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大学生现状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摘要】贫困生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教育落后等诸多问题。
本文从贫困生现状分析、帮扶政策现状、存在问题分析、有效帮扶政策探讨以及帮扶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介绍和问题意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贫困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针对现有的帮扶政策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帮扶政策建议,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帮扶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为解决贫困生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未来建设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进行展望。
【关键词】贫困生、现状问题、帮扶政策、背景介绍、问题意义、存在问题、有效帮扶政策、帮扶政策建议、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的学生。
我国教育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教育扶贫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面临着辍学、辍学后无法再次入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权利。
制定有效的帮扶政策,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深入研究贫困生现状问题,探讨有效的帮扶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教育问题。
.1.2 问题意义贫困生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家庭贫困、生活困难等因素,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容易辍学或无法完成学业,影响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针对贫困生问题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贫困生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贫困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帮扶和支持,容易走上犯罪和不良行为的道路,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8页文档资料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84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
据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相比,通常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就业率低、签约时间滞后、工作岗位较差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若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且能够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从深层意义上讲,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群体特点,来探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继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对许多贫困家庭而言,不仅要面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就是求职过程中的花费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主要包括报名与培训的费用、制作精美简历的费用、个人形象包装的费用、交通通信费等,这些俨然已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
与其他学生相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更高,他们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的局面。
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就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以偿还助学贷款、回报家庭,但就业难的现实,使就业成本不断增长。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因较大的求职花费等经济因素,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因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其贫困的特征,特?e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业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心理因素、社会偏见等多种原因,与一般毕业生相比,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相对更难就业。
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着其自身的群体特点。
困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无法摆脱经济窘困给学习、心理、价值观等思想状况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贫困入库
大学生贫困入库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可能会在经济上遇到困难,甚至被列入贫困生名单。
而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贫困入库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大学生贫困入库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学生贫困人数已经超过100万。
这些学生跟着一个家庭很难承担大学学费及日常生活开支,有些家庭甚至无力支付子女大学的学费。
其次,贫困入库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申请的生活援助资金不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生活条件十分拮据。
而在学习方面,由于缺乏经济支持,他们可能缺少必要的学习资源,无法获取足够的学习和科技工具,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
然后,大学生贫困入库的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家庭。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
教育资源缺乏,生活成本较高等原因都导致了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困难。
这也加大了大学生贫困入库的几率。
最后,应该采取措施消除大学生贫困。
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扶贫力度,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援助。
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机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
总之,大学生贫困入库问题确实存在,正影响着很多学生的生活和学业。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高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这样,才能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机会均等的教育。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一、高考之后的困扰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
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
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研究方法与限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贫困大 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经济状况、学习与生活、心理状 况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由于问卷调查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 差。
02
贫困大学生的现状
贫困大学生的定义与类型
贫困大学生比例较 高,分布广泛。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 支持网络薄弱。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建议
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 多的帮助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和应对能力。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 持。
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建议
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贫困大学生的现状 • 贫困大学生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 多的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进入大 学校园。
2
由于经济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贫 困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面临诸多 困难和挑战。
可能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学科选择
03
贫困大学生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学费较低的专业,限制了
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
贫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经济困扰、人际关系压力等,导致其出现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自尊心受损
贫困大学生容易因经济条件不如他人而产生自卑感,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其学习和 生活。
论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缩小大学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差距提出了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也在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他们生活清贫,节衣缩食,为维持生计而四处奔波。
贫富差距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给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一、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大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人水平和生活水平,但同时在分配领域上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如今,贫富悬殊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消费水平的差异贫困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100元至200元之间,有的甚至更低,并且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而部分富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样样俱全,月消费达1000元以上。
(二)交往的差异现在大学生交往多是以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划分,能穿得起同等品牌的衣服、用同等品牌的化妆品、有笔记本电脑等等,就有共同语言。
同样,贫困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多些。
另外,从学校的一些社团组织来看,也是以家境宽裕的孩子为多。
这是因为进入到学生组织里,必然要增加大量的交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性格的差异富裕学生一般比较开朗活泼,优越感强,充满自信,甚至有的高傲自大,生活散漫;而贫困生一般比较封闭、自卑、敏感、焦虑,甚至有的还很偏激、孤僻、悲观厌世、仇视富人,心理危机在贫困生中蔓延。
二、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外向度的提高,贫富差距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促进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02
调查方法和样本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贫困大 学生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和线下发 放,收集数据。
针对样本进行筛选和甄别,确保样本的可 靠性和代表性。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
03
调查结果分析
学业表现
成绩普遍较好
贫困大学生普遍在学业上表现较好,他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努 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学术科研能力较强
贫困大学生在学术科研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他们更加注重实 践应用,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贫困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 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经验。
调查样本及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大学生,涵盖 不同学科、专业和年级。
01
年龄分布:18-24岁之间,其中以20-22岁 年龄段为主。
03
学科分布:涵盖文、理、工、医等多个学科 ,以人文社科和理工科为主。
05
02
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04
性别比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女生略多一 些。
06
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需要申请贫困补助或贷款。
04
贫困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对学业的影响
学业成绩
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资 料或参加有益的学习活动,导致学业成绩受到影响。
01
缺乏参与机会
贫困生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无法参加 课外活动或学术项目,错失了发展潜 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02
03
学业压力
2023年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2023年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2023年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1[摘要]: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
在“高校贫困生”群体中,他们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因此,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贫困生在缺乏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身心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学业上感到困难和吃力,他们或者因四处奔波打工学习时间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压力和生活困顿而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由此学业受损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不可轻视的问题,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发展,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调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意义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使他们理性地对待贫穷,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确看待贫富和义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
提高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和行为指导等步骤,分析学生无助、困惑、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习生活,让贫困大学生懂得只有摆正心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报效祖国,才能最终彻底摆脱贫困的道理,所以,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为此,我调查了长春市奋进乡兴华村、太平村、隆西村、隆北村、一间村。
访问了18—25岁的相对贫困的大学生120名。
二.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其分析(1)自卑心理表现为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
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与那些衣食无忧、大把花钱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
贫困生的贫困虽然并非其个人造成的,但是贫困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就业,有些同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水平弱。
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
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文/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李登峰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最近对北京8所大学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这8所大学的学生管理部门及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教育职能部门进行了专访。
下面是专题调查报告的摘要。
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以上。
根据被调查学生的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意见,首都高校中,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大学生可视为贫困大学生,不足100元的为特困生。
98.5%的调查和走访对象认为高校确实存在贫困生现象;39.2%的普通学生和66%的贫困学生认为本校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以上,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认可这一比率。
首都现有各类高校67所,在校学生23万名,按上述比率推算,约有3万多名学生为贫困生。
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父母下岗是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成为贫困生新的主要原因。
在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70%以上来自农村,其中又有57.6%的学生来自"经济落后地区"。
调查表明,造成家庭收入低下的原因中,因属"边远地区"的占71.7%、"经济落后地区"的占37.7%,因"家庭人口多"的占15.2%,因"自然灾害"的占14.7%,因"家庭成员下岗"的占8.9%。
这表明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齐不发达地区。
近年来城镇居民中下岗人员的大幅度增加,使部分城镇家庭的大学生也面临交不起学费和没有生活费的困扰,这一数字正呈上升趋势。
贫困生花费与学生平均花费存在较大差距。
从今年北京地区高校公布的收费标准看,一个大学生每年学杂费以2000元加上每年300-500元的住宿费,年总费用约2300-2500元,4年下来,约为1万元,而每个大学生每月的基本生活费(包括其他消费)在300-400元左右,每年在校10个月计算,四年就是1.2万-1.6万元。
2022年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2022年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2022年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1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
”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__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
__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
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
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 年的生活费用。
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
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
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 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贫困学生现状
贫困学生现状“贫困学生现状”在当今社会,贫困学生的存在不可忽视。
他们是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学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贫困学生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贫困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匮乏。
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往往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教科书、学习材料和补习班等。
这使得他们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同龄人,甚至可能辍学。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贫困学生还面临生活条件的限制。
他们可能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资源。
这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为了改善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此外,贫困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往往难以找到好的工作机会。
这导致他们在成年后仍然生活在贫困中,难以摆脱贫困的循环。
为了帮助贫困学生改善就业前景,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和支持。
他们需要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
学校和社区应该建立更多的支持机构和项目,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贫困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
通过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就业和加强关怀和支持,我们可以改变贫困学生的现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个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和尊严的教育。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
本文结合我校贫困生工作实践,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现状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的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就业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业的完成,而且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问题。
因此,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贫困大学生现状1.1 经济贫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为特困生,年收入3000元以下为贫困大学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从1997年全部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后,高校学生上学不给钱或少给钱的时代随之而去,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大量的高校贫困学生也随之涌现出来。
通常一个普通家庭支持孩子读完大学所需要的费用约为5-6万元,而一个困难家庭最少支出大概4万元才能帮助其孩子完成学业,而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年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4年大学的学费相当于这个家庭11年的收入。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灾区的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城市父母双下岗职工家庭;有的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的是家庭突遭意外或不幸,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的是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学的学生。
据调查[2],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政府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等,部分优秀贫困生还可以获得奖学金。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部分贫困生的学费是家长贷款的,一家人省吃俭用供他 们上学,可他们却丝毫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花钱慷 慨, 提前消费, 有的甚至去上网打游戏, 浪费大好的光阴。 这些 贫困生没有学习目标 , 无视家长的期望, 毫无责任意识。有些
贫困生则对于学校给予的补助和勤工助学机会视之为理所 当 然, 毫无感恩心理 , 更有甚者 , 挑三拣四, 对工作敷衍了事 , 找
贫 困大 学 生思想 现 状分 析及 对 策 思 考
陆芳芳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贫困大学生的比 例也在上升, 已经形成高校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 针对这一
群体 日益突出的问题 ,本文论述 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
困, 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 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 不良思想表现, 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交流的技 巧
强自 人穷志不短, 立、 但部分贫困生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和行 为上的偏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自立 自强意识淡薄
目 前中国已告别了公费时代,但遗憾的是中国大学生 并未因此而确立“ 自立求学” 的新观念。 虽然俗话说“ 穷人的 孩子早当家”但贫困大学生中“ 靠、 的思想仍然普遍 , 等、 要” 存在, 缺乏 自立 自强的意识 ; 即使是参加了勤工助学, 也不 愿吃苦 , 不愿在脏、 累和不体面的岗位工作 , 更多地指望学 校减免学费, 或从政府企业、 社会好心人那里得到资助 , 甚 至把“ 贫困” 作为资本 , 认定社会不会让一个穷人 的孩子辍 学, 从而四处伸手, 而且把得到的钱用在与 自己经济条件不
( 4 ) :558- 56 1.
[2」 肖辉.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l.高 J 教论坛, ,2(l):108- 110. 2006 [3l 沈波.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当议【l.科学教育论 J
大学生 贫困生 消费现状 调查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
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贫困生消费现状调查专题推荐: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
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
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
大学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文档
大学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目前状态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现状分析1.涵盖面不宽,力度相对较低目前的状态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奖、贷、助、补、减、免”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科学的运行机制还稍有欠缺。
在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中,涵盖面积约占百分之二十四左右。
部分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可以高达百分之七十左右。
如果仅仅依靠奖学金来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远远是不够的。
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中,学费上万,国家奖学金最高是八千元人民币。
这样的形势下,想要彻底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真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考虑生活费的资助问题等。
2.贫困生确认的标准不够科学目前的形式来看,消费水平的界定和生源地贫困补助由学生先自主申请,再由辅导员进行审核把关,接着由系部进行审核统筹,最后程序是学校审核。
在此种形势下,有些人靠着关系弄虚作假,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碍于面子却放弃了申报。
还有部分学生的生活情况和贫困程度难以调查,只能凭借主观臆断进行审核资助范围。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要?困生真实正的强大起来,并摆脱贫困,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资助,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一方面要消除贫困生的自卑感,一方面要防止学生去干违法违纪的事情。
放下心理上的思想包袱,内心真正变得强大起来,在根据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背景下,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假贫”现象套取资助在很大的程度上看,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青年人提出了勤学和修德、明辨、笃实的殷切期望。
作为贫困学生的大学生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追求更高的进取心。
在刚开始申请资助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刚性的东西去衡量贫困生的贫困程度。
在政策下的群体申请中,由于申请门槛较低,不少学生弄虚作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业缩水”。
部分学生在待到贫困申请补助通过后,资金补发后又变回原来的“阔”,形成“假贫”现象。
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
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作者:张殊原始出处:世纪中国【内容提要】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
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
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学生的身体健康——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
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
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
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
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
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述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贫困生调查报告
贫困生调查报告贫困生调查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贫困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贫困生调查报告1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
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
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
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
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二、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继续。
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政和一中从初中到高中共六个年段。
其中大多数的贫困同学是靠学校、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发送补济金,设置奖学金,以及减免学费等手段来帮助同学减轻困难。
其它的均由亲属或“一帮一”结对子等手段来解决。
在校被列为补助对象的同学大多是学习勤奋刻苦、名列前茅者。
如荣同学家庭突然变故。
父亲丧失劳动力,在读大学的哥哥又因病休学在家。
全家人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
然而荣同学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依然咬紧牙关刻苦学习,一直保持年段前五名的成绩,但他每月的生活费仅仅只需30余元。
再如张同学因母亲病重,家庭需巨额的医疗开支,由学校学生会组织献爱心活动,广大师生踊跃支持,为此该同学解决了部分费用。
因此,张同学心怀感激。
不仅勤奋学习更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在各大赛势上都取得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
四、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援助。
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妇联的“春蕾”计划以及许多方面成功人士的慷慨解囊都为贫困生解决了物资方面的巨大困难,并在精神方面给予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如县妇联就发动女干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
不仅给予女同学经济方面的支援。
更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与温暖。
我们相信政和一中贫困生的状况会越来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在整体就业严峻的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加突出的三个问题:第一、经济支持,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寻找工作需要支出的成本,比如打印简历、购置服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这些在普通学生身上很容易实现的东西,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可能这些费用是他们几个月的生活费的总和。
因无法支付这些费用而导致的寻找工作准备上的不充分,让这些贫困大学生从一开始就和其他学生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第二、渠道和资源匮乏。
不能否认的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
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他们和他们远在乡下劳作的父母所谓的“社会竞争力”远远落后于普通学生。
第三、心理困扰。
走出乡村进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往往背负着比其他同学更重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学费可能来自于全村乡亲的资助,来自父母常年省吃俭用的劳作。
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困落后的现状。
在就业和这种精神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仇富、悲观、偏激、丧失斗志,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些不但对于贫困学生及他的家庭是强烈的打击,而且对于社会也是不稳定的因素。
摘要:本文就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及贫困大学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笔者的学生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辅导贫困大学生的工作策略,比如转变贫困大学生的观念、构建多元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及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大德育观等等,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和辅导者、管理者的重视和借鉴。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应对策略大德育观大学校园中日趋严重的贫困现象已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贫困大学生已成为贫困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名额和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学比例的逐步升高,大学生的贫困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这一问题的突出直接带来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的引发。
当马家爵带着莫名的“仇恨”向他的朋友伸出罪恶的手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被推向了一个颠峰。
本文就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以笔者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辅导贫困大学生的工作策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和辅导者、管理者的重视和借鉴。
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随着我国高校并轨招生的全面实施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作为主要社会问题早已漫延和渗透到大学的神圣殿堂。
贫困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他们多来自边远地区或农村,其中非独生子女居多。
(1) 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由于经济拮据,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条件非常差。
他们大多数人的月生活费仅够裹腹,还有一部分人,每月消费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消费。
他们为了自己的学业和生计,不得不与学校联系,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来维持生活。
因此他们常跟社会接触,对社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其他同学来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2.变无偿资助为主为有偿资助为主。
在现实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有偿资助比无偿资助更能收到资助的效果,增强自主工作的有效性。
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采取勤工助学、实行贷学金的制度等资助方式,能为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使资助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变完全依赖政府资助为在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的同时,开拓社会资源。
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继续依赖政府下拨学生资助经费已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
所以,在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的前提下,高等学校应积极开拓社会资源形成新的大学资助经费来源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关注并资助贫困生。
3.建立科学现代的教育管理队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教育管理的对象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困惑,学生工作人员必须有坚强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建立专家专职型的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高速公路及传媒,既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产生一些负效应。
强化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引导,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监控机制,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和使用。
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深化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地反馈学生工作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正确地作出客观判断,对学生工作的及时改进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正确、公正、公平的测评,能激发更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成就动机,对不足、缺陷会起到鞭策作用。
4.改善不良的心理关怀据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工作者对于贫困生心理关怀的看法与实践有以下误区:物质化。
多数教师认为对贫困生的帮助只是物质和资金上的,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一般很少关心。
思想政治化。
多数教师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或品德问题,基本上是自发地从一般教育经验出发,采取单一的谈话、说服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个别化。
多数教师对贫困生充满了关爱并真情相助,但由于物质、精力有限,很难照顾到多数贫困生,更多的是对少数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政策和照顾。
鉴于以上问题,学校和辅导工作者应改变对贫困大学生关怀和帮助的方式和观念,不应该单纯的物质化,而应该物质和精神帮助并重;不应只重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更多的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给他们更多的心理关怀;不应只是对个别和特殊的优秀生给予照顾,还应通过多种渠道对更多的贫困生给予多方面的关爱和帮助。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1转变贫困大学生的观念我们常说,人穷志不短。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贫困的学生在贫困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志向和人格。
(1)首要的是要培养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贫困的观念和改变贫困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争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可以实现梦想,成就自我。
(2)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既可以给特困生一些物质帮助,又可以锻炼自食其力的能力,防止有些人养成不劳而获、只知伸手要钱的习惯,同时锻炼大学生在社会上最基本的谋生能力,使大学生待业的比例降低。
(3)设立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而特困生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刻苦学习,立志成材,争取成为学业上的佼佼者不仅是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好方法,也是增强自信,回报社会的好方法。
2 构建多元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高等学院作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以保证他们完成学业。
首先,高校根据自己的财力,划拨一定的教育基金,作为贷学金、奖学金和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基金。
奖学金不仅依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考评进行评定,而且应对贫困生有一定的倾斜政策,使他们获得精神鼓舞和经济支持。
贫困大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申请定期或临时困难补助。
从长远看,改革现有的贷还款方式,以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保证,贷学金制度应成为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本措施。
然后,要让师生都认识到勤工助学的重要性,积极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联系,开发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向社会宣传大学生助学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在关心支持他们的同时,把这些具有较高素质又资源丰富的劳动力推销给企业,与更多的企业展开广泛合作。
第三,开展勤工助学是解决贫困生困难的重要途径和长远之计。
学校应设立一些固定的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工作岗位,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工作和劳动来获取报酬,使资助和自助结合起来。
学生工作部门应支持学生在假期从事家教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推动其走向社会。
第四,学校在思想上关心爱护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完全的学分制,使学分制成为一种具有相对自主和灵活学习的方式,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勤工助学来完成学业,甚至是提前报效祖国。
第五,各高校应建立勤工助学信息网页,把有关学生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等资料通过校园网向外发布信息,吸引更多的企业寻求合作。
3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大德育观(1)思想道德教育勤工助学活动既要经济资助,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既扶贫又扶志的工作。
除了要使贫困生在劳动中养成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还要将之化为学习动力,激励自己不断上进,这比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果都好。
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力接受高等教育,贫穷不是他们的过错。
当社会各阶层和政府部门采取种种措施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只是安排一个岗位或创造一次机会就算是解决问题了。
这些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及劳动的权益是否得到尊重和保障,同样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还可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诚信教育在大多数的物质资助途径中,都需要贫困大学生有很好的诚信才能顺利进行。
但目前,即使在一些个人信用制度很健全的国家,国家助学贷款的拖欠率也是很高的。
因此,加强特困生的诚信教育对于学生成材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现在一些困难生似乎养成了伸手要补助的习惯,有些人好面子不肯申请勤工俭学,却拿了补助乱胡乱挥霍,这样的困难生最要不得,盲目地帮助他们只会使我们社会多一批无用之才。
对于这些人我们不仅要严加教育,而且要切断补助来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减少其不必要的开支,再循序渐进地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贫困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品学兼优,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全社会如果都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真诚、博爱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克服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重重障碍,将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2)心理精神援助在对特困生的心理分析及有关价值观的调查中发现,特困生常常因为家庭原因而产生较重的自卑情绪,做事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
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解、宽容、关爱和支持。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给予他们关爱,端正他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鼓励他们向自己发出挑战,去努力完成自己认为很难完成的事情;鼓励他们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来展示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树立信心,才能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决心。
为了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建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组织一批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定期进行心理学的讲座和座谈,并结合开展新颖多样的活动,及时地解决贫困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从根本上防止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总之,要从根本上消除高校贫困生,就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实行社会各界资助,政府政策配套,完善高校多渠道扶助贫困生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从而形成经济、教育的良性循环。
据近年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大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没有任何资助,他们将难以支付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从而给他们的学业带来极大的困难,还会一定程度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可见,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是我国大学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