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AT】法国建筑师向巴西的献礼——鲍赞巴克的漂浮CiadeDas艺术城
【AT】法国建筑师向巴西的献礼——鲍赞巴克的漂浮CiadeDas艺术城克里斯蒂安·德·鲍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于1994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他也是法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建筑师。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音乐厅、剧院、歌剧院等建筑的设计中,且所有项目的声学设计皆是与声学专家Xu Ya Ying合作的,获得了世界各大指挥家们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在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看来,每个项目所在的国家、选址、地区、气候、文化都是建筑师的考量因素和灵感来源,从而设计出独具地域特色的专属建筑。
目前正在施工阶段的卡萨布兰卡大剧院获得了2009年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奖。
此外,中国苏州、上海的歌剧院项目由他担当建筑设计,项目还在筹划阶段。
以下为他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优秀项目——Cidade Das Artes艺术馆介绍。
Cidade Das Artes艺术城,巴西,里约热内卢Ciade Das Artes艺术城坐落于依山傍海的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位于巴拉达蒂茹卡(Barra da Tijuca)新区Americas与Ayrton Senna大道交汇处。
这个道路交叉口由著名城市规划师卢西奥·科斯塔(Lucio Costa)设计。
这里的周边环境颇为单调,城市属性不强,缺少公共空间。
艺术城选址于此,将作为城市景观以地标性建筑的姿态矗立于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
该建筑是用一座庞大的结构支撑起来的小型城市,这座“城市”建立在一个距离地面10m的大型平台之上,人们可以在这里远眺山和海。
建筑如同悬浮于它脚下那片公共花园上方。
2002年开始委托设计,终于在2013年竣工。
2014年在巴黎举行的法国建筑设计大奖赛Grand Prix AFEX上,由克里斯蒂安·德·鲍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设计的Ciade Das Artes艺术城从数十个优秀的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打动了评委摘得桂冠。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代表作品: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巴拉干住宅: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克⾥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个⼈简历克⾥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个⼈简历建筑师简历1970年,毕业于法国国⽴⾼等美术学院,获国家建筑师⽂凭。
1980年起,于法国巴黎建筑专修学院任教,并出任院长。
1983年-1985年,于法国巴黎南特尔国⽴建筑学院任教。
1990年,获得法国巴黎建筑⼤奖1992年,获得法国建筑师学会银牌奖1993年,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奖1994年,获得美国普⽴兹克建筑⼤奖2004年,获得欧洲城市规划⼤奖克⾥斯帝安-德-包赞巴克也是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并荣获法国荣誉功勋勋章(ORDRE DE LA LEGIOND’HONNEUR),法国艺术与⽂学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法国国家荣誉勋章(ORDRE DU MERITE)。
设计理念“在这个变迁的时代,凡事不能⽴⾜于某种成见,⽽要在实际操作中,不停地反省与思考”克⾥斯帝安-德-包赞巴克包赞巴克⾃幼从事雕塑与绘画等艺术创作;在进⾏建筑创作的同时,他也进⾏学术研究与教学⼯作。
他享誉世界的名声主要是来⾃于他的许多不同凡响的建筑。
他的多重背景,使⼈常常要问他到底是建筑师、都市设计师还是艺术家。
对于这个问题,他以实际的杰出表现,承担了集此三种⾝份于⼀⾝的事实。
包赞巴克在建筑设计中,利⽤空间来构筑实体,⽽不是以实体的叠加组合来构筑空间;他以空间做为材料,运⽤消减的⼿法来处理建筑体量的构成。
他的设计作品,以巴西⾥约热内卢的⾳乐城与纽约的LVMH⼤楼为例,向我们显现了他精练的处理光线、体量与材料的能⼒。
他的建筑以级强的雕塑感成为都市中的地标性建筑。
对于包赞巴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具有同等甚⾄更重要的地位。
在他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他将其“开放式街坊”的理论付诸实践,创造了⼀种重新诠释城市街道、塑造都市空间的⽅式,他设计的城市⼩区充满着都市活⼒,多元⽽开放,同时也亲切近⼈。
朱比特巴尔法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朱比特巴尔法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朱比特·巴尔:法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朱比特·巴尔(Jean-Pierre Bardet)是一位广受赞誉的法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凭借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对城市规划的独特见解,他为法国和世界各地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本文将介绍朱比特·巴尔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杰出贡献。
1. 生平经历朱比特·巴尔于1965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他从小就对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他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并在师从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的指导下获得了硕士学位。
这段时间对他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他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成功之路。
2. 设计理念朱比特·巴尔的设计理念注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他相信建筑与城市规划应该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存在。
他的作品常常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力求在不同的场景和文化中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空间。
3. 建筑作品朱比特·巴尔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造力和艺术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巴黎市的“朱比特·巴尔中心”,它是一个巴黎梅尔帕尔区的多功能文化中心。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内部设计而受到广泛赞誉,并成为城市的地标之一。
此外,朱比特·巴尔还设计了许多其他建筑项目,如法国巴黎西南郊区的一个住宅社区、里昂一座现代化办公楼以及位于马赛港口的一个商业中心等。
无论是在城市中还是自然环境中,他的建筑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现代感而闻名世界。
4. 城市规划贡献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朱比特·巴尔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布局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注重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和城市居民的舒适度。
他参与了许多城市规划项目,包括巴黎市中心的再规划和改造、里昂市的城市发展以及马赛港口地区的改善。
历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建筑设计哲学理念与代表作
1979
菲利普·约翰(1906) 美国 建筑都是掩蔽体,没有信条,从足迹开始 西格拉姆大厦、水晶教堂
1980
路易斯·巴拉甘(1902) 墨西哥 致力于把建筑升华为诗意和想象 墨西哥城规划景观居住区
1981 詹姆斯·斯特林(1926) 英国 现代主义运动领导人 作品突出历史连贯性和周围的城市环境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1985 汉斯·霍莱因(1934) 奥地利 重要的不是设计者是设计作品,通过绘图、拼贴及雕刻成就墙体的艺 术 巴赫市博物馆
1986 戈特弗里德·玻姆(1942) 德国 让作品的内容和过去联系起来 VDR新建筑(科隆)
1987
丹下健三(1913) 日本 城市、交通和建筑是统一的系统 追求信息价值 东京新市政厅大厦、代代木国家综合体育馆
2000 雷姆·库哈斯(1944) 荷兰 “新城市主义”不关心行为客体的组织安排,而是孕育着潜在的可能 性 乌特勒克教育馆,cctv大楼,(北京中央电视台)
2001 雅克·赫尔佐格(1950) 瑞士 把毫无特色建筑转化为戏剧化和艺术化的工业建筑(尺度和比例巨 大) 泰特现代美术馆(发电机改建)、国家体育馆(鸟巢)
1994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1944) 法国 理性出自场所,将包豪斯与当代建筑理论结合 音乐花园
1995 安藤忠雄(1941) 日本 个性化的空间,通过墙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 水的教堂(没有屋顶)
1996 拉斐尔·莫尼欧(1937) 西班牙 建筑是从具体地域与建筑家的自由思维之间的对话中脱颖而出的 现代建筑和艺术博物馆
皮埃尔·德·梅隆(1950) 瑞士
2002 格伦·马库特(1936) 澳大利亚 我对做大规模的项目没有兴趣,小一点的项目给我提供试验机会 玛格尼住宅、唐宅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自1979年创立,用以每年表彰一位或多位在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卓越贡献,因其评审程序的公正性、权威性以及获奖者的影响力,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现代建筑思潮的伟大脉络,普利兹克奖更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1979-2020年间,全部42位获奖者▼2020年第42届伊凡娜·法瑞尔Yvonne Farrell+雪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 爱尔兰▼2019年第41届矶崎新Arata Isozaki日本▼2018年第40届巴克里希那·多西Balkrishna Doshi印度▼2017年第39届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Rafael Aranda,Carme Pigem,and Ramon Vilalta 西班牙▼2016年第38届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Alejandro Aravena 智利▼2015年第37届弗雷·奥托Frei Otto德国▼2014年第36届坂茂Shigeru Ban 日本▼2013年第35届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2012年第34届王澍Wang Shu中国▼2011年第33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2010年第32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09年第31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08年第30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法国▼2007年第29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5年第27届汤姆·梅恩Thom Mayn美国▼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3年第25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丹麦▼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澳大利亚▼2001年第23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1999年第21届诺曼·福斯特爵士Norman Foster 英国▼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7年第19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5年第17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1994年第16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3年第15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日本▼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1991年第13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1989年第11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美国▼1988年第10届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和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巴西/美国▼1987年第09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1986年第08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5年第07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奥地利▼1984年第06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3年第05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1982年第04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美国▼1981年第03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0年第02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79年第01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交互装置分析解析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装置中加入了电影剪辑艺术和游戏互动
艺术,画面的壮观宏伟给人的视觉冲击 力非常强的感觉,非常夺人眼球。 装置是使用了红外感应技术,红外技术
的原理是由密布在显示区周围红外接收 和发射对管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扫描 网格,形成一个扫描平面网,当可以阻 挡红外线的物体阻挡住网格中的某对水 平和和垂直红外扫描线时,就可以通过 被阻挡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红外线确定 位置畅,没有花哨的外观,黑色为主更能够突出中间的透明三棱柱
长方体的框架可以使其稳固,并且显得大气。 它利用了3D全息影像技术,而它的基本机理是
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相位。 人们观看全息像时会得到与观看原物时完全相同 的视觉效果,其中包括各种位置视差,这即是全 息三维显示的理论依据。它不仅可制出惟妙惟肖 的立体三维图片美化人们的生活,现在还将其用 于商品广告、促销、艺术图片、展览、图书插图 与美术装潢、包装、室内装潢、医学、刑侦、建 筑三维成像、科研、教学、信息交流、人像三维 摄影及三维立体影视等众多领域。
Extrapolis手绘“超城市”装置展
这幅名为ExtraPolis的3D艺术作品是2013年Théoriz Crew小组与BKYC联合创作的交 互装置。它所表现的是一座虚拟城市,参观者可以与之对话,并利用此完成混合了 绘画与动画视频的增强现实绘画的技术,赋予原初手绘作品新的生命力。它是一个 基于增强屏幕的互动装置,构造了一个虚拟城市,利用摄像头来捕捉游客的身影, 在游客穿梭观展过程中,也自然进入了影像之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画面颜色随 着时间流逝而变化,观赏者可以在超现实城市中自由“走动”。通过结合插画、 3D动画和声学设计,将原创手绘作品重叠在现实生活中。它打破了幻想和现实的
设计大师_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现实与诗意交辉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法兰西的建筑诗哲文/王萱1994年摘得普利茨克建筑奖桂冠的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被誉为“法兰西的建筑诗人”。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同时也是一位诗哲,一名热忱的画家。
他富有创造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理论酝酿了他独有的建筑设计思想,因此,他的建筑总是有机地嵌入城市肌理,在对周围环境的介入中,修复并创造了新的城市空间。
出身法国西北部的包赞巴克,从小就喜欢绘画,在一次看书时看到柯布西耶的绘画,引发了他对建筑空间概念的兴趣,并1962年进入了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建筑。
然而,学院中与当时真实社会状况完全脱节的建筑教育训练方式,以及法国新锐导演在影片中所呈现的住宅社区场景带来的启发,使包赞巴克认识到,建筑的未来决不能像学院内所教导的那样保守、复古、折衷,于是包赞巴克开始关注人们的城市生活,探索自己的建筑之路。
毕业后的包赞巴克并没有立即着手建筑设计工作,而是选择花十年时间去尝试理解建筑的责任。
他从心理学的研究立场出发,对集合住宅的居民进行了空间认知的调查,这种社会调查对他之后的设计实践也显得颇有意义。
他创造了非系统建筑设计和规划手法,这让他在1979年回归建筑业时马上被人们注意到。
1980年,包赞巴克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这个事务所同时也是一个“都市研究所”。
利用“开放街区”来实现都市结构更新是他提出的一个全新观念,事务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生活空间质量和理解城市的角度上。
相比较以实体的叠加组合来构筑空间,他更主张在建筑设计中利用空间来构筑实体。
于是,他的建筑作品以极强的雕塑感成为都市中的地标性建筑。
对于建筑,包赞巴克认为,任何建筑形式都存在于纪念性和功能性的斗争与平衡中。
这种“中心纪念性”的典型处理手法一度出现在欧洲古典的巴洛克城市地标中,在此得到聪慧的演绎与借鉴。
“回归琐碎”是包赞巴克对城市设计的理解。
回归社会的复杂性,回到实际情况,而不再是理性思维和技术思维将城市按不同的功能领域进行切分,并试图为每一个问题找到普适性的答案。
普利策获奖作者与作品赏析
电报电话大楼
水晶教堂
1980刘易斯 巴拉干
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 , 他于1902年出生在 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 , 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 , 有很 多起伏的小山丘 , 可以看日初日落的美景 。 而附近那些有庭园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屋都有挑檐及 设置景观喷泉 , 另外还有各式的教堂与市集 。 这些都带给他不可磨灭的印象 , 并影 响他后来一生的工作方向 。从瓜达拉哈纳大学一般工程技术系毕业后,他改变先前 所学的工程方面而转向他较感兴趣的建筑方向 , 但未再进学校攻读 , 全靠自己进修 。
1991 罗伯特 文丘里
母亲之家
巴特勒学院胡堂
1992 阿尔巴罗 西萨
1933 年出生的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缠萨Alvaro Siza 堪称 葡萄牙建筑的一代宗师。西萨的作品,常以简单却极其优雅的色 调与诗意的构筑来呈现,他对建筑尺度的精准控制与对环境的敏 锐反映,奠定了其独特创作基础。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盖蒂中心
新协和图书馆
1985 汉斯 霍莱因
汉斯· 霍莱因(Hans Hollein,1934年3月30日-2014年4月24日),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芝加哥伊利诺理工 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他早期求学期间,他表现出 绘画天份。但他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职业,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全世 界公私收藏。
芝贝欧文化中心
贝页利基金会博物馆
1999 诺曼 福斯特
诺曼· 福斯特建筑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鲁 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诺 曼· 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 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 的建筑方式。一生的荣誉很多,作品很多。
歌剧院案例分析
11
大厅空间被设计为室内外空间的缓冲区域,是一条通往音乐世界的过渡通道。大厅上方是两条交叠的走廊,提供 了通往观众厅露台的路径。大厅顶部的彩色体块为空间赋予了独特的韵律,仿佛在为空间中的音乐节奏做准备。
12 34
12
1 表演厅 2 交流报告厅 3 休息区 4 屋顶花园
13
楼梯
3
1
2
大厅楼梯
垂直交通
同时上音歌剧院的设计也尊重自然环境,保留 了原法租界地段特有的法国梧桐树等。
8
1பைடு நூலகம்
2 9
3 8
4 歌剧厅 7 5 6
9
内部空间
INNER SPACE
10
上音歌剧院是一幢8层综合体,地下3层,地上5层,最高处 建筑高度为34米。 上音歌剧院总建筑面积31,926.42 ㎡,地上建筑面积 14,989.38 ㎡,地下建筑面积16,937.04㎡,由1,200座的歌 剧厅(含乐池临时座席95个,贵宾座席33个,无障碍座席4 个)和歌剧、管弦乐、合唱和民乐4个排演厅,以及1个专业 学术报告厅,相关配套用房和地下车库组成。
17 歌剧院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乐器。其设计借鉴了古典歌剧院 的马蹄形(U型)空间,能够有效地满足声学要求。多种混响时 间能够满足从古典到浪漫的不同表演风格。同时,新式的设计 使空间的每个角落都享有最佳视野。U型的平面为艺术家、乐团 和听众创造了亲密的关系。整个主厅能够同时容纳1200人就座
采用榫卯结构进行安装的马蹄形面板 剧场内马蹄形的结构让观众的观演感受更为贴近舞台,即使 在三层,也不会觉得太过遥远;观众席每个位置(包括站票 位置)都能看到舞台全景。
18
所有这种古典形式的观众厅都包含有池座,楼座和舞台,当人 们抬头看,会发现头顶的天花,传统上这个天花往往是一件重 要的绘画作品,这里包赞巴克事务所设计了一个非常现代同时 对声学也非常重要的彩绘天花,其实是声学的反声板,上面带 有凹凸纹 理的黑色穹顶天花可以根据不同演出需要进行升降改 变观众厅的体积,从而改变混响时间。
王澍获奖简介
获奖揭晓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
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
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討论。
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王澍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
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
这个作品于1990年完成。
普利兹策建筑奖历届获奖名单及简介
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6人获奖。
(完整版)普利兹克奖历年得主
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美国)01 02 03 04 05 1980年刘易斯·巴拉干(墨西哥)01 02 03 04 05 1981年詹姆士·斯特林(英国)01 02 03 04 05 1982年凯文·罗奇(美国)01 02 03 04 05 1983年贝聿铭(美国)01 02 03 04 05 1984年理查德·迈耶(美国)01 02 03 04 05 1985年汉斯·霍莱因(奥地利)01 02 03 04 05 1986年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01 02 03 04 05 1987年丹下健三(日本)01 02 03 04 05 1988年戈登·邦夏(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巴西)01 02 03 04 05 1989年弗兰克·盖瑞(美国)01 02 03 04 051990年阿尔多·罗西(意大利)01 02 03 04 05 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美国)01 02 03 04 05 1992年阿尔巴多·西萨(葡萄牙)01 02 03 04 05 1993年稹文彦(日本)01 02 03 04 05 1994年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01 02 03 04 05 1995年安藤忠雄(日本)01 02 03 04 05 1996年乔斯·拉法尔·莫尼欧(西班牙)01 02 03 04 051997年斯维勒·费恩(挪威)01 02 03 04 05 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01 02 03 04 05 1999年诺曼·福斯特(英国)01 02 03 04 05 2000年雷姆·库哈斯(荷兰)01 02 03 04 05 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瑞士)01 02 03 04 05 2002年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01 02 03 04 05 2003年约翰·伍重(丹麦)01 02 03 04 052004年扎哈·哈迪德(英国)01 02 03 04 05 2005年汤姆·梅恩(美国)01 02 03 04 05 2006年门德斯·达•洛查(巴西)01022007年理查德·罗杰斯(英国)010******* 2008年让·努维尔(法国)010******* 2009年彼得·卒姆托(瑞士)010*******。
日本建筑师坂茂
992年 第十四届阿尔瓦罗· 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年 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年 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1995年 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1996年 第十八届拉斐尔· 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年 第十九届斯维勒· 费恩Sverre Fehn 挪威 1998年 第二十届伦佐· 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 1999年 第二十一届诺曼· 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国 2000年 第二十二届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 2001年 第二十三届雅克· 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 和皮埃 尔· 德· 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年 第二十四届格伦· 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 2003年 第二十五届约翰· 伍重Jorn Utzon 丹麦 2004年 第二十六届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 2005年 第二十七届汤姆· 梅恩Thom Mayn 美国 2006年 第二十八届保罗· 门德斯· 达· 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 2007年 第二十九届理查德· 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 2008年 第三十届让· 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 2009年 第三十一届彼得· 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
坂茂--代表作品
幕 墙 宅
1995
坂茂--代表作品
汉诺威 日本馆 2000
坂茂--代表作品
加 尔 桥 的 纸 桥 2006
历届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名单(表格)
历届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名单时间届数获奖者国别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瑞士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日本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2012年第三十四届王澍Wang Shu 中国。
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建筑案例
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建筑案例
国际主义风格是20世纪建筑设计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简洁、功能主义和现代化。
以下是一些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知名建筑案例:
1. 巴黎的巴比松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这座建筑由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于1977年完工。
它的外观采用了明亮的色彩、外露的结构和管道,展
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特征。
2. 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由一组国际建筑师设计,包括瑞士建筑师勒·柯
比西耶和法国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等。
这座建筑于1952年完工,
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简洁和现代化特征。
3. 德国柏林的柏林国家图书馆(Berlin National Library),由建筑师汉斯·夏尔恩设计,于1978年完工。
这座建筑以其简洁的
几何形状和现代化的外观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
4. 荷兰鹿特丹的范纽文豪斯住宅区(Van Nelle Factory),
建筑师勒·柯比西耶和雅各布斯·约翰·约翰逊设计,于1931年完
工。
这座工厂建筑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化和功能主义特征。
这些建筑案例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应用,体现了其简洁、现代化和功能主义的特点。
这些建筑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批评学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La Biennale )已经成为建筑批评的重要领域。 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蜕变”
历届普利策奖
1979年 第一届 菲利普· 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玻璃屋 (1949) 1980年 第二届 路易斯· 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卫星城市五支巨塔 (1957) 1981年 第三届 詹姆斯· 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西利历史图书馆 (1968) 1982年 第四届 凯文· 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哥伦布骑士会大楼 (1969) 1983年 第五届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美国国家艺廊东楼 (1978) 1984年 第六届 理查德· 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高等艺术博物馆 (1983) 1985年 第七届 汉斯· 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Abteiberg Museum (1982) 1986年 第八届 戈特弗里德· 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伊格莱西亚青年中 心图书馆 (1968) 1987年 第九届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东京圣玛丽亚大教堂 (1987) 1988年 第十届 戈登· 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 和 奥斯卡· 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拜内克珍本及手稿图书馆 (1963)
• 实验性和先锋性要与本土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今天我们如何进行建筑教育
• 面临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 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地保护与发展, 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 化趋同”(converge)的大潮中。 • ——吴良镛
普利兹克奖得主
附件: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等。
70年代同J·伯吉合作开设事务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较重要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等。
这几幢建筑一扫他的折衷风格,颇有清新气息。
这是约翰逊富有成就的时期。
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
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同样的作品不有: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
静谧在他设计的园林和住宅中他极力的在创造一种静谧的感觉,而在他的喷泉中也同样的弥漫着静谧的歌声。
他认为这种环境能让人放松而愉悦,摆脱在社会中的烦恼并且神秘和富有诗意。
平静巴拉干认为平静是摆脱苦闷与恐惧的良药,无论所设计的建筑是华丽还是简朴,建筑师都有责任在所设计的建筑当中营造这种平静的气氛。
愉悦巴拉干认为当一个建筑能传达无声的愉悦与平静的时候这件艺术作品就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孤独巴拉干认为只有孤独才能让人能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孤独一直伴随着他。
他的建筑中有着一种孤独的气质,因此他自称他的建筑不会为了那些害怕也回避孤独的人而设计。
童年的回忆他认为童年的回忆是他创作的源泉和无尽的资源。
童年时生活的村庄中那些谦逊的建筑形态给了他许多的启发,例如,那些用石灰水刷白的围墙,天井与果园的宁静色彩丰富的街道,村里在环廊掩映下毫无威严感的广场。
1994年 第十六届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姓名:克里斯蒂·德·包赞巴克性别:男国籍:法国专业:建筑设计标签:城市规划、建设设计1970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国家建筑师文凭。
1980年起,于法国巴黎建筑专修学院任教,并出任院长。
1983年-1985年,于法国巴黎南特尔国立建筑学院任教。
1990年,获得法国巴黎建筑大奖1992年,获得法国建筑师学会银牌奖1993年,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大奖1994年,获得美国普立兹克建筑大奖2004年,获得欧洲城市规划大奖音乐花园音乐花园位于拉维拉特公园的南出入口附近,由两个互为补充但又有很大不同的建筑组成。
两座建筑面对面地布置,分别位于大会堂的一侧。
西边的建筑是音乐学院,南边的建筑则布置了音乐厅、音乐博物馆、排练房间以及管理办公室。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体,从而扩大了法国国家音乐学院的影响范围。
西楼采用了曲面和退台的外立面处理方法,便得这个建筑似乎漂浮在位于建筑前的水池上方。
更为自由的东楼采用一个大长方形的形式,并且面向公园。
首先,设计打破了大会堂的轴线,创造了一种不和谐,与公园的关系也更为自然。
两个楼限定了一个比较宽广的矩形空间,延伸了大会堂的轴线,并且通过远景中的水晶剧院,与公园的动态轴线相融合,从而使东楼和西楼、大会堂、公园以及其中的景观形成了一种逻辑关系。
音乐花园的内部空间遵循独特的原则:在形式和尺度上具有很大的不同性的各个全封闭空间,共同处于一个通透的大空间,并且由构成室内肌理的光束限定其边界。
通道和通道的交叉点或者被玻璃围合或者直接与室外连通。
因此,尽管这个项目的建筑密度很高,但光线和景观却无处不在。
音乐花园这个综合场所充满活力、具有流动性,其中的建筑可以在快速的一瞥中得到快速“体验”。
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序列组合,持续、断裂以及趣味性的发现,构成了这个建筑综合体的音乐氛围,叙述了这个建筑综合体的音乐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浮的建筑”
“在这个变迁的时代,凡事不能立 足于某种成见,而要在实际操作中, 不停地反省与思考”
——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
法国建筑师
萨伏伊别墅 马塞公寓 朗香教堂
勒· 柯布西耶
金属建筑!!
波尔多大桥 索尔河桥梁 杜罗河铁路桥
桥!梁!
居斯塔夫· 埃菲尔
法国著名建筑大师、结构工程师、金属结构专家
埃菲尔设计风格
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 中解脱出来
建筑→ 装配
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
主要作品
巴黎欧风路(1979年落成) 巴黎歌剧院舞蹈学校(1988年落 成) 巴黎音乐城(1995年落成) 法国里耳市里昂信贷银行大厦 (1995年落成) 格拉斯城法院(1999年落成)。 巴黎国际会议大厦扩建(1999年 落成) 纽约路易威登大厦(1999年落成) 柏林法国驻德大使馆(2003年落 成) 卢森堡爱乐音乐厅(1997-2005)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 (20072009)
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自幼从事雕塑与绘画等艺术
创作;在进行建筑创作的同时,他也进行学术研究与教学
工作。他享誉世界的名声主要是来自于他的许多不同凡响 的建筑。他以实际的杰出表现,承担了建筑师、都市设计
师还是艺术家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事实。
在建筑设计中,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善于利用 空间来构筑实体,而不是以实体的叠加组合来构筑空间; 他以空间做为材料,运用消减的手法来处理建筑体量的构 成。 他的设计作品,以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音乐城与纽约的 LVMH大楼为例,向我们显现了他精练的处理光线、体量与 材料的能力。他的建筑以极强的雕塑感成为都市中的地标 性建筑。
纽约路易威登大厦
“对话中的大楼”
与香奈儿大楼比邻。
在纽约建筑法规之 下,波特赞姆巴克 能借由外形的设计 与材料的运用来突 显出其设计的长处, 并且与相邻的香奈 尔大楼产生一种和 谐的对话。
大楼的外墙采用的 是白色的不透明玻 璃,经过特殊的丝 质镜面处理,来减 低对面IBM大楼的反 光入射。
卢森堡爱乐音乐厅
建于1887—1889年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依赖于资本主义初期工业强大的生产力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Cristian de Portzamparc
19巴黎建筑专修学院任教, 并出任院长。 1983年-1985年,于法国巴黎南特尔国立建筑 学院任教。 1990年,获得法国巴黎建筑大奖 1992年,获得法国建筑师学会银牌奖 1993年,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大奖 1994年,获得美国普立兹克建筑大奖 2004年,获得欧洲城市规划大奖 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也是美国建筑师 学会荣誉会员,并荣获法国荣誉功勋勋章,法 国艺术与文学勋章,法国国家荣誉勋章。
爱乐音乐厅的核心被其周围合计827根柱列所组成的曲线柱廊所 环绕,这个处理手法,使得建筑物的体量呈现一种“通而不透” 的视觉美感,并且随着所在位置的不同,这些柱列使得爱乐音乐 厅呈现多变的风貌。
“仙女的竖琴”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
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在博物馆的设计中把他全部的技巧融入到埃 尔热的作品中,出色地体现了埃尔热作品的特点。这座外形近似蝴蝶的 建筑仿佛被“抬高”到空中,在四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清新。通 往博物馆有一条人行桥,大门口的右侧墙体可见“埃尔热”的签名字样, 左侧则是以《丁丁历险记》之《金钳螃蟹贩毒集团》为原型的画面。
克里斯蒂安· 德· 波特赞姆巴克 在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中, 将其“开放式街坊”的理论 付诸实践,创造了一种重新 诠释城市街道、塑造都市空
间的方式,他设计的城市小
区充满着都市活力,多元而 开放,同时也亲切近人。
安騰忠雄大師是這樣介紹的: 歐風路的集合住宅,就是將巴黎典型的街道、小廣場等形象融入 房捨與房捨之間。不過,這種空間之所以充滿魅力,富於變化, 主要還是因為家家戶戶各自的空間走向、位置皆不相同,十八種 形態的住宅中又根據不同樓層的位置、方位、視野、規劃出一百 種選擇、實在相當有趣。即使在同一個集合住宅,隨著選擇住所 不同,在眼前展開的亦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歐風路的 住宅,巴黎在集合住宅上還有許多很好的嘗試。 巴黎是個在群居文化上擁有悠久歷史的都市。自古以來,不同階 層的人們就雜居在一個公寓中,各自經營共同體。對裡頭的居民 而言,在同一棟建築物中想以不同的水准、形式居住是理所當然 的。因為這代表著[個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尊重,如果[個人] 沒有被尊重,豐富多元的[公共]就不可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