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对策
作者姓名安雯静怡
指导教师楚文静
二级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 8B081512
2012年 5月 11日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对策
摘要
近几年世界粮食需求的不断扩大,粮食的库存不断减少,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全球性粮食危机最近变得愈发严重。

其出现的原因包括各国对农业重视程度的欠缺、对新兴技术的过于追捧、气象变化异常和战争、投机等人为因素。

粮食出口国纷纷出台控制粮食出口政策, 粮食进口国纷纷到国际市场抢购粮食。

一些经济较贫困的国家因无力在国际市场抢购粮食, 或无力通过财政补贴抑制国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 而诱发社会动荡。

尽管我国因有较充足的粮食库存, 受国际粮食危机的冲击不大, 但我国粮食安全仍存在潜在危机,还需采取强化耕地资源保护、水利设施和依靠科技等措施, 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基本自给。

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

关键词:世界粮食危机;对策;粮食供求;价格上涨;粮食紧缺
World food shortage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e sharp increases in food prices that occurred in global and national markets in recent years,the growing demand for land,world food stocks dwindling rapidly,and the resulting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ungry and malnourished people,have sharpened the awareness of the general public to the fragility of the global food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reasons including countries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agriculture, over-pursui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limate change - weather war,speculation and other human factors Food-exporting countries have introduced grain export control policy, food-importing countries have to buy the international food market. Some poorer countries because of economic inability to buy foo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rough financial subsidies or unable to suppress the rapid rise in domestic food prices, and lead to social unrest. Although there are enough food stocks in my country and there is little effect by the international food crisis, it remains a potential crisis for my countr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and self-su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land resource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by the way of depending on technology. China must be based on self-development to enhance food security, to solve their basic food needs.
Key words:the world food crisi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grain supply and demand; prices; food shortage
目录
引言 (1)
1 世界粮食危机的历史以及现状 (1)
1.1世界粮食危机的历史 (2)
1.2世界粮食危机的现状 (3)
1.2.1粮食需求不断扩大,谷物库存减少 (3)
1.2.2 粮食主要出口国可出口粮食数量减少 (5)
1.2.3 国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粮食价格危机在全球快速扩展 (6)
2 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 (7)
2.1 需求拉动型粮价的上涨 (7)
2.2 生产成本的上升是粮食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9)
2.3 多因素混合型粮食价格上涨 (10)
3 现阶段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和趋势 (10)
3.1世界粮食危机展现的特征 (10)
3.1.1 上涨幅度大 (11)
3.1.2 持续时间长 (11)
3.1.3 波及范围广 (11)
3.1.4 影响强度大 (12)
3.2 世界粮食危机的发展趋势 (12)
3.2.1全球存粮低标准将持续,价格上扬将是长期趋势 (12)
3.2.2“北供南需”的基本格局会长期存在,发展中国家将处于不利地位 (13)
3.2.3 常规和突发因素使世界粮食市场不稳定性突出 (13)
4 中国21世纪的粮食问题的现状 (13)
4.1中国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13)
4.2 粮食加工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14)
4.3 生产粮食的资源条件有待改善 (14)
4.4 粮食生产结构的不合理 (15)
4.5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6)
4.6 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影响 (16)
4.7 气象灾害的频繁 (17)
5 我国面对世界粮食紧缺的对策 (18)
5.1强化耕地资源的保护和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 (18)
5.2强化水利设施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8)
5.3 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生产持续发展 (19)
5.4实施激励政策,并强化适用型农机具的研发与推广 (19)
5.5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向制定合理政策 (20)
5.6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20)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引言
由于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速增加,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全球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劣,世界粮食供需形势陡变,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课题。

粮食危机的实质是粮食生产和供给相对需求不足的问题。

2007年下半年发生并于2008年初全面暴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粮食供求矛盾在经过一段时间积聚和演变后的结果。

粮食危机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呈现粮食供给减少、粮食库存下降、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等特征。

此次粮食危机波及世界,使数亿人口遭受饥饿,使一些国家发生通货膨胀,30多个国家陷入粮食短缺,并使有的国家发生社会动荡。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密切注意世界粮食安全的最新态势,制定应对政策,置粮食安全于可控制的范围,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本文主要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以及中国怎样在粮食危机的大潮下稳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1世界粮食危机的历史以及现状
1.1世界粮食危机的历史
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即基本粮油制品的全球性短缺,并且导致价格上涨。

纵观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粮食危机,自然因素是造成历次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欠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首次被纳入到国际安全合作体系中,联合国粮农组织(FAD)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经过世界各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粮食安全问题在20世纪后期除非洲的少数最不发达国家之外基本得到了解决。

进入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30多年来首次粮食全球性匮乏。

与历史上多次粮食问题相比,在经济社会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粮食的缺乏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极大限制了工业化和化的发展。

这次粮食危机特点:一是涉及粮食作物多,作为国际市场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世界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价
格也大幅上涨,截至2008年3月,小麦价格已达到28年来的顶峰;二是波及面广,仅非洲粮食短缺就达3600万吨,有1亿多人因粮价上涨而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在美国和英国都出现了超市限购大米的情况,而日本40年来首次食品短缺,由于提前两个月已经耗尽粮食预算,不得不动用550亿日元的粮食储备金;三是程度较深,居高不下的粮价不仅加剧了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且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引起了社会动荡,有的地方甚至发生暴动,粮食短缺所引发的社会不安仍在扩大,海地总理甚至因此下台。

2007—2008年,席卷全球的粮食暴动(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西孟加拉邦、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也门、约旦、沙特阿拉伯、埃及、墨西哥、阿根廷和海地)见证了主要粮食价格的上涨,并且迫使海地总统普雷瓦尔下台。

发生在城市的粮食暴动表达了对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的不满,自由贸易主义政策在绝大部分南方国家摧毁了公共能力(尤其是粮食储备),使南方国家加剧了粮食上的依附性。

为此,很多国家的政府暂停了粮食出口,在2008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和阿根廷禁止或限制小麦的出口,从而关闭了全球小麦市场的三分之一。

至于大米,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印度和柬埔寨禁止或限制出口,使得全球只剩下少数出口国,主要是泰国和美国,世界粮食危机越发严重。

1.2世界粮食危机的现状
1.2.1粮食需求不断扩大,谷物库存减少
表1-1 世界谷物消费需求与库存情况单位:100万吨
谷物年度消费总量库存量世界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 %)
谷物合计2004/ 2005 2009. 1 469. 3 23. 0
2005/ 2006 2042. 2 469. 8 22. 7
2006/ 2007 2065. 6 425. 6 20. 0
2007/ 2008 2125. 5 405. 1 18. 8
小麦2004/ 2005 616. 1 178. 6 28. 8
2005/ 2006 621. 1 179. 5 28. 9
2006/ 2007 620. 5 159. 1 25. 6
2007/ 2008 621. 1 144. 4 22. 9
稻米2004/ 2005 414. 5 99. 5 23. 7
2005/ 2006 420. 0 104. 7 24. 5
2006/ 2007 428. 1 104. 5 24. 0
2007/ 2008 435. 7 103. 5 23. 4
粗粮2004/ 2005 978. 5 191. 2 19. 1
2005/ 2006 1001. 1 185. 6 18. 3
2006/ 2007 1017. 0 162. 1 15. 2
2007/ 2008 1068. 7 157. 1 14. 5
资料来源: FAO 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2006年1 期和2008年2期
由于全球粮食重要产区的欠收, 粮食库存正逐渐下降到最低线。

世界粮食生产量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处于缓慢的增长阶段。

进入90年代以来则处于停滞和下降状态近几年,欧美、澳大利亚和北非灾害不断, 一些国家粮食生产量急剧恶化,导致世界重要粮食产区出现大幅度减产。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资料,自1993年起,全球粮食产量(小麦、大米和玉米等)连年下降,1995年为19.09亿吨,比1994、1992年减少4100万吨和5200万吨。

世界粮食库存可供消费的天数分别由1987年的104天和1993年77天下降到1995年的48天, 一度出现6400万吨的供求缺口,从而使世界粮食储备落到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过去的经验,要保持粮价稳定,世界粮食库存至少需满足60天的消费。

否则,就会导致价格上涨,市场会趋于不稳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表1),全球对粮食的消费总量从2004/2005年度的20.0910亿吨,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20.6560亿吨,增幅为2.8%。

根据FAO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粮食消费需求还将比上年增长2.9%在粮食需求数量增加和粮食生产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全球粮食库存数量也有明显下降。

全球谷物库存量从2005年的4.6990亿吨,下降至2007年的4.2560亿吨,减少9.3%,其中小麦和粗粮库存量分别减少了10.9%和15.2%。

根据FAO预测数据,2008年全球粮食季末库存量将降至仅4.0510亿吨 , 较2007年减少4.8%;其中小麦、稻米和粗粮的库存量将分别较2007年减少9.2%、1.0%和3.1%。

谷物库存量将降至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
1.2.2粮食主要出口国可出口粮食数量减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10个主要的水稻种植国依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日本、孟加拉国、缅甸、菲律宾、巴西和泰国。

世界上排列前三位的大米出口国家是泰国、越南和美国,主要的大米进口国包括巴西、菲律宾、孟加拉国、波斯湾国家和一些非洲各国。

十大小麦生产国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德国、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

中国和印度出产的小麦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出口国。

在玉米生产方面,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将近一半,其他依次是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法国、印度尼西亚。

玉米的主要出口国是中国、阿根廷与美国。

然而随着世界粮食危机的不断爆发,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出口谷物数量不断减少。

从(表2)可以得知, 全球谷物产量从2004/2005年度的20.6500亿吨 , 上升至2007/2008年度的21.0850亿吨,增产2.1% ,仅年均增产0.7%;而同期全球谷物消费需求数量增长5.8%,年均递增1.9%。

从全球近几年的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供求状况看, 已连续2个年度供不应求。

表1-2世界谷物生产与贸易情况单位:100万吨
谷物年度产量消费量生产贸易量主要出口主要出口国
- 消费国库存量库消比( %) 谷物合计2004/ 2005 2065.0 2009.1 55.9 244.1 166.2 17.9 2005/ 2006 2054.7 2042.2 12.5 246.7 169.9 18.6
2006/ 2007 2012.9 2065.6 -52.7 255.7 122.7 14.4
2007/ 2008 2108.5 2125.5 -17.0 256.2 117.1 12.8
小麦2004/ 2005 631.9 616.1 15.8 110.5 55.1 21.8 2005/ 2006 626.7 621.1 5.6 110.4 56.3 22.2
2006/ 2007 596.5 620.5 -24.0 113.3 36.5 14.8
2007/ 2008 606.2 621.1 -14.9 106.0 26.1 10.6
稻米2004/ 2005 408.5 414.5 -6.0 29.0 18.9 13.2 2005/ 2006 424.7 420.0 4.7 29.2 22.9 15.8
2006/ 2007 429.6 428.1 1.5 31.0 23.7 15.9
2007/ 2008 433.7 435.7 -2.0 28.7 24.1 16.0
粗粮2004/ 2005 1024.6 978.5 46.1 104.6 92.2 18.7 2005/ 2006 1003.3 1001.1 2.2 107.0 90.7 17.9
2006/ 2007 986.8 1017.0 -30.2 111.4 62.5 12.6
2007/ 2008 1068.5 1068.7 -0.2 121.5 66.9 11.7
数据来自于 FAO 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2008 年2 期
尤为突出的是谷物主要出口国谷物库存数量也明显减少,谷物库存量与总消费量之比值明显下降。

主要出口国谷物库存量从2005/2006年的1.6990亿吨,分别下降为2006/ 2007年的1.2270亿吨和2007/2008年的1.1710亿吨;主要出口国谷物库消比( 季末库存量/ 总消费量)从2005/2006年的18.6%,分别下降为2006/2007年的14.4%和2007/2008年的12.8%。

无论是粮食总的消耗比率,还是小麦、稻米或粗粮的消耗比率均已大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 ~18%的安全警戒线。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其玉米总产量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左右,2000—2005年间美国玉米出口量占了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54%,其中2004年高达58.6%。

然而,随着美国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玉米转化为乙醇,当做燃料。

根据2007年12月19日美国签署的《新能源法》, 2015年必须使用近1.4224亿吨玉米来生产150亿加仑乙醇,相当于2007/2008年度玉米总产量的43%。

美国国内玉米消费量的大幅上升就意味着出口量的必然下降。

另外,小麦最大出口国美国2008年小麦库存将降至60年来的最低水平,小麦出口将受到限制。

1.2.3 国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粮食价格危机在全球快速扩展
近年来,世界谷物价格呈明显的上升之势。

美国2号硬红冬小麦交货离岸价从2004/ 2005年154美元/吨,分别上升为2005/2006年的175美元/吨和2006/2007年的212美元/吨, 共上涨了37.7%;美国2号黄玉米交货离岸价从2004/2005年的97美元/吨,分别上升为2005/2006年的104美元/吨和2006/2007年的150美元/吨,共上涨了54.6%;泰国白大米交货离岸价从2004/2005年的244美元/吨,分别上升为2005/2006年的291美元/和2006/2007年的311美元/吨,共上涨了27.5%。

进入2008年,国际谷物价格继续大幅上涨。

2008年3月与2007年12月相比,美国2号硬红冬小麦价格上涨26.2%,阿根廷中质小麦价格上涨27.4%,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价格上涨15.1%,美国2号黄玉米价格上涨31.5%。

最为突出的是,进入
2008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并且涨幅呈上升之势。

如2008年1月、2月和3月, 泰国白大米价格分别上涨了2.4%、20.3%和22.5%,泰国国碎米价格分别上涨了6.7%、18.1%和21.1%。

而2008年4月24日泰国大米价格已飙涨至1 000美元/吨,是2008年初大米价格的2.8倍。

尽管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抑制国内谷物价格的快速上涨,但粮食价格危机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

受此影响,2007年世界最贫困国家的粮食进口费用比前一年增加了37% ,而2008年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上涨56%。

至2008年4月,世界37个国家正面临着粮食危机。

据古巴拉美社201年报道,世界粮农组织近日称,世界粮食价格一年内上涨70%。

截止到今年2月份,世界基础食品(除糖以外)价格已经连续第八次上涨。

由于世界油价的上涨,食品价格将面临新一轮涨幅。

据世界粮农组织拉美地区负责人称,现在的食品价格指数比2000年上涨了250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影响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世界粮食问题不断显现。

2 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
世界粮食危机的成因, 理论界观点不一。

早在2002年,日本学者柴田明夫和一些国外媒体曾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粮食进口增加和粮价暴涨。

中国入世后扩大粮食进口的新动向成为影响粮食中长期行情的主要因素,并且很可能成为扰乱市场安全因素;吴崇伯认为,东南亚国家粮食供应在1997年金融危机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双重打击,更趋紧张,日本周刊指出, 2007年8月份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同原油、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都一样走高,其原因都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如果用生物燃料弥补对石油的需要, 将会导致我们没有粮食可吃。

所以面对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我认为,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因此研究粮食价格上涨的各个因素及产生原因就是我们了解世界粮食危机最好的切入点。

2.1 需求拉动型粮价的上涨
需求拉动型粮价上涨是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的粮食价格下的粮食、农产品及劳务的供给, 从而引起粮价总水平的上涨。

图2-1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
如图2-1所示,随着总需求的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也逐步升高。

但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总需求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都会导致需求方面的冲击,国际和国内需求的过度增长也会导致需求动的通胀。

此轮粮价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对粮食的过度需求所致。

首先是发达国家生物能源计划及对粮食的过度浪费;其次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因生活改善而增加的粮食需求。

(1)生物能源替代石油导致对粮食的过度需求
从消费角度分析,农产品消费结构,除了口粮,就是饲料与普通工业加工用粮。

近年来, 由于石油暴涨,农产品消费有了结构性巨变,生物能源生产形成新一轮高潮。

2003年石油价格每桶25美元,2008年5月份已达130多美元,5年间翻了两番。

世界各国对汽车和钢铁的需求导致石油价格飞速上涨,石油的替代品需求旺盛。

美国一项研究报告表示,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必将使玉米大量用于生物能源。

玉米作为生物能源促使了其价格的大幅增长。

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首次超过其出口出口的玉米量,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粮食供应国,玉米生产力能否保证其对世界市场的供给将得到世界关注。

同时,在利益的趋使下,美国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而减少大豆的种植面积,导致大豆产量减少1600万吨,从而又
拉升了世界市场上大豆的价格。

2002年后,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增长迅速,美国成为全球第
一大酒精生产国。

美国生物燃料目标是2012年达到2300万吨,2017年达到1.07亿吨。

到目前为止,美国燃料酒精产量已达4400万吨。

2007至2008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已经达到2800万吨,玉米用量是2002至2003年的3~4倍,占其国内玉米消费量的28%-31%。

以2006年美国生产乙醇的玉米量4000万吨测算,2012年将达到1亿吨左右。

美国农业部预测,10年后,美国能源替代消耗玉米量将会达到1.27亿吨以上。

欧洲生物能源的利用也在不断的发展,2004年,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欧洲12个国家的生物柴油产量为384.8万吨,欧盟计划在2010年至少生产440万吨生物柴油的目标则提前实现。

[2]
(2)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增加,推动粮价逐步走高
近年来,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全球粮食需求增加。

据人口学家预测, 2015年全球人口将达72亿,养活新增加的人口需增加粮食供给23.9亿吨,增加耕地面积15.7亿亩;目前,人类的膳食结构也在逐步改善,随着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人均消费肉类、奶制品逐年增长,而这些高级食物全部由粮食转化而来,快速增加的肉禽蛋奶消费引起粮食爆炸性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对粮食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使粮食需求大大超过粮食供给,导致了粮价的逐步攀升。

事实证明,大量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大量玉米用来制造车用燃料酒精, 直接推动了粮价上涨。

于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所说,“世界8亿机动车主将和20亿贫困人口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的现象”。

2.2生产成本的上升是粮食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除了生物能源的发展导致粮食的消耗,生产成本上升是导致粮价持续上涨的直接原因。

世界油价使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在上涨。

成本推动型的粮食价格上涨是指在没有超额总需求的情况下,由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所致,其作用原理如图2-2所示,总需求曲线是不变的,只有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

随着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同时产出也逐步下降。

原油价格上涨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

目前,全球进入石油农业时代。

原油价格高速上涨撼动了石油农业的基础,提高了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全球粮食运输成本上升80%。

油价上涨还致使石化产品价格上扬,化肥、农用膜等农业生产资料都在涨价。

2007年全球粮食生产成本比2001年高出19.9%,粮食生产成本拉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图2-2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2.3 多因素混合型粮食价格上涨
多因素混合型粮价上涨,是指因长期忽视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和单产增长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粮价居高不下。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时候, 忽视了农业的地位和农业发展情况。

急速工业化、城镇化导致可耕地面积逐渐缩小,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影响了粮食的产量。

全球城镇化比例由1980年的39%增长到2004年的49%,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全球粮食单产增速下降很快,世界粮食增产80%依靠单产增长来维持。

随着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粮食单产边际收益递减,世界粮食单产增速持续下降,世界粮食单产增长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年均2.7 %下降到2008年的0.8%;从供给上看,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也带来了不利影响,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气温每上升一度,粮食生产将减少1%-1.7%。

此外,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龙卷风、洪水、风暴、地震、干旱、山崩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间接造成了粮价不断上涨,同时投机行为和人们的恐慌心理对近期粮食价格的上涨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不平衡的供求关系导致了粮食价格的长期上涨。

3 现阶段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和趋势
3.1世界粮食危机展现的特征
3.1.1 上涨幅度大
从2006年9月起,世界粮价一直呈上升势头。

到2007年末,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飞涨112.0%,大豆飙升75.1%,玉米猛增47.3%,大米上扬3.1%。

2008年1-2月,世界粮食价格又上涨了9%。

从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总指数的分析来看,2008年1月至4月,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

2008年3月,高品质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每吨546美元,比2月份增加13%,比上年同期提高68%。

2008年4月上旬,该报价升至每吨780- 800美元,创20多年来新高;而另一大米出口大户,柬埔寨为保证国内供应,发布了大米出口禁令;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把2008年大米出口量减少22%。

3.1.2 持续时间长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上曾发生过两次世界性粮食价格暴涨事件,分别发生在1973—1974年和1994—1995年。

本轮粮食涨价与持续仅一年左右的前两次涨价相比,突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更具长期性。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粮价呈现逐步上扬趋势。

据此,粮价持续温和上涨已达10年之久。

此次世界性粮食危机正是粮价持续上涨、长期积累的结果。

联合国粮农组织初步估计,此番粮价上涨还会持续至少10年。

全球粮食贸易活动因各国抑制出口、减少进口措施的实施而出现收缩,国际粮食市场供需矛盾呈现长期化趋势,世界粮食价格有可能继续攀升,维持高位运行。

世行预测,2008年和2009年,国际粮价将继续攀升,在2015年之前,粮价都将维持在2004年的价格水平之上。

3.1.3 波及范围广
此轮粮食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12月份公报指出,目前,全球有37个国家因战乱或自然灾害而面临粮食危机。

按照粮食供应不足、获取粮食渠道不畅或属严重的局部问题等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危机波及到的国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处于危机需要外援的国家。

这类国家又划分为互不排斥的三种类型: (1)由于作物歉收、自然灾害、进口中断、分配受干扰、收获后损失大或其它供应障碍面临粮食产量或供应量严重缺口的国家;
(2)出现大范围粮食获取困难的国家, 由于收入极低、粮价奇高或国内流通不畅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