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docx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1、“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2、教材认为屈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地点是汉北一带;第二次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
3、屈原的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一般认定是屈原所作的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大部分诗篇。
4、《九歌》之名来源很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它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后启从天上偷下来的,这是古代关于文艺起源的神话。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出现很早的古曲。
5、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巫歌”。
特别是《九歌》的写作同楚国的巫风有密切关系。
6、《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外,其余各有不同内容,也就是以祭歌的形式各写一神:《东皇太一》写天之尊神,《云中君》写云神,《湘君》与《湘夫人》写湘水配偶神,《河伯》写河神,《山鬼》写山神,《大司命》写主寿命的神,《少司命》写主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只有《国殇》是写人鬼的,为悼念楚国阵亡将士而作。
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8、《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放时所作。
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9、《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10、《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免费下载】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多种文化交融的楚文化。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
在这片土地生活着芈(mǐ)姓楚贵族和一些被芈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集部落集团。
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
但楚文化也有着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特点。
1、民神杂糅,巫风独盛。
(楚)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谷永说上曰:“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
……”(《汉书·郊祀志下》)2、服饰、官制,别具一格。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
(按:韦昭注::“南冠,楚冠也。
”)(《国语·周语中》)令尹,宰也。
……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
……令,善也。
尹,正也。
言用善人正此官也。
楚官多以尹为名,皆取其正直也。
(《论语·公冶长》刑昺疏)3、语言、音乐,异于中原。
晋人观于军府,见钟仪。
……使与之琴,操南音。
……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左传·成公九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
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
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左传·襄公十八年》)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战国中期,楚国是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
当时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
但到楚怀王、楚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
外则见欺于秦国,内则政治黑暗。
屈原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自己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制。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屈原,名平,字原。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主要史料,另外《史记·楚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篇亦有所记述。
他的生卒年代,由于记载不详,很难确定,大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即公元前340年,死于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7年。
屈原与楚辞
知识梳理】——屈原与楚辞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习俗和审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崇尚巫风的习气受夏商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风气的影响。
对楚国审美风气影响明显,使其艺术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四、楚当时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两次放逐经历。
一次汉北,一次江南,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主张联横,对理想充满信心,对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
二、楚辞。
【考点1】【重要考点】【名词解释】(一)“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这时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
(二)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指有楚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三)直接渊源是《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祭歌的浪漫精神,影响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称“屈赋”。
(四)西汉末,刘向辑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共24篇。
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离骚》一、概述。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一)“离骚”解释。
司马迁:遭受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王逸: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
”【考点2】【次要考点】【填空】(二)一般认为写于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二、思想。
【考点3】【重要考点】【简答】(一)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复迸发,形成回旋复沓的特点。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 《离骚》之比兴运用,不仅比《诗经》更广泛,富于变化,而且 寄情于物,融情于景,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创造出 富于象征意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且能构成完整的比兴 系统。如用身集众芳象征高洁超卓,用滋植香草象征培育人才, 用众芳芜秽象征人才蜕化变质等。而通篇以女子自喻,以众女妒 美指群小嫉贤,求媒指求通楚王,婚约喻君臣遇合等则为贯穿整 个诗篇的比兴系于此,《史记· 屈贾列传》中说:“其文约,其辞离骚》之字意,司马迁释为“离忧”,稍晚之班固
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释为离别忧愁。 三说皆通。
• 二、《离骚》的内容: • 《离骚》可分为两个部分,以“岂余心之可惩”为界。
前一部分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情况; 后一部分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主要通过幻想 方式。 • 前部分中,由三个方面人物即自我、灵修和一群党人 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 从首句起,诗人便用大量笔墨,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 好崇高的人格,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品德、锻炼 才干,迫切希望献身君国,令楚振兴,使楚王成为 “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 我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自己的理 想和主张能把楚引向康庄大道。
• 《离骚》后半部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展开了他内心深处 的活动,感情先后出现三次波折。 • 开始,诗人假设一位“女媭”对他劝戒,认为他的“婞直”不 合时宜。这实际上是诗人内心的想法。但紧接着,通过自己向 传说中的重华陈辞、表述治国之道的过程,否定了女媭的批评。 此为感情的第一次波折。 • 而后诗人在想象中驱使众神,上下求索。他来到天界,但天帝 守门人——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表明重新被楚王信任之路 已彻底堵塞。他又降临地上“求女”,但那些神话和历史传说 中的美女,或“无礼”而“骄傲”,或无媒以相通,这又表明 无法找到能理解、帮助自己的知音。此为第二次波折。 • 为寻求出路,诗人转请巫者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予以指点。 灵氛认为楚国已毫无希望,劝他离国出走;巫咸也劝他离去, 另求君臣遇合的机会。既然留亦无望,他只能采纳此意见,于 是诗人驾飞龙乘瑶车扬云霓鸣玉鸾,自由翱翔在一片广大明丽 的天空中。这表明,诗人认识到离开楚国确实是一条摆脱困境 和苦闷的道路。这在当时并非不可理解的选择。但对诗人,最 终仍无法接受。在幻想当中,正当其“高驰邈邈”时,“忽临 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发现自己根 本无法离开故土。此为第三次巨大的感情波折。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第五讲屈原与楚辞•学习要点:•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课后习题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体的产生•首先, “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 楚地民间“巫歌”, 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战国之世, ¡¡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 被谗放逐, 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后人惊其文采, 相率仿效, 以原楚产, 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二)楚辞的涵义•1.楚辞是一种诗体•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 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 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3.“楚辞”是一部书名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三)楚辞的特点•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 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 形成唱叹。
感情奔放, 想象力丰富, 文采华美, 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六言句:•惟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离骚》五言或六言:•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四言句: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 纷其可喜兮。
《九章·橘颂》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一)生平屈原(前340?—278?), 名平, 楚国贵族。
博闻强志, 娴于辞令。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知识讲解
5、湘 君
❖ (1)该篇选自《楚辞·九歌》, 与下列《湘夫人》 为同一篇祭歌的上下篇(用林河说,见《九歌与沅湘 民俗》),是祭湘水之神的乐歌。湘君、湘夫人被想 象为一对配偶神,这两篇祭歌即是通过表 现他们的 恋爱生活以娱神。歌曲由男巫、女巫分别扮演湘君、 湘夫人,全篇当为二神对唱。虽为神歌,歌词却极 富人情味,对环境的描写也极其优美细腻。
❖ (2)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 (3)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 ❖ (4)关于内容 ❖ (5)艺术特色
2、哀郢
❖ (1)解析 ❖ (2)艺术特色 ❖ 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 。 ❖ 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
刻的印象。 ❖ 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 的特点
❖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
2、 《高唐赋》《神女赋》
❖ 《高唐赋》、《神女赋》对后世也有很大的 影响。它们分别写楚怀王和楚襄 王梦遇巫山 高唐神女之事,内容相似。而前者以铺陈高 唐的景物风光为主,后者 以描摹神女之美为 主,都写得情致飘渺,极富韵味。
❖ (2)主人公背景 舜、娥皇、女英
三、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一)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骚体”。
❖ (二)屈原的艺术影响,他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开辟 了我国文学的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发展了《诗》的比兴; “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直接影响汉赋形成;为五、 七言诗产生铺平了道路。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屈原简介
1、(前340年-前278年),芈(芈mǐ【名】同“咩”。象声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屈原与楚辞
二、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 《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 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于夏商时期 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 “荆蛮”(也称“楚蛮”)之地。周成王 时,封芈氏后人熊绎于楚蛮,为楚子,居 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始立为国。春 秋时,楚开始兴盛,周桓王十六年(前 704),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其子文王熊赀 ( zī)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已成 为独霸南方的大国。
三、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 (一)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情况 1.生平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 地,乃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一、关于“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 新诗体。
• 宋人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 论》)
•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 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 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 第6段:进不能而欲退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第7段:女媭詈予:“汝何博謇而好修”
• 第8段:南征,向大舜陈述政治主张——举 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第9段:不舍昼夜,上下求索(上告天帝,
奈何时暧暧将罢)
屈 原 与 楚 辞
楚地风习
身份:左徒、三闾大夫
思想原则:爱国、美政
屈原·楚辞
贡献:创制新诗体
屈原与楚辞1..
五、楚辞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
两大源头。 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 想象、瑰丽的文辞,以及比兴寄托手法,为 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对其后的赋体、骈 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 响。
第二节
屈原 和 离骚
一、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关 永利
第一节
楚
辞
一、何谓“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代表作 家有屈原、宋玉等人
《四库全书总目》:“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向
始也。”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酷吏列传》, 有时简称“辞”或“辞赋”。 又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汉代成帝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 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于是,楚 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坎坷的人生,不幸的遭遇,对屈原的创作 产生深刻的影响。《史记· 屈原列传》曾谓 《离骚》“盖自怨生也”,并言屈原“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据王逸《楚辞章 句》,屈原留下的作品共23篇。包括: 《离骚》一篇, 《九章》九篇, 《九歌》十一篇, 《招魂》一篇, 《天问》一篇。
(二)楚国的地理环境
1.物产丰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nò u ),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 饥馑之患。 ——《史记· 货殖列传》
楚国拥有丰富的物产,这为楚国文学的发展也奠定 了物质基础。楚人的文化生活相应地要比北方人丰 富得多,更倾向于精神的与艺术的享受。
2.山河雄奇壮丽
四、楚辞的文化特征
屈原和楚辞
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与屈原的生平及作品一、楚辞产生的背景楚辞的产生,是多种文化的产物。
从屈原的作品来看,他既有楚国民俗、楚国民间文学(包括楚地神话和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在历史传统、政治思想和理想方面,深深打着中原文化的烙印。
二、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诗人。
名平,字原。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三、楚辞与屈原的作品1、楚辞①“楚辞”这一名称,按其本义来说,是楚人或楚地的歌词的意思,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②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称《楚辞》,其中收入了屈原、宋玉的作品等人的作品。
2、屈原的作品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这些作品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离骚》《九章》(9篇)《九歌》(11篇)《天问》《招魂》第二节屈原的作品一、《离骚》1、《离骚》题旨及其创作年代《离骚》者,犹离忧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骚》的创作年代,根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作品的分析,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2、《离骚》的思想内涵(1)具体分析:可分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岂余心之可惩”):对自己大半生斗争道路的追述。
第二部分(女嬃之婵媛兮——篇末):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妥协与斗争、去与留求女在诗中象征着对明君贤臣的向往,也表现了屈原在绝望之中,仍不忘放弃自己对政治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政理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修明法度。
(2)《离骚》的主旨:爱国和忠君。
3、《离骚》的艺术特色(1)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抒情和叙事结合,幻想和现实交织,气势磅礴,浑然一体。
(2)屈原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比兴手法发展成为具有完整形象与喻意相对稳定的比兴象征艺术,开拓了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第一篇先秦文学——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一篇先秦文学一第四章屈原与《楚辞》学习方法章节脉络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先秦文学第三章先秦散文1.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章节脉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九辩》第一节屈原和楚辞一、屈原及其楚辞创作1.屈原,名平,楚国贵族。
屈原出身贵族,与楚王同姓,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二、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1.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而“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
3.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4.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5.再次,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楚辞的文体技点,1.体式: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赋少用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2.性质:楚辞多议论、抒情、描绘,主观抒情;赋客观咏物,铺排描摹。
3.楚辞的文体,有自己鲜明独特的特点。
4.从诗风言,想象富奇,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5.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
6.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兮”字、“些”字为虚词叹语。
第二节“辍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一、《离骚》的题义及其创作时间1.“离骚”二字是什么意思?《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7.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8.王逸:“离,别也;骚,愁也。
”《楚辞章句》9.今人游国恩:“《离骚》本是楚国的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
”10创作时间:流放:楚怀王时,流放汉北;顷襄王时,流放江南。
二、《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1.美政:“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1坚毅: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宁潞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三、《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1.张正明《楚文化史》说,楚人崇巫淫祀,喜好幻想,“楚人的精神生活散发着浓烈的神秘气息。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楚辞,既指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种“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新诗体,又指西汉刘向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书中辑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汉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原创造的诗体而成的作品。
《楚辞》和《诗经》都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产生于楚地,其中既有楚文化的特点,又融合着中原文化的某些特征。
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楚文化中巫文化影响的产物。
《楚辞》中的一些作品如《九歌》、《阳春》、《白雪》等都是当时楚地的乐曲名称。
长短不一的句式、句尾或句中用语气词“兮”等特点也和中原地区的歌谣体式不同。
而有些作品的四言句式和隔句句尾使用“兮”字则是受中原文化中《诗经》的影响。
可以说,楚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共同的产物。
当然,如果没有诗人屈原的创造,也不会有楚辞的成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个时期。
怀王时,曾任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主张举贤授能。
屈原又有杰出的外交才干,“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深受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但因为他的改革措施触动了一部分旧贵族的利益,上官大夫靳尚在怀王面前对屈原进行诬陷,离间怀王和屈原的关系,屈原因此遭到怀王的疏远,被免去左徒之职,只做了一个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后来还被怀王流放到汉北地区。
屈原被放逐之后,他以前实行的政策全部中止,楚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败,不但损失了大片国土,最后连楚怀王也被秦国拘留,死在了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因为反对令尹子兰等人的投降政策,再次受到谗害,被流放到江南沅水、湘水一带。
在屈原再次被放逐的期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楚国国都郢都沦陷,顷襄王外逃。
公元前233年,楚国被秦国消灭。
约在郢都沦陷的那一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死的时间据说是夏历五月五日,后来人们每年的这个时间便到江边举办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他,端午节因此而产生。
屈原和楚辞
司马迁说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 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我们认为:《渔父》显然不是屈原所作,至于《大 招》,也不应该是屈原所为。《远游》和《卜居》 两篇不好确定。
屈原的作品(二)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 三种类型的代表。其中,《离骚》一组,《九歌》 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参考书目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版。
《九歌》、《招魂》、《天问》
《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 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 前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 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 会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 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 感,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九歌》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 《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是一种古老 而著名的乐曲。
第四节
其他楚辞作家
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司马迁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 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 宋玉、唐勒、景差三人中,唐勒无作品存世。 而景差,王逸《楚辞章句》在《大招》一篇下 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且《大招》 又非出色之作,可存而不论。故可以具体评述 的,宋玉一人而已。
楚辞和屈原
•
第六层:(从“乱曰”到结束)写诗人在三 次神游失败后回到现实世界并坚持操守。 • 概括:《离骚》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 饱含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也可以说是一首“求索“的诗篇,即追求自己的 高尚节操,追求能被君主赏识而共创伟业,追求 自己美政理想的实现。 • 四、主旨分析 • 《离骚》的主旨是忠君和爱国。诗歌以男女感 情的不谐比喻君臣的疏远,所谓弃妇的哀怨,是 以对夫君的忠贞为前提的,以此可解释为屈原的 忠君。忠君是他爱国思想的一部分,其爱国之情, 是和宗族之情连在一起的。
第4章 屈原和楚辞
• 4.1楚辞的形成 • 一、楚辞的名称和涵义
•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 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 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 “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 《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 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 •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 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 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 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 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 • • • • •
1、女媭的劝诫象征了什么? 2、向重华陈词象征了什么? 3、三次神游象征了什么? 4、三次求女象征了什么? 5、灵芬占卜和巫咸降神象征了什么? 6、“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内涵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香草美人辞,心路千万里
• 一、忠君爱国的心路历程:痴情 • 二、香草美人的幽微心境:怨恨 • 三、曼曼不绝的上下求索:追求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2021/7/26
31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021/7/26
22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 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2021/7/26
23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2021/7/26
7
2.山河雄奇壮丽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4屈原和楚辞
屈原作品分类
(1)《离骚》《九章》:自传性 (2)《天问》:思想性、学术性 (3)《九歌》:巫风
《九章》包括9篇作品。 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 《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 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哀郢》、《涉江》、《怀沙》三篇情景 交融,诗味腴厚,在《楚辞》中称上品。
贾谊《吊屈原赋》 司马迁《史记》:‚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 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 丘‛。 杜甫:‚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 尘‛。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陆游《哀郢二首》) 听儿诵《离骚》,可以散我愁。 (陆游《沙市阻风》) 一叶《离骚》酒一杯,滩声空助故城哀。 (清· 屈大均《吊雪庵和尚》) 无端哀怨入秋多,读罢《离骚》唤奈 何。…… 千古灵均有高弟,江潭能唱《大招》歌。 (黄任《读(楚辞)作》)
二 屈原生平及作品
经历三个时期: 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 经历两次坎坷: 第一次被楚怀王疏远。 第二次被顷襄王流放。
被楚怀王疏远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 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 而心害其能。
2、艺术影响
首先,诗歌形式的影响:杂言为主, 词语繁富,形式美感。 其次,浪漫气质的影响。 第三,比兴象征手法的影响,“香 草美人”的传统。
王逸: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 ,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
1、“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2、教材认为屈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地点是汉北一带;第二次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
3、屈原的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一般认定是屈原所作的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大部分诗篇。
4、《九歌》之名来源很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它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后启从天上偷下来的,这是古代关于文艺起源的神话。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出现很早的古曲。
5、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巫歌”。
特别是《九歌》的写作同楚国的巫风有密切关系。
6、《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外,其余各有不同内容,也就是以祭歌的形式各写一神:《东皇太一》写天之尊神,《云中君》写云神,《湘君》与《湘夫人》写湘水配偶神,《河伯》写河神,《山鬼》写山神,《大司命》写主寿命的神,《少司命》写主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只有《国殇》是写人鬼的,为悼念楚国阵亡将士而作。
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8、《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放时所作。
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9、《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10、《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11、屈原之后楚国的楚辞作家,按《史记·屈原列传》所说有宋玉、唐勒、景差,但只有宋玉有作品流传,其代表作品是《九辩》,文学史上屈、宋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