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
腮腺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腮腺1.腮腺的位置2.腮腺的形状与分部上方与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相毗邻,下方平下颌角,除部分位于下颌支的后侧外,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
腮腺呈锥体形,底向外,尖朝内突向咽旁间隙。
有上、外、前内、和后内四面。
分部峡部浅叶深叶下颌后窝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内的腮腺乳头一、腮腺1.腮腺的位置2.腮腺的形状与分部上方与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相毗邻,下方平下颌角,除部分位于下颌支的后侧外,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
腮腺呈锥体形,底向外,尖朝内突向咽旁间隙。
有上、外、前内、和后内四面。
分部峡部浅叶深叶下颌后窝腮腺乳头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内的腮腺乳头3.腮腺鞘腮腺表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腮腺鞘。
鞘的浅层厚而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4.腮腺肿瘤良性:约占2/3,其中混合瘤最多恶性:占1/3。
腮腺肿瘤见,它易复发和癌变。
腮腺肿瘤肿瘤切除术3.腮腺鞘腮腺表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腮腺鞘。
鞘的浅层厚而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4.腮腺肿瘤良性:约占2/3,其中混合瘤最多恶性:占1/3。
腮腺肿瘤见,它易复发和癌变。
腮腺肿瘤肿瘤切除术3.腮腺鞘腮腺表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腮腺鞘。
鞘的浅层厚而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4.腮腺肿瘤良性:约占2/3,其中混合瘤最多恶性:占1/3。
腮腺肿瘤见,它易复发和癌变。
腮腺肿瘤肿瘤切除术二、面神经属混合性神经,其运动纤维分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茎乳孔①颞支:1-2支,从腮腺的上缘穿出,支1.面神经的行程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经茎乳孔出颅,在腮腺的浅叶与深叶之间进入腺体,最后形成五组分支穿出腮腺。
配额肌、眼轮匝肌上份等,受损时,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①二、面神经属混合性神经,其运动纤维分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茎乳孔①颞支:1-2支,从腮腺的上缘穿出,支1.面神经的行程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经茎乳孔出颅,在腮腺的浅叶与深叶之间进入腺体,最后形成五组分支穿出腮腺。
颌面部神经之面神经 ppt课件
2.面神经的保护 • 切口选择
• 颌面部寻找面神经的标志
手术切口
vs
central facial paralysi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思考讨论题: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为:一侧睑裂以下对侧表情肌瘫痪但
但不影响闭眼,皱额,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这是为什么?
岩大神经
鼓索 镫骨肌神经
(二 )
面神经颅外段
段面 神 经 颅 外
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面神经入腮腺前分支
面神经主干
1 面神经主干
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面神经主干
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
腹间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 腮腺 新生儿及儿童乳突尚未发育 完全面神经位置表浅,手术时 易受伤
2 面神经腮腺前的分支
1.如何进行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2.颌面部的手术中如何避免损伤面神经分支?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示意图
管段或面神经核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 + 舌前2/3味觉丧失 +唾液分泌障碍 +听觉改变 +泪腺分泌障碍
鼓索以下受损:同侧面肌麻痹
面神经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单纯面瘫
面神经损伤部位
鼓索以下 ,茎乳孔以外 (面神经颅外分支受损)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之间 (鼓索受损) 镫骨肌神经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镫骨肌神经受损)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面瘫+味觉丧经节与脑桥之间
(岩大神经受损)
面神经应用解剖(application)
(1)耳后神经
耳支支配耳后肌,枕支支配枕肌
腮腺影像解剖
腮腺影像解剖
腮腺在涎腺中体积最大,左右各一,为浆液腺,位于颜面两侧耳屏前,浅部覆盖于下颌支和咬肌后份的浅面,呈三角形;深部位于下颌支深面,呈锥体状突向咽侧壁;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于下颌支的后缘。
腮腺分叶:以面神经总干及其分支经过的平面人为的划分腮腺深、浅叶,而我们影像也很难分辨面神经,所以以以下两种划线划分深浅叶:
1.U线法-以下颌后静脉最背侧和同侧椎体最背侧的连线估计面神经的位置而进行深浅叶的划分(橙色虚线);
2.以下颌支内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连线进行划分(绿色实线)。
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最多见(约60-70%),其次腺淋巴瘤(6-10%),以及基底细胞腺瘤、肌上皮瘤、嗜酸细胞腺瘤、神经鞘瘤等。
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最多见,其次腺样囊性癌,以及腺泡细
胞癌、肌上皮癌、淋巴上皮癌、淋巴瘤等。
非肿瘤性病变:结核、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木村病、鳃裂囊肿等。
重点提提二腹肌后腹(红箭):腮腺深叶位于二腹肌后腹外侧,腮腺深叶的占位会将二腹肌后腹向后内侧推挤移位;颈血管鞘位于二
腹肌后腹内后侧,来源于颈血管鞘的占位会将二腹肌后腹向外侧推挤移位。
腮腺与面神经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腮腺与面神经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叶间导管转移治疗干眼病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腮腺区进行局部解剖,观察腮腺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关系,测量两者的相关数据。
结果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在距腮腺乳头(25.49±2.76)mm处注入腮腺导管,第1叶间导管长度为(37.63±1.24)mm,注入腮腺导管处的外径(0.54±0.16)mm。
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解剖关系是面神经颧支位于叶间导管的浅层,两者逆向而行。
在眼眶外侧缘的垂直线上叶间导管和面神经颧支距离腮腺导管分别为(9.82±1.35)mm和(6.51±1.30)mm。
结论:第1叶间导管转位治疗干眼病是临床较理想的术式。
【关键词】腮腺;叶间导管;面神经颧支;干眼病【中图分类号】R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59-02Applied anatomy of the parotid gland and zygomatic branch of facial nerveCHEN Zhi-qiang, WU Gui-long, YUAN En-jian, LEI ZHen.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421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tomic basis of treatment of dry eyewith the transfer of the parotid gland .Method The first interlobar duct of parotid gland and zygomatic branch of facial nerve of 10 (20 sides) adult cadaveric head and face of parotid gland were dissected and observed , and the datameasured.Results Zygomatic branch of facial nerve and parotid gland first interlobar duct reverse.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with first leaf catheter translocation is an ideal surgical procedure.【Key words】Parotid gland;Leaf catheter;Zygomatic branch of facial nerve;Dry eye干眼病又称干燥性角膜炎,是由于眼部或全身多种原因引起的眼腺细胞分泌减少的常见眼病,此病会导致视力下降,重症者致盲率较高,至今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
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患者为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掀翻皮瓣,显露腮腺及胸锁乳突肌,可看到耳大神经。
显露并切断腮腺导管。
沿腮腺前缘分离显露上下颊支面神经。
腮腺浅叶和肿瘤向后分离,显露面神经干和各面神经分支。
腮腺尾叶与胸锁乳突肌分离。
腮腺后缘与胸锁乳突肌锐性分离至接近面神经干处。
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冰冻报告为多形性腺瘤。
术区见腮腺深叶腺体、面神经干、下颌缘支、上下颊支、颧支和颞支。
术区放入负压引流管,切口缝合。
颈阔肌深面腮腺筋膜表面翻皮瓣。
腮腺前缘面神经解剖是为了更好定位各支面神经分支及主干。
如果能够熟练解剖面神经主干,不必非得从前缘分离。
如果单纯是下极良性肿瘤,可以腮腺浅叶部分切除。
掀翻皮瓣当然是颈阔肌深面翻起,但是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是应该行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而不是部分切除,如果肿瘤累及深叶或位于深叶,就应该行全腮腺切除+面神经解剖。
主要是因为,虽然是良性肿瘤(也有恶性混合瘤),但如果切除行腺体局部切除或部分切除,其复发率较高,而肿瘤在原术区复发多为多结节,并且二次手术的面神经保护较困难。
面神经的解剖是这样考虑,不要在面神经解剖的过程中把肿瘤搞破,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
我是这样处理,较为表浅的肿瘤,可以楔形切除表浅的一部分,送冰冻,但必须马上将肿瘤缝上,然后行面神经解剖,表面有较多腺体的,就行浅叶切除,送冰冻,如果为良性,关切口,恶性,再行深叶切除。
大部分的腮腺肿瘤位于后下,如果上来就去找面神经干,一个是不好找,有肿瘤压着,再有就是容易在寻找过程中将肿瘤弄破。
因此,从前缘找是合适的。
楔形切除不知在哪本教科书上写过?种植可能性小不等于不种植。
为何不完整切除呢?我很纳闷。
腮腺良性肿瘤倒是极少数会分不出。
另外在腮腺下极的较小混合瘤连同肿瘤一起做腮腺浅叶下极部分切除,也不违反手术原则呀。
倒是楔形切除,我孤陋寡闻没听到过。
楔形切除一部分是为了送冰冻快点,没有别的意思。
解剖腮腺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腮腺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腮腺、面神经、腮腺导管等。
2. 掌握腮腺区的解剖标志和层次结构。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头颈部解剖模型2. 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实验器械3. 消毒液、生理盐水、纱布等辅助材料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解剖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检查实验器械是否完好,用消毒液擦拭实验器械。
2. 定位:观察解剖模型,用手指按压颧弓下缘处,确认腮腺区的位置。
3. 皮肤切口:在颧弓下缘处做一横切口,暴露腮腺区皮肤。
4. 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用解剖刀和剪刀分离腮腺区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腮腺。
5. 观察腮腺:观察腮腺的形态、大小、颜色,记录腮腺的表面结构和周围关系。
6. 找出面神经:用解剖针和镊子仔细分离腮腺周围组织,寻找面神经的走行路径。
7. 观察腮腺导管:找到腮腺导管后,观察其走行路径和开口位置。
8. 观察腮腺鞘:分离腮腺周围组织,观察腮腺鞘的结构特点。
9. 恢复解剖结构:将分离的组织恢复到原位,缝合皮肤切口。
六、实验结果1. 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2. 腮腺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
3.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黏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开口处黏膜隆起(腮腺乳头)。
4. 腮腺鞘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
5. 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炎症时常引起剧痛。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
七、实验讨论1. 腮腺区解剖结构复杂,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了解腮腺区的解剖结构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腮腺区肿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32例临床分析
D no e r o ,02 122 :8 . et ai Ot p20 ,2 ( )10 f M h [ 稿 日期 :02 2 8 收 2 1 —0 —0 编校 : 强 ] 徐
腮 腺 区肿瘤 切 除加 面 神 经 解 剖 术 3 2例 临床 分 析
吴厚刚 , 何 广, 孙 玮 , 乐 豹 ( 欧 安徽 省 滁 州 市第 一 人 民 医院 口腔科 , 徽 安 滁州 290 ) 300
[ 摘 要 】 目的 : 讨 腮 腺 区 肿 瘤 发 病 的 临 床 特 点 、 病 情 况 、 术方 法 及 预 后 。方 法 : 我 院腮 腺 区 肿 瘤 手 术 3 探 发 手 对 2例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 剖 面 神 经 下 腮 腺 浅 叶及 肿瘤 切 除 术 2 解 7例 , 后 并 发 涎 漏 1 , 时 性 面 瘫 3例 ; 剖 面 神 经 术 例 暂 解 下腮 腺全 叶及 肿 瘤 切 除 术 5 , 例 并发 颊 支 永 久 性 面 瘫 1 , 觉 出汗 综合 征 1 , 后 2年 复 发 1 。结 论 : 腺 区肿 瘤 切 除 加 面 例 味 例 术 例 腮 神 经 解 剖 术效 果好 , 后 辅 以放 疗 , 时 应 注 重快 速 冷 冻切 片 病 检 在 手 术 中的 作 用 。 术 同 [ 键 词 】 腮 腺 区 肿 瘤 ; 神 经 解 剖 ; 面外 科 手 术 关 面 颌
1 资 料 与 方 法
瘤 生 长 较 快 , 2 % 一3 % 发 生 面 神 经 麻 痹 , 伴 自发 性 疼 约 0 0 常 痛 , 块 一 般 较 硬 , 浸 润 周 围 组 织 , 活 动 , 有 压 痛 肿 可 不 常 感 I】 3。常 规 治 疗 多 为 放 疗 , 性 腮 腺 肿 瘤 的 术 后 放 疗 指 征 恶 包 括 : 经 或 神 经 周 围侵 犯 ; 管 侵 犯 ; 巴结 转 移 ; 术 切 缘 神 血 淋 手 阳性 或 手 术 切 缘 的安 全 边 界 不 够 ; 术 医 生 认 为 有 必 要 术 后 手 放疗 ; 除外 低 度 恶 性 的粘 液 表 皮 样 癌 和 腺 泡 细 胞 癌 的 其 他 病 理 类 型 。 只要 符 合 上 述 之 一 就 需 术 后 放 疗 。 而 随着 医 学 技术 的 发 展 , 腺 恶 性 肿 瘤 以 手 术 治 疗 为 主 , 腮 应 根据病变 大小、 理类 型、 性 程度来决定 手术切 除范 围。 病 恶 低 度 恶 性 ( 分化 型 ) 需 行 局 部 扩 大 切 除 手 术 , 对 高 度 恶 高 仅 而 性 ( 分 化 型 ) 局 部 扩 大 切 除 后 尚 应 给 予 辅 助 放 疗 、 身 预 低 在 全 防性 化 疗 以及 免 疫 治 疗 J 。手 术 方 法 为 有 由 前 向后 , 分 离 先 腮 腺 导 管 的方 法 和 由后 向前 , 解 剖 面 神 经 总 干 的 方 法 2种 。 先 前 法适 用位 于耳 下 的混 合 瘤 , 法 适 用 于 腮 腺 前 部 的 混 合 瘤 。 后 在 手 术 中 , 于肿 瘤 包 膜 不 完 整 及 浸 润性 生 长 , 难 以确 定 其 由 常 边 界 , 首 次 手术 时应 在 距 肿 瘤 1c 以 上 将 正 常 组 织 一 并 作 故 m 广 泛 切 除 , 是 提 高 远 期 疗 效 的 重 要 措 施 。如 切 除 不 完 全 彻 将 底 , 于 复 发 , 再 次 手 术 , 不 能 获 得 满 意 效 果 。手 术 中 切 易 虽 常 忌切破肿瘤包膜 , 否则 将 使 肿 瘤 组 织 外 溢 , 易 造 成 种 植 性 复 极 发 。如 术 中 需作 冰冻 切 片 检 查 , 在肿 瘤 完 全 切 除 后 , 切 取 应 再 组 织 送 检 。送 检 组 织 应 注 意 边 界 组 织 有 无 癌 细 胞 , 确 定 切 以 除 范 围是 否完 全 彻 底 干 净 。分 离 面 神 经 时 应 在 浅 面 沿 其 走 向 逐 步 分 离 , 忌 在 深 面 分 离 , 勿 伤 及 面 神 经 鞘 膜 。遇 有 出 切 切 血 , 用 盐 水 纱 布 压 迫 止 血 , 轻 拭 血 液 , 禁 用 力 摩 擦 止 血 应 或 严 及钳 夹 止 血 。术 中 涉 及 面 神 经 处 理 时 , 根 据 肿 瘤 与 面 神 经 应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8-01-31T14:13:01.3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甘雪冬[导读] 要提高术后治疗效果,保证治疗合理性,优化对于治疗肿瘤切除彻底性措施,及时防止出现积液问题和感染不良后果发生。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665000)摘要:为了更好对于腮腺手术中面神经进行解剖认识,探讨面神经解剖在腮腺手术切除中的意义。
方法:本文通过本院2007年到2016年实施腮腺肿瘤切除手术86例患者情况分析,其中面神经解剖75例,面神经总干解剖11例,面部神经下颌解剖患者67例。
结果:全部手术后进行9到33个月随访工作,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病例出现,其中4例患者手术后出现了腮腺瘘问题,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面瘫问题。
结论:面神经解剖手术能够帮助患者完成对于腮腺肿瘤的有效治疗,从而减少面神经医疗损伤问题。
关键词:腮腺;面神经;解剖;临床;腮腺部分和全部切除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中非常重要方法,腮腺肿瘤和面神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手术中面神经损伤问题经常会出现,没有病人和家属的时候,需要面神经受损患者进行手术后合理治疗,提高面神经功能很好恢复,保证患者能够正常生活。
但是也会因为恶性肿瘤侵犯面神经,导致患者牺牲了面神经,手术中需要对患者面神经进行很好保护措施,面神经处理过程中需要提高腮腺手术技术水平。
腮腺部位切除手术都会损伤面神经,需要针对手术治疗过程中减少对面神经损伤问题,患者要按照医生嘱咐治疗,减少损伤问题出现,针对恶性肿瘤影响,要提高手术治疗针对面神经损伤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病例86例,统计时候是2007年到2016年之间患者,其中男性占据57例,女性占据29例患者,年龄在17岁到74岁之间,其中出现耳部肿瘤患者22例,耳垂肿瘤患者64例,没有痛苦肿瘤患者是78例,局部疼痛患者是8例,其中病程一般都比较长,最短时间是2月,最长时间是8年,手术前有2例出现口角歪斜问题,经过病理报告实际分析占据病例腮腺肿瘤患者是65例,淋巴瘤患者是7例,恶性肿瘤患者是14例,手术中解剖面神经患者75例,针对解剖患者面神经下颌67例,11例患者没有进行解剖。
面神经腮腺外段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在 1 例 (4侧 ) 2 2 成人 头 颈 部 标 本 上 , 面神 经 腮 腺 外 段 分 支 进 行 解 剖 观 察 。 结 果 面 神 对
经 颞 支分 支有 2 4支 , ~ 2支 型 占 2 . , 50 3支 型 占 5 . , 8 3 4支 型 占 1. ; 支 分 支 有 2 4支 , 支 67 颧 ~ 两 型 占 6 . , 67 3支型 占 2 . , 5 0 4支 型 占 8 3 , 深 支 从 颧 大 肌 上 1 2深 面进 入 ; 支分 支有 2 . 其 / 颊 ~5支 , 2
7 ; 型 9侧 ,3 3 。 面 神 经 下 颌 缘 支 发 自下 颌 角 与 耳 % 2支 3 . 垂 的 连线 中 点 的腮 腺 下 缘 穿 出 , 自咬 肌 附 着 点 处 后 缘 至 颏 肌 深 面 , 下 颌 体 下 缘 上 下 方 0 5c 沿 . m~ 1 m 宽 的范 围 内 向 前 走 c 行 。在 下 颌 角前 方 约 3 5 m, 下 颌 支 下 缘 约 Ic 处 , 过 . 距 c m 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1 O 1年第 3 卷 第 i 2 9期
面神 经腮 腺 外 段 解 剖 及 摘
资 料 。方 法
观 察 面神 经 出腮 腺 后 的 各 分 支 情 况 , 颌 面 外 科 和 头 颈部 美容 手 术 等 提 供 解 剖 学 为
面 外 科 、 颈部 整 形 和 美 容 手 术 因神 经 损 伤 造 成 的 面肌 功 能 障碍 的发 生 。 头
【 键 词 】 面 神 经 解 剖 临床 应 用 关
面神 经是 所 有 脑 神 经 中最 容 易 发 生 瘫 痪 的神 经 _ 。 面 神 】 ]
经 中 的 特 殊 内 脏 运 动 纤 维 从 茎 乳 孔 出颅 后 , 行 至 腮 腺 实 质 前 内发 出 五 大分 支 : 支 、 支 、 支 、 颌 支 和 颈 支 , 配 头 面 颞 颧 颊 下 支
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
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
1. 嘿,你知道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里的小秘密吗?就像你拆礼物一样,每一步都充满惊喜!比如说,在寻找面神经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得小心翼翼又得果断精准!
2. 哎呀呀,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一个精巧的拼图游戏,每一块都得放对位置。
你想想,要是弄错一步,那不就乱套啦!比如分离腮腺的时候,可不就得轻手轻脚的呀!
3. 哇塞,想掌握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就如同驾驭一匹烈马,需要技巧和耐心呢!像在处理面神经分支的时候,不就跟安抚小猫咪一样得温柔嘛!
4. 嘿,告诉你哦,腮腺面神经解剖的技巧真的很神奇!好比是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光亮。
例如在保护面神经的时候,就得像保护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对吧?
5. 哎呀,腮腺面神经解剖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这和走钢丝一样惊险刺激呢!当准确找到面神经主干的那一刻,那成就感,哇,真的超赞的!就像终于登上了山顶一样!
6. 哇哦,要搞清楚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啊,这得多上心啊!就好像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
好比在识别不同面神经分支的时候,不就得万分仔细,跟侦探查案一样嘛!
7. 嘿呀,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真的超有意思的!跟一场冒险似的。
就说在处理腮腺浅叶的时候,那可得格外留神啊,这多像在过独木桥呀!
8. 哎唷,学会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可不容易哟!就跟学一门绝世武功一样。
想想看,在保护面神经功能的时候,那真的得全力以赴,是不是跟守护心爱之物一样呢?
9. 总之,腮腺面神经解剖技巧很关键很关键,需要我们认真钻研、不断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领域游刃有余,像个大师一样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次解剖!。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可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常反复肿胀,间隔期不等
CT表现:腮腺体积弥漫性增大,正常腺体的低密度脂肪影可为炎性增生结节代替,增强扫描多均匀强化,叶间间隔和包膜可有增厚
女,43岁 双侧腮腺炎
腮裂囊肿
01
属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不全所致。
生长缓慢,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20 ~ 50 岁。以30岁左右多见,
02
主要症状为腮腺区或颈侧无痛性肿块,大小不定,可缓慢生长,常合并有瘘管,继发感染常发热,疼痛,瘘管有脓性分泌物和粘液流出。
CT表现为边界清楚囊性密度,囊壁薄且均匀,增强可见强化,囊液密度均匀,常合并感染,囊壁增厚,周围界面模糊,增强囊壁强化囊液密度增高
男,36岁 左侧腮裂囊肿
良性混合瘤
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70%,常见于30-50岁青壮年,性别无差异,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感谢观看
学习园地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增强强化程度高于良性混合瘤
肿瘤表面出现破溃
01.
02.
03.
04.
女,31岁 病理:右侧腮腺混合瘤恶变,呈侵袭性生长
粘液表皮样癌
腮腺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
01
以30-5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
02
临床表现为粘连固定的肿块,触之较硬,边缘不清,部分可在颈部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03
粘液表皮样癌
CT表现:多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可出现坏死,增强扫描后成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常于患侧颈动脉鞘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U线:通过下颔后静脉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最背侧点的连线 以U线代替面神经来划分,便于病变定位
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34例临床分析
腮 腺 混 合瘤 切 除术 加 面神 经解 剖 术 3 4例 临床 分析
王学 锋 ( 西南 宁市 第二人 民医院 口腔科 , 西 南 宁 5 0 3 ) 广 广 3 0 1
摘 要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发病 的临床特 点、 发病情况、 术方法及 预后。方法 手 对腮腺 肿瘤 手术 3 4例 临床 资料进
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 在颈侧区有淋 巴结转移 。 并 其中 良性肿 瘤 约 占 8 % , 组 资料 良性 肿 瘤 占 7 . 7 0 本 64 % (6 3 ) 与国内外 文献 报道 基本 一致 _ 。在 腮腺 良性肿 瘤 中 2 /4 , 5 j
以多形性腺瘤 比例最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9 1 / 6 ; 占 7 6 %(5 2 ) 腺淋 巴瘤次之 , 占 1 .3 5 6 , 9 2 %( / ) 其他 良性 肿瘤约 占 2 .8 6 2 ) 2 3 0 %(/ 6 。其 中多形 性腺瘤的生物学特性异于一般 良性肿瘤 , 虽有 结 缔组织 包膜包 绕, 但不 完整 , 外形大 多呈 结 节状 , 突起 的结 节 可突 出包 膜 , 其 生长于正常腮 腺 组织 中, 中如 出现 瘤体 破 裂 或腺 体 组 织残 术 留, 常会形成种植 性复 发。复发 率为 2 % ~4 % , 组 复发率 0 5 本 为 6 6 %(/ 5 , .7 1 1 ) 明显低 于 国 内报 道 , 益于我 们术 中采 取 了 得
关 键 词 :腮 腺 混 合 瘤 ; 神 经 解 剖 ; 面 外 科 手 术 面 颌 中图分 类号 :R7 2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5 1 (0 80 —0 2 —0 0 1 8 7 2 0 )5 8 5 2
腮腺混 合瘤是 口腔颌面外科 常见病 , 手术切除是惟一 的治
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腮腺疾病是指腮腺本身以及周围组织发生的病变,常见的有腮腺炎、腮腺肿瘤等。
对于腮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腮腺恶性肿瘤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则成为了治疗这些疾病的一种常见选择,其具有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耳后隐蔽切口是指在耳廓后方开口的一种手术切口,通过该切口可以实现对腮腺的手术操作。
在该手术中,医生首先在患者的耳后皮肤上画出切口线,然后对皮肤、皮下组织进行切割,最终进入腮腺部分切除的手术区域。
隐蔽切口的设计可以隐藏在耳廓后方,手术后术疤基本看不见,因此在美容效果上有很好的表现。
逆向解剖面神经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先解剖面神经,再进行手术切除腮腺的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避免对面神经的直接损伤,也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在手术中还要注意避免对腮腺区域的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因此对于医生来说,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对解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1. 适应症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腮腺肿瘤、一些囊性腮腺肿物以及一些腮腺炎症的治疗。
对于部分患者,由于其有美感要求或者对手术术疤要求高,也可以选择该手术方式。
2. 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术后术疤不明显等优点。
通过该手术方法,可以实现对腮腺肿瘤的完全切除,同时避免对面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这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腮腺疾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3. 临床注意事项在实施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前情况,包括对疾病的全面评估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中需要对面神经及其分支、腮腺区域的解剖结构进行充分了解,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结构。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完整版)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发表者:王耀文6361人已访问收藏面神经(图16-22)自小脑中脚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入面神经管,出茎乳孔向前进入腮腺,面神经在腮腺内交织组成腮腺丛,自腮腺边缘呈辐射样发出5条分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根据解剖部位由上而下,依次有以下分支。
(一)颞支常为2支,经下颌骨髁状突的浅面或前缘,从腮腺上缘外出至SMAS下,越过颧弓后段的浅面行向前上,分布于额肌与眼轮匝肌。
该支受损引起同侧额纹消失。
(二)颟支多为2~3支,在耳屏前3.0cm左右,经腮腺上缘和前缘穿出,上部分支较细,越过颧骨分布于上、下睑的眼轮匝肌;其下支较粗,循颧弓下方及面横动脉之下平行向前,分布于颧肌及上唇方肌深面。
颧支损伤可造成睑裂闭合不全。
(三)颊支常为3~5支。
距耳垂沟约5.o~5.5cm,自腮腺前缘穿出,位于嚼肌筋膜的深面,与腮腺导管平行向口角。
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者为上颊支,一般较粗,位置恒定,其体表投影约位于耳屏间切迹与鼻翼下缘连线的上方;位于腮腺导管下方者为下颊支,在口角平面或稍上方向前走行。
因此,腮腺导管可以作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重要标志(如图中的7为腮腺导管,在7的上、下各有一个3为面神经颊支)。
颊支分布于颊肌、口轮匝肌、笑肌、上唇方肌等。
上、下颊支在行程中常相互吻合成网,如术中不慎将部分颊支损伤,其他分支有一定代偿作用。
(四)下领缘支下颌缘支出腮腺后,在咬肌筋膜深面沿下颌缘走行,在咬肌前缘横跨面动脉向前进入下唇诸肌。
因此,游离咬肌表面的SMAS时,只要紧贴颈阔肌深面分离,不破坏咬肌筋膜,不会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
但到了咬肌前缘,应终止操作。
如果手术损伤了下颌缘支,会引起下唇诸肌瘫痪,出现口角歪斜。
(一)面神经的组成及其走行方向面神经由两根组成,于脑桥下缘出脑,两根神经之中较大者为运动根,小者为感觉根,两根经过内耳道时合并。
在颞骨岩部,面神经居于弯曲的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管起于内耳道的底部,开口于茎乳孔。
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面神经解剖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面神经的走行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 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 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 纤维。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1.小脑脑桥角段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 过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 经抵达内耳门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6.颞骨外段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 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 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 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 肌群。
腮腺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三.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
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 颈支。
面 神 经 终 末 支
四.面神经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
1.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 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2.确定垂直段的标志为:水平半规 管砧骨窝与二腹肌嵴。
2.内耳道段
3.迷路段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 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约 2.25-3mm长。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 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 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鼓室段和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面神经解剖在腮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o ea o o 1 9 0 5 O ee1 1css fc e ew r n t zdi 6css(51 8 /0 )ic dn ca p rt nf m 9 8t 2 0 . fh s 0 ae,a i n r eea a mi 8 ae 8 .%,6 1 1, l igf il i r o t l a v o e n nu a
【 要】目的 : 讨 面 神经 解 剖在 腮 腺肿 瘤 切 除术 中 的意 义 。方 法 : 摘 探 回顾 性 分折 1 9 ~ 0 5年 我科 施 行腮 腺 肿瘤 切 除 9 8 20 术 1 1 。面 神经 解剖 8 0 例 6例 (51 8 /0 ) 8 .%,61 1 。面 神经 总 干解 剖 1 5例 , 面神 经下 颌缘 支解剖 7 例 。3例 恶性 肿 瘤和 1 1 2例 小腺 瘤 未行 面神 经 解剖 。腮腺 局 部切 除 1 2例 , 腮腺 浅 叶切 除 7 4例 , 腺全 切 除 1 腮 5例 。结 果 : 全组 术后 随访 9 ~ 3 3个 月 , 肿瘤 复 发病 例 。4例术 后腮 腺 瘘 ,~ 0d痊愈 。1例永 久性 面 瘫 。无 术后 出血 、 无 7 1 感染 等并 发 症 。结论 : 面神 经解 剖有 助 于完整 切 除腮 腺肿 瘤 和 防止 面神 经 医原性 损 伤 。美蓝 染 色可 在术 中有 效 识别 面 神经 。
维普资讯
28 8 第 卷 2 0 年 月 5 第4 0 期
・交流 园地 ・
面神 经解 剖在 腮 腺 手 术 中的临床 意 义
张 学辉 , 肖平 , 黄健 男 傅 向 军 , ( . 省 第二 人 民医 院耳 鼻 咽喉 头颈 外科 , 东广 州 1 广东 广 5 0 1 ;. 华 大 学 医学 院, 南衡 阳 1 3 0 2南 湖 4 10 ) 2 0 1
面神经解剖在腮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面神经解剖在腮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折1998~2005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101例。
面神经解剖86例(85.1%,86/101)。
面神经总干解剖15例,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71例。
3例恶性肿瘤和12例小腺瘤未行面神经解剖。
腮腺局部切除12例,腮腺浅叶切除74例,腮腺全切除15例。
结果:全组术后随访9~3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
4例术后腮腺瘘,7~10 d痊愈。
1例永久性面瘫。
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面神经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腮腺肿瘤和防止面神经医原性损伤。
美蓝染色可在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ignification of facial nerve anatomy during parotid ope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wa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101 cases with the parotid-tumor who were performed operation from 1998 to 2005. Of these 101 cases, facial nerve were anatomized in 86 cases(85.1%,86/101),including facial nerve con-caudex anatomy in 15 cases, ramus marginal mandibulae nervous facial anatomy in 71 cases. M alignant tumor in 3 cases and little adenoid tumor in 12 cases weren’t facial nerve anatomy. Based on demand of the treatment, parotid local excision in 12 cases, parotid superficial-lobe excision in 74 cases and parotid total excision in 15 case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Followed-up all of patients for 9~3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no one recurrence. Fistula of parotid gland occurred in 4 cases and 7~10 days were healed through changing dressing and permanence facial palsy in 1 cases an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blooding or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It is one of effective measures in parotid operations with facial nerve anatomy for preventing facial nerve iatrogenic damage. Methylene blue is helpful to discriminate facial nerve.[Key words] Facial nerve;Anatomy;Parotid tumor;Surgery腮腺部分或全切除術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因腮腺肿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而术中面神经损伤是常见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颞神经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上行,出腮腺 至颞区。当耳颞神经因腮腺肿胀或受肿瘤压迫时, 可引起由额区向颅顶部放射的剧痛。
12
13
14
15
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分支面神经干入腮腺浅、深两叶间, 经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的浅面,在下颌角 上方、下颌支后缘后方,分为颞面干和颈 面干。
完整,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 淋巴上皮性病变 淋巴上皮病分为弥漫型、萎缩型、类肿瘤型、感
染型。 CT 常表现为腺体增大、密度增高,边界 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中等强化。两侧涎腺或 泪腺同时对称性受累被认为是淋巴上皮病的典型 表现。
32
谢谢!!!
33
颞面干发出后,出腮腺上、
前缘,上部分支较细,行
向前上方,经耳轮脚与眼
颧 支
外毗连线的中1/3段,越
颧骨表面至上、下睑眼轮
匝肌;下部分支较粗,沿
颧弓下方向前至颧肌和上
唇方肌的深面,分布至此
二肌。(与颞支共同管理
眼睑闭合)
19
(3)颊支:2—6支,多 为3~5支。发自颞面 干和颈面干,出腮腺 前缘,紧贴咬肌筋膜, 在腮腺导管上方或下 方各10mm以内(99%), 颊 其中有2/3以上位于 支 导管上、下方经腮腺 导管的深面或浅面向 前行向口角。(鼻唇 沟变浅)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腮腺导管 :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 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 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黏膜 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 相对处的颊黏膜上, 开口处黏膜隆起 (腮腺乳头)。可经 此乳头插管,进行 腮腺管造影。
10
腮腺的淋巴
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 质内。浅淋巴结引流 耳廓、颅顶前部和面 上部的淋巴,深淋巴 结收集外耳道、中耳、 鼻、腭和颊深部的淋 巴,然后均汇入颈浅 淋巴结。
11
腮腺毗邻结构
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 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 经的分支。
②面神经鞘瘤有10.0%为全身多发,因此当 同时合并有腮腺外的神经源肿瘤时,应考 虑面神经鞘瘤。
24
MRI检查则可对面神经进行直接显示,甚 至面神经局限性结节状增粗,以及肿块的 密度及位置也能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因 此在诊断中的参考价值十分重要。
25
腮腺肿瘤
混合瘤 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
20
根据颊支和腮腺导管的关系, 将颊支分为位于腮腺导管上方 的上颊支和导管下方的下颊支。 上颊支一般较粗,位置较恒定, 是颞面干的直接延续,其体表 投影,约位于耳屏问切迹与鼻 翼下缘的连线上,在腮腺导管 上方平行向前,至上唇方肌的 深面与眶下神经吻合组成眶下 丛。下颊支位置不恒定,可在 口角平面或在其稍上方向前。 由于颊支与腮腺导管相伴行, 所以腮腺导管可作为寻找颊支
17
(1)颞支:1~2支,多
为2支。颞支自颞面干 颞 发出后,经下颌骨髁 支
状突浅面或前缘,距 颞
耳屏前10—15 mm出
面 干
腮腺上缘。在皮下,
紧贴骨膜表面,越过
颧弓后段浅面行向前
上方,分布至耳、额
部肌肉与眼轮匝肌的
上份。(额纹消失)
颈面干
18
(2)颧支:1~4支,多为
2~3支(82.3%)。此支自
度低,颈部转移少见,晚期病灶发展较快 且易发生血行性转移。 CT表现:肿块密度 不均匀,边缘模糊,易出现囊变坏死.增 强肿块多呈中等度不均匀强。
29
基底细胞腺瘤 多发生于浅叶,常为类圆形单发结节,体
积较小,易发生囊变,边界清晰,增强扫 描动脉期和延迟期均有显著强化。
3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男性居
27
粘液表皮样癌 是腮腺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占位性病
变.发病年龄多 40~50 岁,且女性稍多见。 CT表现:平扫多呈不规则形、多分叶、无 完整包膜,边界不清,呈侵润性生长,密 度较高,病灶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囊变 区,增强扫描病灶多强化明显。
28
肌上皮癌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早期病灶大多恶性程
8
腮腺鞘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 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 称为咬肌筋膜。腮腺鞘与腮腺接合紧密, 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 隔成许多小叶。
9
由于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炎症时常 引起剧痛。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 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脓肿不易 从浅层穿透,而穿入深部,形成咽旁脓肿 或穿向颈部。因化脓性腮腺炎为多发小叶 性脓肿,故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 一脓腔。
下方,至颌下三角,沿途
分数条细支至颈阔肌。颈
支可与颈皮神经(颈丛的分
支)相交通,形成颈浅袢,
有时也可发出返支,向前 颈
上方并入下颌缘支。
支
23
临床中如遇到腮腺肿瘤有以下情况时,应 疑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①肿瘤直径小于6 cm,临床及影像学检查 亦提示为良性肿瘤,但出现面神经刺激症 状甚至麻痹者。
多,多发于 20~40 岁, 临床上分为结节型和 弥漫型。 CT上常表现为腮腺弥漫性肿大, 内有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密度 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外周血嗜 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明 显高于正常值水平是本病较具特征性和诊 断意义的指标。
31
肌上皮瘤 病灶多发生于浅叶,常表现为椭圆形结节,包膜
瘤,发病年龄以 30~50 岁最常见,且中年 女性稍多,常以无痛性腮腺区肿物就诊。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边缘较清楚,密度高于腮,密度较均匀,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早期轻度强化,延迟 进一步强化。
26
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是多发生于浅叶的良性肿瘤,老年男性多
见,多有吸烟。 CT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 较大病灶可呈分叶状、多边形或哑铃形, 常包膜完整、边缘较光整。增强扫描多均 匀强化,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强化迅速降 低。
面神经在茎乳孔处有时可发出一分支,此 支或连于面神经颞面干,或连于颈面干, 或连至颈面干的分支一颈支,此细支为面 神经副干,其出现率为26%~52%。
16
在腮腺内,面神经的2个干及其各分支间吻 合成腮腺丛,由丛发出颞支、颧支、颊下、 下颌缘支、颈支等5组终支,计6~15支, 出腮腺,呈放射状分布至面部表情肌。据 学者观察面神经腮腺外周围支的数目多少 与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和分支间吻合情 况呈正比,腮腺外周围支愈多,面神经在 腮腺内的分支愈多,分支间的吻合也愈丰 富。
21
的标志。
(4)下颌缘支:1~3支,
多为1~2支(90.8%)。
此支自颈面干分出,
穿经腮腺的途径较长,
位置变化较大。由于
下颌缘支吻合较少,
受损后易出现同侧下
唇运动障碍。
下 颌
缘
支
22
(5)颈支:1~3支,以1支
最多(80%),是颈面干的
终末支。颈支出腮腺下缘
后,在颈阔肌深面、下颌
角后方约10mm处行向前
消化系统
唾液腺(腮腺与面神经)
唾液腺又称涎腺
腮腺
三对大唾液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许多小唾液腺:唇腺、 颊腺、鄂腺、舌腺
2
3
形态
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
4
面神经主干 乳突
翼内肌 上颌支 咬肌 腮腺
5
位置
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 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 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 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 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深部位于下 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