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需注明组员姓名,确保分工明确。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重点关注以下题目:
(1)题目编号A: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题目编号B: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角平分线的性几何图形观察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进行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学生在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2.学生在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具体问题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否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是否具备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解题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角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2024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2024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

难点: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直尺、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提问:什么是角平分线?(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

2.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性质证明1.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给出证明过程。

3.教师选取优秀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讲解。

证明过程:设∠AOB为任意角,OC为∠AOB的角平分线,点P在OC上。

要证明: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

证明:(1)作PE⊥OA,PF⊥OB,垂足分别为E、F。

(2)因为OC是∠AOB的角平分线,所以∠AOC=∠BOC。

(3)在ΔOPE和ΔOPF中,∠OPE=∠OPF(直角),PE=PF(作图),OP=OP(公共边)。

(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ΔOPE≌ΔOPF。

(5)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OE=OF。

(6)因为PE⊥OA,PF⊥OB,所以PE=OE,PF=OF。

(7)所以,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

(四)应用拓展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给出解题过程。

3.教师选取优秀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

练习题:已知:如图,AC平分∠BAD,BD平分∠ABC,点E在AB上,点F 在AC上。

求证:∠AEF=∠BEF。

解题过程:(1)因为AC平分∠BAD,所以∠BAC=∠DAC。

(2)因为BD平分∠ABC,所以∠ABD=∠DBC。

(3)在ΔABE和ΔBDE中,∠ABE=∠DBE(公共角),∠BAC=∠DAC (角平分线性质),AB=BD(公共边)。

(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ΔABE≌ΔBDE。

(完整版)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doc

(完整版)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doc

第十一章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了解角是轴对称图形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3.综合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考点分析对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单独命题在中考中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两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出题者往往将其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命题,题型多为作图题,属中档难度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除了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之外的又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中考命题中,多将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题型多为选择、填空、作图题,分值在 3~6 分。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用尺规作图法作角平分线的要领,并会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安排一小时五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实践法六教学过程1.知识梳理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3)角平分线的性质4)角平分线的判定2.新授知识点一作角平分线例 1:如图,已知点 C 为直线 AB 上一点,过 C 作直线 CM ,使 CM AB 于 C 。

思路分析:由于AB是直线,要求作CM AB ,实际上就是要作平角ACB 的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就可以作出直线CM 。

解答过程:作法:1、以 C 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与CA 、 CB 分别交于点D、 E;2、分别以 D 、E 为圆心,大于1 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使两弧交于点M ;23、作直线CM 。

所以,直线CM 即为所求。

解题后的思考:此题要求“大于1 1DE 的长为半径”的理由是:半径如果小于DE ,则两弧无法相交;而半径如果等2 2于1DE ,则两弧交点位于 C 点处,无法作出直线 CM 。

2在数学学习中,不光要知道怎么做题,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知识背景1.平分线的存在性:对于任意一个角,都存在且唯一一条通过其顶点的平分线。

2.平分线的性质: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与角的两边的端点连线所得的两条边相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与角的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张图示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并说明角的概念和角的顶点、边等基本要素。

2.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向学生介绍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和定义,并说明平分线的存在性。

3.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展示一个新的角,并在其顶点处画出一条平分线,向学生解释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与角的两边的连线等长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猜测平分线的性质。

4.定理的证明:通过几何推理,给出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从而使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5.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具体的角和平分线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已知角A的平分线BC,求角ABC的度数。

6.练习与解答: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7.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已知平面内有三条互不相交的直线,任意两线的交角都相等,求证这三条直线共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演练法: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启发法:通过给出具体的问题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平分线的性质,并进行推理思考。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观察他们对角的平分线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总结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找到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延伸1.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中的运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的运用,比如说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中位线、高、垂心等的关系。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注重观察与推理,提高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 难点: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性质,复习相关知识。

(2)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有两条射线,从一个点出发,交于一点,并各自形成两个角。

教师问学生:如何判断这两个角是否相等?请从几何性质的角度进行推理。

Step 2 角平分线的定义(1)教师解释角平分线的含义:角平分线是指从角的顶点出发,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或线段。

(2)教师出示角平分线的实例图,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出角平分线的特点。

Step 3 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师提供一些角平分线的性质,如:a.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b. 一个角的两个相等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同一点,且这个点在角的内部。

(2)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推理。

Step 4 角平分线的运用(1)教师提供一些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a. 已知一个角的两个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证这两个角相等。

b. 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且∠ADB = 30°,求证∠ACB = 60°。

(2)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解答,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交流和纠正错误。

Step 5 拓展练习(1)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错误分析和订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会到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推论;(3)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2)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2)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使得这条射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称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构成等腰三角形;(3)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角的两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推论。

2. 教学难点:(1)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2)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1)三角板;(2)直尺;(3)圆规。

2. 学具:(1)三角板;(2)直尺;(3)圆规;(4)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角的定义、射线的性质;(2)提出问题:如何找到一个角的平分线?2. 新课讲解:(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3)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4.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举例说明角平分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几何问题;(2)绘制角的平分线示意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角平分线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2)评估学生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1.4角平分线(教案)

1.4角平分线(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平分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角平均分成两个相等角的情况?”比如,在剪纸或拼图时,我们可能需要这样的技巧。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平分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角平分线是通过角的顶点,将角分成两个相等角的射线。它在几何图形的分割和证明中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角平分线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几何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性质的应用,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此外,课后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发现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对角平分线的应用还不够熟练。为了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如何进行有效讨论。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提问技巧的重要性。提出的问题既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又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问题的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角平分线性质时,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时,我可以准备一些具体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测量并自己推导出这个性质。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也能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八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八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八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第一章: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学目标:1. 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

2. 能够正确地画出角的平分线。

教学内容:1. 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2. 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即从角的顶点出发,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3. 演示如何画出角的平分线,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画出角的平分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2. 教师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演示如何画出角的平分线。

3. 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自己画出角的平分线。

第二章: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2. 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与角的关系。

2. 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且角平分线与角的两边成等角。

3. 演示如何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平分线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与角的关系。

2. 教师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演示如何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自己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三章: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证明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

教学内容:1. 引入角平分线的判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

2. 讲解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即如果一条线段平分一个角的两边,则这条线段是该角的平分线。

3. 演示如何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证明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证明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

2. 教师讲解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并演示如何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证明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探究,理解教材(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

具体过程如下: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

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三)师生互动,讲解教材讨论结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 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2. 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 学会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1. 理解并证明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几何画图工具。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课堂笔记本。

2. 几何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

1.2 提问: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一个角的大小减半?2. 探究:2.1 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2 学生展示并介绍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2.3 教师提问: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2.4 学生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5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图工具进行推理和论证。

3. 讲解:3.1 教师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2 教师举例说明角的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4.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探索角的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 学生通过画图和推理,发现角的平分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角。

3. 教师讲解角的平分线的另一个性质: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对边垂直。

八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八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八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介绍角平分线的概念,即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2. 角平分线的性质:探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3. 角平分线的判定:学习如何判断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过程;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个章节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 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推理等方式,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3. 学习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已知条件判断一条线段是角平分线;4. 巩固知识: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角平分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反思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结果,找出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11、3角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有及初步应用;2、本节课是在学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性质为证明线段和角的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为后面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已掌握了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猜想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对定理的灵活运用能力比较欠缺。

2、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和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3、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作法及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角平分线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证明、运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比较、猜想、论证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在角平分线上任意选取一点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表达方式:如图1,∵OC是∠AOB的平分线,∴∠1=∠2(或∠AOB=2∠1=2∠2或∠1=∠2=∠AOB).2.角平分线的画法:你能用什么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C?(可由学生任选方法画出OC).可以用尺规作图,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可以用TI图形计算器.3.创设探究角平分线性质的情境:用两个全等的30的直角三角板拼出一个图形,使这个图形中出现角平分线,并且平分出的两个角都是30.学生可能拼出的图形是:(拼法1)(拼法2)(拼法3)选择第三种拼法(如图2)提出问题:(1)P是∠DOE平分线上一点,PD、PE与∠DOE的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点P到∠DOE两边的距离可以用哪些线段来表示?(3)PD、P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投影)二、探究新知:(一)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1.实验与猜想:引导学生任意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并在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到角两边的'距离.通过度量、观察并比较,猜想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TI图形计算器实验的结果:(教师用计算机演示:点P在角平分线上运动及改变∠AOB大小,引导学生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猜想:命题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证明与应用:(学生写在笔记本上)已知:如图3,OC是∠AOB的平分线,P为OC上任意一点,PD⊥OA于D,PE⊥OB于E.求证:PD=PE.(投影)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1=∠2.∵PD⊥OA于D,PE⊥OB于E,∴∠ODP=∠OEP=90.又∵OP=OP,∴△ODP≌△OEP(AAS).∴PD=PE三、作业设计反思:一、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的第二节“角的平分线”。

本节课主要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包括:1.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对边相交,交点将对边分为两段,这两段长度相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推导和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三角板,观察并描述三角板上的角的平分线。

2. 讲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角的线段。

3. 推导角的平分线性质:通过画图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 证明角的平分线性质:运用几何知识,引导学生证明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对边相交,交点将对边分为两段,这两段长度相等。

5. 例题讲解: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三角形中,如何找到一个角的平分线。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对边相交,交点将对边分为两段,这两段长度相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ABC,∠C为直角,AB为斜边,求证:CD是∠ABC的平分线。

答案:略2. 题目:在三角形ABC中,AB=AC,求证:∠BAD是∠BAC的平分线。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角的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3)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2)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教学难点:(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2)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角的概念,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2. 新课讲解:(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2)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3)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角平分线是否平分角;(2)填空题:填空完成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3)应用题: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使学生掌握了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角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的联系与区别;(2)角平分线与高的联系与区别。

2. 探索问题:(1)角的平分线是否一定是直线?(2)角的平分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定理及应用;2. 强调角平分线在几何中的重要性。

八、测试与评价1. 课堂测试:(1)判断题:判断角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的联系与区别;(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角平分线性质定理;(3)应用题: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2)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解题方法和思路;(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角平分线是指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以下是我整理的角的平分线的心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方法?2.假如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局部.用尺规作确定角的平分线的方法活动一:教材P48思索展示点评:相等的边有哪些?图形中隐含的条件是什么?作确定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为什么要用“大于MN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小组探讨: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理论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局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证明活动二:同学们结合折纸活动,猜测一下角平分线有怎样的性质呢?猜测: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展示点评:请同学们证明上述猜测(写出确定、求证):通过证明我们得出角平分线性质:________.用数学语言翻译描述上述性质:小组探讨:第一次对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其次次为什么要折出一个直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内容?确定和求证分别是什么?如何证明?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根本图形是什么?反思小结: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局部角平分线的运用活动三:如图,OC平分∠AOB,点P为OC上随意一点,PD⊥OA于D,PE⊥OB于E,猜测PD与P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展示点评:由角平分线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由垂直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由图形可挖掘什么条件?由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写证明过程?小组探讨:此题有哪些不同的证明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反思小结: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更便利.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局部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学问?有哪些运用?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新途径.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C )A.三条高线交点B.三条中线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测试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_________.2.∠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1.5 cm,那么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3.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那么∠DOC=_________.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精选练习7.确定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假设BC=32,且BD:CD=9:7,那么D到AB边的距离为( )A.18B.16C.14D. 128.如图6,AE⊥BC于E,CA为∠BAE的角平分线,AD=AE,连结CD,那么以下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 )A.CD=CEB.∠AC D= ∠ACEC.∠CDA =90°D.∠BCD=∠ACD9.在△ABC中,∠B=∠ACB,CD是∠ACB的角平分线,确定∠ADC=105°,那么∠A的度数为( )A.40°B.36°C.70°D.60°10.在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平面内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必须在角平分线上B.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必须相等C.一个角只有一条角平分线D.角的平分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线段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2.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证明以文字命题形式给出的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 =AD,BC =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射线AE就是∠DAB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师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二)合作探究,形成知识问题1 从利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师生活动:师生分别在黑板和练习本上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OB的平分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得出利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具本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作如下提示:1.在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时,把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仪器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且仪器的两边相等(AB=CD),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2.在平分角的仪器中,BC=DC,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追问:你能说明为什么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吗?师生活动:学生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明确作图的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将角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问题2 利用尺规我们可以作一个角的平分线,那么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首先思考下面的问题:1.操作测量: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分别过点P 作PD⊥OA,PE23.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指导,一起猜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追问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比较,我们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PD=PE.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证明:∵PD⊥OA,PE⊥OB (已知)∴∠PDO= ∠PEO=90°(垂直的定义)在△PDO和△PEO中∴△PDO≌△PEO(AAS)∴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符号语言:∵∠AOC=∠BOC,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PD=PE.追问2: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过程,你能概括出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聚: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追问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判断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与以前的方法相比,运用此性质不需要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析概括、推理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为例,让学生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聚,发展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而反思性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比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更简捷.(三)巩固提高如图,△ABC中,∠B =∠C,AD 是∠BACAB CDE F的平分线, 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EB =FC在此题的已知条件下,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并板演证明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什么的方法?在应用这一性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五)布置作业作业:1.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你发现什么?2.习题12.3 第2题。

初中数学角的平分线教案

初中数学角的平分线教案

初中数学角的平分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运用角的平分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2.角的平分线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平分线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平分线。

(2)给出角的平分线定义:从角的顶点出发,将这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3)让学生举例说明角的平分线。

3.角的平分线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平分线性质,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平分线性质。

(2)给出角的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角的平分线性质。

4.角的平分线判定方法(1)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平分线判定方法。

(2)给出角的平分线判定方法:如果一条射线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就是角的平分线。

(3)让学生举例说明角的平分线判定方法。

5.应用举例(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巩固角的平分线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角度、证明角相等。

6.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角的平分线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知识。

7.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8.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角的平分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模型、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附:课后练习1.判断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3.学会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构造线段相等、角度相等等问题。
学生能够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平分线的探索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角的平分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角吗?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角的平分线,一起来探索这些角的奥秘吧!”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作用。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它有什么作用呢?”
3.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回答,自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详细解释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通过图示进行展示。
3.提高题挑战:
完成课后提高题6、7,这两题难度较大,旨在培养学生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4.探究性问题: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除了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的平分线还有其他性质吗?”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5.小组合作任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章节后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应用题训练:
选择两道应用题(如课本例题4、5),要求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进行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2.强调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 了解角是轴对称图形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2.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3. 综合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考点分析对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单独命题在中考中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两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出题者往往将其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命题,题型多为作图题,属中档难度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除了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之外的又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中考命题中,多将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题型多为选择、填空、作图题,分值在3~6分。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用尺规作图法作角平分线的要领,并会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安排一小时五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实践法六教学过程1.知识梳理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3)角平分线的性质4)角平分线的判定2.新授知识点一作角平分线例1:如图,已知点C为直线AB上一点,过C作直线CM,使CM AB⊥于C。

思路分析:由于AB是直线,要求作CM AB∠的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实际上就是要作平角ACB图法就可以作出直线CM。

解答过程:作法:1、以C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与CA、CB分别交于点D、E;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画弧,使两弧交于点M;3、作直线CM。

所以,直线CM即为所求。

解题后的思考:此题要求“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的理由是:半径如果小于12DE,则两弧无法相交;而半径如果等于12DE,则两弧交点位于C点处,无法作出直线CM。

在数学学习中,不光要知道怎么做题,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结:本题属于作图题。

在解决作图题时要求做到规范地使用尺规,规范地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并且作图的痕迹要保留,不能擦掉。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性质的符号语言:Q P在AOB∠的平分线上PD OA⊥于D,PE OB⊥于E∴PD PE=例2: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 AB⊥,DF AC⊥,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交AD于点G。

说出AD与EF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分析: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有长度和位置两种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去猜测判断。

角是以其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此题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判断。

解答过程:EF AD ⊥,且EG FG =证明:Q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DE DF =在Rt DEA ∆和Rt DFA ∆中 Q DE DFAD AD =⎧⎨=⎩∴Rt DEA Rt DFA ∆≅∆(HL ) ∴ADE ADF ∠=∠在△DGE 和△DGF 中 Q DE DF GDE GDF DG DG =⎧⎪∠=∠⎨⎪=⎩ ∴DGE DGF ∆≅∆(SAS ) ∴EG FG =,90DGE DGF ∠=∠=o ∴EF AD ⊥,且EG FG =。

解题后的思考:通过此题我们知道,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除了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这样我们又多了一种证明线段相等的办法。

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角平分线”和“两个垂直”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3:如图,D 是ABC ∆的外角ACE ∠的平分线上一点,DF AC ⊥于F ,DE BC ⊥于E ,且交BC 的延长线于E 。

求证:CE CF =。

由已知条件,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 =DF 。

而要证明CE =CF ,只要证明以它们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就不难找到思路。

解答过程:Q CD 是ACE ∠的平分线,DF AC ⊥于F ,DE BC ⊥于E ∴90DEC DFC ∠=∠=o ,DE DF =在Rt DEC ∆和Rt DFC ∆中 Q DC DCDE DF =⎧⎨=⎩∴Rt DEC Rt DFC ∆≅∆(HL ) ∴CE CF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而线段相等可能又是证明其他结论所需要的条件。

小结: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这里的距离指的是点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的长;(2)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不需要再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两个垂直。

知识点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判定的符号语言: Q PD OA ⊥于D ,PE OB ⊥于E且PD PE =∴P 在AOB ∠的平分线上(或写成OP 是AOB ∠的平分线)例4:如图,BE CF =,DF AC ⊥于F ,DE AB ⊥于E ,BF 和CE 交于点D 。

求证:AD 平分BAC ∠。

要证AD 平分BAC ∠,已知条件中已经有两个垂直,即已经有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了,只要证明这两个距离相等即可。

而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

解答过程:Q DF AC ⊥于F ,DE AB ⊥于E ∴90DEB DFC ∠=∠=o在BDE ∆和CDF ∆中 Q DEB DFC BDE CDF BE CF ∠=∠⎧⎪∠=∠⎨⎪=⎩ ∴BDE CDF ∆≅∆(AAS )∴DE DF =又Q DF AC ⊥于F ,DE AB ⊥于E ∴AD 平分BAC ∠。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角的平分线时若题目中只给出一个条件DE DF =或DF AC ⊥,DE AB ⊥,那么得出AD 平分BAC ∠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例5:如图,,F G 是OA 上两点,,M N 是OB 上两点,且FG MN =,PFG PMN S S ∆∆=,试问点P 是否在AOB ∠的平分线上?思路分析:一方面,要判断点P 是否在AOB ∠的平分线上,只要判断点P 到角的两边距离是否相等即可;另一方面,由已知条件中三角形面积和底边相等可以推导出高相等。

这样已知和结论就联系起来了。

解答过程:证明:过点P 作PD OA ⊥于D ,PE OB ⊥于E Q 12PFG S FG PD ∆=⋅,12PMN S MN PE ∆=⋅, 而PFG PMN S S ∆∆= ∴1122FG PD MN PE ⋅=⋅又Q FG MN =∴PD PE =又Q PD OA ⊥于D ,PE OB ⊥于E ∴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面积证明相关结论是一种常见方法。

面积法有着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比如它不要求考虑线段的位置关系。

小结:角平分线的判定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互逆的。

判定角的平分线要满足两个条件:“垂直”和“相等”。

若已知“垂直”则设法证明“相等”,若已知“相等”则设法证明“垂直”。

知识点四 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例6:如图,在ABC ∆中,90C ∠=o ,AD 平分BAC ∠,DE AB ⊥于E ,F 在AC 上,BD DF =。

求证:CF EB =。

思路分析:由已知条件很容易得到DC =DE ;要证明CF =EB ,只要证明其所在三角形全等即可,再由此去找全等条件。

解答过程:Q AD 平分BAC ∠,90C ∠=o ,DE AB ⊥ ∴DC DE =在Rt FCD ∆与Rt BED ∆中 Q DC DE DF BD =⎧⎨=⎩∴Rt FCD Rt BED ∆≅∆(HL ) ∴CF EB =。

解题后的思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固然重要,但学会分析题目所给条件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7:如图,已知在ABC ∆中,BD DC =,12∠=∠。

求证:AD 平分BAC ∠。

思路分析:有两种方法证明AD 平分BAC ∠:一是直接利用定义证明BAD CAD ∠=∠;二是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证明点D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仔细观察,前者需要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此题使用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角”,无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后者通过作垂线构造出三角形,其条件足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答过程:过点D 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故,90BED CFD ∠=∠=o 在BDE ∆与CDF ∆中 Q 12BED CFD BD CD ∠=∠⎧⎪∠=∠⎨⎪=⎩ ∴BDE CDF ∆≅∆(AAS )∴DE DF =又Q DE AB ⊥于E ,DF AC ⊥于F ∴AD 平分BAC ∠。

解题后的思考:当题目中有角平分线这一条件时,解题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当有垂线这一条件时,常作辅助线得到角的平分线。

小结:用角平分线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常常与证明三角形全等配合使用,证明时要先观察需证明的线段或角(或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提分技巧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它们都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证明;这样,我们又得到了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一种方法。

在解题中若能用它们直接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时,就不需要再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间接证明,这样可以减少这一条件麻烦。

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可由“角平分线”和“距离”这两个条件得出线段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同理,在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这一条件时,可由“距离”和“线段相等”这两个条件得出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

3.巩固练习练习1,2,3…….4.作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2. 在Rt ABC ∆中,90C ∠=o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32BC =,且:9:7BD CD =,则点D到AB 的距离为( )A. 18B. 16C. 14D. 123. 如图,直线123,,l l l 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修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 两处C. 三处D. 四处4. 如图,在Rt ABC ∆中,90C ∠=o ,BD 是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若CD n =,AB m =,则ABD ∆的面积是( )A.13m n B.12mn C. mn D. 2mn5. 如图,ABC ∆中,90C ∠=o ,点O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BC ⊥,OE AC ⊥,OF AB ⊥,点,,D E F 分别是垂足,且10AB cm =,8BC cm =,6CA cm =,则点O 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等于( )cmA. 2、2、2B. 3、3、3C. 4、4、4D. 2、3、5二、填空题:6. 如图,已知,BA CA 分别是DBC ∠,ECB ∠的平分线,BD DE ⊥,CE DE ⊥,垂足分别为,D E ,则DA 与EA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