德、精神风貌、个人品质等方面。
比如,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工作主动,是否具备合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定性指标的内容。
这些指标的评估通常需要通过主管领导的直观观察和日常交流来获得。
2. 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是对员工具体工作成绩的量化评价,通常从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
比如,完成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工作时长、客户满意度等,都可以作为定量指标的内容。
这些指标通常需要通过记录、统计和客观数据来获取。
三、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1. 具体明确绩效考核指标要具体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和主观性的评估。
指标应该明确规定考核内容、标准和评分方法,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可衡量和可比较好的绩效考核指标要具备可衡量性和可比较性。
指标的设定应该有明确的度量方式,使得不同员工的表现可以量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导向绩效考核指标应该以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为导向,关注结果和实际贡献。
指标的设计应该与机构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相一致,保证员工的工作成果与机构整体利益相契合。
4. 激励可行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和创新。
指标设计不宜过于苛求,要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助于员工在合理范围内发挥潜力。
事业单位用表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用表指标解释机构全称:指机构编制部门正式批准的机构全称。
第二名称:该单位经机构编制部门正式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或简称。
机构规格: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或批准的相当于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等行政级别。
系统类别:指单位所属的系统,分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其他系统。
机构类别: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类别,即行业分类,如教育、文化、卫生、科研等。
主管部门:指与该单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行政领导部门。
单位主要职责:指经批准的单位“机构编制文件”规定的单位主要职责。
批准文号:经批准的单位机构设立文件和其它有关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准文件编号。
如:登编〔××××〕×号。
全额拨款编制数: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该单位财政全额拨款编制数。
差额补贴编制数: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该单位财政差额预算管理编制数。
经费自理编制数: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该单位经费自理编制数。
行政管理岗位:指在本单位领导、组织、协调等管理岗位上,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评定有专业职称的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员编制数。
专业技术岗位: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编制数。
生产工人岗位: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编制数。
后勤工作岗位: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后勤工作人员的编制数。
部门领导职数: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或批准的单位领导职数。
部门非领导职数:按规定配备的非领导职数。
仅限于参 (依) 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填写。
内设机构批准文号: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内设机构编制的文件号。
内设机构全称: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全称。
内设机构规格: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或批准的相当于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级的行政级别。
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或批准的单位领导职数。
内设机构非领导职数:按规定配备的非领导职数。
仅限于参 (依) 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填写。
全额预算人数:指该单位实有人员中经费实行财政全供的人数。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A001:人员基本情况主集姓名:在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正在使用的本人姓氏名称。
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该人出生证签署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确认的出生年月日。
岗位(身份)标识:该人目前所在岗位或所具身份。
分为机关岗位(公务员、机关工人),参照管理岗位(参照公务员、参照机关工人)、事业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
个人身份:该人按人员管理规定划分的个人身份,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公务员、现役军人、无业人员、工人聘干和其他等。
部门:本人工作所在的处科室。
人员类别:本人在所在处室的职务情况,部门领导、内设机构领导及其他。
民族:指本人所属民族。
籍贯:该人祖居所在地。
身份证号:本人持有公安部门现行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编号。
参加工作时间:经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该人参加工作起始日期。
占用编制情况:占用编制情况分为:机关的行政编制、纪检监察编制、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工勤编制、其他编制等;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编制、财政补贴编制、经费自理编制、企业化管理编制、工勤编制等。
出生地:该人出生所在地。
婚姻状况:该人当前婚姻状况。
现身份起始时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取得现身份的具体日期,选调生的公务员身份以其录用为公务员的审批表批准时间为准。
提前离岗时间:按有关政策已离岗人员的离岗时间。
离退休人员只需填写“A001人员基本情况主集”信息即可。
照片:本次必须采集。
两寸免冠彩色照片,图片电子版为jpg格式,大小不得大于50KB。
A002:人员基本情况副集(一)公务员登记标识: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标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标识。
退出现役军人(武警)标识:指该人退出现役转业、复员、退伍情况。
非在职人员标识:标记是否为非在职人员(指不占编制人员,如机构改革离岗人员等)。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主要指标解释
三、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主要指标解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二)人社统PS2号表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
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
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
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事业机构编制统计指标解释
中央一级事业机构编制工作有关情况的说明统计指标解释1、单位名称:指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事业单位全称。
2、其他名称:指经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全称,包括加挂的牌子。
3、单位类别: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类别,即行业分类。
共25 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4、经费形式:指该单位事业经费按国家财政预算形式划分的三种形式,即财政补助(包括全额拨款和差额补贴)、经费自理和企业化管理(企业财务)。
5、编制数:指经规定程序由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核定的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总数。
6、实有人数:指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实有人数,其中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后勤和其他五类。
7、机构规格: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机构级别,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
8、主管部门:指与该单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领导部门(不包括业务领导关系),由系统自动填写。
9、系统类别:标示单位所属的系统,分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经济实体和其他系统,由系统自动填写。
10、机构属性: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选择“垂直管理” 非垂直管理部门选择“其他” 。
11、机构编制文号:指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复该单位机构编制的文号,包括从最近一次批复到最早一次批复机构编制的文号。
12、法人证书号: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
13、成立时间: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该单位的初始成立时间。
14、组织机构代码: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的证书号。
15、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指本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和本单位的联系电话(含区号)。
16、通信地址:指本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包括省、市、县(区)、乡(街道)和门牌号码。
17、领导职数:由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
18、事业单位类型: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
此项暂不填报。
事业指标解释及校核关系式
事业指标解释及校核关系式事业指标是用于度量和评估一个组织或个人事业发展情况的标准或指标。
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定性的描述,用于衡量事业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为进一步的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事业指标通常与组织或个人的战略目标和愿景紧密相关。
通过明确和量化事业指标,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事业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根据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决策和调整。
事业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衡量事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如销售额、利润率、回报率等。
财务指标通常反映了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运营指标:运营指标是评估组织或个人运营效率和质量的指标,如生产效率、服务质量、交付准时率等。
运营指标通常与组织或个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能力直接相关。
3.市场指标:市场指标是衡量组织或个人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份额的指标,如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客户满意度等。
市场指标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4.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指标是评估组织或个人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指标,如员工流动率、培训投入、绩效评估等。
人力资源指标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和发展状况,并为人力资源策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制定和使用事业指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一致性:事业指标应与组织或个人的战略目标和愿景相一致。
指标应该能够衡量和追踪业务的核心目标,而不是局限于表面的表现。
2.可度量性:事业指标应该是可以量化、可测量的。
只有可度量性才能使指标具有可比较性,便于分析和决策。
3.可操作性:事业指标应该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指标应该能够帮助组织或个人发现问题和瓶颈,并提供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
4.及时性:事业指标应该是及时更新的。
及时的指标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更好地了解事业发展的动态,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
事业指标的校核关系式是指通过对事业指标的计算和比较,来验证指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财务分析是评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匡助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财务健康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及其解读。
二、财务指标体系1. 收入指标- 年度总收入: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金额。
- 收入结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来源的组成比例,如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经营收入等。
- 收入增长率:计算单位的年度收入增长率,反映单位的收入增长情况。
2. 支出指标- 年度总支出: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年内所发生的总支出金额。
- 支出结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组成比例,如人员工资、办公费用、设备维护费等。
- 支出增长率:计算单位的年度支出增长率,反映单位的支出增长情况。
3. 资产指标- 总资产: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总额。
- 固定资产比例:计算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单位的资产结构。
- 资产周转率:计算单位的资产周转次数,反映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
4. 负债指标- 总负债: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负债总额。
- 负债比例:计算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单位的负债情况。
- 负债率:计算负债占净资产的比例,反映单位的偿债能力。
5. 盈利能力指标- 净利润: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净收入。
- 利润率:计算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反映单位的盈利能力。
- 成本收入比:计算单位的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反映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
三、财务指标解读1. 收入指标解读- 年度总收入的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则说明单位的收入增长超过了物价上涨的影响。
- 收入结构中政府拨款占比较高,说明单位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
2. 支出指标解读- 年度总支出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说明单位的支出增长速度较快。
- 支出结构中人员工资占比较高,说明单位的人力成本较大。
3. 资产指标解读- 资产周转率高,说明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较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引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其财务状况对于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财务分析指标是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
一、财务健康状况1.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单位资产中由债务所负担的比例。
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单位的财务状况越健康。
1.2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评估单位偿付短期债务能力的指标。
它反映了单位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单位具备更强的偿债能力。
1.3 利润率:利润率是衡量单位盈利能力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润率越高,说明单位的盈利能力越强。
二、经营能力2.1 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评估单位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每单位资产创造的销售收入。
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2.2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估单位收账能力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每年收回应收账款的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单位的收账能力越强。
2.3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评估单位存货管理效率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每年存货的销售次数。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单位的存货管理效率越高。
三、财务稳定性3.1 自有资金比率:自有资金比率是评估单位财务稳定性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自有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
自有资金比率越高,说明单位财务稳定性越强。
3.2 产权比率:产权比率是衡量单位资本结构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权比率越高,说明单位的资本结构越健康。
3.3 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是评估单位现金流量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单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
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单位的现金流量状况越好。
四、绩效评估4.1 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评估单位经营成本控制能力的指标。
指标解释
限额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科目中的年末数填报。
本期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
包括: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财政拨款”项目填报。
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根据“收入支出总表”中的“事业收入”项目填报。
经营收入: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收入”科目填报。
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种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人员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经营支出: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00四年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表(试行)》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4年10月一、填报说明(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二、指标解释第一表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1.事业单位法人:指从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以及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经各级政府编制机关或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确认具有法人资格并能够承担民事责任,会计上独立核算的单位。
法人单位即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是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
2.单位名称:指经编制机关批准或民政部门登记的事业单位正式使用的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法人单位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事业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4.行政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填写。
5.隶属部门:指单位隶属于哪一类工作部门,为3位数字,按单位的工作业务分类。
代码中未列出的部门可填写政府其他部门代码。
合署办公或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机构,按其主要业务填写隶属部门。
6.隶属关系:指本单位在行政上受哪一级领导和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
在填写隶属关系时,须注意:双重管理的单位,按主管方来划分隶属关系。
7.行业类别:根据单位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以主要经济、业务职能,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类别。
一个单位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即按照该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确定单位的行业类别。
一个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社会经济活动,则按照主要经济活动性质确定单位的行业类别。
8.农、林、牧、渔业: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9.采矿业: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
10.制造业:指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指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建筑业:指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
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
1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电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计算机维修,公共软件服务和其他软件服务。
15.批发和零售业:指农畜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贸易经纪与代理,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和其他零售。
16.住宿和餐饮业:指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服务,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等。
17.金融业: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
18.房地产业:指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
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指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及日用品出租,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其他商务服务。
2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指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矿产、基础地质勘查业和地质勘查技术服务。
2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指防洪管理、资源管理,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旅游景区管理。
2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指家庭服务、托儿所、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摄影扩印等居民服务业及修理与维护,清洁服务等其他服务业。
23.教育: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及其他教育。
2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指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社会保障业,社会福利业。
2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指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组织、体育场馆等体育业;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娱乐业。
2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及国际组织。
27.登记注册类型:事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按其主要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比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确定。
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基本情况本表统计事业单位中在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的基本情况。
1.博士、硕士:指教育机构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学位称号,以经国家学位管理部门批准,具有学位颁发权力的机构所颁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证书为凭证。
学位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位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位的,按取得的最高学位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位的,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位栏(下表同)。
2.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
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
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
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下表同)。
3.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指在中国境内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士(下表同)。
4.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
如1954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4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5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下表同)。
5.公开选拔:指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选拔的领导干部。
6.竞争上岗:指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通过公开报名、考试答辩、群众评议、组织考察,产生竞争职位人选,然后按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择优任用的人员。
7.越级晋升:主要包括由下一级副职直接晋升为上一级副职、下一级正职直接晋升为上一级正职的人员。
8.逐级晋升:指经任免机关任命,按照职务序列由低向高的逐级变动。
填写时注意:(1)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和提高政治、生活待遇的不作晋升职务统计。
(2)政治情况等,按干部晋升职务时的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