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浅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摘要旅游管理学是工商管理学科下新兴的二级学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只有认准市场需求,加强技能培养才能,才能满足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旅游管理学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包括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管理方向、旅游风景区管理方向、会展旅游管理方向、餐饮管理方向、休闲娱乐管理方向、旅游行政管理方向等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定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旅游管理培养的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与以往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很大不同。
从培养目标上来说,旅游职校培养的主要是服务应用型的人才,集中在旅游产业的中低层,而我们主要培养的是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的中层的管理人才。
以前我国旅游企业发展层次不高,对技能型的人才需求较多,现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更为迫切的是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旅游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旅游经济学知识、旅游法学知识、旅游地理学知识、旅游历史学知识、旅游文化学知识、旅游规划学知识以及国际旅游学知识。
其次,旅游管理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较好的形象,有些院校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考生时会在身体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般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或1.65米),女生不低于1.60米,有些院校还会要求考生做肝功能检查。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六双三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六双三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作者:郭盛晖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07期[摘要]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成果,初步构建了具有区域影响和示范效应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六双三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六双三真一体化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066-04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自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后,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我国高教研究的热点,许多院校和专业针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目前在全国业已形成“1+X+Y”模式、[2]“分阶段螺旋式”模式、[3]七双一合三证书模式、[4]“弹性顶岗·双证融通”模式等多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5]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院校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其旅游管理专业已有10多年的办学经验。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该校内涵式建设的全面推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和示范效应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六双三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的“六双”是指双目标(两个培养目标)、双资源(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双证书(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身份(教师的双重身份及学生的双重身份)、双方(学校与企业)和双赢(效果),“三真”是指基于真实环境、真实岗位和真实任务的实践教学,“一体化”是指毕业实习与求职就业一体化(详见图1)。
我国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手 段 的 改 革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因 素 , 新 审 视 重
一
院校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教 学 体 系 的 建 设 走 向成 加 入 到 这 一 服 务 行 业 中 , 制 了我 国旅 游 结 合 限 熟 的 重 要 标 志 , 旅 游 教 育人 才 培 养 发 展 业 向 更深 、 高 层次 的 发 展 。 是 旅 游 专业 3. 旅游 教 育注 重创 新型 人 才 人格 的 培养 是 更 二 1 的方 向 , 是旅 游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条件 。 人 才 分 布 的 结 构 不合 理 。 于 我 国 旅 游 业 由 2 世纪 最 重要 的是 人 才 , 会 的发 展 , l 社 起 步 较 晚 , 育体 系跟 不 上 社 会 的 需 求 。 教 旅 离 不 开 人 力 资 源 。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旅 游 业 与 国 际 旅 游 中
是 旅 游 从 业 者 学 历 层 次 偏 低 。 浩 经 验 。 在 以拥 有 中专 、 专 低 大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改 革 和 创 浩 荡 荡 的 人 才大 军 中 , 新。 因此 构 建 创新 型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高 职 学 历 者 为 主 , 至 于 风 景 区 当 地 的 农 民也 3 高校 旅游专业与创新教育进行有机 是 甚
科 教 创 新
Ci u tnn v: e!_ ha d ao Io: 。s 矗: n E c i n so H l tn : i rd ’ :
我 国旅 游 专 业 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探 讨①
侯 国 英 ( 山东理 工职 业学 院文化 旅游 系 山东 济宁 2 2 6 7 0 7) 摘 要; 进入崭新 的2 世纪 以来 , 国的 国内旅 游都得 到全面迅速的 发展 。 1 我 旅游 业作 为劳动 密集型的 第三 产业 , 旅游业 的可持 续发展肯 定 离 不 开 旅 游人 才 的 培 养 。 才培 养 的 途 径 主 要 通 过 教 育 的 方 式 和 手段 , 才 需 求 的 高知 识 化 , 务 手段 的 高科 技 化 , 求 我 国 高 等 教 育从 人 人 服 要 旅 游服 务性 强, 实践 性 强的特 点 出发来 培养 有 用的 专业人 才 。 本文 作者 针对现 有旅 游 专业人 才培 养存 在 的问题 谈 了一 些 自己的看法 。 关键 词 : 旅游业 创新 型人 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 类号 : I 、 G 7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11 ( ) O 2 — 2 1 7 — 2 1 ) 2b 一 0 9 0 75 选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 国旅 游 业全 面 迅 在 校 生 的数 量 相 应 减 少 。 择 旅 游 专 业 的 整 体 实 力 。 l 0 我 许 2 速 的 发展 起 来 , 成 国 内旅 游 、 境 旅 游 及 学 生 数 量 在 逐 步 减 少 , 多 学 生 选 择 当今 2. 旅 游教 育 人才 结构 不 能满 足 旅游 业 发 形 入 出境 旅 游 三 大 市 场 共 同 繁 荣 的 景 象 。 游 社 会 上 的 一 些 热 门 专 业 , 汽 车 工 程 、 。 展 的 需 求 旅 如 营 物 会 我 国旅 游 业 产 业 规 模 稳 步 快 速 增 长 , 业 的 发 展导 致 社 会 对 旅 游专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销 、 流 、 计 电 算 化 等 专 业 在 初 次 就 业 不 断 增 长 , 等 院 校 对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中 有 一 部 分 同 学 放 弃 本 专 业 , 选 择 其 他 而 旅 游 教 育 没 有 根 据 其 阶 段性 的需 求特 点 高 而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 才培 养模 式 ; 游管 理 ; 人 旅 工学 结合
Ke o d : i e v ct n l o e e; es nl r n gm d ; u s a ae e t o bn dwt w r n u y yw r s h h r o a o a c l gs p r n e t ii o et r m m g m n; m i i ok ds d g i l o a n oi n c e h a t
lc t n o rs ma a me tp oe so a etn s etn p tu im n a e e tc u s de o rec ne ta d i sr cin e in, ri i eh d o ai ,tu im n ge n r fsin ls tig ,s tig u o rs ma g m n o re mo ,e u s o tn n n tu t a d sg tanngm to s o ol
于 兰 Yu La n
( 宁夏职 业技 术学 院 , 川 7 0 0 ) 银 5 0 2
Ni g i o y e h i Yi c u n 7 0 02, i a n x a P l t c n c, n h a 5 0 Ch n
摘要 : 才培 养模 式改 革与探 索是 目前 高职旅 游教 育 改革 发展 的关键 性 问题 。本 文 以近 几年 宁 夏职 业技 术 学院旅 游 管理 专 业人 才培 养模 人 式改革探 讨 为例 , 养 目标 定位 、 游管 理 专业 设 置 、 游管 理课 程 模 式构 建 、 学 内容 和教 学设 计 、 养途 径模 式 等 几方 面对 高职 旅游 管理 从培 旅 旅 教 培 专 业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革进 行探 讨 , 以培 养旅 游 专业 学生 职 业素质 、 业 能 力、 业技 能 为 目标 、 用 职 职 以校 内模 拟 实验 室 为基础 、 企 合作 办学 为重 校 点、 与职 业资格证 书考试相 结合 、 高学 生综合 素质 。 提
浅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培养 学生 职业 能 力 和综 合 素 质 为宗 旨。教 学
当前 旅游管 理虽 然是 一门边 缘学 科 , 却有 计划 与培 养方案 的制 定 , 须及时 了解 旅游 行 必
问题 的基 本能力 , 与以往 的 中等职业 技 术教 着 自己鲜 明 的特 点 , 这 因此 , 游 专业 的人 才培 业 的基本情 况 , 旅 分析旅 游职 业 岗位 的 实际需 求 育有 很大不 同 。从 培养 目标 上来说 , 游 职校 养应充 分考 虑专业 本 身的特 点 , 定完 整 的教 与分 布情况 , 旅 制 确定 旅游 职业综 合 能力 。旅游 教 培养 的主要 是服 务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的人才 , 中在旅 游 学计划 及科 学合理 地设 置课 程 , 为旅 游 管理 育有 自身 的行业 特点 和 目标 , 集 成 是基 础教 育与 实 产业 的 中低 层 , 我们 主要培 养 的是 既 具有 丰 专业人 才培 养 的核心 问题 。 而 践教 育 的统 一 , 着 力 于 学 生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要
富理论知 识和 过 硬 的操 作 技能 的 中层 的管 理
1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制 定 。高 等 职业 院校 养 , . 引入不 同级 别的 国内乃 至 国际的 职业 技能
人 才 。以前我 国旅游企 业发 展层 次不 高 , 对技 旅游 人才 的培养 目标 应该 针对不 同 的学 生 , 确 资格 证 书 , 鼓励 学生 获取跨 行业 的职业 技 能证 能 型 的人 才需求 较多 , 现在旅 游 管理 专业 人才 保 培养 出具有 良好 的整体 素质 、 理 的知 识结 书 , 合 以适 应学 生择业 谋职 的需要 。 的短缺 限制 了旅 游业 的发展 , 在更 为迫 切 的 构 、 现 宽广 的视野 , 能适 应旅游 业各 类 工作 , 具 并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黄冈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业, 建设 之 初便 已确 立 了 “ 淡进旺出, 实境 耦 合 ” 的 工 学交替 人才 培 养模 式 , 经过 近 两 年 的实 践 , 已初 显 成效 。本文 旨在通 过 对 黄 冈职 院旅游 管 理 专 业
人 才培养 模式 的分 析 , 进一 步完 善本校 旅游 管理 专
业培养 目标 定位 。
基层 业 务 服务 与管 理 工作 的高端 技 能型 人 才 的专
模 式改革 作 了大 量有 益 的探 索与 实 践 , 成 效 显著 , 学 生素质 和培养 质量 明显提 高 。 在 各级各 类技 能 大 赛 中屡获 佳绩 , 就业 率和社 会知名 度大 幅提 高 。在
这 种背景 下 。 学校 2 0 1 0年 申报 成 功 的旅 游 管 理 专
( 二) “ 淡进旺出”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及 内涵 在“ 工学交替 、 校企合作” 思想 的指导下 , 结合
黄 冈旅 游行 业季 节性 明显 的特 点 。 我 们推 行 “ 淡 进
业 人才 培养模 式 。
黄 冈职 院Biblioteka 游管 理专 业人才 培养模 式 的确
旺出, 实境 耦 合 ” 的工 学交 替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以实 现本 专业 的人才 培养 目标 。即根据旅 游企 业淡 、 旺
季交 替周期 规律 调整教 学 内容 安排 . 从第 三学 期开 始 至第五 学期 , 实 行 旺季 进 企业 顶 岗实 习 、 淡 季 回
一
、
立及 内涵
校上 课 的“ 淡 旺季模 式 ” 交 替进 行 。旅行 旺季 外 出
( 一) 专业培养 目 标和定位 黄冈职院旅游管理专业 以学校 “ 用老 区精神
季顶 岗实 习 , 这 是 典 型 的 旺 出实 践 。 工 学 交替 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一次 成 功尝试 。实 习期 间 。 学 生不 计得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分析,从当前人才培养现状、核心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跨学科融合发展到行业合作深度结合等方面展开讨论。
文章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在文章总结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出更多高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状分析、核心课程、实践结合、实习实训基地、跨学科融合、行业合作、成果、展望、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当前旅游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专业之一。
而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成为该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讨核心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跨学科融合发展模式、与行业合作深度结合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希望可以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推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为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需求的问题。
许多学校在设立课程时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行业需求相匹配的情况。
这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很难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与服务行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并探索出一套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旅游管理与服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参加实践课程,如实地考察、实习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进行了多元化的调整。
除了基础的旅游管理与服务课程外,学生还要学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会与旅游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旅游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导师制度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度。
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名导师负责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导师会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实习与就业的衔接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实习与就业的衔接。
学校会与各大旅游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学校还会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来校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国际化的教育模式随着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素质。
为此,学校开设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互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素养。
七、终身学习的理念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的基础理论知 识 , 而且 还 要根 据 产业 发展 实 际 , 掌握 交 际 能 力、 餐饮 服务技 能等 实践 技 能 , 才能 满 足旅 游管 理 实践 的需
要 。因此 , 现代旅 游专业人员的培养任务 , 如果单单 采用过 去
的传统课堂教学方 式难 以完 成。为此 , 高 职院校 在现 阶段 的 旅游管理类专业人 员教育过 程 中, 要 积极 运用 良好 的创新 人 才培养模式 , 借助于更加有效 的教学途径 , 为学生 构建更加 广
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的人 才 , 不 只是富 有独创 性和 良好 的创 造
阔的实践平 台 , 从而为 现代旅 游业 发展提 供足 够 的创 新人 才
支持 。
一
、
高职旅 游 管 理 类专 业实 施 创新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 必
要性
无论 是从 旅游产业 自身 的发 展来 看 , 还是 一般 居 民在 旅 游需 求方面需要得到更 高等级 的满 足来看 , 高 职旅 游管 理类 专业 实施 创新人 才 培养模 式都 成 为一 个 必要 而 紧迫 的教 学
要求 。
( 一) 增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力量 的必要保证
据2 0 1 1 年国家统计局 网站 的统计 数据显示 , 全年 国内 出 游人数规模高 达 2 6 . 4亿 人次 , 相 对 上年 的 同 比增 长幅 度为 1 3 . 2 %; 同时 , 当年 的 国 内旅 游 收入 总 规模 达 到 了 1 9 3 0 6亿
年, 我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 , 而旅游 院校每年
( 三) 推动高 职旅游类专业 自我发展 的必要前 提 当前我 国的现代旅游 业在 高速发 展的过 程 中, 高 职旅游 管理类 专业 的教育和现实 中的旅游业发展需要之 间出现 的人 才供需 矛盾 却不断计 划。具体来 说 , 这方 面 的问题主 要表现 为: 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 的错位现象非 常明显 , 提供 的教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

因 此 ,也 许 这 一 点会 逐 步成 为 专 家 学 者 与 实 际工 作 的
广泛 一致 的看 法 。 ( ) 探 索 培 训 模 式 二
美 国 心理 学 家波 斯 纳 的 教 师 成 长 公 式 “ 长 = 成 经
验+ 思 ” 反 ,后 来 笔 者 在 实践 与 研 究 时把 它衍 生 为 “ 学 习+ 实践 + 反思 = 长 ” 而后 一 个公 式 不 仅 成 为教 师 校 成 。 本 培 训 的 实施 模 式 ,也 为 院 校骨 干教 师 课 程 培 训 的 有 效途 径 。 以理论 引领 、双 导 师 制 、案 例 教 学 、示 范 诊 断 、读 书 沙龙 、教 育 论 坛 、情景 体 验 等 方 式 所 开 展 的
还 把 教 师 培 训 看 成 是 一 种 体 验 活 动 ,这 样 培 训 过 程 即 挖掘 资 源的 过程 。挖 掘 资源 内 涵重 在 人力 资 源 的开 发 ,
参 考文 献 :
【 】刘堤 仿 . 师校 本 培 训 学 [ l 教 M】. 州 :浙 江 大 学 出版 杭
社 。 20 0 4.
【】刘 堤 仿 . 师 群 体 专 业 成 长 的 理 念 与 行 为 [ 2 教 M】. 北 京 : 中 央 文 献 出版 社 。20 . 0 6 【]刘堤 仿 . 学教 专 业 发 展 的 三 维视 角 [ 3 数 M] . 京 : 北 现 代 教 育 出 版 社 , 20 . 08 【 刘 堤 仿 . 维 视 角 :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整 体 标 准 【1. 4 三 J 中
区 ;另 一 方 面 ,旅 游 院 校 培 养 的人 才 不 愿 或 未 能 在 旅
游 行 业 就业 ,无 法 满 足 旅游 行 业 的需 求 。 因 此 ,我 们 的旅 游 教 育需 要 冷 静 反 思 ,认 真研 究 新 形 势 下 的 发 展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理工科背景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

的 自由发 展 , 并不 否 定全 面发 展 。【 ("我们 倾 向采 用 和 学 新、 张利钧观点 :创新人才 是指 具有 创新意识 、 “ 创新 精神 、
创新能 力 , 实施 了创 新 行 为 且 取 得 了 创 新 成 果 的人 并 才 。L 必须指 出的是 , ” 5 正如 创 新 本身永 不停息 一 样 , 于 对
一
( ) 一 文献回顾 教育部 曾提 出 ,创 造性 人 才 是指具 有较 强创 造 能力 “
和习惯 于创 造性思 维 的人才 。 【 在 指 出创新 型人 才 的核 ” 3 心特征即创造能力和创造思 维 的 同时 , 忽略 了更 为重要 的 心理素质的培训。事实上 , 创新 型人 才并 非 全面发展人 才
基 于理工科背景旅游管理专业 的实践探索
江金 波 刘 泽 奖
(.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0( ; . 南理 工大学机械 与汽车工程学院 1 O 2华 0 广东广州 503 ) 160
【 摘
要】 创新型人才 以健 全的心理 素质为基础 , 以复合 的知识 构 架为 内核 , 以超 常高效 的实践 能力 为行 动 。这 些
各国之间的竞争 , 实质 是人 才 的竞 争 , 民族创 新 能 是 力的竞争 。“ 创新是 一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魂 , 一个 国家兴 是
皿 发达的不竭 动力。 …“ ” 建设 创新 型人才 队伍是建设 创新 型 国家的核心 。- 可见 , ”] 2 培养 创新 型人才对 于国家发展意 义重大 。然而 , 如何 培养 创新 型 人 才 , 先需 要 明确创 新 首 型人才概念及其判定标准 问题。
准有 很 大的 主观性 , 视角各 异 , 关系 不清 , 重心 理 素质 , 偏
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内容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管理人才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职业经理人目标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将职业经理人目标融入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等。
本文对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国际旅游市场的高度竞争,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学生的专业背景,忽视其职业素养的提升;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助于解决当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和对比,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研究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经验,为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实干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实干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摘要】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干型”人才。
人才培养应坚持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才为目标的基本理念。
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干型”人才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一、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与自学结合;二、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干型;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旅游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旅游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干型”人才。
一、“实干型”人才的基本能力“实干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中职教育的目标。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许多中职学校开始探索和完善多元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干型”人才主要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二、旅游管理专业“实干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干型”人才,使该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培养“实干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既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创造一个培养“实干型”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需要在微观上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
为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1.教书育人的理念。
“实干型”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业、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探析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探析摘要:本文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系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为例,提出旅游本科教育要通过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体验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探析由于旅游学科的稚嫩性和旅游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浮躁心态,整个旅游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旅游院系培养的人才不愿或未能在旅游行业就业,无法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
因此,我们的旅游教育需要冷静反思,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旅游教育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性人才的定义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素质要求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通过对所掌握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新的物质和思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性人才具备的素质和7条标准,即: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能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及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合有关研究,我们认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素质要求如下:一是要具有创新思维。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须独立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独立开展自己的工作,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为此,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除了课堂上的训练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汲取、经验和阅历的逐渐积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逐渐形成和提高。
二是要具有创新意识。
旅游教育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义务劳动、修学旅游等活动,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度的破坏 。比如素有高原 明珠之称 的滇 池 ,由于城市污水未经处理 大量 排入 , 湖水 的富营养化 问题特别严 重 ,藻类 植 物疯长 ,生物多样性遭 到破坏 ,湖水 变 黑变臭;桂林的漓江由于上游滥砍滥伐 , 水土流失严重 ,漓 江的水量 锐减 ,航 程
又劳 民伤财 、血本无归 ,这与七 十年代
角色和履行 岗位职责 。同时充分 发挥企
业技能导师 的作用 ,及 时解 决学生在企
业实 习中遇到 的困难 和问题 ,组 织定期
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 过程 的紧密对接 , 最终形成工学结合 的基本 职业 教育培养
模式 。
考评 ,推进实 习工作 ,完善实习管理 ,
使学生就业能力显 著提高。 参考文献 : [】徐 国庆 . 业教 育 项 目课 程 开 发指 1 职
南 [ . 海:华 东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M】 上
20 . 0 9
静 态展示 、销售于一体 ,直接 与企 业对
接 ,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 中学 习 ,培养
职业 技 术教 育 的专 业 建 设是 一 个
非常复杂 的系统工程 ,在策划阶段就应 以两个理念 为先 导 :一 是系统论观点 , 系和某个教学 方法 改革 ,它涉及办学和
材 料试验 、设计 、特殊工 艺 、制作 、动
导师制” ( 职业指导教师 、专业 指导教 师 、企业技能导师 ), 过激励 和管理 , 通
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使人 才培养 方案反 映企业 的用人标 准 ,课 程体 系反
映企业工作过程体 系 ,通过课程来 实现
使职业指导教师和专业 指导教师 扮演好
独 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尹 华 光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摘要: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综合实践效果下降,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改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科学技术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旅游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照搬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来看,旅游管理一本、二本理论课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小,培养的学生以理论型人才为主。
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多被动地接受,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操作场景和工具,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效果仍不理想。
绝大多数照搬普通一本、二本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立学院,其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学到的专业性知识对就业帮助不大。
大部分的旅游企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素养,但实际操作能力欠缺,职业技能和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由于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课程设置偏离旅游行业发展需求,使培养的旅游人才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偏差。
(二)效仿高职、高专教育现阶段,从业资格证已经成为了大专类学生就业的一个门槛,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以学生的考证为基础,努力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拿到从事旅游行业的资格证书。
对于旅游管理本科这一专业,有些独立学院强调其应用性特点,往往等同于专科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出现了偏差。
考证的确可以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作为本科层次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依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本文结合目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关键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
要做到这一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更是要达40%,这也是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的指标要求。
但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设备有限、资金缺乏、师资薄弱、实习环境不够逼真等问题。
校企合作由于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故而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旅游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校企合作还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不仅能促使教师深入了解旅游企业,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内容,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最后,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专家请进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日常教学,开办讲座等,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1、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宗旨是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指导思想。
依据我省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拓宽就业领域,从适应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出发,实行教学、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
2、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河南省及许昌、郑州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培养措施:1、学校建立全面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旅游教育与教学模式,包括:市场调研、教学组合、教育实施、质量评估等4个阶段。
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即旅游院校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通过对人才市场信息的了解和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获取较全面的有关旅游人才市场的资料.针对教学目标市场,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组合。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高等教育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要。
2、学校必须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协作.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旅游院校只有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组合,才能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问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协作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一、专业背景与发展趋势1.1专业背景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品质、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将成为主导。
(3)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加深,跨界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2.1人才培养目标(1)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2.2人才培养规格(2)知识结构: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3)能力结构:具备较强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3.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与政策、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等课程。
(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旅游企业实习、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策划与规划、旅游项目管理等课程。
3.2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实习、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实践教学环节4.1实习实践(1)旅游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在旅游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旅游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改革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52号)的精神,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旅游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政治理论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二、改革的具体目标1、以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强化“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6、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高档次专业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1、通过与市场对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0号)精神为指导,坚持就业导向,主动对接岳阳旅游产业,产学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培养岳阳旅游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事业显著提高,现阶段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已被诸多高校占领。
通过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建立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举措,为高校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可实用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1.1出现人才培养定位的谬误,人才培养重点的疏忽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建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乃人才培养定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例显示,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谈论,在对人才培养定位概述浅层的认识上,较多的高校只是空洞的把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从而疏忽了高校旅游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
1.2师资结构简单,教学方式老套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且与市场联系紧密的新型学科,这就决定了教师其素质高低的关键。
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旅游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专业教师人才比例较低。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师资力量的发展较薄弱。
1.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疏忽,未来就业情况迷茫
通过强调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偏重实践经验后,已有高校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与社会接轨,根据旅游市场上相关企业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以此要求企业职位开设人才培养模式,甚至以知识结构开设课程。
虽然以此标准对高校学生进行培养,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结果往往将会导致学生虽熟练掌握企业所需的社会经验,却丧失综合发展的能力,综合素质未能提升,从而在市场竞争力上也会存在相应问题。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在全球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分析我国旅游人才市场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自身的定位目标看,提出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相适应的措施,为高校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2.1以时代相结合设置旅游市场需求专业方向
在新时代的引导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旅游企业市场需求,深切分析旅游行业现阶段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反映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形式,在社会上对各类旅游市场进行细分,以市场需求设立专业方向,可在旅游管理作为上级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设置分等级学科专业,密切观察市场需求动向,开发创新与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相符的专业。
2.2理论与实践并重,改进课程体系
创新历来围绕学科课程设立的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单是以课本为主,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依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创建独特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在其基础上,对专业技能进行提高,提升专业技能实操课程的比重,从而更好地体现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实践大于理论的特点。
2.3完善教学环节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旅游管理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学生要其专业能力与综
合素质相结合,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各方面素质,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激烈竞争,全面学习后更能提高学生在社会及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能力。
为促使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学环节中的两个部分进行改进:1)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师资能力素质与实验设备及就业岗位等;2)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创新型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等。
通过完善以上两个部分,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人创新创业学分。
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
以《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项目为导向,进行项目化情景教学,基于项目的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根据旅行社的经营现状,让学生自主选择旅游消费者或是旅行社经营者,从不同情景角度分析旅游服务产品的设计、销售、促销、接待、售后等一系列环节,结合实验室开放项目的校内训练,把课本知识进行融汇贯通,最后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在项目的实际运作中,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最后通过或学习报告的形式,对课程进行综合性的总结。
2.5利用创新举措反馈人才培养模式结果
综上所述,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进而将结果反馈到高校和社会,接受高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查核毕业生质量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标准,为下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当人才培养模式所反映出来的结果与社会或高校教学目标内容不相符或存在差别时,则须进行调节或修正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